第一篇:卫生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卫生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课题组通过引入了成绩和试卷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卫生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开展测试研究,由此阐述了成绩与试卷分析对监督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卫生高职
教学效果测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33-02
教育部在2008年颁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由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两大部分组成[1]。内部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改革重点[2],为检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有一系列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3],然而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鲜有通过试卷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相对公正的师生教与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几年来本校医学基础部在评价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测试中,进行了基于试卷与成绩分析为抓手,了解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成绩与试卷分析的指标的选定
结业考试试卷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课程标准凝炼而成的教学文件,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参考标准之一。通过成绩与试卷分析,能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能促使我们结合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科学选择试卷和成绩分析指标,对试卷和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是决定达到既定分析目的的先决条件,通过总结与尝试,本研究组选择了样本总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均方差、合格率、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成绩与试卷分析的设计思路
怎样对成绩与试卷进行分析,本研究组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逐步深入分析的。
1.通过对统计样本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均方差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等信息,整体分析得出老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概况。
一般对于课程结业考试,我们设定的理想状态是:平均分处于70-85分之间,人数分布峰值出现在70-89分之间,不及格率小于20%;当平均分<70分,人数分布峰值出现在70分以下,不及格率超过20%,则揭示学生考得不好或是试题偏难;当平均分>85分,人数分布峰值出现在85分以上,不及格率小于5%,则提示试题是否偏易或并未达到检测到学生的实际理想情况。
2.通过对整套试卷及各题型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情况进行分析,查看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从而了解试卷难易程度和试卷是否能区分学生对课程学习掌握的真实水平。
3.通过对问题题型分析,查找题型中各小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从整体了解该题型各题难易程度和区分度。如果难易程度比例失衡或区分度不合理则需对具体知识考点进行分析和较正。
4.针对性分析出现问题的知识考点,查找问题的原因所在。
5.认真书写成绩与试卷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后认真撰写成绩与试卷分析报告,从试卷组卷、完善题库建设、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标准、加强课堂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研读教材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师继续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深入分析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三、成绩与试卷分析的意义
(一)成绩与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环节包括前期分析、选择资源、确定目标、确立步骤、制定策略、分析评价,成绩与试卷分析是教学环节的最后环节,也是下一轮教学环节的开始。只有充分完成了成绩与试卷分析环节,才走完了一轮教学的所有环节,也只有在充分进行上一轮教学的成绩与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才为一轮的教学调整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4]。通过成绩与试卷分析,能使我们得到学生学习后的理论水平与所应当达到的目标水平之间差距的准确信息,从而了解我们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成绩与试卷分析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课程结业考试后,学生到底掌握如何,哪些课程目标掌握好,哪些课程目标掌握尚有差距,通过成绩与试卷分析,就能具体掌握有关情况,能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具体学生学情[5],使后续课程教学设计目的性更清晰,以此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成绩与试卷分析是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方法。
认真分析、总结成绩与试卷分析结果,能促使老师系统完成所有教学环节的教研活动,从而找到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更有的放矢,同时,也能促使教师们开展课程标准研究[6];使老师们在周而复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使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四)成绩与试卷分析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利用成绩与试卷分析结果,还能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相同知识点的关注程度,从而分析不同专业对同一门专业基础课侧重点,促使教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促进不同专业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标准不断完善,从而找到通往课程建设顶层设计的有效途径。
成绩与试卷分析在基础教育阶段已开展较为成熟,但应用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还不是很多,有待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经过几年来对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的测试,确实能较为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动了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和建设,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正向全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2]李坪.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04).[3]高红梅,赵昕,王瑛.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4]张士.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1(03).[5]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02).[6]文艺.香港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
第二篇: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职项目的特点出发,通过对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思考,探讨了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的具体方式方法,并明确了高职项目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项目;课程体系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内涵及特性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教育类型类型,既要满足高等教育所赋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着重于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优势特色的培养。因此,也决定了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一)职业针对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的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研发的应用性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要求高职项目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当然在具备岗位需要的专业素养同时,对教育对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不可或缺。
(二)应用实践性
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也为进一步迎合岗位需求、适应岗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技术创新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立业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在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新鲜的讯息与动力,融合更多领先该领域、突破该领域的新鲜元素。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客体
一般高职项目课程选择和培养的对象,在文化素质方面,文化知识基础不牢,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思想道德方面,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习惯;在心理素质方面,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对自我和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在行为实践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力,但思维活跃,适应力较强。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养,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实施主体
1.高职项目的发展与成果
高职教育在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过程中,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项目日趋多元化和成熟化,成为我国培养新型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逐渐探索更适合我国岗位职业要求和技术要求的教学途径,积累了足够的办学经验,明确了积极的办学方向。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的认知度明显得到提升,从而也为高职项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2.高职项目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适应我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面临和解决。
从方面来看,在政策上的扶植力度还远远不够,而在教育经费的安排和与政策的契合度上也存在着滞后现象。
从高职院校方面来看,首先,高教项目的选择缺乏前瞻性,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低,无法适应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无法达到岗位对技术水平的标准。其次,师资力量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模式趋于雷同和死板,教学方法腐朽陈旧,更多的强调了理论性,同时忽视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面的拓宽。最后,高职教育不能从学科性教育的影子中脱离出来,不能够形成自身的教育特色,没能强化它自身的实践应用性,让这种职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大打折扣。
三、高职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路径
(一)建立新的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机制
因为高职项目培养目标的专业性,高职项目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所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的标准要求,同时,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间的融合与独立的现实情况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专业动向变化趋势。
高职项目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注意区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内容的组织要注重知识模块的合理分布和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要形成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追根溯源,知其所然,知其所以然。.新的开发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在高职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行业和院校的合作,建立多元开发机构,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方法,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面向行业设置专业的、适合职业学生特点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高职项目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真正理解其实质,理解其内涵,不断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课程观,做好学生、院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适合学生特点,适合职业教育发展、适合教育需求的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得到真正的共赢。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特点和道德素养特点,重视心理的辅导,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理有序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适时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力地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师资团队,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专业性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专业划分趋势,也更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而良好的师资团队,有利于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利于高职项目专业化的增强和信任度的提升。所以,加强师资图案多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素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并且应当充分鼓励师资团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主动探寻高职项目教学的科学方法,不断创造更容易被认同和理解的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
高职院校应做出投入和配合,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考试,提供深造机会,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辅助配套设施,并与企业积极合作,为实践操作提供保障。政府也应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帮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对人才专业性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项目已成为时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高职项目课程作为新兴潮流,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理论与设计研究,对其教学效果路径进行充分的分析探讨,形成其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8-50
[2]李桂霞,钟建珍.对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8-59
[3]黄崇本,陶剑文.高职课程改革新趋势分析与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4):54-56
[4]张平.对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职业技术教育[J].1988,(5)
[5]徐鸿涛.论高职教学的观念与模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2,(2)
第三篇:机电专业基础课程
开放教育(专科)必修课程——《机械制造基础》
上网时间:2007年
网页栏目:课程说明
网页内容:课程说明
执行对象:北京电大开放教育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本科)学生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 类工程材料的特点和主要性能.了解毛坯的成型方法,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以及 金属切削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非金属材 料等工程材料的特点、性能.钢的热处理方法,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和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等毛坯的成型方法: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切削加工基础等。
教学反馈信息
Ⅰ中央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持教师:齐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联系电话:66490549
Ⅱ北京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责任教师:夏海云
电话:010-62123684或010-62113009Email地址:xiahy@mail.btvu.org
第四篇: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装饰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设置及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装饰专业
美术基础
教学思考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学校对企业及往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往届毕业生存在工作能力平平,上升能力和后劲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讨论会议上,企业表示应加强装饰专业美术课程的改革,重视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利于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室内设计师。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结构,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装饰美术课程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名称经专业老师及企业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课程名称为《装饰美术》。该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特点。因此,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以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升其授课效率和质量。
1.1 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概括整合为 “三大阶段、六个部分”。“三大阶段”指第一阶段:形体认识;第二阶段:色彩认识;第三阶段:构成表现。“六个部分”指由易到难的素描、色彩、手绘效果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六部分学习模块,其中素描与手绘效果图所占课时比例稍多,六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个大学习模块分为2~3个子学习单元,每个子学习单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组织教学的模式。
1.2 装饰美术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后置课程为《建筑装饰构造与制图》、《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原理》。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表达能力,侧重于增强其美学修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建筑室内外手绘技艺,了解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知识,了解色彩调配等知识,具有敏锐的色彩感觉、正确的观察和表达色彩的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按客户需求手绘设计方案,具有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创新设计基础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能力。装饰专业美术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为非艺体生源,在装饰美术课程学习前普遍不具备美术基础能力,审美能力也参差不齐,初学时普遍感觉非常吃力,找不到学习方向。然而美术基础能力的锻炼是个长期持久的过程,短暂的练习往往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得到很大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练习难以实现,班上学生美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零基础的学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耐性,继而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的心理重视程度会下降,长此以往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历届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装饰美术课程课时安排重心不突出,不能明确体现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部分课时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课程使用的教材老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实践环节仅仅拘泥于课堂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缺乏直观性和实用性;课程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且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考试评分标准也无具体的量化标准,教师难免出现主观武断的情况,有失偏颇;另外,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毕业于高校,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经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综上反映出的问题,可见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各企业及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该课程的绘画、设计能力培养在装饰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高低作为优秀设计师与普通设计师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手绘能力的提高应作为课程技能培养重点。装饰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保证装饰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势利导,积极提升其专业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更新并完善教学相关资料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及课程考核评分标准的依据,在大纲中,必须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培养目标等还需细化。另外,还要注重老教材的创生,挖掘老教材的创新点,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进行大量的手绘临摹与写生练习,在写生中触发学生思想的灵感,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学习经验,提升技能并激发求知欲。
3.2 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从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了,才能把更多实用的实践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列举以下实践锻炼方式以供参考:其一,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鼓励师生通过假期和课余时间在各种装饰设计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墙绘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事务所等,对于学生而言,实践锻炼的时段不应仅仅局限于毕业实践,在新生入校时就应灌输相关思想,强化动手能力,通过企业渠道带领学生参观装饰装修工地,在实践中老师、学生都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装饰专业,认识当前装饰装修设计趋势,明确学习目标;其二,在学院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通过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实现学校对外服务的同时,也能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三,从企业引进优秀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或者不定期聘请装饰专业专家举办讲座,都可以作为很好的专业学习交流渠道。
综上所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3 因材施教,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装饰专业的美术课程和纯艺术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在重心上应有所区别,比如素描教学部分,就应把重点放在表现比例和透视结构的结构素描上。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针对后进生要了解其学习心理,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引导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合作的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表现欲。同时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有观念的转变,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赞扬,给予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提供多种渠道的艺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小结
随着高职教育的逐步发展成熟,专业课程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职院校必须找准时机,迎难而上,积极发挥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做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保证其课程改革圆满完成。本文以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总而言之,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装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准了课程培养目标,找到课程教学中不合理的方面并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妮媛.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02).[2]彭锦.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美术教学[J].四川建筑,2007(04).[3]王健民.对建筑美术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2).[4]张霞.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之探索[J].美术大观,2011(04).[5]史瑞英,杨涛.高职建筑装饰专业CDIO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6]孙成东.明之以理 授之以法――对建筑装饰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作者简介:卢艳(1981-),女,讲师,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邓亚娟(1985-),女,助讲,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余(1987-),女,助讲,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第五篇: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
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
许元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按照不同专业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模块式”考核,从中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程 考核评价 改革
Research on The Appraisal Reform about Basic Curriculum Insp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Yuan
(Teaching Office,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Zhejiang)
Abstract: The appraisal about basic curriculum inspection, must aim at training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talented person,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According to different specialized request, take “essential, sufficient” as the principle;Under ability standard idea instruction, implement “module type” inspection, set up scientific inspection idea,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nd competitive spirit, and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e thought and studying interest.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sic curriculum;inspection appraisal;reform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教育理念逐渐形成,诸如素质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工学结合等等。与之对应的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三是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又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课程的考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由于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考试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注重过程的组织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忽略了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考试制度不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考试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期末(期中)的一二次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考试方式固定,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考试计分方式不科学,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百分制,教师阅卷只注重判分,不重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改进教学,使学生只重分数不重能力。(3)考试内容陈腐,重知识轻能力,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考试内容偏窄,侧重教材和课堂笔记,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并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4)考试题型不合理,被限定在有限的传统题型范围内,不能以合适形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限制了考试内容及形式设计上的创新,在大多数考试中,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收稿日期:2008-06-06
作者简介:许元(1963-),女,浙江东阳人,本科,副教授。
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5)试题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建设,试题的质量决定考试的质量,高质量的试题是实行高质量考试的前提。试题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四项: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难度和区分度,以便测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和水平,同时,应能区别出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亦即能测出每个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然而,现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6)教师自由空间小,不利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考”,高职基础课程教育的目的除传授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优良素质。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对此却有很多限制。教学大纲对教师的限制。同一门课程由若干不同教师授课,要求一套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试卷,导致教师授课没有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特色的发挥。统一考试、单一考试的限制。高校的考试一般都采取期末(期中)一次考试并且采用一套试卷。这种做法一是限制了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二是试卷设计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潜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很大限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考试题目。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应对应不同的题目,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各种不同能力。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要有创新精神,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我们从2005年第一学期开始,首先在思政教研室、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对基础课的考核评价进行改革试点。通过这几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收获颇大,感受挺深,效果比较好。1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为改革的终极目标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具体化为:培养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培养突出了三点:一是高素质,二是相应专业一技之长(应用型一线人才),三是高技能。高素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就业、创业的实际本领。社会主义事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为本,所以培养人才必须把高素质放在首位。在思想政治课考试考核评价中,我们主要的方法有:(1)基本理论水平测试。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理论测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撰写论文、讨论会和评阅作业、心得体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在我们问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最好方式”一项的调查中,学生选闭卷考试的占3%,写论文的占26%,开卷考试的占58%,其他的占13%。半数以上学生选择了开卷考试,1/4的学生选择了写论文。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化并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内涵、行为习惯,也比较能使学生更多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从而促使其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在职业领域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2)辅导员班主任考核。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主体队伍之一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与服务,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沟通信息,交流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核和考评工作。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日常表现就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绩的评定与辅导员班主任平时掌握的学生在学校内的“社会实践”表现相结合,尤其是与我院从严管理,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中的表现相结合,效果很好。(3)学生自我考核。学生自我考核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主观部分由每位学生按比例自己评分以达到“日省吾身”,促使其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目的。客观部分由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对本班同学在学院、分院、班级和寝室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情况予以考评。这样,主观考评和客观考评相结合,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学生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也才能激发起其今后爱岗敬业的热情。(4)实践实习考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的特性,突出的就是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次数,仅学生的实习就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第一线”,深入到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商场,深入到田间地头锻炼和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考核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课程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发放和填写“社会实践实习情况考核评价表”等方式,请实践单位和带队实习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和实际应用情况予以评定,并记入学业总成绩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的性质有很大区别,对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简单地补考,工作太简单了。我们想得到的绝不是高职学生对理论的记忆水平,更需要得到他们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数的多少其实意义并不大,采用相对模糊的办法,用优、良、中、及格、差的记载方法更能反映学生学习领会的真实状况。
要准确反映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衔接与整合,改进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构建新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2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教育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它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基础。在大学语文和高等数学这两门课程的考核考试中,我们坚持理论够用、本专业必需,重在应用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要科学合理;第二,每个任课老师都要熟知所任教学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切准和把握必需够用这个度,才能明白所任教的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深广度。为此,语文、数学两个教研室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全校各专业进行讨论,就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课时考核评价等等对不同专业都确定了不同的要求,语文、数学的考试完全改变了过去全校文科、理科各一份试卷的单一考试,而是全校不同专业试卷不同。如高职生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的考试中表现较差,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改革我们的思想,降低考试的难度;另外一方面要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不科学的地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为过程式的考核方式,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里的比重。同时使平时成绩起到真正的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具体做法有:(1)变终结式考试为过程评价,增加阶段训练,重视平时的作业评价,给予等级评价,并且写上相应评语,记录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2)采取面试方法,对学生单独面对面考试。(3)对他们学习态度打分。这项改革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可以让学习基础差,但是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受到鼓励;二是可以让老师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4)其他方式,如数学能力测试、数学建模、撰写小论文、讨论课、交预习作业、学生自己出试卷等等。
3在能力本位观念指导下,实施“模块式”考核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力求尝试性地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也促使必须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考试模式中。我院在许华春院长亲自主持下,全校性地开展各课程的整合,继而推行模块化教育,我们在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中大胆地实施“模块式”考核。目前,我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并针对不同模块建立了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1)“课文解读”模块,着重考核学生阅读赏析诗歌、散文、小说和论说文等各体文章的能力,包括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体文章的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还有课外阅读名著名篇,会写读后感等等。(2)“语言与交际”模块,着重考评学生“说汉语”的能力,对说话能力的考核主要通过诵读优美的诗文,要求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语调,用富有表现力的有声语言与态势语言进行演讲。(3)“文字与书法”模块,主要是考核学生“写汉字”的能力,注重整个训练过程的考核,做到点面结合:既注重检查每周两次书法实训课的硬笔书法训练,包括暑假和寒假的硬笔书法练习作业,分别从质、量和进步幅度三方面进行等级考核;又选取整个教学过程中几次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每学期的硬笔书法大赛作品,严格按照大赛要求,从格式规范和书体书法、艺术欣赏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评,对学生通过努力实践,反复练习,创作出的自己最满意的硬笔书法作品进行考核,在学期末的笔试中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实际能力。(4)“实用写作”模块,是考查学生“写实用应用文”的能力,考核在期末试卷中用笔试形式进行。写实用应用文更注重在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的实用,这对我们来说感触很深,在我院每年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总有企业人事部门的领导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写作能力差,连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所以我们在教学和考核这项知识模块的时候都能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企业、岗位的要求选用真实的文本来进行考核,如开工报告、验收记录、各种函电等等。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分为:微积分模块、空间解析几何模块、线性代数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概率论基础模块、离散数学基础模块、提高模块等。根据不同专业,以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设置和选择考核评价模块。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考核微积分模块、空间解析几何模块;工程造价专业主要考核线性代数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概率论基础模块;计算机专业主要考核微积分模块、离散数学基础模块、数理统计基础模块;参加竞赛学生主要考核数学能力和提高模块等。模块化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具体形式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身条件以及学科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等形式,使得考试模式多元化,学生根据自我个性和实际在多样化考试形式中自主选择。
4树立科学考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命题突出能力考核,评分标准人性化,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个人思考才能,注重自身创新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思想政治课考试中不限制答案,对于学生能自圆其说的答案即使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差异。也给予肯定,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考试内容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可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我们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代考、以赛促学。思想政治课教研室和学生处共同举办一年一次的新生“四想
四对照”演讲大赛;数学教研室在举行数学竞赛的基础上,积极选拔人才,组织参加省里的数学比赛,年年取得好名次。语文教研室举办辩论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硬笔书法大赛等等。我们把参赛学生的成绩都计入该生本课程的考核总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所学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这样,既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又能培养团队精神。
我们对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包括感悟与体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此,学院提出“扎扎实实抓教改,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应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许华春.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2]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和考核[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3]王小燕.关于当前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4]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郭长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