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

时间:2019-05-14 05: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

第一篇: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

创新思维 建设园区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

——江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调查

近年来,江油市坚持用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抓农业,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推进、连片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全市规划建设了以九岭蔬菜产业园、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布局合理、基础完备、要素集聚、科技先进、机制灵活、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要求,以其巨大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其有利于冲破旧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改革;有利于激活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更好实施“两个反哺”,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积极意义。目前,江油已发展成为农业部蔬菜重点发展区、四川省畜牧产业基地强县、特色产业基地20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

一、江油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把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是江油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工作的一个创举。2008年,江油市抓住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认真分析江油资源、区位优势和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河西附子产业园、大康蔬菜产业园、武都香葱产业园、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和厚坝生姜产业园等八个特色产业园区。

各园区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突出产业主体和特色,高起点、高水平制定发展规划,努力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支撑,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作为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走城乡互动、三次产业协调、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了资源配臵优化、基础设施高效共享、产业优势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农民生活优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区”。这些园区既是对农村发展空间的合理布局,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它赋予了江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更强的现实可操作性,为江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止目前,以中和村、景云村为核心,核心区占地2500亩,集现代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投资1.2亿元,示范区涵盖5

个乡镇、辐射江油全市。被国家标准委命名为“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已建成标准笼位20万孔、在建10万孔,年出栏商品獭兔100万只、产值8000万元,成为了四川省白獭兔品种选育基地。地处丘区的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已引进业主8家,流转土地3000余亩,初步建成了1600亩梨、500亩葡萄和1800亩猕猴桃等“三大主题公园”。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已发展优质果园15000余亩、农家乐21家。大康蔬菜产业园已发展绿色蔬菜基地2100亩、青黛特色种植基地1300亩、莘荑花观光基地1万亩。河西附子产业园已发展种植基地5000亩,武都香葱产业园和厚坝生姜产业园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均有望于今年底突破5000亩。

二、江油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主要做法

(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园区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市委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指挥部”,负责园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每个园区所在乡镇成立党工委、管委会,与党委、政府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具体承担园区建设任务。市委、市政府赋予园区所在乡镇一定的跨区域统筹协调能力,并配套建立乡镇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增强其推进园区发展的能力和压力。相关乡镇党政围绕园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应调整机构职能,增强服务

意识和水平,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以全市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规划为统领,高水平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提升园区建设科学化水平。江油在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园区发展作为农村发展与建设大局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将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村镇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保区规划衔接起来,不仅每个园区制定了《总体建设规划》,还细化、制定了年度建设规划。规划编制时,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既重视沿江、沿路优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亮点打造,又注重边远山区优势挖掘、资源开发,做到了山、丘、坝兼顾;坚持专家指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兼顾,确保了农业园区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和新村建设的巨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以改善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园区对经济的承载和吸引能力为目标,狠抓资源整合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按照“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提高农业园区吸引力”的思路,江油市积极整合财政、农业、畜牧、国土、水务、林业、交通、农机等涉农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各园区生产功能区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目前,各园区正陆续开始配套建设育种、农机维修、统防统治、测土配方、动植物医院等现代农业服务系统和先进设施,努力实现良田(地)、良种、良机、良制、良法配套。据调查,仅支持九岭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已落实的涉农项目(含灾后重建项

目)资金就达1.45亿元,其中支持苏溪村折耳根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就达2400余万元;支持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建设,整合各类涉农项目11个、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大康蔬菜产业园建设,仅2010年整合投入的涉农项目资金就达2225万元。

(四)坚持开放建园理念,积极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坚持将财政资金投入与培育经营主体、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相结合,引导大资本大财团、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等参与园区建设,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了园区建设主体。从目前规划建设的八个园区来看,社会投入达到了政府财政投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新安水果观光产业园引入了开心农业公司、伊顿农业(中国)有限公司等8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外来业主,仅伊顿农业(中国)有限公司一家计划总投资就超过了1亿元。方水白玉水果产业园已有23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那里扎根发展,带动当地群众每年增加劳务收入100多万元。

(五)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提升产业园区对周边发展的辐射影响能力。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与协调服务三措并举,把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和受益作为财政扶持的前提,在园区里培育了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产业支撑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建立合同订购、保底收购、二次返利、代养寄养、股份合作、“多方合作+保险”等紧密的利益风险联结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了园区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例如,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组建了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兔业协会,15个农民专业合作

社,入社农民达1550户,带动群众过万人。九岭蔬菜产业园的苏溪村,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折耳根,成为了全市为数不多的“万元村”,同时辐射带动周围9个村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小产品做成了大产业、让小农户进入了大市场”。

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践显示出诸多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农业园区是用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一种成功实践,园区按照“企业集中、资本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原则进行建设,整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快了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步伐,有利于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它通过现代生产方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不仅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而且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目前,江油农业园区所在的九岭、西屏、武都等成为了全市城镇化率较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乡镇。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在一个区域内实行强有力的规划和政策引领,综合采取兴建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理等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生产条件,科学布局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专业化生产区域,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开发,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江油八个园区里单个产业成片规模最小的都在千亩以上,九岭蔬菜和白玉水果规模均突破了10000亩,畜禽集中养殖规模大的达到了上百万,较好地实现了规模效益。随着园区内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富集,农业发展理念得到了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农业开发的空间得到大幅度的拓展,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江油几个园区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至少高出了20%以上,苏溪、扎营等个别地方甚至高出了5到6倍。通过密切园区内的各种关系联结,有利于创新生产形式、组织形态和利益分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率,实现合作共赢。

(三)有利于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规模连村成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更好的地方相对集中居住。这与省委“整体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高度吻合。目前,江油八个园区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均达到了7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村社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到了95%,新民居率达到了92%,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95%,农民培训率达到了88%,群众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全部达到95%以上。通过园区带动,绵江沿线63.6平方公里区域的产业连片规模、农民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及乡风文明程度走在了全市前列,成为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四)有利于引进投入、承接“反哺”,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更好地实现“两个带动”。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加速科技推广、加快机械应用、建立规范的农民专合组织等,吸引优势龙头企业入驻,广泛地将农民群众组织进入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中,既能快速带动推进一定区域

特色产业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又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江油八个园区内农户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的达到了7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了88%,园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高出了全市平均水平30%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高出了100%以上。以九岭蔬菜产业园的苏溪村为例,全村90%的农民参与到了折耳根种植当中、95%的耕地改造成为了标准化种植基地,2010年该产业带动种植户人均增加纯收入6200元;少数没有参与种植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地在过去的基础上也增加了300元收入。武都香葱产业园,仅德太葱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就达218户,连片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2890亩,2010年社员人平增收3300元。

(五)有利于更好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促进农村改革深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涉及的大规模土地流转、金融支持和群众自治等问题,对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金融、民主管理等制度提出了变革要求,促使其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为推进面上改革积累了经验。江油组建鸿飞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破解园区融资难题,九岭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等做法,都是江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中探索出来的改革成功经验。同时,园区所在各乡镇大力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销售等专业化服务,在探索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上率先迈出了步伐。

(六)有利于建立种植与养殖、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

产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和绿色农业,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物质能量在产业间、区域间的合理循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良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屏獭兔生态养殖园将沼气工程、獭兔养殖场、莲藕基地、蔬菜和制种基地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獭兔养殖场粪便经干湿分离后,废水用于制取沼气,沼液用于浇灌莲藕、蔬菜和水稻,沼渣和粪便用于制造生物有机肥。目前,该生态循环产业链已带动全乡5680户农民发展莲藕5000余亩、水稻和蔬菜制种基地3500亩、蔬菜基地5500亩,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97元。

四、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积极作用的几点认识

(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型组织领导机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各级都应建立一个规格较高、运转高效、服务意识强的组织领导机构,从规划编制、产业定位与布局、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群众发动等方面加强领导、提供服务,为园区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找准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一园一产业,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园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气候环境等因素,选准确立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科学安排园区产

业发展重点。园区的产业内容、经营管理方式等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能够最广泛、最有效地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生产并从中受益。园区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必须与上一级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协调一致,这不仅是园区顺利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现代农业园区能够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内在要求。

(三)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切实抓好资源整合,巩固基础、完善条件,大力提升吸引承载生产要素的能力。园区建设要切实抓好涉农部门政策和项目资源整合,大力支持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对社会工商资本的吸引力。要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政治,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益。同时,还要抓好旅游、人才、科技、组织等资源的整合,促进园区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要通过思想发动、政策引导、利益联结等方式,将农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园区建设当中,成为真正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要引导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农民专合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投资、参与园区建设,并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设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五)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区域发展中心、城乡联系纽带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的设立应当选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流向明晰,干群觉悟较高的地方,要注重依托历史形成的重点乡、重点镇和重点村社开展建设。在支持园

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努力创新体制机制,赋予园区核心乡镇、村更大的跨区域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应努力冲破行政辖区对建设和发展的制约,将建设有形园区和无形园区结合起来,拓展园区的影响力和带动面,做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方发展”。

绵阳市委政研室:唐光 姚德行

2011年9月21日

第二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版]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重大任务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三农地位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什么是“三农”问题? 即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也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其中,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村问题是保障;农业问题是基础;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问题是核心;农民的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指导方针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讲话:

“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四)重点工作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2.完善农业补贴制度;3.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4.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6.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7.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8.支持农民建房;9.增加产粮大县奖励;10.建设高标准农田;11.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12.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13.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14.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15.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16.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8.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9.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1.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22.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23.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24.土地流转政策;25.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26.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7.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28.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29.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五)实现目标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确立粮食的战略地位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民谚有云:家里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许多时候还是重要的战争手段),粮食,一直被置于重之又重的位置上。

“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的负责任”。“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警戒线。”粮食问题专家、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副总裁熊学华说,这是今年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国务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中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目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粮食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长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李国祥认为,《粮食法》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对粮食的管理将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上升到全国人大法律的高度,中国粮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一场中国和中国的老百姓输不起的战争)

现在的粮食危机,更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

新华社农产品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9月2日,我国零售市场籼米、粳米、特一粉、标一粉每斤价格分别为2.05元、2.39元、2.00元、1.71元,与8月2日相比,每斤分别上涨0.03元、0.04元、0.02元、0.02元。

而此前,由于俄罗斯8月5日宣布停止小麦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的软红冬小麦期货涨停,上涨8.3%,触及23个月以来最高位,比6月份低点上涨近80%。次日,欧洲小麦价格也上涨12%。受此拉动,国际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价格随后均迎来了一轮明显上涨行情。;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3.严格保护耕地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早在1997年,就提出要实行全世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多次召开会议,三令五申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农产品增产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5.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

一是农产品产业体系。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多功能产业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等,以充分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增进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相关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2)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5)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7.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

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在广大的面积上,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畜禽和水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养殖污染。第二,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第三,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在成都温江区万春镇春江路社区,绿地环绕的小区中间居然有一块种满了茄子、玉米、莴笋等蔬菜的实体化社区农场,非常抢人眼球。在小区进门处,一座两层的社区文化健身娱乐中心也非常招人注意。走进去可以看到该中心有练操房、儿童游乐室、可看电影的多功能厅、还有图书阅览室、网吧,但凡人们能想到的公众娱乐方式,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应的落脚点。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三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种植业,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养殖业主要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猪、羊、鸡、鸭、鹅、兔、蜂等家畜家禽饲养业和鹿、貂、水獭、麝等野生经济动物驯养业

2010年,内蒙古太旗按照“增粮、稳菜、扩薯、优畜”的思路优化种养结构。

山西省灵丘县赵北乡寺沟生态园的1.5万亩山场里,栽种有油松、侧柏、刺槐、仁用杏、马铃薯、莜麦、胡麻、中药材等。

陕西渭滨创造出了“寨子岭无核葡萄”、“八鱼大个樱桃”、“燃灯寺无公害蔬菜”、“赵家庄红富仙桃”、“大散关休闲农家乐”、“晁峪秦西花椒”等六大地域品牌产品

3.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1)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

(2)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流无形市场。

(3)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

(4)举办农产品营销推介活动。

(5)加快农产品营销创新。积极探索“超市+专业合作社+基地”、“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等营销方式,优化流通环节,扩大“订单农业”规模。

(6)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口。

(1)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2)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3)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4)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继续实行保险补贴。

(5)对能繁母猪和奶牛实际保险补贴。

(6)增加农民户用沼气补贴。

(7)对退耕还林工程补助。

(8)对长防林、兴林灭螺林工程补助。

5.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一定要走非农产业发展的道路。从较大范围、长期并一般意义上看,农村只有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的比重,即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二、一”目标模式,农村才算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1.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3.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在1990年3月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4.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 年 10 月 31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通过),本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5.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6.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农村的人才、资源、土地等持续向城市流入,要素交换是不平等的。只有平等交换,才有农村的持续发展。

完善城乡平等是人、收入、地位、生活条件、公共基础设施、生活资源等的平等。

7.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举办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座谈会”于2010年5月10日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举行。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凤立对深化农信社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建立贷款保障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全面撤销歧视性政策,为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营造公平、宽松的经营环境,建议通过财税扶持政策等引导和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三农”服务,建议央行货币政策对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信社同样标准倾斜。

8.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目前,全国已完成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总面积(27.7亿亩)的66.8%。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到 2011年年底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任务。

根据一沟一系一坡的自然界限并结合森林经营区划,按每户5—10公顷的规模,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全部交给职工,50年不变,可以继承和转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近日表示,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林区主要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

孔泾源认为,国有林区的资源性矛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林业企业和职工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从而造成森林资源培育效率的低下。

9.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全国23.3%的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全年落实草原承包面积1000万亩,累计落实承包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4.3%。随着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落实和完善,农牧民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建设草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调查摸底的重点是牧民的承包草场、承包面积、承包合同和承包经营权证的“四到户”情况。各旗市区农牧业及相关经营管理部门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规定,加强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稳定牧区基本经营制度 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通知》 呼政办发[2010]58号)

思考题

1.“三农”问题指的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什么?

4.“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是什么?

第三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发展情况汇报

××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位于蓉泸高速、成达铁路、成渝高速铁路穿境而过的仓山镇和元兴乡。示范片辖25个行政村,332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10.3亩,其中田10080亩。有农业总户数12324户,农业人口42492人。示范片以优质肉猪养殖为优势主导产业,以竹林生态鸡养殖为配套特色产业。现将XX年上半年示范片的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于下。

一、取得的成效

1、畜牧业地位显著提高。示范片XX年上半年实现牧业产值1.2375亿元,同比增加0.5533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89%,同比提高8.32个百分点。实现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866元,同比增加362元;实现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2912元,同比增加1302元。

2、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得到大幅度提高。示范片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1477户,同比增加1253户;XX年上半年出栏肉猪7.32万头,同比增加6.09万头;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到89.67%,同比增加51.59个百分点。

3、生猪良种改良面显著提高。示范片以dly为主的生猪改良面达到89.56%,同比提高13.24个百分点。其中外三元杂交改良面达到65.33%,同比提高45.21个百分点。

4、畜产品产量显著增加。示范片XX年上半年实现肉类总产量6461.71吨,同比增加3589.3吨;其中猪肉产量5918.37吨,同比增加3576.6吨。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副县长和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畜牧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生产发展的副局长××任副组长,有关技术骨干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领导小组”,并派专人负责示范片的畜牧生产发展。示范片所辖乡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派技术人员专人分村负责。为保证主导产业的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镇政府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逗硬考核和奖惩。由乡镇干部组成产业发展小组,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头。

2、整合项目,增加投入。XX年上半年示范片实施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5.12” 地震后恢复重建畜牧产业发展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红层找水项目、农村扶贫项目等等。项目共投入550余万元。

3、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组织养猪户发展。XX年下半年成立了“朝龙养猪合作社”和“兴达养猪专业合作社”,今年又成立了“××县宏隆生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社员114户。

4、引进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发展。引进广东温氏集团,在仓山镇成立了“×××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在××建有饲料厂、销售部,并在××乡建成一个纯原外种母猪3200头的生猪扩繁场。公司采用“五包一保证”(包圈舍设计、猪苗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保证养户有适当的利润)的方法与农户合作发展养猪。即农户只要按公司技术员的规划和设计,建好猪舍,并在公司开户后,并可先免费得到公司提供的猪苗、饲料和技术服务,育肥后公司负责销售,公司除去猪苗、饲料等费用后,保证养户每头猪有100元左右的利润。公司现已在示范片发展温氏养猪合作户156户。引进××隆生集团,采用“五包一保证”的方法发展肉鸡养殖户,现已发展45户。

5、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保证基础设施质量。下发了四川省农村户均纯收入1.5万元畜禽养殖指标设计表和四川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圈舍建设方案图的同时,县畜牧局技术组为示范片统一设计改扩建猪舍和新建猪舍图纸。示范片改扩建猪舍统一施工;新建猪舍,农户自购材料,主体工程统一施工。

6、加大扶持力度。新建存栏100头的养猪户,每户补3万元;按温氏公司要求修建猪舍的温氏养猪合作户每户补2万元;新建存栏50头的养猪户,每户补1万元;改扩建猪舍的养猪户,每户补5000元;新发展的竹林生态鸡养殖户,每户补2500元。

7、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管。示范片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和小区均派有技术人员定点联系,为他们的圈舍建设、畜禽引进、防疫技术、饲养管理等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温氏、隆生等龙头企业的养户,公司派了技术人员从选址、建圈、供种、供料、防疫、饲养管理和产品回收进行了全程服务。投入品的进出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登记和监管。推广了干湿分离、节水养殖技术,确保了按标准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8、加强养殖环境的改善。一是对养殖户的道路进行了扩宽和硬化;二是每户养殖户配备了沼气池处理液体粪污;三是集中养殖的养殖小区(场),由县农能办设计和修建了大型沼气池处理液体粪污;四是引进了有机肥加工厂,对固体粪污加工成有机肥。

第四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_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户县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概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我局统计,到2011年5月中旬为止,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51个,在农业局备案的合作社为128个,主要为果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储运业、农业信息服务加工各类合作社。我县自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扩大农协试点县以来,2005年又被西安市确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县,在省市的关心支持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和农民协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运行特点

1、入退自愿,组建形式多样。我县农民合作社在组建中,基本上都坚持了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种养业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又有村干部和农民经纪人领办。

2、民主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合作组织按规定建立了《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组建了内部机构。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立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全县农民合作社大多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4、服务广泛,范围逐渐延伸。农民合作社已由过去单纯的农业技术宣传、咨询和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范围逐渐延伸。

(三)作用效果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快了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的需要,直接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合作,举办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活动,提高了成员科技水平。

2、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

组织农产品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已初步形成以水果、蔬菜、养猪、渔业为主的主导产业。

4、维护了农民权益。农业部门常年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业务指导,通过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权工作,减少了农户生产消费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产加销”有机结合,在产品的质量、成本、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农民因此联合起来与政府唱对台戏,不予支持。二是对农民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把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是乡镇村领导为了完成任务或争取政策支持而强行组织“催生”出来的,还谈不上发展问题;三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快的铁路沿线占多数,北部乡镇少,绝大多数乡村甚至有的乡镇至今还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空白。

(二)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够民主。

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制定了章程,但很不规范,有的财务管理、分配制度等不完善,导致利益分配不明确;二是有的合作社对一些重大事项和活动没有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三是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三)扶持力度不够,组织运作困难。

一是资金扶持不力,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营中都存在资金瓶颈。二是信贷支持不力。三是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执行。

(四)技术人才匮乏,成员素质不高。

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善管理、有文化、有胆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各合作社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直接培训传授技术,而合作社自身的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

三、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民合作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承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其利益不得侵犯。她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结,成为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而且解决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解决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人、推进农业

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互助组织,对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应划拨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建设。一是教育培训。二是购臵设施。改善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条件,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三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支持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出台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优惠政策的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确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一是登记发照支持。只要合法工商等职能部门就准予登记发照。二是在产品销售、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等涉及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性信贷、财政贴息、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和发展风险问题。四是实施电价等优惠。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从事种养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用地以及人才使用、农用柴油等应给予大力扶持。

(四)农业项目支持,为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各级涉农、科技等部门,要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

成全方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财政扶持的项目建设。

(五)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合作社真正体现“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原则,必须加强指导和监督。一是要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二是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扶持、规范作用。三是要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四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办好农民合作社。

第五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绥中县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主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

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概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县工商局统计,到2008年3月末为止,全县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5个,占全市注册登记总数的25%,注册成员户数为394户,出资总额为1079.5万元。按产业划分,果蔬种植业27个,畜牧养殖业13个,水产养殖业3个,林业养殖业1个,农产品储运业1个;按兴办方式划分,全部为农民和农业技术能人牵头兴办,还没有由社会团体和农业企业牵头兴办的;按社员所在区域划分,村内33个,乡镇内12个,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及102国道周边乡镇,西部和北部乡镇仅有4个。

(二)运行特点

1、入退自愿,组建形式多样。我县农民合作社在组建中,基本上都坚持了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种养业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又有村干部和农民经纪人领办。

2、民主管理,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合作组织按规定建立了《章程》和有关管理制度,组建了内部机构。实现了农民平等参与、当家作主、自我理财的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3、立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全县农民合作社大多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4、服务广泛,范围逐渐延伸。农民合作社已由过去单纯的农业技术宣传、1咨询和供应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转变,范围逐渐延伸。

(三)作用效果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加快了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步伐。通过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的需要,直接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系合作,举办科学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活动,提高了成员科技水平。

2、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合作社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组织农产品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实现了农民增收。

3、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已初步形成以水果、蔬菜、养猪、渔业为主的主导产业。

4、维护了农民权益。工商部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站,并在条件具备的合作社建立了消费者维权站,通过进行法律宣传和维权工作,减少了农户生产消费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产加销”有机结合,在产品的质量、成本、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农民因此联合起来与政府唱对台戏,不予支持。二是对农民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把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有的合作社是乡镇村领导为了完成任务或争取政策支持而强行组织“催生”出来的,还谈不上发展问题;三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快的铁路沿线占多数,北部乡镇少,绝大多数乡村甚至有的乡镇至今还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空白。

(二)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够民主。

一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制定了章程,但很不规范,有的财务管理、分配制度等不完善,导致利益分配不明确;二是有的合作社对一些重大事项和活动没有通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三是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三)扶持力度不够,组织运作困难。

一是资金扶持不力,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营中都存在资金瓶颈。二是信贷支持不力。三是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执行。

(四)技术人才匮乏,成员素质不高。

一是带头人难寻。难以寻找到懂技术、善管理、有文化、有胆识、乐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二是缺乏技术骨干。各合作社基本上都依靠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直接培训传授技术,而合作社自身的技术力量缺乏,难以指导到一家一户的创新和发展。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

三、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民合作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承认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其利益不得侵犯。她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把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结,成为农户、企业、政府、市场的桥梁与纽带,而且解决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解决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联合互助组织,对内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应划拨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建设。一是教育培训。二是购置设施。改善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条件,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三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支持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出台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各方面

优惠政策的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确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一是登记发照支持。只要合法工商等职能部门就准予登记发照。二是在产品销售、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等涉及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强信贷支持。通过政策性信贷、财政贴息、保险等金融手段,解决农民合作社资金投入不足和发展风险问题。四是实施电价等优惠。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从事种养业生产的用电、用水、用地以及人才使用、农用柴油等应给予大力扶持。

(四)农业项目支持,为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各级涉农、科技等部门,要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合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财政扶持的项目建设。

(五)加强指导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农民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合作社真正体现“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原则,必须加强指导和监督。一是要健全运作机制。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重点要建立完善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积累发展、监督约束“四个机制”。二是要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扶持、规范作用。三是要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四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传播合作理念,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办好农民合作社。

下载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五期创新思维建设园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最终5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

    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

    思维推动党校发展(党校建设经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战略重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主线。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申论热点)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关注“三农”问题,国家的......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跨越支点奋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跨越支点奋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市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

    创新思路 推动广东老区加快发展

    创新思路 推动广东老区加快发展 4月10日,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九届第二次理事大会在广州珠岛宾馆隆重召开。省老促会名誉会长张帼英、肖耀堂、徐尚武、陈坚,会长陈开枝、常......

    加快林区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林区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林区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安岳县幅员面积2690km,辖69个乡镇,928个村,9580个村民小组。2004年总人口15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5万人),工农业总产值......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机化发展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首先要变革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用农业机械化取代繁重的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构筑园区发展新平台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构筑园区发展新平台 近几年来,我市立足优势,力求特色,不断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取得一定成效。工业园区已成为推动三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