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时间:2019-05-14 06:0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第一篇: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信访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本文试就庐江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工作对策作一阐述。

一、当前我县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信访秩序逐步规范,信访形势有所好转,但上访数量仍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占比较大,缠访闹访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群众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和新老项目建设、劳动保障、农林水权属纠纷、涉法涉诉和社会特困群体等方面。究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不够快,改革触动部分群众利益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商业、粮食、供销系统走向社会,事业单位改革等,重新调整了所涉人员的利益关系,引发群众信访。据统计,我县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信访占总量的确良17%。

(二)少数信访群众认识上有误区

误区一:“法不责众”。少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串联集体上访。误区二:政府“管”法院。认为政府权力大,能够改变法院判决,甚至可以代替法院执行,有事就找政府,信“访”不信法。误区三:“大闹大解决”。认为上访人数越多,闹得越厉害,政府就会越重视,就会妥协,因而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给政府施加压力。

(三)部分法律法规滞后

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显了许多新事物、新情况,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办公秩序,但是,“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四)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信访资源整合不到位,有时会出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对同一信访案件的看法不一致,接访口径不一致,使信访对象认为有空可钻。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矛盾排查机制、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和联合调处机制虽已建立,但在运行中尚需推进和完善。虽然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和阅批来信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流于形式。三是解决问题不到位,少数单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存在推、拖、敷衍了事现象,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有的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信访事项。

二、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高政策的公信度。要政情、民意双向互动,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布,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批评,了解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二)坚持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要健全覆盖各方、延伸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各镇、各部门要确定信访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排查与部门排查相结合,逐级上报排查情况,实行“零报告”,遇到突发性、苗头性信访问题随时上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轻重缓急,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要整合信访资源,在乡镇建立纪检、综治、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联合处理信访问题。

(三)坚持督查督办,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事要解决”。要对信访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如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等;要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调度和督查,帮助扭转被动局面;要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结、答复的全过程进行督查,确保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对信访案件办理质量进行督查督办,尤其对领导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进就去省非正常上访、越级集体上访和信访老户案件进行重点督查,提高信访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四)坚持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阅批来信和包案案制度,推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要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强化信访事项责任主体的责任,督促有权处理的部门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问题。三要强化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把信访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因官僚主义、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引发重大信访问题的,对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五印乡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就如何妥善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五印乡社会矛盾纠纷现状和特点

(一)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通过社会调查及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卫辉市16个乡镇因邻里琐事纠葛、土地征用、宅基纠纷等原因产生的矛盾纠纷多达到10余种,其中宅基纠纷占25%、土地征用引起的经济纠纷占13%、工程施工引起的纠纷占25%、邻里纠纷占27%、婚姻家庭占6%、其他占4%,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牵涉范围涉及面广。目前,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层次性和普遍性,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个人与个人之间、村与村之间、个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或多或少均有矛盾纠纷存在,关系着两个甚至多个群体的共同利益,涉及范围广,解决难度大,致使依靠某一个部门很难彻底解决,必须依靠多个部门协同处置。

(三)矛盾隐患极易形成。邻里之间小摩擦、言语不和 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升级,而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互动交流日趋便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突出,并形成一种潜在的矛盾隐患。

二、当前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一)部分群众法律法规认识尚不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及注重民权、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群众的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要求随之提高。但由于受城乡分布不均,法律法规普及面及受众人群分布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使得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只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甚至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导致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一旦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的情况,便会以自身所认知的“法律”说事,一旦问题解决得不到自身认可,极易出现聚众上访、无理闹访等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传统道德约束功能呈现弱化趋势。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当前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个别留守人员伦理道德滑坡,因赡养、抚养、继承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也大量涌现,以及目前社会出现人际关系淡漠、个体受利益驱动和婚 外情等因素引发矛盾的情况较为突出,甚至导致命案发生,造成邻里关系日益紧张。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尚未完善。因现行调解体制尚未形成“一盘棋”的总体格局,矛盾纠纷调解策出多门,村(居)委、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妇联、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均有调解的职能与义务,极易造成各自为政,调解渠道“堵塞”的现象,导致部分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初期并不明显、不太尖锐的矛盾纠纷,随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执而不断升级,有的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给社会治安大局平稳带来负面影响。

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信访申诉问责制》、《首问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及时给予解决,提高信访案件的处结率和息诉息访率。同时,建立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人大、政府、信访局、司法局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涉及面广、当地影响大、情况复杂、矛盾易激化的案件,主动与各部门协调处理,及时化解不和谐因素。二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原则,强化责任追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对部门、对民警的 综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民警提拔的重要依据,与晋级、奖惩直接挂钩,增加民警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感,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充分发挥基层民警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民警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主力军作用,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基层一线力量。一是加强理论政治学习,提高整体战斗力。加强基层民警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民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使民警熟练掌握党和政府当前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良好的素质和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调解能力。组织民警学习《刑法》、《行政法》、《婚姻法》、《信访条例》等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聘请调解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专业人士给基层民警授课。不定期组织召开调处工作例会,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法律政策水平。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对涉及法律法规的矛盾纠纷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依法办案、秉公办案,把群众引入法制轨道来解决矛盾纠纷,避免因矛盾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提升群众法纪意识和化解自身矛盾纠纷的能力。一是 宣传面进一步“拓宽”。充分利用集镇等人口聚居的特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邻里、土地以及经济纠纷;充分利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对返乡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二是宣传渠道进一步“畅通”。创新宣传形式,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互联网和墙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积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送戏进社区、电影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文化娱乐方式,寓教于乐,既丰富了群众的政治、文化生活,又开展了普法教育。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开展“民警送法进村进社区”活动。三是宣传效果进一步“务实”。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宣传,特别注重普及与群众生活、生产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确保群众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切实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根据不同时期的发案实际,就当前高发案件进行提前预警,提醒群众注意防范,强化多种形式的法制和安全宣传,确保取得实效。

(四)畅通民意渠道,加强源头预防。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带着搜集信息、了解情况、把握治安动态的任务深入辖区,广泛走访,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线索,建 立矛盾纠纷台帐,定期回访,有效跟踪。积极布建治安耳目、信息员等隐蔽力量,提高信息搜集量和及时性,切实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预警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力度。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对一些邻里、家庭、债权等简单的民事纠纷做到及早调处、化解。对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扎实有效地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对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及时落实工作措施,采取“联排、联查、联调、联治”的方法,及时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三是畅通民意“诉求”。坚持积极疏导的方针,积极主动的去办理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积极主动的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把发生在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定纷止争,怨解事了。

第三篇: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问题少年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泰兴市宣堡镇中心小学唐克祥

前言: 我国青少年的人口有4亿多,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极大,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问题少年产生的原因并研究应对策略,希望能对解决问题少年的难题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关键词:少年 问题 对策

正文:

全国青少年有4多亿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就是社会文化主流的一部分,就是消费的主流。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从近几年社会的治安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在各种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社会生活中,部分青少年厌学逃学、好吃懒做、求新求异、不务正业等现象,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区的不稳定因素。心理处于最不稳定期的青少年轻易犯重罪的事例近来频频发生。过去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大多是盗窃活动,但如今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恶性犯罪已屡见不鲜,强奸、杀人等严重刑事暴力性犯罪也有所增加。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对有问题的青少年的教育和转化,已成为学校、政府、治安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他们工作的难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原因分析

(一)家庭原因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中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家庭做父母的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如有的家长热衷于打麻将或赌博,有的家长嗜酒,有的家长游手好闲,这些不好的行为都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教育指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子女。

3、父母的思想与子女难以沟通。成年人忙于工作,同时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

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许多困难,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存在许多障碍。如当孩子追“星”时,做父母的对“星”的情况及相关的产生背景一无所知,怎能教育好孩子,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

4、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有一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其它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原因

1、青少年的道德现状从整体上讲是好的,绝大多数青少年对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有很深的认同感,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但目前青少年在思想品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公德方面存在着知行错位的现象: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少年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中心主义思想严重;在爱情、婚姻、家庭道德方面,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未能在经济大潮中把握自己,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其次,教育机构对“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的绝对化理解,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削弱了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上的重要作用。第三,成年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成年人行为的偏离,成年人评价的自相矛盾,或是自身行为的表现不一致影响了青少年一代。按劳取酬、按贡献的大小获得报酬,应是一个社会利益分配的唯一游戏规则。如果灰色收入甚而是黑色收入在一个社会中所占比例太大,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社会的急功近利等错误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子女的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需要一个家庭积极地组织经济,才能供给孩子的教育费用。有的家长把钱挪作它用,或是舍不得投入;有的家长舍得建造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孩子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未形成完善的人格之前即进入社会,容易接受不良思想而成为不良少年。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短,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升上高一级学校学习,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而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健康的活动场所更少,有一部分人很容易就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普及的影视,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计算机及网

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铺天盖地的广告,促进了商品的销售,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左右了人们的生活。为了商业利润,商家竭尽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对某种物品的消费,在商业行为中被不适度的夸张了,引起一些人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

(三)、学校的因素

对于当今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争论,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不能否认的一个问题是:眼下的学校教育在培养和塑造未成年人的良好的品德和情操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与他们在学校没有受到很好的德智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中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动辄把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向社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倾向在未成年人中间滋生而没有被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些不良的倾向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对于差生,往往不注重教育方法,轻则听之任之,重则歧视放弃之。二是在教育方法上,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采用体罚、讽刺等方法刺激学生。这些错误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产生情绪障碍。而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少年犯罪研究的著名先驱者Healy和Bronner于1936年提出的情绪障碍犯罪说,情绪障碍是引少年犯罪的最主要原因。三是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

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以下7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1)学校对学生教育上的体罚问题;(2)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抚养问题;(3)单亲家庭对孩子的监护问题;(4)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5)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6)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7)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进行社会改革,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使报酬与贡献相吻合,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青少年明确劳动果实来自辛勤的劳动,来自劳动中所包含的较高的科技水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应强化价值取向教育,以典型人物及事例为教育媒介,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教育。社会价值观念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混乱,但并不意味着主流社会没有给青年提供一个总体的价值目标,也不意味着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清

楚。部分青少年对国家未来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信心不足,成为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青少年的信心将成为今后各级机构和组织关注的重要问题,应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对社会的认同程度;要加大对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前景的研究,并以适当方式明确地告诉青少年;要努力消除社会生活中导致青年各种各样负面评价的因素,着力解决好那些青年关注的问题,如反腐倡廉、社会治安、国有企业改革及下岗再就业等,以切切实实的努力来引导青少年的评价;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凸现正确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念。

2、通力合作,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依托影视、报刊等媒体,面向青少年开展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系列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针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保障中小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在双休日、节假日,利用空闲的学校教室或建立的基地,举办青少年自护培训班、训练营,增强青少年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组织各种力量支持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对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经济支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收入差距悬珠不致于引发青年与社会间大规模的冲突,但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及发展需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应引起社会加倍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3、开发利用各种设施,完善青少年教育机制。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教育工作力度,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都应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文化中心,设立体育运动基地,设立文化娱乐基地,使青少年有健康的活动场所。青少年的教育及活动有专人管理,有专项资金,责任应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一把手头上。平时工作有检查,有评比,应作为政绩来对待,才能真正做好这些工作。

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安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出要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让学校、家庭、社会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三道防线。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但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应当形成家长与学校的联动,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与此同时,政法部门在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应当积极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感化、教育、挽救工作,深入学校、社区搞好法制宣传。

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切实做好青少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第四篇: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这样的消极心理不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还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有些教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便往往成为引发他们宣泄消极心情的导火索。个别教师甚至会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迁怒于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课堂上的一点动静也会引起他们大发雷霆,训斥以至辱骂学生。

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令人不安的事实呢?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最好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现实中,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和艰辛的,而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和评价机制的急功近利产生的矛盾,再加上经济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外界各种浪潮冲击着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及教师在社会中多角色的担负,教师产生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对这些心理冲突处理是否得当就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教师就容易出现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很多教师以至于走进“挫折感—发火动怒—更强烈的挫折感”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难于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更难以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可以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而教师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应重视与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及时做好具有普遍性的教师消极心理的辅导,如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过分强调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评聘的依据,以使教师心理“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让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胜任工作的愉悦心理,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二、适时调节,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适当留出余地。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应流出一定休息“喘气”的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写作旅游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三、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

烦躁琐碎的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忧愁烦恼,长期积郁在胸,虽然表面上看不到有什么表现,但内心受到消极感情的控制,使得工作没有激情,上课语调平平,影响工作效果。所以我们要采取对策,把烦恼“排泄”出来。如主动找人倾诉,每天晚上罗列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等等,这些都能让自己有愉快的心情。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心理疲劳。

第五篇:“医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现有的调解机构是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机构是医学会下属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两者的成员构成均是单一的医学专业人员,容易遭到大众质疑。可考虑建立医疗事故调处中心或者调解委员会,其成员应当包括医学专家、律师、卫生、司法、人大代表等各领域人员,以保证处理医疗纠纷时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近年来,社会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并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中,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医闹”。

■“医闹”阴影导致医生不敢大胆施救,或多做无关的检查,最终贻害患者

“医闹”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以医院来说,医院形象受损、医院工作秩序受扰、医生人身受伤。第二,对患者来说,当医方如履薄冰,躲避在畏惧 “医闹”的心理中,医院医生的治疗行为必然异化,不敢大胆施救,在对待疑难病上推诿和拒医,或者医方多做无关的检查以防漏诊而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开支增大,最终贻害患者。第三,“医闹”恶性膨胀,必然扭曲患者心态,从“有理取闹”走向“无理取闹”,危害医院利益。第四,在“医闹”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围攻、堵塞等办法,影响医院正常运作秩序,从而影响其他患者就医,进而影响社会安定。

■医疗服务收入与药品收入成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核心原因

“医闹”问题之所以出现并日渐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医疗体制改革后遗症。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医疗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部分拨款的方式使医院能够 “自负盈亏”,由此使医疗服务收入与药品收入取代财政拨款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两项收入都需要从患者身上取得,这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最核心原因。

第二,患者对医疗结果期望过高。一部分人觉得医学万能,进了医院就得治愈,如果医疗结果与期望值不相符,就对医生、医院甚至医疗体制产生不满。但人类目前对人体机能的认识还很有限,无法包医百病。其实医疗本身就是一项以失败为终点的实践过程,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至少有一次,逃不脱在“失败”的医疗过程中死去的宿命。第三,医院管理体制原因。医院给医护人员采取效益工资制,医生的工资高低与其所在科室效益及其医护人员本人效益相挂钩,医护人员也需要养家糊口,于是在药量、药价、用药档次和各项检查方面给医院增收。患者承受了昂贵的治疗费用,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第四,医德方面原因。现有部分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了“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敢接受手术”的荒谬现象,个别医护人员因医德败坏而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第五,医术方面原因。目前医疗行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医院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低下,误诊误治现象经常出现。当患者承受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后,不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恶化,患者必然产生不满情绪。

第六,医院心态方面原因。现在医院方面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即“不怕你告,也不怕你上吊,只怕你来闹”和“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无赔”。“医闹”们正是逮住医院这种心态,才有了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七,政府公信力不足原因。目前,我国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有:医疗事故鉴定、诉讼、行政调解。但这几种方式都存在着问题。首先,医疗事故鉴定由各级医学会负责,但专家与医院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称为“老子鉴定儿子”,公信度不高。其次,打官司程序复杂,成本太高。很多人为了要个“说法”,从“黑发人”变成“白发人”,也未必能拿到一纸公正判决。再者,行政调解的主持者大多是卫生行政部门,而非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患者普遍缺乏信任感。

第八,社会舆论导向原因。很多时候,媒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必须尽量吸引老百姓的眼球,由此医疗纠纷、医闹事件便成了他们的偏爱。这些报道有强大的“污名”效应,使得医生、医院和医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了。

■解决 “医闹”问题要多措并举

为解决“医闹”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面措施:

第一,设立“黑名单”制度。在“医闹”发生时,对闹事人进行录像取证,对那些在多起医疗事件中出现的人员,要坚决依法打击,不姑息、不纵容。

第二,建立“第三方”处理机构。由于现有的调解机构是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机构是医学会下属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两者的成员构成均是单一的医学专业人员,容易遭到大众质疑。可考虑建立医疗事故调处中心或者调解委员会,其成员应当包括医学专家、律师、卫生、司法、人大代表等各领域人员,以保证处理医疗纠纷时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三,投保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所有医生都必须参加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保险公司来进行专门的鉴定、理赔事项。使得有专门机构来处理医患纠纷,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医院不受“医闹”的干扰。

第四,强化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医德,只有树立“人道、仁爱、帮助”的理念,不断使患者摆脱病魔的折磨重获新生,医护人员的形象才能重获新生。

第五,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固化医护人员工资,斩断医院收入与药费、诊查费等挂钩的利益链,消除医院的高收费冲动,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下载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工作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为建立健全法院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处理涉诉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日前,京口区法院对本院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涉诉信访的特点、原......

    关于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洽川镇纪委书记 雷金奇 (2009年10月9日)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

    试析法院当前信访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政府和法官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近几年这一民意管道出现一些与新新势不相符的问题。据权威部门的一份资料中显......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共5篇]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改革步伐不断深入,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社会各层次的问题也在日渐暴露,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作者:汪书林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工作;问题原因;对策刑法修正案(八)及相继出台的关......

    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和社会转型的嬗变,这使得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面临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心理问题......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

    当前涉诉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范文)

    为建立健全法院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处理涉诉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日前,京口区法院对本院当前信访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涉诉信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