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报1 - 国培计划(第一期)2014
“国培计划”(2014)
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
简
报
(第一期)
我 们 的 全 家 福
本期导读
◆ 卷首序语 „„„„„„„„„„„„„„„„„„„„„„„3
◆ 研修启航„„„„„„„„„„„„„„„„„„„„„„„„3
◆ 同窗相聚„„„„„„„„„„„„„„„„„„„„„„„„5
◆ 专家引领„„„„„„„„„„„„„„„„„„„„„„„„10
◆ 团队风采„„„„„„„„„„„„„„„„„„„„„„„„12
◆ 携手成长„„„„„„„„„„„„„„„„„„„„„„„„14 ◆ 感言寄语„„„„„„„„„„„„„„„„„„„„„„„„18
卷首序语
寄国培
十日国培杏坛巨擘闪亮吉林悉心授业为国是 八方教育五十教师共聚长春钻研业务求真知
(赵春胜 黑龙江)
研修启航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精心打造
开班快递
2014年9月12日上午8:00,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学楼报告厅,“国培计划(2014)”— 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班”开班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国培”携着秋爽,燃着生机,带着希望走进了学员们的生活。来自京、黑、吉、辽、鲁、津、冀、晋等八省市的50名学员汇聚在美丽的春城,开启了为期10 天的国培之旅。开班仪式由吉林省国培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宋海英主持,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苏佩衡、省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秦磊、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出席了开班仪式。首先,秦磊书记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参训学员表达了衷心问候,并提出了深切的期望,他希望学员能够转变角色、虚心学习、积极参与、充分交流,在研修中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高路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进行了发言,她表达了学员们的心声和谢意,渴望砥砺发展自我的强烈愿望。省教育学院高中研训部张岩老师作为培训班班主任代表发言,她以热情的话语、真诚的情感传达了培训班所有工作人员的决心、耐心与诚心,使学员们如沐春风。
周密而充实的课程安排使学员们有机会再次重温昔日的学习生活,聆听分享众多学者的人文智慧,领略学术高峰的绮丽风景。在语文研修班这个团队里,能够质疑问难,能够碰撞沉淀,能够反思修正,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激发强烈的发展愿望和激情,体验成长的充实与快乐。国培的源源活水已缓缓流进学员的心中,学员们坚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网络研修平台上,在令人期待的国培生活中大家一定会收获颇丰。(高路 吉林)
同窗相聚
有缘千里来相会
艳阳高照,金风送爽。2014年9月11日,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地日子,我们来自天津、北京、山东、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八个不同省、直辖市的50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初中优秀语文教师齐聚北方春城——长春,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将进行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班的学习。从今天早晨一直到晚上9点钟,教育学院的刘华主任、矫宏金主任、李子良教授、郎镝老师、丁晗老师还有教育学院的若干名研究生志愿者热情接待了我们每一名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参训学员,每一个学员都受到了教育学院热情周到的接待,我们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顺利报到后,每名学员都领到一个精美的公文包,里面装有此次培训的资料,课程表、笔记本、学院平面图、培训书籍资料等,我们每一名学员都对学院的精心细致的安排,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到既舒心又温馨,办理入住手续后一下午五点半钟,我们在教育学院的领到陪同下到食堂就餐,然后便都回宿舍休息。当天晚上学院的刘华主任、矫宏金主任,班主任李子良教授等领导还进入每一间宿舍看望学员们,询问每一名学员对学院食宿或其他方面的需求,学员们对此都十分感动。
我们对即将开展的培训活动充满期待。
(季如顺 天津)
我衷心的谢谢你—吉林国培2014
到吉林这几天,让我感触多多。
首先是学院领导的诚恳、真诚的用心的为我们这些来自八省学员的付出和照顾,并且真心相待。
首先我要说,我是幸运的,我要感谢吉林省教委的真心和赤诚,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的研培生活丰富多彩。
其实吉林距离黑龙江,最近的省份,所以我没有一丝的陌生和生疏的感觉,这里叫我开了眼界,相信能够填补我更多的空白。
既来之,则安之。学习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所以我会认真地学习,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所以我会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些天学校给我们请来那么多优秀的教育精英和专家,给了我们全新的感受,他们都认真的给我们授课,毫不保留的教课。我们每个学员还对我们的生活起居感到十 分的满意,来了就是学习,就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别说没有困难,就是有困难,也要克服。
在九月十六号,我们在刘华教授、李老师和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见到这里的国学传播的喜人景象,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吉林教育的成就。
这些天日子不长但是让我感受到了李主任对这期培训的精细和缜密的的设计管理还有郎老师的细致和国学的底蕴,以及丁晗的敬业。
吉林的教育,之前有已故的张翼健,还有乡村教师李元昌教授,还有张玉新教授,刘华教授的引领。还有现在正当年的李子良教授,石馨老师等等,他们既是冲将,也是中年人的代表。还有一些后来的不可抗拒的年轻人,比如吉大附中的高路老师、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郎镝教授、师大附中的尹志英老师、还有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付颖老师,这些人是吉林教育的翘楚啊,有了这些人的积极努力追求探索,相信吉林教育的明天,将会是一片明朗的天空。因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创造有特色的吉林教育的大好前景!
吉林教育,令人景仰。
我代表我和我家人,对你们表示感谢。希望有机会还来长春学习。更希望你们到我的家里做客。我也会把这里学到的知识和理念都带回北大荒。
(赵春胜 黑龙江)
小 组 展 示
妙笔生花,共绘蓝图
第一组 春长在
第二组 星火队
第三组 丝雨花露
第四组 致一
第五组 山河辽吉
专 家 引 领
(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做报告)
神思飞扬,高山仰止
——聆听王文湛教授报告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77岁应是步履蹒跚,弯腰驼背,记忆极差,在家颐养天年的高龄,可今天看到清癯矍铄、步履轻快的王文湛教授走进报告厅,我的愚钝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听着王教授沉稳中透着灵气、幽默中透着睿智、严肃中透着的谆谆嘱托的报告,剩下的只有对这位耄耋老人的单纯的景仰。
1.景仰老教授的高瞻远瞩。
王教授站在国家的高度,宣讲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对中国教育现状进行了细致入理的精准剖析,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一举手,一投足间,让我感觉王教授心中装的都是国家教育大计,装的都是民族未来发展得教育方针,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混沌中豁然,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2.景仰老教授神奇的记忆力。
宣讲国家政策就需要很多的文件做支撑,王教授引用文字,信手拈来分毫不差,仿佛国家政策文件的活词典;王教授谈到中国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时,二组数据“现在有小学老师559万,初中老师349万,高中老师129万,加起来1037万,其中小学班主任330万,初中班主任115万,高中班主任38万,班主任加起来438万”脱口而出,让我这个晚辈自叹弗如;王教授最后引用了沧州的一位校长创作的《班主任之歌》“都说你是最小的主任,管着一群长不大的孩子。都说你是最大的园丁,画出我们成长的年轮。都说你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王教授一字一顿,深情的朗读完毕。其实我早就见过这首歌也很感兴趣,可能是不上心吧,几次我都没能完整的记下来,可王教授却做到了。我想只有心中装着中国的教育,肩负沉甸甸的使命,才让王教授保持着旺盛的记忆力,才能神思飞扬吧。
3.景仰老教授指点迷津的哲理妙思。
王教授从事中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多年,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对我这个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而言,无疑是精神再造的一次报告。多年的教学生涯——清贫、默默无闻,已经让我忘记了当初从事这一行业的初衷,只将教学当成安身立命的工具,少了热情,多了倦怠与厌烦。王教授今天的一句话让我警醒“教育是事业”,是呀,如果转变角度,转变思维,将教育当终身的事业来做,那就会生出很多激情,有信心去坚守这块阵地。“教育是改革,不是革命,不能一棍子打死”,新课程改革虽已多年,我也尝试着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但都因为怕将学生的成绩搞砸影响学校的声誉而没有坚守下来,听了王教授这句话,终于认识到人不能自我否定,否定自己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王教授的报告,很多语言如一剂清醒剂,给我以修正自我,重新前行的勇气。王教授于耄耋之年尚南北奔波,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摇旗呐喊,我等后辈,也要肩负使命,不辱师名,坚守住寂寞与清贫,在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开拓,去收获满园的芬芳。
(徐珊 河北)
团 队 风 采
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自远方来”,2014年9月12日,五十个来自八省市的新学员,十位或理论见长、或实践见长的培训导师,两位超有个人魅力的班主任,一个崭新的家迅速组建,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即刻凝成。
五个小组,十份名签,签上地域和名字的时刻,彼此的相识拉开了序幕。两分钟的简短自我介绍迅速拉近同伴们的距离。李子良老师的一副对联,开启了课堂热烈的研讨氛围。学员们俨然成为课堂上的学生,或抢答,或高举手臂,或凝眉深思,而最震撼全场的是以小组为单位,以海报的形式确立组标、组徽、组名的活动。这个活动使平时温文儒雅的语文老师立刻不安了、躁动了、沸腾了。小组成员齐上阵,站着的、跪着的、趴着的,神态各异,萌态可掬。赵春胜老师的书法可比王羲之,季如顺老师的歌喉赛过阎维文,王红英老师的“哦!耶!”形同樱桃小丸子。五张或典雅、或卡通、或艳丽、或朴素的海报贴上墙面时,彼此之间的陌生早已荡然无存。
感谢李老师策划的破冰之旅,不,是扫甲除尘。有朋自远方来,我们乐哉!乐哉!
(付颖 吉林)破冰活动——打破交流之冰
2014年9月12日,我怀揣梦想来到了美丽儒雅、书香满院的吉林省教育学院。
初来培训,有那么一点期待,有那么一点担忧,有那么一点含蓄,也有那么一点保守。陌生的校园,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氛围,自然在心灵外面悄悄筑起一个小小的保垒,渴望与外界接触,又不愿自己走出第一步。
为了让学员们能更快融入团队,认识彼此,第一天的下午李子良老师为我们组织了破冰扫甲活动。
揉揉肩、捶捶背看似很小的事情却在此刻间不知不觉拉近了学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冰川开始消融,笑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
小组名片的设计更是将破冰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各显神通,会写的挥毫泼墨,会画的构思布局,其余的也拿起画笔添色的添色,勾边的勾边。看着每个人那认真甚至庄重的表情,我被感动了,也许,这就是缘分,是缘分让我们在此刻,遇到彼此,记住彼此,感受彼此。我们互相交流着,真诚的微笑着。不多久一个有深意又能代表本组特点的名片就在每个人智慧的碰撞中诞生了。由畏手畏脚到自告奋勇,再到跃跃欲试。陌生逐渐变为默契,学员彼此间的心灵之冰彻底融化了,化成了股股温泉。
破冰活动结束了,很多人脸上还浮现着意犹未尽的笑容,无疑,这次“破冰”是成功的。它真正打破了我们交往的坚冰,在短短的三个小时中,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让我们分工合作,群策群力;让我们参与体验,共享劳动成果;让我们心灵相通,相亲相爱。我相信,在以后10天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能破除旧有的思维习惯,摆脱束缚,融洽相处,相亲相爱,快乐的学习生活在一起!(张静 山西)
精 彩 瞬 间
刘华主任带领学员参观图书馆 学员参观学院展览馆
项目执行主任刘华做动员讲话 行政班主任李子良开展团队建设
携 手 成 长
走在幸福的路上
——聆听王荣生教授讲座的感受
2014年9月13日上午我们全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了王荣生教授的专题报告,感触很深。王教授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丰富严谨的专业知识,堪称我们心中的高山,令人叹服,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渊博。
我们真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啊!
一、我们清晰了阅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三个概念的界限。明确了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正如阅读研究专家詹森说的那样“阅读和理解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语义上的区别,因为没有理解,阅读就只是在追随书页上的记号”。
二、我们理解了教师知识与学生知识的本质区别。学到了领先的阅读方法,一是如何找到语句和文本的关键点,即看语句和语篇的什么地方;二是对这些关键点如何做深度的加工,即从这些地方看出了什么东西。
三、我们懂得了“教师是一桶水给学生的是一杯水”的误区。因为老师和学生的不同不是知识量的问题,老师的知识是语感状态,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方法的指导,关键点的点拨。
四、我们知道了教师“操练”学生语文知识的危害。语文教师是教阅读方法的人,是讲语文知识的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阅读、会阅读、爱阅读,并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读懂作者,领会作者的情感,并且升华自己的独特感受。
总之,通过聆听打开了思路,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有所反思,深感教学任务的艰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们在工作中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终 身学习”的理念。(刘会茹 辽宁)
聆 听 大 家
很早就听闻王荣生先生的鼎鼎大名,知道王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目前语文教育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次国培能有幸聆听王老师的报告,确实是相当期待。9月13日,我们早早在教师工作坊坐好,等待王教授的到来。
期盼中,王荣生教授出现了:资深帅哥的外形,儒雅而又严谨的学者风度,一下子便吸引了我们。随着王教授报告的深入,大家频频点头的模样,我心中感叹:王老师见解深刻,“粉丝”真的不少。
王教授把语文知识分为语文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这种二分法很新颖,语文教师既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已有的社会体验。王教授认为,阅读能力就是理解感受能力,阅读教学中学生读不明白的才是重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抓住关键问题,而阅读能力低的学生往往对关键问题视而不见。所以,备课要重视学情的准备,重点是课文关键点和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学就是教学生不会的、理解不了的地方。王教授的文本解读更让我们敬服:黄绿两色勾画,突出关键点和难点,用心良苦。
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使我们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阅读教学方面,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都有种种茫然与困惑。王教授的报告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做语文教师还有这么多学问要做。我默默回顾自己读过的王教授的文章,暗暗拿定主意:回去继续研读王教授的文章,学习王教授的教育思想。
长春国培,王教授的报告会是我教育生涯的又一个起点。
(郭素华 山东)
接 受 精 神 的 洗 礼
王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目前语文教育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怀着满心的仰慕早早地来到教室,做一名虚心好学的学生,希望能取得真经。正如想象的那样,听了王教授的《阅读与阅读教学知识》的报告后,感到王教授的讲座观点鲜明,生动形象,有理论有事例,让我感受到了新理念的洗礼。
静心倾听,用心感悟,情不自禁地为王教授精辟的论述、犀利的言辞、睿智的表达而喝彩。
王教授强调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应该区分开来,语文教师要有系统理性的正确的专业语文知识,学生的知识要有实践性和体验性。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丰富扩展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感受;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
王教授认为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第一眼中要找到关键处,如何找到关键处?第二要从关键处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感受,对关键处如何深加工?
同时王教授认为阅读方法要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性,强调教师备课应备教材和学生,重视课文解读的方法。
王教授的报告给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思考。同时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与问题,明确了自己今后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
(孙月梅 山东)
感 言 寄 语
◆一曲同工◆
天净沙 结缘
刘会茹 天津沈阳北京,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南北交融,有缘人在春城。
天净沙 鲁人国培
郭素华 孔孟黄河泰山,孙子橡胶井架,高朋慧论教研。金秋风起,杏坛人续华篇。
天净沙 感悟
孙月梅 金秋叶落气爽,课上实践活动,交流研讨心想。研修路上,学员们共成长。
天净沙 秋悟
张 静 兴奋期待辛苦,学习聆听思考,感染熏陶启迪。豁然开朗,追梦人扬帆远航。
天净沙 游雕塑公园
付 颖 清风绿波小路,暖阳翠柳雕塑,晚云惊鹊归渡。影留情愫,从教赤诚长驻。
天净沙 国培
高 路 扫甲融合探讨,讲座交流思考,参与体验提高。培训架桥,语文人树高标。
第二篇:教师报国培稿
“国培”:改变中国教师 本报记者
康 丽
冯永亮 高 影
2010年11月8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城关三小教师伍红书开始了自己62天的贵州省(2010)农村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之旅。
与一些老师的兴奋、激动不同,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伍老师对“国培计划”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觉得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但几十天下来,伍老师发觉培训原来可以这么有趣,学习原来可以这样学。
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喜欢。这是很多人对“国培计划”的感受。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初中语文教师郭益坤甚至用恋人来形容自己和“国培计划”的关系。“多少个清晨,多少个黄昏,多少个不眠的夜!我们谈教学,谈人生,但决没有谈爱情”。
事实上,“国培计划”对教师的改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以前,觉得乡下教师没有前途可言,内心也没有什么追求。但参培后,工作16年的我,有了职业信仰。教师不仅要成就学生,更要通过成就学生而成就自己的人生。以前觉得教师这份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感觉自己的脚下的路更远了,更宽了。”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祝红梅如是说。这句话正道出了“国培计划”的最终目的。
有了好脚本,才有威武雄壮的国培大戏
2010年7月26日,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实施。
所谓“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与以往不同,此次“国培计划”的出台,中央财政首次投入5.5亿元专项资金,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示范性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培训团队研修等五类项目。
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供的数据,2010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110多万人。“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优秀骨干教师1万名,远程培训30万人;“中西部项目”培训农村骨干教师82万人,其中置换脱产研修1.9万人,短期集中培训10万人,远程培训69.4万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繁复浩大的工程。这110多万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又会将培训的内容和模式进一步辐射到更为广大的人群。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启动实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那么,如何确保“国培计划”的质量,为广大农村教师雪中送炭,培训方案至关重要。
对此,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如果没有好的脚本,没有好的分镜头剧本,纵使导演和演员再出色,也无法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把功夫下在规划方案研制上,精心组织,精心研究,精心筹划,做好顶层设计,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如何设计培训方案,成为每一个培训项目承担者首要的任务。北京大学是此次参加“国培计划”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大学。与教师培训方面的主力军——师范院校不同,他们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国培计划(2010)—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项目主持专家蔡可副研究员告诉记者,本项目的理念是“拓宽问题视野,聚焦能力素养”,以新课程进入攻坚阶段的典型问题、疑难问题出发(同时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琐碎问题的解决),通过设计“学习培训+学习语文”的双线教学内容,落实“拓展问题视野+解决实际问题”的双层培训效用,充分利用“专家多年积累+学员问题生成”双重课程资源,形成富有梯度的培训内容。
北大还承担了国培示范项目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国培中西部教师远程培训。北大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专家团队里既有学科领域里的知名学者,又有长期关注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教授,有专事教育学及培训研究的学者,还有在培训一线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的学科专家、优秀的教研员代表教师代表。这样的师资组合结构合理,保证从宏观理念、学科知识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从培训方案到语文教学,都能给学员以到位的指导。
当然,更重要的是培训内容的设计,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反复强调:“培训不能讲空道理,也不能纠缠概念,重要的是要务实,从培训的针对性入手,突出围绕解决一线教师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出路。这是研究的收获,也是进步。”
以教师为本,才会产生改变
对于参加此次“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的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来说,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拨的优秀教师,他们久经“培训”考验,“国培计划”又能带给他们怎样的触动?
来参加国培计划(2010)上海师范大学高中语文学科第一期培训之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语文教师姜国栋毫不讳言,自己对学院派研究的“不感冒”。“那是一些专家、学者躲在书斋里静态生成的文本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就得出的‘想当然主义’”。但与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等人相遇后,他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过于肤浅和幼稚,是纯粹的课堂“想当然主义”。
以前,姜国栋认为自己的授课方式还不错,语文教学就是老师展示学识、释放激情的表演吗?听了主持专家王荣生教授讲的“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后,他开始意识到,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
“今后,我的教学方向要进行根本性调整,要重新打造一种基于学生起点的课堂授课模式。”姜老师说。
如果说姜国栋老师的课堂要基于学生起点,那么“国培计划”则完全基于教师,面向教师。
广西教育厅师范处处长何锡光告诉记者:“这次培训完全是基于课堂,基于校本,基于网络。因为培训不能游离于教师的需要,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每次培训之前,我们都要先调研,目前教师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总结教师的问题之后,再形成本地化课程。”
不仅如此,此次“国培计划”更加强调与教师的互动,教师的参与。
在很多老师的印象里,所谓培训,就是专家在台上讲,教师在下面听。但是参加“国培计划”后,那种“偷懒”的培训方式不管用了。
2010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班学员李小金坦言,在培训中,“互动”是自己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每播放一个案例,每讲一则故事,每做一个游戏,培训者都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员思考并谈自己的感受。这对身为数学教师的李小金,不啻于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师的培训模式决定着未来的课堂形态,很难想像一个在培训中被动接受的教师会用启发式教学面对他的学生。”蔡可副研究员说,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听讲座,看课堂的单一培训方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研修对象,不同的研修要求,不同的研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教学活动。
为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创新性地引入“工作坊”的研修模式,鉴于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是培训者培训,小组中布置了教学设计、培训方案两项任务,只是与教师培训不同,培训者培训中的教学设计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让一线教师与语文培训者共同确定培训内容。由于每个小组都有培训者和一线教师,各小组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定
位,适当分工——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线老师要提出教学设想,培训者要给予专业支持;进行培训方案制定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需求建议,培训者要针对教学现状确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及内容。全班交流时,教师代表全组说课,培训者代表全组阐述培训方案。
实践证明,这种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研修形式成为本次研修活动的一大亮点。“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较,工作坊是一种同伴互助的研讨形式,组织形式更为灵活,交流更为充分。在合作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对共同遇到的问题找到合理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共同发展。” 天津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杜朝凤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不断创新研修方式,有利于研修可持续地开展,否则,中小学教师原本被动参加的培训,就很难受到认同和欢迎,教师培训也很难取得好的收效,所以,研究有效、创新的研修方式,将其充实到研修中去,并且将培训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相关联起来,形成教师在岗发展的长线机制,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蔡可说。
远程培训,为农村带来机遇
不管是“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还是“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的两大项目,都将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列为重要内容。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这样评价远程培训:“覆盖面广、效益高、交互性强、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传统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经费问题、师资问题、优质课程资源缺乏等不足”。更重要的是,“远程培训能够有效整合和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激励教师学习提高,这对于大规模、高效益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全员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来说,远程培训是新的机遇,更是新的挑战。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乡中学语文教师马黔豫去年11月接到通知参加“国培计划”,因为家里没有电脑,她就抱着不到4个月的孩子天天往学校跑,到了12月,马老师下定决心买了电脑,开始了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学习的历程。
“早晨一起床,先打开电脑,登陆培训平台,到班里逛逛,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看看老师给自己的评分,每天都觉得很充实。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让我找不到原来那个不爱学习的自己,连我们学校领导都‘夸’我爱学习了!”
与马黔豫老师相比,广西柳州融安县长安镇大乐小学教师莫雪香,在参加2010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时,闹出了不少笑话。“白天和同事谈论最多的是国培,晚上想的还是国培”,结果第二天早上,莫雪香出门时,发觉一边脚高一边脚底,原来右脚穿了一只高跟鞋,左脚穿了一只跑鞋„„
作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广西项目负责人,李宝镇更是深切感受到西部教师的变化。“很多农村教师都是第一次参与国家级培训,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针对农村教师课怎么上,怎么读懂教材的问题,我们力图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远程是载体,要传输的是课程资源。我们有公共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师都要上足20个学时。还有拓展性资源,征集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教案等,让教师更加感兴趣。同时设立研修日记板块,每个教师都要写10个左右的研修日记。根据考核标准,作业都由专家批改。”
李宝镇还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初到广西,因为听不懂当地话,他们还专门请人协助“翻译”,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教师,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在广西设立了办事处,承担广西各个地市的培训,每人负责一个地方。通过QQ群等及时解决。
远程培训指导专家、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蓝卫红告诉记者,以小学英语为例,广西这次共有2289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是培训面最广的一次。“大部分农村英语老师很少出外参加培训,现在有了远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他们就可以在家享用优质培训资源了。”
置换培训,模式创新的希望
“国培计划”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培训者、高校,还有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如何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让教师有时间出去参加培训,是长时间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远程培训是方法之一,但毕竟,不能一直“网上谈兵”。
于是有了置换培训,即高等师范学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置换骨干教师脱产培训。
“这是一个亮点,各省都认为非常好,师范大学也非常欢迎。”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一次会议上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对于置换培训的作用,广西教育厅师范处处长何锡光更是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置换培训实现了三赢:一是加强了师范生实践环节的重要举措,巩固了实践层面的东西。以前实行高年级师范生定岗支教,但是规模并不大,现在师范生在校的时候,就要开展备课观摩课堂等环节,这对于师范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活动;二是师范生到学校后,有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很快地从实践中走出来,对于他们专业化成长非常有帮助;三是师范院校指导了实践教学,可以实现更多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岗培训。
“这就实现了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培训,师范院校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通过实践得到了打通。”何锡光说。
2010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学院承担起“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任务,选派了150名语文、数学、地理、体育4个学科的优秀师范生分别深入到钦州市的乡镇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同时置换出90名相同的学科的被顶岗教师到学院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集中培训。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点工作,钦州学院初步探索出符合本地的“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的实施模式:第1阶段: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到达实习学校的第1周,支教生在被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见习,实习;第2阶段:支教生独立工作和被顶岗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第3阶段:被顶岗教师培训结束回工作单位,与支教生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总结和反思。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模式。湖南教师王颖就对“置换培训”岗位如何落实有很多看法。王颖告诉记者,她去参加脱产培训,其所去的代培学院要派两名学生到县城区某所学校实习,然后这所学校再派自己的一名优秀教师,到王颖的学校去顶岗代课。
“这种方式很被动,也很不容易实现。”王颖建议,如果再搞这种长期的脱产培训,最好在学期前安排好参培教师所在单位的人员安排。如果中途进行长时间的人员调整,对于农村规模小的学校会有难度,会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最好提前通知参培老师所在的教育局与学校,由他们双方协调,让教育局派人顶岗。
教育部也在关注各地在探索“置换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和经验,“实习支教与置换培训相结合很复杂,首先要研究很好的方案,接着要协调有关各方,包括地方政府,还要落实到中小学,落实到教师,哪些教师置换出来培训,置换出教师的岗位,要协调师范大学、师范院校,毕业在即的高年级的师范生,多大量,如何安排。这些问题要解决好,还需要下一番功夫。”管培俊说。
问题孕育于变化之中,希望也产生在变化之中。2010年“国培计划”投入之多,规模之大,覆盖之广,机制之新,效果之显著、影响之大,在此前的国家级培训中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成效的培训”,“‘国培计划’是献给教师最好的‘福利’”,在很多学员老师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深植教师的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培计划”以其无声却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中国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
记者手记
这是教师培训的最好的时代。中央财政首次投入5.5亿元,以周密的项目设计,扎实的课程内容,为全国教师奉上了一份精美大餐。
在采访中,我们欣慰地看到,老师们“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不管是还没有熟悉新课程理念的偏远地区教师,还是进入“课改高原期”的城市教师,大家在“国培计划”中互助合作,迸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
这种学习热情来之不易,这个学习机会值得珍惜。我们看到了国家改变教师素质的一种决心。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培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高的重视,正如一位培训者所说的,教师的培训模式决定着未来的课堂形态。有了好的培训,才会有的好的教师、好的课堂、好的学生。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国培计划”更加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课堂技能,加速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无数老师的反馈也证明,只有贴近一线的培训,才是最适合、最有效的培训。
当然,作为一个由上至下的大规模培训,“国培计划”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难免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培训内容庞杂混乱,针对性不强,蜻蜓点水,只停留在书面理论,没有深入一线教学实际;一些培训方式还比较传统,过多注重专家教授的“讲”,没有突出教师的互动、参与性;一些地方的“国培计划”培训资源库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网络不够畅通,给教师远程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新问题,但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推进,它们会不断暴露出来,提醒教育行政部门,去真正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以更加翔实的项目设计,让下一步的培训更加圆满。在2011年“国培计划”将要启动之际,我想,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三篇:2014国培计划信息提升第一期简报
2014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青石小学研修简报
第1期 2015年1月9日
主编:时小花
青石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项目研修计划
2015年1月9日,国培计划(2014)——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青石小学教师培训启动大会在我校多媒体教室顺利召开。
对于本次培训,我校教师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和探求,力求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学习,完成培训任务,我校研修计划如下:
第1页,共4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校根据“国培计划(2014)”——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本次培训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以及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小花老师是我校本次培训的管理员,她向我校全体教师做了培训任务解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研讨、有交流。
二、组建研修团队 责任到人
我校全体教师共28位,全员参加培训,共设有一位校级管理员、组建了三个工作坊(青石小学语文教研组、青石小学数学教研组、青石小学综合组)。本次培训第一管理责任人是张三智校长,校级管理员是时小花老师,三个工作坊坊主分别是杨晖老师、杨晓老师以及赵丽敏老师。全体培训老师按照学科分属各自的工作坊,各坊主主要负责组织本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并向管理员汇报。管理员逐级向校长汇报,以督促我校教师良好地投入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建构齐全、责任到人以保证培训有效的落实。
三、组织交流会会 解疑答惑
对培训中不明白问题和研修中的困惑,在研修网上可以找机会向专家、管理员或坊主请教,并积极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帮助解决。同时,学校也定期组织讨论交流会、学情通报会,大家共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解决大家培训中的疑惑。积极参与坊主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其他学员学习,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四、及时反思 寻找提升新途径
第2页,共4页
各学员做好研修笔记,可以作为个人学习笔记的内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技术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最后撰写培训收获。
五、学以致用
力求通过培训,有效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融合。
3.通过选择性研修,使有条件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聚焦学生,促进学有所成,教有所效。
4.通过自主校本研修,使教师能够延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
最后,要求参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现场上课、诊断与观摩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并组织一次校内项目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第3页,共4页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学习,相信我校教师在自身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会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目标。
第4页,共4页
第四篇:2016国培计划信息提升第一期简报
2016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兴庆区第二小学研修简报
第1期 2016年11月8日
主编:杜金明
兴庆区第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
培训项目研修计划
2016年10月17日,国培计划(201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兴庆区第二小学教师培训启动大会在我校会议室顺利召开。
对于本次培训,我校教师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和探求,力求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学习,完成培训任务,我校研修计划如下:
第1页,共4页
一、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校根据“国培计划(201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了本次培训的学习任务、学习要求,以及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杜金明副校长是我校本次培训的管理员,他向我校全体教师做了培训任务解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研讨、有交流。
二、组建研修团队 责任到人
我校全体教师共72位,出正在参见国培学习的个别老师外,其他教师全部参加培训,共设有一位校级管理员、组建了二个工作坊。本次培训第一管理责任人是汤卫胜校长,校级管理员是杜金明副校长,二个工作坊坊主分别是李静老师、何丽老师。全体培训老师按照学科分属各自的工作坊,各坊主主要负责组织本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并向管理员汇报。管理员逐级向校长汇报,以督促我校教师良好地投入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建构齐全、责任到人以保证培训有效的落实。
三、组织交流会会 解疑答惑
对培训中不明白问题和研修中的困惑,在研修网上可以找机会向专家、管理员或坊主请教,并积极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帮助解决。同时,学校也定期组织讨论交流会、学情通报会,大家共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解决大家培训中的疑惑。积极参与坊主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其他学员学习,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四、及时反思 寻找提升新途径
第2页,共4页
各学员做好研修笔记,可以作为个人学习笔记的内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技术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最后撰写培训收获。
五、学以致用
力求通过培训,有效提升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
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融合。
3.通过选择性研修,使有条件的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聚焦学生,促进学有所成,教有所效。
4.通过自主校本研修,使教师能够延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
最后,要求参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现场上课、诊断与观摩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并组织一次校内项目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学习,相信我校教师在自身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会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目标。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五篇:规培小结第一期
徐雪梅规培小结第一期
本人于2014年4月13号报名于山大一院规培基地,4月20号参加岗前培训,学习了有关急救、医德、火灾等基本知识。4月27日正式下科室进行培训。到现在我已分别轮转了骨科、康复医学科、眼科、妇科四个科室。同时国家给我们每个人建立了自己的学号,以便记录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规培任务。规培基地也给我们发了两本有关规培的总结册子,便于统一规范管理和学习。规培基地每两周给我们安排医院的教授上一次课,到目前我们主要学的内容是CPCR。同时给予我们操作的培训,我们目前已通过CPR的急救培训,到时候会有国家发放相应急救资格证件。后续还有相应课程和操作的安排。山大一院的模拟医院24小时为规培学员开放。
我的第一个规培科室是骨科,骨科是我到山大一院规范化培训轮转学习的第一个科室,入科后我们分配给了贾二龙规秘,贾老师带领我们查房,教我们换药,我深感大医院和我们医院的区别,包括换药都变得细微了,步骤也多了,我突然感到我什么都不会了,得从头学起。
紧接着我们被分配到了各个小组。我有幸分配到康主任组,因为这个组没有研究生,所以我动手的机
会可以多些。在张俊老师和付永良老师的带领下,我很快熟悉了业务,了解了医院的电脑系统,知道骨科的病史怎么问,病例怎么写,医嘱怎么下等。学习到了一些常见病种如股骨颈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股骨干多发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的治疗和转归。
值班有时候我会跟着付永良老师下急诊,到了急诊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个字:忙。在急诊我见到了很多紧急病的处理,包括:手外伤的处理,常见骨折和脱位的处理,以及简单的缝合。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医院的研究生、护士还有老师们,他们对待病人的态度都特别有耐心,特别亲切,这是我以前从未感受到的。
之后转的康复医学科、眼科、妇科我都受益匪浅,很感谢国家和医院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一定抓住机会,抓住时间,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我的任务和目标。
——徐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