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
查与思考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007-12-12 16:45: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胜利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个行政村,有农村党总支个,村支部个,村级配套组织齐全的占,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率;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名,40—50岁的名,40岁以下的名;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县共有农村党员名,平均每村名,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无职党员有名,占农村党员的。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的优化,04年通过推行“两推一选”,试行“两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
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次换届时下降了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特别是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各村党组织按照争创“五个好”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做到“五有十全”,促进了全县村级组织“五项规范”建设,全县的村达到了“五项”规范化要求,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我县始终把治理整顿后进贫困村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上下联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特别是今年开展 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百村集中整顿等大型专项活动,采取部门包村、强村强企带动、机关干部下派、联村共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后进贫困村班子软弱、工作被动、干群关系紧张、思想落后、致富无门路等各种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帮扶为个后进村配强了村级班子,为个经济发展缓慢的后进村选定了个致富项目,协调发展资金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件。
四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各村基层党组织从推进全县三个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竭尽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使我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发展专业村、带头村,如我县的等村,目前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元和元,近几年平均增幅都在元以上,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明星村。
五、是“联村自治”试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市委领导的指导下,按照
“维护既有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的原则,去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联村自治”试点工作,目前我县已建联村个,涉及村庄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人才、资源、技术、市场的整合,以前一些小村、弱村自身解决不了像水、电、路、医、学和产调等问题,在联村内部都得到了迎刃而解,推动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班子中还存在少数软弱涣散后进村,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近几年虽然下大力对后进村进行了整顿,但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不理顺,家族矛盾严重,工作相互拆台,闹不团
结,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书记人选难选,班子缺员,后继乏人;有的干部“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虽然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但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体现,自己却又想占这一席之地,有好争着干,难事躲的远,麻烦事不想管,工资领一份,给其他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2、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我县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消失,“空壳”村占到了以上,有债务的村占到了以上,加之村干部面对新形势,一时又拿不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和好措施,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失去了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也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又影响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二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胜利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个行政村,有农村党总支个,村支部个,村级配套组织齐全的占%,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率%;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名,40—50岁的名,40岁以下的名;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县共有农村党员名,平均每村名,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无职党员有名,占农村党员的%。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的优化,04年通过推行“两推一选”,试行“两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次换届时下降了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特别是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各村党组织按照争创“五个好”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做到“五有十全”,促进了全县村级组织“五项规范”建设,全县40.6%的村达到了“五项”规范化要求,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我县始终把治理整顿后进贫困村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上下联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百村集中整顿等大型专项活动,采取部门包村、强村强企带动、机关干部下派、联村共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后进贫困村班子软弱、工作被动、干群关系紧张、思想落后、致富无门路等各种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帮扶为个后进村配强了村级班子,为个经济发展缓慢的后进村选定了个致富项目,协调发展资金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件。
四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各村基层党组织从推进全县三个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竭尽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使我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发展专业村、带头村,如我县的等村,目前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元和元,近几年平均增幅都在元以上,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明星村。
五、是“联村自治”试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市委领导的指导下,按照“维护既有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的原则,去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联村自治”试点工作,目前我县已建联村个,涉及村庄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人才、资源、技术、市场的整合,以前一些小村、弱村自身解决不了像水、电、路、医、学和产调等问题,在联村内部都得到了迎刃而解,推动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班子中还存在少数软弱涣散后进村,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近几年虽然下大力对后进村进行了整顿,但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不理顺,家族矛盾严重,工作相互拆台,闹不团结,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书记人选难选,班子缺员,后继乏人;有的干部“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虽然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但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体现,自己却又想占这一席之地,有好争着干,难事躲的远,麻烦事不想管,工资领一份,给其他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2、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我县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消失,“空壳”村占到了%以上,有债务的村占到了%以上,加之村干部面对新形势,一时又拿不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和好措施,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失去了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也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又影响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
3、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几年来,我县虽然采取措施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党员时向年轻化、知识化青年农民倾斜,但这些工作还远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面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观念更新慢,能力弱化
等问题。目前全县农村党员45岁以上的占到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严重制约了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一是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不多。二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外出流动党员,因流动性大,长期游离于党组织教育管理之外,农村党组织想管却一时又管不了。三是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培养发展党员存在“矮子里面拔高个”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实型、老年型、老化型的人,培养发展党员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也有极个别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有问题,担心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威胁,长期不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4、少数村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在讨论村中大事、村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时,个别党员干部仍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工作飘浮,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和满足,有的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公开不够及时、彻底,导致群众疑心,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党组织对基层的一些工作关系把握不准,协调不顺,如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组织调整与依法罢免的关系等。
5、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激励保障措施乏力。全县农村干部的年工资平均在元,最高的元,最低的只有元,这种低收入与繁重工作任务不成正比,加之无论干好干坏大多都难以改变的农村人身份,致使许多村干部感到生病养老无保障,提拔升迁无盼头,经济上无想头,工作上无劲头,难以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一无是处,任何盲目乐观和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观、不科学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看,把问题考虑的充分一些,对于今后解决问题有百益而无一害。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早找到解决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金钥匙”,为全面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切实夯实新农村建设这个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村级党组织是关键。首先,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为此,围绕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一定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村支书人选要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尤其要积极鼓励回乡务工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民企经营人员等一些文化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原为群众办事、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通过选拔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要积极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大力提高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要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根据各村和干部特点,采取分类分层、小班教学、学用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切实关心农村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工资待遇,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后顾之忧,让他们干有所为,退有所安,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后进村的治理整顿。认真落实以为后进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为主要内容的县乡工作组帮扶承诺制度,切实抓好班子软弱涣散、经济相对贫困、整体工作落后的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工作,认真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无致富门路的问题,促进后进贫困村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继续试行联村自治,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前提。要继续探索联村运行机制,及时总结“联村自治”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联村自治的好典型,通过联村努力把基层班子联优、干部队伍联强、干部群众联心、经济联强。同时,要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个体民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党的组织,并按照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灵活生动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吸引力。
3、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这个先锋激活。一是要丰富教育内容。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实用技术、国家法律法规的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法、新策、新技术、个个掌握”的党员。二是要创新发挥作用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通过“设岗定责”,给每名党员安排合适的岗位,让党员有“位”。对党员履行义务情况,要通过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让党员有“责”,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等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引导他们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三是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继续抓好“双培”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人员、经商办企业优秀人才、专
业协会负责人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努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两推一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发展党员追究制度,对违背程序发展党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要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有效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5、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要立足现有,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房屋、设备等闲置资产,以及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收;要追求应有,善于培植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专业生产基地,增加集体收入。同时,要按照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要求,建设龙头加工型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通过示范引导,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第三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
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胜利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我乡共有13个行政村,村支部13个,村级配套组织齐全的占100%,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率70%;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36岁,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1名,40—50岁的2名,40岁以下的10名;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8%;全乡共有农村党员601名,平均每村46名,平均年龄39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4%,无职党员有572名,占农村党员的83%。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乡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的优化,2007年通过推行“两推一选”,试行“两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次换届时下了5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1个百分点,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特别是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各村党组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促进了全乡村级组织规范建设,全乡80%的村达到了“十有四通”规范化要求,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我乡始终把治理整顿后进贫困村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上下联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三级联创” “三培养”工程,特别是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云岭先峰”工程等大型专项活动,采取领导挂村、部门包村、机关干部下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 2 后进贫困村班子软弱、工作被动、干群关系紧张、思想落后、致富无门路等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各村基层党组织从推进全乡三个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乡的中心工作,竭尽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使我乡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发展专业村、带头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班子中还存在少数软弱涣散后进村,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近几年虽然下大力对后进村进行了整顿,但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不理顺,家族矛盾严重,工作相互拆台,闹不团结,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书记人选难选,班子缺员,后继乏人;有的干部“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虽然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但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体现,自己却又想占这一席之地,有好争着干,难事躲的远,麻烦事不想管,工资领一份,给其他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2、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服务群众的能 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我乡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消失,“空壳”村占到了100 %,有债务的村占到了80%以上,加之村干部面对新形势,一时又拿不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和好措施,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失去了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也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又影响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
3、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几年来,我乡虽然采取措施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党员时向年轻化、知识化青年农民倾斜,但这些工作还远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面上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观念更新慢,能力弱化等问题。目前全乡农村党员45岁以上的占到了16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0%,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严重制约了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主要原因:一是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和创造力,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不多。二是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 外出流动党员,因流动性大,长期游离于党组织教育管理之外,农村党组织想管却一时又管不了。三是农村党员后备力量不足,培养发展党员存在“矮子里面拔高个”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农村大部分有一定文化,脑子比较灵活的青年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业,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实型、老年型、老化型的人,培养发展党员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也有极个别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有问题,担心发展新党员会对自己的位置有威胁,长期不发展党员,导致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4、少数村工作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在讨论村中大事、村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时,个别党员干部仍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工作飘浮,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往往得不到及时保护和满足,有的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公开不够及时、彻底,导致群众疑心,引起干群关系紧张。个别村党组织对基层的一些工作关系把握不准,协调不顺,如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民自治的关系、组织调整与依法罢免的关系等。
5、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激励保障措施乏力。全县农村干部的年工资平均在6300元,最高的7200元,最低的只有240元,这种低收入与繁重工作任务不成正比,加之无论干好干坏大多都难以改变的农村人身份,致使许多 村干部感到生病养老无保障,提拔升迁无盼头,经济上无想头,工作上无劲头,难以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一无是处,任何盲目乐观和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观、不科学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看,把问题考虑的充分一些,对于今后解决问题有百益而无一害。基于此,我们必须及早找到解决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金钥匙”,为全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以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重点,切实夯实新农村建设这个堡垒。“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村级党组织是关键。首先,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为此,围绕选好一班人,选准“领头雁”,一定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村支书人选要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界限,尤其要积极鼓励回乡务工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民企经营人员等一些文化水平高、办事公道正派、原为群众办事、有能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通过选拔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使他们成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带头人。要积极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官”计划,把有文化、懂技术、工作热情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工作质量。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大力提高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要进一步改变培训方式,根据各村和干部特点,采取分类分层、小班教学、学用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切实关心农村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工资待遇,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后顾之忧,让他们干有所为,退有所安,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后进村的治理整顿。认真落实以为后进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为主要内容的县乡工作组帮扶承诺制度,切实抓好班子软弱涣散、经济相对贫困、整体工作落后的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工作,认真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无致富门路的问题,促进后进贫困村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这个先锋激活。一是要丰富教育内容。在抓好政治理论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实用技术、国家法律法规的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法、新 策、新技术、个个掌握”的党员。二是要创新发挥作用载体。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通过“设岗定责”,给每名党员安排合适的岗位,让党员有“位”。对党员履行义务情况,要通过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让党员有“责”,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对流动党员,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卡等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引导他们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三是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继续抓好“三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人员、经商办企业优秀人才、专业协会负责人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努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两推一公示”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要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发展党员追究制度,对违背程序发展党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水平。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要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有效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5、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要立足现有,充分发挥农村集体房屋、设备等闲置资产,以及土地资源广阔的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盘活现有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收;要追求应有,善于培植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专业生产基地,增加集体收入。同时,要按照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要求,建设龙头加工型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合理地确立适合本村本地发展、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势项目,通过示范引导,联村发展,不断做强做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
中共河西乡委员会 2007年6月
第四篇:关于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调查与思考
张跃岭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组织基础,今年2 月以来,上饶市委组织部围绕“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认为,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开展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同时,与把上饶建设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快速发展地区的目标定位相比,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上,重经济轻党建。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待党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以经济建设成效决定党建工作成败,热衷于搞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等形式主义。访谈与调查问卷发现,有48.1%的党员认为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是“嘴上说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二是工作推进上,制肘多困难大。一些乡镇党务工作队伍不健全,素质参次不齐,有的不安心从事党务工作;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年龄老化、本领弱化、知识贫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村党支部影响力和感召力不强,发展高素质党员难;一部分农村党员受市场经济和不良风气影响,价值取向偏离组织要求;一些乡镇、村党建工作和活动经费匮乏,办公和活动场所破损不全。
三是激励措施上,办法少力度小。目前,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激励少,难以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一些基层党务干部从事具体工作,决策上却没有发言权,责、权不统一;基层党务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济上待遇差,政治上少盼头。如,乡镇的政法、武装等工作都有岗位津贴,党务工作没有;乡镇党务干部“上”的渠道相对狭窄,村、居党支部书记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渠道尚未畅通。调查问卷显示,有87.9%的专职党务干部对自身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以及职务晋升不够满意。
四是目标考核上,想量化无标准。在参与座谈的124名县乡党务干部,有86人反映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考核难以具体和量化,考核结果也难以体现工作差异性,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好与一般差不多,一般和差没两样”的现象,影响了党建责任制的制约力。
五是责任追究上,不明确难操作。责任追究是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的有效手段。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中,对党建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了基本原则。但在县乡两级,大都没有制定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办法。如,对哪些情况下要追究责任、相应的责任追究的执行主体是哪些;在责任主体的认定上,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各自所负的责任应如何界定、界定的依据是什么;责任追究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对应何种情节和性质、所依据的党内政策法规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
当前,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效破解工作难题,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关心激励入手,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不强的问题,变“要我抓”为“我要抓”。要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立足党的工作大局来认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使之不断增强党建工作服务大局的意识,自觉地把党建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在实际工作中克服“经济挂帅”论,真正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监控同抓、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在实行精神激励和优先解决经济待遇的基础上,要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作为干部评优、调整、提拔和解决其它政治待遇的重要依据。为树立这一导向,市委在今年初县级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换届调整中,就把一名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乡镇党委书记及时提拔到县级干部领导岗位。各县(市、区)在乡镇班子换届中,还有计划地把领导班子分管党建工作的优秀成员交流到分管经济工作的岗位,避免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成员因很少涉足经济领域而难以得到提拔的现象。
二、从量化考核入手,切实解决党建责任制考核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变“软任务”为“硬指标”。要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考真、考实、考准,一要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围绕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情况,细化年终考核的内容、依据和办法。重点考核各级党组织抓落实的力度,是否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明显效果。二要确定指标权重和评价档次定位。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安排,“捆绑”式考核,实行“双百”分制。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划分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个档次;对责任人的考核划分为与之相对应的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三要创新考核的方式方法。结合年终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活动,规定县、乡党委班子成员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情况作为述职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每年年终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述职述廉。还可以组建成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工作机构进行考核。坚持“形式”和“效果”相统一,既看做了哪些工作,开展了哪些活动;又看工作创新的手段与力度,这些工作和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尤其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三、从强化责任入手,切实解决各级党务干部和有关部门抓党建工作外部压力不足的问题,变“虚功”为“实责”。在责任主体上,除了按照中央文件落实好县、乡党委书记对本县、本乡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外,还要明确县乡党委班子中,谁是“第二责任人”和“第三责任人”;县(市、区)委组织部则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日常工作。乡镇党委要承担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角”责任,要在管辖范围内全面负责党建工作的开展。在责任界定上,要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具体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由本级党组织讨论提出方案,上级党组织审定下达并对其进行考核;各级组织班子成员个体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由本级党组织提出初步方案征求本人意见后,由党委或支委会讨论审定并考核。在责任追究上,把考核结果
作为基层单位综合考核和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实施财政拔款、领导干部升降去留、公务员考核、评优树模“四个挂钩”。
四、从建全制度入手,切实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保障不够的问题,变“权宜之举”为“长效机制”。要落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必须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党务工作者素质提升机制。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形成党建工作联系研讨机制。县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应坚持调研和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和部署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了解掌握责任制与考核管理运行情况,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工作措施。要建立完善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真正把联系点建成破解党建工作难题的试验区和党建工作的示范点。三是落实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当前要突出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要通过改善年龄结构,探索选配方法,对其工作职能进行调整和充实,使组织员队伍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用超前的思维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制定培养制度,将目标重点放在文化层次高、思想政治坚定、带富能力强的青年党员身上,保证选用渠道通畅和队伍质量。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建议中央和省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加大对边远落后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阵地建设、开展组织活动等方面的需要。
(作者系上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胜利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关键是要把
农村党组织建设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个行政村,有农村党总支个,村支部个,村级配套组织齐全的占,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率;村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名,40—50岁的名,40岁以下的名;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县共有农村党员名,平均每村名,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无职党员有名,占农村党员的。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的优化,04年通过推行“两推一选”,试行“两推直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次换届时下降了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大事和群众商量,村务向群众公开。特别是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各村党组织按照争创“五个好”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做到“五有十全”,促进了全县村级组织“五项规范”建设,全县40.6的村达到了“五项”规范化要求,农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我县始终把治理整顿后进贫困村作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上下联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特别是今年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百村集中整顿等大型专项活动,采取部门包村、强村强企带动、机关干部下派、联村共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后进贫困村班子软弱、工作被动、干群关系紧张、思想落后、致富无门路等各种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帮扶为个后进村配强了村级班子,为个经济发展缓慢的后进村选定了个致富项目,协调发展资金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件。
四是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各村基层党组织从推进全县三个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竭尽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使我县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发展专业村、带头村,如我县的等村,目前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元和元,近几年平均增幅都在元以上,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明星村。
五、是“联村自治”试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市委领导的指导下,按照“维护既有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的原则,去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联村自治”试点工作,目前我县已建联村个,涉及村庄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人才、资源、技术、市场的整合,以前一些小村、弱村自身解决不了像水、电、路、医、学和产调等问题,在联村内部都得到了迎刃而解,推动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班子中还存在少数软弱涣散后进村,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发挥。近几年虽然下大力对后进村进行了整顿,但仍有少数村“两委”关系不理顺,家族矛盾严重,工作相互拆台,闹不团结,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部书记人选难选,班子缺员,后继乏人;有的干部“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虽然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但工作能力和水平无法体现,自己却又想占这一席之地,有好争着干,难事躲的远,麻烦事不想管,工资领一份,给其他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2、基层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较弱,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我县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消失,“空壳”村占到了以上,有债务的村占到了以上,加之村干部面对新形势,一时又拿不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办法和好措施,致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失去了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也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又影响了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