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之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关于这部分的知识点,属于学习理论中的认知主义。考察的形式包括单选、判断、简答等形式,属于认知主义中的重要考点,需要重点备考。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首先需要掌握的是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和认知者头脑中已有的适当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条件包括三个:新知识具有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适当的已有知识。这里可以用一个板书来记忆:
这个知识点曾经考过一道简答题。题目很简单:请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这题目在回答的时候,就可以依据给大家提供的板书去结合记忆。注:比如说我们学习thank you,这个短语然后我们用三克油去记,这样就不属于有意义的学习,因为这样前后知识建立的联系就是人为的,而并非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第二个知识点就是有意义学习的类型,具体包括表征、概念和命题学习。关于这部分知识点,一方面作为多选题备考,另一方面需要理解每种学习的内涵和区别。表征学习指的是理解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比如画一个圆形,我们知道这是圆形,这就属于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概念,比如: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命题学习指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考题如下:
【多选题】有意义学习的原则和策略包括()。A.整合协作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逐渐分化策略 D.先行组织者策略
【答案】ABD。解析:此题考察的就是有意义学习的原则和策略,具体包括A、B和D选项。
【单选题】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中,起到核心地位的是()。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意义学习
【答案】B。解析: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中,起到核心地位的是概念学习。
第三个重要知识点就是有意义学习的原则和策略。首先需要作为多选题备考,具体包括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这里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是考试的重点,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内涵包括,它是先于学习材料出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所以它指的不是人;其次,它的抽象和概括程度要高于学习材料。所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出现的一种概括程度更高的引导性材料。
考题如下:
【判断题】先行组织者是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是帮助学习者实现新旧知识同化的人。
【答案】×。解析:先行组织者是一种联系新旧知识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并不是指人。第四个知识点是组织者包括:比较性组织者和陈述性组织者。此处涉及的考点并不多,作为非重点知识备考。
最后,奥苏贝尔倡导的是接受学习,老师传授学生主动理解接受,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比记忆即可。
第二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
奥苏贝尔是我们在教育基础知识考试中无法绕过的一个人物,他提出了很多的思想观点都是我们的常考知识点。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他的学习分类理论——按照学习性质与形式的分类。
奥苏贝尔将学习进行了两维度的分类: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首先我们分别来理解一下这两类分别是什么。
一、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的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比方说中国的老师大多喜欢的方式:“来,把笔拿出来准备记……”这就是最典型的接受学习,也可以说就是单纯的Copy。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注意,这里包含了一个重点信息:要“独立”思考,所以我们的同学们在做一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哦!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其实这时候他们就是在完成发现式的学习。
二、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的分类: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比方说,我们小时候老师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生字听写错误的同学每个错字抄10遍。”这就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比方说在中学学习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候会以已知的知识为基础来讲解新的知识,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理解材料间的意义。
很多同学在学习这两个分类的时候特别容易将这两个纬度搞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所以其实两个维度是可以相互结合的,所以才会产生了更细的四个分类:
1.机械的接受学习:单纯的记忆(记乘法口诀表);2.机械的发现学习:尝试以排除错误(走迷宫);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从理解出发帮助记忆(搞清概念间的关系);4.有意义的发现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个体自身未知知识的发现(科学研究)。而结合了我们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就更好记忆了,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图形来帮助大家记忆:
这样今天我们就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知道同学们体会到了没有。接下来做一道题感受一下吧: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研究性学习答案:C。
第三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考试之奥苏贝尔的理论总结
奥苏贝尔又译为奥苏泊尔,美国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在我们心理学部分反复出现过很多次,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奥苏贝尔的几次闪亮登场。
第一次遇见奥苏贝尔是在一个始料未及的情景中,我们在讲到记忆部分的遗忘理论时曾对他惊鸿一瞥,毕竟他和一般的庸脂俗粉都不太一样。
奥苏贝尔提出遗忘的同化说,他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比如如果让我们现在回忆一下2×3和3×2是否一样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茫然的点头,是一样的啊。好,那让我们回到童年,回到刚开始学习乘法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呢?老师说2×3=2+2+2,而3×2=3+3,应该有很多人可以想起来了。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我们都不记得了呢,这是因为我们长大后学习了更加高级的规则a×b=b×a,从而代替了低级的规则。
接下来我们又在学习分类中见到了奥苏贝尔,他按照两个维度把学习分成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其中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后来我们又在学习理论当中遇到了他,此时的他是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代表出现在我们面前,提出了大量经典的理论。如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提出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此外还提出了著名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么优秀的人和我们的缘分并没有结束,他接着又再次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比如他在动力种类又提出了成就动机分类,将成就动机分为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巧遇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又出现了,这次是出现在迁移理论当中,他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希望大家珍惜和奥苏贝尔这一次次的相遇,珍惜这段缘分,经受住考试试题的磨练,希望大家不要在关于奥苏贝尔的地方丢分!祝各位考个好成绩~
第四篇:认知学习理论之奥苏贝尔
1、奥苏贝尔-----美国心理学家,是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奥苏贝尔的主要成就:
(1)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适合性。
(2)根据智力发展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维度,将发展序列大致分为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抽象逻辑阶段。
(3)对“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而一切接受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这一看法提出批计,指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
(4)提倡在教学中设计“先行组织者。
3、有意义学习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应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被分为:
下位学习(概念同化过程):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例如:哺乳动物—— 蝙蝠(哺乳动物有马、牛、羊等,是固定点,蝙蝠是新知识)。
上位学习(概念形成过程):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于是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例如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总括了原有的概念,新的概念就有了意义。
并列结合学习:要学习的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位、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有彼此吻合的关系。例如,后一变量随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根据这种共同特征,新关系与已知的关系并列结合,新关系便具有了意义。
4、如何使有意义学习得以发生:
(1)、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
(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
(3)、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捏造的无意义材料。
5、有意义学习的两大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教学内容安排从一般到个别。
综合贯通原则:重新组合以前与现在教学内容。
6、先行组织者
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来促进有意义学习,引导性材料就叫组织者,这一过程发生在学习内容之前,故称先行。
7、先行组织者的三个教学策略过程:
(1)、“先行组织者”的呈现。阐明上课目的,呈现“组织者”,举例等。
(2)、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明确知识结构,维持注意,明确材料等。
(3)、认知结构的加强。运用综合贯通的原则,促进主动学习等。
8、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如果设计得当,可使学生注意到已有的那些的认知,并把新知识建立在那之上,通过把各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概括各知识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新知识的接受,使学生不必再机械式地学习。
第五篇: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分析
一、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有意义的学习
2、接受学习
3、认知结构同化论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
1、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
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2、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观念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其同化理论,也为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空间。
3、以三大驱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奥苏贝尔特别强调认知驱力这一内在动机的作用。这与我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谋而合。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初如能将知识具体形象化,设置引人入胜的情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