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思考
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思考
一、江左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据2009年底的调查显示,江左市有农村人口399071人、123650户,要求改造的农户有33479户,约占总户数的27%。2007-2008年完成农房改造1476户;2009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300户,其中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00户。2010年1-10月,江左市实施农村住房改造4269户,其中在建2581户,完成1688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在建257户,完成193户;土地复垦在建2162亩,完成37亩。
(二)做法与经验
一是创新改造模式。立足山区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三种改造模式:“二合一”模式。以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与以承包地换城镇社保同步推进、一步到位。重点在洋安新城、洋溪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等城市化重点推进区域和杭黄高铁、临金高速等大项目带动区域实施。江左市计划市实施1574户,其中2010年301户。“二选一”模式。以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与以承包地换城镇社保任选其
一、分步推进。主要是鼓励农户自愿永久放弃宅基地,到城镇、中心村选购商品房或农民公寓。江左市计划实施4374户,其中2010年1407户。“民助公建”模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农民自主改造、修缮、建设住房,政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或给予资金补助。江左市计划实施8940户,其中2010年2621户。同时,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统筹规划,优化空间结构”,把交通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块优先用于农村住房改造安置,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城镇和中心村确定落实51个农房改造集中安置点,总面积达3269亩,可安置13600余户。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坚持政策引导、自主选择、农民受益,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农民集聚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对各类实行农村住房改造的农房按不同类别进行1-8万元的奖励,并每户补助3000元用于支付贷款利息;对符合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杭州市下山移民的对象仍给予相应的政策补助。同时将复垦政策与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捆绑,对农户拆除旧房实施建设用地复垦的,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农村宅基地整理项目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亩3.5万元提高到8万元,整村整理项目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亩6万元提高到12万元,建设用地复垦获得指标按60%比例奖励给乡镇(街道),并允许跨乡镇有偿调剂使用。另外,各乡镇(街道)制订了农村住房改造配套政策,给予农户一定的奖励。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到位。建立了由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咨询、办证服务和稽查维稳三个组,建立了市领导及成员单位联系乡镇(街道)农村住房改造的工作机制。责任到位。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农村住房改造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规范到位。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借鉴外地经验,成立农房改造公司,实行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市指导、镇主体、村实施、户自愿”的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以村为项目实施管理单元,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制度到位。建立了农村住房改造联席会议制、推进例会制、专项考核制、进度通报制和信息报送制“五项制度”,定期开展督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工作例会、推进会、现场会、汇报会,实行“一月一通报”,及时协调解决农村住房改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江左市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显、推进顺利,不仅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还得到省、杭州市的充分肯定。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到位。在农村住房改造政策宣传方面,江左市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通过江左电视台、《今日江左》等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政策汇编等形式,宣传农村住房改造政策,还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政策咨询等方式,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进行解读。但还是有许多群众对政策不够了解。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该项政策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部分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掌握不透,出现了理解误差;二是镇、村两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政策宣传出现断层。
(二)政策有待完善。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工作,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难免出现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关于鼓励农民集聚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政策意见》出台后,8月份又出台了一个政策解释,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但目前也还存在着部分政策上的问题:一是由于农村住房改造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分户情况也很复杂,现对农村宅基地认定办法还难以统一,涉及分户后的宅基地难以认定。二是为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促进人口集聚,对部分农民实施跨乡镇(街道)安置很有必要,但现在这方面的政策研究还有够。
(三)资金存在困难。农村住房改造前期建房拆迁需乡镇(街道)先期投放资金,虽然土地复垦有部分资金可以提前给乡镇作为启动,但因农村住房改造所需数额巨大,还是有部分乡镇出现资金瓶颈,影响到工作进展。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建房资金筹集困难。农村住房改造统建项目行政事性收费可免,但税收、中介等费用必须承担,与农民自建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建房成本。民建公助的农村住房改造需农民自筹建设启动资金,而农民积蓄不多,为节省建设资金,可能降低建房标准和质量,甚至造成新的隐患。
(四)进度需进一步加快。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各乡镇(街道)工作进度明显不平衡,部分乡镇进度较慢。另一方面,因今年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启动较迟,涉及面广量大,审批立项等所走的程序较多,时间较长,加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还未到位,部分乡镇建设资金困难,造成安置房建设工作滞后,影响了工作进度。尤其是土地复垦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进度明显滞后于上级部门的要求。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重视规划编制。目前江左中心村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按照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尽快推进一般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村镇建设用地布局。修编村庄规划要坚持六个原则:一是长期性原则。村庄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村庄集聚的长期性,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使规划得以有效实施。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四是同步规划原则。即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五是节约用地原则。规划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平衡或略有盈余。六是体现特色原则。规划要保留乡村风格和特点,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百村一房、千村一貌。同时,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在农民自建住房时,要符合村镇规划,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统一。
(二)严格落实政策。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的宣传力度。镇村干部要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宣讲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严格把握政策。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要求严格把关,做好农村住房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市农房改造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做好申报项目立项工作,及时、足额兑现政策,并奖励、发放到户。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认定办法,并按照程序简化的要求做好宅基地认定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完善农民建房政策,严格控制非中心村农民建房。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完善农村住房改造相关配套政策。未出台农村住房改造配套政策的乡镇,要尽快研究出台。同时,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通过一定途径转换为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切实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跨乡镇安置转移、社保置换、农房产权等方面的政策,争取有新的突破。另外,还要探索农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建成后的农民小区虽然硬件上得到了提升,但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按城市小区的管理模式可能会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农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
(三)加快工作进度。一是加快建设进度。抓紧时间做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早启动、早实施、早完成。按照“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要求,切实加快建设,保障农民的居住权,让农民早日住上体面的住房、过上有品质的生活。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根据杭州市要求,农村宅基地复垦要在每年10月份进行验收,因此要求复垦工作必须早规划、早立项、早施工。二是强化建设管理。市农村住房改造办公室要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质量安全监督巡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项目建设。要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和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要有计划地组织各方面技术力量深入农村,为农村住房改造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度重视道路、供水、绿化、教育、文化、娱乐、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重点考虑居住较为集中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适应农村居民对于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
(四)拓展融资渠道。目前,江左市在农村住房改造领域加强与市外国企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如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采用BT模式合作开发“中心镇——农村住房集中安置建设项目”,与州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采用BT模式合作开发德市大洋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与省建设投资集团在洽谈新城开发建设项目。接下来,要继续深化与市外国企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努力解决乡镇(街道)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与技术力量不足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安置点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住房信贷业务开展。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衔接,认真调研、设计、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及时推进住房信贷业务广泛开展。要逐步要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推出一贷多保、集体联保、林权抵押等各种形式的贷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民及时获得资金上的帮助。
第二篇: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03-17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和谐稳定。2004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推动和努力下,全省共完成了农村15万户处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但根据各地的全面核查统计,目前全省仍有54.15万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存在住房困难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作为实施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工作,作为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称“双到”)工作的重点内容,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分类指导,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建设或改造住房,切实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二)目标任务。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用5年左右时间将全省农村54.15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建设成为安全、经济、适用、卫生的安居房,让这部分低收入农户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其中,2012年年底前,完成列入“双到”工作范围的3409条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与名镇名村建设工程相结合,优先选择群众意愿强烈、基层工作积极性 1
较高、危房较集中的贫困村或老区村庄,实施整村改造,力争每年建成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的示范村。
二、实施对象和补助标准
(一)实施对象。本次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实施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核查和确认工作的通知》(粤贫明电〔2009〕1号)的要求上报,并经省扶贫办核查确认的全省54.15万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
(二)补助标准。省财政从2011年开始至2015年共安排54.15亿元专项资金,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安排补助资金,扶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建设或改造住房。各有关市县两级财政合计要按每户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安排地方专项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必须落实到户,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可由各有关县(市、区)在确保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的前提下,统筹用于有关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
三、多渠道筹集住房改造建设资金
各地要按照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资金。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住房改造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民树立自筹自建为主、外部扶助为辅的观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和亲帮亲、邻帮邻的良好民风,组织互助小组,共同建设美好家园。针对低收入农户资金筹措能力普遍较低的问题,各地要因地制宜,指导有改造建设任务的村逐步建立村级互助金,通过村民互助的形式为村民暂借建房资金。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户改房建房的贷款支持,积极开展住房改造建设小额贷款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积极筹集资金为农户住房改造建设小额贷款提供贴息。要依托“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等平台,开展“为贫困农民安居乐
业添砖加瓦”募捐活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参与完善农村住房保障建设,按照农户自愿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逐步将全省农民住房纳入政策性保险保障范畴。对列入扶贫开发“双到”范围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帮扶单位要切实把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作为“双到”工作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单位和驻村干部的作用,帮助低收入农户筹措改房建房资金,做好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指导和帮助贫困村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四、加强规划编制和建设指导
(一)科学编制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坚持规划先行,认真编制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总体规划,帮助农户做好房屋结构设计。对实施整村改造示范村建设的,要对整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使整治后的村庄成为村容整洁、居住安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本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并按编制工作计划,报省扶贫办备案。
(二)按农户不同类型分类指导。各地要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分类开展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对有劳动能力和一定自筹资金能力的贫困农户,应鼓励其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建造结构牢固、经济实用、具有岭南特色的安居房。对主体结构尚好且具有当地建筑文化保留价值的泥砖房可采用加固维修方式进行改造。对长期借用他人住房的无房农户,可由村委会提出宅基地调整方案,按规定建设安居房。对家庭没有劳动力和自筹资金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等农户,可由镇政府统筹建设(扩建)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设施,或以行政村为单位,分片集中建设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面积适当的公益性住房进行妥善安置。
(三)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整村改造。各地可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村民聚居和危房分布较集中或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需集中搬迁安置,且群众建房积极性较高、地方政府和农户筹资能力较强的村庄,组织开展整村改造示范村建设。示范村建设要把住房改造建设与旧村改造结合起来,把村庄环境整治与农村“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以及宜居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把示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合理安排使用农房建设用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改造建设住房时或先拆旧屋后建新房,或建新房后必须拆旧屋。对确需搬迁异地重建的,要从有利于防灾抗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严格勘察地形地质情况,避让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合理规划用地,并合理避让基本农田。对实施“整村改造”所腾出的拆旧地块,由村集体统筹使用。鼓励地方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提高农村拆旧建新节余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
五、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为市、县两级政府。省政府将根据各地上报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数量,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书),落实政府主要领导问责制,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地、各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市、县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做到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责任到县、资金到县,并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全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由省扶贫办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省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残联、妇联、金融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帮建促建工作。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一是实行项目专档管理。省扶贫办要建立全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和年报制度,对各地的工作动态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跟踪。各级扶贫部门要建立专项档案,逐户登记造册。二是加强资金专账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县级财政部门要把补助标准和办法逐一细化,做到相关资金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户。三是加强资金拨付管理。各级要建立项目资金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根据各地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进度,由省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经省财政厅审核确认后,及时拨付省级补助资金。
(三)严格监督,强化考核。省扶贫办要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地区落实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情况,每年组织专项督查和逐村检查验收。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资金(含社会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要按照《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粤发〔2008〕9号)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委组织部《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评办法》(粤贫〔2010〕1号)的要求,把各地每年完成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的情况作为各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以及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改造建设任务完成后,省政府将对成绩显著的市、县政府给予通报表扬,对扶持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得力、完成工作任务较差的市、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荣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荣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思考
重庆荣昌空中的云
为加快推进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式的影响下,我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又面面临着重重困难。为此,为了破解制约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突出問題,正确处理农村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加快推进我县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步伐,深入开展调查与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2010年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县委、县政府2010民心工程之一。今年,我县将完成1500户农村危旧房的改造任务,分别是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农村危旧房改造500户、建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500户、普通危旧房改扩建500户。切实改善民生,保障民利,维护民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荣昌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背景和意义
(一)是促进统筹城乡、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开展,解决了广大农村贫困农民的现实需要,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城市有“安居”工程,在农村也同样有了“固房”工程,享受到了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实现荣昌撤县建区宏伟目标的需要
荣昌要建设成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民心工程之一就是要完善农村危旧房的改造工作,近年來,随着城市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完善新区城市配套设施,城市活力日益旺盛,“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特色逐步显现,城乡发展进一步统筹,城乡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但是,落后的配套设施和农村危旧房多的现狀,与“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定位极不协调。为此,要强大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統一,不断优化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统筹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时一条有效的途径。
到2030年,荣昌县城镇人口将达到63万人,城镇建设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人口为50万人,城市建设面积为50平方公里。荣昌成为重庆第7个区域中心城市。
(三)是促进荣昌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力拉动了内需,特别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有重要的意义。新建一幢占地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房屋,投资至少15万元,如进行危旧房改造,新建一层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至少也需要3-5万元。按照《荣昌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从2010年起,我县将整
合各方面资金,向市级争取一部分,县财政安排一部分,各镇按5%的资金配套,街道按10%的资金配套,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县内3084户贫困人员的居住安全隐患。2010年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补贴标准为每户1.5万元,并随着经济发展递增。
二、荣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建房资金压力大
危旧房改造所需资金,政府将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安排一点、镇街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四个一点”的方式筹措解决。针对目前我县的财政情况,政府的资金压力较大。同时,部分为旧房改造户尤其是困难户缺少自筹资金,筹款能力又比较差,难以承担为旧房改造所需资金,这给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农民思想保守难转变
由于危旧房改造密度大,村民的怀久思想比较突出,总想就地有土安置,如果外迁安置又总想超过原拆迁面积,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目前安置的土地难以落实。由于受到传统、家族、宗派等原因的影响,农民看重的是手中的土地,对现有的宅基地视如命根,调集比较困难,大多数农民也不愿意异地建房,同时,部分农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缺乏改造的主动性。百姓的思想保守落后,给危旧房改造工作是难上加难。
三、加快推进荣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危旧房改造
1、政策鼓励,农民自愿。以引导农民合理用地、依法建房为导向,在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上体现“五个鼓励”:鼓励原拆原建,鼓励使用空闲地建房,鼓励异地跨区域建房,鼓励农民公寓式建房,鼓励有偿级差排基建房。同时,农民是建房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在危旧房改造中受惠得益。
2、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农村居住点数量、布局和规模,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因地制宜地采取原拆原建、异地转移和修缮加固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快农村危房户、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户等安居型建房和住房困难户、旧房户等改善型建房。
3、科学实施,集约节约。结合旧村改造和山区农民异地转移,努力实现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坚持引导、规范和整治相结合,切实解决农民建房难、农村建房乱问题。完善宅基地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流转机制,促使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节本型的农村建房模式、新型农民住宅有机结合,和宅基地复垦有机结合,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二)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宣传活动
农民时为旧房改造的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改造能否顺利实施。为此,要充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把它作为破解“改
造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来抓。一是广泛征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电视、宣传车和召开村民大会等途径来扩大宣传,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改造是为了改善他们生活环境,是让他们能住上好房、享受好环境,从而变“要我拆、要我改”為“我要拆、我要改”。
(三)尊重百姓意愿,因地制宜
农村危旧房改造要按照各地村庄区位、住房新旧情况、村经济实力、改造建设的可行性等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危旧房改造的方式、内容、标准等。主要形式有:一是对规划确定的中心村采用“集聚发展”型,引导周边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同时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对规划确定控制发展的保留村庄采用“整治改造”型,结合村庄整治,拆除旧建筑,集中改造,同时改善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三是对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保留村庄采用“城镇社区”型,按照城镇社区建设标准,统一集中改造,拆除违章建筑,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四是对规划中确定需搬迁合并的村庄采用“撤并迁建”型,通过提供优惠条件引导农户建房向城镇、中心村集中。
旧村改造要体现当地农村特色。村庄改造要延续村庄文化内涵,突出农村山水特色。要注重对原有村庄建筑风格、环境的保护和延续,结合村庄实际,注重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体现乡村山水环境和历史文化内涵。
第四篇: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力度,**镇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若干意见》(**[2009]32号)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发展**江生态经济的有关政策及我镇实际,切实做好我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的条件,加快推进富裕清洁和谐新农村建设。截至10月底,我镇已实施改造农户515户,批地建房405户,总投资1.5亿元,住房改造建筑面积124000平方米,拆除农户旧房40730平方米。现将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领导重视
自全区部署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后,我镇迅速成立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组织协调,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各项日常工作,各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村书记、村主任负总责,三委班子各负其责,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实施,确保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区委、去政府制定的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要求,我镇以村为单位进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全面调查摸底,对历史违法建筑的存量一户两宅、一户多宅情况发现一处登记一处,逐户建立档案,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制定依据,同时根据农村示范村和农村整治村要求,各村因地制宜编制或调整村庄建设规划,使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机衔接,确保至少能满足村庄内农户5年的建设需求。
二、制定计划,工作到位
根据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分解任务,从2009年起,到2012年我镇需完成改造农村住房目标行任务650话,指导性任务650户,共1300户;宅基地整理复垦155亩;拆除农村旧房27500平方米。按照上述目标任务和指导性任务的要求,我镇以2009——2012年为重点,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改建任务和建设时序,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行政村,确保农户组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同时,为更好的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展开,我镇每年安排300万元左右的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住房改造、村庄整治建设与长效保洁管理等,另外还出台了一些列奖励政策,最高达10万元,更有力的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进行。截至10月底,我镇已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515户,拆除农村旧房40730平房米。
三、明确重点,有序开展
我镇按照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要求,在全镇18个行政村中启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试点村,**村列入区重点培育村,同时**村和**村列入2011年中心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全面开展,将试点村和中心村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重点改造、重点指导、重点扶持,促进所有行政村有序推进该项工作,从而带动全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至今年止**村共安置建联体房618套,多层100多套,结合中心村建设,拆迁农户114户,安置农户129户;**村已中心村建设为契机,结合功能设计,编制中心村规划,加大投入完成配套基础设施,2011年,**村完成了以下工
作:投入22万元完成了农贸市场的整改工作;完成住房改造60户,其中在新规划点建造20户;出资60万元对古旧建筑规模宏大、保持完好的蒋家祠堂进行了保护性修复;新建活动健身场2处,篮球场四个,其中灯光球场一个。在**村和**村带动各行政村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同时,我镇按照村规模大小,因村制宜量力而行进行建设,对建房需求量大、住房矛盾突出的村要求率先启动,各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本村的危房户、特困户、无房户等困难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给予优先列入住房改造建设对象。
根据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比照《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若干意见》(萧委[2009]32号)文件的精神,今后我镇将通过项目带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试点先行,力抓**村拆迁安置建设工作
**村改造能否取得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安置房建设和安置上,拆是基础,建是关键,安置房建设和拆迁同等重要。随着**村项目的推进,又将会出现很多新的过渡农户,做好**村的安置房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完成安置房的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拆迁安置的进行,只有拆迁安置的进行,才能深入开发**度假村的建设,只有做好**村的改造建设工作,才能以点带面,更好的推进**镇的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完成。
二、拆建并举,继续推进杭长线的征迁安置工作
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穿越我镇长度4.74公里,征用土地153.942亩,涉及6个行政村,企业3家,涉及拆迁农户34户,拆
迁面积13525.6平方米,企业3家,拆迁厂房面积3634.92平方米。在去年我镇已基本完成农户的签约赔偿工作,接下来将重点做好农户新房建设和企业的安置工作,从而更好的推进杭长线的征迁安置工作
三、加快进度,稳步推进**村和**村中心村建设
中心村的创建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村和**村按照中心村建设的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创新思路,强化运作,已完成部分工作,在下个阶段,**村将结合中心村建设,做好以下工作:做好一户一表和污水管网入户工作;做好河道清淤;做好农户向中心村积聚工作;完成幼儿园的选址和建造工作等。**村通过中心村建设与拆迁安置双管齐下,力争将**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新农村。
**镇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0日
第五篇:住房改造
一、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全市农村困难群众中现有住房困难户约9923户。2008 年高平市先行试点解决400户;2009年全市解决800户(其中高平市210户、阳城县190户、泽州县180户、沁水县120户、陵川县100户);2009年至2012年全市解决4600户。力争到2020年全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现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从我市农村实际出发,制订解困规划,并与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治理、土地整理、移民村搬迁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建设。
先易后难,逐步解决。以“经济安全实用,节地节能节材”为标准,采取先易后难、区别对待、逐步解决的方法,不断满足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要求。
因地制宜,分类解困。农村住房解困工作,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又要充分考虑各方承受能力,针对不同困难对象,区别各种住房类型,采取分类解决的办法。
自力更生,多方帮扶。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立足农户自力更生,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建立政府补助、住户投入、社会帮扶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机制。
一户一宅,集约用地。坚持一户一处宅基地,通过各种方式使农村闲散住户向城镇集中,集约用地。
二、方法和措施
(一)解困对象标准与范围
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的对象,是生活在农村贫困线以下的低保户、低保边缘住房困难户、因灾因病返贫的住房困难户、不易集中供养、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以上困难户仍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简易土窑洞、简陋土坯房的住户或已经倒塌的无房户。
(二)解困方式
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中,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解困资金;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多方式多手段推进解困工作;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修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多途径多方法完成解困任务。
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村庄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农村住房解困工作,合理捆绑使用三项补助资金。对拟整体搬迁的村庄,新建住房在整体搬迁时统一考虑解决本村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对规划将来不搬迁的村庄,可采取新建、改建、修缮、臵换的方法解决。
(三)解困要求
1、面积标准。新建、改建面积标准以各县(市)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基数,按照农户家庭实际在册人数计算,一般控制在25--45平方米之间。对修缮住房的,按现有面积修缮。臵换住房的,按上述标准掌握。
2、质量标准。以消除各类质量安全为前提,确保解困住房“安全、实用、经济、卫生”。新建、改建的解困住房,为砖混结构的平房,铺水泥地面,粉刷内外墙,屋顶做防水处理。修缮、臵换的解困住房,在不改变原来居住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既要消除居住安全隐患,又要改变房屋院落面貌。
(四)补助标准
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时,省、市、县三级财政平均每户补助11000元,具体每户补助的标准,由各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不足部分由乡镇、个人自行解决。
(五)资金筹措与管理
1、解困资金的筹措。解困补助资金原则上由省、市、县财政按照4:3:3的比例配套解决。解困工作的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工作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专项列支。
2、解困资金的管理。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划分两次下达,上半年先下达补助总额的70%,下半年经检查组验收完成任务后,再下达其余的30%,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连同各县的补助资金一并在银行储存管理,上半年结余部分滚动到下年继续使用,由各县(市)级建设(规划)部门根据各乡镇、农村的工作进度,按照管理程序的规定拔付。
(六)工作程序
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严格按照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个人申请。符合解困条件的家庭应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申请表》,并按各县(市)要求提供相关证明。
(2)村委评议。村委会在收到解困申请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初定解困对象并予以公示。经评议符合解困条件的,村委会签署同意并加盖村委会公章后连同全部证明材料报乡(镇)政府。
(3)乡镇审查。乡镇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按步骤要求进行审查。将符合条件的,上报各县(市)农村困难群众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并说明原因。审查结果要在乡镇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核准上报。各县(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建设(规划)、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申请材料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进行汇总复核。核准其符合条件的,应尽快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实施步骤
(1)各县(市)要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完成下一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的申请、评议、审查、核准等工作,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当年省下达本市任务,对各县(市)上报的当年农村住房解困计划,进行平衡调整,确定当年各县(市)住房解困指标。
(2)预受助对象确定后的住房规划、土地审批等工作要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4月初开始组织施工,市住房解困领导组根据各县(市)上报的开工情况将上半年省、市配套资金的70%拔付到各县(市)。
(3)加强解困任务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于11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并按要求悬挂解困房标示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办公室根据各县(市)的任务完成情况随机抽查15%,复验与验收一致后拔付剩余的30%配套资金。对质量不达标或未按要求完成的,要说明理由并限期改正,否则取消补助资金的拔付。
三、组织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晋城市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工作领导组,贾联亭副市长担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办公室具体负责解困住房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组织事宜,负责确定住房困难户以及解困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办理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县(市)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成立此项工作的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积极推进农村住房解困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
解困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每年市政府将省政府下达的解困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县(市),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明确任务,分解到位、责任到岗、各负其责、狠抓落实。
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审计局、市扶贫办、市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有效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工作,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三)严格监督管理
(1)资格认证要把关。各县(市)对确定解困对象程序要严格把关,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办公室要对各县(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办公室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考核。
(2)资金管理要严格。补助资金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审核,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3)完善报表制度,促进工作进度。各县(市)要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档案,做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进度月报表工作,并与每月23日前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工作报表加盖公章后报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建设局村镇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领导组根据报表了解各县(市)的进展情况,监督促进全市农村住房解困工作任务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