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是市委立足巴中市情,准确把握区位特点和阶段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是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路径,更是促进南江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贯
彻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必须将其落实到农业农村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一、构建大交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积极支持大通道建设。全力支持广(元)巴(中)高速、乐(坝)巴(中)铁路、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南江段的征地拆迁、青苗附着物赔偿等工作,使南江尽快并入国、省大交通网络,缩短与成都、西安的距离,融入成(都)西(安)经济发展圈。
2、奋力打通断头公路。加快省道s101线县城恢复重建改线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县道恩(阳)野(羊溪)路、下(两)关(路)路、潮(水)鹿(角垭)路、南(江)新(民)路、槐(树)潮(水)路、南(江)苍(溪)路等出境道路改造;打通与周边县、市之间的断头路,形成县际公路环线。
3、建好管好乡村道路。组织实施好通达通畅工程,完善县内公路网络,力争用两年时间,达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100%的村通公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料输入难和农产品输出难问题。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落实“三禁”(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和履带式挖掘机驶入,禁止在公路两侧三米以内乱修、乱建、乱挖沟引水,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码占道),“五定”(定经费、定人员、定责任、定检查、定奖惩)的乡村公路管护机制,做到建好一条路、管好一条路、用好一条路。
二、培育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富民增收,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扶优扶强农业产业企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跨越,在发展县域经济上作出新贡献。
1、做强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北牧南江黄羊有限责任公司、米仓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翡翠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光雾山茗兰茶业有限公司等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支持他们与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大市场的合作,努力提高其加工水平、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力争在2009年内把北牧南江黄羊发展成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米仓林业、翡翠粮油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
2、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牢固树立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继续采取“抓点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方法,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园区建设,迅速启动元潭字库—回龙食用菌产业园,黄金果蔬产业园,下两—元顶子—黑潭—燕山富硒茶产业园、赤溪活水—空山果药牧产业园、长赤龙池—建华优质粮油产业园、沙河红旗—东榆槐树生猪产业园、寨坡水田坪黄羊产业园、大坝珍稀花木观光产业园、赶场西坝—关路柏桠水产养殖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农村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坚持就地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给合,实施“劳务回引工程”,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就地创业,促进劳务经济向就业经济转变。
3、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以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为目标,加快光雾山生态旅游发展。一是将铁炉坝至香炉山、玉泉至闪塘湾、映水坝至分水岭等景区道路改造成山重四级标准机铺油路;二是架通大坝景区35千伏输电线路;三是新建1座三星级旅游宾馆;四是启动建设大坝景区游人接待中心;五是建成一条三古文化街;六是建成珍稀花木观光园。全力抓好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国家地质公园、大小兰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
三、争取大政策,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良玉副总理等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大政策扶持、大项目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用活扶贫重点县政策。进一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政策,加大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和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争取力度。全力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新机制。力争中央、国务院把南江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是用好地震重灾县政策。紧紧抓住南江被列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机遇,牢固树立灾后重建是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意识,积极研究国家灾后重建政
策,扩大内需政策,科学编报、储备一批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加快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争2009年全面开工“2168”项目工程,2年内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通过灾后重建把南江建设成为山区一流的县城。
四、促进大和谐,改善农村民生
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
本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加快构建和谐活力新南江。
1、加快解决“四难”问题。坚持把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作为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乡村道、机耕道、文明路建设。大力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年内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逗硬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搞好震后学校设施修复重建,加大学校d级危房改造力度。加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实行大病救助,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2、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受灾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实现“五有”;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救助政策,推进集中供养。完善城镇、农村低保制度,努力把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心照顾,切实解决好实际困难。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好倒房重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居条件。
3、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区建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完善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代理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矛盾和问题化解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和重点领域监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五、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进作风大转变
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该树“朴实、吃苦、感恩”巴中人的形象,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各项工作。
1、密切联系群众勤调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县委中心工作,坚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办法,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启迪思维、获取灵感,在调查研究中得真知、筹良策、出绩效,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求,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事,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
2、增强五种意识作表率。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务必按照市委仲彬书记“增强大局意识、增强群众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实干意识”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做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的表率,做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表率,做积极履职、廉洁勤政的表率,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表率,做敬业进取、真抓实干的表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3、加强行政效能促落实。“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是行政效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政行为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对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机关、单位加强效能建设,是落实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立说立干,干出特色,干出水平,干出效果。否则,将依纪依规问责。
第二篇: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马溪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马溪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马溪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马溪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
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马溪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第三篇:怎样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说,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温家宝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温家宝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发财致富
一、走区域经济之路
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着力开发菜一产业或产品,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走多种经营之路
面向市场,立足优势,大力发展猪、牛、羊、兔、鸡、鱼、果、药、菜等多种经营骨干品种,形成规模,提高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
三、走高效农业之路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四、走庭院开发之路
利用庭院,抓好小菜园、小果园、小鱼池、小禽场、小作坊“五小”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五、走加工增值之路
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依托农村专业户、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效益。
六、走产品运销之路
组建农民运销队伍,扩大粮食、畜禽、林果、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促进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收入。
七、走典型引导之路
在农村大力扶持和培植各种致富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八、走发展交通之路
通过改造主干线路,新修经济路,接通断头路,引导农民在路边建房经商办厂,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路通一段,致富一片。
九、走劳务输出之路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定量有序、批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十、走股份合作之路
把股份合作制引入乡镇企业和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增加企业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篇: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以发展和农民现状得以改善,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转变。农民现金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52.3%,上升到2004年的80%左右。而且农村劳动力结构有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从1992年开始,农业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2002年比1991减少约2559.9万人;二是从1997年开始至今,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已下降50%。从1999年开始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农业劳动力有所回流,但就业结构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我国不仅仅从改革制度上为农民减负增收,还采取了很多相关措施。这些改革和措施都为农民带来实质意义上的好处。但是,农民收入还是不见增长呢?从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分析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既有经济环境因素,也有政府政策调控因素。
1.农产品市场狭小,市场体制不健全
进入9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农产品品种的产量极其丰富,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却没有同步跟进,农产品销售日益困难。首先,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分散、细小的经营方式使他们以无组织的分散状态进入市场,在面对不正当竞争的时候,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利益追逐利益为中心的批发商,他们在农产品短缺的时候,以高价抢购;在农产品过剩而价格下降时则一哄而散,使市场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供销体系。其次,我国目前的市场建设除规模、规则无法得到保证外,市场布局也相当不合理。产地市场的不足,割断了产销之间联系的通道,使市场机制无法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而在零售方面,仍以城乡集贸市场为主,新兴的超市、连锁店还不十分普遍。
2.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协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滞后
政府职能划分不明确,政府行为涉及范围不够规范。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各地普遍存在着重农产品生产,轻农产品销售的的现象。农民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而政府在这方面力度又不足,从而使得生产决策的盲目性较大,只知道“什么价高,种什么”,结果是“种什么,什么难卖”。增产不一定增收这个道理,还没有被人们广泛理解。市场的盲目性和无导向性使得增收走错了方向。政府扮演的领头角色不够尽力,农民对上头的依赖性又过强,这种局面使增收失去了方向。
3.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劳务收入减少
众所周知,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渠道。但在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还不发达,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低。农业受阻、非农产业又不发达,大部分劳动里集中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劳作,致使劳动生产率无办法提高。以粮食生产为例,我国一个农村劳动力一年只能生产约1200公斤粮食,仅可以养活4个人;而且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只有19.8%左右。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增收缓慢也就在所难免。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保护农民权益
1.提高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自组织程度,提倡土地规模 经营土地规模经营的规模,严格的说,不是单一的土地集中规模大小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规模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反映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的土地规模,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劳动投入规模,由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决定的服务规模等等。因此,土地规模经营,其核心是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它能够克服家庭经营土地规模狭小、分割零散、难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等问题,在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行土地经营规模可以将零散的资源集合起来。在发挥农村供销社和信用社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农村合作社的经验发展以社员入股,民主管理,盈余返还,以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融通,农民资金供应,机械耕作,农产品储蓄和销售中的作用,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保障农民利益。要培育农民自发兴办各类流通组织,包括农村经纪人,农产品促销组织,专业协会等,提高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市场价格协调与行业管理,进行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应诉贸易纠纷处理等。
(二)提高乡镇政府管理的有效性
1.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分配体制改革
一些基层政府在管理理念上,仍停留在过去的下达种植计划,催种催收催上缴,但当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销路时却不问不闻,由此引起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紧张,而且,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自行组织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往
往有事权无财权,这样,对于诸如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卫生防疫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农村基层组织无力凭借本级财政收入来源提供,而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又非常有限,于是就通过向农民集资、摊派来解决,从而陷入一个“农民要增收自己来掏钱”的恶性状况。因此,由于在市场竞争环境里,各类公司,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农场等是市场主体,政府要从微观层面,其重要职能是为农业、农民提供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物品,作好市场信息服务,科技和教育服务;要因地制宜,撤并乡村,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并且必须明确乡镇政府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和指出范围,变以支定收为以收定支。把不应该由乡镇政府负担的支出分离出去,减轻财政负担,强化农业税返还乡镇的管理,加强对困难乡镇的照顾,从制度上保证乡镇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三)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走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农业已经由过去单一的资源约束变成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也从供给总量短缺转化为需求约束。农产品增产不一定增收,这就决定了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不是解决多种什么,少种什么的问题,而必须向生产的深度进军。根据我国资源条件和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趋势,对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在种植业结构上,要逐步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
立化。我国畜牧业结构应朝着以节粮型、高报酬型方向转变。渔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加快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从以捞捕为主转变为人工养殖为主,加快海水养殖业的改造。而林业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过去以林业产业体系为主转变为以林业生态体系为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在此基础上努力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和木产品的需求。
(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通过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改革,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让多数人能够享受工业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现代文明。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可能减少农村人口和劳务人口的比重,才可能达到用现代城市文明有效地改造农村农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最终达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进步,使农村农业跟上国家整体的现代化进程。
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基本前提是使小城镇建设规划与交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在此基础上,要以县区为单位,根据本区、本县或本市的实际情况,诸如人口、交通、经济特点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的历史和现状,科学规划,设镇位置、镇的性质、设镇的先后,作到合理布局,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因势利导,先后有序,而不能盲目地完全按照现有行政区域,一哄而起,乡乡镇镇,结果会造成重复建设,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在合理建镇的基础上,我国还要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
镇化建设方针的影响下走出来。我国城市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容量增长迅速,对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对工资的要求低,能耐苦耐劳,提高了原有固定工人的竞争意识和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各政府一定要逐步废止原有的城乡隔离户籍政策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歧视风气,不断完善户籍登记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加快城市用工制度改革。
2.建立和健全投融资机制,依托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目前,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别在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农村小城镇化建设必须有产业来支撑,而发展产业最需要的是资金。要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民进城,进镇经商办厂;鼓励城市大工业向郊区有序 ;鼓励城市商业在郊区城镇开办商业连锁店,物质配送中心等。要切实制定优惠政策和导向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落户农村城镇。这么巨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做后盾和良好的投融资机制做保证。
鹤城镇财政所
2011-05-11
第五篇: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思考
**办事处位于**西南部,东南与**省**市**乡、**镇接壤,西与**县**镇、旗内**办事处相连,北与旗内**迹、**二个办事处毗邻。辖区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社,现有人口15946人,4806户。现有耕地8766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2826亩,占耕地面积的37.45%。办事处经济
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办事处素有“粉条之乡”之美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全办事处始终如一锁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目标,优势优先,重点重抓,求实、务实、落实,全力推进办事处精神、政治、物质和生态“四个文明”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全办事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农村投入情况
由于体制原因,撤乡并镇后,办事处财权上移,导致办事处保运转,解决干部工资尚且困难,实在无多余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国家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上也有投入,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投入的资金一是比例不大,二是比较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是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以便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是建议国家增加对办事处的农业农村建设资金注入,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把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形成合力才能见实效。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情况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尤其**办事处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还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办事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境内仅有的一条河流也时常断流,原先的抗旱用井十有八九干涸,也无维修价值,已废弃不用。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议在“水”字上做文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多打深水井,增加节水灌溉面积;二是建议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改变大田玉米增值空间不大的局面,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提升订单农业份额,增加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建议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鼓励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提高粮食单产;四是希望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一个好举措,**办事处2008年在**村进行了农业开发区建设,共开发4000多亩耕地,现已形成规模,发挥了效益,目前,已能实现在旱季四天之内4000多亩大田农作物灌溉一遍的目标,农户省时、省力、省费用,据测算2008年开发区中每亩农作物单产提高近90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
上个世纪80年代,**传统产业粉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办事处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办事处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为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办事处在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之路上现已发展规模粉坊60余家,并建有粉条精加工包装厂一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4万吨,生产粉产品5200吨,年产值达312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年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每个劳动力仅粉业一项年可创收5000多元,**粉业已走上绿色、有机、精加工、标准化发展之路,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函待解决,一是粉条加工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已不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需改造扩建,但目前缺少改造扩建资金,建议国家信贷部门在资金上加大倾斜扶持力度,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二是应加大粉业污水治理力度,建议国家立项,通过治理,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双赢”的目标。
四、生态建设情况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态建设中,人是根本,只有全民尤其是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提升到一定高度,生态农牧业才能有希望,生态建设才能有实效。多年之前,农民以种树为名,私开乱垦,严重破坏了植被,**办事处近1万亩25°以上的林地现在都变成了耕地,只要是能上去犁杖的地方都种上了农作物,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的思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害人害己,导致**地区降雨量逐年下降,雨水分配不均,农作物减产,农民增收受到了制约。一是建议教育引导应先行,加大对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培训力度,改变农牧民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增强自觉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二是建议林业、草原等行政执法部门从严执法,不得以罚代刑,对违法违纪人员保持高压态势,对已开垦的林地,草原要坚决责令违法违纪人员进行植被恢复建设。
走禁牧舍饲养殖发展畜牧业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又一有效途径。**办事处辖区面积为239.2平方公里,且耕地和林地紧密接壤,执法面积较大,同时,**办事处禁牧执法队伍人员少,只有1人有执法资格,经费不足。综上所诉:一是建议加大牲
畜品种改良优化力度,坚决走少养、精养,小规模、大群体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减少牲畜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二是建议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增加禁牧执法人员编制,增加执法经费投入,只有人员和经费有了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三是建议上级政府除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外,在资金上给与扶持倾斜,信贷部门提供低息、贴息贷款,通过广泛筹集资金、引进项
目,加大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2008年,**办事处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累计5万余元,推广农业测土配方、食用菌栽培、粉产品加工等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农牧民科技培训达6000余人次。先推广,后应用,目前,**办事处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推广力度还不够,主要是部分农民思想保守,缺少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们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意识;二是农村科普类书刊少,基本上还是空白,农民想看书没有,想学科技没场所,建议加大村级文化室和“科技书屋”建设力度,购进科普读物,免费提供给农民借阅;三是建议上级拨付一块科技推广资金给基层,有基层支配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活动,审计跟上做到专款专用,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推广效果,从而使农民把科技应用到实践中去。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办事处、村两级办公场所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得到了逐步加强,但在建设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申请诸如文化、体育、小城镇等建设项目资金困难,上级不予立项,不予匹配资金,**办事处本街10里油路属于一条试验路,现已破损不堪,车辆通行不畅,经过多次请示,上级不予立项,办事处又无力修建,影响了办事处发展,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或撤销办事处完全并到科尔沁镇,以便于立项匹配资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系惠农工程,但惠农工程立项审批速度太慢,建议上级进一步简化立项审批程序和环节,使各项惠农政策尽快落到实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中,部分群众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愿意投工投劳,更有甚者视嘎查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于不顾,自己不但不参加,还无理取闹的破坏公益性事业发展,从而暴露出在管理中约束制约这一部分人的机制少,无强制硬性措施,建议出台一系列约束机制,以法律来支持“一事一议”制度,以此来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的顺利发展。
七、扶贫开发情况
2008年**办事处共争取到扶贫开发资金10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70万元,“兴边富民”养殖业资金30万元,促使办事处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争取扶贫开发项目程序繁琐;二是能落实到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少,资金比例小,扶贫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建议投向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多一些,资金额度大一些,审批速度快一些、审批程序简化一些,尽早改变贫困人口的面貌。
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办事处以“五大工程”活动为平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圆满完成和充实,目前,村级“两委”班子运作良好,工作扎实有效,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尤其是党组织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村级部分党支部书记主观不愿意发展党员,不愿意培养传承者,怕威胁到自己的位子,这大概是渔村党支部三年一换届有关,建议组织部加大考核力度,制定一系列考评细则,在发展党员时限和人数上量化考评,对达不到要求的党支部书记立即停止工作;二是部分村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状况,党员是青黄不接,党组织后继无人,建议加大发展年轻党员工作力度,壮大党组织队伍;三是老龄贫困党员人数众多,建议上级出台政策,加大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使其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