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6:2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第一篇: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中燃有限公司

张勇健

【内容提要】

笔者从合营企业的特殊性,找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如监督主体的多元化、监督机构的边缘化、监督机制的荒漠化等;同时进一步由表及里,剖析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企业的趋利性、定位的模糊性和经营的短期性。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即要解决好三个关系: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经营与监督的关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文章的实际意义在于,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监督”、“垂直监督”等新的监督形式,为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关键词】

监督

责任

党的领导

国资委主任王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企业“一先两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建立“六个机制”,其中第五个机制是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内控体系建设相结合的风险防范和反腐倡廉机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重组、改制的步伐加快,联合营的企业经营模式被普遍采用。成立合营企业,可以发挥股东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实现强强组合,达到共赢的目的。但在现实中,由于监管不力或是机制不健全,容易形成监督上的空白,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股东权益受损。当前,合营企业面临着哪些监督的难点,又如何制定相应的对策呢?笔者通过工作调研,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总结。

一、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

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解决监督谁,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的问题。而这几个重点,恰恰是合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1、监督主体多元化

在国有独资企业,监督主体比较清晰。而在合营企业,由于股权投资的多元化,股东由多家企业或个人组成,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利益主体,负责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来自不同股东方,监督谁,就成了一个比较难以界定和把握的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个层面,对下级的监督。原则上,应由董事会对负责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进行监督,但由于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的本身也是董事,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实际只有董事长来完成。董事长往往由大股东方的领导担任,多数是兼职,而且几年一轮换,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很难有深层次的了解,对经营层的监督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第二个层面,平级的监督。一是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监事会的监督如果能发挥作用,是最佳的选择。但往往很多合营企业的监事会不够健全,监事不管事,形同虚设或尸位素餐;二是经营层相互的监督,由于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使这种监督往往成为利益之争,要么一团和气,要么剑拔弩张,监督的性质已经变味,很难真正起到效果。

第三个层面,对上级的监督。一是经理层对董事会的监督。由于聘用和隶属关系的存在,经理层对董事会的监督只是隔靴搔痒,敷衍了事;二是职工对经理层的监督。这种监督,多数只能通过信访举报等形式,虽然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多是事后的监督,时效性差,查办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由于合营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监督难点。

2、监督机构边缘化

由于合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党组织往往不太健全或是缺失,党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监督机构弱化、边缘化,很难形成监督的合力。

不少合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没有成立党组织,有的即使成立了党组织,机构和活动也很不健全。而作为党的纪检监察机构,更加难以生存。即使成立了党组织和党内监督机构,往往也是身兼多职,监督职能已经非常边缘化。要想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可谓困难重重。

而另一个现象是,即使成立监督机构,由于合营企业的特殊性,大多数优秀人才也不愿意从事监督工作,使本来就处于边缘的监督机构更加力不从心。一方面企业不愿设,另一方面人才不愿干,如何形成有效的监督呢?

3、监督机制荒漠化

监督机构尚且难以为继,监督机制在合营企业的建立更是难上加难。现实情况是,很多合营企业没有建立惩防体系,没有总经理办公会和党委会议事制度,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没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除了董事会研究之处,就只有总经理说了算。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合营企业的决策主要是依赖于企业一把手的个人素质,而不是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很多合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合营企业,一言堂、家长制的情况比较明显,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情况比较突出。监督机制就是一张白纸,就是一片荒漠。

在上述现象之外,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监督机制由谁来制定的问题。由于决策层和经营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监督自身的意愿,监督机制靠谁来建立呢?即使建立了监督机制,如何保证机制的正常有序运行呢?这都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其主客观的原因。研究并找出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有效解决各种难题。

1、价值取向趋利性 人作为社会人,其行为具有趋利性。正如古人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可否认,趋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关键是要把人类的这种特性引向法律、道德规定的方向。

为什么说合营企业监督的难点,是由于人类的趋利性导致的呢?首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股东投入资金和资源,就是要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合营企业的股东,是把利益作为第一位的,而所有可能影响利益取得的机构、机制都要服从于这个前提。因此,机构扁平化、人员精练化、成本最小化是股东必然的选择。不设置监督机构,不配备监督人员,也就可以理解。

其次,合营企业各方股东的代表,尽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团队,但他们分属不同利益群体,最大限度的争取权力和行为自由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因而回避监督是其本能的选择。

2、企业定位模糊性

合营企业在定位上的模糊性,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合营企业首先是一个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同时也是国有资本占主导的公有制企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治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很多合营企业从建立之初,就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而单纯把它作为一个盈利的机器,一个扩大经营规模的手段。既然是国有企业,既然是国有资本占主导,为何在成立之初不成立党组织,为何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合营企业就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吗?合营企业就可以不执行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吗?所以,有必要对合营企业的性质和定位加以规定,这样可以很好解决监督难的问题。

3、生产经营短视性

合营企业监督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合营企业只把快速的扩张和盈利作为企业成立的根本目的,而忽视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看到利益对企业的重要,而没看到发展的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的重要,而没看到长远发展的重要;只看到经济效益的重要,而没看到社会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当然,这种短视,是由于企业发展和谋利的错位决定的,也是由于企业在深化改革中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三、对策

找准了难点,剖析了根源,是不是一定就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呢?恐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彻底解决合营企业的反腐倡廉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当前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两轮驱动,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必须坚持的一个真理。

当前,合营企业要正确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操作规程,使新三会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也要不断建立完善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制度。为了发挥党在公司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可根据董事、经理的自身素质和公司实际及有关法规和章程,尽可能采取党委会与董事会、经理层主要领导层“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办法。党委会主要负责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以董事的名义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经营管理。

国有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国有资产转移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党员干部走到哪里,党的组织活动就开展到哪。

2、处理好经营与监督的关系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但只有健康科学的生产经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经营与监督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协作共赢的关系。

首先,经营活动要融入监督。监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控制风险的发生。而经营活动中处处充满了风险,如果在经营活动中融入监督机制,将为企业的高效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财务部门的内控机制,因为形成了三权制衡,所以有效规避了风险。在经营活动中,也可以考虑三权制衡的经营模式,比如管客户的不经手资源,管资源的不接触客户,管销售的不维护客户。通过科学的设置销售流程,起到科学监督、防范风险的作用。

其次,监督要为经营服务。合营企业不一定要设立专职的监督机构,但可以通过财务、审计等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发挥合力,建立“大监督”的监督模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企业经营环境。另外还可以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通过派出监事、派出财务总监等,加强外部监督和垂直监督,克服企业自身监督难的问题,维护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处理好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盈利,但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国有企业,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塑造了企业的人格魅力。

过分看重企业的经济责任,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趋利行为,忽视监督,导致风险的发生。这也是以往合营企业容易犯的问题。如何解决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呢?

首先,要通过建立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加以明确。中远集团提出的“年创百亿效益,打造百年中远”的目标,正体现了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不仅要创造较好的效益,更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稳定、有序发展,这都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企业考核体系。对企业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其盈利能力,还要考核安全、稳定、和谐、守法等多项指标。以往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主要是GDP,导致地方政府只顾发展经济,不顾民生和社会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地方政府要考核绿色GDP,强调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启示,一个方向,国有合营企业同样要把社会责任建设,当成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反腐倡廉的难题。

总之,合资合营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必然选择,而且随着股权经营的多元化,各种合资合营的企业形式会更加复杂多样。在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发挥主导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上述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创新和改革监督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篇:高校反腐倡廉难点及对策

高校反腐倡廉难点及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探索思考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成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一)与

社会逐渐趋同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社会趋同首先表现在腐败形式、内容、手段、危害性等方面的趋同。高校随着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拓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社会上已经出现过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校也时有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腐败与社会整体状况一样都处在腐败的易发、多发时期,特别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部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高校中的腐败行为在形式和手段上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一人案发展到一案多人,“窝案”、“串案”等集体腐败行为增多;腐败的智能水平和手段越来越高,校内外人员相互勾结的腐败案件日渐增多。社会上发生的腐败现象基本上在高校都有所表现。

其次,高校处于整个社会发展之下,必然受其影响,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与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权力运作、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攸关方,都会对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发生作用和影响。而反腐倡廉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是围绕这一政治任务而展开,必须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随着校园内腐败的发生与社会越来越接近,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机制体制、运转方式、执行手段、效果上与社会也越来越一致。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社会廉政建设形成互动关系,社会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均会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产生驱动或制约的正负效应。维护“净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廉洁的高校有赖于整个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二)具有较高的行业性特征

高校消极腐败现象大都发生在招生、收费、基建工程、采购、教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学术腐败等方面,是办学自主权失范和滥用的结果,反映出学校业务、行业的特殊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必然有所侧重,在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重下功夫,在行风、校风建设上下功夫,把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纠建并举,建立纠风长效机制,建设优良的校风和行风。

(三)注重廉政宣传教育

高校是知识精英的聚集地,它在整个社会中的高尚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得到群众公认的,高校的知识分子是被视为最具有民主监督意识的人群之一,所以,高校曾被称为“净土”、“精神的家园”,在受教育的层次和人员素质上,高校的确是聚集了众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民主氛围,思想活跃、走在开拓创新的前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道德素养。因此,高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基本形成,宣传教育合力日益显现,同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高校得到了较好地传播和发展。

二、新形势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难点

(一)监督体制存在缺陷

各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在加强对高校对权力运作的监督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如主持工作的纪委书记列席党委常委会、参与对决策的监督;参与大项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监督;参与招生工作,加强对招生收费的监督等。但由于是高校内设机构,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纪检监察干部的职务晋升、工作考核、经济待遇等都由同级党委决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取得党政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理解,工作难免缚手缚脚,有所顾虑。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学校的发展主要依赖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只需虚设以应付上级的检查,投入过多的工作反而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纪检部门要想进行有效监督就更难了。

(二)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法律赋予高校上述自主权时却对高校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在高校内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本确立,但配套制度不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滞后,招生、基建、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和配套,薄弱环节突出,特别是实施细则、程序规定普遍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监督存在明显的盲区。校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在公开内容、操作规程、公开载体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如何惩处学术腐败

第三篇: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

民政救灾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

灾害应急救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时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救灾工作是践行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救灾工作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开拓性地开展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基层的民政救灾工作人员,我在工作中有一些工作感悟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救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㈠在灾害救助应急工作中,有些部门职责不清,职能分散,相互间缺少沟通各自为政以各自业务为主管,影响了救助的时效性。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掌握的灾情数据与民政部门不统一,在报灾、查灾、核灾过程中时间久,效率低,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协调,导致在上报时间内无法完成。

㈡灾害数据核实困难,灾情评估没有统一标准。灾情统计数据是救灾、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灾情统计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资金分配的准确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完整的灾害评估系统,灾情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依靠人工实地查看,灾情数据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受灾的具体情况,随意性很大。

㈢救灾工作法规不健全。救灾工作基本处于有政策规定,缺乏法律保障的状态,以致干部、群众对救灾工作的法律意识不强,社会法律责任不清,造成损失难以法律制裁。有的单位以及个人,以种种借口,拒绝承担救灾任务和义务。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由于我们防灾、抗灾的能力还很有限,自然灾害的损失不能避免,因而在同灾害斗争中,加强救灾工作尤为重要。针对救灾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重救灾轻防灾。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防灾、减灾意识,把主要力量都用在救灾工作上,缺乏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对救灾工作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即使救灾工作做的很好,但造成的损失却无法挽回。

㈡救灾工作方式老化。救灾工作还是国家包办,民政部门封闭管理,还没有实现救灾救济工作社会化。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抗灾救灾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害救助的整体效能,共同参与到救灾救济工作中来,探索救灾工作新途径。

㈢救灾工作管理落后。救灾工作还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法制化建设,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拓展救灾业务,完善救灾体系,处理好不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政策措施。旧的救灾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救灾工作的需要,出台新的综合性救灾法规已迫在眉睫。

㈣救灾业务建设滞后。这项工作还仅限于“发钱、发物”的简单劳动。如果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灾区,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倒塌房屋重建的选址、规划,使复建房屋远离林缘地带或低洼处,避免火灾和洪涝的侵袭,防止出现二次灾害的发生,并在初次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上,考虑防灾工作的重要性,如在避难场所建设上,在初建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时把避难灾民需要的水、电等生活用品相关设施考虑进去,以硬性文件要求,确保防灾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

三、几点建议

㈠加大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正确宣传我国的抗灾救灾和自然灾害情况、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增强自救和互救能力。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小抓起,常抓不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民的减灾素质。

㈡加大救灾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救灾工作水平。随着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建立,救灾工作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对救灾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基层救灾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多,甚至不会应用。为此,应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工作。

㈢新的《自然灾害统计制度》要求,自然灾害,特别是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查、核、报要突出一个“快”字,规定县民政部门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要尽快到达灾区现场,在2个小时内基本查清灾情并上报,工作难度较大。如

3我县基层乡(镇、场)民政办人员少,计算机落后老化、录像、摄像及交通工具数量少,具体从事救灾工作人员掌握信息网络化装备的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普遍存在,如遇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应付。建议自治区救灾系统拨出专项经费,更新救灾装备,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㈣基层乡镇民政办人员少,任务重,待遇低,变动快。随着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困难救助的范围愈来愈大,各项制度愈来愈来规范,乡(镇)民政工作任务愈来愈重,从事基层民政工作的人员与其实际担负的工作任务明显不相适应;且大部分乡(镇)干部多为兼职,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含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的乡镇经常对干部进行调整,导致基层民政队伍(主要是民政所负责人员)不稳定,建议对乡镇民政机构的设臵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机构、人员隶属于县民政局,由县民政部门直接指导开展工作。

第四篇:欠发达地区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欠发达地区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大力倡导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中纪委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既要重视制定和完善制度,更要严格执行制度”。特别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在惩治和预防腐体

系中,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暴露出来了一些突出问题,已严重影响其发挥保证作用,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所以,要不断深化认识,科学把握规律,以建设性思路、建设性决策、建设性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和法制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远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一、制约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者的自觉性不够高

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是惩治和预防有机统一的载体,教育机制、监督机制、改革措施,归根到底要通过制度予以固定、保障和促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惩防体系的过程,实质是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但是,目前出台的反腐倡廉制度并不少,为什么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制度没有真正或全面的贯彻落实呢?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反腐倡廉制度是由党和政府及其群体组织的主要领导集体研究制订,这个集体既是反腐倡廉制度的制订者,又是执行者,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者必须具备一定素养和一定境界,才能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正如有人分析认为,如果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者的素质很高,觉悟很高,思想道德境界很高,就只需要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短短几十字足矣,何需如此繁杂的条条框框呢。另一方面,有些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者往往不能主动放弃既得利益,自觉地断掉“自己的消极腐败之路”。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受长期落后思想观念影响,加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们接受的教育普遍比较偏少,使一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者的制度意识比较淡薄,贯彻落实制度的自觉性普遍不高。

(二)一些反腐倡廉制度本身的操作性不够强

从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一些反腐倡廉制度不能适应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一定的操作性,起不到约束作用,形同虚设,造成的不良影响甚于没有制度。如现行办案方面的法规,大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制定的,其中许多内容已落后于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任务,有些内容又被之后的文件所代替,需要及时予以调整;有的廉洁自律制度条文内容比较粗糙简单,“不准怎么样”、“禁止怎么样”之类的规定比较多,有时还出现“若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等规定,只有“不准”,没有罚则,常常贯用一句“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党政纪责任”,至于具体给予什么处分?处分的依据是什么?全然不知,缺乏法律依据;案件管理、纠风、预防腐败等专项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在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很难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根本保证作用等等。这样的反腐倡廉制度,或者仅有实体要求而无具体程序规定,使人们难以操作;或者缺乏准确性的规定,“规定动作”过少,“自由裁量”过宽,该量化的不量化,为执行者预留了随心所欲的空间;或者存在漏洞空白,缺少延续规则和配套措施,无法依靠内在逻辑为反腐倡廉制度实施提供顺畅的路径。

(三)对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情况监督乏力

在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过程中,一些人把反腐倡廉制度“写到(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是给他人看的,是约束别人的,没有建立起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从反腐倡廉制度的本身来看,它不是自律的一种形式,而属于他律范畴。因此,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落实还需要一定的监督力。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现象,人们为了办成一件事,往往最直接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想方设法托熟人、找捷径,甚至一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认为那些收钱办事的官员就是好官,并对他们感恩戴德。在这种社会环境和道德观念影响下,一些违反反腐倡廉制度的行为往往无人过问,有些部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出现了无人监督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监督保障不足,监督者风险较大,不敢行使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赋予人们的监督权。同时,反腐倡廉制度贯彻落实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权力部门、有权人员使用权力,通常是召开会议研究,或者行政长官裁断,至于研究的程序、依据等,一般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而知。如群众缺乏

最起码的知情权,如何行使监督职权呢?

(四)对违反反腐倡廉制度行为惩处不力

据报导,英国一旦发现公务员有违纪违规行为,哪怕是把办公室的笔、本、纸拿回家给孩子用,都要做出严肃处理,实行所谓的“零容忍”,即绝不容忍,因此成为全世界“清廉指数”比较高的国家。但是,在我们国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

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等惩处性制度虽然已颁布实施,但并不能真正或全面的贯彻落实。主要因为有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者出于“种种”考虑,执行反腐倡廉制度往往失之与宽,失之与软,甚至有时“法外开恩”;加之一些违纪违法人员总认为自己违反反腐倡廉制度行为是小问题,与那些贪官污吏相比,算不上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规避惩处。造成违反反腐倡廉制度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约和惩处,使反腐倡廉制度的强制性受到了损害、严肃性受到了伤害、权威性受到了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没有展现出预期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操作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完善、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客观现实要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务必走创新之路,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度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必须把反腐倡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成熟的经验及对制度本身的需求作为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必须把堵塞体制机制制度上的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能力及效率作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必须把保障党员权利和维护公民权益作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基本考虑。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改变过去出现什么问题就规范什么问题的工作思路,注重从源头抓起,着力预防可能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冲突的问题。作为基层工作者,要把反腐倡廉制度运行情况、功能效果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反腐倡廉制度的制定机构,从而形成制度运行的闭环式控制,促进反腐倡廉制度的修订完善,不断提高针对性,增强预警预测能力;在不能发生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对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中没有具体规定而本地区本部门又急需规范的事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细化相关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抓紧制定,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操作性。

(二)加强学习研究,不断增强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自觉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真正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严格依纪依法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成为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方式。所以,要认真学习反腐倡廉制度,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制度39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制度79项,共计达118项,各项反腐倡廉制度不可谓不多,需要细心研读,深刻领会,真正改变不知者不为错的恶习,彻底改变反腐倡廉制度意识淡薄的现象,不断增强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主动性。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反腐倡廉制度作为实践的产物,只有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才能做到符合规律、反映实践、准确管用,同时它又作为民主的产物,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做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所以,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准确把握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了解实际工作和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及早发现反腐倡廉制度在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到积极应对,未雨绸缪,不断增强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预见性。

(三)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增强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强制性

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既是对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于部的关心爱护。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干部能否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是衡量每位干部政治上、思想上是否真正合格的重要标准。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不断加强对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通过巡视、责任考核、述职述廉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不但对当地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而且要结合实际进行不定期的重点抽查,不但督促广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不断加大制度的“硬约束”力度,而且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帮助干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要不断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四)加大责任追究,更加注重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

惩处是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功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对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加强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反腐倡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惩戒和责任追究。在严格区分一般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因缺乏经验出现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的情况下,加大力度查处违反反腐倡廉制度行为,切实纠正和严肃追究不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行为,严格执纪,严格执法,惩邪扶正,惩恶扬善,惩腐倡廉,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对典型的违反反腐倡廉制度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教育本人改邪归正,吸取教训,警示他人严以律己,不蹈覆辙,有效地教育和有力地警示广大干部严格遵守反腐倡廉各项制度,更加注重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更加注重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效果。(作者单位:市纪委)

第五篇: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是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增设的职能部门, 它是人民银行自律机制的重要基础, 是促进人民银行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加强金融监管、改进金融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内审监督工作, 已经成为当前深化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

一、当前人行内审工作的五大制约因素

1、组织体制欠科学, 内审目标难落实。一是内审职能界限不明确。人民银行内部监督工作现在是由内审、纪检监察、条法等部门共同承担的, 各职能部门之间界限不明, 职责不清, 导致了职能交叉、职能失调和监督真空等现象。二是内审缺乏相对独立性。目前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主要分为三级, 即内审科、内审处、内审司。除内审司由总行设置外,其他各级内审部门由人民银行各级机构设置。这种内审组织结构体系虽然促进了内审工作的展开,但也带来内审监督力量散、层次低、效果差等弊端。一方面, 内审部门的组织关系、人事管理、经费、物资装备等方面, 均由所在行负责, 内审部门的自身

利益和所在行的利益结成了相互依附的 碗与锅!的关系, 就难以摆脱自我保护的本能要求及其与所在行的感情纠葛。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也是自我保护主义。另一方面, 一些分支行领导干部怕揭露问题、怕影响政绩, 经常干扰内审监督工作, 致使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如实反映, 难以及时查处。

2、运行机制待完善, 内审监督难奏效。一是内审业务领导工作薄弱。虽然规定下级内审部门的业务工作受上级内审部门领导, 但在与人、财、物三权分离的情况下, 往往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 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现在还没有被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考评工作还不合理;另一方面, 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的工作业绩不与提薪、升迁等激励措施挂钩, 内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三是内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由于信息渠道不畅, 人行内审部门目前既未开展非现场检查, 又未对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传送, 不但风险预警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影响到内审计划、实施和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内审的监督层次较低。现在内审监督中二多二少!的现象比较普遍, 即: 微观监督较多,宏观监督较少!。监督往往重视操作和合规性, 忽视事关全局的决策监督和政策监督, 对单位监督较多, 对个人监督较少!, 对单位的监督因有 组织决定!、集体负责!做挡箭牌, 很难追究个人责任。

3、整体素质比较低, 内审质量难保证。内审工作需要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内审部门既不能直接为本级行行长创造政绩, 又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就成了 养人!的地方, 使内审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内审目标的高标准和内审任务的艰巨性相比, 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技术方法档次低, 内审效率难提高。虽然现代审计方法发展到广泛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及抽样审计等技术方法, 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但人行内审的方法由于受内审环境、人员素质、业务培训、技术装备等因素的限制, 仍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事后查帐技术阶段, 缺乏可靠性、精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越来越难以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

5、工作环境不如意, 内审效应难发挥。一是人行内部控制仍有缺陷。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以来, 人民银行从总行到分支机构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对规范人民银行的办事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如规章制度不统一、部分行员的制度观念淡薄、对违章违规行为处理不严等, 增加了人行内审工作的难度。二是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内审工作中难以协调一致, 弱化了内审监督的有效性。

二、改进人行内审工作的七条对策

1、界定内审部门职能, 明确内审监督责任。科学确定内审部门职能, 是建立健全内审体制的核心问题。必须从人民银行内部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内审职能的内容和范围, 搞好内部监督职能的转移、分解、衔接、配套。当前, 突出的问题是要把人民银行内部的再检查职能由监察、条法等多个部门履行, 归并到内审部门来履行, 使内审部门

职能与职责和谐, 职能与权限统一。

2、形成垂直管理体制, 强化内审监督功能。一是实行内审派驻制。人民银行实行内审派驻制, 内审监督系统由总行内审司垂直领导, 直接向总行行长负责, 从管理体制和监督权力上强化内审监督的功能和权威。二是建立垂直式内审财务管理体制。从总行内审司到基层各级内审部门, 其内审事业经费由总行直接编列, 然后由内审司逐级核拨到基层各级内审部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基层内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加大基层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有利于上下级内审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业务指导关系, 增强整个内审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建立控制式内部机构模式。内审部门内部应建立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调节等职能机构彼此联结的控制式结构体制和职能流程网络,以克服官僚主义、徇私舞弊等弊端, 激发内审系统的多元化活力;合理减少一系列请示、汇报、批复、传递所造成的信息漏损、失真和时间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内审运行机制, 加大内审监督力度。一是在纵向上, 要通过书面授权制度, 严格落实内审责任制, 形成 控制宏观、搞活微观!的内审运行机制。二是在运行方式上, 要建立健全信息监控制度, 开展内审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监测环境与帮助决策的功能, 逐步形成开放的、运行高效的工作模式。三是在激励机制上, 要实行二个措施, 即制定必要的政策, 在收入、荣誉及相关地位方面, 充分肯定和体现内审

人员的工作价值和贡献;通过完善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四是在监督重点上, 要实现二个转移, 即向决策监督和政策监督转移, 向个人监督转移。特别是要强化对人民银行分支行 一把手!和 一班人!的监督, 使 一把手!和 一班人!在权力运作中得到必要的制衡。

4、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保证内审监督质量。内审事业的发展要靠高素质的内审队伍作保证。为此, 一要改革内审人事管理制度。在总行内审司设立内审人员考试与选拔中心, 由其根据内审工作对各层次、各类别人才的需要, 通过考试考核任命高级内审人员, 充实专业人才, 清除不合格、不称职的内审人员, 使内审部门从人事上脱离分行、中心支行的束缚, 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现代型的内审干部队伍。二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从内审工作需要出发, 加强内审人员在职业务培训和离岗培训, 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三要切实加强内审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内审人员的头脑, 增强内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 努力使内审人员自律。

5、推进内审制度建设, 规范内审监督行为。完善内审制度建设是内审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 一要进一步加强内审监督制度建设。加快内审制度建设步伐, 制定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执法标准, 健全内审监督活动的具体制度, 构建完备的内审监督制度体系, 把内审监督纳入制度化轨道。二要完善内审部门的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内审人员监督机制, 使每个内审人员的行为都能置于严密有效的监督之下, 确保内审监督的规范化、科学化。三要以严格公正监督为重点, 切实解决内审监督的随意性和执法中的保护主义问题。人民银行要针对内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迅速扭转内审监督软弱的局面。

6、改进内审技术方法, 提高内审监督效率。实行内审工作

手段和技术方法现代化是内审事业发展的关键。为此, 一要建立健全内审技术创新机制。要瞄准时代发展的前沿, 设法克服经费缺口较大的制约因素, 优先发展最重要的、最急需的技术,实施跨越式发展, 加快实现内审方法现代化。二要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计划机辅助软件, 探索计算机辅助内审的新路子。三要大力推进内审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学习推广先进科学的内审方法, 推进内审工作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7、改善内审工作环境, 发挥内审监督效应。一是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督促有关部门清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 严格兑现奖惩, 增强各职能部门办事行为的自律约束。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应经常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 交流和讨论内审工作中遇到的障碍, 调和相互的矛盾和冲突。赢得他们对内审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与被审单位的交流与联系。要与内审对象进行有效的双向对称交流, 既及时了解内审对象依法履行公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又宣传介绍内审的目标、方针和思想, 增进内审对象对内审的了解和信任, 降低内审监督的运行成本。币业务上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权利, 允许设立分行。如果银行不加快改革步伐, 将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的银行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尽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改革措施, 加快改革步伐, 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在 入世!前和 入世!后的过渡时期, 认真积极地去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1、人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入WTO 是我国第二次大的开放, 人才匮乏和面对外资银行人才的竞争的问题令人堪忧。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加, 对中国雇员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多, 高薪、出国培训机会以及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将吸引大量国内的优秀人才, 从而在人才竞争方面占据有利位置。培养金融人才是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应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的培训。

2、改善金融服务, 加快银行业电子化建设步伐, 注重金融新品种的开发和使用。国有商业银行应强化服务观念, 增加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金融服务项目以及在加强管理方面寻求突破。加快速度推出新的金融品种, 国有银行将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走向中介业务和其他低风险金融服务业, 如信用卡和私人理财业务等, 国有银行业务方向应逐渐调整为以房屋、汽车等贷款为主的消费信贷, 另外针对教育而设的教育贷款也应逐渐普及,同时还要建立征信制度, 降低银行风险。金融电子化水平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电子服务体系, 完善电子网络, 研究国际电子领域的发展。

3、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和兼并重组的保障机制。加入WTO 后, 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国外银行的竞争, 国家应及早制定政策和法规, 使银行的退出、兼并重组等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促进我国金融制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推动我国金融业素质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金融调控体系, 加大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形成一个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品种多样化, 依法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还要建立保障金融安全的机制, 只有在金融安全的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对外开放。

下载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及对策[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显著增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能否......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精选合集)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显著增加,已成......

    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浅谈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难点与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这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我区的情况看,农村扶贫工......

    浅谈机关团委工作难点及对策(推荐5篇)

    浅谈厅局级机关团组织工作难点及对策 共青团工作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制因素决定机关团建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机关团建中,厅局级机关团委又因为机......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摘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纪委下发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程小平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提升,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们涌入城市。而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

    神经外科护理难点及对策

    内容摘要: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急剧。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领域的扩大,高精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

    浅谈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浅谈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