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6: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 口王荣何颖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

队的理想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高校办高水平乒乓球队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内部环境的管

理方而:组织结构体系的管理,运动员的管理,教练员的管理,办队形式的管理,经费来源的管理等;外部环境的管理方而:1.加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化运行;2.高校高水平乒乓球

运动队体制向俱乐部形式转型;3.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走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路。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管理模式 }}J舀

我国普通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实 践与探索,我们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如何昔理有了一定的了 解和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它仍然处于成长期,还 不成热〔)马克思主义析学认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创立与成长 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形”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不断 认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的创立和成长也是如此、)1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内部环境的管理体系 1.1组织结构体系的管理

对高水平运动队实行科学、严格的昔理,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关键〔)要使高校运动队组织昔理体系非常的健全、完备,高校既要重视横向昔理又要强化纵向昔理,做到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横向昔 I}一方面是指在学校(或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卜,由体育部负责协调与教务、则 务、总务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体育部为 主共同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在学习、生活、经费等方面实 行统筹昔理,保证高水平运动队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是指形成各省市同一层次(大中小学)横向中一块的 领导机构,研究解决木块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取长补 短、)纵向昔理一方面是指将重点放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比 赛两个方面,如制定严密系统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建立严格 的生活、学习和训练纪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数,确定 阶段和年度参赛计划等;另一方面是指建立一个由各省市高 教局(厅)及其建队高校一省市教育局及建队中学一区县教 育部门及其建队小学,组建定向领导机构,并由高教局牵 头,制定发展和训练规划,明确各自任务,密切上、中、卜 联系,加强协作、1.2运动员的管理

1.2.1运动员的选拔与组队

运动员的选材是训练和比赛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材的准 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以后的训练中取得优异的成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绩〔)纵观高校乒乓球的发展历程,其共同点是均有一个合理 和完善的运动员人才选拔体系、)1.2.2运动员的学习与昔理

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比赛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 在的、在运动员的学习上,走访北航、南开大学以及复旦大 学等几所高校,各高校实行真正的学分制,必修课程比较 少,而且有大量的任意选修课,这样机动性和灵活性很大、)作为大学生,队员们在学习上和一般学生同等对待,根据学 校的有关规定每学期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成绩至少达 到中游水平,如果不及格,必须自动退出乒乓球队〔)当然,在运动员的学分的确定上,也有一此学校还根据运动员在训 练和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学分补贴或者直接降低标 准,如50分当作及格的方法、1.2.3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 1.3教练员的管理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群体智能 结构,它的群体组合和昔理方式都影响着训练效果、)因此,对它的昔理也构成了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昔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对教练员的调节和刺激作用,提高教 练员的待遇,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提高训练和比 赛水平〔)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校高 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昔理体制在性质上也应从以行政计划手 段为主的昔理方式逐步走向以经济、法律为主的昔理方式,并且在市场经济体制卜,各个层次和范围内的责、权、利重 新划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昔理模式、)1.4经费来源的管理

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要想在资金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彻底 改变行政、计划昔理卜的对国家的依赖思想,将运动队真正 推向市场、推向社会,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办队〔)同时还要进 一步学习和运用现代企业的最新经营昔理理念来提高运动队 自身的经营能力和集资能力,最终做到资金的合理支配、)2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外部环境的管理模式

2.1.加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规范化运行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中一靠抓训 练和比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严格地进行全方面的 昔理,使球队真正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因此,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必须努力做到以卜几个方面: 2.1.1规范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来源与出路

只有招收到优异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才能为取得 优异成绩打卜铺垫〔)另外,只有为运动员的将来做好安排,才能排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 比赛当中、2.1.2提高高校教练员乒乓球专业理论和现代运动训练理论 水平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在乒乓球比赛竞争十分激烈的今人,教练员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了一个运动队成绩的好坏〔)因此,提高教练员专业 理论水平,学习、掌握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训练理念.i v得势 在必行、2.1.3改革竞赛体制,提高比赛质量

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要想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中一的竞赛体系,建 立适合高校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的竞赛体制,从而提高比赛 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高校乒乓球运动队运动水平的目的〔)z.z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体制向俱乐部形式转型

部分高校试办竞技体育俱乐部己取得成功经验、)目前,我国己有部分高校以俱乐部形式代替原来的高水平运动队,并取得不错成绩、)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在原有乒乓球队的基础 上,吸收部分企业,建立松散的董事会,创立准俱乐部,并 已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昔理中心注册〔)目前,该俱乐部己独 立参加全国职业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从 以上学校俱乐部的运行效果可以看出,以竞技体育俱乐部这 种形式发展高校竞技体育,是完全可行的〔)2.3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走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 路

众所周知,体育经费匿乏是制约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 的瓶颈问题〔)一直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主要都是 依赖学校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传统昔理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尽昔国家对教育事 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要想使高校 运动队提水平、上档次,必须要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把运动 队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形成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问 题的有效手段、3结束语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形势卜,高校高水平运动 队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面临着许多非常严重的 困难〔)诸如训练指导思想不正确、运动员的来源渠道复杂;资金投入匾乏;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昔理体制滞后;竞赛体制结构不完善等等〔)因此,怎样在新 的形势卜使我国普通高校的竞技乒乓球运动水平在原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搞好改革与创新,怎样做到真正与iu_界乒 乓球发展全面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 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参考文献: f11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乒乓球》

李祥.学校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孙汉超,秦春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 999_ 圆同

追求卓越永保信誉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衡阳421008

第二篇: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学生组织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以一定目的、理想而自愿组成并接受学校监督和管理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既是学生锻炼能力和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助手。它为学生民主参与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渠道,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受锻炼,在奉献中得发展。因此做好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的稳定、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个多样化的组织系统,依据组织隶属关系、组织功能、组织成员构成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组织粗略可以分为四大类: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

从学生组织的体制层面分析,在当前的实践中暴露出其局限性,调查显示,目前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组织结构僵化,岗位职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组织成员的出入口管理随意性较大;缺乏激励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员满意度低。

从学生组织骨干的现实情况看,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干部多有依赖思想,开会记笔记,会后落实笔记,做得多,想得少,思维上懒散,依赖于管理教师或辅导员的安排,许多学生组织培养的是会办事的能力,而不是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2、学生组织承担了大量学生活动的组织、筹划、落实,因此占用了学生干部不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在学生组织中,不少优秀的学生干部甚至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其最主要的宗旨就是为同学服务,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组织成员缺乏这种意识,官本位思想很严重,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中间的思想动态,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生命力。

针对当前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使学生组织良性发展。

一、明晰学生组织的职责定位

学生组织创建的基础就是有着明确的定位,学生组织既要是学校管理者的助手,又要是学生身边的朋友,因此开展工作不但需要执行力,更需要公信力。要提升学生组织的公信力,必须明确而深入地认识学生组织的职责定位。

学生组织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一条重要纽带,而并不是传达学校意图的扩音器。要勇于反映同学们的现状与要求,积极做好与学校的沟通,确实将学生的真实想法告知学校,以便学校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欠缺与不足。

对于学校所制定的长期政策或即时的方案,学生组织应该积极响应。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过程中学生们的反响及要求,总结归纳,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又维护了学生们的切身利益。

二、重塑学生组织的管理理念

学生组织的原动力多来源于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而产生的激励力量,高校学生组织应该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自我管理,通过这种身份的重新审视,使内外因素相互结合、相互激励,通过利用外部的资源来获取自身发展的机会同时,学生组织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通过把关审批,问责结果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便减少对学生组织运行过程中的直接干预,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

三、重构学生组织的结构

当前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成员一一学生干部,从选拔到任命,包括工作的考评等都是由辅导员或管理教师来确定的,于是学生干部自然产生了对学校的某种依赖性,在反映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有所顾忌。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不把学生干部看做是自己的代表,学生干部便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并认为学生会是学校用来管理学生的工具;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因为自身的工作和评价都是由学校进行管理的,学生会干部对有些问题也不敢畅所欲言。此外,学生会的干部本身也缺乏直接向学校领导反映问题的渠道。针对此种情况,就要通过创建大学生联合会来重新构建学生组织。联合会是学生活动和社团的管理机构,总体负责学生组织,下设各种专门的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年级选出代表,并从中选出一位执行主席,每一年选举一次,所有同学都可以参加选举。联合会的建立保证了院系学生活动能够协调一致,且能够更加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联合会还可以监督其他学生组织的活动情况,遇到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四、激发学生组织的创新意识

高校学生组织的存在已有很长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长时间的简单延续致使很多工作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校学生组织要想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也应该在己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寻找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学生组织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以创新的意识来加以指导,只有改革才能摒除存在的不足,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学生组织旺盛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桥梁的学生组织能够真正成为学校的助手和广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完善组织结构,有效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进取,大胆创新,让学生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焕发活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汲成长的动力。

第三篇: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管理是社会发展中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有意识地进行优化资源,这种社会活动需要有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同样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体育教育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对高校体育工作开展更为有利,高校在教育教学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多元性,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同时在体育管理上也需要更多的重视。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容乐观,教育改革发展和相关教育政策方针针对学生体育体质发展水平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进行的改进调整,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体育教育中体质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体育教育中体质健康的关注更多广泛,从高校教育管理、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等方面分析当下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重视逐渐下降,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这一问题也反映出当下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滞后,在创新发展上的不足等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解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中的高校体育教育要求,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健身的运动理念和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素质水平也在逐渐改善。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断受到关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自我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状态,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惯,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等问题不断出现,成为当下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和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些体育教育上的问题,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上的不足是重要的因素,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得到解决,不断完善体育管理模式。

1.1课外活动管理有待完善

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主要在学生活动上,学生自主参与社团活动和高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有所不同,学生对社团活动建立在自我兴趣上,有一定的选择倾向性,因此对于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广泛性也会受到限制。近年来,一些高校提出“阳光体育”等体育号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一些社会体育活动也会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群体进行赛事安排,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全民健身之中。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高校教育阶段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发展给予更多发展空间,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体系建设,组织不完善,多是学生自发活动,没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效果不明显,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不深,很难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作用。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有更为合理详细的体育管理模式来进行指导,形成完整的活动计划方案,有效推进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1]

1.2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不仅在大学生体质上有所提升,同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发展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完成课程目标要求,对社会发展中体育研究也是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是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教师水平的考核相对要求没有那么高,一些执教较长的体育教师在专业水平上还停留在以往水平,依靠多年不变的教学经验来维持体育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健康发展和体育课堂学习都是不利的。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只注重对学生在体育发展上的教学,对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没有全面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教师专业素养不仅是在体育专业上的能力,对素质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时代发展对体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1.3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不够完善

当前高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管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进一步改革管理模式,是有必要的。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多是在根据学生体育课程所学进行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课程项目上的选择多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的,甚至会连修几个学期,这种单一的体育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学生是不擅长的体育项目选择回避或是放弃的态度,只选择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同时对一些在性别上存在一定误区的体育项目,出现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体育舞蹈、健美操等课程几乎没有几个男生选修,而相对地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女生很少会选择,除了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女生是因为兴趣选择之外,这种现象也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忽略少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一般教学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如健美操课主要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对音乐和节奏感的感知能力等,课堂管理也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只是跟着音乐完成一系列动作,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等其他素质都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素养很难达到教学要求,与素质教育中人才培养理念背道而驰,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体育教学中。这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体育教学管理应在体育项目选择上引导学生积极尝试新的体育活动,拓展自身发展能力,改善体育教学中的畸形发展现状。[2]

1.4体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传统体育管理中对体育教育评价没有正确的认识,多是忽略了这一环节的管理,当前高校体育管理模式中仍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仍是建立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设计环节,这种固定形式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已经僵化,忽略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设计的学生评课活动停留在书面化的评教,对实际教学情况没有深入的反映,学生反馈的意见信息没有实质性的教育参考意义,这是在教学中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造成的,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观念,逐渐在意识上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存在的问题失去独立的判断和思考。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得到重视和完善发展,在高校体育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完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3]

2.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2.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大影响范围,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影响力。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高校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指导要求,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和素养,在专业化水平的严格要求下,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观念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制定系统化的人才计划和培养措施。[4]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围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对体育设施设备的管理、教学改革管理等,在人本主义指导下,对体育教学工作中物和人的关系处理,坚持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建立健全高校体育管理机制

高校在体育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依托高校教学管理来实现专业教育管理对体育管理是不利的,建立高校体育管理机制,将体育管理列入高校教育的主管理系统,对体育相关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传统的教学管理针对教学工作进行,在体育管理的全面发展中缺乏专业性,当下对体育发展的重视在高校教育中不断深化,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管理机制建设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积极意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系统化体系建设,合理规划系统,保持各部分工作之间的配合,促进体育系统完善发展。体育管理与高校教育工作和环境保持一体,在系统化管理的同时融入外界环境,健全高校体育管理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人员调动等,根据发展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实现更为合理化、协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2.3多样化改进体育管理方法

在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中,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断完善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对体育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完善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变化。传统体育教育中,往往忽视对管理工作的专门化机构建设,教育体系不完善,体育教学的开展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对体育教育的细化管理,在管理机制和体系化建设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更能实现体育管理和教育的有序发展。现代教育管理跨领域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在教育领域对网络技术在体育管理中的应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对师资力量、体育设施、体育信息管理等远程控制,促进现代化体育教育,提高体育管理的工作效率。网络技术是体育管理方法的创新之一,从传统突破到现代化发展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体育管理上的创新发展,这是时代发展中更加多样化发展的反映,结合传统教学中的有利元素,融入时代发展新元素,为高校体育管理提供更为多样化的管理方法。

2.4加强学生体育活动管理

高校体育管理中包括课堂体育教学,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也要有所重视,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课内体育活动的拓展,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的体育活动之外,课外活动中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水平和体质基础水平。在课外活动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大集体中更能体会到社会实践和社会集体荣誉和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一些全国性的大学生体育活动、地区间高校建立的体育交流合作活动,都为大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提供了丰富广阔的条件和空间,学校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或赛事联谊,增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理念和参与热情。

2.5完善有效的体育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定,在高校体育管理中是重要哦内容,也是应该不断加强和重视的方面。对教师的管理工作,对教师教学评价、晋升职务的评定,都需要形成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体系管理办法,打破传统教学中对教师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更为理性、科学的环境下,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在体育管理中的作用,监督和评价有理有据,不断完善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科研能力考核的体系化管理,实现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合理分配上的完善。[5]

2.6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能力

在体育管理上,高校管理工作者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影响着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进行,甚至对高校体育管理的有效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在能力上要具备决策、组织、用人、信息获取、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在管理工作中才会有更好的发挥。管理者自身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专业化水平上,在业务知识、专业素养上的扎实基础是进入管理工作的保证,对高校体育发展管理要有深入系统化的认识,一些管理者在管理能力上有专业性的实践,但结合到体育管理中,往往不能起到有效的管理,对实际发展情况的了解要和专业化水平一样深入,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在高校的体育管理中得到认同和有效运行,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广泛征求各阶层意见,体现民主意识,善于在交际和高校工作中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完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协调体育管理的有序运行。

3.结语

高校体育管理体现的是在管理和体育教学上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在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中,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要去探索,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需要及时得到重视和解决,才能在时代发展中培养更加优秀的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教育视野的繁荣发展。

第四篇: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任健雄

课题组成员:任健雄、褚景春、张晓春、吕亮球、吴素华 课题来源: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2004-05学年立项课题 研究起止时间:2004.10——2005.10 本课题组自2004年9月组建以来,至2005年11月,先后召开五次会议(或座谈会),研究探讨该课题涉及的相关问题。研讨会上,大家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勇于探索,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义,撰写本课题的研究论文。一年多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本课题组撰写论文共计五篇(论文目录详见附录)。本篇是该课题组的综合报告。

一、我国高等学校董事会发展概况及组织模式

董事会是某些企业、公司、学校管理运作和监督的一种模式。大学董事会最早出现于17世纪美国的高等学校,之后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我国最早(1922年)成立校董事会的大学是暨南大学和云南大学。之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名牌大学和一些私立学校也实行这种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借鉴苏联模式而不再设立校董会。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内一些应用性强,与海内外企业联系密切的工科院校又相继建起校董会,如:汕头大学、武汉工学院(现改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990年后,国家陆续颁发了《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规,强调高等学校要深入进行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使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文化教育的李岚清同志在大连海事大学考察时明确指出:“要通过董事会和基金会的办法,建立现代化的机制,来支持学校办学”。之后,又有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董事会或基金会。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所高等学校建立了校董事会或相应组织(如基金会、产学合作委员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其中有20多所属民办大学。校董会的建立使高等学校资金筹措、对外联络、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暨南大学于1985年成立第二届董事会并决定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负责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基金事宜,从1986年至1998年底,先后共收到捐款(含利息)港币4600多万元。该基金主要用于学校购置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派教师出国进修、支持科研项目等。云南大学董事会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1998后10月,云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筹措奖金达人民币5400万元。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自2003年成立,三年时间已经筹措资金人民币1亿5千多万元。这些资金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地说,高校董事会在高校发展中,除了筹措资金外,还有如下一些作用。1.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办学。

董事会的建立把高等学校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有机地联接起来,促进社会力量合作办学,推动校企进行科研开发。高等学校通过董事会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较多地筹措到办学资金,吸纳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更好地、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于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比较符合相关企业的人才需要,所以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一般都在80%以上。

2.强化了高校科研开发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行校董事会的高等学校,都和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和长期的科研开发与利用的合作机制,它们针对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确立科研开发项目,投入资金、组织人才,制定规划,付之实施,并一起检验科研开发的效果,较快地将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要实现新的增长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毫无疑向,高等学校应当担当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建立了董事会的高校都和董事单位合作,在校外建立了科研开发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学生在基地实习,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推动高等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扩招后,在校大学生迅速增长,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国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已达2000多万人。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多并不能完全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事实上,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水平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理论脱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实践证明,高等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重要途径。而校董会的建立和实施,则有力地推动了高校走产研相结合的道路,而且其路子会越走越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不少高等学校,通过校董会的组织形式,高校与企业不但共同建立了科技园区、科学研究中心,建立了高科技产业,共同进行科技攻关,而且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有利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大学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关键在教师。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而校董会的建立,为充实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如,湖南大学从董事单位聘请了33名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该校的兼职客座教授、研究员,有的还兼职做研究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国电力MBA学员,学员实行双导师制,其导师由校内名师和电力行业及校董会单位的著名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担当。双导师制的实施,加强了学校资队伍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5.有利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改革,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高校董事会的建立为高等学校内部党政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校董会的建立,有利于调动校内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校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因为校董事会成员大多由政界、企业界、司法界、工商界的代表和学术专家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他们是不同利益的代表者,能够反映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他们在董事会中有表决权,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影响高校的决策和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和落实校董会的办学方针和管理模式,高等学校必须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董事会的组织类型和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型。

校董事会是该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包括校长的任免、经费的使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等),都要由董事会决策。董事会成员由投资入股的股东、校内外有名望的教育家、专家学者和社会上的政要名流组成。如汕头大学校董会就属于这种类型。汕头大学由李嘉诚等香港知名人士投资兴建,他们作为校董会成员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国内大多数民办(或私立)高校的董事会都采取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校董会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2.参与型。

这一类型的校董会不直接参加学校内部管理,也没有最后的决策权,但是,它能在较大范围内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董事会成员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不是图有虚名,而是实际在做一些具体工作。比如,暨南大学是国家投资为主又吸收一些华侨华人投资的华侨大学,校董事会对学校重要事务在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督促、检查、审议和指导,参与学校的宏观管理。董事会成员在章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暨南大学董事会的董事长由国务院侨办和省政府共同聘任。校长是法人代表,由校董事会推荐,上级政府部门批准任命。这一类型的大学还有:华侨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等。

3.指导型。此类校董事会没有最终决策权,只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有建议权和咨询权,董事会成员对上述重要问题可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一般地会认真地采纳董事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尽可能地促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学校要用实际行动给予董事单位以回报。当然这类学校的校董会成员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等董事会就属于此种类型。

二、我国高校董事会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积极成果。但是,也不必讳言,我国高校董事会目前也确实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校董事会制度的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急需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董事会的性质和地位不明确。

欧美国家的高等学校,不论是公立的高校,还是私立高校,它们的校董事会都是合法的法人组织,董事长为法人代表。它们的运行体制已相当成熟,且有法律保障。校董事会在社会和高校内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他们拥有对学校发展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校董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高校董事会还没有做到这样完善,大多数校董会的性质和地位并不明确,它们不是法人组织,仅仅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组织,它们与政府不存在委托关系,不具有法人地位;它们与校长之间也没有委任关系,没有责、权、利的明确界定。高校董事会又不是一级管理组织,没有进入高校的管理层次,无法真正体现对高校办学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功能,更不能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产生触动和改变。而董事会成员均属于兼职,从时间精力上看,都不能经常地关注学校事务,出现了“董事不理事”的局面。再加上董事会工作本身的不连贯性,缺乏科学技术的合作开发与服务生产的灵活机制。因此,由于校董会性质和地位不明确,校董会缺乏持久的动力与活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使某些校董会甚至处于一种虚体运行的状态。

(二)校董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从市场经济规则上讲,校董事会应有权、有责、有利;从法律地位上讲,校董事会应作为独立的法人地位与高校的决策管理层次而存在。但是,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特别是公办高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和规范,再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管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开门办学与封闭管理的矛盾错综复杂,使高校董事会的作用和整体效能难以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法》对多元化投资体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但是,该法规并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给予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高校董事会的存在和运行就必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这样就造成了董事成员权、责、利模糊,校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模糊,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事实上,董事会成员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果高校的发展不能给他们带来应得的利益,他们就没有必要参加校董会,也没有必要进行投资。企业界、家长代表和教师、学生代表,他们承担了不少责任和尽了许多义务,然而他们的权利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投资企业的利益不能得到回报,这就容易导致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造成校董事会的不稳定性,甚至名存实亡。

(三)校董事会单位与高校缺乏长期合作的动力。

校董事会的体制是一种以高校的发展为目标、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管理形式。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应当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向受益的活动。然而现实是,企业投资不少,得到的利益与回报却不明显。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办学思维模式单

一、思想比较僵化,高校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比较保守、比较封闭,自成规模、自成体系、缺乏创新精神,高校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学校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认识不足,学校不能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与企业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当前,企业急需高校输送既懂得较深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企业急需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难题和开发新产品的时候,高校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这些需求。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科技转化的孵化器,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缺少足够的动力,也缺少灵活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

同时,作为高校董事会成员单位的企业对高校的支持与投入也受到了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渠道不畅通,企业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支持受到了种种的制度限制。由于校董会成员无法进入高校决策层和管理层,他们只能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意见的权威性受到了限制,企业的积极性也容易受挫。

总之,企业与高校对长期合作的动力是什么,长期合作的目标与利益共享,合作的方法与合作机制如何运行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统一,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这正是高校董事会今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校董事会管理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缺少规范,缺乏统一的规则,管理与运行随意性比较大,校与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高校之间应实行“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原则,即应当是“等价交换”的。但是,由于上述所讲的原因,高校不能完全做到为企业服务,再加上高校本身的非市场机制的运作,使双向利益原则不能得到很好贯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也坎坷不平。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法律法规上规范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完善校董事会制度,调整高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使双方各得其所。

从高校的管理层面上看,高校董事会既存在着缺位,也存在着错位。我国大部分公办高校董事会不是学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没有进入高校管理层,其管理权限和决策地位没有法律保障,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办学的咨询和指导作用。这是管理缺位。高校董事会的管理错位主要表现在民办(或私立)高校董事会的决策方面,这些高校的决策权不少是控制在不大懂教育制度和规律的校外人士手中,他们在把握高校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校董事会没有建立相应的参与董事会决策人的培训机制和具体途径,最终可能导致其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模式来发展高校。此外,少数高校董事会存在着由于权力扩张,造成了行政管理取代学术机构和权力的趋势,使高校的学术与科研教学的氛围受到了影响。而校董事会与学校党委、校长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层层依附,机构重叠。

部分高校董事会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内部工作机制原因和官本位思想作怪,在高校管理组织结构上又增加了新的管理层,导致学校机构重叠。一般来说,校董事会中设主席、副主席、秘书、委员、董事等职位,其中决策权力集中在主席(或董事长)手中,尤其是由政府指定或委派的董事长及校长,其职权本身赋予的特殊权力形成了董事会决策时的特权,可能会出现决策质量低下,甚至决策失误,也容易导致董事为个人或某一部分人谋利益的倾向。另一方面,在部分高校试行由企业(或其二级单位)和系(学院)另行组建系(学院)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系主任人选,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院系的权力配置和制衡基本上套用学校董事会的模式组成和运行,再加上校系天然的上下级关系,容易造成权力的依附。

(六)筹集资金的方法不规范、不严密。

美国的大学在筹集办学经费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集资模式。美国高校一般从制定计划到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已经形成规范,政府为了鼓励社会对大学的捐赠,设立了包括免税、配套投入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形成了大学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这些经验值得我国高校筹集资金时参考借鉴。

我国高校董事单位资金投入采取了多种形式,捐赠资金的管理运作模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市场型、行政管理型、行业依靠型等等。虽然各有其优势,但也都存在隐忧,尤其是缺乏规范性、严密性、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缺乏透明度和严格的公开的监督。在制度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和规范,财务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这就造成了一些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事实上也发生了一些资金流失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经费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三、高校董事会管理和运行中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校董事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我国的高等学校近2000所,大部分是公办的(也即国家办的)高校,这些学校都要直接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所属的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管理。即使民营的(私立的)高校也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管理,也要遵守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按规则行事。

高校董事会应主动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在高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上,要多听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当然,高校董事会也不能事事、处处都依赖政府自身的力量。作为政府直属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董事会的工作,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法律法规方面及政策导向上,政府应支持高校董事会的发展,使高校董事会的运作与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校董事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二)高校董事会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公办高校基本上都是实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处理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各种关系,特别是董事会与校党委、校长的关系,则成为我国高校董事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的国情是高等学校以公办为主,且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高校董事会不能凌驾于这一体制之上。校董事会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两者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努力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都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更好地更多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校董事会要理解和尊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行使管理的权力,不具体干预校长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作为校长和学校党委,也应理解和尊重校董事会的权力,充分发挥校董事会对学校发展的咨询、指导和监督的功能,支持、协调校董事会的工作。学校党委应积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党内外的各种积极因素。校党委及校长在做出学校的重大决策时,之前应当通过会议讨论或以书面形式征求意见等方法,广泛征求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工的意见,真正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于多数董事会成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时,不要盲目地、硬性地做出决策,应暂缓做出决定,待进一步做调查研究,充分交换意见之后再做出决定。

高校董事会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校董事会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要调动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董事会成员的管理指导职能和监督作用。

(三)校董事会与教代会及教职工的关系。

高等学校要办好,办出特色来,要培养出大批人才来,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工作热情。校董事会应督促检查学校是否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是否定期召开教代会,在重大决策出台前是否广泛地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校的改革方案和办学经费的收支情况是否提交给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等。这些,既是校董事会监管的内容,又是校董事会与教职工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校董事会应建立适当的机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使教职工与校董事会的联系有正常的渠道,相互交换意见,沟通信息,以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校董事会与企业及社区的关系。

高等学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不能脱离社会面存在,校园处于某一地理环境下,它必然和周围的社区、企业、机关单位、居民发生各种联系,要正确处理学校与企业、社区等的关系。校董事会不能忽略这一客观存在,而且应协助学校改善与企业及社区的关系。校董事会应督促学校加强对外联络,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改善与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努力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吸收有利于参加全作办学的企业、单位和社会名流,不断增强社会办学的力量,充实校董事会,加大投资的力度,聚集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五)资金投入与盈利回报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董事会,企业的发展要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这是完全正常的和合理的。但是,我国高等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是公益性事业,大学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的。因此大学的董事会成员单位(包括企事业)给予大学的资金投入,是为了满足大学的办学需要,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盈利和追求利润的实现。如果大学为了盈利,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向广大学生收取高额的学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贫困家庭不少,高额学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一些品学兼优而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被拒之门外,上不了大学,这显然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则。高额收取学费显然行不通。我们不应该用企业市场化的规则套在高校的发展路径上。高等学校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上。高等学校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高等学校的后勤部门面向社会,实现市场化运作是可以的,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不能搞市场化运作,不能去追求利润。如果说董事单位要得到回报的话,那就是高校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当然,高校董事会不以追求资金投入的利润为目的,不等于说校董事会对投入给学校的资金去向不闻不问,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不去监督。恰恰相反,为了办好学校,发挥资金投入的社会效益,校董事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监管学校资金的运转情况。要坚决纠正某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账目不清,管理混乱和不计成本,不讲效率的现象,把大学办成赔钱业、亏损业,甚至造成严重的资金流失。建立和完善校董事会制度,正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学校各种经费的正常运转。

为了保证高校董事会正确处理上述的各种关系,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应注意坚持和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原则。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我们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董事会的定位和实际运作,要有利于这个大方向,有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不应追求高校董事会模式的单一化和雷同化。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的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所有制性质的不同等等,所以我们要允许高校董事会制度类型和机制运行的多样化,要承认高校董事会在宗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存在的差别。在处理上述关系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3.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董事会在处理高校各种关系和高校改革的各种矛盾时,要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比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这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这是一项长期的、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浮躁、不能拔苗助长。再比如,学校的科研与技术开发,这要有一个反复实验,取得各种可靠数据,并经过多种形式的论证后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复杂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作假。我们只能按照这些规律来行事。

4.互惠互利原则。

根据权利义务应相一致的市场规则,高校董事单位以多种形式捐赠了办学经费,就有权利审议董事会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有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科技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监督,并提出咨询和指导性意见。作为高等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开辟多种渠道努力为董事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并向董事单位优先转让科技成果,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科技服务。

5.科学发展观原则。

高校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查高校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高校工作的归宿。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导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明确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目的、方向和方法等根本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里,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职工为本。高等学校如果没有学生、教职工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校就很难办好,就很难出现生机勃勃的创新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高校董事会与校长的共同职责,也是正确处理上述各种关系和检查学校各项工作的统一标尺。

四、中美高校董事会比较研究

美国是高校董事会的发源地,也是高校董事会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1642年,世界上第一个高校董事会在美国哈佛学院成立。几百年过去,迄今为止,美国三分之二的高校(包括公、私立)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董事会。

美国高校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确定学校的性质、目标、任务和战略方向;(2)任命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3)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4)筹集资金,保障学校拥有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资源优势;(5)保障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有效性;(6)审批、检查教育计划和公共服务计划;(7)沟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社区服务;(8)保障学校自治;(9)裁决校内申诉;(10)评价校董事会的各项工作,等等。

美国私立大学的董事会人员构成、聘任方式与公立大学不同。私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是自己挑选聘任,成员大多由校外工商界人士、校长、行政人员和校友所组成。而公立大学董事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则有:人民选举;州长提名、州议会同意批准;州长任命和相关学会、校友会推选。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官员、企业首脑和社会名流等。在董事会任职的董事们均没有报酬,特别是私立院校的成员,参加董事会会议或其它活动,都是自己支付费用。

美国高校董事会有如下一些特点:1.机构独立,权限较大。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高校,校董事会都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顶端,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董事会发挥着立法、监督机关的职能,是学校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2.健全的体制和法律。高校董事会的建立和运行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在美国,不具备学校法人资格的组织是不能成为董事会的。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高校,董事会都是法人组织,董事长即法人代表。校董事会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比较完善。3.公私立高校董事会功能有所不同。私立高校办学经费只有少部分是靠政府投入,而大部分资金要依靠自身筹集,因而其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校筹集办学经费。而公立高校由于得到政府的大量办学经费,其董事会更多的是代表政府监督学校的发展与管理。4.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董事会与校长一般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减少了内耗的发生,有利学校的发展。

中美高校董事会有如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

1.私立高校由于办学经费较少来自于政府,而主要来自于社会和企业,因此私立高校董事会较之公立高校有较大的权限,这在中国则更加明显。

2.两国高校董事会对学校的办学行为都具有咨询、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高校董事会通过多种形式对高校的决策和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高校董事会对于协调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矛盾,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维护高效的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两国高校董事会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为高校的发展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二)不同点。

1.董事会权限不同。美国高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董事会都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我国高校,除了民营(私立)高校董事会具有较大权力外,公办高校董事会一般不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关,其权力很小,也很难进入高校管理层。

2.董事会的职能不同。美国高校董事会虽是学校的决策机关,但它不是直接处理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这些由校长去做。校董会比较突出的职能是制定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筹措资金、做好财政预算,决定校长人选等。我国高校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咨询、指导、筹措资金,把高校和社会有关单位连接起来。

3.董事会的法律地位不同。美国高校董事会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高校董事会是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董事长是法人代表,其法律地位十分明确。我国高校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高等教育法》或其它法律法规也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等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些不足之处需要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和实践中加以完善。

五、我校董事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成立于2003年,三年来,校董事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筹措了1亿5千多万元人民币,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突出电力特色,为电力企业和其它行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持了电力事业的发展。这些成绩和作用,我们写了专门的论文加以介绍,这里,我们针对我校董事会的运行状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学校参考。

(一)面向社会,全方位地吸纳社会各界的办学力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以行业力量为主组成的高校董事会,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董事会的实力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防止行业经济效益低迷时对学校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打破行业界限,积极拓宽董事单位的来源范围,面向社会,全方位地吸纳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和办学力量,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功能和作用。

(二)建立健全校董事会的功能和工作程序。

我们应当修改完善《校董事会章程》,建立健全包括会议制度、议事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有关的工作程序。要使董事成员有具体工作可作,克服“董事不理事”的现象。每年董事会的工作日程应由董事会主席、秘书和大学校长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共同加以研究确定。

由于高校属于公共事业,需要公众的支持,董事会会议应对公众和大众传媒开放。

(三)建立专业委员会。

为了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下应建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实现对学校的专业化管理和监督。这些委员会至少应包括: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资金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教职工工作委员会等等。一个委员会有10人左右组成,既包括董事会成员,也可以有非董事会成员。

(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我们应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同企业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占领和开发人才市场、技术市场,逐步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

(五)加强董事会的筹集资金的能力。

总之,我们相信,我校董事会在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董事会的工作今后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虞云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学习时报2005—10—24。[2]〈美〉伯顿·R·克拉克。[M]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比较·(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符悦红。对高校设立董事会的研讨。[J]高教研究。1999(2)。[4]黄荔。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02(1)。[5]车海云。中美高校董事会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3)。[6]张才兴。现代高校董事会的定位与运行机制初探。江南论坛。2000(8)。[7]潘燕。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4(2)。[8]王玲秀。刍议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J]高等农业教育。1999(4)。

[9]陈乐东等。关于高校董事会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5(3)。[10]昌荣等。高等教育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五篇: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摘要:根据高水平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表明:外部机会(网球运动商业社会化)较大,但生存在交到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威胁因素,优势与劣势病重。通过对SWOT分析,探讨我国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战略,借此为之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swot分析

1986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7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院,并对招生对象、招生方法、教学管理做了初步规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1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运动队共有268所大学,其中网球高校运动队共有30所。高校网球运动队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重要方面,是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增加招生力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体教结合”战略、践行国家奥运争光战略、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以SWOT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针对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为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战略分析与选择工具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 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 S(Strength)是指企业内部优势,W(Weakness)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机会,T(Threat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SWOT 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高校网球高水运动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的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将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培养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与区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组合,可形成四中不同可供选择的战略,即 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WT 战略。SO 战略(优势—机会战略)是发挥内部优势并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增强战略;WO 战略(劣势—机会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劣势的战略;ST 战略(优势—威胁战略)是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降低外部威胁的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WT 战略(劣势—威胁战略)是能够克服内部劣势和防止外部威胁的战略,是一种防御型战略。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内部能力分析 2.1优势因素分析

2.1.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拥有高水平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国家“211”高等院校,在学校师资力量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相关的科研水平及服务与网球运动队产生化学反应,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从奥运会等顶级体育赛事的成绩来看,每个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差别越来越小,游泳比赛甚至能达到0.01秒的差距。在网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技术提高、后勤保障、参赛心理,无一不影响队员成绩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科技的较量就称为重中之重。一个学校的科研团队的优势,不仅会对队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会提升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1.2 就业优势明显

举国体育体制发展到今天,越发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大量的运动员由于伤病的困扰、文化水平低等现象的出现,在退役后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高校网球运动员则没有这个后顾之忧。意外伤病情况的出现,只要坚持完学业,就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去找工作。而且他们的知识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会较专业运动队出身的队员有一个质的区别。而这所反映的另外一点就是没有了就业的后顾之忧,他们更能够在训练和比赛场上发挥最大的心理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为管理只能部门分担了工作压力。

2.1.3 商业赛事逐渐增多

我国大学生网球运动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内企业体育营销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群体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网球商业性赛事也逐渐增多。加之每年举办的大学生网球比赛,无论对高校网球运动队的训练水平,还是财政支持,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球商业赛事的增多,促进了高校网球运动队人才的充分全面发展。

2.1.4 人才基数不断扩大

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2009年,教育部批准具备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招收资格的学校为23所;2011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0所。除了这些以外,一些院校系科也通过联办和合办的形式发展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甚至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这样的港台地区也有了自己的网球运动队。据不完全统计,拥有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已在80所左右。2.2劣势因素分析

2.2.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制约

一是教练员层次,由于网球运动的兴起在我国还处于起始阶段,教练员为体育院系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本校体育教师,他们很少参与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加之日常的学校教学工作,很难集中精力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上。二是与教练员配套的保障系统不完善。与专业运动队相比,迫于经费等方面原因,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医疗、康复手段等运动员后勤保障系统不甚完备,需要更多完善的配套设施。

2.2.2 管理水平制约人才

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员有两个身份,其一是大学生,另外一个方面则是运动员。对于他们的管理制度,既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运动员,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对网球运动队的管理,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如“以训练为中心、科技为先导、比赛为核心、医疗为保障、教育为基础、管理为关键”模式,从严要求,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但大部分学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领导班子不健全、管理过于松散、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以致造成网球运动员学习、生活、训练等各个环节出现种种矛盾和困难。

2.2.3 培养方向不明确

高校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运动员,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有人认为,对他们的培养应该着力于复合型人才,又有人认为应该把他们培养成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后参与体育方面的工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做好准备。还有一些简单的认为,他们就是应该以学校体育荣誉为重,参加全国网球大学生联赛和大运会网球比赛,以获取最高名字为最终目标。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也是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发展的劣势所在。

2.2.4场地经费紧张 网球场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展开一切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由于学校经费的限制,网球场地的问题便成了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称为制约学校网球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北方地区,有些高校无法建设室内训练馆,不具备室内训练的条件,又有些东南部高校,学校建设用地紧张,无2112011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学校及项目,教育部.张贵敏.体育市场营销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法提供大量土地建设网球场,这些都成为网球运动队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表1:我国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人才培养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内部优势加权评分加权分数

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0.1542、商业赛事逐渐增多0.0533、就业优势明显0.1034、人才基数不断扩大0.103

内部劣势

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制约0.1522、管理水平制约0.1523、培养方向不明确0.1524、基础设施制约0.151

总计

4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外部环境分析

4.1 机会因素分析

4.1.1 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体育离不开政治。体育的繁荣需要政治的保驾护航。网球运动,属于一个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才能够推广起来的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身体的渴求,网球运动也备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网球运动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4.1.2相关政策的支持

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同年,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走上合法化和制度化道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近些年,关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指定当中,在体育产业逐步前进的过程中,网球运动也讲更多的超越以往的珍贵发展机遇。

4.1.3 网球运动社会化与商业化深入人心

在举国体制作用下,我国网球竞技水平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培养的运动员既获得过奥运会双打冠军,也有获得过澳网公开赛的亚军。这对国人的精神鼓舞不可估量。更随着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网球运动随着体育社会化和商业化的深人人心,人们学习和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逐步高涨,各种网球俱乐部和培训班层出不穷,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生源,另一方面,也为网球运动员毕业后找工作提供的渠道。

4.1.4 国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南开大学女排夺得世界大运会的冠军,清华田径运动员胡凯获世界大运会100 m冠军,虽然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奥运争光”任务的要求,但这些成绩有力地说明了中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网球运动处于告诉发展阶段,这也为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

4.2威胁因素分析

4.2.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队的生源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解决:(1)免试录取从国家队或者省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2)降分招收体校或体育中学学生;(3)小、中学一直参与训练和比赛的业余运动员。

第一条途径录取的运动员已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没有发展潜力,不是学校发展的生源方向。体校和体育中学学生由于受竞赛制度制约,多数表现为早期运动训练专业化,即提早透支了运动能力,在大学运动成绩基本没有提高或者提高幅度很小。针对第三种,也是目前普通大学所提倡的运动模式,但由于中小学运动基础薄弱,许多高校网球运动队的队员成绩也只能达到二级水平,甚至有的学校不排除二级运动员水平也有“水货”的成分。

4.2.2 竞赛机制的威胁

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参加各种比赛,称为国际上通用的以赛代练的训练方法。社区间、各州之间、区域之间、全国性质、各种商业赛事在国外屡见不鲜。运动员通过参加这样的赛事,能够在训练中提高运动成绩,又能减少运动损伤。我国高校网球比赛比较少,目前全国性的比赛就是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和中国大学生网球联赛。另外,在赛制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高校网球运动若有巨大的提高空间,在竞赛机制上应该较大的改变。

4.2.3 评价标准不够系统

目前,多数高校对其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缺乏客观、可靠和有效的评估方法和评价制度4,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高校网球运动队的评价只在某次大赛过后进行笼统的评价,这样容易造成高校只注重单一的比赛成绩的看重,反映为高校片面追求比赛结果,形成锦标主义,同时也反映出主管部门对运动队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利于高校网球运动队的长期发展。

5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SWOT战略矩阵分析表

表3: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SWOT分析矩阵表

S优势:W劣势

1、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1、教练员团队执教水平较差

唐智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系统运行机制及改革与发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1): 87-89.利 群.浅谈上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J].体育科研, 2006, 6: 86-872、就业优势明显

2、学训管理矛盾突出O机会:T威胁

1、相关政策扶持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2、网球运动社会化与商业化深入人心

2、竞赛机制不完善

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引入 SWOT 分析法,通过分析区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形成 SWOT 矩阵,进而形成备选战略方案。这个矩阵的指导原则是: 制定与选择的战略都应该利用机会与优势,回避威胁与劣势;充分利用机会克服威胁,利用优势克服劣势,能够主动进攻,又能积极防御。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并建立 SWOT 矩阵后,便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

1. 最小与最小对策(WT 对策)。即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相互叠加,应对措施是努力使这些因素都趋向最小化。

2. 最小与最大对策(WO 对策)。即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紊相互对抗,应对措施是努力使弱点趋向最小,使机会趋向最大。

3. 最小与最大对策(ST 对策)。即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相互对抗,应对措施是努力使优势因素趋向最大,使威胁因素趋向最小。

4. 最大与最大对策(S0 对策)。即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相互叠加,应对措施是努力使这两种因素都趋向最大化。

可见,WT 对策是一种最为悲观的对策,是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被动应对的防御型对策;WO 对策和 ST 对策是冲突对抗型的对策,是在一般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抗争、争取机会和优势超越挑战和劣势的对策;SO 对策是最理想的对策,是处在最为顺畅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优势对策。

1. S0 对策 -优势/机会对策。发挥优势,抓住机会。

2. ST 对策 -优势/威胁对策。借助优势,回避威胁。

3. WO 对策 -机会/劣势对策。抓住机会,克服劣势。

4. WT 对策 -威胁/劣势对策。回避威胁,克服劣势。

运用 SWOT 分析范式,通过对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人才管理细策略、资金来源、资源分配、文化学习、训练水平等因素的现状以及外部环境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诊断,我们可以确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并以书面形式形成战略方案。

下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 浅析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技巧(最终版)

    浅析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的技巧 摘要:乒乓球是我国的“经典国球”,乒乓球运动在我国长盛不衰,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乒乓球运动和比赛在各高校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打造高水平队伍 培养高素质人才

    校长陈弘调研教学、人事、师资工作时强调 打造高水平队伍 培养高素质人才本网讯(记者 周平尚 温润 曾曼薇 罗萍)5月18日上午,校长陈弘深入教务处、人事处调研学校教学、人事、......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法官队伍思考

    为顺应人民新期待,回应时代新要求,保障队伍建设全面、优质、可持续发展,最高院全面部署开展旨在全面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建筑施工队伍管理模式及结构

    建筑施工队伍管理模式及结构 自从实现改革开放,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成为了每个人的最大需求 ,自由职业者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但众多的生产型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样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

    高校老干部工作管理模式初探

    高校老干部工作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离、退休老干部是高校和国家教育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教育与改革的功臣,更是传道授业和培养栋梁的中坚力量。如何才能做好离、退休老干部......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摘要:乒乓球规则和器材的变化推动着新的先进技术的产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仅靠某些个技术称雄世界已是不......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

    5 预防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措施 5.1 做好前期准备活动 不论何种体育运动,在其开展之前都少不了热身运动作为前奏,良好的热身运动不但可以对机体进行预热,还能够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