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建设大型生态林场的建议
在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建设
大型生态林场的建议
德上高速(德州段)施工已近尾声,年内即将通车,高速两侧的绿化提上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议将两侧绿化带建成大型生态林场,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德上高速G3W是国家京台高速公路G3并行线。我市为起点到江西省上饶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山东省“八纵四横一环八连”高速公路网中“纵八”及“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贯穿武城、夏津两县,全长70公里,其中主线长41公里,支线长29公里,主线北起武城县鲁权屯镇辛厂村东,向南经武城、夏津,联网青银高速,终接夏津至聊城段。支线起于德州黄庄立交,在武城县漳南镇村东与主线相接。主线走向与卫运河(鲁冀交界)走向一致。预计年前将通车。
二、建设的必要性:
1、宣传生态德州的重要窗口:高速公路通车后,又将是一条南方省市进京的大动脉,车流量大,人员多,是宣传德州、扩大德州影响力的极佳窗口。
2、扩大森林面积的唯一途径:“三网”绿化(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主要是解决了全市绿化的框架问题,林场建设主要是解决 “片”的问题,解决森林资源快速提高的问 题。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离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迫在眉睫。目前全市“三网”绿化已基本完成,再靠“三网”绿化提升森林覆盖率已经不可能,大规模的成片造林是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覆盖率的唯一途径。
3、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林场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延长产业链条,还可以扩大就业容量。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仅土地流转金一项就高于农民自己种植获得的收益。同时,还能部分解决周边村庄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型。
三、建设的可行性:
1、有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德州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德州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要求林业建设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建设山东北部京津冀南部绿色屏障”。全市林业定位于“建设京津南部生态功 能区,构筑全域大绿网”。
生态林场建设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基础,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共同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2、有本地及外地市生态林场建设的经验:
禹城市傲龙生态园是一家民营企业,在禹城市二十里铺乡租地3000余亩建设生态园区,种植楸树、国槐、白蜡等树种,完全企业化运营,不仅企业获得收益,还开拓了周围农户的就业渠道,同时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东营市、滨州市从2011年开始建设生态林场,目前已经达到27个,面积达到了20多万亩,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生态效益外,还使周围农民脱贫致富。
3、有成熟的林业科学技术的支撑:从已建成的大型生态林场建设经验来看,目前的林业科学技术完全能够为林场建设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不论是土地改良、树种选择还是种植技术、管理措施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
四、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是生态林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兴林富民为重点。生态效益为首,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取多种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先期以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实现收支平衡。建成一条生态景观带、采摘憩息带、科技样板带。
1、建设主体:德上高速(德州段)两侧大型生态林场由市政府统一调度实施,按地域分武城县、夏津县两个分场,由两个县政府建立林场管理机构分别具体实施。
2、建设规模:两侧各200米,可实现造林面积3万亩。
3、土地来源: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租赁等方法落实到林场。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收益权和处置权,这是生态林场建设是否能够快速发展,并且做到今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4、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寻求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根据《国家林业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生态林建设。我省东营市已经与农发行、国家林业局签订了60亿贷款发展林业的项目意向书,贷款期限30年。国家林业局将河北省张家口、邢台市等发展837万亩国家储备林列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利用农发行188亿元贷款。德上高速(德州段)生态林场建设期间(至2018年末)投资大约1亿元。
5、建设时间:2016—2018三年内建成,2016年夏秋组织发动,流转租赁土地,详细规划,冬季土方施工,冬季植树。2017年春季土方施工,春季植树,秋冬植树,补植。2018年春季植树,补植,秋季补植完善。
第二篇: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压紧责任、担当实干,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刚才,县长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目标明确、措施扎实,请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讲四点意见:
一、切实深化思想认识,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提高站位、坚定信念,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看,我县的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气数比例两项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考核认定X县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国、省考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X个百分点。从工作组织推进情况看,以成立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优化河长制机制为核心,我们系统推进组织架构、政策出台、制度制定、专项整治、氛围营造等工作;特别是围绕X环保督查“回头看”和X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及反馈问题整改,立行立改、真抓实改,解决了一批“硬骨头”问题,有效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点赞。在这里,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还面临着不少压力和挑战。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中央和省要求的严肃性。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越来越严。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写入宪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省委X书记在X会议时强调,要结合实际,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讲话精神,表明了中央和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更警醒我们必须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我县形势的严峻性。我县生态环境欠账较多,环境质量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环保工作依然艰巨。表现在污染排放总量上,我县“小散乱污”企业多的特征依然突出,转型升级较为困难,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尚未真正改变,与我县环境容量和空间有限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在环境风险防控上,大气污染因素呈现多元化,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去年,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畜禽养殖、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仍未能根治,导致部分河道氨氮、总磷等指标居高不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我县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弱、积存问题多且复杂,产业、城建、环保问题相互交织,给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紧紧抓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个核心,把该办的事情办好、把该落实的任务落实好,为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二、切实压紧压实责任,打好主动战、先手棋
今年反馈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是在上级督查、群众举报乃至媒体曝光后才得以解决,有些问题影响十分恶劣。这样被动局面的形成,与我们在认识、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密不可分,一定要下狠功夫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变被动为主动。
一要提高认识,树牢大局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是要打好思想认识的攻坚战。从实际情况看,各级各部门的认识在提升、意识在增强。但对照中央的要求和定位,仍存在差距。比如,有的同志存在畏难情绪,攻坚克难的劲头不足。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条线与环保工作关系不大,存在事不关己心理。事实证明,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坚决、不到位。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大局观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污染防治工作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抓铁留痕的作风、全力推动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要增强本领,锤炼坚强队伍。在污染防治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反映政策变动频繁、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还有的反映不同部门标准不同、口径不一,导致无所适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政策研究不够、专业性不强、执行简单粗暴等问题,说到底是业务能力不过硬。环保队伍的能力素质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全县上下尤其是环保部门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标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环保队伍。要理顺环保管理机制,有序整合执法力量,充实人员配备,优化人员结构,把更多力量放到事中事后监管上。要积极运用“三项机制”,细化容错纠错标准,培养一批典型、树立一批标杆,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
三要转变作风,务求实绩实效。去年媒体曝光的X数据造假和X、X、X等X家企业污染物直排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了我县生态环保领域工作作风不踏实、不细致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警醒。污染防治要攻坚,作风效能首先要攻坚。希望大家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实干实效的导向,坚决摒弃弄虚作假、华而不实的做法,杜绝“数字环保”“口号环保”“形象环保”,确保实现没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三、切实狠抓重点任务,打好精准牌、优势战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面临任务重、压力大、挑战多,务必要创新方法、讲求策略,以善谋善战的行动提升攻坚实效。
一要聚焦关键重点,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瞄准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一方面,要紧扣关键任务,把推动X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坚决落实X保护修复有关部署要求,扎实抓好X岸线保护开发,强化X生态湿地建设。要进一步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X污染企业整治力度,推进钻头、工具、喷涂喷塑行业整治,严控工业面源、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沿江水质和水环境。要整体谋划X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内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沿江岸线景观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一批生态轴和风光带,为X百姓生产生活提供高质量美丽花园。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工作,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持续抓好X环保督查“回头看”和X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未整改到位的要明确时限、严格序时推进。已销号的要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项重点任务,尤其要狠抓以PM2.5防控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精准管控,实施一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确保实现优良天数比率目标要开展好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推进X、X片区酸洗行业提标升级,抓好X、X、畜禽养殖及“散乱污”企业“回头看”,巩固污染防治成效。要提高站位、压实责任,高度重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强化逐一排查、实地抽查和拉网式排查,不断加大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大棚种植,杜绝农地非农化问题,推动全县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二要突出精准施策,在铁腕治污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务实高效地完成了一批整改任务,推动全县生态环境稳步好转。但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县部分地区、行业的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一批影响群众生活的生态“顽疾”仍然未能根治,影响了社会幸福指数提升。这些“老大难”问题长期存在,归根到底是我们工作的精准度还不够。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分析、找准“病灶”,结合专项行动以及“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逐步推进、统筹解决。比如,X的信访问题,要仔细梳理,找准症结,有的放矢的加以解决。比如,对企业执法难的问题,要找准角度,既减少阻力,又达到目的。总之,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关键要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方式方法要科学管用,从而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三要注重常态长效,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正视当前的问题短板,抓好整改落实,又要切实着眼长远,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快产业转型,坚持产业负面清单准入,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建立以亩产、效益、能耗、环境论英雄的有效机制,明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标准,倒逼企业“腾笼换凤”,着力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强化制度供给,认真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生态环保制度综合改革要求,一手抓政策机制引导,一手抓市场作用发挥,持续深化环保信用评级、环境应急管控差别化执行机制等制度建设,构建“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环保治理体系。要注重多元参与,加强政府、企业、公众联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机制,完善企业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形成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共同演绎生态文明好故事,一起唱响生态文明主旋律。
四、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打好统筹牌、组合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全县上下要高度重视、上下齐心、积极作为,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责任压实。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生态环保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把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作为最基本的职责、最重要的政绩,切实履行好指挥、协调、督查职责,既要挂帅更要出征,推动形成党政统一组织领导、分管领导具体实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二要强化督查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含糊,必须动真碰硬、不打折扣落实到位。要用好督查问责这把“利剑”,加大督查力度和频次,对长期推而不动、进展缓慢的工作,要敢抓敢管,切实解决“有部署、缺督查、不落实”的问题。
三要强化宣传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基础则是公民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要积极统筹媒体和公众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环境宣传教育格局,让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污染防治攻坚战家喻户晓,凝聚起全县上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全县上下要主动出击、沉着应战,坚定信心、愈战愈勇,全力开创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推动X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生态市建设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主持词
XX同 志
在生态市建设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主持词
(2012年3月8日)
同志们:
现在开会。这次生态市建设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和生态XX建设大会、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以及市第XX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回顾“十一五”及2011年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分析当前我市的环境形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尤其是2012年生态市建设和环保重点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有关领导,各县区长、分管县区长,开发区、高新区、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分管主任,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区监察、住建、水利、农业、畜牧、环保等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
今天的会议有五项议程: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政府副市长XXX同志传达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生态XX建设大会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宣读《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市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
会议进行第二项,颁奖。
请获奖单位和个人依次上台领奖(分四组)。
……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XX同志代表市政府与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因时间关系,选四个单位签订责任书,其他单位会后再签。(依次为XX县、XX县、市XX局、市XX局)
首先,请XX县委副书记、县长XX同志上台签订责任书,XX县准备;
……
请XX县委副书记、县长XX同志上台签订责任书,市XX局准备;
……
请市XX局同志上台签订责任书,市XX局准备;
……
请市XX局党组书记、局长XX同志上台签订责任书。
……
会议进行第四项,表态发言。
首先请XX县委副书记、县长XX同志发言,XX县准备;
……
请XXX委副书记、县长XX同志发言,市住建局准备;
……
请市住建局同志发言,XX集团准备;
……
请XX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XX同志发言。
……
会议进行第五项,请市委副书记、市长XX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以上,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宣读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通报,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XX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市环保工作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环境形势和环境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市建设和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XX市长的讲话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坚决落实。
一是迅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参加今天会议的主要是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同志,以及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后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迅速召开常委会、党组(党委)会,认真学习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XX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明确市里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确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工作重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当前生态市建设和全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市政府与县区和有关部门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责任书要求,科学编制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
等专项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各县区要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建设项目责任制,明确各项工程的责任单位、进度要求和资金来源,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三是强化部门协作,严格督导考核。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级政府作为辖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各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政府督查室等单位要按照生态市建设任务目标要求,加强现场督导,严格检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价,对考核结果好的优先提拔重用;对考核结果差的,取消评先树优资格,不予提拔重用。
会议贯彻落实情况请于XX月XX日前报市政府办公室,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第四篇: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 xxx(20xx年x月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动员全区上下,迅速行动,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和环境支撑。
刚才,xx同志传达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环保局、xx街道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工作决心和态度,讲得都很好,希望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加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
2展,更能巩固提升整体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性资源,集聚高端项目,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增创新优势。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资源环境、共建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保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xx水源区是xx的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的生态安全。我们推进今天的快速发展、谋求明天的更大跨越,不仅要把水源区生态珍惜好、维护好,而且要高水平地把这个绿色生态品牌创出来、巩固好、发展好,使之成为促进xx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宝贵财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更好地保护、更有效地建设辖区生态环境,为全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在环境的改善中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深入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市里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要求,我们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规划引领、产业培育、环境整治、水源保护、宣传教育、机制体制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工作全过程,贯穿到到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里。在当前“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要深入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循环经济发展、都市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达到较高比例,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同时三次产业都朝生态化方向发展。我们要依托主城中心区的区位优势、繁荣的商贸基础、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的生态经济。要完善生态功能区划。根据中央商务区、北部片区、东部片区、zz片区、水源保护区等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全区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和资源保护,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禁止开发区,科学确定“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建
6开展乱搭乱建清理整治。全面清理整治辖区内的违法建(构)筑物,重点对城郊结合部、山区、水源区的集贸市场、公路两侧以及村庄周围的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拆除各种未经审批的临时性大棚、雨遮、石棉瓦房屋等临违建筑。今年内完成30%行政村的村庄容貌整治,2011年完成50%行政村的村庄容貌整治,2012年完成20%行政村的村庄容貌整治,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六清六建”主要目标,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五是深入推进“四创两争”。目前全市“四创”工作,“创园”已获成功,“创卫”通过了国家专家技术评估,现在市里又将向国家申报开展“创模”,从下半年起,“创模”将成为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各相关单位要逐一对照“创模”26项指标,认真进行查缺补漏,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的准备工作。同时,今年我区要申报国家生态区,在10月份完成申报任务;xx、xx两个镇已于去年10月份完成了环境优美(乡)镇申报,现在要全面做好创建工作,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力争使我区在全市率先建成生态区。
(四)加强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人口转移四大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xxx水源区保护和科学合理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互补、人与自然和谐的水源保护区发展格局。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农改林,促使水源区以农为主向以林为主转变。市里要求,从明年起到2013年,我区要用3年时间将xxx万亩农业种植面积全部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湿地生态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区。对此,区里分管领导、有关部门、涉农街镇要早准备、早计划、早对接,务求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要以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紧密结合,突出品牌、特色、生态和高效,促进农业产业集约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坚持市场导向,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积极构建1-2个地域特色鲜明、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产品、林产品生产区和加工区,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发展都市农业,探索建立一批区、镇、村级的特色农业精品专业园区,丰富园区农业内涵,强化农业产品供给、示范带动主体功能,形成融经济、服务、生态屏障、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系统。在园区平台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循环、生态经济,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民创业的孵化基
10点,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环保优势企业。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对xx水源区实行生态补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建设生态区目标,依托云南科技创新园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推进生态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量大面广,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渐进发展的过程,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区委、区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协调,为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明确目标责任,“一把手”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狠抓落实,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和推进工作,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的工作格局。
第二,统筹推进,严格执法。要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的特征,采取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统筹城乡与区域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筹部门与社会各方力量,实现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互结合,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要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规排放、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要定期公布社会关注的各类环境信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第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区目督办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排减、城乡绿化、万元GDP能耗下降作为硬指标、硬任务,明确职责单位,进行责任分解;区纪委监察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列为重点督查事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区委组织部要探索建立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区上研究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指标体系与考评管理办法,由区环保局依据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进行考核评比,314-
第五篇:在全市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2021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在甘南这座x.x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脊梁上,xxx个行政村和xxxx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xx万多农牧民群众和衷共济,共同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与绿色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我们本着先谋后动、先行先试的原则,面向全市率先建设了xxx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十三五”期间大规划建设xxxx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开好了局、起好了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刚才,凌云市长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示范村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刻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重大意义,扎实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打算和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推动小康村建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下面,我结合凌云市长的讲话,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重点工作推动上,要明确“力往哪里使”的问题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量大面宽,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注重从“五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选址要合理,规划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首先要选好点、定好位、谋好篇、布好局,切实解决好“往哪建、怎么建”的问题。要坚持上接现代社会发展这根“天线”、下接民俗风土人情这股“地气”,努力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在人缘地缘友好、人流物流通畅、人气商气汇聚的地方,尽量避免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沟和人口稀少的草原深处大兴土木。要坚持“先中心后纵深、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全市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大景区为坐标,优先在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进行规划设计,真正把重点区位和重要部位的村庄打造成展示甘南形象、体现地域特色、服务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品牌工程,着力弥补甘南旅游“线长点少”的不足。要突出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大处着眼、高位谋划,科学制定小康村建设规划,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指标要求,着力提高建设规划的高端性、超前性和特色性。
二是功能要齐全,服务要配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是“修庙”,不是盖几间房、种几棵树、修几条路那么简单,必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配套,全面落实“xxxxx”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脱贫功能、发展功能、生态功能、文明功能,真正使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质的变化和飞跃。
三是产业要有型,发展要有劲。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过程,就是培育富民产业的过程。产业如果跟不上,小康村的“造血”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住洋房吃粗粮”的尴尬境地。各县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选择发展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最能让农牧民群众接受的特色产业,努力在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版块中闯出一片天下,真正把发展的“红利”装进老百姓的口袋。
四是形态要高端,运行要低碳。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各县要有各县的特色、各乡要有各乡的特征、各村要有各村的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篇一律齐步走。要高端定位、因情施策、一步到位,把小康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百年工程进行打造,作为发展之策、扶贫之举、稳定之计抓紧抓好,确保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座令人心服口服的标杆村,而不是残缺不全、缺胳膊少腿的半成品。要严格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绿色指标,不能借口小康村建设破坏原有生态植被、滋生新的污染源。要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在产业运行上突出“环保性”、在生产生活上突出“低碳性”、在垃圾污水处理上突出“彻底性”,真正通过小康村建设,把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根植在广大农牧民心中。
五是民俗要弥漫,人性要彰显。小康村是“形”,民俗文化是“神”,人性人本是“脉”,只有形神兼备、一脉相承,生态文明小康村才能焕发永久魅力和绚丽风采。要把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小康村建设全过程,把“人文之魂”紧紧依附到“建筑之体”上,更加注重小康村与周边生态植被的和谐、与当地风土人情的融合、与整体发展环境的协调,切不可天马行空、突发奇想,照别人的“猫”画自己的“虎”,使得最终结果不伦不类。
二、在重要关系把握上,要明确“心往哪里想”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供参考,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供借鉴。具体工作中,必须深刻把握“十个关系”,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中善做善成。
一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各县市、各乡镇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人口规划、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小康村建设规模,不能贪大求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大上”;更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过分纠结细节问题。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的小康村要适当扩大建设规模,为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旅游服务产业奠定基础,为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预留发展空间。相对偏僻的地方要在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注重在“小而美”上下功夫,不能大手大脚挥霍资源,最终“油费了而灯不亮”。
二要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光要长远,思路要创新,站位要高端,规划要超前,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将来建成的小康村也只能“昙花一现迷人眼”,不可能“花开满园春常驻”。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避免发生“今天建、明天旧、后天拆”的悲剧,真正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十年独领风骚、五十年生机盎然、一百年历久弥新”的经典工程进行打造。
三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灵感来自于感性认识,成果来自于理性思考,只有深刻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小康村建设才能多一些创新,少一些风险。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小康村建设的激情和活力,广泛汲取各族群众的智慧和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建设方案和规划,努力把各种困难和问题化解在谋划阶段,真正以思路上的尽善尽美、规划上的滴水不漏、措施上的扎实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要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甘南的藏族村落和藏式住宅,大部分承载了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和人文积淀,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在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方面要积极倡导“修旧如旧”的理念,坚决反对“推倒重来”的做法,对那些能留住历史记忆、能承载岁月沧桑、能唤醒乡愁乡恋、能增强血脉认同的建筑要保护和传承下来,尽最大可能做到“建新不拆旧”。
五要处理好宜居与宜游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仅要解决“宜居”的问题,更要彰显“宜游”的气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旅游为“帅”,以产业为“马”,把每一个小康村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大棋盘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一枚“棋子”进行设计运作,出好每一招,走好每一步,努力开创“一村一景点、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生态敬畏感”,始终把“保护”二字挺在最前面,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能以任何借口破坏原有生态植被,真正学会给生态让路、给绿色开道,努力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彰显甘南生态大市的风采和姿态。
七要处理好小康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镇村建设相得益彰、区位规模产业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并举、衣食住行绿色环保,借助小康村建设的东风,对符合城镇化建设要求、具备城镇化建设要素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重点打造,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小康村为支撑的新型发展格局。
八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生产方式,只有对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这场“绿色革命”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小康村建设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协调的步伐、绿色的信仰、开放的姿态、共享的情怀,突出抓好新型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逐步提高农牧村的开放开发水平,不断加快广大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努力通过生产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方式大转变、生活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质量大提高,进而促进思想观念大解放。
九要处理好项目与发展的关系。当前,一些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抓项目”与“促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深,在抓项目上往往趋之若鹜、急于求成,在促发展上常常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片面认为项目落到盘子里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如何优化配置项目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当初争取项目时那么“情深意切”了。政策和项目是带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克服“就项目论项目”的局限思维,着眼全局,统筹考虑,精准发力,认真研究梳理涉及小康村建设的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该争取的争取,该落实的落实,该整合的整合,切实把“政策之源”和“项目之水”最大限度地运用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上来,发挥好政策的支撑引领作用和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十要处理好政府和农牧民的关系。没有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广大农牧民的投工投劳而仅仅依靠政府单枪匹马的投入,我们就难以摆脱“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要重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两个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团结引导广大农牧民自觉参与其中,成为推动小康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的“四两拔千斤”作用激发出来,把小康村建设作为增进党群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团结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抓好抓实。
三、在重大任务落实上,要明确“责往哪里落”的问题
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市历史上第一次大手笔、大规模、大范围推进农牧村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各级各部门使命担当、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从现在起,全市上下要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协作,在攻坚克难中勇往直前,共同把甘南的生态发展大业推向纵深。
一是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头号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现场办公,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领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体现”,绝不能遥控指挥、隔山打牛,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对一把手负责”,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中间环节,真正把使命和任务压到人头上,把力度和强度落到基层一线。
二是督查抓、抓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认真学习兰市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坚持严督严考,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查调度,认真落实月通报制度,做到在督查重点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落实成效上“提了哪壶哪壶开”,切实用督查结果倒逼责任落实。要从严问责追责,严格对照小康村建设督查办法、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明察与暗访、跟踪与蹲点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做到哪里工作不力督查的铁锤就往哪里敲、哪里敷衍了事惩戒的板子就往哪里打。
三是包县领导抓、抓包县领导。包抓县市的地级领导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坚持“快”字当头、“干”字为先,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根据所包县市小康村整体建设情况,有选择性地包抓x-x个建设难度大的村庄精心打造,努力为县市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为小康村建设献计出力。
四是换届抓、抓换届。今年是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开局之年,也是地方领导班子的换届之年。市委组织部要把小康村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换届的重要考察依据,纳入规定程序,严格考察标准,做到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任用干部。我这里明确强调,各县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本县市领导干部的进退流转,对哪些思路新、力度大、工作成效好的干部,我们将作为重点提拔任用对象进行考虑,对哪些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工作不上心、任务落实慢的干部,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腾笼换鸟,绝不姑息迁就。
五是抓奖惩、奖惩抓。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只表彰了工作先进的县市、单位和个人,对工作不力的没有进行惩戒。今后,市上将严格执行奖惩并举制度,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各项建设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坚持经常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要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对重视不够、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工作不达标的县市和部门,务必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务求达标见效。
同志们,气派不气派,关键看生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既是塑造甘南形象、展示甘南气派的重要载体,更是全市上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成功挺进小康社会的重大抉择。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激发“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成效不甘心”的激情和斗志,坚定信心,勇挑重担,努力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非我莫属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努力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