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全省海域勘界工作意见的(小编推荐)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2] 72号 【发布日期】2002-07-04 【生效日期】2002-07-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全省海域勘界工作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2] 72号)
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全省海域勘界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七月四日
关于全省海域勘界工作的意见
(省海洋与渔业局 2002年5月)
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是沿海各级政府行政管辖范围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施有效海洋行政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2〕12号),结合全省的实际情况,现对全省海域勘界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海域勘界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省海域勘界工作依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海洋局海域勘界办公室有关海域勘界的规定,遵循“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指导方针,采取平等协商、上级协调、政府裁定和分级负责、分批推进的工作方法,由省、市及涉界县联合勘定。
海域勘界的业务方法和要求,按照国家海洋局《海域勘界技术规程》、《海域勘界管理办法》和《县际间海域勘界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执行。
二、海域勘界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顾全大局的原则。要从有利于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有利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海域行政管理的高度出发,进行海域勘界工作。
(二)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历史因素主要考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沿革。现实因素应综合考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际管辖和经济开发等情况。
(三)继承性原则。对已明确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海域界线,视其为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对在解决海域纠纷及历史沿革中形成的各种“协议线”,可作为划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依据;对已形成传统习惯的“习惯线”,可作为勘定海域界线的参考。
三、海域勘界的范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发2002年12号文件规定,海域勘界的工作范围为“我国管辖内海和领海,界线的起点从陆域勘界向内海一侧的终点开始,界线的终点止于领海的外部界线”。有领海基点海域的县际间界线终点不得超过省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终点范围。
四、海域勘界的任务与分工
根据国家海洋局全国海域勘界工作部署,我省海域勘界任务分为省际线和县际线两大部分。省际界线2条,分别是苏鲁线和苏沪线。需要勘定的县(市、区)际线13条,分别是:赣榆-新浦区线,新浦区-连云区线,连云区-灌云线,灌云-响水线,响水-滨海线,滨海-射阳线,射阳-大丰线,大丰-东台线,东台-海安线,海安-如东线,如东-通州线,通州-海门线,海门-启东线。
省级勘界机构负责2条省际界线和2条跨市的县际界线勘定,并选择1条县际界线作为全国县际海域勘界试点。县际海域勘界工作由沿海市政府组织实施,省海域勘界机构负责指导工作和划界方案的审核。
五、海域勘界计划进度
全省海域勘界工作计划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至2004年结束,大约需要3年时间。
2002年,配合国家开展苏鲁线界的勘定工作,组织开展县际线勘界试点,同时沿海市各自选定1条不涉及邻市海域的县际界线进行试点。其中确定1条县际线列为国家和省级勘界试点。
2003年,配合国家开展苏沪线的勘定工作,组织灌云-响水线和东台-海安线的勘定。沿海市同时组织进行其余各县际线的勘定工作。
2004年,进行勘界工作的扫尾、总结,全面完成江苏海域勘界任务。
2002年4个县际海域勘界的试点工作计划为:6月底前完成勘界实施方案的拟定和报批,8月底前提出勘界方案,9月份征求双方意见并进行协调或裁定,12月底完成界线的勘测和标定工作,并上报国家批准。
六、海域勘界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进行海域勘界技术培训,由勘界双方联合制定勘界实施方案,做好各项技术准备。
(二)调查阶段。搜集涉界双方社会经济及历史沿革等方面的资料,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勘测,研究论证资料的可靠性,为制定划界方案提供社会、经济、自然要素的依据。
(三)划界阶段。根据调查资料,涉界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勘界实施方案,划界方案的协调或裁决,签定划界协议书和划界方案的报批。
七、海域勘界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江苏省海域勘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秘书长和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由省民政厅、公安厅、财政厅、国土厅、水利厅、农林厅、海洋与渔业局、海事局、农业资源开发局、测绘局、档案局及省武警总队的负责同志共同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海域勘界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制定全省海域勘界工作的有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落实国务院下达的省际间海域勘界任务,组织部署县际海域勘界工作;协调处理勘界工作的重大问题,代表省人民政府对海域争议进行裁决;承担国家和省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海域勘界工作。
(二)成立江苏省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海域勘界的日常工作。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海洋与渔业局分管局长任主任,海域处处长任副主任,从省海洋与渔业局、国土厅、民政厅、农业资源开发局、测绘局、档案局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海域勘界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海域勘界工作的有关规定,组织拟定海域勘界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和协调海域勘界工作的实施,处理海域勘界工作中一般性政策、技术问题,审查(核)海域勘界成果,管理海域勘界经费,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各相关市、县也应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八、海域勘界的实施
我省的海域勘界工作,参照国家海洋局正式下发的《海域勘界技术规程》、《海域勘界管理办法》和《县际间海域勘界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由涉界双方参加的联合勘界会议制定联合勘界实施方案,报省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审批后,由毗邻两市海域勘界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联合勘界会议由涉界双方海域勘界领导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分别由涉界双方轮流召集。第一次联合勘界会议的牵头单位由上级海域勘界机构指定。联合勘界会议不能协商形成意见一致的实施方案的,由上级勘界机构听取双方意见后,组织涉界双方制定勘界实施方案并实施。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勘测,提出划界草案,经充分征求涉界双方的意见并协调一致后签定勘界协议书,办理报批手续。再协调不一致者,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海域勘界工作中的调查以实际现状为主,以现有资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外业补充调查。对个别特殊岸段所进行的补充调查应尽量采用可行的新技术手段,以提高调查质量,加快调查进度,节省工作经费。
九、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表述及成果
(一)海域界线编码。县际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编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明确的“市、县行政名称代码”,由10位代码组成,前2位为江苏省代码,后8位分别为涉界县双方代码,代码数值小者在前。
(二)海域界线命名。海域界线的命名以涉界县简称加“线”字组成。全省各海域界线命名如下:新榆线(赣榆-新浦区)、连新线(新浦区-连云区)、连灌线(连云区-灌云)、响灌线(灌云-响水)、响滨线(响水-滨海)、滨射线(滨海-射阳)、射丰线(射阳-大丰)、台丰线(大丰-东台)、安台线(东台-海安)、安如线(海安-如东)、如通线(如东-通州)、通海线(通州-海门)、启海线(海门-启东)。
(三)界线的起点、拐点及终点编号。上述点的编号由界线编码加点的顺序号组成,界线编码在前,点的顺序号在后。点的顺序号沿界线由岸向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至末端进行编排。
(四)海岸界桩。在海域行政区域起点处应埋设海岸界桩,若陆域行政区域界线以河流为界,海岸界桩则采用一桩两立的方式分别立于河口两侧。
(五)海域勘界成果。包括《海域勘界工作报告》、《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图》、《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海域勘界资料汇编》、《海域勘界信息系统》和“海域勘界档案”。
十、海域勘界的档案管理
海域勘界档案工作由省海域勘界办公室统一领导,同时接受省档案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在海域勘界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保存和使用,具体工作按照《海域勘界档案管理规定》有关要求进行。
十一、海域勘界的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省财政负责跨市的县际海域界线勘定经费。县际海域勘界经费由市县财政负担。海域勘界经费的开支范围主要是:
(一)勘界业务经费。主要用于海域界线走向的外业调查、勘察、测量、调绘,界桩的制作、测定、埋设,专用地图、海图以及有关地理信息资料的购置、制作、印刷,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培训的支出。
(二)设备器材的购置租赁费。主要用于海域勘界所必需的专用器材、专用交通工具(车、船)及海上通讯工具的购置和租赁的支出。
(三)勘界机构办公经费。主要用于办公用品的购置、借调人员经费、野外作业必需的劳保用品购置和设备器材的维修。
(四)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的协调、协商及争议调处经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09〕103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 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政府金融办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江苏银监局
(2009年8月)
为加快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全面落实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规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行为,保障抵押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紧密结合江苏实际,现就推进我省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重要意义 海域使用权是以海域实用价值为内容的用益物权。推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符合海域使用权法定特征。随着海洋法律法规和海域使用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在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国务院批准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我省沿海地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形势下,积极稳妥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是
创新沿海开发投融资体制、积极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沿海开发项目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沿海开发活力、加快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拓展银行业务范围、促进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成效,为创新沿海开发体制机制、加快沿海开发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明确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申请人范围
当前,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尚处于推进初期,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合理确定抵押贷款范围。已经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以海域使用权为担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对符合条件的海域使用人申请抵押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予以支持办理。目前,不提倡开展第三方以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的贷款业务。
三、实行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制度
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作为海域使用权他项权利登记,是对海域使用权价值的确认。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在订立抵押贷款合同以后,要及时持有关材料到原批准用海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海域使用权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尽快制定我省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登记办法,明确抵押登记程序,制定统一的抵押登记申请、变更、注销等格式文本,统一印制《江苏省海
域使用权他项权证书》,规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行为。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好抵押登记审查职责,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应记载规范、材料完整齐全。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海域使用权信息查询系统,完善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档案,为公众查询海域使用权情况提供方便。
四、科学评估海域使用权价值
开展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是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重要环节。海域使用权的评估价值,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确定贷款额度的主要参考依据。要切实做好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工作,降低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保障抵押权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海域使用权的价值评估,可以由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双方约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由抵押权人委托其认可的评估机构进行。在尚未建立海洋价值专业评估机构的情况下,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主要由具有资质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等承担。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的额度,一般不超过评估值的60%。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资质核准机制,完善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体系。
五、切实保障抵押权的实现
保证抵押权的实现,是维护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秩序的重要举措。对抵押人到期不能清偿贷款的,抵押权人可以依法行使抵押权。抵押权人对处置海域使用权所得优先受偿。处置所得优先
受偿后仍有剩余的,抵押权人应当退交抵押人;不足偿还贷款本息的,抵押权人有权向抵押人追偿。抵押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不得改变该海域使用权的原有用途。
各地要抓紧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海域使用权流转交易活动的监管,规范海域使用权市场交易行为。大力培育海域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流转市场,为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良好环境。
主题词:经济管理 海洋 海域使用权 抵押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6 —2009年9月1日印发
第三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订的《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五日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精神,加强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第二条
2010-2012年共选聘江苏特聘教授不超过60人,每年20人左右。通过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实力,为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三年。具有中国国籍的,原则上人事关系须正式调入聘任学校;具有外国国籍的,须在聘任学校全职全时工作。对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可实行柔性管理。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 2 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符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与国家和省科学研究规划相结合,与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第五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一般在二级学科设置,所在学科应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般应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等。
第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的职责
(一)正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二)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应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三)领导或参与领导学科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优秀年轻学者。
(四)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本学科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章
招聘条件
第七条 海外应聘者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高尚,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50周岁、55周岁。
(三)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两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四)学术造诣高深,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较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第八条 国内应聘者条件
(一)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45周岁、50周岁。
(三)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4 或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或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3);
2.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奖励;
4.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奖励。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
第九条 已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江苏省“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人员,不再列入江苏特聘教授选聘范围。
第四章
选聘程序
第十条
特聘教授原则上纳入特设岗位管理。省教育厅每年下达一次江苏特聘教授申报限额。有关高校自主确定招聘岗位,并按照特设岗位设置的相关程序申报设置后,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海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人选。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针对每个招聘岗位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按规定条件进行评审。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位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2。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评审专家中院士不少于1/3。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海外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择优确定推荐人选,于每年8月31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学校与推荐人选签定的聘用协议及拟提供的支持配套措施。
第十三条 省设立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并对审核通过人选进行实地考察和公示。公示结束如无异议,省教育厅将拟聘人选报省政府审批。第十四条 聘任学校应与江苏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十五条
三年聘期内,省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江苏特聘教授分别提供100万元人民币/人、50万元人民币/人的科研经费。学校应为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省标准的科研经费。经费一次核定,分年拨付,第一年拨付30%,第二年拨付40%,第三年 6 拨付30%。
第十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聘期内享受由省提供的每人每年12万元人民币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第十七条
聘任学校应当为江苏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引进的江苏特聘教授,聘任学校所在地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
聘任学校可根据需要,为江苏特聘教授配备若干学术骨干。省教育厅和有关学校支持江苏特聘教授申请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第十九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成就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获得有关产权收益。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包括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考核由聘任学校负责,于聘期内每个整年时进行。聘任学校 7 应及时将考核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考核不合格者,由聘任学校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者,经省教育厅同意,由学校解除聘任合同。
聘期届满考核于三年聘期结束时进行,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特聘教授予以表彰。
第二十一条 江苏特聘教授如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在申报中弄虚作假,或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或触犯刑律,省政府将撤销其江苏特聘教授称号,停拨科研经费,停发奖金。学校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二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高校行政领导职务,不得调离受聘岗位。
第四篇: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管理科工作职责
1.负责全市海洋开发的综合管理。
2.组织拟定海洋功能区划并监督实施。
3.监督管理海域(包括海岸带、无人居住海岛)使用,组织实施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指导海域使用权的流转工作。
4.组织监视海洋设施建造、海底工程和其他开发活动;管理海底电缆、管道的铺设;参与审核海洋人工构造物的设置。
5.组织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组织海洋基础与综合调查,管理国家海洋基础数据。
6.代表国家组织行使海洋监察、渔船检验和渔政渔港监督综合执法管理权,监督检査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
7.承办并组织协调重大权益纠纷,组织实施海域勘界有关事宜。
第五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改革和完善县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1]42号 【发布日期】2001-04-11 【生效日期】2001-04-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改革和
完善县
(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1〕42号2001年4月11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财政厅《关于改革和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改革和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
(省财政厅 二00一年三月)
为了进一步理顺县(市)和乡镇财政的分配关系,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01〕6号)文件精神,现就改革和完善县(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财政与事权相结合。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合理划分县(市)与乡镇政府的事项,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财权,将适合乡镇管理的收支下放乡镇管理,真正做到乡镇事乡镇办,乡镇财乡镇理,权责结合。
(二)统筹兼顾,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结合省对市县的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和完善乡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收入的划分上,要最大限度地照顾乡镇财政的利益,保证乡镇有必要的财力,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所需的必要支出。
(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县(市)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要力求规范,在一个县(市)内逐步实行统一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收支基数的核定上,要公平合理,允许乡镇间存在合理差距。对乡镇之间的财力差距,要通过转移支付等规范的办法加以调节,做到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四)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在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在收入划分和支出基数核定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二、二、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的划分
(一)收入范围:按国家现行税制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分列入乡镇财政预算范围内的收入项目。乡镇预算收入包括:属于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商税收、农业“四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权出让收入、其他收入及乡镇基金预算收入等。
(二)支出范围:按事权划分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将乡镇职能机构的支出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列入乡镇预算支出(国家明文规定上划的除外)。乡镇预算支出包括:乡镇政权机构正常运转支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公共设施建设维护支出,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原由乡镇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及乡镇道路修建支出等五项事业支出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三、三、县(市)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几种形式
(一)县级统筹教师工资。县以下九年制义务教育编制内的中小学教师,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经费上划到县级财政统一管理,由县财政核定给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包干使用。以后编制内增人增资由县财政按规定核拨,编制外增人增资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自行解决。县级统筹教师工资后,对乡镇的正常开支要从体制上予以保障,并使乡镇财政有一定的财力增长机制。
(二)实行分税制,县与乡镇间适当调节。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县乡的支出范围,按税种划分各自的预算收入。在按统一规定划分收入和支出后,对县与乡镇以及乡镇之间财力的横向和纵向不平衡,要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保证县与乡镇两级政府的正常支出需要,逐步达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三)核定收支,超收分成。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收支范围,核定乡镇财政收支基数,对乡镇以后超收部分实行超收分成。乡镇财政以收定支,自求平衡。
四、四、乡镇财政收支基数的核定
(一)收入基数:以上一或前几年列入乡镇财政收入范围内的收入平均实绩为基础,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收入变化情况,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收入基数。乡镇经常性收入原则上全部作为乡镇固定收入,乡镇专项收入各地要尽可能留给乡镇或按一定比例实行县与乡镇分成。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县(市)统筹的地区可以新增农业税收入中划出一部分用于统筹外,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增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收入原则上全部作为乡镇固定收入。乡镇财政可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对困难行政村的补助。
(二)支出基数:根据重新核定的支出范围,以上一的实际预算支出数或原定预算支出基数、部门(零基)预算等为基础,考虑农村税费改革后五项事业支出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变化情况,以及政策性增人增资、精简机构和人员、节减开支等因素,剔除各类不合理以及可以节约的支出后,合理确定乡镇财政支出基数。乡镇财政支出基数应当尽量保证乡镇基本支出需要,使乡镇政府在保证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和必要的公用经费支出后,还能有一定能力支持农业、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乡镇财政要保持收支平衡。
(三)上交或补助基数:乡镇财政收支基数核定后,对收入基数大于支出基数的乡镇,视乡镇财力情况,各县(市)可适当集中一部分财力,用于对收不抵支乡镇的转移支付;对支出基数大于收入基数的乡镇,县(市)要采用定额补助或转移支付等形式给予补助,对困难乡镇的转移支付要建立必要的增长机制,以保证其最低支出需要。
五、五、确保乡镇财政稳定运行的有关配套措施
(一)抓好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努力扩大乡镇财政收入规模。乡镇政府要继续大力培植财源,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财税部门要依法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杜绝税收虚假现象,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乡镇财政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综合预算,提高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上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在财政体制之外调用属于下级政府的财力。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乡镇财政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资,从严控制一般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乡镇政府要根据政企分开和精减、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机构,严格核定人员编制,清理清退超编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大力调整学校布局,适当合并现有乡村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人数比例或教职工与班级比例,并据此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临时代课教师、聘用的临时工等要按规定予以清退。加快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对能够进入市场取得稳定收入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削减财政拨款。地方财政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编制预算,自求平衡,不得列赤字预算。改进和完善乡镇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争取尽早推广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政府采购范围,将政府采购与细化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支出控制机制。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观念,反对铺张浪费,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的原则,不得超越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对超越现阶段经济发展条件和乡镇财政承受能力的升级、达标活动,乡镇财政一律不予补助。
(三)衔接好五项事业经费的安排,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乡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等支出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安排,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做好经费测算和预算衔接工作。要保障乡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安排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维修等资金。计划生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管理、宣传、干部培训、计划生育专干报酬以及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等,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应与乡镇卫生院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经费开支。要清理核实民政保障对象,严格执行保障标准,农村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参照《江苏省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和《江苏省〈军人抚恤金优待条例〉实施办法》从紧执行。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在农业税附加等方式收取的村提留中列支,有条件的地方或村级开支紧张的地方,可以由乡镇承担部分抚养任务。乡镇通往行政村的村级道路所需资金由村民大会讨论协商,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乡镇可给予适当补助。县城通往乡镇的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县、乡两级财政资金予以补助。
(四)建立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乡村基本支出需要。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财政困难乡镇,市县财政要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助。县级财政要建立和健全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财政困难乡镇的补助力度,保证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支出需要。除将农村税费改革省对行政村的补贴落实到位外,乡镇财政要对困难行政村给予必要的补助,确保行政村的正常运转。
(五)建立、健全工资统一发放机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和教育部门工资财政统一发放机制。按照“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凡预算安排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性经费和上级财政补助的工资性经费(含调整体制补助和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要全部纳入工资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发放职工工资,不得挤占和挪用。统一发放的工资项目严格执行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地方财政要确保中央规定的基本工资正常发放,对不能正常发放的地区,省财政将扣减有关市县的税收返还收入,直接划入工资专户。在实行县级统筹教师工资核定经费上划总额时,要兼顾乡镇支出的需要,给乡镇留有一定的财力。教师工资经费上划后,县级财政要首先确保中央规定的教师基本工资的正常发放,同时根据教师工资经费上划情况和县乡财力可能,由乡镇或县乡共同尽量保证教师其他工资的发放。教师工资上划后,县以下中小学教师工资实发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实发水平。教师工资实行县级统一发放后,其人事管理权相应收归县级管理,并按省级编制、人事、教育、财政部门共同核定的编制实行定员管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