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如何推进行动德育的策略
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行动德育”论文
标
作
单
电
题:农村小学推进行动德育的策略 者:万永霞 位:诸佛寺小学 话:***
农村小学推进行动德育的策略
万永霞 电话:***
彭水县诸佛寺小学
【摘要】行动德育是一种全面的、民主的和科学的德育思想,一种付诸实践、务求实效的德育行动,一种需要积极建构的德育策略体系。推动德育教育的过程必须超出智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和负责地行动。
【关键词】行动德育 价值 途径 制度
一、行动德育的基本含义
人的行动既是道德的“投射”,又是道德养成的过程。所谓“行动”。是指人所作出的自觉的动作或动作序列,外在表现为身体动作,内在由意志、信念、愿望、目的、选择等心理过程支撑。道德的本质在于行动。没有行动,道德就缺乏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道德既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法宝,又是人之自我幸福和超越的精神支撑.因此,行动德育是紧扣学生行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智慧的德育策略体系。教育过程必须超出智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和负责地行动。
二、推进行动德育的主要途径
人间的至善在于行动。道德是一种发生性的情境规则,是一定情境的产物,其产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而始终是具体的、真实的,与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境都紧密相连。
(一)营造行动德育环境
道德行动是情境性和发展性的。有学者指出:“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在实施行动德育时,一要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成立家长委员会或联谊会。建立学校与社会上有关单位参与的联席制度,营造“用行动彰显道德魅力”的环境,改变“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德育文化;二要优化班级生活,通过班干部民主轮换、职责变革,以及主题教育行动化等,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共同的道德行动主体;三要优化教学生态,因为“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相反,“所有无心向学、灰心丧气、厌倦课堂、冷漠社会、不守纪律、互相争斗、辍学流动等常见‘道德问题’,都可溯源到教学生态的扭曲”。可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凝炼朴素的责任感,非人际竞争培养高尚格调,自由思考带来博大的胸怀,和谐交往形成美好体验等。
(二)构建行动德育组织
现有德育组织管理是一种以认知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行动德育是以行动为中心的德育,与之有根本区别。可尝试着建立以行动为特征的德育组织和管理体系。一是强化德育自身组织及其运作的道德性。尤其是要改变“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德育主要靠文件,学校管理德育基本靠经验,班级管理德育很随便”的模式。二是建立行动德育的实施体系。家庭主要负责学生日常个人生活中的德育;班级主要负责学科教学活动、德育专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施;学校主要负责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德育,以及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管理;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德育的统筹管理和重点导向。三是不断推进德育管理创新。行动德育是一种“未完成”的德育,是一种“不确定”的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德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德育行动,不断更新管理组织。
(三)强化德育行动引领
为了推动行动德育,学校可以开展大型的、具示范性的行动德育活动,以此来掀起德育行动的高潮,为学校开展行动德育提供示范,让所有人都来关注行动德育。一是从道德的核心任务出发设计大型德育活动。如开展“六心行动”,即“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关心献给环境、信心留给自己”。二是从道德的传统关切出发设计大型德育活动,如开展关爱“五老”志愿行动,为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服务。三是从道德的现实问题出发设计大型德育活动,如开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活动,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人群。
(四)德育专门课程
行动德育将德育专门课程的重心由道德认知转向道德行动,一是通过模拟道德行动,让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提升道德能力;二是将德育课堂设置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道德行动并践行;三是确立主题,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开展道德讨论,帮助学生站得更高,做生活理想的凝视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者;四是开发以德育行动为内容的校本课程,比如,将主题班会和节日德育活动纳入行动德育序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五)综合社会实践
学校这个狭小的天地无法也不可能完全预设、控制甚至包揽德育的全部空间。行动德育提倡冲破学校围墙,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一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调查活动,意识到成人的“问题”是问题,从中梳理可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德育问题,供他们辨析和讨论。二是建立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基地,设计德育“套餐”,让学生在行动中自我教育。三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去践行道德。比如,开展“抗挫心在行动中成长”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3 仁爱心、感恩心、孝敬心、宽容心、诚信心、责任心、公德心、抗挫心等美好心灵。
(六)建立行动德育制度
解决道德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制度建设。实施行动德育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德育制度。一是建立以“德行”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制度。通过建立学生道德行动档案,采取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系统观察评价、行动记录评价、情境性评价和动态评价等对学生的道德进行评价。二是建立德行成本补偿机制。如设立小学生的道德风尚奖励基金、道德风险保障制度。三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为每一个小学生建立“社会信用卡”,及时记录学生的诚信或不诚信行为,将此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凭借。
由此可见,“行动”既是行动德育的起点,也是过程,更是目的。以身作则,举办社会活动,鼓励道德行为,通过科学合理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化学生的灵魂,才能实现魅力德育。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唐汉卫.以人为本的道德和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3] [美]德纳.享用道德――对价值的自然渴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 高胜德.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第二篇:初中生德育策略
初中生德育策略
一、德育应融入各学科
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由于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在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让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渐渐渗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无论是历史课,还是英语课,都可以进行道德
二、德育奖惩制度
三、学生、老师、家长互通的德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除了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学生互相之间同样也可以进行道德。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了加强我班的道德教育,增强学生之互相之间的道德教育,我班开展了定期的道德教育班会。
第三篇:浅谈小学阶段推进经典诵读的相关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推进经典诵读的相关策略
摘
要
经典诵读也称为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彰显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经典诵读的基本概念,推进经典诵读的价值意义以及推荐的一些经典诵读内容和一些针对小学生各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积累文化底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经典诵读; 意义; 内容; 策略
一、经典诵读概述
经典的英文读音是class ice,本义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的、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在我国,经典的“经”指的是《四书五经》;“典”的本义指《老子》、《庄子》等文化典籍;而当今所说的“经典诵读”这个概念也叫中西文化导读,古诗文诵读。
二、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诵读”是将经典和诵读完美结合,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经典诵读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助于发展语言及写作能力,小学生坚持参与经典诵读,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为以后学习文言文奠定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诵读经典还可以使学生直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生动,受得礼义孝道的点染,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经典诵读的推荐内容
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方式,可以分年段进行,低学段(1—2年级)重点可放在古代蒙学读物上,中学段(3—4年级)重点可放在在古诗文上;高学段(5—6年级)重点可放在现代文学作品上。
还可以读一些启蒙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山海径》)、《女娲补天》(《山海径》)等;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战国策》)、《拔苗助长》(《孟子》)、《曾
子杀猪》(《韩非子》)等;爱国治国篇,如:《木兰诗》(北朝民族)、《正气歌》(宋·文天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等;劝学励志名篇及经典古诗等。也可以整理古诗文读本,推荐故事性强的现代文学作品,如:《一千零一夜》、《海底两万里》等等。
四、推进经典诵读的方法
(一)促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和本地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提倡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关注隐形文化,创建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令人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可以设计一条“经典诵读·文化长廊”,介绍一些经典名著、感动人物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熏陶。还可以设计一个展示区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挂于走廊进行展示,这些作品可以是剪纸可以是书法,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的诗文卡,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等等,内容不限,主要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就可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培养创新精神。
2.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在班级可以开设学习园地,根据年段的不同,分栏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古诗文一栏可以设置“古诗角”,定期更新中华传统古诗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设计版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展“诵读角”,让学生徜徉在书香的海洋。
(三)开发经典诵读多种渠道
1.零散时间高效利用
可以充分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前五分钟或是放学前几分钟及自习课等零散时间,教师引领进行经典诵读。
2.网络媒体的有效利用
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教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引领学生进行经典片段的欣赏,营造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3.趣味游戏活动
定期在班级中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表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诵读 ;话可以举办各种相关的诵读竞赛,形式可以是朗读,可以是经典古诗文填空比赛、配乐诗朗诵、短剧表演等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4.亲子共读,开展“家庭经典时刻”
提倡亲子共读,定期和家长联系交流,开展“家庭经典时刻”,使经典诵读不仅推行在校园中,还应该延伸到家庭中,让家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5.优秀读书笔记评展活动
定期举行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评展活动,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促进学生成长。
6.“教师好书推荐会”
班级定期举办“教师好书推荐会”,提倡师生共读,教师结合本班
学生认知水平特点,有选择性的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学生一同参与诵读中,激发学生们的热情。
(四)关于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如:跟节奏诵读、拍手诵读、小组比赛诵读、配乐朗诵、一分钟熟读成诵等等方式,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如何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与策略,如联想记忆法等,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果,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诵读兴趣。对于韵律感较强的诗文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加强学生对于诗词节奏的把握,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受到更多感情的熏陶。可以确立等级评价制度,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诵读中来。
五、小
结
在小学阶段推进经典诵读很有必要,具有很大价值意义,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合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局限于朗读、诵读,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使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真正身心受益,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六、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阅读 东北师大附小.陈吉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人民教育,2007(5).[4] 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12).[5]盛杨,经典传承润物有声——关注大学生经典诵读与经典阅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09):159-160.[6]张军.论“经典诵读”[J].语文学刊,2006(11)[7]解元凤.把诵读经典名篇引入课堂[J].北京教育,2005(8)[8]何为“经典诵读”[J].中国侨网.[9]朱岳琴.浅谈经典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30). [10] 胡培培.小学低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J].江苏教育,2007(9):10.[11] 冯帆.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小学生课外阅读琐谈[J].小学语文教育,2009(5):15.
第四篇:德育行动发言稿
“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德育行动启动仪式
学生代表发言稿
敬爱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校“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德育行动正式启动了,这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欣慰的事情!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想法,作为启动仪式的贺礼。
古人说: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其实,“信”就是“德”的代表。道德对于治国和做人都非常重要,十八大也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前,我学习虽然还可以,但跟许多独生子女一样,有不少娇生惯养的毛病,后来由于学习《弟子规》和参加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我心灵上受到很大震动,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大家都来反省自己身上的坏习气,都来用美德净化自己的灵魂,那我们以后还会走错人生之路吗?那我们的中国梦还怕不能实现吗?
网上说,泱泱中国,玩手机的人到处是,爱读书的人不怎么多。但我不在此列,我很爱读书,每次逛书店,不买几本书就不愿离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多年的读书使我获益良多,正像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如果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多读好书,那我们课上课下的交流,该是多么美妙而高雅啊!我想,参加今天这样庄重典雅的启动仪式,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得强烈的内心感受和神圣的心理体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文明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润宝鸡”,德更可以润中华;“书香陈仓”,书首先要香宝钛!愿我们大家都为此付出努力!
谢谢大家!
八年1班王静泊
2014年3月22日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
学科:数学姓名:李蔚芳单位:新城中心学校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需要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下面介绍了几点我对有效教学行动的一些想法。
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三、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 学中把教 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 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
(一)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
(二)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
决问题的策略。
(三)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
(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五、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 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六、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去评价一节课的好坏?用什么样的标准支衡量?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不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也不同。旧的评价的重点是教师,它关注的是教师教的情况,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不够关注,不能以学生为本,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很好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建议。建议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过程、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三
个维度进行评价,关注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式、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与应用意识、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手段等,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兴趣;有利于激劢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 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