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文喜厅长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李文喜厅长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这次在本溪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既是落实年初全省公安局长会议精神的实际步骤,也是贯彻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落实辽宁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要通过总结交流工作,深化思想认识,扎实推进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昨天下午,大家实地观摩了本溪市局的4个参观点,切身感受到了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成果。昨天晚上,我们又召开了全省50多家大型企业领导座谈会,大家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今天上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和公安部三局副局长闫正斌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观看了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片,本溪、大连、朝阳市委、市政府和营口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本钢集团、中铁大桥局、辽河油田秦沈天然气管道工程等企业领导和本溪、沈阳市局等公安机关负责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介绍了经验体会。与会同志一致感到,卫国常务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既充分肯定了全省公安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各项工作,也明确了下一步公安机关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的努力方向,并对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关心支持公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几个单位介绍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也非常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特别是本溪市局的典型经验,更具指导价值和普遍意义。一是融入大局认识高。本溪市局始终按照省厅党委的要求部署,积极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坚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和统领公安工作的一条主线,确保了各项工作在谋划上着眼大局,在推进上融入大局,在落实上服务大局。二是勇争一流决心大。本溪市局领导班子在以国秀同志为班长的局领导班子带领下,始终满怀发展激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厅党委的要求部署,把扎实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厅“六个进一步”的首要任务,工作标准高、推进速度快、落实力度大,在精神状态、具体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都为全省做出了示范。三是立足创新措施实。本溪市局经验尤为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们不是简单地满足于在过去服务举措上的修修补补,也不仅仅满足于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取得的局部成效,而是各地、各部门都能够着眼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重大项目、重点行业的特殊需求,采取创造性的举措,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实现了多点开花、亮点纷呈的可喜局面。四是惠及民生效果好。本溪市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领域、创新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难心事,还为广大群众拓宽了办事的方便门,把良好的警企关系与和谐的警民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本溪和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生动证明,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辽宁发展振兴的新部署,全面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新期待,有效促进了辽宁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半年多来,全省公安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中,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解放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作为,以同振共兴的意识竭诚服务,方向正确、思路对头、措施有力、工作务实,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年初以来,省厅党委以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的大局观,带领全省公安机关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贯穿全省公安工作的主线来落实,作为一项政治工程、维稳工程和民心工程,摆到突出位臵来推进。省厅成立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服务经济建设办公室专门机构;各地也都参照省厅模式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党委抓总、警种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切实把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今年全省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动员部署,在全省公安机关迅速形成了转变观念心系发展,理清思路谋划发展,一心一意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服务举措不断创新。各级公安机关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跟党委政府发展部署,着眼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以思想的解放带动服务举措的突破,以理念的创新推进工作方式的转变,先后制定出台了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坚持从企业最期盼的事着力,从企业最头痛的事解困,从企业最燃眉的事帮扶,大力推广“保姆式”、“一站式”、“跟进式”服务,并先后聘请106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律师等作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帮助督促公安机关各项服务举措的有效落实。
三是服务成效更加凸显。全省公安机关通过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增设派出机构等办法,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警企关系和警民关系。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在25700个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警务工作站,派出7300名党员民警直接与企业接触、与项目对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挽回经济损失120亿元,不仅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企业的满意度,也为各地区招商引资、建设重大项目创造了安全、有序、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
四是警民关系更加和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也是服务人民群众。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把保一方平安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制定出台并实施了户籍制度改革、消防“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组织开展了大调解、大帮扶、大服务等警民双拥共建活动。按照“专群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在全省的城镇社区建立了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无缝对接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架起一张打击犯罪和社会防控的天罗地网,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密切了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夯实了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4月2日,省委王珉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辽宁的振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省公安厅全面动员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及时。希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开拓创新,强化防控,消除隐患,落实举措,改进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陈政高省长、许卫国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和各地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收到各级党政领导对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139件,省委9名常委作了重要批示,各市领导批示24件,县级领导批示38件;中央级媒体报道246次,省级媒体开设35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栏专题,报道637次;收到来自各地赠送的锦旗848面、感谢信2446封。透过这些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背景、不同对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们进一步看到,公安机关真心实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企业发展解难,就一定会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公安机关竭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
回顾总结半年多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实践和各地的成功做法,全省公安机关不仅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果,更收获了再创佳绩的有益启示:
一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开阔思路,必须用“大服务”的理念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思想的解放,思路的创新,才能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明确有所作为的着力点。省厅强调要树立“大服务”的理念,就是要在充分解放思想的前提下,“跳出公安看公安”,在服从、服务、保障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上,理清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做出新贡献。服从大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服务,公安机关就提供什么服务;服务大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服务举措就跟进到哪里;保障大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保障,公安机关就依法提供什么保障。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无论是本溪市局为“中国药都”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还是葫芦岛市局为企业提供的“民爆物品直购”服务,这些做法都是解放思想、树立“大服务”理念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二是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充满活力,必须用“全方位”的举措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随着我省经济全面振兴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央实施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给我们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顺应辽宁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要与时俱进,不能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局限在某一个方面、停留在某一个层面;必须全方位创新服务举措,把服务的触角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突破性的创新举措服务跨越式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能,实现政治效益、法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只有突破壁垒才能转变职能,必须用“深层次”的改革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按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向深层次推进,必须要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敢于打破部门利益和权力的壁垒,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适应”、“不符合”、“跟不上”等问题,深化职能作用,转变警务方式,把公安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来。年初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落实省委王珉书记提出的“要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指示要求,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突破的服务新举措,权力该下放的下放,程序该简化的简化,在体制机制层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是角色的转变、权力的下放,表面看是牺牲了一些部门的局部利益,实质上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眼下看,增加了公安机关的投入点和任务量,但从长远看,是在为公安增强发展后劲开创了广阔前景。
四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干事成事,必须用“零距离”的作风确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实。“零距离”体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的是一种真心诚意的态度。如果我们公安民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下真功夫、不投入真感情,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只要我们怀着心系大局、情系民生的深厚感情去服务,就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情回馈。这几年,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我们的民警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感情,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对人民群众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安机关的政治责任,必须要有真诚的政治感情。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用“零距离”的态度,落实全方位的服务。
上述这些经验和启示,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用智慧、心血凝聚起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遵循,我们要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公安机关在深入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差距。尽管省厅在年初的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放在“六个进一步”的首位加以强调,但个别地区和部门仍把它作为一种姿态性的要求和一般性工作进行部署,这看似工作摆布问题,但实质上是没有把这项工作上升到中心、融入到大局,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工作落实上的偏差。二是作风上不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辽宁振兴大业、事关全省人民福祉,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但是我们有些地区和部门却不同程度存在着畏难情绪,把这项工作当成是额外的负担,说三道四,甚至弄虚作假、流于形式。这种观念不转变、这种作风不改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三是发展上不平衡。尽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项工作,从整体上看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地区之间、警种之间、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在服务领域、服务举措、服务实效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四是落实上不到位。年初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都推出了一些服务举措,建立了相应制度,但在深入推进、跟进督导、终端落实上,对照省厅党委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出台的措施创新性不强、服务的质量水平不高、取得的社会成效不明显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下面,结合当前全省公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再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领导,确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健康开展。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不能满足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能止步于既有的服务举措,要以更高的标准认真查找思想上的差距、工作上的差距、作风上的差距,坚决克服各种盲目乐观和小富即安的自满情绪,在解放思想、查找不足中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公安工作的主线不动摇,坚持“跟进式”、“零距离”的工作标准不动摇,坚持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动摇。面对辽宁的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一种 “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不断推动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度、上水平、升档次。要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狠抓各项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和工作落实,肩负起公安机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带领全省广大公安民警自觉投入构建和谐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大局之中,切实发挥作用、务见新的成效。
二是要围绕党委政府最关注、企业最关心、人民群众最期盼这个重点,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全省公安机关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瞄准各级党委政府最关注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服务举措。针对落实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所面临的户口一元化管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公安机构设臵等问题,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推出具有突破性的工作举措。特别是涉及到的沈阳经济区的8个城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等沿海经济带以及辽西北的公安机关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抓紧拿出切实可行的服务举措。各地都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更具突破性、针对性和实质性的服务措施。其次,要立足企业最关心的生产发展环境,强化保障举措。针对怕闹、怕扰、怕骗、怕盗等企业最头痛、最棘手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的打防管控措施,为企业生产经营打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各级服务办、驻企警务工作站要真正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对昨晚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省厅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进行梳理,逐一拿出整改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第三,要紧贴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强化工作举措。紧密结合严打整治行动、公正廉洁执法等工作,立足民生需求,明确更高标准,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树立正确导向,进一步抓好总结经验和树立培养典型工作。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成展示辽宁公安工作的特色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树立辽宁公安的良好形象。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效措施,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转化为工作规范和长效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扬,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效应。第二,要大力强化典型培养选树工作。近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唐军同志在省厅呈报的《公安机关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坚强服务保障的调研专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对公安厅经验的宣传,并作为我省典型,积极向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汇报。加上此前王珉书记等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充分说明,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各项工作,已经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各地要继续积极挖掘、培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警种和不同岗位上都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和表彰。近期,省厅将组织由相关单位、企业和公安机关代表共同组成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全省巡回演讲报告,积极营造警企同心推进发展,警民共建和谐家园的浓厚氛围。第三,要强化跟踪问效,要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力度,靠责任的落实推动工作落实。一定要明确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项战略性任务上,无功便是过、无为就是失职。对严重影响和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单位,要启动责任追究机制,严肃追究问责。
四是要坚持热情服务和严格执法有机结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热情服务和严格执法是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两者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必须要看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倡热情服务,是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前提下的热情服务;强调严格执法,也要注重理性文明,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严格执法来彰显公平正义,保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各级公安机关都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一严就死,一宽就乱”的现象,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宽松高效和规范公正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法无禁皆可行”的理念,坚持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就要充分运用好公安行政管理职能,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为投资者和企业实现无障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严格坚持“法有禁皆不可行”的原则,坚守政策界限和法律底线,对违反原则的各种请求审批一律不予批准,对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必须予以依法查处,确保企业经营在政策和法律框架下健康良性运转,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法治环境。
同志们,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开阔的思维、务实的作风,不断推出新举措,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实现辽宁的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蔡厅长在湿地现场会上的讲话
依法严格抓保护 置身大局谋发展 努力实现由湿地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在全省湿地保护与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蔡炳华 2010年10月25日
同志们:
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研究谋划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现场会开的很好,很及时。几个典型发言都很好,成果来之不易。各地、各自然保护区对典型经验要认真学习,领会吸收。通过现场考察和会议交流,我们看到了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富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建设工作,在机构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宣传教育和旅游开发等方面都下了大力气,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我省是湿地大省,但在整体上看,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湿地保护还没有真正纳入各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的重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湿地大省的身份还不相配。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研究如何臵身全省发展的大局,把湿地保护建设融入到全局工作中,实现由湿地大省向湿地强省的跨越,为 1 全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今后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工作重点
认识湿地的功能和价值,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有这么个说法,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这比较形象的描述了湿地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湿地具有“肾”和“肺”的双重功能。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生物基因库”,孕育并维护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地,也为人类提供水稻等物质产品。湿地是“淡水贮存库”,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湿地碳储量约为770亿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湿地又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承载着自然景观,传承着人类文明。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目前,全球湿地消失的速度超过了其它任何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物种安全、水资源安全、食物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连,湿地保护的国际政治化趋向日益明显。
我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1992年加入了《国际湿地公 2 约》,2000年出台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5年批准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2007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0年启动了湿地保护补助试点工作。
国家林业局非常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其纳入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我国建设现代林业,重点是建设三大体系,即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建设是社会发展对林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建设现代林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来看待湿地保护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可以说,生态建设包含着林业的一切,林业的一切都以生态为基础。我省以往林业工作的重点是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今后,我们要高举生态建设的大旗,守住森林防火的底线,将湿地保护建设放到与造林、林改、产业同等重要的位臵,形成“植树造林、湿地促林、产业富林、改革兴林”共同推动林业工作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局面,使林业的路越走越宽。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置身全省大局谋划湿地保护建设近十年来,我省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停止开垦湿地。2003年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了林业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我厅积极组织抢救性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建立了扎龙湿地长效补水机制,实施了 3 湿地保护补助试点项目,在湿地立法、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湿地保护补偿、科研宣教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级林业部门,各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正在规划之际,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现状,理清“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我省湿地保护建设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我们面临哪些发展机遇?需要做出哪些转变?这些都要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继续保持湿地保护建设工作平稳快速发展。
我省湿地保护建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积大。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我省有天然湿地556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总面积的15%,特别是我省有沼泽湿地427万公顷,占全国沼泽湿地的31%。二是生态区位重要。我省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据专家测算,三江平原现有沼泽土壤的最大蓄水量达到了46.97亿立方米,如果沼泽地表可积水按30公分计算,则现有天然沼泽地表储水可达17.15亿立方米,两项合计蓄水和储水总量可达64.12亿立方米,这相当于12个磨盘山水库的库容。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地的碳储量非常巨大,约为1540万吨。松嫩平原是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湿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对防沙固沙发挥着 4 重要作用。三是国际影响大。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36处,我省有4处,是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6%,是比重最大的省份。我省湿地大多位于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是丹顶鹤、白鹤、大天鹅等珍稀候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鹤类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在我省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国际上对我省湿地保护工作极为关注。四是湿地保护事关国土安全。我省边境线长达2900多公里,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俄界江,兴凯湖是中俄界湖,这都是湿地分布的重要区域,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建有三江、黑瞎子岛、八岔岛、大佳河、双阳河、珍宝岛、东方红、兴凯湖等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遭到破坏,势必造成界江的水土流失、堤岸侵蚀,最终导致国土面积减少。五是湿地自然保护区多。我国现有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我省已建省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就达65处,是数量最多的省份。可以说,我省是名副其实的湿地大省。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湿地面积缩小、功能退化的整体趋势尚未全面扭转。2009年,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省现有天然湿地556万公顷,从数字上看,比2000年的434万公顷是增加了,但是分析原因,不是湿地面积真的扩大了,而是调查规程修改导致统计数字的增加,在三江平原等重点和敏感区域,湿地还在减少。二是湿地缺 5 水、污染严重的现象有所增加。受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湿地自然水文条件被改变,缺水现象逐年增加。在一些湿地,甚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虽然国家对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非常重视,投入较大,但目前,依然只有部分市、县成立了管理机构,仅有半数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一些管理局编制不足,难以有效的开展工作。四是投入严重不足。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依赖中央财政。虽然我们向中央争取了不少的资金,但是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得到国家投入的自然保护区,基本设施设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得到项目投入,基础设施设备短缺,经费得不到落实。五是自然保护区社区关系不融洽,矛盾依然较为尖锐。六是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不够,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七是湿地保护工作整体处于边缘地带,没有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我们面临哪些发展机遇?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开展并扩大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试点范围。从省内看,当前我省的大局是“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我们必须在这个大势中找准发展机遇。省委作出“八大功能区”、“十大工程”的决策,是依据我省的生态资源、水利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优势作出的,这些优势,都和湿地有关。在“十大工程”中,湿地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千亿斤粮 6 食产能工程重要的生态基础,是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的生态优势所在。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将湿地保护臵于大局谋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我省湿地资源优势,我们必须转换发展方式。一是身份上,要由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我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林业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湿地保护工作起步和发展初期阶段,我们仅仅从部门角度出发,低头干好自己的事情是可以的,但是从长远发展看,我们不能只做运动员而忘了裁判员的身份,我们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行好条例赋予的职责,必须做好监督、指导等工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
二是在发展能力上,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事实证明,保护区没有自养能力,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总是张嘴等饭吃,要在积极争取各级投入的基础上,增强造血功能。在实验区内可以搞环境友好型的经营活动,要下大力气开展示范项目,提高自养能力。湿地具有巨大的生产力,要科学利用湿地资源,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
三是在管理思路上,要由单纯保护向科学发展转变。现在各级湿地管理部门,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看护湿地上。当然,这也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但看护好湿地,仅仅是湿地保护工作的基础,绝不能只停留在看护这个阶段,而要在保护中谋发展,通过发展促进保护。
四是在保护项目布局上,要由点状保护向系统保护转变。要继续开展流域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把 7 我省重要江河流域沿岸湿地划入保护区范围内。在今后的项目规划上,都要从流域尺度着眼,在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将项目落实到点。
五是在社区关系上,要由对立向包容转变。要通过积极开展社区共建,真正让社区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发展中来,让社区居民共享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成果,让其从中获利,实现包容性发展。
六是在保护区定位上,要由单一保护向多种功能转变。保护区要建成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社区共建的领头人、合理利用的示范区、科普宣教的窗口、生态文明的基地。
三、编好规划,抓住重点,做大做强我省湿地保护事业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使8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促进湿地产业发展,建设龙江湿地的“大保护、大旅游、大产业”的格局,逐步实现我省由湿地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争取国家湿地保护示范省建设项目。向国家要项目、要钱,我们北方是内行,要政策,不如南方发达省份。我们在积极争取资金的基础上,更要利用我省湿地优势,解放思想,开拓思 8 路,整合资源,统筹项目,向国家要政策,争取建设省级层面的湿地保护示范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二是开展湿地认定,依法加强湿地保护。《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依法保护的湿地要经过认定。由于湿地资源底数变化情况不清、缺少资金等原因,我省一直以来没有开展湿地认定工作。目前,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开展湿地认定的条件已经具备。必须抓紧时间完成湿地认定工作。在依法完成认定工作之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承担起湿地管护责任,做好征占用湿地审批工作,加大对破坏湿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是继续加强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和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湿地保护纳入林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有关项目,全面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
四是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湿地面积大的市、县,要抓紧成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早日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五是继续加快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建设。要在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完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六是全面实施好湿地生态保护补助工作。在积极争取国家湿地生态补助资金的同时,也要向省里争取设立湿地保护补助专项资金,确保已建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科研宣教、社区共建等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七是做大做强湿地生态旅游,促进湿地产业发展。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是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发展生态旅游,是我省十大工程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摒弃本本主义,要站在当地、全省乃至全国的视角来抓湿地生态旅游;要站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全局来重视湿地产业发展;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包容式增长的高度来促进湿地产业的发展。要加大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探索,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项目,通过产业发展,化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产业发展来促进湿地全面保护。
同志们,今天这个会,时间很短,主要是让大家重视起来。明年要召开全省湿地保护工作会议,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我相信,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上下共同努力,紧紧抓住“十二五”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紧密结合我省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能够保护好湿地资源,做大湿地产业,实现由湿地大省向湿地强省的转变!
第三篇:厅长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厅长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有机会参加**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桦南现场会议很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信息产业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从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慰问。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刚才观看和听取了农村信息化的典型经验很受启发,桦南县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全省者是有指导意义的,应该给予肯定和推广。
刚才,**书记对前一个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讲的很有针对性非常好。一会儿,贺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讲几点具体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桦南县现场会带来的启示
我们省农村信息化的近期目标是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化在实施主辅换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化农业。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着力打造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品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单机版和网络版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二是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推进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搞好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一整套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这次**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桦南现场会,对全省其它地市也具有借鉴指导意义。这次现场会至少有这样几点启示:第一,领导重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这次现场会,**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参会指导,我想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充分说明领导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桦南县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6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为今后农村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抓好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看,桦南已经建成了县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十个乡镇的农村信息站,应该说形成县、乡、村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通过发布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更为周到、快捷的信息服务,初步解决了农民获取信息不灵,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北药种植技术协会帮助驼腰子镇农民王国春建立了东北药材苗木网,利用网上查询对药农发布信息,解决技术难题,签订产销合同,为全县药农科学种药、丰产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驼腰子镇大兴沟村已发展成千亩药材基地。网络架起了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为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三,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种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比如,绿色毛葱协会会员智庆才利用信息网络,在毛葱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闯出了新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拓宽销售领域,“日中天”毛葱销往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并出口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种植户人均增收800元。
第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对信息化有深刻的认识是农村信息建设的关键。刚才巨龙实业公司老总的介绍使我们体会到认识是第一位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可能去广播,而且,信息化是倍增效益,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大的很难用数字量化,正好刚才巨龙老总讲的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桦南县农村信息服务网,初步解决了农业信息滞后,农民信息不灵等问题,使农民对农产品供求有了准确的判断,进一步调整了种植结构,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了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避免“谷贱伤农”现象发生。增强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广大农民信息意识明显增强。农户尤其是对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最为关注,网上浏览人数每天达40多人次。并根据掌握的各类信息调整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顺便提及主,在农村推广信息化,具体说,农民家里建终端,不一定追求高端设备,只要有一台普通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别盲目上高级设备,主要是解决问题。
第五,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一个正确的认识,从领导到基层还是有一些人认为这东西较难。其实,应用一点也不难,而且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种必然。互联网进入我国11年,我国现有1亿多用户,说明前途光明。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和完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我省是农业大省,目前的信息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各地要科学研究制定具有
第四篇:董事长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是一次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公司主体文化,推进企业文化落地,以打造有中国铁建特色的项目文化为重点,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主题抓得准确,重点抓得有力。大家检查和参观了各局在京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总结交流了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抓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霍副书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和任务作了重要报告,并形成了《中国铁道建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会议开得很成功,很有收获,必将对公司全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强调两个问题。
一、强化文化强企意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 企业文化是做强做大企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力和文化优势的竞争。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反之,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同样,如果文化根基动摇了,精神支柱坍塌了,再强的企业也会垮台。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经营者是缺乏远见的企业家。企业文化的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当前,各级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要努力增强文化强企意识,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的创新,是由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的时代飞跃。它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其功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培育人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激发人的创造力,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步伐和企业兴衰。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国内外优秀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作支撑,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比如,西门子的理念是“让西门子无处不在,让西门子无人不爱”,沃尔玛的基本信仰是“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是“科技以人为本”,松下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爱精诚、奋发向上、礼貌谦让、顺应同化、感恩图报”,海尔总裁张瑞敏则认为“企业是船,资本是帆,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这些广为人知并受人尊重的卓越企业,尽管其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总是不断调整以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著名的企业也有垮台的,以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为例,每年都有一些被淘汰,由的甚至破产,这些破产的大企业,无一不是企业文化上出了问题,导致了错误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没有企业文化作支撑的企业在一定时期也能生存,也可能有发展,但却不可能长盛不衰。只有先进的文化理念,才能引导企业扬帆远航、无往不胜。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为做强做大中国铁建,公司确定了“建筑业排头兵、国际化大集团”的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们更面临着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其他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要超越国内建筑业竞争对手,要缩短同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就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发展,就不可能跟在别人后边发展,而是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用先进的文化促进观念的变革,以观念更新促进思路的创新,以文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思维优化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迫切要求。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员工,只有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使企业走上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轨道,才能形成凝聚力和创新力,才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育“四有”新人。
我们中国铁建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文化传统的企业,是一个有文化的企业。在35年的军旅生涯中形成了“铁道兵精神”,在逐鹿市场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培育出“引滦精神”、“大秦精神”、“京九精神”、“南昆精神”和新时期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先进的企业精神,构成了我们新时期企业精神的基础,是我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动力源泉。过去几年,我们在整合企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导入识别系统策划入手,将企业文化导入管理,认真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标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方针、企业奋斗目标等,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企业文化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识别系统策划不等于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整合文化资源,将企业文化导入管理的一个基础环节。要搭建中国铁建企业文化体系,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完全可以说,竞争国际化的今天,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企业。我们过去的铁道兵是有文化的军队,今天的中国铁道建筑公司要做强做大,也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走在中央企业前头。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1、把企业文化确实摆在重要位臵。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而是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这样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对内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效,已为实践所证实。我们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放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上到下、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
必须首先强调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人物,起着倡导、实践、推动和创新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领导者的文化自觉程度决定企业的发展层次,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各单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提供必要的人、才、物保证,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归根结底,是全体员工的文化,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领导重视还不够,必须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等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企业文化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岗位实践。
2、坚定不移地推行规范统一的企业文化。文化的一致是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大型企业集团塑造企业灵魂、凝聚人心的关键因素。没有统一的文化建设的要求,没有统一的企业形象、统一的企业品牌,就不能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就不能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树立起公司的整体形象。
打造公司品牌,是适应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从长远看,符合包括各所属单位在内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所属各单位要强化“中国铁建”这个品牌,自觉维护中国铁建品牌的权威性,坚持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只有公司的品牌打出去了,才能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才能使所属单位受益。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搞分散主义,不能搞多元的主体文化。要统一使用公司的企业标识、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歌曲。用共同的企业标识塑造形象,用共同的价值观统一思想,用共同的企业精神凝聚力量,用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励斗志,用共同的经营方针改进工作,用共同的行为准则指导行动。
3、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创新。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方面,公司形成的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方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国铁建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所属各单位要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既规范统一,又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体系,力争越到基层,企业文化越鲜活、越有特点、越有个性。
4、搞好企业整合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前两年,适应做强做大企业的战略需要,全系统进行了整合重组,部分单位划入中国铁建这支队伍。如何抓好文化融合,是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全系统各单位必须坚决贯彻公司主体文化,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另一方面,整合重组所涉及的企业,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资源,要在坚持中国铁建主流文化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吸收优质文化资源以充实和丰富整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并在实践中消除整合重组带来的文化冲突,搞好深度文化融合。以文化融合为先导,建设和谐企业。
5、下大力抓好企业文化在项目的落实。项目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塑造企业精神的舞台,是培育人才的课堂。作为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企业文化,只有落实到项目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功能。企业文化只在机关炒来炒去,就会失去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最终会失去企业文化的生命力。要以项目文化建设为抓手,立足企业实际,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模仿、照搬,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做优做实项目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通过优化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我们的企业文化不是封闭内敛的文化,而是开放的外向型文化,只有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树立大海外、大项目、大协作观念,在国际舞台上同跨国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我们才能更快地成长壮大,才能做成百年老店、长盛不衰。因此,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观念的更新,确立“海外有黄金”的理念,抓住全球化机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占领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机会。
7、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企业文化的核心特质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的员工,不是机器中的齿轮,而是活生生的、有个人追求的人,他们的活力,将决定企业的成败。那些欣欣向荣的企业不一定是那些拥有最有价值的资源、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企业,而是那些能激发其员工潜力的企业,是那些最善于促进员工发展、提升员工素质的企业。要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把为了员工、尊重员工、热爱员工、依靠员工、培养和发展员工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中去,做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和谐一致,激发员工潜能与提高员工素质和谐一致,营造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环境和营造文化氛围和谐一致。
8、要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一是看它是否为广大员工接受,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二是看它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促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文化本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确实能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要以先进文化理念整合全系统资源,走文化兴企、文化强企之路,以做实做优做强文化,带动做实做优做强企业。
同志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品牌形象、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的母体,经营企业是经营物质生产要素,也是经营文化、经营品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的加剧,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铸造企业品牌,促进员工发展,使企业长盛不衰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打造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铁建特色的企业文化,全方位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李董事长在公司重点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李贵生董事长在公司重点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6月7日,公司召开了重点工程推进会,在推进会上李董事长分别从工程建设的责任承包、领导干部作风、公司发展前景、民生保障、责任落实、资金保证方面做了总体安排。他指出,此次推进会一方面是为了贯彻落实6月2日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发展座谈会的会议精神,另一方面是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动员会、鼓劲会、扬鞭会。他表示,自从上任以来,虽然此前对华晋有所了解,但是当置身其中时,从各种渠道反馈的信息还是令自己很难接受的,例如沙曲矿的瓦斯治理的难度和现状,让自己感觉到很难接受。总体的原因就是公司的规模太小,尤其是分立之后的新华晋,总体核定产能是1190万吨,这还是建立在沙曲二矿、明珠矿、吉宁矿的顺利投产基础之上,所以,安全发展成为了目前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发展的角度讲,就沙曲矿目前仅仅的200万吨,明珠矿的90-100万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确保到2013年产能达到1190万吨。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关键是要抓好目前的重点工程建设。
坚持安全、高效、和谐、发展的治企理念,安全是前提,和谐是发展的保障,解决公司在职工生活上的欠账问题,这 1
样能有力的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职工能深刻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热爱企业,以矿为家,安居乐业。
今年公司部署的10项重点工程,刚才基建处对项目的安排有点粗线条,必须从公司的层面上逐一落实到各单位的工程项目上,基建处要对所有项目进行细化、量化,拿出每个单位的施工网络图。
华晋公司的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的理念和思路要重新调整,其中一条是肯定不变的,那就是我们依然是山西焦煤集团的下属企业,依然要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分忧解难做贡献。今年集团公司的压力很大,在省属七家重点企业中,位列第四,这与集团公司在全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所以我们在大的环节下,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重点项目建设的意义不言自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心态决定状态,意识决定行动。每位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要勇于争先,攻坚克难,以“5+2”“白+黑”的工作精神,脱皮掉肉的决心,把各个项目推进好,完成好。
2、纪律保证。要完成重点工程的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纪律作为保证。从发展进程上讲,应该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也是所有干部职工的福祉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纪律上
有着坚实的保证,立说立行,敢立军令状,要按照组织纪律进行严格考核。
3、组织保证。公司领导干部要对项目建设进行承包制。每一个项目要有项目领导小组的设置。基本建设工作由达善荣总经理分管;离柳地区的对外协调工作由王海星负责,同时要成立对外协调小组,通过多沟通、多协调,切实保证好地企关系的良性发展;项目设计方面由李进鹏负责;证照手续办理工作由陈明怀负责。
3、基础工作的保证。工程建设从设计方面以及工期的要求,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办理,关键性的环节可以突破程序的限制,最终的决定权由我来决定,对工程要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梳理,加快调研、加快立项、加快决策、加快开工,实现三大基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华晋公司要挤进山西焦煤集团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行列,由王海星书记负责在柳林建1000套保障性住宅;向集团公司申请太原住宅建设,河津基地建设与王家岭公司协商联合开发。
4、资金保证。今年要拿到5-10亿的资金。
5、落实责任。明确责任后,要落实责任,责任和考核要搞清楚,弄明白,严格进行考核。
大家要团结一致,振奋精神,人人显身手,个个要争先,着力推进公司的重点工程建设。
达善荣总经理在公司重点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达善荣总经理主要提出了四点建议:
1、2011年如此繁多的项目仅靠离柳指挥部是不够的,要求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牵头,成立领导组,实施任务承包到人;
2、针对设计单位不能按时完成设计图纸的问题,要固定专人去负责;
3、在不违反基建程序的前提下,有些项目要适当简化,特事特办;
4、地企关系的建设,二级单位要主动承担责任,摸清对方的意图,拿出意见后汇报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