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打开心门的钥匙作文600字
阅读,打开心门的钥匙作文600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打开心门的钥匙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斯克兰曾经说过“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是啊,妈妈的阅读引领改变了我!
小时候,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为了让我能安静下来,妈妈要给我读好多的故事,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后来慢慢识字了,我开始自己读书,有童话、有小说、有杂志……书中的营养给我力量。
这个寒假格外的漫长,户外活动减少了,电视看多了又会损害眼睛,疫情阻止了我行万里路,那我就选择读万卷书吧!记得上学期末,爸妈为了鼓励我多读书,特意带我去临沂参加了我的偶像曹文轩老师的'读者分享会。寒假里,我把他签名的所有系列丛书读完了,就和妈妈探讨着书中每一个小朋友不同的身世。在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人生的宝贵在于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体会到了凡事皆需坚持不懈的毅力,那扣人心悬的故事情节也时常提醒着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通过读寓言故事我认识了拉封丹,克雷洛夫几位大寓言家,韩非子的寓言很有启迪性,也让我爱上了文言文;通过听讲座,我喜欢上了《西游记》、《水浒传》而且还乐此不疲的看了好几遍,兴起时我披上披风,拿起武器扮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给爸妈表演他们的英雄故事;通过大语文的学习,我认识了斯威夫特、梅里美、勃朗特三姐妹等好多外国作家,并从她们的作品里感受到了另一个世界。
渐渐地我不再是那个胡搅蛮缠的“坏小子”了,我学会了引用书中的故事向妈妈讲道理;写作文时不再发愁了,好多词语会蹦到我脑海中,流淌到笔尖;正如老妈所讲“阅读不一定让我变得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变得更加智慧”。
我不再是一只井底之蛙!
第二篇:打开“后进生”的心门-后进生转化
打开“后进生”的心门
当我们自然而然的走进后进学生的心,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只有真正走入学生心中,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而如何走入学生的内心呢?尤其是像那些师生眼中、家长心中被标上“后进生”的学生,他们的心门似乎管得紧紧的,堤防着每一个成人的侵入。
用心灵赢得心灵。因为,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只有用让孩子的心灵感触到老师真挚的爱,那扇紧闭的心门方能徐徐向你开启。我想,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在开始的时候,也曾是和风细雨,也曾是嘘寒问暖,也曾紧紧抓住闪光点,但是好景不长,这些学生的“软硬不吃”“不识好歹”“出门就忘”“屡教屡犯”,让老师“忍无可忍”“心寒至极”“彻底绝望”!果真是“孺子不可教”么?
当然不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医生能够长年地治疗一个病人。他也许比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理由作出悲观的结论,但是他相信科学的巨大力量,相信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我们的工作中,人道主义的最高阶段就是:我们必须依靠对于自然力的深刻的知识,去克服那些甚至被自然本身所命定的不可克服的困难。”还是我们的方法不科学,不得当吧?不,应该准确的说,是我们的爱还不够。一次,我听一位老师的语文课,班里由6名学生。整个课堂老师提了18个问题,同学们回答问题50多人次,但班里仍有5名同学,他们自己也没有举手,但老师也没有提他们的问。我从他们的表情上看,他们还是想展示自己的,但每一次机会他们都失去了。下课后,我问这几个学生,他们胆怯的说:“我怕答错了,老师又要说我笨。”我听后心里很是沉重,我在想,我们的“后进生”他们并不差,只是我们的老师关心的不够,爱的阳光没有向他们倾撒。
经过了小学几年,升入初中的这些所谓“后进生”,受的冷漠绝对比爱多得多,得到的关注更多的也是他们故意违纪得到的老师不得不去关注的眼神。因此,他们对突然来临的“关爱”总是存有戒备,但依然渴望,于是有了一次次的试探。而就在这试探的过程中,老师失去了耐心,弃之不理,其结果不仅是寒了老师的热情,更是冷了孩子的内心,使那本已冻了三尺的冰更加厚了几分!更不消说,那一个劲吹西北风的老师了!
因此,我想说:学生没有切身感觉到的爱,不是真正的师爱!真正的师爱,没有功利思想,不会计较付出有无回报,爱得自然真切,永远是期待成长,永远是充满希望!
转化后进生,打开心之门,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快乐的生活!
第三篇:家校互动 培养孝心 ——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是冯丹丹,今天论坛的题目是《家校互动,培养孝心——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孝是德之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教育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校互动是培养孩子孝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信任,发挥这支同盟军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在充满人性的关怀中养成孝心品质。
那哪些是我们在家校互动中,能培养孩子孝心的方式呢?
家校互动,看似简单,具体实施却是困难重重。我们家校互动的方式必须具有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第一,重视家访工作 树立慈孝典型
我接手现在这个班已经将近四年了。无数次的家访,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年前那次去陈子悦家。那时陈子悦的妈妈开了一个童装店,当我进门时,看到子悦正在帮妈妈用左手配合着只有一截的右手臂拆着衣服的包装袋。原来在子悦三岁那年,妈妈就得了手部神经癌。从妈妈病了开始,七年来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子悦不仅照顾好自己,还一直帮忙照顾着妈妈,帮妈妈洗衣做饭,陪妈妈看病,喂妈妈喝药。虽然她们的生活充满不幸,但母女俩始终用微笑面对生活。
在那天,子悦当着全班所有家长的面,说到:“虽然妈妈因为生病右手没有了,但我相信我一定能照顾好我的妈妈,因为我就是妈妈失去的那只手。”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我想感动大家不仅是子悦的那一份孝顺,而是这孝顺在这女孩小小的身躯中已转化成了一种震撼万物的力量!
第二、把握家长开放日,引领家长帮助孩子成长
教师走进家庭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毕竟有限,加强家校互动,这就需要将家长请进校园、请进课堂。
还记得那天是我们四年级的家长开放日。第一个活动是“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当学生走过去对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三鞠躬,大声地说着“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爱你们”,很多家长都哭了。一些家长在回家后给我发了这样的短信:“今天的活动真好!我看到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谢谢你,冯老师!”
第三、成立家长学校,厚德营造慈孝育人环境
近年来,我们下各镇中心小学以“慈孝”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成立家长学校,以道德细节实践为载体,将慈孝教育推向又一高峰。
每当想起丁巧燕老师在家长学校中做的慈孝讲座总感到意义深刻。一位失去双亲的家长说:“听丁老师说父爱母爱的故事,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他们走了,想想当初真不该和他们吵,应该好好孝顺他们。”通过家长学校我们开展“慈孝”认同教育,让家长们与学校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开展慈孝社会实践活动,家校互动与爱同行
12月6日上午,下各镇中心小学组织30多名由学生和家长组成了的“雏鹰小队”,队员们到街上发放“践行孝道、感恩回报”慈孝倡议书。这是我校开展“慈孝德育” 的一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秀品质,同时还进一步推进了下各镇的慈孝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还要多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将“慈孝”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在家校互动中我们培养了孩子的孝心,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的“孝”文化,促进了学生形成知恩图报的思想道德情操。
首先、学生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围绕“慈孝”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慈孝黑板报、慈孝手抄报、慈孝主题班会、慈孝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活动中,有的学生通过“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等形式,抒发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深情表达了对父母的崇高敬意。有的学生通过作文竞赛、日记等形式表达感人肺腑的话语,展示出一份份沉甸甸的爱与感恩,凝聚着孩子对父母深深的祝福、浓浓的爱意。
其次、创设了幸福型家庭
在家校互动中,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我们将慈孝文化纳入全校教学计划,通过教育孩子,营造了父慈、母贤、子女孝的浓厚氛围,促进了核心家庭成员间和谐共处,团结友爱,打造幸福家庭。最后,涌现更多小孝星,促进社会和谐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慈孝文化,各班组织学习小孝星先进事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布置学生写观后感,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还对小学生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回家为长辈洗一双脚。通过教育活动,下各涌现出了更多的小孝星,促进了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孝亲敬长、感恩图报的良好氛围,推动慈孝教育深入开展。
百善孝为先,“孝”和“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社会弘扬慈孝教育的同时,我们通过家校互动,培养了孩子的孝心,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或许我们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但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我们一定可以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孝顺的好孩子!
谢谢大家!
第四篇:打开心灵的钥匙
打开心灵的钥匙
——读《心灵的觉悟:理解教师叙事探究》有感
其实一直就不喜欢读关于理论方面的书籍,总以为那些枯燥的大道理过于冠冕堂皇,看似深刻,却在实际中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内心排斥着关于专业的论著。在图书馆闲逛不经意翻到这本书,竟然是以叙事手法来写教育理论,带着好奇开始读这本书。
“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研究”这一课题无疑就是现在我们专业学生迫切需要着手的。不久的我们也将踏上三尺讲台,也将成为新老师中的一员,那我们该怎样挖掘出我们的心灵智慧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呢?这一切的问题,书中给我们给出了答案。
教育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历来的教育家做出过很多很多的解释。而此书的解释甚合我意:教育教学最深刻最本质的解释是——心灵感应,以心灵感应心灵。只有知识传授,没有心灵感应,这样的教育只能称得上是训练,而背离了教育的天职。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心灵旅程。在这本书里,作者进一步告诉我们:教育的最大奥妙和神圣使命,就是“认出和接住”“永恒之神向教育抛来的新生儿”!那是一团元气,一切新生的起点,是在阳光下自由舒展的希望,是永恒之神抛给每个未展开的生命力量······
非常可惜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残酷竞争环境下,在 “过度编织理性罗网”的钳制中,在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制度约束下,萎缩了自己的本性,迷失在“文字杀生”中,更无法“接住”那“永恒之神抛来的新生儿”!
这是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也是对教育现实的极为犀利、深刻的批判,是我们认识当今教育问题的又一视角。如果这一点大家认识了,接受了,那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希望的。现实的希望并不在于我们要立即改变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试的教育制度正在努力改变,但短期内有大的改变将是十分困难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者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探究自己,解放自己,把教育作为心灵旅程,让自己的心灵转向光明,积累,启迪和激发自己的心灵智慧,在轻灵、新鲜、清朗、平和、畅达、欢悦的心态中,把自己的心灵之光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这样做的目标当然必须要追求更好的教学成绩和考试分数,但首先和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影响、熏陶成一个身心健康的、有高尚品格的,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看完《心灵的觉悟:理解教师叙事探究》之后,我才明白,要付出多少辛酸,要经过多少内心的纠结;必须要用真正的坦诚和付出才能找到那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与“自我”的完全结合,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才能真正成功。
2011级教育科学院教育学本科班11370067罗蜜蜜
第五篇: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寻求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问题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谷东桃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钥匙寻求问题激发提问模仿学问敢于发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同时数学新教材也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发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发现问题。
1、先做后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 1
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先不要回答,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做中求问 问题解决后过程中,做到“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了问题的解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店,小朋友去购买玩具,可以任选两样,然后算出应付多少钱。学生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象模象样地“选购”,“付款”。这过程中,小朋友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顺利地“结了帐”,有的同学遇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他们会自己思考,或看例题算出了得数;或几个人围在一起轻声地讨论,或从中引出新的问题,如“两个数相加满10怎么办?”等。这样学生在实际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学起来肯定会特别认真,会主动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并达成共识,从而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肯定会更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3、想问给问 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需要,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命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究、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产人。如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互相交流、评价、沟通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打破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操作实践、问题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问,模仿学问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设计好问题的“专家”。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三、建立自信,敢于发问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离不开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 “怕提问”,一怕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建立起他们的自信。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或解答问题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及思路,抓住关键给以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有不当或错误,教师不应嘲讽,而应肯定学生的大胆行为,并鼓励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