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打开所有门的钥匙美文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所大学里当宿舍管理员,有一次聊天,她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事情。
她管理的那个楼住着一群男生,每个宿舍四个人,每个人一把钥匙,这些学生很爱睡懒觉,总爱拖到快上课了才匆匆忙忙地起来刷牙洗脸,然后直奔教室。等到下课回来,一摸口袋,坏了,钥匙忘在宿舍里了,于是只能等其他同学回来开门。四个人中总有一两个人带着钥匙,可总有那么几次,四个人全忘了带钥匙,于是全被堵在宿舍外了。没办法,只能来找宿舍管理员,也就是我的朋友,她保管着整个楼所有宿舍的备份钥匙。
次数多了,朋友便觉得麻烦。她定了个规矩,每个宿舍每学期来找她要钥匙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超过三次者,自己找工具把锁撬开,然后再掏钱买把新的。
期末的时候,朋友把所有宿舍的情况做了一次统计,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5楼几个连在一起的宿舍,501到506,居然一次也没来麻烦她开过门!一次记录也没有的宿舍不是没有,可现在有六个宿舍,而且还是连在一起的。这引起了朋友的兴趣。
为了解开心里的疑团,朋友特地敲开了504的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秘密。原来,他们每个宿舍都另外配了一把新的钥匙,存放到下一个宿舍中,这么说吧,把六个宿舍和六把钥匙分别编上号,他们的办法就是:把钥匙一存放到宿舍二,把钥匙二存放到宿舍三,依此类推,最后把钥匙六存放到宿舍一。这么一来,二十四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人带了钥匙,那所有人都不会被堵在宿舍外,因为只要有一把钥匙,就能先打开一道门,然后取得第二把钥匙打开第二道门,就这样,一直到打开所有的门。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拿出笔来算了一下。假设每个学生忘记带钥匙的几率是50%(实际上应该小于这个数字),那么会不会出现二十四个学生都不带钥匙的情况呢?理论上是可能的,由概率论可以算出,这个几率应该是1/16777216———几近于零!
我不禁佩服起这一群聪明的小伙子来。他们互相信任,彼此合作。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时,每个人都有手忙脚乱的时候;而只有并肩站到一起,共同面对问题,才能挖掘出最大的潜能,这时候,问题往往变得不堪一击,因为这时候,每个人手里都多了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所有门的钥匙。
第二篇:打开心灵的钥匙
打开心灵的钥匙
——读《心灵的觉悟:理解教师叙事探究》有感
其实一直就不喜欢读关于理论方面的书籍,总以为那些枯燥的大道理过于冠冕堂皇,看似深刻,却在实际中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内心排斥着关于专业的论著。在图书馆闲逛不经意翻到这本书,竟然是以叙事手法来写教育理论,带着好奇开始读这本书。
“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研究”这一课题无疑就是现在我们专业学生迫切需要着手的。不久的我们也将踏上三尺讲台,也将成为新老师中的一员,那我们该怎样挖掘出我们的心灵智慧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钥匙呢?这一切的问题,书中给我们给出了答案。
教育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历来的教育家做出过很多很多的解释。而此书的解释甚合我意:教育教学最深刻最本质的解释是——心灵感应,以心灵感应心灵。只有知识传授,没有心灵感应,这样的教育只能称得上是训练,而背离了教育的天职。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心灵旅程。在这本书里,作者进一步告诉我们:教育的最大奥妙和神圣使命,就是“认出和接住”“永恒之神向教育抛来的新生儿”!那是一团元气,一切新生的起点,是在阳光下自由舒展的希望,是永恒之神抛给每个未展开的生命力量······
非常可惜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残酷竞争环境下,在 “过度编织理性罗网”的钳制中,在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制度约束下,萎缩了自己的本性,迷失在“文字杀生”中,更无法“接住”那“永恒之神抛来的新生儿”!
这是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也是对教育现实的极为犀利、深刻的批判,是我们认识当今教育问题的又一视角。如果这一点大家认识了,接受了,那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希望的。现实的希望并不在于我们要立即改变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试的教育制度正在努力改变,但短期内有大的改变将是十分困难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者改变自己。如果我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探究自己,解放自己,把教育作为心灵旅程,让自己的心灵转向光明,积累,启迪和激发自己的心灵智慧,在轻灵、新鲜、清朗、平和、畅达、欢悦的心态中,把自己的心灵之光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这样做的目标当然必须要追求更好的教学成绩和考试分数,但首先和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影响、熏陶成一个身心健康的、有高尚品格的,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看完《心灵的觉悟:理解教师叙事探究》之后,我才明白,要付出多少辛酸,要经过多少内心的纠结;必须要用真正的坦诚和付出才能找到那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老师”与“自我”的完全结合,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才能真正成功。
2011级教育科学院教育学本科班11370067罗蜜蜜
第三篇: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寻求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问题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谷东桃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钥匙寻求问题激发提问模仿学问敢于发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同时数学新教材也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发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发现问题。
1、先做后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 1
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先不要回答,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做中求问 问题解决后过程中,做到“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了问题的解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店,小朋友去购买玩具,可以任选两样,然后算出应付多少钱。学生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象模象样地“选购”,“付款”。这过程中,小朋友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顺利地“结了帐”,有的同学遇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他们会自己思考,或看例题算出了得数;或几个人围在一起轻声地讨论,或从中引出新的问题,如“两个数相加满10怎么办?”等。这样学生在实际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学起来肯定会特别认真,会主动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并达成共识,从而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肯定会更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3、想问给问 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需要,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命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究、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产人。如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互相交流、评价、沟通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打破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操作实践、问题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问,模仿学问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设计好问题的“专家”。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三、建立自信,敢于发问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离不开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 “怕提问”,一怕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建立起他们的自信。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或解答问题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及思路,抓住关键给以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有不当或错误,教师不应嘲讽,而应肯定学生的大胆行为,并鼓励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
第四篇:打开成功的钥匙
打开成功的钥匙——自信
贫穷的老农,发现金矿,国家开采吧,价值不大,但这个老农开采了,却发了大财,为了表明自己有钱,老农买了一辆汽车,每到节假日就将车开到附近的城镇,看到左边有熟人就开到左边打招呼,见到右边有熟人就开到右边打招呼,却从来没有碰到过人,出现车祸等事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车前套了一匹马,他不知道只要将钥匙拧动的话,就能顶上几十匹马的动力。
其实,我们也一样,明明自己潜在着无比巨大的动力,只要拧动钥匙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来,但却偏要依靠外在的那匹马。本来你身上有大量别人所希望有的东西,你自己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宝库,你们现在选择了销售,就用公司给你们的这把销售钥匙,来发动你内心炽热欲望的发动机吧!
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那么你就会变成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成为有价值的人,在人的一生中,大概都有几个重大的转折点,至少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自然也有难忘的转折点。
在我刚进入行业时,我也很没有自信,但当我在第三天发单子回来后,我听到了主管告诉我,你成交了一套,我很兴奋,晚上都有点睡不着觉,并不是我成交的这一套带给我的这一万多块钱,而是我终于有自信,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让我解放了思想,真正理解了,事都是人干出来的,有了这种自信,我再也没有像开始那样怕了,更能放得开了,就是这种自信,掀开了我生活新的一页。
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如果你真正的建立了自信,那么你就已经迈入了成功的大门,自信,真的可以创造出奇迹来。历史上多少伟人和成功者,他们的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其先导。拿破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这是何等豪迈的自信,正是因为他有这种自信,才激起了他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心理学家做过一次实验:跳蚤跳杯的故事。
如果说,我这人不想干大事,我只想生活的快乐一点。那么我告诉你,生活快乐也需要自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介绍两个现实中的事情,都是我身边发生的,我的朋友身上的事:
一、学跳交谊舞;
二、追对相。
也许你们可能会认为我所说这些有艺术成分,但它的确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自信同样可以给生活带来幸福。
第五篇: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
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
湖北省社为解“三农”投融资难创建“合金融”平台
□ 本报记者 叶 梓 通讯员 刘学华 戴 维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下发,湖北省供销合作社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初创的为农金融服务平台“合金融”成了一大亮点。
文件催生为农服务金融平台
近年来,湖北省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4年底的统计显示,它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排名第五位。但是,银行的金融服务难以惠及农村的现实,在制约湖北省社进一步前进的同时,也在制约湖北“三农”的发展。如何破解,也成为了湖北省社思考的问题。
中发11号文件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要“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中共湖北省委随后印发的《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快实施‘金融助农工程’,依托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鼓励参与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建设,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推动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破解基层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难题”。
为落实中央的改革任务,湖北省社树立“互联网+”思维,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合金融”这个由湖北省社独资打造,专注于服务“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
“三步走”破解“四无”困难
“合金融”在成立初期面临人才、技术、产品、知名度“四无”的巨大困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驰介绍说,“合金融”团队针对困难,制定了“建系统、搭架子、树品牌”的三步走方针。
幸运的是,湖北省社60多年深耕“三农”领域的丰富经验,让“合金融”这个为农金融服务平台,散发出了极强的吸引力。众多来自北上广深知名企业,甚至海外的金融、IT人才,在经过层层筛选后被召集到了“合金融”的麾下。初创团队经过刻苦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业务流程设计、架构设计、建立系统等一系列工作。2015年8月份,“合金融”开始试运营。
在试运营期,“合金融”团队紧扣“社有独资”概念,做到了“线下活动每月有,线上活动不间断”,并整合线上、线下媒体渠道,获得了初期的品牌知名度;通过为全省涉农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开发了自己的金融服务产品;通过下沉到全省县、市、州发展了第一批信任供销合作社品牌的种子投资用户。
负责平台运营工作的胡晓明介绍,从2015年8月11日到2016年1月10日的试运营期间,“合金融”投资用户数超过了2.5万人,累计实现为系统内涉农项目及其上下游企业撮合融资9989.75万元,占平台总体交易规模的71.17%。
顺势而为创新风控手段
做金融就有风险,尤其是“三农”领域。那“合金融”靠什么办法来控制风险呢?这还要从“合金融”的业务模式说起。
“城市金融服务体系无法服务传统农业产业,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方式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张驰说,“我们还是要找到一条业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把农业生产要素串联起来。”经探索,“合金融”决定选择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做支点,通过龙头企业把控风险,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其上线产业链,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金融供应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这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平台目前的坏账率为零。
除此之外,“合金融”非常重视内部管理。来自银行的风控团队会对融资方严格审核,一个环节有问题就一票否决;“合金融”还建立了自己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并一直在根据运营情况调整操作细则和风险金的提取比例。
“三农”投融资领域一枝独秀
“合金融”肩负扶持“三农”的使命,它在运营初期仍面临为农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的传统难点,所以目前盈利还较为有限。为此,“合金融”未来计划借助省社6.6万多个基层网点,以农村理财服务为突破口,将“合金融”引入农村市场,通过收集企业、农户投融资数据,建立农村征信体系,进一步增强平台的风险把控能力和盈利能力。
今年1月15日“合金融”正式上线时,湖北省社寄语它“志存千里、脚踏实地、一枝独秀”。张驰表示,在“三农”投融资领域里一枝独秀,利用互联网钥匙打开农村金融之门,就是“合金融”的发展目标。未来5年“合金融”将争取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标杆平台,发展成一家估值百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