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案例

时间:2019-05-13 21:2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研活动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研活动案例》。

第一篇:教研活动案例

编者按: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任务,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素养和学生意识是校本研修新的聚焦点,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意识的增强更为关键。本学期上城区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在开元、天长、胜利钱塘三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申报式教学调研,各学科研究员跟进教师课堂教学,深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发掘提炼了这三所学校在教研组团队建设中的好经验、好行动。如基于课例研磨的初中备课组活动如何开展?一次有效的教研组活动如何写成一个校本研修的案例?教师如何具有自觉的学生意识设计与实施教学?学校分管教学领导又该如何管理指导教研组的工作?本期将聚焦教研组团队建设和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组稿、责编:缪华良)

磨课 磨练 磨合 ——开元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课例研磨活动一瞥

杭州市开元中学 方向

开元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是“娘子军”组合。五名成员中,有高级教师两名、一级教师一名,另有两名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两位新教师在初二下的时候,就已经来校实习,并且取得了明显进步,因而获得信任,本学期到初三任教。尽管如此,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带毕业班这至关重要的一年,因此,备课组的全体,尤其是老教师,不免深感肩负重荷。如何有效地帮助新教师在专业业务方面快速成长,并且使所有初三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掉队,便成了备课组关注的核心。

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照例给两位新教师配备了师傅,并且明确了以“磨课”为主体的培养机制。我们备课组的“磨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亦步亦趋”:师徒磨课落实文本研读

新教师上课,课时进度一般比自己的师傅“慢一拍”。即徒弟先听师傅的课,课后师徒交流;接下来徒弟根据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将新课的教案修订成型,并向师傅说课,听取意见;然后徒弟走上讲台正式授课。这是一个小型的磨课过程,参与者虽然只是师徒“二人转”,但是磨课的每个环节都环环紧扣、毫不含糊。这样做,虽然看似比较繁琐,但教学实践证明,对于课文重难点的落实,以及对新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二、五步循环:集体磨课引出思维碰撞 所谓集体磨课,是指备课组所坚持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相对前面的师徒之间的小磨课而言,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大磨课,其基本流程为:“主备精备——说课研讨——个性消化——教学实施——反思改进”五个循环运行的环节。

具体做法是由两位新教师各自“认领”课文提前备课,然后在第二周的备课组活动中,分别根据自己所准备的材料进行说课和PPT的演示。在此基础上,其余三位教师针对说课稿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两位新教师解答,最后根据备课组的集体意见,新教师形成自己的新教案。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说课还是答疑,均能加深整个备课组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而第三周,则由三位老教师进行备课工作,第四周由三位老教师进行说课演示,并解答新教师的疑惑,最终形成统一教案。这样以半月为周期进行轮换,循环往复,既不会让新教师备课的负担太重,也能让她们在老教师的说课中获得启迪。

三、精致研磨:集体备课注重课例引路

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新的研究方式。基于课例研制的任务驱动式研修,不仅使备课组的活动有了载体,也可以通过一个课例的反复研磨,促使教师提升对学科教学本质的认识。精致地打磨一个课例,是从这一个,走向这一类的认识提升,甚至可以清晰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主张。我们遵循课例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在备课组内每学期开展1-2次的典型课例研究。下面就以我们组对课文《杨修之死》集体备课为例,讲讲具体做法:

这次备课,我们分了这样几个步骤走:“素读”课文——搜集资料——同课异构——自主定案。

“素读”课文。所谓“素读”,即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只是根据课文和课后练习题,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备课组五位老师坐在一起,由新教师许绿杨朗读全文,其余老师认真听并在课文边上做好批注,然后交流感悟。这样的初读,更纯粹,因为没有参考资料的先入为主,众人的感悟也更直观,更契合文本。此环节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内完成(周一)。

搜集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后,备课组成员开始分工合作。这次轮到三位老教师主备,具体分工为:方向老师负责粗备课——搜集当时的历史背景、历代对杨修与曹操的评价、曹操和杨修的历史故事等资料并加以整理,形成第一稿教案。此环节在两天之内完成(周三)。

同课异构。在初稿教案的基础上,由备课组的两“台柱子”周素颖和徐建岚老师负责精备课,并形成各自的思路,写好第二稿教案并做好PPT。此环节在两天之内完成(周五)。如两位老教师均从文中关键句入手,分析全文。

周老师的主体思路: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真知”下手,“三读”杨修,*初读杨修:“真知魏王。” *再读杨修:“真知魏王?” *三读杨修:“真知魏王!” *总结。

徐老师的主体思路: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为何而死?是否该死? *杨修如果没有鸡肋事件,会不会死?从原文找出依据。①恃才放旷体现何处?

②“数”——哪些事件?又体现了什么? ③“忌”什么?为何“忌”? *杨修之死谁之过?

修之过,操之过,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另外,我们组每位语文老师还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一份导学案。如下所示:

《杨修之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写法。2.分析、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3.深入探究杨修死因,从中获得启示。学习过程:

(一)默读相关链接 有题目解读、走近作者、了解杨修和补充注释等四项内容。(具体内容略去)

(二)自读课文思考 1.自主学习。

要求能疏通文意,梳理情节,探究发现,自主质疑等。(具体内容略去)2.预习自测。

分别设计注音、释义和翻译句子等三题作业。(具体内容略去)

(三)学后拓展探究

穿越时空遐想: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献什么忠言?

上述三稿教案及其他所有的资料,均存放在备课组公用文件夹中。组里各位教师利用双休日,仔细研读两稿精备教案,提出疑问,并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案,准备下周一交流。此环节也在两天之内完成(周日)

自主定案。周一备课组例行活动时间,各成员再次聚集在一起,讨论对于两个精备教案的看法,特别关注两位新教师对于两稿教案研读的感受。两位新教师在讨论时表示:“周老师这一教案的思路极其清晰,整体感觉也很流畅。但我们仔细研读之后发现,很多具体操作性的东西,对于我们而言,要很好地体现出来,有相当难度。”换言之,两位新教师觉得,这一稿教案对于课堂驾驭能力的要求较高,新教师毕竟经验有限,若想很好地实施并落实课堂教学的环节,没有把握。接着,大家又一起讨论徐老师的教案。徐稿比较简单,整体思路也很明确,采用主问题教学法,由两个大问题统领课堂教学。因为这稿教案的可操作性强,因此,备课组最后商定,除周老师可以保留自己的思路之外,其余四位教师基本统一采用这一思路。但是这个教案看似简单,若要很好地落实,并且体现学生的自主式学习,那么就一定要借助于导学案。于是大家又就导学案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增删了相关内容。至此,《杨修之死》的教案主体思路尘埃落定。

四、因材施教 :大小班级注重思维差异

这样集体备课之后,每位老师因所带班级不同,在保持总体相同、局部各有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大小班不同程度的要求,有关教师做出了有针对性的适度改变。根据平行班之间的差异,任教老师也都实施了相应调整。如执教《杨修之死》一课,备课组的老师围绕徐老师的教案,依据我校初三年级有大小班的具体情况,再次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确定了大小班教学的区别所在——大班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之下,还可以再探讨一个问题:“杨修究竟知不知道自己会死?”然后下发相应的补充资料,以供学生思考判断。又如在五节课的导入上,五位老师的新课导入就无一雷同,而是各显神通。

基于我校初三年级是大小班设置,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小班的教学上也有同有异。因此,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特别提示和要求新教师:除了对文本内容的研读之外,学情也是必须把握住的又一重点。这就是说,新教师上课时,即使是同一课文,在大班和小班,对教学任务的把握和理解、对于文本内容挖掘的深浅程度,也都应该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成功的集体备课,一方面仍能显现出教师个人的风格与优势,不影响百花齐放时“她在丛中笑”的个体特色展现;另一方面,更能加强备课组的团结和谐、取长补短和相辅相成,使之产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良好达成教学目标。特别要说一下,如今的我们,已经由原先一味追新、求奇的“同课异构”,转变成了现在踏踏实实、落实文本的“同课同构”,我们认为,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必要一步。

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要一起走。期待我们备课组全体,在集体备课、同课同构的专业发展领域里携手前行,不断获得创新和提高,逐步积累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与同行共享。

第二篇:教研活动案例

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张雪莲

◆ 教研主题: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活动时间:2014年11月 ◆ 活动地点:丹麻寺学校 ◆ 主 持 人:张雪莲

◆ 内 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 课例执教:赵英花

◆ 活动成员:丹麻寺全体教师

◆ 活动目标:

1、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 题的思维方式。

2、优化数学教师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活动过程:

一、背景介绍: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校本教研模式是“仿课研究”。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授课教师说课:

运用ppt课件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媒体等几个方面说课。

三、分配观课点:

1、在导学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时间、效果。(汪鞠忠、陈树梅)

2、在展交环节中,学生展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金山奎、李广菊)

3、当堂训练的内容、方式、完成率。(杨国福)

4、和光盘相比,哪些地方超越了,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到位?(张雪莲、王玉花)

四、赵英花授课(过程略),其他教师带着各自的观课点观课。

五、授课教师反思:

1、由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扎实,所以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比较高涨。

六、教师议课:

1、在导学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时间、效果。

陈树梅:今天,我有幸听了老师的一堂课,我的感受是李老师将问题激励、自学指导和合作学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的目标、要求、方法,让学生在有效地时间里开展了有效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汪鞠忠:今天听了赵老师的数学课,给我的感受是赵老师将问题激励、自学指导和小组学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目标,要求,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开展了有效的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我们知道自主学习就是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体验学习的过程和自我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各自的学习方法。

赵老师这节课共有二次自主学习活动,时间超过了25分钟左右。活动一:学生用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说一说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发现,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活动二: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证明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个特征。通过两次活动的比较,使学生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巩固了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在展交环节中,学生展示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金山奎、李广菊)李广菊:赵老师的这节课的亮点有 小组展示: 展示后向其他同学提出请求予以帮助。其余同学向展示者提出疑问,要求展示者回答。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敢于批评,超越。

实物展示:教室中见到了哪些长方形正方形,用两幅三角板拼长方形,正方形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展示:小组合作验证时学生自己拿学具进行展示。

课件展示:训练时用课件展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发动学生。“动”起来逐步实现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金山奎:赵老

师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语言亲和力强,教态大方、自然,整节课流畅自如。首先,让学生在教室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了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意识,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中去,为后面的探索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学生由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这个活动中,激发起了高度的兴奋状态,人人想动手、人人想参与的欲望。

金山奎: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小组合作探索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本课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特征,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都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各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采用了在小组内个人展示交流,全班内小组展示。如让学生汇报“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问题时,有的说是

3、当堂训练的内容、方式、完成率。(陈树梅)

陈树梅:本节课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两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4、和光盘相比,哪些地方超越了,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到位?(张雪莲、王玉花)

张雪莲:

1、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光盘上有小组交流和自主学习,而赵老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的三种方式,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小组交流的时间比较充足,学生基本都能动手折、动手量比光盘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充足。

2、从学生的发展方式来看:光盘上采用的都是班内个别展示的方式,而赵老师采用采用的是班内小组展示、个别展示两种,还有,光盘上学生的展示是手里拿着展示,而赵老师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使学生的发展比光盘上得更清晰,而且使学生边说边操作的能力得到提高,但是赵老师让学生展示时人数太少,学生都能发现特点,但展示的机会很少。

3、从课件演示来说:光盘上的老师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在学生验证展示后,老师采用课件边说边演示,而赵老师没有演示,而赵老师把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做成课件,让学生读,加强了巩固,而光盘上没有,光盘里先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以及角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学生的展示是采取班内个别展示的。

王玉花:

1、从结构上说,第一步导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以及角有什么特点,第二步是让学生量、折的方法验证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以及角的特点,第三步是概括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异同点。而赵老师最后加了第四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边长,第五步,让学生动手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六,当堂训练,让学生折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让学生明白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

2、导入的方式上赵老师更切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找教室里的长方形表面、正方形表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课前三分钟的说话,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更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数学。

七、活动小结: 本次教研活动,注重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过程。从而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非常有利于学生用投影仪很直观的验证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与角的特征。

第三篇:教研活动案例数学

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低段数学计算教学教研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数学做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事,好多学生对计算存在一种畏惧感,同家长交流时,听到更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解决计算准确,提高计算正确率,因此,提高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而要改变这个现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数学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以此为案例,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计算题。

2、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3、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研讨方式:

根据活动的主题,从我们教研组实际情况出发为宗旨,我组主要采用“课堂展示以及教研活动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参加人员:低段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实施过程:

张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就数学本身,特别是数学计算教学而言,数学计算课堂好象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开会”,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数字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起好玩的搭积木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动画片来说,上数学课真可以算得上特别乏味。今天我们针对低段小学生关于计算的主题展开讨论,大家相互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

郑素琴:为了激发和提高孩子们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我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适量出示一些口算题让学生练习,在强调计算准确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我经常通过做游戏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把数字做成一些漂亮的卡片,然后把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让孩子边玩边学,老师说数字,学生找,老师说算式,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根据时间和计算正确率打分,看哪一小组计算又对又快,进行得分排队,计算错误扣分,通过珍重形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机损也认真细心,唯恐落后,我觉得对计算帮助很大。

柴君会: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我时常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听算作为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有它独特的存在价值,通过听算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辨别、分析能力。听算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用耳朵听,快速的接收数字信息,不需要借助任何计算工具,而是通过动脑积极思考后,迅速作出计算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听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我觉得孩子们在计算方面收获很大。

张红芳: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我常用讲故事或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史建慧:我在平时计算教学中,课前积极准备数学竞赛题,为课堂计算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以上方法,循序渐进,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孩子一般不会马上就学会,所以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对孩子多鼓励和支持,树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避免孩子出现厌学状况,随着训练的加大,学生的正确率越来越高,学生有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王希女: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比如有些学生往往把得数从竖式往算式里写结果的时候就写错了,或者是抄题的时候就抄错了,因此我教学计算,给孩子要求:一看,看准题,二算,算准确,三写,写结果,四验算,这样 更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柴永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在计算教学中,常用贴近孩子们生活中一些游戏或者课间活动的情境导入,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中。能运用“直接从十位算起”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出结果(抽生回答)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出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间活动时,你们喜欢什么课间活动?有喜欢跳绳活动的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个喜欢跳绳的好朋友,你们愿意给他们做好朋友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三、收集信息,分析题意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小华跳了45下,小红比小华多跳28下。生2:小军比小华多跳23下。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生1:小红跳了多少下?45+23(板书)生2:小军跳了多少下?45+28(板书)

四、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计算45+23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40+20=60, 5+3=8,60+8=68。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很好,方法不错,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45+20=65,65+3=68。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给其他同学说一说。生:23+40=63,63+5=68。

(二)计算45+28 师:请你挑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并把想的过程写下来。指名三人上前板演。其他同学反馈: 1、40+20=60,5+8=13,60+13=73。2、45+20=65,65+8=73。3、28+40=68,68+5=73。

(三)观察、比较

师:45+23和45+28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加法,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45+23是不进位的,45+28是进位的,。

师:同学们,你们很聪明,所以在计算时特表要注意。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

(1)做游戏:分组计算,有限时间,比赛进行,看哪一组计算又多又对。

(2)抢答:课件出示练习题,看谁计算又快又对,记分规则。(3)当小老师:小组组长出题,看谁计算又对又快。

六、全课小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计算教学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在旧知基础上独立进行新知计算,我觉得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突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过硬的计算基本功,本节课充分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笔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又把数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想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自主探究,体现计算“多样化”

本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体验方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不同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老师能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在计算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2、注重归纳比较,实现“优化”

方法是多样的,但也有 “巧”方法和“笨”方法之分。在提倡和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归纳,吸取各种方法中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过程中,更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

计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是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三是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而《新课程标准》在对六项学习内容进行描述时,把“建立数感”、“估计结果”、“学会方法”等要求放在了重要地位,这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的计算去繁就简,重在运用。

【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的目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口算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引发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的优势的感悟;解决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及时进行优化,还有是为了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进行拓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呢?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认真落实课本上的每一节教学任务外,还可以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口算竞赛活动,有专项的口算测试,也有常规的每天口算项目,还有各种有趣的口算游戏,每个活动,我都认真组织了教学资源,力求做到题题新颖、灵活,要求学生灵活选择方法,逐步积累计算的经验。特别提到用扑克牌玩算24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都十分灵活,无论在哪里,时间有多长都适合同学们玩,教师应该在同学们中大力倡导这项活动,即是对知识的应用,又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定期举行班级或段级PK赛,让这个游戏引领大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活动,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不提高吗?最后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 2 3 ……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在计算8 6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停留在算法多样上,更没有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过凑十来达到口算的目的,使学生懂得这种题目通过“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方法口算,这种“凑十法”的口算策略同样适用于后续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因而这种策略的优化其潜在价值巨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二年级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计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是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三是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而《新课程标准》在对六项学习内容进行描述时,把“建立数感”、“估计结果”、“学会方法”等要求放在了重要地位,这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的计算去繁就简,重在运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认真落实课本上的每一节教学任务外,我还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口算竞赛活动,有专项的口算测试,也有常规的每天口算项目,还有各种有趣的口算游戏,每个活动,我都认真组织了教学资源,力求做到题题新颖、灵活,要求学生灵活选择方法,逐步积累计算的经验。特别提到用扑克牌玩算24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都十分灵活,无论在哪里,时间有多长都适合同学们玩,教师应该在同学们中大力倡导这项活动,即是对知识的应用,又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定期举行班级或段级PK赛,让这个游戏引领大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活动,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不提高吗?最后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怎样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认真落实课本上的每一节教学任务外,我还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口算竞赛活动,有专项的口算测试,也有常规的每天口算项目,还有各种有趣的口算游戏,每个活动,我都认真组织了教学资源,力求做到题题新颖、灵活,要求学生灵活选择方法,逐步积累计算的经验。特别提到用扑克牌玩算24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和空间都十分灵活,无论在哪里,时间有多长都适合同学们玩,教师应该在同学们中大力倡导这项活动,即是对知识的应用,又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定期举行班级或段级PK赛,让这个游戏引领大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活动,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不提高吗?最后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第四篇: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案例

段柳乡中心校黑峪沟小学 李怀萍

本组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探究。◆ 活动时间:2016年3月13号 ◆ 组织负责:张书君

◆ 内 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双册 ◆ 课例执教:李怀萍

◆ 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 ◆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时间:2016年3月13日 ·地点:黑峪沟小学 多媒体教室 ·对象:全体老师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开放性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2、教学困惑

召集全体教研组成员讨论数学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面教学问题:曾多次开展了计算教学研讨活动,很多老师在计算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总是有多数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方法单一和死板,不会用不同的方法验算。这个问题一直让我们教研组成员颇感困惑。

3、课题研究需要

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克服传统“封闭式”教学的不足,适应开放的社会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重视开放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重视开放教学目标,着眼学生整体的素质化;重视开放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气氛的民主化;重视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视开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化;重视开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因此,我们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以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教研组成员对解决的方案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产生问题的因素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1、教材因素。

教学的内容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教材存在着主观划

一、过于分散、远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的问题。采用了“调整”、“合并”、“补充”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激活。

2、对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将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或教学形式,重新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率。

2、教案预设因素。

呆板的教学模式和单一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1开放教学目标,张扬学生个性。

2、巧创 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变式教学,开放教学的研究形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4、开放性练习题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生因素。

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对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影响。1、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等环节,激励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2、开放教学的空间形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

4、教师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1、开放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开放学习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合理设计教学。·时间:2016年3月13日 ·地点:黑峪沟小学。·对象:全体老师

(一)、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为了让老师们从数学计算教学的源头去寻找开放性策略的理论依据,形成新的理论高地。对解决教学问题的设想提供依据,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可行性同时,让老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我国基础教育司制定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 ;“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而《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问、学生问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就是真正实施“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理念。

3、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整体都大于各部分之和。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求在时空上开放,与外界进行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从而使信量倍增,有效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并围绕专题组织教师观看了“计算题教学”方面的光碟录相等影像资料。

(讨论要点): a、教学的内容与选择的题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教学内容吸引学生。b、教师的语言要简练、清晰,不要重复发布。c、预设提问目的性要明确,避免出现无教学目的教学提问。d、预设教学目标、情境和练习题设计要开放。e、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留有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f、设计评价时,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和参与性,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二)、分析教材、提出教学设想。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下册的《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进行讨论,涂晓琴老师备课。详情见附1《教案设计》

三、课堂观察记录

•时间:2016年3月13日 •地点:黑峪沟小学三年级教室 •人员:全体老师和三年级学生

简要说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详情请见附件《课堂教学设计》。

四、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的反思、同伴的反思与专家的反思,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不同层次人员的反思、讨论,形成集体智慧。

一、执教者反思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作为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数与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数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有很多专家和教学实践人员从反思新课程理念出发,提出一堂好课应追求“真实、朴实、扎实”。,于是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摈弃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容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避免课改初期,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课改初期学生计算的能力整体下滑。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初期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

为此,我在这堂课做如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情境

一般情况下,计算的引入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通过适当的现实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它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相关的生活经验,促进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还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逐步感悟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一是常用的“由旧引新”切入主题的方法,即由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问题,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方法。它的优势在于虽没有现实背景为依据,但它却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处于“探究——收获”的这一情感体验中,使之能自觉主动灵活地处理问题。这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计算课“清清爽爽一条线”远比“模模糊糊一大片”要强得多。我之所以采用创设的情境的方法引入新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我们的情境选择本身就比较简单,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快速的直接梳理出数学信息,而不会在情境中兜圈子,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揭示数学的规律或反映数学知识的实质。二是在形象化情景的帮助下,学生直接列出算式24×12=?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思维过程,展现思考方法;三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能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

二、在技能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对此,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学生探索,教师引领。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基础上,围绕中心问题(24×12=?)展开解决,达到计算方法多样化,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引领学生进竖式计算行算法的优化,从实用性和普遍性两个层面对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a、掌握乘的顺序。b、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2.设计开放题,发散思维。那些机械性、程式化的练习很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大训练量的练习充其量是使学生变成解题的标准件。为此,本课中设计了很多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练习和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获得不同的解释。这些练习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会从解题过程中获得不同层次提高。有些练习则要求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这些开放习题不但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还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3.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计算课不仅仅关注计算,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把计算教学提升到一种数学素养的层次上来组织教学,这不仅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整个数学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本节课我们在估算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特出表现在从围绕中心问题(24×12=?)展开解决时,我鼓励学生先估算,学生呈现多种多样„„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应该说是很好的尝试。

三、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实际教学中,我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在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才能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以上就是我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笔算乘法(不进位)》上课后的一些粗浅思考,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习作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

1、教研内容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前置性作文教学,也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习作教学为例,系统研究写作之前,让学生做好的前置性的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准备:

一是语言的积累。学生利用积累本,根据每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事先做好和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积累,为本次习作“广积粮”。

二是方法的积累。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单元的阅读课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做铺垫。三是情感的积累。根据不同题材的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习作前,做一做,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拍一拍••••••等多种手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本次习作进行情感的积淀,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奠定基础。

2、教研目标

(1)、明确前置性习作与传统习作教学的异同。前置性习作是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习作,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让学生

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传统习作,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着老师的思路写成假大空的习作。

(2)、整理出一套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通过收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出寻找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待于加以实践论证。具体到每一篇习作,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归入某一类来进行前置性的习作教学,要根据自作的题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前置性积累。

(3)找到不同题材习作的前置性学习的规律。写人记事类文章(有的重在写人,有的重在记事)、写景抒情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等,根据各自课型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要认真分析教材,科学确定进入教材的角度。有一点应该充分认识,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前置性习作,都是为习作的指导,为学生自由习作做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情景】集体大教研《我发现了„„》

《我发现了„„》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定。

针对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基于小学生对大自然接触机会少,活动范围狭小,亲自观察实践的能力较薄弱。因此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前置性习作学习,为本次习作打好坚实基础,为顺利习作做好铺垫。

一、教师准备:(1)购买一盆含羞草,教师以《我发现了含羞

草的秘密》为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2)了解含羞草,我课前寻问、研究、查找、阅读大量含羞草的资料,认真分析,亲自实践,真正弄懂含羞草会含羞的秘密。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科普性作文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含羞草的秘密中去,是我们备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词语宝库,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心中词汇贫乏,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词汇,供学生参考:

出乎意料 一头雾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枝单叶稀 照顾不周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 叶柄低垂 百思不得其解 恍然大悟 善于观察 勇于探索 课下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观察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什么收获?为课上辅导做好准备。

二、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回忆以前的发现经过,或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并从中发现新奥秘。

2、简单记录探索过程和心得,为习作做好准备。

3、保护好观察的事物,可以带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研究。

4、为了了解所观察的事物,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简单记录。

《我发现了······》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积极向上。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而本次习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用眼睛捕捉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用笔记录实践中的收获,品尝发现中的硕果,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2)层层设疑、大胆猜测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主动实践、积极探究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积淀写作情感。(4)自由展示、分享成果为学生提供平台,感受创作的美好。

一、教学目标: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2、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3、探究中揭开了什么秘密,把收获和心得详细写下来。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开拓作文题材 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现代生活丰富多彩,开拓作文题材,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如剪贴作文、看图作文、照片作文、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科技作文等,学生通过自己看看、听听、说说、做做,觉得有话好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

二是选择合适题材 增添写作兴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题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写作经验不足,往往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却无从着手,辛辛苦苦地写下来,结果重点不够突出。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这就需要在作文课上告诉学生如何根据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只有选取合理的材料,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理想的习作。

三、表达形式多样 激励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狭窄、单一的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上不拘一格。课内可通过片断作文、活动作文、特写作文、快速作文等表达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课外可利用特定的节日,如妇女节、儿童节、劳动节等,让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一种特殊的体验。如教师节前夕,学生们纷纷给老师寄贺卡、写贺信,有的学生借教师节写了《我的老师》、《我爱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情真意切的文章,既抒发了学生尊敬老师的浓浓真情,又畅叙了往日师生之间的误会。

如何在课内让学生学会写具体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

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智慧、充满乐趣的。我们期待学生的作文具有鲜活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创新精神。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只有框架缺少血肉。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到的是畏难和痛苦。写不具体甚至无话可说不仅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障碍,也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方面的做法,仅供大家一起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读写结合,勤于实践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教学阅读这些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布置他们进行仿写,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读写结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

如《烟台的海》一课,脉络清晰,总——分——总的布局和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恰好可以让学生学习仿写。学生们在作文中,能抓住季节特点写景物,内容就充实了许多。

在学习了《三亚落日》一课后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写清楚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段话,提供给学生几个中心句,如张明爱学习;小华爱劳动;奶奶生活俭朴;小丽是个懂事的孩子等。有的是学生围绕“小华爱劳动”这一中心句写开去:在家里,他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浇花、擦鞋,倒垃圾;在学校里他抢着值日,从不偷懒,每次值日都忙得满头大汗;他还常常帮邻居李爷爷搬东西„„通过小练笔学生学会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观点,一个意思,阅读中的小练笔要视课文内容灵活而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抓住一个训练点,学生就会有收获。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章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练习补写,这也是训练具体作文的一种形式。如在学习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美惠子和聂将军见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学生们能够想像出人物的语言、动作把细节写出来是很可贵的,是想像帮了他们的忙,所以创设空间,放飞思维,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作文的蓝天里自由翱翔,他们就会时常回报你惊喜。

读中学写,读后练写,常动笔,勤实践,相信,学生的作文内容一定会日益丰富起来。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化表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小学,习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很难有内容具体、生动,说真话、抒真情,有童真童趣,有创意的习作。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不但能让学生走出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的困境,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别具一格。从中展示社会变革、人类的进步、事物的新生,开拓人们的视野,点燃智慧的火花,这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

当然,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依据教材,激发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用大语文观的眼睛去观察、去想象、去品味课内语文教育资源。

“读书报告会”教案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本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多读书,加上一点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书给了我们对过去的沉思;科普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小说让我们畅游在主人公的故事中;散文让我们流动在清新的文字里。世界在进步,书籍也在伴随着人类进步。下面,就让我们在这宜人的深秋季节里,共同步入文学殿堂,静心聆听,听听书究竟在我们的生活里留下了些什么。

一、考考大家:

1、你们平时都读过那些书?能不能给我们报报书名呢?

2、你一般都是利用什么时间读书的?

二、畅谈感受:

看来,近段时间,同学们读的最多的书大部分都是故事书,有名人故事,感恩故事,励志故事等等,那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感受。

要求: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来讲,先说名字,再谈感受。(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加以点评)

三、日积月累:

1、在读故事的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请同学们把自

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学习。要求:

我积累的词语有:---------------------------。我积累的句子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积累真多啊,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能坚持摘抄,并把它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阅读,它推开了一扇能通往古今中外的大门,让我们用自己的时间,以自己的步调在书海里尽情遨游,丰富知识,广博见闻。那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警句呢?说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要求:必须有出处及作者。

四、小小故事会:

1、同学们,请你选择一个让你记忆深刻的故事讲一讲,说说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今后的读书打算?

五、迷津指点

1、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及经验。

2、教师指导读书方法:

第一,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

第二,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而有所舍弃。第三,读书学习之外,常与同学讨论。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对死记硬背。

习作指导:《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视频。2.感动中国背景音乐。

3、课件。

一、欣赏视频——动情。

教师播放电视公益广告。

1、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

2、师:同学们,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二、联系生活——激情。

1、看生活中感动瞬间的图片。

哪个瞬间,感动了你?试着说一说。

2、师小结。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坐在墙角里读书的孩子,我们感动于他们的执着;那个五六岁小男孩,70岁孝儿陪母逛庙会,我们感动于他

们的孝心;雪中送报的邮递员,扶老人过马路的交警,洪水中用盆托住孩子的武警官兵,我们感动于他们的奉献;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残疾儿童,背老人过河的青年,排队献血的人群,我们感动于他们的爱心。时光年轮滚滚向前,生活中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有很多,你经历过吗?把他们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间的感动。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经历的„„

三、分享感动——抒情。(一)分享感动之“交流”

1、出示要求:

2、小组内交流各自感动的事,教师巡视启发。

3、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也可自我推荐讲述),然后评议。(二)分享感动之“表达”

1、师:请同学们用心写出自己感动的事,并取个好题目,谁写得最真挚感人!

2、出示习作要求

3、习作小提示(1)如何选材

第一,选择刚出现或刚发生不久的材料。第二,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材料。

第三,选择自己发现的、有新意的、鲜为人知的材料。第四,来自生活的材料可能不会很典型,可经过你的技术处理,也能化腐朽为神奇。

(2)习作方法

1、选用恰当的叙事人称。2.选用恰当的叙事线索。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就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真情投入,心灵交汇,必能造就文章的精品!

4.要写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是说叙述需讲求变化,讲求一波三折,不要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5、多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3)构思方法

• 开头直接回忆:是指用回忆的方式来开头。即开头直接点题,回忆相关的往事。

• 中间描述事情经过:先要接着开头过渡一下,然后才具体叙述往事。叙述一件往事,一要完整,二要具体,三要生动。所谓完整,即指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有起因,有过程,有结果。所谓具体,是指事情的过程要具体地描述,要有生动具体的细节,人物是怎么说的,如何做的,有哪些想法等等,都要写具体。所谓生动,是指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的内容要叙述的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 结尾呼应开头:这里是文章的结尾了。要写一个呼应开头的段落,以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而严谨。(4)修改方法

(一)推敲词语。就是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准确。•

(二)理顺语句。就是要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三)删改重复。就是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

(五)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

(六)断句标点。•

(七)总结升华。

4、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场集体评议几个同学的作文片段。(可以从学生所写的听到、看到、经历过的内容各个选择来评点)

四、结语

活动目的:

促使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读书交流,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深入读书的兴趣,把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起来。活动准备:

1、收集读书知识题目制成幻灯片。

2、将学生获得的读书知识归类、汇总,制成多媒体课件,到时可以分门别类出示。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蜜蜂是勤劳的,正因为它的勤劳,才能采百花之粉,酿甘甜之蜜。同学们是勤奋的,正因为大家的勤奋,才能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把同学们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2、教师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规则。

二、读书知识竞猜

(一)必答题 A组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2)、六月五日是世界的什么日?

(3)、世界上开的时间最短的花是什么花?(4)、臭氧层有什么作用?(5)、电灯是谁发明的? B组

(1)、《长歌行》这首诗是谁写的?(2)、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3)、仙人掌原先是长在那里的?(4)、人呼吸需要什么?

(5)、第一架飞机是在哪个国家诞生的?

(二)抢答题 第一组

(1)、我国的哪一建筑被称为世界四大奇迹之一?(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3)、京杭大运河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命令开凿的?(4)、你能说出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吗?(5)、圆周率是我国古代哪个人最早发现的?(6)、是谁发明了锯子? 第二组

(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

(2)、我国古代哪位诗人被称之为“诗仙”?

(4)、曹植的哪首诗是决定他的生死的?(5)、《游子吟》这首诗是谁写的?

(6)、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哪个时期的? 第三组

(1)、什么花要吃昆虫?(2)、哪种植物是怕痒的?(3)、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4)、二氧化碳对植物有什么作用?(5)、金丝猴是我国几级保护动物?

(6)、你能说出银河系九大行星中的四大吗?

三、读书知识汇报 A、科普知识方面的 太空中的日常生活:

行走——人在地球上走,而航天飞机在太空里飘。人如果进入了太空,那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计),进入了一个无所谓上和下、几乎没有重力的世界。你就会飘飘然,一动就会飘起来。

喝水——在容积小的飞船乘员舱里,饮用水常采用增压式水箱贮存和供给。航天飞机的电力系统备有液氢和液氧供发电,发电的副产品是水,供航天员饮用和备餐。空间站上的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做饮用水。在飞行中,航天员不能喝啤酒、葡萄酒或含酒精的果汁。在太空中喝水,不能采用我们在地面上常用的方式,而必须用吸管。喝时可以将饮料往外挤,挤出的饮料迅速变成一个滚圆的小球,航天员可以飘迎过去,把它一口吞下。

用药——在空中用药,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当你想点眼药水时,你必须将瓶口贴着眼球挤药水。需要进行静脉滴注时,除了采用特制的器械外,你可以用血压计的橡皮球将药液挤入血管。B、环保知识方面的 谁弄脏了地球的外表: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燃烧煤、木柴、以及汽油等燃料,都会产生烟和一些有害气体,它们都被排放到大气中,弄脏了地球的外衣地球的外衣。地球家园的水荒:

地球上的水虽然不少,但绝大部分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咸水,能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少得可怜,仅占全求水量的千分之一,淡水中可供人饮用的水就更少了。在地球上,有许多干旱的地区缺少淡水资源,有些地方甚至连饮水都难以满足需要。

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鸟类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灭绝一种,最近300年间,平均每2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后,每年就灭绝一种。C、写作知识方面的 怎样描写外貌:

外貌是指人的外形,包括身材、体型、肤色、服装打扮、长相、姿态、风度、表情和某些生理特征。外貌描写就是指对人的外形的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外

貌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富于立体感。外貌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可以简单地写一两句,也可以细致描绘,可以作整体描写,也可以只写局部,可以集中在一处写,也可以分作几次写。关键词语和“跑题”、“偏题”的关系:

跑题是指文不对题,偏题是指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如要求写“一个好榜样”,却写成了“坏典型”,属于跑题。如果要求强调“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时却强调了“一件”事,这属于偏题。这两种后果都是没有正确掌握题目的关键词语造成的。

D、文学知识方面 杞人忧天: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老爱瞎操心,一天到晚都在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险下去,自己没有地方藏身。因此,他睡不定,吃不下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有人告诉他,天是由大气组成的,是不可能掉下来的,他又担心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摔破自己的头。虽然这个人被劝后不再整天忧愁,但“杞人忧天”这个典故却由此而产生。对牛弹琴:

南朝时有一名公明仪的音乐家,有一天,他看见一头牛在路边吃草,突然想给牛弹几支曲子听听。于是他认真弹起来,弹的都是高雅、优美的乐曲。然而,那头牛仍旧低着头,只顾吃草,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似的。公明仪非常失望。见南朝·梁·僧佑《弘明集》。后人用“对牛弹琴”来比喻不懂道理、一窍不通的人讲道理,或者对外人说内行话,有讥讽对方的语气。

四、总结

1、评出优胜组,确定优胜者予以鼓励,表扬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2、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书范围要广,天文地理、人文景观、文学作品样样都要读,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载教研活动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研活动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心校初中英语教研活动案例

    任务促高效,教研出成果 鲁沙尔镇大源学校英语组 一、教研活动背景 在英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配合我中心校任务型教学展示活动,由......

    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计算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活动背景 本组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校本课......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1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按] 校本教研如何走出形式化的怪圈、理论学习如何吸引教师并指导教学实践、如何学习名师课堂、集体备课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记“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彭镇中心小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

    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案例[大全5篇]

    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 ——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活动时间: 2010年6月10号 活动地点: 蠡吾三中 参加人员: 县历史教研员、北埝中学、洪......

    小学数学有效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有效教研活动案例 ——让学生在练习课中全面发展 一、活动背景 本校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

    中心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

    校本教研案例 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活动时间:2012年3月6日 活动地点:小店街道加节学校一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中心校教研员、全街道1、2年级语文教师 主持:任进平、康红开 记......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案例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案例 时间:2012年 4 月 12 日 ——4月19日 地点: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低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主任 主持人:黄艳 活动专题:二年级语文《秋天是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