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活动设计:认识民族李慧萍长治县欣欣幼儿园
教学活动设计:认识民族
李慧萍
长治县欣欣幼儿园 活动内容:社会——各族儿童喜洋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幼儿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民。
2、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
3、使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特点及各民族居住地。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幼儿身穿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族有特色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幼儿欣赏歌曲《尝葡萄》,请幼儿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二、展开
1、教师提问: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那你知道他们都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2、请个别幼儿来指一指(教师注意为幼儿纠正)
3、教师出示民族娃娃(藏族)提问: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教师向幼儿介绍藏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性)
4、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个民族的服装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幼儿来猜猜这是哪个民族?(这个民族生活在草原上,人们喜爱骑马放牧)
5、教师为幼儿指出蒙族人民的居住地
6、出示朝鲜族娃娃,教师:谁认识这个民族的娃娃?(请了解的幼儿来介绍一下)
7、巩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
(1)挂出藏族、朝鲜族、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人物图片,请幼儿辨认。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图片上人物身穿的服饰,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
(2)尝一尝各民族的特色食品,一起来谈谈他们的生活习惯。
三、结束教育幼儿要尊重、爱护少数民族,知道只有各民族人们同心协力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第二篇:吴慧萍生物教学设计《鱼》
第四节 鱼 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的?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一)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二)鱼的呼吸
水 口 鳃(气体交换)鳃孔 水(三)鱼的运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4.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第三篇:《动物过冬》教学设计·戴慧萍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戴慧萍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平等的锻炼机会,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体验,“演”中感悟。
2.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中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4.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中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想象第二年春天三个小动物相聚后悔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述一段话。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匹配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入课文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板书:小动物)“物”是一个生字,请小朋友们抬起手,跟老师写一写这个“物”字。
小动物们也喜欢你们。只要你们上课表现好,它们就会成为你们的朋友。瞧,它们来了。(出示青蛙图)这是谁呀?让我们和它打声招呼。(出示词卡:青蛙哥哥)齐读,(贴图)(出示小燕子图)这是谁呀?让我们也和它打声招呼。(贴图)(出示小蜜蜂图)这又是谁呀?让我们也和它打声招呼。(出示词卡:蜜蜂妹妹)齐读,(贴图)
二、创设情境,听课文识生字
1.青蛙哥哥、燕子姐姐和蜜蜂妹妹,多亲热的称呼啊!老师告诉你们,这三个小动物还是好朋友呢!(出示课件)看,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他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齐读。他们还会在一起干什么?你能这样说吗?(课件出示句式:三个好朋友常常在一起________,日子过得_________。)2.(出示课件)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齐读。3.快乐的时光总是走得那么快,转眼间,秋天到了。(课件出示动画:秋风吹,树叶落。)
4.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秋风的力气真大呀,把树叶都吹下来了,又大又冷的风,我们就说—刮。(出示:刮)指名读。5.是啊,秋风刮起来,天气渐渐凉了。三个好朋友该怎么过冬呢?(板书:过冬)
6.于是,他们就商量开了。(先后出示“商、量、商量”的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用联系字义法识记“商”的字形。)(1)出示“商”:瞧,这个字怎么读?
(2)出示“量”:谁来读这个字?
(3)“商”和“量”这两个字合起来你会读吗?(出示读音)
(4)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所以你们看“商”字中间是个“口”,一个人能商量吗?所以“口”字上面是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字里面是什么?
6.瞧,小燕子扑棱着翅膀来了,小青蛙一蹦一跳也赶来了,小蜜蜂当然也少不了。(课件出示动画:三个小动物赶来商量。)这就是„„(出示“聚到一起”的词卡,指导学生认读。)
7.这么多老师也来了,和小朋友们聚到一起学习《小动物过冬》。(把课题写完整,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8、小朋友们,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出示第二自然段)
三、读通课文,分角色明知识
1.小朋友们,因为你们表现好,所以三个小动物已经成了你们的好朋友。那小动物们到底是怎么商量,又是怎么过冬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进入“闯三关”游戏。(出示:闯三关)只要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三关,不仅知道小动物们怎样过冬,而且还能得到小动物们的一份神秘礼物。想要吗?那哪个小朋友做得最正呢?好,第一关来了。(出示第一关:大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课本118页,看谁最先闯过第一关。开始!
2.恭喜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第二关来了,看!(出示第二关:从第三自然段开始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小动物各是怎样过冬的?把相关的句子用笔划出来。)
2.现在,老师就来看看小朋友们的第二关闯过了没有。小动物们是怎么商量的?先是谁和谁商量?然后呢?(带领学生根据板画梳理结构。)
3.你记住他们的商量结果了吗?他们各是怎么过冬的?你记住了谁的过冬方式?
•小燕子
(1)(出示小燕子图)小燕子是怎么过冬的呢?
(2)小燕子要飞到暖和的南方去。(出示“暖和”的词卡,指导学生认读。)
太阳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感觉暖和。学习“暖”:左半部分是什么?和太阳公公有关。左半部分特别难写,一起来学一学。
(3)这儿冷了,就换个暖和的地方过冬,小燕子多聪明啊!哪只小燕子来给我们读一读?
(4)小燕子,我们可舍不得你,你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啊?
(出示“春暖花开”的词卡,指导学生认读。)你知道春暖花开是什么意思吗?把每一个字的意思弄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花儿都开了。你们看,春天的花儿开得多美啊!这就是--(齐读)
(4)让我们记住这个美好的时刻,等待小燕子早日归来。(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齐读。)
(5)像小燕子这样飞到南方去过冬的鸟儿我们叫它们候鸟。(出示:候鸟)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燕子一样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呢?(生答后出示图片)
•小青蛙
(1)(出示青蛙图)同样是吃虫子,小青蛙可不搬家,它有自己的过冬办法。我请一个神气的青蛙哥哥大声地给我们说说。
(2)哪只小青蛙能边做动作,边给我们说说啊?(出示“钻”的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用表演法理解字义。)钻到泥土里才能好好睡上一大觉。
(3)师:青蛙哥哥们,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出示句 4 子)
(4)(出示图)像青蛙这样的过冬方式我们叫什么呢?(出示:冬眠)你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青蛙一样呢?(生答后出示图片)
•小蜜蜂
(1)(出示图)小蜜蜂早有准备。勤劳的小蜜蜂在哪里啊?你是怎么过冬的?(生答后出示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2)师:蜂巢是什么啊?“巢”就是“窝”的意思。鸟巢就是鸟窝,蜂巢就是蜂窝,是蜜蜂的家。冬天我们见不到小蜜蜂是因为它怎么样啊?(出示“藏在蜂巢里”)吃着早就准备好的蜂蜜。小蜜蜂的过冬方式,让我们联想到了哪些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3)师:让我们成为勤劳的小蜜蜂!一起读。
(4)(出示图)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小蜜蜂一样呢?(生答后出示图片)
4.小动物各有各的过冬方法,看来遇事多商量还是挺不错的!老师恭喜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了第二关。第三关来了。(出示第三关: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同桌合作,读对话识问句
1.闯关开始!我是小燕子,谁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们来商量商量。(与学生合作朗读课文,并指导听的学生学会在心里跟着读。)
2、我还想和小蜜蜂商量商量?谁来当小蜜蜂?
3.师:你们能像我们这样商量吗?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可以是小燕子和小青蛙,也可以是小燕子和小蜜蜂。(学生同桌合作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会商量的小燕子和小青蛙在哪里?(学生朗读。)
5.瞧,一商量小燕子就不担心小青蛙了,在没听小青蛙讲之前,小燕子的心里可充满了担心。谁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文字:小 5 燕子的两句问句,指导学生读书要关注标点符号。)6.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么商量的?(学生朗读。)
7.最后,我要请一个最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最神气的小青蛙和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学生朗读。)
8.(出示图)朋友间遇事互相商量,彼此关心,多么美好啊!
五、词串学习,知约定悟情感
1.(出示句子)它们知道了各自有各自的过冬方法,并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第”字?
2.课文中还有两个词语和“第二年”的意思是一样的,你找得到吗?交流后课件出示文字:第二年
明年
来年)3.谁来读一读?
4、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六、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恭喜小朋友们,你们又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三个小动物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这是好朋友间美丽的约定,友情的约定,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还在这里相见。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第二年春天来了,它们很快又见面了。(出示图)因为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所以,它们把神秘的礼物带来了。想要礼物的小朋友请坐正。这份礼物就是:小动物们请你们猜一猜,它们见面时会是什么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2.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小朋友们可以这样说(出示文字:第二年春天,青蛙首先从()钻出来,早早地来到草地上,等它的()。接着,蜜蜂从()里出来和小青蛙见面。不久,小燕子也从()。三个好朋友一起()。)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也送你们一份礼物。那就是看动画片。礼物来了。(出示课文视频朗读)
4.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5、小朋友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是呀,小朋友们,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丽的,小动物过冬只是其中的很小的方面。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看电视、看课外书籍去发现,到大自然去探索,获得更多的奥秘,成为知识丰富的人。
七、自主识字,看结构写生字
1.让我们一起读读词语,记一记藏在其中的生字。(课件出示文字:三组词串)
第一组:商量
暖和
哥哥
接着
刮起来
第二组:钻到泥土里
飞到南方去
藏在蜂巢里
第三组:第二年
明年
来年
2.师:故事中有三个好朋友,课文里的生字娃娃们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小朋友认真看,仔细记。(出示所有生字词。)3.师:小火车,谁来开?
4.师:今天我们学写最难写的两个字。(课件出示动画:商和暖的笔顺。)5.老师范写。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八、课后实践
1.把小动物过冬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2.搜集动物过冬的各种方式,丰富课外知识。【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图)蜜蜂
(图)燕子
商量
(图)青蛙
第四篇:李春萍 关于“金钱”教学设计
话题习作关于“金钱”教学设计
怀柔三小
李春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语文第7册第10单元P110 “金钱”主题习作指导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新意、有真情、重点内容写具体的习作练习。在选材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例如:今年你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你是怎样得到压岁钱的?你计划如何使用你的压岁钱?用压岁钱你都做了什么?„„它不是要求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围绕一个话题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通过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听听别人的想法,联系生活先整理,再写下来,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能用自己的眼光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能用孩子独特的观点简单表达自己的心声。又有本单元《一枚金币》、《散落的钞票》、《毽子里的铜钱》几篇文章的铺垫,因此本次习作旨在训练学生根据现有习作基础,注重根据不同的角度选材,从而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并把自己的看法有详有略地写下来。但学生要形成篇章仍缺乏条理性,特别是在围绕自己的观点筛选资料,详略得当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尚需指导。因此,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选材,饱含真情地写具体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或讲述自己与金钱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新意、有真情、重点内容写具体的习作练习。2.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初步培养学生习作与修改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春联、爆竹、灯笼
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啊? 春节里,你最最盼望的是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就读过几篇以“金钱”为主题的文章:
二、回顾单元主题,自然入课 Ppt:图片或者标题
《一枚金币》、《散落的钞票》、《毽子里的铜钱》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自由地谈一谈:
1.突出单元主题:出示图片:《一枚金币》《散落的钞票《毽子里的铜钱》
预设生:一枚金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故事内容、语言描写、思想主题、拾金不昧的社会公德、体谅小贩的心意„„
[设计意图:建立阅读与写作的联系,从阅读引向写作] 2.积累相关经典语句,重落实。
师:的确,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充满正能量的金钱观: 1.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2.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设计意图:小学重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重视积累,厚积薄发。引用经典故事或者诗文,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向上的“金钱”观念。]
二、创设情境,启发选材:
师点拨:的确,金钱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在我们的身边,Ppt: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我的压岁钱》,看到这个主题,你想到什么了?
预设:今年你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你是怎样得到压岁钱的?你计划如何使用你的压岁钱?用压岁钱你都做了什么?„„
师:归纳:怎么得到?怎样保管?怎样使用?„„很多方面来写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打开思路、互相启发。] 2.阅读范文:3篇
想一想:小作者写了关于“压岁钱”的怎样的故事呢? 生:自读,同桌讨论。3.全班反馈,说说范文 [设计意图: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构思习作内容,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写出重点段。从多个角度围绕一个话题叙述,并在写具体的要求上进行示范。]
三、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压岁钱,请小伙伴帮你参谋惨谋,你要写的内容是不是新颖、有真情
[设计意图:组内交流,面向全体,同学之间互相启发,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说一说思路,为接下来的写作做铺垫。]
四、不拘形式、独立表达 1. 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生:独立写。
四、评价反馈、指导修改:
重点指导选材有新意、文章有真情、内容要具体。1. 全班展示。2. 点评修改、完善 3.互评互改。
4.同桌互读自己写好的习作,把不满意的地方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全班反馈,欣赏评价,指导学生重点段落写具体,同学之间互相读习作,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压岁钱
新意 真情 具体 教学反思
《我的压岁钱》
——话题习作关于“金钱”教学反思
怀柔三小
李春萍
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每当看到学生拿起笔来,文思如泉地在作文纸上书写着,我就特别欣慰;面对学生紧锁的眉头,苦思冥想就是下不去笔的情景,我又是多么地无奈。帮学生修改作文时,有些学生一遍即成,有些学生重写了两三遍还没定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思前想后,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无话可写。这是因为学生阅历不够丰富,对生活和社会观察不够;不善表达。学生不善于将生活经验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只是敷衍。不想多下功夫去推敲出很多生动优美的词句。
怎样才能让他们乐写善写呢?话题习作关于“金钱”设计中,我试着这样做:
1.读写连接。重视阅读教学与习作的连接,突出单元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2.打开思路。围绕一个话题多角度构思,同学交流中选择比较有新意的题材,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可写的角度很多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说真话,写真情,并在评改中落实学段目标“不拘形式”地写,“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例文引路,自由表达。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通过例文的赏读使学生感受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并激发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4.赏读评改,增强自信。通过赏读习作片断,学生参与评价、修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鼓励每位学生体验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李章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城关镇中心小学 李章萍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第十册
二、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引导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学生分析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测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五、教学重难点:(1)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来说说故事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2)为什么把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上升了呢?
(3)揭示课题: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2、实验证明。
老师做实验:让我们一起模仿乌鸦来做个实验吧。
(1)拿一个盛水的红色玻璃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同学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发现水面升高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瓶中的水有没有增加?生1:水没有增加。生2: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水。)放进石头水面会升高说明了什么?(石头占空间)(2)学生四人一小组做实验:
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然后倒出细沙,放入木块,再倒入细沙,发现细沙有剩余。
师:谁能说一下为什么?
生:木块占据了细沙的空间,所以细沙有剩余
(3)A.老师拿出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头,问:把这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放入相同的水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石头大的那杯水上升得高,石头小的那杯水上升得低。)
B、验证:教师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杯中,让学生比较两次的水面。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石块大的,水面升得多,石块小的,水面升得少。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石块大的个头大,占的空大,挤得水多。那又说明什么呢?(石头大的所占空间大,石头小的所占空间小。)
揭示体积
刚才的实验说明,石子和木块占据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像我们教室里每个人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大,有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小,在数学上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师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大小的例子。比较:橡皮、文具盒、书包谁占得空间最大?你能举出比书包体积大的物体吗?能举出体积比橡皮小的物体吗?老师和李天伟谁的体积大?
(通过大小对比培养学生对体积的深化认识和物体的空间感)
(二)、教学体积单位
1、比较:谁的体积大?(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
(1)刚才的物体能一眼比较出谁的体积大,这两个长方体谁的体积大,你有什么好方法?
(2)(课件演示切成相同大小的正方体)现在能比较他们的大小了吗?为什么?
如果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比如像这样(课件演示切成不一样大的正方体)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3)要比较体积大小,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本39页。
2、自学39页,回答问题。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们。(2)能不能从学具中找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摸一摸,比划一下有多大。
(3)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3、汇报交流,体验感知体积单位。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骰子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生说理和举例。
师:1立方米有多大呢?(生说理举例。)
师: 1立方米跟你想象的一样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尺子,你能想办法围出1立方米的空间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4、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体积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个不同的体积单位,那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练习第一题)他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如果我用50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80个呢?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通过师生讨论得出:计量物体的体积,只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1、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
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