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样例5)

时间:2019-05-13 21: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教具学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生口答)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练习:

(1)、(-2)+(+8)=(2)、(+4)+(+9)=(3)、(-6)+(-9)=(4)0+(-5)=(5)(-12)+(+10)=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由ppt展示

北京某天气温是-3ºC~3º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通过温度计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看出3ºC比-3ºC高多少摄氏度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3℃比-3℃高6℃.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3-(-3)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三)、探索新知,讲授新课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5℃,夜晚的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1.师:大家知道温差应该怎样表示?

生:(+5)-(-4)=.

师:计算:(+5)+(+4)得多少呢?

生:(+5)+(+4)=+9.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5)-(-4)=(+5)+(+4)=9(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4),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4)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两题题,计算9-8=______ 9+(-8)=_________ 157________,15(7)_________.从中又能有新的发现吗?

生:9-8=9+(-8),15-7=15+(-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生:减去一个正数(8),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8).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a-b = a +(-b)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3.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1例2 计算(1)7.2-(-4.8);

(2)(3)52

4(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3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四)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计算题1、2)] 33(2)(-1)-(+1);(1)(5)(5)2

(3)4.2-5.7;(4)1-(-2.7);11(6)()4(5)0227 2.比-5小-7的数___________, 比-3小2的数是______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本节课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8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1、计算

(-3)+(-9);(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解:(1)(-3)+(-9)=-(3+9)=-12

(2)(-4.7)+3·9=-(4.7-3.9)=-0.8.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蓝队共进()球,失()球,净胜球数为()=().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式子表示为: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题

例1 计算:16 +(-25)+ 24 +(-35).

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解: 16 +(-25)+ 24 +(-35)

=(16 + 24)+ [(-25)+(-35)]

= 40 +(-60)

=-20.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 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 = 5.4.

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

三、小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 b = b + a

②加法结合律:(a+ b)+ c = a+(b +c)

有理数的加减法(二)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

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长春某天的气温是―3~4º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地气温,单位:º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就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

我们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之与(―3)的和得4,因为与―3相加得4,所以这个数应该是7,即

4―(―3)= 7.(1)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4+(+3)= 7(2)

由(1),(2)有

4―(―3)= 4+(+3)(3)

从(3)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___,0+(+3)=___;

1―(―3)=___,1+(+3)=____;

―5―(―3)=___,―5+(+3)=___.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计算: 9-8=___,9+(- 8)=____;

15-7=___,15+(-7)=____.

上述式子表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于是,得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

例题

计算:

(1)(-3)―(―5);(2)0-7;

(3)7.2―(―4.8);(4)-

3解:(1)(-3)―(―5)=(-3)+5=2;

(2))0-7 = 0+(-7)=-7;

(3)7.2―(―4.8)= 7.2+4.8 = 12;

(4)-3=-3+(-5)=-8.

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

例如:(+2)-(-3)-(+4)+(-5)可以写成(+2)+(+3)+(-4)+(-5)

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2)+(+3)+(-4)+(-5)= 2+3-4-5

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 5”;②读作“

2、3、-

4、-5的和”

例1.计算(-20)+(+3)-(-5)-(+7)

解:(-20)+(+3)-(-5)-(+7)

=(-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三、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算律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

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4.4-(-4)-(+2)+(-2)+12.4

解法1:-4.4-(-4)-(+2)+(-2)+12.4

=-4.4+4+(-2)+(-2)+12.4

=(-4.4+12.4)+4+[(-2)+(-2)]

= 8+[4+(-5)]

= 8+(-1)= 7

此解法是将和为整数、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

解法2:-4.4-(-4)-(+2)+(-2)+12.4

=-4.4+4-2-2+12.4

=(8+4-2-2)+(= 8+(-1)= 7 --)

此种方法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相加使计算简化

四、小结:

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

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c = a+b+(−c)

第三篇:1.4有理数减法(第二课时)(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二课时 有理数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探究:课本第20页,某地某年2月3日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5℃比-4℃高9℃.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5-(-4).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第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25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10)-(-3)=(-10)+(+3).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311)-5. 2

4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例3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例4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变式练习: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3112)-;

(4)-().

2443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五.作业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2)(-2)-(+3)=2+(-3).()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4)方程

(5)若,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第四篇:1.4有理数减法(第二课时)(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

宣城市第六中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6日

授课班级:七(3)班

授课教师:汪立军

1.4 有理数的加减(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说明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介绍: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自然要对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进行学习和研究,尝试把有理数减法转化成所学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从中抽象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本课知识是有理数加法知识学习的继续与发展,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计算

2.探究:乌鲁木齐的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第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4+3=7.谁能把4+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4)+(+3)=+7.

师:计算:(+4)—(-3)得多少呢?

生:(+4)—(-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4)-(—3)=4+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50-(-10).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10)相加会得到5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计算(1)(-3)-(-5);

(2)0-7;

(3)7.2-(-4.8);

(4)(311)-5. 2

4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3),(4)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练习:1.你会做吗?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变式练习:2.口算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155)=8848+155=8999.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8999米.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五.作业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株洲大学生家教舒新 http://www.xiexiebang.com电话***

初一同步辅导材料(第9讲)

第一章有理数加减及其混合运算

【知识梳理】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法则指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由两部分构成:

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两数的绝对值相加或相减,以得到和的绝对值.

在加法运算中,最容易错的就是符号问题,运算时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相关的运算律。

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典例解析】

1、数轴上的一点由原点出发,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又向左移动了4个单位,两次

共向左移动了几个单位?

解:(-2)+(-4)=-6。

答:这个点共向左移动6个单位。

2、计算:

(1)(3)(2

4334134)(2)1.21 527571(3)()(4)(3

4)(31

423

4)(2); 解 :(1)(3)(241)6;

(2)1.21(1.2)(1.2)0;

5

41334151(3)

31225254(4)3(2)(32)。77777()();

说明 严格按法则去做,对异号两数相加,关键是判断出两数的绝对值哪一个大,从而确定和的符号以及哪个数的绝对值减去哪个数的绝对值.

株洲大学生家教舒新 http://www.xiexiebang.com 电话***

3、计算(1)(15)(20)(8)(6)(2)

(27)(

52)(

127)(2.5)(0.125)(

198)

(2)

解:(1)(15)(20)(8)(6)(2)

(15)(8)(2)(20)(6)(25)(26)1

(2727)(

52)(

12752)(2.5)(0.125)(

198

198)

(2)

(()(

127)(5)(2.5)(20)(

35)(

55)

141414 72

说明:把同分母的分数,互为相反数的数分别结合相加,计算起来就比较方便)0()()

【牛刀小试】

1、计算:(1)



11; 23

(2)(—2.2)+3.8;

(3)4(5)(+2

(7)(—6)+8+(—4)+12;

(9)0.36+(—7.4)+0.3+(—0.6)+0.64;

(10)9+(—7)+10+(—3)+(—9);

+(—5

16);(4)(—5

16)+0;

15)+(—2.2);(6)(—

215)+(+0.8);

(8)1

131

2 7373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0)(

57)()()4612

(1)3

919

(0.5)()()9.75

22(2)

185

395

(3)

()()()()()

(4)(8)(1.2)(0.6)(2.4)

(3.5)(

43)(

34)(

72)0.75(

7)

(5)

3、用算式表示:温度由—5℃上升8℃后所达到的温度.

4、有5筐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 +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5.已知

2a15b40,计算下题:

(1)a的相反数与b的倒数的相反数的和;(2)a的绝对值与b的绝对值的和。

答案:

1、(1)5;(2)1.6;(3)

56

;(4)

5

;(5)0;(6)2 ;

(7)10;(8)0;(9)—6.7;(10)0;

2、(1)6(2)4.25(3)12(4)-12.2(5)

3、-5+8=-3(°C)

4、不足6克;244克

113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新版)沪科版(新)(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初一同步辅导材料(第9讲) 第一章有理数加减及其混合运算 【知识梳理】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沪科版[精选合集]

    1.5有理数的乘除(4)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2.在运算中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做题,来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和......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沪科版

    1.5有理数的乘除(1)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沪科版

    1.5有理数的乘除(2)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2.1代数式的值教案(新版)沪科版(新)

    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并会求代数式的值; 2、通过代数式求值,让学生感受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符号感。 重点: 求代数式的值。 难点:......

    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加减及其混合运算2011级1、2班 2011年9月15日 备课人:周小玲 【知识梳理】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掌握幂的符号法则.数学思考:培养观察.类比.归纳.知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