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和对教学的帮助
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和对教学的帮助 一.选修课设置的意义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
(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教育固然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生都统一要求,更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上都平均发展或门门优秀。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品质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总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更不是必修课的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目标、任务、优势和作用,是现代学校课程制度的重要支柱,不可或缺。我们必须彻底打破中学课程结构封闭、僵化、萎缩的状态,重构高中课程结构,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二.选修课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
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但由于选修课的目标旨趣、任务功能、教学途径和方法乃至考核评价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不能直接将必修课教学的做法简单移入选修课教学中,应深入研究选修课教学的特殊性。从教学目标看,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而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从教学功能看,必修课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技术,保障基本学力,培养基本素质,奠定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而选修课则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那些学科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旨趣、任务功能仍有区别,不能混同二者的差别。因此,我们应注意研究选修课的特点,根据选修课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实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英文歌曲教学选修课的实践意义
“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的实践意义
浙江杭州市夏衍中学
钟开胜
“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新课标开设了“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每周一节),作为日常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一阶段下来,感觉收获颇丰,也积累了些经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语语法结构和词汇知识的教学,学习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机械、枯燥的记忆和练习,才能达所要求的学习水平。而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适应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特点,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一、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符合学生发展特点:
教了多年英语的老教师也经常自问:为什么学生们不爱学英语?为什么学生们总学不好英语?这是因为学生们总把英语学科看成不得已而学的、对学习者记忆要求较高的、学习过程较枯燥的课程。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在有一定的进步和成就之后,才会努力去学习一门课程。而传统的偏重语法、词汇的教材和教法,无疑使学习英语成为了他们的“苦差使”。而我们教习的西方经典歌曲或最新流行音乐,因为其精良的制作和演绎,本身就对喜爱音乐的学生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学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与平时课程学习截然不同(从来不会重复),让学生产生持久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持续兴趣;
其次,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能用英语哼唱、一些世界顶级的曲目,让学生拥有相当的成就感。参加“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的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听”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有背景音干扰下的听力;另一方面,精心写就、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歌词,让学生在背诵、哼唱的同时,掌握一些词组、成语、常用句型及相关语法的常用句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并从过去枯燥的语法记忆和练习,转为自觉而有趣的练习;而其直接后果,必然反映在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上,让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最后,学生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教与学。以往,学生们只是因为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对英语歌曲望而却步。现在有老师愿帮他们,他们是非常乐意学习的;而且,我们尽量选择歌词长度、难度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篇目。同时,要求学生们的歌词记忆、哼唱等多利用一些课间休息、午休、休息日等非常规学习时段,力争把学生的时间付出压缩在最小限度,因此不会增加学生的实际负担。当然,现代教学条件,使得利用英语歌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成为可能。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搜索数不清的优秀的世界级的歌曲(包括所有相关资料);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教学变得丰富自如。
二、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丰富了教、习英语的方式
从以往的“语法翻译法”到后来的“交际法”再到后来的“任务型教学”,英语学科的教材教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中。然而,迄今止,始终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让老师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师生交融”。为了做出新的尝试,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及目前的学校课程安排,“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在学习内容上和教习方式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如下选择:
1.歌词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最好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如 奥运歌曲“hand in hand ” “rocket man” “we’re the world” 等);
2.所选歌曲均为世界顶级的乐手演唱的流行歌曲或奥斯卡经典老歌,旋律优美,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如: “right here waiting” “ I believe” “ my love” “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等);
3.所选歌曲的歌词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配合同步教材的语法内容,如让步状从,可选 “男孩地带”的 “no matter” ;“it”的用法,可教“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4.所选歌曲均为节奏较慢、歌词优美、长短适中(120-280 words),音调不太高的,适合大多数学生学唱的(当然,可选少数难学唱的优秀曲目作为音乐欣赏训练)。
本课程的特殊性在于把学生置于艺术氛围中学习英语,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它的开设既要切合学生实际,又要有实际效果。所以在教习歌曲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集中注意力于学生的兴趣。具体到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1.歌曲欣赏。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于一些音调较高、歌词稍复杂的歌曲,我们就选择作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同时让学生借机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如Paul Simon(保罗。西蒙)的 “Scarborough fair”(史卡保罗集市)旋律优美,和声天衣无缝,又是一首反歌曲。因为歌词中有较多难词,学生学唱有困难。我们选择让学生欣赏数遍后,说出歌曲透露的反战的主题(表面似爱情歌曲,和声部份清晰地表达了反战信息:玫瑰与枪刺、宁静的乡村与炮轰、马嘶……)。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能领会到本曲的精髓,也能随着简单却优美的旋律,轻轻哼唱前二段,(他们的歌声中已少了肤浅的欢欣,多了些凝重和关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歌词欣赏与填词。有些歌曲歌词很长,如抒情摇滚的、hip-hop的 以及rap音乐等。让学生学唱不太现实。我们会挑选一些歌词较有教育意义或幽默风趣的,让学生做些填空练习或翻译练习。如 “Eagles” 的“Hotel California”(老鹰乐队的 “加州旅馆”);“Fools garden” “lemon tree”(傻子花园的“柠檬树”)前曲我们要求学生填出6个名词和6个介词;后首歌曲我们要求学生填出-ing形式的动词、形容词8个:sitting, boring, wasting , hanging, waiting ,driving , turning,和stepping。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在学唱的同时,抓住歌词的重点(词法、句法。如“lemon tree” 中的这8个动词-ing形式,配合I’m –ing ……,),同时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3.歌曲学唱。对于英语歌曲,掌握并能熟记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学唱。我们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最主要采取以下教习方式:1.利用中午休息或课间休息时间。循环播放要教习的曲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熟悉歌曲的旋律和部份歌词;2.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乐队成员主唱、乐曲风格、歌曲背景和外界评价等。在进行一段之后,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网络),主动地去搜集相关资料,效果相当不错;3.跟唱。学生们在熟悉歌词和旋律后,跟着唱,直到可以脱离原唱自己清唱或和着背景乐唱。老师们往往在较难处进行多次反复讲解、播放、领唱,直至学生掌握。
通过实践看,只要准备较为充分,练习到位,所有要求会唱的歌曲,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到位(记忆并理解歌词、背景、旋律)。
三、英语歌曲教学有利于评价发展的全面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局限于“分数”。对于英语这种“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均需发展的学科,仅仅靠卷面成绩,无法对学生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对于“英语歌曲教学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价方式――既考虑学生对词、曲本身的把握,也考虑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进步。当然,在形式上,我们做了一些设计,尽量不脱离“歌曲”这一主线。
(一)歌曲演唱考核。以备课组老师和特邀音乐老师组成考核组,对每位选修班成员进行考核。我们把所教习二十余首歌曲分成6个组让学生抽签,每组含3首必唱歌曲和一首自选歌曲(25%*4),考察歌曲掌握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歌词记忆熟悉度和准确率、英语语音、乐曲音准、情感投入等五个方面。从学生考核结果看,总体掌握效果不错;
(二)歌曲演唱比赛。进行选修班内部(也邀请有兴趣的其他学生)的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主要形式有:所教曲目的独唱比赛、分组合唱比赛;学生课外自学的曲目比赛等。除了巩固、提高学生们对所教曲目的掌握水平,还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评价和学唱新的英语歌曲,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三)歌词掌握竞赛。我们定期在选修班进行歌词掌握方面的书面竞赛。主要有:填词比赛(动词、名次、形容词、介词 等),所填内容均选自所学曲目;翻译比赛(挑选部份所学曲目的整句或整段歌词),要求学生说出句子的中文意思或隐含的意思;
(四)综合测试。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实际能力也是本选修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选修班的学生进行了听力、口语、以及句子翻译等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选修班的学生从成绩上有了纵向的明显进步。
本选修课立足于寓教于乐,通过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英语。学生在欣赏音乐内在美的基础上,喜欢上所学曲目,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是我们开课的最终意义所在。同时,学生们通过二十余首歌词的学习、记忆及相关练习,较为有效地掌握一些词汇、习语、句子和语法结构,成为课堂教学的极好的补充。另外,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了使教学真正有实效,教师们都竭尽所能,提高自身英语素养。同时,老师们还付出了其他相应的努力:预先了解歌曲的背景、受欢迎度、歌手背景、歌词含意、乐曲流派和特点、歌词中的语法点和掌握难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自己都预先学会唱,而且尽可能唱得有相当水准。做好这些,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歌曲,达到师生同练、师生同乐、直至师生共鸣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开设古典音乐选修课的意义
古典音乐鉴赏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中来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以每个学生的音乐层次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开设一些音乐选修课。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优秀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综合能力都可以得到实现和发展。但很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音乐选修课的状况让人担忧。学生音乐素养欠缺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音乐基础薄弱,所以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1、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但也与道德教育、智力教育紧密相连,而且它以自己特殊的教育形式全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学生的思想现状就表现出了不同和差异,这种现状增加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应当正视这种现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诵唱《黄河大合唱》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磅礴大气的英雄气概。
2、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给学生上音乐课,也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且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音乐选修课开设的现状
(一)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
很多学生不认识乐谱,更读不懂五线谱,也就谈不上视听练耳了。另外,学生几乎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和经历。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是选修性质的,没有自己的专业课重要,也不会帮助专业课学习,反而浪费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因此大部分学生都逃课,或者全学期只去上一两次课,或者去上课也不听老师讲。
(四)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只占1学期,且每周只上1次课,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真的只是杯水车薪。根本弥补不了高中阶段留下的音乐知识空缺量,音乐潜力也得不到施展发挥。
三、解决音乐选修课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多为学生提供文艺演出欣赏活动
通过现场音乐熏陶自身,可以增强我们的审美体验。
(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音乐选修课中
这样可以为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魅力。
(三)精选音乐教材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学,通常是音乐教师将专业教材拿过来给选修课学生讲。
(四)课堂应该有多点的乐器,让我们可以碰碰,更加提高了对音乐的兴趣。
这就是我一学期上课总结下的一些的想法。
第四篇:选修课模块开设意义及有效性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
选修课模块开设意义及有效性教学方法
灵璧三中
高明贤
徐善祥 刘呈祥
2008——2010几个学年我们宿州市以及安徽省其他市县普通高中二年级征订了选修课五个模块的教材。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五个系列的选修课必须开足开齐,而实际的情况是许多学校虽订了相关模块的教材,但并没有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去实施。相当多的学校及语文教师只是重视一些古文及语言文字类选修模块的教学而相对忽视甚至放弃了其他几个模块(比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外戏剧作品选读》《中国现代小说欣赏》等),笔者经过走访、调查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如次:
第一,相当多管理教学的领导和教师认为选修模块上好上坏甚至上与不上与高考关系不大。因为他们从“安徽省关于2009年普通高考意见征求”的几次信息中了解到,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课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09年高考试题中仅占5%,重点考五个必修模块。他们由此判断教学选修模块对于09年高考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第二、个别学校的个别领导由于认识上的原因,错误的强硬的干预了语文选修模块的正常开设;不少语文教师对教学及高考的本质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是一味跟着高考指挥棒,被动的开展教学工作。他们集中精力和时间来抓专项练习,来大搞题海战。结果教师们“乐此不疲”,学生“疲此不乐”,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三、有些学校有些教师一开始也想好好的开设选修模块,并且也认真的上了一些内容,但因为教惯了旧教材,对传统的教材与教法驾轻就熟,对新课程选修模块怎么教学真的是不知所措(虽然安徽省于2008年安排了两次新教材的相关培训,但是要么理论说教太强,要么课堂教学实践过于个性化,缺乏普遍意义上的引导作用)。一些教师开始几节还能勉强应付,随着教材难度的加大和传统教法在新课程实施上的严重迷失,他们越教下去越感到困难,不知道怎么备课、不知道怎么写教案、不知道怎么设计掌控课堂教学:简直就是胡乱教学。由于他们的心中无底,于是就放弃了选修模块的教学。
第四、一切为了高考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不少的同志认为,与其花那么多的精力教学选修模块,出力不讨好,不如直接教学针对高考的辅导资料;也有的教师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对高考的意义大一些,就组织落实,而其他的三个模块(《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外戏剧作品选读》《中国现代小说欣赏》)则忽视放弃。
总之,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学校的部分语文教师不同程度的放弃了选修模块的教学,对此笔者认为十分不妥。我们认为上述四种对选修模块教学的理解和看法均有偏颇。
事实上,无论是从高考角度,还是从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与素养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加强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修课五个模块的教学,都有必要而且必须保质保量的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与规定。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应该采取的做法,是扎扎实实的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切实造福广大的受教育者,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选修模块的正常开设,对于教学、对于高考、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明白普通高考语文考试的意义、特征与实际呈现方式同高中语文教材与教学的有机关系。高考无论怎么改革都会而且必须关注被考者的素养与能力,语文科尤其如此。研究我国近20年来的普通高考语文试题很明显的就能得出这个结论,近两年语文高考试题表现得更加明显。语文试题无非是直接或间接的由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组成(比如有关字音、字形、词语、标点、语法、文学常识、逻辑修辞以及名句默写等等方面的试题,从本质上来说,也应该从属于阅读与写作的范畴),语文教学的根本就应该抓住阅读与写作,抓住了这两点就等于抓住了高考语文的牛鼻子,就可以彻底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而主动出击甚至潇洒应对。简单的来说,学生在字、词、句、语法及标点等方面的训练与掌握如果不是很过硬,那么阅读与写作就会有明显的障碍与不足。很难想像一个错字连篇、标点混乱的学生会取得语文高考的好成绩或者是理想成绩。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抓住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方面,而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就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设计的,比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外戏剧作品选读》《中国现代小说欣赏》,我们实在是没有理由因为高考的原因忽视或放弃选修模块的教学。其次,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一章说得很清楚:“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而这一些素质与能力实在是当代学生适应将来社会的必需。忽视和放弃选修模块,强化高考辅导资料教学,此种做法看起来是为了学校与学生的前途,其实不然,我们认为这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搞清楚高考辅导资料的基本功能与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高考是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高中新课标与课程的扎实认真的落实就是大厦过硬的基础工程,而高考辅导资料的教学与使用只能算是装修材料与装修工程。从某个角度而言,忽视与放弃五个选修模块的教学,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高考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不负责。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重视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那么,究竟怎么教学选修模块呢?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已被证实是有效的,其基本做法如下所述:
首先,我们对每个选修模块整本教材进行定位,对每个单元进行定点,对每篇课文进行定角度。
选修模块整本教材的定位指的是从宏观上给整本教材比较准确的确定教学意义与目标。比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按照课标要求我们把励志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把如何写人记事作为写作教学的目标,把解读语言特色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且在教学这个选修模块的时候我们始终紧紧扣住这三点。单元定点指的是依照整本教材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一般抓一两个点,比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单元的“点”是“假如我是杜甫”,通过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入情境来理解课文,首先要求学生深入地研读,全面了解一代诗圣的生平经历、创作成就、人生追求及思想价值等等,通过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把握进而欣赏一些重点写作艺术手法,以一带十,全面把握,点面结合地完成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定角度指的是教学时紧密结合学情给每篇课文找“讲点”,即角度。一篇课文可能会找出不少的讲点,但是我们经过集体备课来确定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讲点(有时我们根据文本难易情况让学生来找讲点),要求每篇课文的角度要新,要巧,要小。这样一来,教学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时,我们确定的角度是“解析人的境界”,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研读结合个人、身边的人、古代的人等等来研究一下不同的人在境界上有怎样的巨大差别,进而探究马克思的境界究竟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如此,可谓真正抓住了此课教学的精髓了。
其次,给一篇课文定了角度之后就要围绕这个角度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教学。根据新课改精神,我们教师要尽量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因此我们就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活动,每个班级根据人数分为若干小组,一般的每组6--8人,每组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课堂讨论或探究结束后由组长带领组员民主推荐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实践表明,这样的课堂生发新问题较多,探究问题广泛而深入,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教学效果真的是事半功倍。比如教学《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略读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一文时,教学角度“寻找战胜逆境的法宝——沈从文给我的启示”确定并告知学生后,各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深入探究。在班级交流的时候,各小组的代表发言异常精彩,不同智慧与见解在这里撞击,不同思维角度的火花在这里绽放:真是见仁见智。事实上,我们的新课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和目标。
那么,可能有的教师又担心语文考试的问题了,语文学习贵在有兴趣,有兴趣就相当于有了最好的老师,在选修模块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与激发,何必担心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上不去,语文素养与能力上去了怎么会考不好呢?当然,现在的语文考试在检测的信度和效度上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改革,以便更科学地更强有力地引导语文教学的方向。
我们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定点式课文教学”、“小组式讨论探究”、“兴趣的激发与引导”的三条做法,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而且特别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我们学校上学期及本学期的几次检测中,我们几个加强选修模块教学的班级,学生的语文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超出年级平均分好多。
事实胜于雄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及教育专家的决策英明,方向正确,目标恰当,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深远要求,确实是高瞻远瞩。而选修模块是其突出亮点。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教学的实施者。愿我们广大一线普通高中语文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进一步吃透课改的精神,积极探索,求真务实,集思广益,大胆实践,使新一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选修课教与学
语文》 倪文锦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语文课》
钟皮鼓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靳玉乐 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 5.《点击高中新课程》 周卫勇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附件:我的教育科研简历:
徐善祥,男,1972年12月出生于灵璧县杨疃镇。现任安徽灵璧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多年来坚持教学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其中: 《“二<湘>”浅探》荣获县2005年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一枝一叶总关情━━例谈阅读中词语的理解》获市2006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嗨,别犯傻!━━和新教师谈“后进生”的教育》获县2007年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选修课的一些思考和尝试》获县2008年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徐文长传>指瑕》获县2009年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安得倚天抽神剑━━加强电教工作,控制学生网瘾》获市2010年电教论文二等奖; 《新理念
新教学━━从对《鸿门宴》的几处理解说开去》获市2010年职教论文评选二等奖;
撰写的小论文还有:《为有源头活水来》《变换句式 消除歧义》《歧义的产生与消除》《抹不去的心痛━━谈惩罚教育之不可取》《谁说“差生”百无一用?》......先后在校报校刊、安徽职教研究网等媒体发表。
2008——2010年研究的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题于2010年10月通过县教研室验收,顺利结题。长期担任校报《德馨园》,校刊《山鹿》的编辑。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以其非凡的功能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使课堂辅助教学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并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老师们和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快捷的学习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