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
2.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初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5.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汉族分布最广,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陆地边疆地区。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第三,从具体分布来看,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征。前两个分布特征和第三个分布特征中的“小聚居”,在我国民族分布图上可直接读出来;“大散居,交错杂居”的特征需要辅以文字说明。在学习民族分布的基础上,应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理解各民族互帮互助、和睦共处,组成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从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十六个民族”正文介绍了我国民族构成情况,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中国的民族分布”部分,配合教材安排的“中华民族分布”图,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我国民族分布特征。为落实“课标”要求,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这组“活动”侧重于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
“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篇: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多样化的民族和民族服饰。2.通过阅读,认识我国56各民族的名称,正确读音。
3.通过“自学探究”,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探究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征。
4.通过实例了解我过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明确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都是民族的瑰宝。
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难点:读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各民族服饰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名称及独特服饰。‹讲授新课›
1、民族名称
图表展示我国56各民族的名称,让学生朗读,标注生僻字读音。
2、探究分析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为什么这些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你知道我国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吗? 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④我国的汉族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呢? ⑤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有何意义?
3、活动练习
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完成教材17页的活动题,找出我国图表中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4、小组讨论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将你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珍惜和保护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有何意义?
5、图片展示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播放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了解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
侗族“芦笙节”,感受多样的民族传统节日。‹本节小结›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均为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特征大致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不仅服饰各有特色、而且语言、风俗、节日也各有风致,不论这些民族有怎样的特点,人口多少,各民族之间都是互相平等的关系。
第三篇: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学设计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3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独特的民族风情”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
1. 熟练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 通过查找资料提高信息搜索的目的性、筛选能力、组织能力。3. 通过联系时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我国民族组成的基本情况。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及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收集、归纳资料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服装、文化艺术、体育、传统节日等的图片、文字资料、录像等。2.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归纳资料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服装、文化艺术、体育、传统节日等的图片、文字资料、录像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引起注意,集中思维,心情放松,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师:《爱我中华》是为了1991年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在这悠美的音乐里,大家听出来了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了吗?
学生:56个民族
师:对,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的民族文化宫,认识民族知识墙,走进民族风情园,了解民族关系窗。【民族知识墙】
各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课本第17页图1-14“中华民族分布”,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1.图中汉族是用什么图例表示的?(用笔圈出来)观察图中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剩下的其他图例代表的民族我们统称为什么?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哪些地区? 3.一句话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归纳: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4.观图找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哪一个?(提示:一种图例代表一个民族,也即寻找一个图例数最多的省份)
5.请在图上找出台湾省和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哪些?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园】
服饰: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音乐:马头琴(蒙古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傣族)等 节日:那达慕大会、刀杆节、端午节等 美食:泡菜、竹筒饭、马奶酒、手扒肉等 【民族关系窗】
不同的民族在人数上有数量的不同,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也大相径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不同民族间的这些差异呢?
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祖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风情旅游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交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歌曲:《爱我中华》歌词解析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过渡: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口袋”中!观察我国第四套人民币,读教材P.16图1-14 “中华民族分布”,说出人民币上的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课堂比一比】
1角: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等。2角: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
5角: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和谐、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元: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瑶族主要在广西、湖南等省区。2元: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5元: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回族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
10元:汉族遍及全国,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篇:中国的民族教案(共)
中国的民族教案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5、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7、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2、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56个民族》。
播放:欣赏民族舞蹈,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是哪个民族?在生活周围见过哪些民族? 民族名称知多少接力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民族
揭题:中国的民族。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在祖国这个百花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民族》。[讲授新课]: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
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读图提问:
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3、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重的扇形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据此,我们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少数民族)
过渡: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读图抢答: 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福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台湾、海南呢? 过渡: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如何?
二、民族的分布 展示:《中华民族分布图》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2、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东北、西北和西南)
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交错分布)
5、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6、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归纳: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谵语所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学生活动:自由介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过渡: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同周边国家有和睦友好的关系。祖国这种和睦统一的局面与我们实行什么政策密切相关?(正确的民族政策)提问:你知道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吗?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判断正误:
班上有个同学是少数民族,同学经常因他与众不同的习俗取笑他,对不对?
归纳: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结合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
[结束语]:让歌声在祖国大地自由飞翔,民族团结的烟火到处绽放,愿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灿烂。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第五篇: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
刘
永
艳
二O一O年九月十三日
课题:中国的民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 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2、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有56个兄弟姐妹》,从歌曲中可以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民族
揭题:中国的民族。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在祖国这个百花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民族》。[讲授新课]: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歌谣: 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汉族分布遍全国,集中东部和中部。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各族杂居或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
[结束语]:让歌声在祖国大地自由飞翔,民族团结的烟火到处绽放,愿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课后后记]:本节课以学生为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分析、开展竞赛、趣味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乏味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