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画的综合性
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中国画的综合性—诗书画印 相得益彰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以后,还要在画上面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完成。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着各自的艺术功能,又相互配合,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这是中华民族绘画形式上的重要特点。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初,题款只是作为画的注脚。如汉宣帝令人在麒麟阁画《十一功臣像》,每个画像上面都注上姓名和官爵。五代黄筌画《珍禽图》,画面的左下角题有“付子居宝”一行字,说明这画是他的儿子黄居宝习画用的。魏晋时代的题款大多是绘画内容的概括,好象写文章必须有一个标题一样,如吴曹不兴有《南海监牧图》顾恺之有《洛神赋图》顾景秀有《蝉雀图》等。到了唐宋,画家开始追求画中要有诗的意境,使有些话题也具有诗意。如画烟景题《烟笼雾锁》,画春景题《洞庭春色》,画竹题《潇湘烟雨》,画菊题《东篱佳趣》等。这时各种题款署名常写在画面以外或画幅背面,也有用小楷写在树根石()之间的,如范宽《雪景寒林图》上的“臣范宽制”四字就写在树干上。这可能是作者书法欠佳,恐怕有损画面美观的藏丑措施;或者因为画是献给皇上的,不敢公然写上自己的大名。到了苏东坡才开创题款的新样式。这位集文章·诗词·书法·绘画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喜在画上题写长跋,用大行书字体,或诗或文,精妙绝伦,书法雄()奔放,与绘画相映生辉,使题款产生特有的美感,这就是题款美。此后,画上题款相袭成风,历代画家都十分注重题款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款的内容,可长可短。最短的只写上作画的时间和作者姓名,这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题字,可以写一个题目,一行话,两句诗,或一首诗,一段散文。题字要同画面有联系,但不是表面的联系。画家往往通过题字,即景生情,抒发胸怀。有的甚至生发开去,另拓天地,竟在画面上出现一段精粹的画论,或者是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题款诗文,发展到明清进入极盛时代,尤其是石涛及其后的“扬州八怪”,他们的题跋,纵横跌宕,妙趣横生,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诗文的内容与绘画内容有深刻的联系,使欣赏者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
题款要选择恰当的位置。中国画上特有的空白地位,固然是题画的处所,但也不是可以随便题写的。清孔衍拭《石村画诀》说:“画上题款,各有空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印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这段话,提出了题画位置选择上的两个原则;一是补空。即款题在画面空白处,要与画才相呼应,起平衡作用弥补画面的不足,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二是不能侵画。位中国画讲究气势,势之所,虽有空白也不能题款,以免造成堵塞,影响气势的通畅。至于有的画布局上已经形完意足,也就不必再加题款画蛇添足了,此时,只署名于画中不碍之处即可,如郑板桥的《墨菊图》。清高秉《指头画说》中总结出一条题款经验说:“倪迂·文·董,多有自题数十百言者,皆于作绘时,预存题跋地位故也。”他列举了倪瓒·文征明·董其昌这些名画家,常题长跋,是在作画时就留下了题跋的位置。可见把题跋位置放到画面整个布局中去考虑,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题画有各种款式。只简单地题写年月姓名的叫“穷款”;题长篇大论的叫“长款”。一幅画两处以上题款的叫“多处款”;只题诗跋与作者姓名的叫“单款”;在单款外,还写上这画是给某人的,叫“上款”;书写作者姓名的部分,叫“下款”在上款中,为表示作者自谦,常常加上“雅属”·“指示”·“斧正”·“补壁”·“博笑”等字样。所以我们常在画上看到“某某先生雅属”等语句,而且总是写在作者姓名的上边。在下款中,作者姓名上常要写作画的年月,如李鳝《花卉图》的款式。我国传统习惯是用甲子纪年,现在又通行公元纪年,所以题款上两种纪年都在用。作者姓名下,有时还要写上作画的地点。
题款形式,一般有横题式与只题式两种。横题式行短,如汪士慎的《诗画册》款书。要齐头齐脚,字体宜用篆·隶·正楷;如用较大的行草,则可齐头不齐脚。书写年月姓名,可略低于辞句,字体也宜小于辞句。如须题上款的,可与年月齐头,不宜过高过低。当然,这些也不是绝对的,画家根据画幅的需要,也可伸缩变化,但要有利于画面的协调完美,如郑板桥《墨梅图轴》的题款。
题画的字体形式,要与作画的风格适应,工笔画不能用狂草,大写意画不宜用正楷。一般说来,工笔重彩或双勾,宜用小楷,或小篆,小隶书,工整而有法则。兼工带写的画,以题写小行书为适合,写篆,隶也可,需灵活而有风致,如金农的《花卉图册》款书。写意画宜写稍大的行书,草书,或较大的篆,隶,需自然而有法度。画风清丽的,书法也应秀丽;画风古朴的,书法也应朴质;画风大气磅礴的,书法也应雄健奔放,方能配合协调。
最后是用图章,这是完成一幅中国画的最后一道工序。盖图章是我国的传统习惯,以表示明守信约,郑重负责,所以契约文书都要盖章。图画上盖章,据说南梁时就有了。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有《游春白麻纸图》、《鹿图》、《师利像》、《鹣鹤陂泽图》、《芙蓉蘸鼎图》,并有‘题’‘印’传于后。”那时画上盖章,可能只表示慎重负责的意思。后来,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印章逐渐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在白色的纸上,黑色的画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更使画面相映生辉。所以,中国画家通常拥有许多印章,让它在画面上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名号章。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用两方配合实用。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号;一方朱文,一方白文。用时,朱文红色较轻,用在上边,白文红色较重,用在下边,可参阅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轴》印章。印章大小,略小于字形,或等于字形。直题款式,名章可以盖在署名下方,连用两章,也可盖在署名旁边,可用二至三方。横题式款,一般盖于名下,往往一方已够,最多用两方。
压角章,又叫画角章。用于画幅两下角。大于名号章,多为方形,也有长方形的。常()刻诗文警句,或作者信奉的格言,表示画家的审美观点和人生追求,统称为“闲章”。如“江山如此多娇”·“师造化”·“为人民服务”等。也有刻别号和斋·馆·楼·堂等名称的,叫“斋馆章”。如文征明的“真赏斋”·石涛的“大涤草堂”·齐白石的“借山吟馆”等。
引首章。多为长方形,也有作椭圆形或半月形的。用于开头一二字的旁边,故称引首。书法幅画上多用之,画款上少用。
画上用章也同题款一样,整个画幅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用得好,可以提神醒目,用得不好,足以破坏画面的精彩。有了好的画,还需要()刻精雅的印章,否则,相形见绌,终是缺陷。有了好章,还要用较好的印泥,否则不鲜不均,油渍斑斑,反而污损画面。好印泥不可用铁器搅拌,否则画面上日久会变成黑色。
中国画的写生法—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六法”中的内容,它指出描绘物象的“形”,必须将客观对象作为依据,这实际上说的是“写生”。中国画家历来强调“师法造化”,这里也有“写生”的含义。
画史所载中国画家重视写生的例子很多。如唐代画马专家曹霸的作品多从写生的来。杜甫写诗赞他道:“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夜照白”是一匹御马的名字。宋代名家李公麟常到骐骥院面对御马写生,传世的《五马图》即是一幅写生图。五代荆浩居住在太行山,面对山中古松,日日临写,“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北宋花鸟名家赵昌,每天清晨趁朝露未干时,即于花圃一边观察,一边调彩作画,自称“写生赵昌”。元代黄公望隐居虞山,“日囊笔砚,遇云姿树态,临勒不舍”。至于近代画家,则更多把写生作为创作的基本训练和必要准备。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写生不同于西画。西画写生是面对实物,运用透视·色彩·解剖等细化技法,注重光和形体的表现,边看边画,后复增改,直至完成。这种写生方法可称之为“直接写生法”。而中国画的写生,却用的是“间接写生法”。画家面对写生对象,观察多于描绘,常用勾勒速写手法,画的是画稿,只能算“半成品”。即使是赵昌的彩色写生,也可能只是着色的画稿,因赵昌画的是工笔重彩,需要费时累日地精描细绘才能完成一幅画,不可能仅在每天“朝露未干”的一点时间,在花圃中就能画的好。中国画的写生,一般分为两步走,用笔墨简单勾勒临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对画稿进行取舍提炼,加工制作。第一步,重点放在观察体验上,把握客观物象的特征和精神气质,画稿只起加强记忆与为下一步创作提供素材的作用。第二步,重点是在笔墨·意境上下功夫,使完成的作品更具有典型意义与美学价值。
所以中国画家十分重视画稿的积累。荆浩画太行山古松数万株,从丰富的画稿中研究古松仰·偃·屈·张的千姿百态,认识了古松“不调不荣”的“君子之风”,然后动笔作画,“方如其真”。这种写生画稿作素材进行创作的方法,荆浩称之为“搜妙创真”。明代董其昌提出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目的就是多观察体验自然,积累创作素材。近代上水画大家黄宾虹,一生遍游名山大川,曾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岱岳,写生画稿积累万余帧,这是他的绘画取得卓越成就的雄厚基础。可见临景写生是中国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中国画还有一种独特的写生方法,叫做默写法,也称“目识心记”。画史记载:南齐谢赫“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归操笔,目想毫发,皆亡遗失”。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述了谢赫高超的默写本领。唐吴道子默写嘉陵江三百里上水,五代顾()中默写韩熙载家夜宴情景,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一个中国画家不仅要有对景写生的能力,还要有记忆形象的能力,默写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默写这一特殊技法。是从中国画创作的特殊需要中产生的。中国画要求“形神兼备”。画人物要“以形写神”,不仅要求形似,还要表现人物精神气质,性格感情,这是对景写生难以解决的。以肖像画来说,如果让对象静坐不动,目不斜视,必然矜持拘谨,感情个性不易表露。元代陶宗仪主张画肖像要:“彼方叫啸谈语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下。”陶宗仪讲的颇有道理。一个人物画家,没有“目识心记”的功夫是不行的。画山水,重气韵,要求为山川传神写照。阴晴雪雨之奇,朝晖暮霭之变,行云流水,瞬息即逝,必须“目识心记”,才能胸储万象,下笔有神。画花鸟,重生机。()飞·鱼跃·燕舞·鹤翔,翠竹临风,荷花映日······这千姿百特的物象,都需要画家敏捷地捕捉它们的动态,才能表现它们的勃勃生机,“目识心记”的功夫更是不可少的。
对景写生与目识心记,都是对观察能力与造型能力的锻炼,但也各有重点。对景写生重在入微地看,默写则着重在敏捷地记。对景写生与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家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中国画的构图—经营位置,画之总要
“经营位置”,是南齐谢赫提出来的“六法”之一,指的就是构图。“经营”二字含意十分丰富,它包括思考·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位置”也不仅是画面上物象安置的处所,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等。这就是说,画家要完成一件作品,决非随随便便一挥而就,是要经过苦心孤诣地思考·探求,精心慎密地选择·取舍,匠心独运地组织·安排。于是,成功的作品才得以问世。可见构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法,所以,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
中国画家是十分重视构图研究的
第二篇:数字中国画
数字中国画:当国画创作与电脑联姻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发现一些精巧的画作,有月朗风清的李白举杯独酌,有俏若春桃的狐女俯首晗眉,有顽皮小儿柳下戏牛吹笛,有须眉老翁山前闲敲棋子。或清隽疏朗,或错彩镂金,线条流畅,生动传神。一路寻过去,才发现原来是用电脑画出来的,不禁惊绝。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总是暧昧不明,或令人欢欣,偶尔也遭人诟病。当文学作品创作者放下纸笔转向电脑,当电脑毛笔字悄无声息地兴起,而更偏重于视觉的国画,居然也与电脑结上姻缘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数字国画是如何实现的?它与传统国画、与一般CG艺术有何区别?记者走近了多年潜心探索数字艺术与中国绘画结合途径的数字国画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管理者之一张旺,请他来解答这些新形式带来的疑惑。
艺术的技术层面,看数字国画如何实现
传统作画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那么用电脑画国画,具体是如何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的呢?张旺讲解了大致过程,基本工具为电脑和数位板,步骤如下:
首先,在背景上另建一个图层画草稿(即“起稿”);然后,分不同部分(如皮肤、毛发、衣服、饰品等)在不同的图层里勾线(即“过稿”);接下来,还是按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图层里平涂上色(即“罩染”);继而,晕染出体积感、层次感(即“分染”);而后,反复审视若干时日,不断寻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修改。
画面上的每个部分,都是一笔笔画上去的。只有非常少的重复部分,比如衣服上的图案,是先画出一个完整的,然后复制、粘贴到不同的位置上,再根据衣纹的走向进行细节修改。
尽管电脑复制、粘贴技术极为便利,张旺在创作中也很少会拿材料库里的东西来用,尤其是像当下正在创作的《大闹天宫》类的作品,其主要目的是向古典致敬,因此连细小的花纹、图案都不曾复制、粘贴。“多年的创作经验让我深知,一时偷懒用复制、粘贴弄出来的东西,是经不起仔细玩味的,多看几眼就会发现僵硬。”张旺说。
随心而作,能事不受相促迫
古人云: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数字中国画之“笔”也给张旺带来很多便利之处。
首先,工具准备比原来要简洁许多,使用起来也轻松,创作中间再也没有蘸水、洗笔、调颜料、补胶矾等牵扯注意力的工序。一支笔从头画到尾,能让创作者把精力都集中在画面上,充分调动创作思维不受外界影响。其次,随时可以停下来思考,不再担心颜料或者墨变干导致无法接着使用,使创作变得更加从容,基本可以实现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所描述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的理想创作状态。再有,新工具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修改空间。以前是落笔难改,现在是修改次数不限。宣纸上由于一笔之差出现错误带来种种的懊悔,在数字绘画中是不会有的。在传统创作中无法要求画家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面面俱到的美,而在数字国画的创作环境中可以放大到12倍来观察,就有条件向“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想境界进一步接近。
数字中国画是由CG艺术发展而来,得益于近年的微喷技术提高,数字中国画又与一般的CG艺术开始有所区别:作品在电脑上完成后,可以经过微喷输出到各种宣纸上,再施以丹青与输出的颜色混成一体,增加其色彩的厚重感、层次感,而后题款加印,使作品具有了唯一性。因此,在张旺看来,目前数字中国画像是一座尖塔,搭建在中国画和CG艺术两种坚实的基石之上。
“中国画为源头,我只是换了一支笔而已”
张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国画系,受教于范曾、杜滋龄,对国画有系统的学习。对于张旺来说,数字中国画不但不是与国画分道扬镳,反而是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环境中对中国画的一种发自肺腑的致敬,也是对其个人中国画创作道路的延续、发展。张旺在数字中国画的创作中所应用的绘画语言来自中国画,无论是审美标准还是创作方式都来自中国画这个源头。“我的作品,也是一笔一墨画出来的,依然是按‘六法’的宗旨来画,并非一般电脑美术作品的拼贴制作,它也讲究中国画特有的‘笔情墨趣’。与前辈们的不同,仅在我换了一支笔而已。”他说。
第三篇:中国画教案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爱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教学难点:
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 教学方法:
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你 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一: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文房四宝: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 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 徽墨.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
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 2:如何来欣赏中国画呢?
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
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他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画丰富的 笔法:
勾、勒、皴、擦、点等 中国画多变的墨法:
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问题3: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 ? b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 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 很讲究,姓名章界在 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问题3: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 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是 什么呢? c独特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追求。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
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和篆刻。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和画稿。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他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他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总之: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是这样,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画出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正是这不似之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中国化追求造型传神,气韵生动,使得中国画能 够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熠熠生辉。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不仅要为 自己的 绘画艺术 而感到骄傲和豪,更有责任 和义务弘扬传统的文化艺术,不断的进行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第四篇:中国画教学大纲
《中国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美术专业生
开课学期:第1学期至第6学期 课时总数: 360学时
主讲教师: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指定教材:《中国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教学目的: 让我们现在的美术生学习中国画就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贯彻古为今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方针,使中华民族绘画更加光辉灿烂,为中国、为世界艺坛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对美术生进行中国画专业教学时,在教授学生国画的工具、基本的作画步骤及常用技法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深度,把握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即精髓所在。
课程内容:
绪论:中国画概述
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作为东西方两大艺术体系之一极,具有重立意、以线造型、散点透视、随类赋彩、气韵生动、诗书画印一体的基本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门类很多,形式风格多样,按题材通常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而且有工笔、写意、重彩、金碧之别,还包括书法、篆刻、壁画和民间绘画。但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着重介绍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第一编
花鸟画
(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花鸟画的课程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从花鸟画的形成、风格、演变讲起,而后从花、叶、茎的结构形态到白描线条、工笔花鸟的技法、写意花鸟的技法等系统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扎实的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并从中领会花鸟画的意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工笔基本染法;
二、写意花鸟技法;
三、花鸟画创作(课程内容)
第一章 花鸟画概述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特有的种类,它和“人物画”、“山水画”一起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形式面貌。所谓“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和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是相当广泛的。发展至今,花鸟画所表现内容可归纳为花卉、翎毛、走兽、蔬果、虫草、树石、器物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的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
第一节
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形成风格
演变
1、花鸟画的形成2、徐黄二体
3、文人水墨画兴起
4、继往开来、群峰竞秀 第二章 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 花的结构与形态
1、花的结构
2、花冠的形体3花序、4花蕊
第二节 叶的结构与形态
1、叶片的形状和叶脉
2、叶柄
3、托叶
4、叶序
第三节 茎的形状和变态 第三章
白描花卉技法
第一节 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
第二节 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关系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4、线条的浓淡粗细
5、白描花头的用笔变化及注意事项
6、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7、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第四章 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
第一节 工笔花卉对着染得要求
1、活色
2、装饰性与自然生动性相结合
3、用色调渲染意境
第二节 工笔花卉常用的几种着染技法
1、分染
2、统染
3、罩染和平涂
4、接染
5、点染
6、烘托
7、积水
8、托色
9、立粉
第三节 工笔花卉着染的形式和步骤
1、墨染
2、淡彩
3、重彩
4、没骨
第四节
工笔花卉的特殊技法
积水法、喷弹法、揉纸法、拓拍法、洒水撒盐法、油水混用法、用蜡法、绢后作画 第五章 写意花卉常用技法
第一节 点染法
第二节 勾勒法
第三节 勾染法
第四节 泼墨法
第六章
木本花卉、草本花卉、藤本花卉和石
第一节
木本花卉
第二节 草本花卉
第三节 藤本花卉和蔓本花卉 第四节 石
第七章 鸟类的结构与常用技法 第一节 鸟类的结构与形态
1、鸟的结构与形态
2、鸟的分类和特征 第二节 鸟类的工笔画法
1、鸟的勾线与着色步骤
2、淡彩鸟与重彩鸟的勾染步骤举例
第三节 鸟类的写意画法
1、鸟类写意画法的勾染与点法
2、写意花鸟的步骤
3、小写意花鸟具体画法举例 第八章
昆虫的结构和技法 第一节 昆虫的生活和结构 第二节 蝴蝶的结构和画法 第三节 蜜蜂的结构和画法 第四节 蜻蜓的结构和画法
第五节 螳螂的结构和画法
第九章
从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写生在花鸟画创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 写生方法
1、手写心记
2、表现形态结构应该注意的几点
3、把握整体气氛 第三节 选材和构图
第二编
山水画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掌握山水画的基本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山水画基本功
二、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笔法、墨法)课时:120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山水画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辩证的艺术观
第二节 独特的概括方式 第三节 程式化的表现方法 第二章 山水画的基本功 第一节 基本功的内容
第二节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传统山水画的几种色彩形式 山水画写生
山水写生的重要意义 山水写生的方法步骤
第三节 写生举例 第四章
山水画创作
第一节 炼意与炼形
第二节 山水画创作的三种过程
第三节 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形式原则
第三篇
人物画(上)——工笔人物画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工笔人物画的过去了未来,掌握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技法、特点及作画步骤。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线条的质量
二、人物渲染技法的掌握 课时:120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的技法类别及特点
第一节 重彩法
第二节 淡彩法
第三节 浓淡相间法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的基础 造型、色彩(暖色系列、冷色系列)构图
临摹
第四章 工具和材料
第一节 版面材料
绢、熟宣纸、麻纸类、水彩纸、布类
第二节 笔和砚
勾线笔、染色笔、板刷、砚
第三节 颜料
透明色、不透明色、黑白色、金色和银色
第五章 工笔人物的基本技法
第一节 勾勒
第二节 渲染
第三节 罩色和平涂
第四节 勾填
第五节 其他技法
第六章 工笔人物画的作画步骤
第一节 起稿
第二节 过稿
第三节 涂底色
第四节 渲染
第五节 罩色
第六节 提线
人物画(下)——写意人物画
第一章 写意人物画的传统
第一节 写意人物画传统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写意人物画传统学习方法(读画 临画)
第二章 写意人物画技法规律
第一节 笔墨的意义
第二节 写意人物画用笔的技法 笔锋的用笔方式
2、行笔的方法3 写意人物画的笔法:勾勒 皴擦
第三节 写意人物画的用笔的规律
1、笔意
2、笔力
3、笔韵
4、笔趣
第四节 写意人物画用墨的方法
1、墨彩
2、墨阶
3、墨质
4、墨性
5、墨法
第三章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训练
第一节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原则
1、意象造型原则
2、以线为造型手段
第二节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及训练方法
1、白描写生的意义
2、白描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 速写的训练方法
1、速写的意义、2速写的方法3速写的步骤
第四节 慢写的训练方法
1、慢写的意义
2、以形写神
3、意在笔先
4、动中取神
5、慢写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
小品画得训练方法
第一节 小品画练习的意义
第二节 小品画练习的步骤
1、题材的选择
2、意境创造
3、构图训练
4、笔墨的锤炼
教学参考
崔建林 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年1月 北京
第1次印刷
张应杭 蔡海榕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
版
《中国绘画史》
王伯敏 三联书店 2000年版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薛永年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绘画艺术鉴赏》《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五篇:认识中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 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人物画(人物肖像,生活场景)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
(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
(六)、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