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XXx镇委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0年2月28日)
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薄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城乡差别较大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在农村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管理和发展新机制。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化农村居民自治、健全完善农村有效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积极推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功能,创新机制,落实责任,推进工作”的要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深化居民自治,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推进和谐四十里建设。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服务农民群众为宗旨,以满足全镇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文明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2、统筹发展、城乡互动。推进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向城镇、村庄向社区转变。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广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形成良好的共建机制。
3、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分情况,不搞一刀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努力建设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全面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目标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努力建成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尽快在全镇农村基本实现社区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我镇每年至少建设2—3个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2010年到2015年的第一个五年内,全镇建设10个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2016年到2020年的第二个五年内,基本完成以“中心村”型为主的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三、农村社区的服务范围和空间布局
(一)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的服务范围。按照便于服务、便于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要求,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以“中心村”为轴心,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涵盖5—10个村,3000—6000口人为社区服务范围,村庄密集度高的可以适当增加村庄个数和人数。
(二)科学设定社区空间布局。根据地域特点、资源配置、历史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中心村,并以中心村为重点,规划农村社区空间布局,整合优化社区各类资源,推动规模较小和位置偏远的弱小村庄逐步向中心村社区集聚发展,提高社区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以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做到“八有”。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强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把旧城改造、片区拆迁、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报批建设规划方案时,一律要先规划设计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根据区域位置和服务居民的数量,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500—1000平方米,并有适当面积的院落或广场,否则一律不予审批。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在“中心村”,一般要达到有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会议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治安警务室、卫生室和便民超市的“八有”目标,条件具备、群众需要的应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老年福利机构等服务设施,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一揽子”服务。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
1、社区名称和服务中心名称。农村社区名称统一规范为“xxx镇××社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名称统一规范为“xxx镇 ××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标识,并做到外观、颜色相对统一。
2、建设内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办公服务场所和文化健身广场两个部分。办公服务场所要集中建设,同时建设适当面积的文化健身广场。
3、功能要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一般要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基层组织活动办公功能;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三是医疗卫生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功能;四是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救助功能;五是劳务服务功能;六是农技服务功能;七是文体娱乐功能;八是便民利民生产生活超市服务功能。
4、场所标准。(l)基层组织办公场所。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群众工作室、会议室等,各办公场所要满足办公服务需求。(2)综合服务大厅。统一集中办理或代办劳务服务、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农技推广、信息咨询、党员关系转接等“一站式”服务事项。各项制度要明示,并配有办事指南或工作流程图。(3)党员活动室。可按照一室多用原则,加挂远程教育、居民学校、人口学校牌子,满足党员教育、居民培训、计划生育辅导和居民代表议事等基本需求。(4)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设有全科医疗门诊,具有治疗、处置、预防保健、健康信息管理、计划生育服务等功能。(5)警务室。要有专门警务执勤人员,配备必要的警务车辆和器材,监控设施要实现全覆盖。(6)文体活动室。要有基本的文体活动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图书。(7)生活和农资超市。销售的物品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物品齐全,价格适宜,服务优质。(8)文化健身广场。配备必要的文体器材,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体活动需求。(9)宣传公开栏。设有社区事务公告栏、村务公开栏、科普宣传栏等,位置突出,公开及时,方便观看。(10)其它服务设施。根据社区情况,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发展老年公寓、幼儿园、农机维修、邮政通信、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五化”为标准,优化农村社区人居环境。要集中整治农村社区人居环境,推动各“中心村”率先实现“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搞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建设,使各“中心村”基本达到“五个一、五无五改”标准。“五个一”,即“中心村”社区内有一条宽敞洁净的硬化街道,一定数量的夜间照明灯,一道以科技文化法制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墙,一处具备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广场,一块以种植花草树木为主的绿地;“五无五改”,即“中心村”社区内无粪堆、垃圾堆、柴堆、土堆、石堆,对住户实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建设清洁家园。积极推进和规范道路标牌的设置,普及环保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加快建设社区新住宅,引导周边群众聚集到“中心村”居住生活。“中心村”确定后,要及时在“中心村”规划出新的住宅区,并将周边村的住宅用地指标按照有关政策调剂到“中心村”使用。对新建住宅的农户,优先在“中心村”建设住宅,或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鼓励引导周边村的农户到“中心村”居住生活,促进“中心村”社区规模化发展。
(四)全面实施“三二一”工程,加快“中心村”社区建设进程。运用抓典型促全局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在全镇实施“三二一”工程,即从2010年开始,三年内 至少推出3个示范“中心村”社区、2个规范化“中心村”社区、1个精品“中心村”社区,带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农村社区的管理体系
(一)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可成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书记可安排乡镇干部兼任或者从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优秀人员选拔,委员可由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总支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
(二)理顺农村社区与乡镇政府、行政村的关系。农村社区是为民服务的工作平台,主要是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需社区协助完成的行政事务或临时性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与社区协商,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或补贴。社区负责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村委会要积极支持社区建设,配合社区开展服务工作。
六、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及其职能
(一)全面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制。健全完善镇、工作片、社区(村)为民代理服务网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具体承接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流程,努力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二)健全社区内部服务机构。在社区服务中心内部设立社区卫生、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各服务站工作职能分别是:(1)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普及卫生知识,搞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负责传染病的防治、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等工作;开展爱国卫生和初级保健工作。(2)社区环卫服务站。主要以“五化、五无、五改”为重点,帮助社区搞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服务。(3)文教体育服务站。负责为村民提供读书阅览、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农技科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公益性的服务;协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树文明新风。(4)计划生育服务站。协助做好动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落实节育措施等工作,及时收集上报群众在生育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等信息,为育龄妇女搞好服务;做好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协助落实上级对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持政策。(5)社会保障服务站。负责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救济救助工作,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抚对象的调查核实和初审工作;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6)社区警务室。协助做好辖区治安和调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做好社区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工作;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协助抓好农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来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7)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负责招募、培训热心奉献的社区志愿者,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安排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可根据实际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增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机构。
(三)加强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成立社区志愿者、老年人、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各项事务。
七、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党委、政府已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提高协调整合能力,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工作片、有关部门都要明确一名人员具体负责抓好各项措施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社区建设。镇财政要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财政预算,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区组织运转和社区服务开拓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实行帮扶制度,推动全面发展。实行镇直部门和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农村社区建设制度,进一步明确帮扶单位的任务目标、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及工作机制等,促进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城乡社区结对、村企合作、专项对口支持、资金实物帮扶等多种形式,共同参与搞好农村社区建设。
(四)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结合镇里确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三二一”工程的有关要求,详细制定工作计划,量化工作任务,搞好规范化建设工作。要积极培育典型,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好典型引路作用。
(五)广泛宣传,强化督导。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工作开展。要建立健全工作督导制度,镇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进行督导,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第二篇:关于推进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现就实施推进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以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全市社区广泛实施以社区居委会组织、队伍、制度以及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工程,每年安排20%左右的社区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统筹规划,坚持标准,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社区居委会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全市社区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建设规范化
1、社区的调整与设立
(1)因地制宜推动社区规模调整,原则上除单位型社 区、集镇只有一个社区的集镇型社区外,其余社区按照不少于2000户的规模调整重组社区。
(2)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全覆盖。城中村、新建住宅区、城郊结合部都应健全社区居委会,实现社区居委会组织全覆盖。
(3)新建住宅区原则上按照不少于3000户规模组建社区。总户数达到3000户且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需及时成立社区居委会;入住率未达到50%,户数达300户的,成立居民小组并纳入邻近社区管理;户数不达300户的,直接纳入邻近社区管理。
(4)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并、调整应及时报市民政局备案,新成立社区在批准后3个月内应完成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各区民政局在每年11月31日将本区本新成立社区的名称、户数、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驻地以及办公联系电话报市民政局备案,纳入下财政预算;当年组建社区的由区财政负担全部经费。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名录在年底上报市民政局备案。
(5)落实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00户以下社区每年4万元,2000——3000户社区每年5万元,3000户以上社区每年6万元的标准,各区按照50%的比例落实社区工作经费。
2、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1)社区居民会议可由三种形式组成:由本居住地区 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由每户派代表组成;由居民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修改本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听取、审议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对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评议;依法补选和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确认社区居委会成员的辞职申请;决定居住在本社区的流动人口是否参加居民会议及参加的比例和名额;讨论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涉及本社区居民利益的其他重要事项。
(2)成立本社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驻区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行业的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扩大社区影响。
(3)社区居委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人口计生、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委员会。每个下设委员会由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牵头负责,并由3-5名居民代表组成。
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组织辖区内民间纠纷的集中排查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群众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治安保卫委员会: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反毒品、反暴力、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居民树立起牢固的安全防范 意识,确保社区安全稳定;组织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
公共卫生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病除害工作,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负责辖区内居民楼院、小街小巷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积极整顿治理楼院卫生,绿化、美化环境。
人口计生委员会: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开展人口计生工作。
群众文化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业余生活,遏制封建迷信活动的空间。积极开展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扶持和帮助中老年人成立扇子舞队、腰鼓队、时装模特队、戏迷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4)社区居委会可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居民小组原则上按200——300户的规模设立,居民小组长由社区居民小组有选举权的居民推选产生,实行义务制,任期与社区居委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召集居民小组会议和组织全组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本居民小组落实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的决议和任务;积极开展与居民有关的各项有益活动,为本组居民排忧 4 解难;积极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各项工作。
(5)居民小组原则上按20——30户规模选配1名门栋长,其主要职责是掌握居民信息,协助配合居民小组长、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
(6)原则上每个社区建设1个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居委会的专业服务机构,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政府公共服务工作。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
1、社区工作者的职数设置
(1)社区居委会按其服务人口的数量确定职数,平均按500户左右设置1人,原则上由5——7人组成。社区居委会成员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
(2)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高校毕业生、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以及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兼职和专职社区居委会成员,兼职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可不占社区居委会职数。专职社区居委会成员不得少于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三分之二。
(3)社区居委会的专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中心城区每个社区不超过5人,远城区每个社区不超过4人。1000户以下社区可以不配备社区专职工 作人员。
2、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
(1)市、区民政部门在年初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规划和计划。
(2)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市民政局对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进行培训;各区每年对社区居委会主任集中培训一次,对其他成员每年集中培训两次。
(3)各区要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在社区选举中优先向居民推荐,在聘用社区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
3、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
(1)按照市里的统一标准,落实社区工作者报酬。(2)对新一届(新聘任期内)的社区工作者中的在职或退休等人员,按照市里统一规定给予补贴。
(3)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兼职委员由街道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补助。
(4)健全节假日值班制度和规定的节假日休假制度。(5)在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培训发展党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
(三)制度建设规范化
1、社区民主选举制度建设
(1)稳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至“十二五”末,直选覆盖率达60%。
(2)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
(3)社区居会委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法递补。
(4)社区居民委员成员候选人必须居住在本社区一年以上。
(5)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产生、罢免必须经过民主程序。
2、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1)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2)健全社区居民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年末至少分别召开一次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工作安排、考核社区工作者工作成效。其它时间根据需要召开社区居民会议,会议记录保存完整。
(3)完善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制度,针对社区内公益建设、重大事项,及时召开社区议事协商会议,规范社区民主 协商程序,会议记录保存完整。
(4)完善社区社会事务听证会制度,对涉及政府部门解决的事项,及时召开社区社会事务听证会,向政府部门反馈居民意见。
(5)健全社区居务公开制度,将本辖区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工作目标,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财务状况、重大问题办理理结果及其他涉及居民利益的事项公开,确保每季度更新公开内容。
(6)健全社区居委会内设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委员会的作用。
(7)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运用民情信箱、民情恳谈会、网上论坛、社区博客、社区QQ群等形式,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参与社区事务。
3、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制度建设
(1)建立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的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
(2)按500户一人的标准,社区居委会成员对社区居民实行分片包户、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
(3)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方便群众办事。
(4)建立社区居委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制度,确保社区居委会工作有效运转。
(四)设施建设规范化
1、社区宣传、公开阵地建设
(1)每个社区至少设立一个宣传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2)每个社区至少设立两个公开栏,开展居务公开以及政府公共服务需要的公开、公示事项。
(3)有条件的社区设立电子显示屏,开展宣传和公开工作。
2、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服务用房建设
(1)原则上每个社区建立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统一设置“一厅五室”,即“一门式”综合服务厅(含社区“两委”成员、专职工作人员工作间)、居民文体活动室、居民议事室(含党员电教室、市民学校)、图书档案室、居民维权议事室(法务工作室)和社区警务室。居民活动空间不少于社区服务站面积的三分之二。
(2)社区服务站外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四块牌子。
(3)社区服务站设立党员服务、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区管理、综合治理、社区服务、人口计生等服务窗口。各项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统一的形式在社区服务站内公示。
3、社区信息化建设(1)以“96596”武汉社区在线为平台,建设社区服务信息网。
(2)推行社区居委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高服务效率。
(五)工作机制规范化
1、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
(1)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
(2)提倡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2、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1)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每个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0个。
(2)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帮助备案,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的帮助。
(3)对社区社会组织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3、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1)每个社区至少建立1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相对稳定,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
(2)每年组织社区互助、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6次。
4、支持物业服务
(1)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2)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3)与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纠纷。
5、协调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1)与驻区单位建立协商议事制度。
(2)协调驻区单位开放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3)协调驻区单位为社区居委会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三、评估方法及结果处理
(一)评估工作的组织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作由各区自查与市社区办评估验收相结合。各区对照标准在年末对本区本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社区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向市社区办申请评估验收,由市社区办组织对本开展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社区按标准进行评估验收。
(二)评估方式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作主要采取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记录等方式进行,实地查看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召开社区“两委”会成员、社区专干座谈会,了解工作机制,服务水平,民主管理等工作情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群众对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成员联系群众、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居民群众 对社区工作满意程度等情况;查阅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各项活动开展等情况记录。
(三)评估结果的处理
经评估验收后,被评定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的,当年由市社区办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称号;对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合格社区中达到示范社区标准的,当年由市社区办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区符号,纳入“和谐社区”评比表彰范围。全市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后,对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示范社区比例高的城区,授予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区称号。
四、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社区办综合协调,各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区、街道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分类指导,克难攻坚,务求实效。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抓好对照检查,对照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各区社区办要抓好督导检查工作,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及镇村领导班子换届成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尽快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就加强全镇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规范镇领导班子建设机制
镇党委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建立健全经常性理论学习、理论培训和学习成果交流展评等制度。坚持每季度确定一个必读篇目,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考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农业新技术、WTO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等学习重点,在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探讨新思路,全面提高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方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党委集体领导。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点工程、人事安排等,必须按程序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党委班子成员要带头讲原则、讲民主、讲大局,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尽快由过去的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到示范、指导、服务、监督和协调上来。
3、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重点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调度督查机制和考核评鉴机制,调动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驻村蹲点、为民服务联动、帮困扶贫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进一步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搞好廉洁勤政,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不断拓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点滴抓起,树立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之余的监督。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各职能部门特点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村“两委”工作机制
本着协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其他村级组织各负其责、运转协调的村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理顺村“两委”关系。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地位、职责和作用: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总揽村内工作全局,负责研究决定村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进村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直接领导,支持、监督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内的“一把手”,主持村内全面工作。村委会及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监督。
2、健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决策机制。(1)重大村务决策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村“两委”成员共同参加。凡村内重大开支、固定资产处置、村“两委”干部分工、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安排使用、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等,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方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2)一般村务处理实行沟通、监督制度。村党支部要定期同村委会通报村内有关工作情况。村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村内日常事务,村主任要主动向村党支部报告,经党支部同意后方可提交村委会讨论,并及时向党支部和村民会议报告各项决议的落实情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3)印章管理实行审批和备案制度。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印章,要有专人严格保管,对使用情况随时作好记录,定期归档。凡重大事项需要盖章的,必须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研究;涉及全体村民经济责任和签定数额较大经济合同需盖章的,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三、倡导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规范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严格选人标准。选拔村干部,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坚持“四看”标准,即看是否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看是否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看是否有公正廉洁的浩然正气,看是否有较高的群众威信,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坚决防止“矬子里拔将军”,搞临时组阁,建“维持型、凑合型”班子等短期行为。
2、拓宽选人渠道。选拔村干部,要立足村内,面向社会,把充分挖掘村内人才资源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结合起来。对村内确无合适人选的,坚持“三为主三不唯”的选人原则,即以村内选人为主但不唯村内,以党员中选人为主但不唯党员,以选拔年轻干部为主但不唯年龄,灵活采取回请、下派、强村干部兼职等方式,择优从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巩固“xxxx”学教活动及镇村领导班子换届成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尽快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就加强全镇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规范镇领导班子建设机制
镇党委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要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建立健全经常性理论学习、理论培训和学习成果交流展评等制度。坚持每季度确定一个必读篇目,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考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农业新技术、wto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等学习重点,在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村级班子建设等工作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探讨新思路,全面提高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方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党委集体领导。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点工程、人事安排等,必须按程序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党委班子成员要带头讲原则、讲民主、讲大局,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尽快由过去的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到示范、指导、服务、监督和协调上来。
3、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重点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调度督查机制和考核评鉴机制,调动班子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以驻村蹲点、为民服务联动、帮困扶贫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进一步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搞好廉洁勤政,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不断拓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点滴抓起,树立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之余的监督。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各职能部门特点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考核奖惩,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村“两委”工作机制
本着协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起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其他村级组织各负其责、运转协调的村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理顺村“两委”关系。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地位、职责和作用: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总揽村内工作全局,负责研究决定村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和推进村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直接领导,支持、监督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内的“一把手”,主持村内全面工作。村委会及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并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监督。
2、健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决策机制。(1)重大村务决策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和主持,村“两委”成员共同参加。凡村内重大开支、固定资产处置、村“两委”干部分工、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安排使用、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等,由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方案,提交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2)一般村务处理实行沟通、监督制度。村党支部要定期同村委会通报村内有关工作情况。村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村内日常事务,村主任要主动向村党支部报告,经党支部同意后方可提交村委会讨论,并及时向党支部和村民会议报告各项决议的落实情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3)印章管理实行审批和备案制度。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印章,要有专人严格保管,对使用情况随时作好记录,定期归档。凡重大事项需要盖章的,必须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共同研究;涉及全体村民经济责任和签定数额较大经济合同需盖章的,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三、倡导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规范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严格选人标准。选拔村干部,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认真坚持“四看”标准,即看是否有学习实践“xxxx”的自觉性,看是否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看是否有公正廉洁的浩然正气,看是否有较高的群众威信,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坚决防止“矬子里拔将军”,搞临时组阁,建“维持型、凑合型”班子等短期行为。
2、拓宽选人渠道。选拔村干部,要立足村内,面向社会,把充分挖掘村内人才资源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结合起来。对村内确无合适人选的,坚持“三为主三不唯”的选人原则,即以村内选人为主但不唯村内,以党员中选人为主但不唯党员,以选拔年轻干部为主但不唯年龄,灵活采取回请、下派、强村干部兼职等方式,择优从机关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能手中选任村干部。
3、改进选人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村“两委”干部。选拔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要在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基础上,配套实行社会公示制和试用期制。(1)社会公示制。对镇党委考察确定的村党支部成员候选人,在提交全体党员大会正式选举前,要对拟任对象的基本情况、拟任职务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2)试用期限。新任村党支部成员的试用期一般为一年。试用期满,经民主评议,镇党委考察称职的,予以正式任用,选拔村委会成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进行“直选”。
4、精减干部职数。村党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人组成,个别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可增加1至2人;党员不足7名的,一般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1名副书记。村委会一般由3—5人组成,1000人以下的村设3职,1000人以上的村设5职。要本着宜兼则兼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因村制宜,大力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人兼”,总体上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般控制在3—5职,个别较大的村可增加1—2职。在调整村党支部班子时,要优先把是党员的村委会成员通过“两推一选”进村党支部班子;在村委会换届时,要动员和支持村党支部成员积极竞选村委会成员,使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比例达到80%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60%以上。要本着地域相邻、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强村并弱村、大村并小村、强强联合等方式,积极探索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有效方式。
5、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育、管、用”等环节,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切实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选拔农村后备干部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通过群众推荐、村“两委”成员推荐、个人自荐等形式,把保证~与保证质量结合起来。对确定的后备干部,镇党委要建档立卡,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择优汰劣。对各方面表现优秀、条件具备的,及时充实进村级班子。要特别重视加强贫困后进村、班子软弱涣散村、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领导重点包靠、机关干部包村、强村帮带等措施进行重点管理。
四、大力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规范农村干部培训、考核机制
1、强化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上,要本着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xxxx”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规定的必读篇目和参学书目,作为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同时,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重点抓好wto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村“两委”干部每人要至少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培训形式上,要本着灵活、实效的原则,采取依托示范服务基地现场培训,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大中专班,挂职锻炼以及电化教育、参观考察、典型引导、聘请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两委”干部、党员骨干和农村后备干部的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村干部不少于3天。建立健全村干部定期集中学习和理论学习考试等制度,镇、村两级要建立农村干部学用情况档案和培训督查制度,定期调度检查,确保各项教育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2、实行量化管理。镇党委将结合工作总体安排,对村级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到村。村党支部要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村“两委”干部分工,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在此基础上,重点建立完善三项制度:(1)双向公开承诺制度。年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对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分别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全体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其他村“两委”干部要分别向村党支部、全体村民作出公开承诺,并签定《农村干部公开承诺目标责任书》。(2)定期考核制度。按照《农村干部公开承诺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对村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由镇党委、政府负责考核,其他村干部由村党支部负责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使用、工资待遇和评先树优挂钩,奖优罚劣。(3)引咎辞职制度。未完成承诺工作目标的村干部要写出辞职报告,由镇党委视情况进行处理。
3、加强监督约束。重点落实“四项制度”:(1)“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求,定期对财务、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水电费收缴及重大事项公开,并加大群众质询和民主监督力度。(2)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镇党委、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先由村“两委”干部述职,然后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进行民主评议。(3)干部审计制度。由经管站每半年对村干部进行一次审计,重点搞好任前审计、审计、离任审计,审计结果要上报并定期公开。(4)定期谈话诫勉制度。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至少每季度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谈话,对发现有问题的村干部要随时谈话,防患于未然,对需要诫勉的,按有关程序诫勉。
4、落实各项待遇。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农村干部工资体系,做到量化工作,量化待遇,绩酬挂钩。严格掌握享受固定补贴的干部职数,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三人享受固定补贴,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构成,其他村干部实行误工补贴,按出工时间据实发放,有条件的村可实行养老保险办法,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
五、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规范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1、规范党员发展。合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做到“三倾斜三注重”,即向多年来未发展党员的村、后进村、班子年龄老化的村倾斜;注重从非党村委会成员、从致富能手、农村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实行以“两推一评一考一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党员制度。“两推”,即采取党员推荐、村民代表推荐的方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一评”,即由村党支部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等参加的会议,对“两推”产生的入党积极分子初步人选进行民主评议,凡得赞成票不超过60%的,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考”,即对发展对象进行理论考试,凡考试不合格的,原则上不进行谈话;“一公示”,即在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确定发展对象前,对拟发展对象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
2、规范党员管理。村党支部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党内制度,充分保障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要按照党员标准,对党员义务进行细化,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家庭十带头”、“帮贫扶困”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3、规范党员处置。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根据党员量化目标完成情况,由村组以上干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每半年对党员进行一次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慎重确定不合格党员,并按程序分别给予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处理。
对违反党章、党内法规,特别是参与和组织越级上访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疏通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六、以齐抓共管为目标,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
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把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镇党委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第一责任人直接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强化检查考核,督促抓好落实。纪检、组织、宣传、民政、农业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深入调查、超前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并协调有关部门履行好各自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格局。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牛鼻子”,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加大后进村转化、中间状态村整顿和经济强村党建工作力度,提高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
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和推广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中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鼓励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力争两年内全镇85%以上的村达到“五个好”的标准,镇达到“六个好”的标准,努力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
第五篇: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我旗额镇地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根据才书记在额镇团结社区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就社区场所建设、经费、人员、机构挂牌多等问题,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情况
全旗共有社区9个,其中,额镇地区5个,分别为团结社区、长山社区、满达社区、阳光社区和泰隆社区。根据自治区有关标准要求,除团结社区达标外,其余4个社区均存在办公场所陈旧、面积小、办公设备落后等现象。全旗社区工作人员共29人,其中,额镇各社区有16人;聘用人员(书记、主任、副主任)18人,其中,额镇各社区 8人;组织部下派和镇党委、政府下派干部共11人,其中额镇8人(社区民生志愿者5人,镇党委、政府下派干部共3人)。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社区居民计生、医疗、就业再就业宣传服务、治安联防、普法宣传教育、低保统计,以及车船使用税收缴等工作,工作任务相对繁重。2009年,社区主任、副主任工作水平分别为750元和700元;2010年增资200元后,分别达到950元/月和900元/月。
二、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
(一)改善和新建社区办公场所。根据我旗实际情况,计划在近1-2年时间,重点解决额镇社区改扩建问题,逐步解决雅镇、阿敖镇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问题。
额镇4个社区活动场所改善和新建方案:阳光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计划购买建筑公司新建的雅布赖路中心广场综合楼,面积300平米,每平米价格为4000元左右,所需资金约120万元;长山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计划购买烟草公司办公楼,所需资金约90万元;泰隆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计划贵宝公司在原供水站院内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工程中搭建,所需资金约75万元;满达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计划在旗游牧民定居工程中搭建,资金由农牧局协调解决,或建议在文化体育中心工程中新建,所需资金约75万元。以上4个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资金共需360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争取国家和谐社区建设项目、对现有社区办公场所进行置换和财政配套等多渠道筹集解决。一是计划争取建设社区服务站项目四个,争取资金12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自治区同意后报国家批准。二是游牧民定居工程解决75万元;三是组织部社区建设项目筹资14万元;四是将现有社区办公场所进行置换,预计可筹资50万元。缺口资金100万元由旗财政安排解决。
(二)强化社区办公设施配备。结合全盟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推进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根据全盟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求,全盟民政信息系统共需资金150万元,其中盟民政局争取到专项资金100万元,其余50万元由三旗两区各配套10万元,为民政局低保办、各苏木镇民政办和各社区配备电脑和摄像机,盟旗各承担50%。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全面加强我旗民政及社
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在争取到盟级专项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为全旗6个苏木镇民政办、9个社区及民政低保办统一配备电脑、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一整套办公设备。共需购置设备17套,预算资金为33万元,其中盟级专项资金10万元。目前,6个苏木镇民政办设备已配备到位。与此同时,根据才书记在社区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由旗旅游局、水务局各筹集1万元社区活动器材、设备经费已落实到位;旗委组织部分别为全旗9个社区统一配备液晶电视1台,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软件配备水平。
(三)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和办公经费。为认真贯彻全区和全盟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社区干部报酬和社区办公经费落实工作。2010年,旗财政为社区干部生活补助每人每月提高200元,主任和副主任生活补贴分别达到950元/月和900元/月;储备到社区的储备人才工资按全旗人才储备工资标准执行。
根据盟委组织部、盟财政局、盟民政局《关于做好社区聘用制干部报酬和社区办公经费落实工作的通知》(阿组通字
[2010]32号),聘用社区干部平均报酬要达到各地上一年城镇居民地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社区办公经费不低于1万元的要求,按我旗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0元核算,社区干部工资水平分别为:一肩挑1675元/月,书记、主任1475元/月、副主任1275元/月(含三险),建议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解决;同时,由旗财政安排,将社区办公经费由3000元/年提高到2万元/年,并根据我旗财力和社区工作情况逐步增加。
(四)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鉴于社区挂牌机构多,工作任务重,人员力量薄弱的实际,社区共驻单位和挂牌机构,要和社区形成建设合力,共驻单位每年为社区办1-2件实事,每个挂牌机构每年给予社区500-1000元的经费支持,积极参与、帮助社区开展活动。进一步加大下派干部支持社区工作制度。组织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下派数名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额镇党委、政府每年选派干部到社区兼任社区干部,指导和帮助社区开展工作。同时,从旗人才储备库中择优选用一批储备人才充实社区工作队伍,为每个社区配备1-2名。为鼓励储备人才到社区工作,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在财政统一核发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社区储备人才工资待遇,经费由社区统一安排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