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有关专项审计调查的规定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第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第三十六条 对于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
(二)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
(三)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
(四)其他适宜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
第三十七条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六条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实行八不准)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八条 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和根据本准则第七十三条确定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九十二条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二)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三)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四)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五)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六)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七)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及其以外的其他方法。
第一百二十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应当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审计机关可以不向被调查单位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百二十六条 对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
第一百二十八条 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一百三十七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审批后,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征求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和拟处罚的有关责任人员的意见。
第二篇: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测试题及答案
《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全国人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
A.十 二十 B.八 九 C.九 十二 D.十一 十 2.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A.本级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上级审计机关 D.国务院
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有关财政收支的()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A.审计意见 B.审计建议 C.审计决定 D.审计报告
4.遇有特殊情况,经()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A.上级人民政府 B.本级人民政府 C.本级审计机关 D.上级审计机关
5.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报告。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A.经济责任 B.领导责任 C.管理责任 D.法律责任 7.审计机关经()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国务院 8.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裁决。
A.上级审计机关 B.国家审计署 C.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 D.特派办
9.《审计法》主要在()个方面做了修订。修订达()处之多。A.四 34 B.三 32 C.五 36 D.六 34 10.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1.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封存的期限为()以内。A.6日 B.7日 C.8日 D.9日
12.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13.审计法实施条例自()起施行。A.发布之日 B.2010年3月1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0年6月1日 14.修订后的《审计法》自()起施行。A.2006年2月28日
B.2006年4月1日 C.2006年6月1日 D.2006年10月1日
1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A.拒绝、阻碍
B.拒绝 C.阻碍 D.干涉
16.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其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A.个人名义 B.单位名义 C.私人名义
D.其他单位名义 17.下列属于审计行政处罚的是()。A.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B.罚款 C、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D.责令整改
18.审计机关汇总审计整改情况,向()报送关于审计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的报告。
A.上一级审计机关 B.本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有关主管部门
19.审计机关依法对()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A.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有关的 B.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无关的
C.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无关的 D.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 20.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立卷归档工作由()审查验收。
A.立卷责任人 B.所在处室领导 C.审计组组长 D.其他审计人员
21.一种取证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只与有些具体审计目标有关,而与其他具体审计目标无关,这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分析时应当关注的内容之一。
A.适当性 B.相关性 C.充分性 D.可靠性 22.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封存措施,可以指定()负责保管被封存的资料和资产。
A.审计组 B.审计人员 C.被审计单位 D.会计人员
23.被审计单位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A.审计报告 B.审计决定 C.审计建议 D.审计意见
24.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
A.适当性 B.相关性 C.充分性 D.可靠性 25.审计机关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进行审计。A.单位 B.项目 C.单位、项目、资金 D.资金 26.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A.代缴 B.扣缴 C.没收 D.查封
27.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提出申请。
A.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金融机构
28.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起生效。
A.签发之日 B.印发之日 C.送达之日 D.送达后三日 29.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A.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0.下列不是审计机关编制经费预算草案的主要依据()。A.法律、法规
B.本级人民政府领导的决定和要求 C.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计划 D.定员定额标准
31.国家审计准则是()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A.审计组 B.审计人员 C.审计机关 D.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32.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的责任。
A.审计组 B.审计人员 C.审计机关 D.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3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A.每年 B.每2年 C.每4年 D.每5年
34.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A.委托 B.授权 C.协调 D.命令
35.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A.3 B.5 C.7 D.10
36.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
A.工作证件 B.审计通知书副本
C.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D.审计通知书
37.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
A.报告 B.回避 C.移交 D.隐瞒 38.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的有关规定。
A.法律 B.国务院
C.地方政府 D.地方法规 3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的审计工作报告。
A.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B.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 C.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D.决算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40.审计机关经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有关存款需要予以冻结的,应当向()提出申请。
A、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本级人民政府 41.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A.可以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B.不用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C.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D.视情况而定,未作明确规定
42.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封存的期限为7天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天。
A.5 B.7 C.10 D.15 43.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中确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的,应当自确定之日起()日内告知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企业、金融机构。A.5 B.7 C.10 D.15 44.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A.5 B.7 C.10 D.15 45.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2 B.3 C.5 D.7 46.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A.1倍以上5倍以下 B.1倍以上 C.1倍以上4倍以下 D.5倍以上
47.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予以保证。
A.上级审计机关 B.上一级审计机关
C.本级人民政府 D.上一级人民政府 48.审计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影响被审计单位合法的()。
A.业务活动 B.生产经营活动 C.业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 D.一切活动
49.《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指导性条款()。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需要
50.()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51.()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
52.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A.独立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公正性 53.审计机关对(),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A.必选审计项目 B.初选审计项目 C.自选审计项目 D.计划项目 54.审计组实行()负责制。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55.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56.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57.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问题的发生,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A.可行性 B.健全性C.效率性 D.有效性
58.()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A.一般项目 B.必审项目 C.重要项目 D.备选项目 59.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
A.适当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真实性
60.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大违法行为的高发领域和()。
A.过程 B.原因 C.环节 D.后果 61.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包括下列基本要素:()A.标题 B.文号 C.被审计单位名称D.审计项目名称 62.专题报告应当()。
A.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建议适当。
B.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C.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 D.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63.新准则废除了旧准则()个。A.30 B.28 C.20 D.26 64.新准则于()起施行。
A.2011年1月1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1年3月1日 D.2010年6月1日
65.审计机关应当对其()实行审计业务考核制度,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
A.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B.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B.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 D.下级审计机关 66.审计机关实行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制度,对其()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
A.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B.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C.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D.业务部门
67.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征求()。A.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
B.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 C.被审计人员的意见 D.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68.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当责成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
A.内部控制 B.会计核算 C.财务管理 D.信息系统 69.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审批后,以()的名义征求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和拟处罚的有关责任人员的意见。
A.审计组 B.业务部门 C.审计组长 D.审计机关 70.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直接提出处理处罚意见,不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
A.不提意见 B.保留意见 C.不反映 D.提出移送处理意见 71.审计组应当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以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
A.严重性 B.可能性C.相对性 D.相关性
72.审计对控制的监督,即对各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A.设计的有效性 B.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C.设计、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D.责权利的到位情况 73.审计范围,即审计项目涉及的()。A.审计期间 B.审计项目
C.被审计对象审计单位 D.具体单位、事项和所属期间 74.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送()。
A.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 B.审计机关负责人 C.审理委员会 D.总审计师
75.审理机构以()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A.审计目标 B.审计记录 C.审计工作方案 D.审计实施方案
76.除了()执行审计业务,都应当适用国家审计准则。A.审计机关 B.审计人员 C.注册会计师 D.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
77.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特殊情况不包括()
A.审计项目计划规定的项目 B.办理紧急事项的
C.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 D.其他特殊情况
78.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除了下列那一项()。
A.追缴 B.没收 C.责令退赔 D.处罚 79.审计机关不能根据下列哪一项被审计单位的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A.财政隶属关系 B.财务隶属关系 C.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D.业务指导关系
80.下列不属于审计法所称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是()。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
81.审计工作要求,不包括()。
A.项目审计进度安排 B.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 C.职责分工 D.遵守审计纪律
82.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下列哪一事项不需承担责任()。A、审理意见不正确的
B、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作出的修改不正确的 C、审理时应当发现而未发现重要问题的 D、未提出合理建议
二、多选题
1.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A、真实 B、合法 C、规范 D、效益 2.审计机关有权对下列哪些单位进行审计()。A、国家机关 B、企业
C、国家事业组织 D、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 3.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A、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B、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C、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D、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的()负责。A、真实性 B、合法性 C、完整性 D、客观性 5.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A、会计凭证 B、会计账簿 C、财务收支计划 D、财务会计报告
6.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项目计划。
A.法律、法规 B.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C.本级人民政府要求 D.上级审计机关要求
7.审计人员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A.审计人员工作证件 B.审计通知书 C.审计调查通知书副本 D.审计通知书副本
8.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A.上级机关 B.上级审计机关 C.监察机关 D.上级领导 9.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A.公安 B.监察 C.财政 D.税务
10.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A.限期提供资料 B.通报批评 C.给予警告 D.罚款 11.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进行审计监督。
A.范围 B.职责 C.权限 D.程序
12.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
A.地方 B.个人 C.部门 D.单位
13.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依据审计项目计划,()。
A.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B.获取审计证据 C.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D.作出审计结论
14.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从下列方面保持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关系()。
A.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并听取其意见;B.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尊重并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C.严格执行审计纪律;D.坚持文明审计,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15.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A.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B.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C.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D.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16.审计计划中的必选审计项目()。A.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应当审计的项目;B.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要求审计的项目;C.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的审计项目。D.群众举报或反映的问题。
17.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A.审计目标;B.审计范围;C.审计内容和重点;D.审计工作组织安排;E.审计工作要求。18.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A.被审计单位名称 B.审计依据 C.审计范围 D.审计起始时间 E.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
19.审计组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A.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B.审计目标和重要审计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C.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D.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E.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20.审计组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下列事项,应当报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A.审计目标 B.审计组组长 C.审计重点 D.现场审计结束时间 21.审计记录包括()。
A.调查了解记录 B.审计工作底稿 C.重要管理事项记录。D.审理会议记录 22.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A.审计依据,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B.审计评价意见
C.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D.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E.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
F.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 23.审计决定书的内容主要包括()。A.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时间
B.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
C.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被审计单位书面报告审计决定执行结果等要求
D.依法提请政府裁决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24.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内容主要包括()。A.审计的时间和内容 B.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事项的事实、定性及其依据和审计机关的意见
C.移送的依据和移送处理说明,包括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说明
D.所附的审计证据材料
25.审理机构审理后,可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A.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B.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
C.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同意后,审理机构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D.审理机构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26.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A.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检查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等
B.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 C.没有整改或者没有完全整改事项的原因和建议 D.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27.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A.遵守本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D.完成分配的其他工作
28.审计组成员应当对()事项承担责任。A.未按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审计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的 B.未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获取审计证据导致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的 C.审计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D.对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29.审计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包括()。
A.编制或者审定审计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B.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C.组织编制并审核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专题报告、审计信息
D.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E.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30.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可以设立主审。主审根据审计分工和审计组组长的委托,主要履行()职责。
A.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
B.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协助组织实施审计,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C.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组织审计项目归档工作 D.完成审计组组长委托的其他工作
答案:
一、单选题 1-10:AACBAACCCB 11-20:BCCAAABBDC 21-30:BCBDCBBCAB 31-40:DCABACBBAB 41-50:CBBCCACCCA 51-60:CAAAAADCBC 61-70:BABAAAADDD 71-80:BCABDCADDA 81-82:BD
二、多选题
1.ABD 2.ACD 3.ABCD 4.AC 5.ABD 6.ABCD 7.AD 8.AC 9.ABCD 10.BCD 11.BC 12.A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 22.ABCDEF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 27.ABCD 28.ABCD 29.ABCDE 30.ABCD
第三篇: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B)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可以接受 B.应当接受 C.不接受 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 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B),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A.执业组织 B.自律组织 C.职业组织 D.行业组织
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C)A.2013 年9 月1日 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年1月1日 D.2014 年5 月1 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D)A.《审计法》
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C.《审计法实施条例》
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B)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 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 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C)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 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 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A)A.组织风险 B.内部控制 C.组织业务 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 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B)。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C)。
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 C.财务预算 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D)
A.职业品德 B.职业纪律 C.职业责任 D.职业声誉
12.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B)A.保持职业敏感 B.接受后续教育 C.考取职业资格 D.全面关注风险
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C)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
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 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 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C)A.发表文章 B.长期培训 C.职业实践 D.学历教育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D)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
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
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审计计划和(A)。A.项目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规划 D.审计通知书
17.负责编制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B)A.内部审计人员 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C.审计委员会委员 D.审计项目负责人
18.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D)A.组织的战略目标
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 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 D.以上都是
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C)
A.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D)、复杂
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A.目的 B.内容 C.范围 D.性质
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 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A.实施审计三日前 B.实施审计五日前 C.实施审计七日前 D.实施审计十日前
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C)
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 项及其:(B)
A.审计风险 B.审计目标 C.审计结果 D.审计报告
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 计证据,(B)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A.必须 B.如有必要,应当 C.尽可能 D.视情况而定
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 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A)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B.适当的抽样方法
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 的审计风险水平(D),所需证据的数量()。A.越高 不变 B.越低 越少 C.越高 越多 D.越低 越多
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 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
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 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
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D)A.审计建议 B.审计发现 C.审计成果 D.工作记录
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 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B)A.层级管理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审批制度 D.审查制度
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 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D)
A.审计项目负责人 B.内部审计机构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
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
稿目的的是:(C)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C.获取审计证据
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D),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
持前后一致。
A.审计记号 B.审计图表 C.审计公式 D.审计标识
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 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 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A)A.书面或口头 B.电话或邮件 C.书面或电子 D.口头或传真
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C)归档保存。
A.审计结论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记录
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 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B)A.全面复核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重点复核制度 D.审批制度
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 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 入:(B)
A.审计报告正文 B.审计报告附件 C.审计报告附录 D.审计报告摘要
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A)
A.内部审计机构 B.被审计单位 C.组织管理层 D.上级主管部门
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 其列入:(D)
A.审计程序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建议 D.审计计划
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 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 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B)时,内部审计机构负
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A.口头承诺 B.书面承诺 C.书面声明 D.口头解释
41.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 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A)A.样本 B.抽样单位 C.样本量 D.审计总体
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 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A)A.定性 B.数量 C.范围 D.方法
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
包括:(D)
A.相关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可靠性
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B)。
A.随机风险 B.误拒风险 C.基本风险 D.技术风险
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 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A)A.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 C.误拒风险 D.误受风险 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 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D)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
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 可靠性。
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 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
47.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A)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 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 C.发现差异
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
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 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D)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 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 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
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 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A)A.审计计划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后续跟踪阶段
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 段的工作。
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 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 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 专业素质。
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D)进行审 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 制及风险管理。
A.合理性 B.真实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A)A.董事会及管理层
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 C.监事会 D.内部审计机构
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 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B)
A.真实情况 B.风险状况 C.缺陷 D.潜在风险
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D)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55.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C)A.组织文化 B.社会责任 C.反舞弊机制 D.人力资源
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C)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 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 计的范围和重点。
A.上审计报告 B.审计计划 C.风险评估 D.控制测试
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A)。A.自我评估报告 B.评价报告 C.质量评估报告 D.审计报告
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C)A.管理缺陷 B.技术缺陷 C.运行缺陷 D.控制缺陷
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 行(A)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
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根据上述要求,结 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A.初步 内部审计机构 B.最终董事会 C.初步 最高管理层 D.最终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 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 要求的文件是:(B)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 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A)
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 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D)
A.可靠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独立性
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 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 评价的方法称为:(C)A.审计抽样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数量分析法
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
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 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B)A.重要性分析 B.局限性分析 C.相关性分析 D.合理性分析
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D)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 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C)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 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 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 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
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C)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 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A.风险 穿行测试 B.控制 风险评估 C.风险 风险评估 D.控制 控制测试
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
标不包括:(D)
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 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 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
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D)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
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A)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 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A.信息处理 B.信息收集 C.信息整理 D.信息分析
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 息技术风险的是:(D)
A.数据输入 B.数据处理 C.数据输出 D.数据收集
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A)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审计报告 D.后续审计
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 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C)A.审查和评价 B.设计和运行 C.审计和评估 D.组织和管理
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 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B)的态度、认识和措施。A.有效性 B.重要性 C.适当性 D.全面性
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 动不包括:(D)
A.信息安全管理 B.系统变更管理 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 D.系统设计管理
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 据(C)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A.固有风险 B.检查风险 C.剩余风险 D.审计风险
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A)A.管理层 B.董事会 C.内部审计机构 D.监事会 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D)A.收受贿赂或回扣 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 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 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D)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 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B)
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
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 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B)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 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 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 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
82.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C)
A.董事会 B.最高管理层 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D.监事会
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 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B),适时提交()。
A.审计报告工作报告 B.工作报告审计报告 C.审计计划结果报告 D.结果报告审计计划
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B)制度,通过实施督 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等,保证审计质量。
A.质量监督 B.质量控制 C.档案管理 D.质量评估 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 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C)A.内部审计章程 B.人力资源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财务预算
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A)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 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A.项目档案管理 B.项目管理 C.项目计划管理 D.质量控制
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
范围内:(C)
A.监督 B.指导 C.配合 D.协调
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 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 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A)A.每年至少1 次 B.每年至少2 次 C.每年至少3 次 D.每年至少4 次 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 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C)A.外部专家本人 B.审计项目负责人 C.内部审计机构 D.董事会
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 务的是:(D)A.舞弊及安全问题 B.风险管理问题 C.审计目标的确定 D.A 和B
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 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D)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 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 C.对保密性的要求
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
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 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 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B)
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 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
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 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 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 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
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 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
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 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 是:(D)
A.监事会 B.总会计师
C.审计委员会 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
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
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D)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 通和协调。
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 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
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 计中发现的问题。
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 沟通
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B)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 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 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 进行控制的方式是:(D)
A.督导 B.分级复核 C.质量评估 D.以上都是
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 关注的内容不包括:(D)
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 行。
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 素不包括:(D)
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
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 的内容不包括:(B)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
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 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四篇: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可以接受 B.应当接受 C.不接受 D.需要接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A.执业组织 B.自律组织 C.职业组织 D.行业组织 3.2013 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施行的时间是:()A.2013 年9 月1 日 B.2013 年12 月1 日 C.2014 年1 月1 日 D.2014 年5 月1 日 4.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依据是:()A.《审计法》
B.《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C.《审计法实施条例》
D.《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A.审查和评价活动 B.监督和评价活动 C.确认和咨询活动 D.保证和评价活动
6.《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也应当遵守该准则的情形是()A.接受授权、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B.接受委托、指派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C.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D.接受委托、聘任承办或参与内部审计业务
7.随着组织面临风险的日益复杂和多元,为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
A.组织风险 B.内部控制 C.组织业务 D.组织目标
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建立指导、监督、分级复核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制度,并接受()。A.内部审计质量检查 B.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 C.内部审计质量考核 D.外部审计
9.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审计计划、本机构人力资源计划和()。
A.奖惩制度 B.薪酬制度 C.财务预算 D.财务计划 1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负主要责任的是:()A.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B.内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C.内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D.内审机构管理的充分性和相关性
11.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所涵盖的内容不包括:()
A.职业品德 B.职业纪律 C.职业责任 D.职业声誉
12.以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都强调的是:()
A.保持职业敏感 B.接受后续教育 C.考取职业资格 D.全面关注风险
13.以下各项不会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是:()A.审计人员本人持有被审计单位股票 B.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有直系亲属关系 C.审计人员本人从未参与过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 D.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长期合作关系
1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的途径,还包括:()A.发表文章 B.长期培训 C.职业实践 D.学历教育
1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的是()A.不得从事损害所在组织利益的活动。B.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C.在履行职责时,做到诚信正直、保持客观性。D.在审计报告中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意愿披露相关事项。16.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审计计划和()。
A.项目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规划 D.审计通知书 17.负责编制审计计划的的主体是:()A.内部审计人员 B.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C.审计委员会委员 D.审计项目负责人
18.编制审计计划前应当重点调查了解的情况包括:()A.组织的战略目标
B.对相关业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计划和合同
C.相关人员的能力及岗位的近期变动 D.以上都是
19.根据《审计计划准则》,对实施具体审计项目相关的审计 内容、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审计时间等作出安排的是:()A.审计计划 B.项目审计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内部审计发展规划
20.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及时间要求,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A.目的 B.内容 C.范围 D.性质
21.内部审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的时间要求是:()A.实施审计三日前 B.实施审计五日前 C.实施审计七日前 D.实施审计十日前
22.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A.正确性、合理性和相关性 B.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C.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 D.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
23.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种类主要包括六种。在审计中获
取哪些类型的审计证据,应当依据不同的审计事项及其:()A.审计风险 B.审计目标 C.审计结果 D.审计报告
24.根据《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A.必须 B.如有必要,应当 C.尽可能 D.视情况而定
25.《审计证据准则》规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包括:()A.具体审计事项的合理性 B.适当的抽样方法 C.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D.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所需证据的数量()。
A.越高不变 B.越低越少 C.越高越多 D.越低越多
27.《审计证据准则》中规定,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审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关系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部证据比外部证据可靠。
B.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
C.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D.直接获取的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证据可靠。28.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A.审计建议 B.审计发现 C.审计成果 D.工作记录
29.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明确各级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和责任,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
A.层级管理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审批制度 D.审查制度
30.审计工作底稿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具体负责保管,所有权属于:()
A.审计项目负责人 B.内部审计机构 C.被审计单位 D.审计人员所在组织
3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以下不属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的是:()
A.为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B.为检查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C.获取审计证据
D.证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2.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以使用各种(),但应当注明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A.审计记号 B.审计图表 C.审计公式 D.审计标识
33.结果沟通是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的讨论和交流,一般可以采取的方式是:()
A.书面或口头 B.电话或邮件 C.书面或电子 D.口头或传真
3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归档保存。A.审计结论 B.审计证据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记录 35.内部审计机构为明确各级复核人员对审计报告的要求和 责任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是:()
A.全面复核制度 B.分级复核制度 C.重点复核制度 D.审批制度
36.编制审计报告时,针对审计过程、审计中发现问题所作出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应当列入:()A.审计报告正文 B.审计报告附件 C.审计报告附录 D.审计报告摘要
37.将审计报告及时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的责任主体是:()A.内部审计机构 B.被审计单位 C.组织管理层 D.上级主管部门 38.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可以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将其列入()A.审计程序 B.项目审计方案 C.审计建议 D.审计计划 39.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A.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量 B.纠正措施的复杂性
C.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D.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40.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向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告。
A.口头承诺 B.书面承诺 C.书面声明 D.口头解释
41.根据《审计抽样准则》,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称为:()
A.样本 B.抽样单位 C.样本量 D.审计总体
42.抽样结果的评价对于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应当从两方面进行,包括定量和:()
A.定性 B.数量 C.范围 D.方法
43.根据《审计抽样准则》,确定抽样总体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相关性 B.充分性 C.经济性 D.可靠性 44.抽样风险主要包括误受风险和()。A.随机风 B.误拒风险 C.基本风险 D.技术风险
45.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造成的风险是指:()A.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 C.误拒风险 D.误受风险
46.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发现差异时,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包括:()
A.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
B.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C.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解释,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其他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审查,以便得出审计结论。D.以上都是。
47.执行分析程序的目标不包括:()A.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真实性 B.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 C.发现差异
D.发现不合法和不合规行为的线索
48.根据《分析程序准则》,分析程序所使用的信息按其存在的形式划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B.实物信息和货币信息 C.绝对数信息和相对数信息 D.管理信息和业务信息
49.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程序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这一执行分析程序的阶段是:()A.审计计划阶段 B.审计实施阶段 C.审计报告阶段 D.后续跟踪阶段
50.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析程序适用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各个阶段的工作。B.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对分析程序结果的依赖程度时,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其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
C.执行分析程序的主要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单独或综合使用。
D.在执行分析程序的过程中,不必考虑分析程序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51.内部审计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进行审查和评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促进组织改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A.合理性 B.真实性 C.可靠性 D.有效性
5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责任主体是:()A.董事会及管理层
B.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机构
C.监事会 D.内部审计机构
53.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情况,真实、客观地揭示经营管理的:()
A.真实情况 B.风险状况 C.缺陷 D.潜在风险
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是:()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的影响。B.管理人员可能会滥用职权,凌驾于内部控制上。C.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D.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55.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审计的内容是:()A.组织文化 B.社会责任 C.反舞弊机制 D.人力资源
56.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以()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组织单个或者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A.上审计报告 B.审计计划 C.风险评估 D.控制测试
57.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现场审查之前,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是最近一次的内部控制()。
A.自我评估报告 B.评价报告 C.质量评估报告 D.审计报告 58.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是设计缺陷,也可能是:()A.管理缺陷 B.技术缺陷 C.运行缺陷 D.控制缺陷
59.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认定标准,由()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A.初步 内部审计机构 B.最终 董事会 C.初步 最高管理层 D.最终 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60.经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外披露。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出要求的文件是:()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B.《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C.《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D.《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61.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主要审查和评价的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
A.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适当性、充分性和相关性 C.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D.独立性、客观性和合理性 62.根据《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特点不包括:()A.可靠性 B.客观性 C.可比性 D.独立性
63.开展绩效审计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其中,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A.审计抽样方法 B.比较分析法
C.数量分析法
D.成本效益(效果)分析法
64.绩效审计报告应当反映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确定及沟通过程等重要信息,包括必要的:()A.重要性分析 B.局限性分析 C.相关性分析 D.合理性分析
65.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主要来源包括:()A.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的规定。B.国家部门、行业组织公布的行业指标。C.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D.以上都是。
66.基于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所掌握的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 告中所作出的绩效评价结论一般可分为:()A.风险评价和控制评价 B.总体评价和部分评价 C.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 D.基本评价和分项评价 67.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用以()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进行信 息系统审计,()应当贯穿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全过程。A.风险 穿行测试 B.控制 风险评估 C.风险 风险评估 D.控制 控制测试
68.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组织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A.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组织的战略目标。B.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
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 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D.确认业务活动信息的合理性。69.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责任是:()A.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B.对信息技术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和监控。C.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D.保证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
70.信息技术风险是指组织在()和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A.信息处理 B.信息收集 C.信息整理 D.信息分析
71.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息技术风险的是:()A.数据输入 B.数据处理 C.数据输出 D.数据收集
72.当信息系统审计作为综合性内部审计项目的一部分时,内部审计人员在()阶段应当考虑项目审计目标及要求。A.审计计划 B.审计实施 C.审计报告 D.后续审计
73.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对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的:()
A.审查和评价 B.设计和运行 C.审计和评估 D.组织和管理
74.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是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A.有效性 B.重要性 C.适当性 D.全面性
75.对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进行审计时,应当考虑的控制活动不包括:()A.信息安全管理 B.系统变更管理 C.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 D.系统设计管理
76.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并根据()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A.固有风险 B.检查风险 C.剩余风险 D.审计风险
77.在组织内部对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负有责任的是:()
A.管理层 B.董事会 C.内部审计机构 D.监事会
7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的是:()A.收受贿赂或回扣 B.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产 C.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D.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79.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对舞弊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时不需要评估:()A.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B.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C.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D.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80.在舞弊检查过程中,除以下哪种情况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A.可以合理确信舞弊已经发生,并需要深入调查。
B.发现了可疑线索但不能确认是舞弊。
C.舞弊行为已经导致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严重失实。D.发现犯罪线索,并获得了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证据。
81.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当考虑舞弊行为的严重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程度的考虑一般包括:()A.性质和特征两方面 B.性质和金额两方面 C.涉及人员和金额两方面 D.性质和涉及人员两方面
82.内部审计机构制定的内部审计章程应当经批准后生效,有权批准内部审计章程的是:()
A.董事会 B.最高管理层 C.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 D.监事会
8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有效的沟通,向其定期提交(),适时提交()。A.审计报告 工作报告 B.工作报告 审计报告 C.审计计划 结果报告 D.结果报告 审计计划
8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实施督导、分级复核、审计质量内部评估、接受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等,保证审计质量。A.质量监督 B.质量控制 C.档案管理 D.质量评估
85.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不需要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报请批准的事项是:()
A.内部审计章程 B.人力资源计划
C.项目审计方案 D.财务预算
86.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保管、查询、复制、移交和销毁等环节的管理工作。A.项目档案管理 B.项目管理 C.项目计划管理 D.质量控制
87.根据《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准则》,在设立监事会的组织中,对监事会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A.监督 B.指导 C.配合 D.协调
88.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之外,还应当定期提交工作报告,提交工作报告的频率一般为:()
A.每年至少1 次 B.每年至少2 次 C.每年至少3 次 D.每年至少4 次
89.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的是:()
A.外部专家本人 B.审计项目负责人 C.内部审计机构 D.董事会 90.下列各项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是:()A.舞弊及安全问题 B.风险管理问题 C.审计目标的确定 D.A 和B 91.内部审计机构在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之前,应当与外部专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不包括:()
A.外部专家服务的目的、范围及相关责任
B.外部专家利用相关资料的范围 C.对保密性的要求
D.对外部专家专业胜任能力的评价
92.《人际关系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关于人际沟通的目的最准确的表述是:()
A.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内部的 绩效考核中占有优势。
B.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取 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及时获得相关、可靠和充 分的信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组织内 的人员对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认可。
D.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内部 审计才能获得更快发展。
93.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当在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进行,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是:()A.监事会 B.总会计师 C.审计委员会 D.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94.以下关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表述,正确的是:()A.协调的方式主要是定期会议。
B.这种协调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调。C.协调的目的之一是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D.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可以达成默契,但不能共享成果。
9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下列关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的有效沟通途径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B.通过询问、会谈、会议、问卷调查等沟通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情况。
C.通过口头方式或者其他非正式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D.在审计报告提交之前,以口头方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96.下列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B.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他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制约与控制。C.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分为机构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D.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9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的方式是:()
A.督导 B.分级复核 C.质量评估 D.以上都是
98.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在检查已实施的审计工作时,应当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审计工作是否已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执行。B.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可靠和充分。C.审计工作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
D.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99.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B.评价活动的可行性 C.评价活动预期结果的有效性 D.评价活动的独立性
100.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不包括:()
A.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B.外部审计机构的规模
C.外部审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适当性 D.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第五篇: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解读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
国家审计署总审计师解读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57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条例在审计监督范围、审计监督权限,以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总体来说,条例的有关内容更具体、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根据新条例,审计监督的职责范围有所拓展。通俗地说,今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孙宝厚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审计法律关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这次新条例规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机关的监督权限。一是增加规定了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以及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款的具体程序。二是增加规定了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程序和期限。三是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不事先通知而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的情形。
“新的规定更具体、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孙宝厚举例说,为保障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通知被审计单位,但“遇有特殊情况”可不事先通知。这有利于在紧急情况下有效防止被审计单位掩盖违法违规事实。
“审计机关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孙宝厚说,“比如,新条例就对审计机关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而直接实施审计的几种‘特殊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仅限于办理紧急事项、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并且规定必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新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封存被审计单位资产的期限为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7日。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造成影响。
“审计难,处理更难,公开审计结果难上加难。这是因为,公开审计结果的威慑力远远大于审计本身。”孙宝厚指出,新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可以公布的审计结果的范围。
原条例将审计结果的公布范围限于以下三种: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律法规要求公布的。
为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新条例取消了这一限制规定,但是审计机关公布对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结果时,需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另外,考虑到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审计结果公开的范围越大,对审计质量要求也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孙宝厚说。
“‘谁来监督审计机关’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孙宝厚说,新条例从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和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监督两方面,就这一问题作出了规定。
“一是加强了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孙宝厚说,“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关于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监督。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
“二是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监督。”孙宝厚说,审计法规定了对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对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新条例颁布后,审计署会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加强对审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当然我们也欢迎外界的监督。”孙宝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