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构建研究
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构建研
究
颜宁
2012-10-15 15:12:37 来源:《旅游研究》2012年第02期
摘要:传统研究注重使用技术来提高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但很少关注技术对旅游交通辅助服务能力 的提升。文章基于技术嵌入理论,研究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体系,以此构建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结构模型,并系统阐述技术嵌入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路径。
关键词:技术嵌入,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结构模型
旅游交通服务包括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和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其中旅游交通服务是指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则是指在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基础之上提供的相关附加服务,借助此服务可以提高游客的舒适度、满意度和安全度。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旅游交通企业提供的核心服务是把游客从旅游客源地安全运送到旅游目的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要求旅游交通企业必须构建新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水平,改善顾客需求与旅游交通企业传统的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从技术嵌入的角度,提升旅游交通辅助服务能力,既是对传统研究缺陷的补充,也是对现有研究的拓展。
嵌入性概念(Embeddedness)最早由经济史学家Polanyi在1944年提出,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美国新经济学大师Granovetter(1985)发表《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认为经济行动及其后果会受到行动者双方关系以及整个网络关系的影响,人际网络、制度等社会性因素在经济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嵌入网络的基础是信任,并且将嵌入分为关系型嵌入和结构型嵌入。国内学者赵希男等指出所谓技术嵌入就是以独特技术为资本的一种知识协同合作方式,是指某企业(或个人)跟踪目标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通过成功的协同研发,以独立知识产权技术为活性资本,嵌入到目标企业之间的活动[1]。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提出智能交通系统,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从而实现运输方式和交通管理现代化。而后,国内学者将智能交通系统引入到旅游交通当中,对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2-3],已在综合利用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促进了我国旅游交通的新发展,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旅游交通,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学和交通工程学领域都有了一些研究。赵中华等选取1994年以后的关于旅游交通的文章做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旅游交通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大体可分为综合理论研究[5-11]、规划建设理论研究[7,12-16]和产品理论研究[17]三个方面[4]。吴刚对国内外的旅游交通研究做了梳理,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18]:旅游交通理论研究[14,19-22]、旅游交通规划实证研究[4,23-24]、旅游交通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25-30]、旅游交通信息化研究[31-33]及国外旅游交通借鉴研究[22,34-35]。
但是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当中的研究还很少,都是具体到某项技术对旅游交通的某个方面的影响。例如,杨建军、张兴平等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旅游交通网络进行分析,提出了杭州市区旅游交通发展和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36]。徐冬梅运用GIS技术,详细研究了旅游交通服务系统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对数据库各个模块的设计及其结构化处理都进行了详细地论述[37]。隋玉正等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青岛旅游交通网络进行空间分析,提出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38]。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心是与交通相结合的旅游交通和交通工程学方面。而技术与旅游交通的结合点在于将某一具体技术与旅游交通相结合来改善旅游交通状况。本文则从技术嵌入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流程,并依据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技术需求构建了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流程图和功能结构图,同时阐述了技术嵌入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路径与原则。
一、旅游交通服务的现状及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流程
(一)旅游交通服务的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外出旅游。但是,现有的旅游交通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各种技术的迅速发展,旅游交通服务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顾客需求与旅游交通企业传统的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二是旅游交通方式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间的矛盾;三是现有管理方式与旅游交通技术之间的矛盾。现阶段的旅游交通服务仅提供纯粹的交通运输服务,而没有提供更多的辅助服务来提升交通服务的价值。服务流程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旅游交通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也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最终会影响旅游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的旅游交通相比,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相对落后。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对现有的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设计优质的旅游交通服务流程,提高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促进旅游交通服务与技术的融合发展。基于此,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中,改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优化旅游交通服务流程,以供旅游交通企业借鉴,借此促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二)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流程
所谓的流程管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优化业务前、中、后台业务流程,淡化传统的部门概念,消除职能部门间的壁垒,建立高效的流程管理模式,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工作效率和质量[39]。1993年,哈默和钱皮在《再造公司》中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经典含义,我们根据企业流程再造的含义提出了服务流程的含义,即为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集合,实质上是指顾客受到的,由公司在每个服务步骤和环节上为顾客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的总和[40]。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流程的构造则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BPR理论为指导,以“流程导向”为目标,以“顾客满意”为标准[41],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旅游交通促进服务流程进行全新的设计,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交通企业的竞争力,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从而使旅游交通企业提供的各个服务流程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APQC,2004)提出了企业应建成运营流程与管理和支持流程,其中运营流程包括五个方面——勾画愿景和战略,产品/服务研发和提升,产品/服务的营销和销售,产品/服务交付,客户服务管理;管理和支持流程包括七个方面——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的获得建设和管理,环境健康和安全的管理,外部关系管理,对改进和变革进行管理。吴国清和李文苗阐述了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概念及构成类型,并以上海市为例对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进行分析[42]。邹建军基于旅客的视角提出了航空服务链:购票服务,出港服务,空中服务,进港服务,并具体阐述了购票服务的四种方式——面购方式、电话方式、网络方式和In House方式[43]。杨广华阐述了交通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认为体系的建立是对技术风险的一种系统防范;预警操作系统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评价子系统、预测预警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对策子系统五个方面[44]。张东等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交通服务系统,主要提供导航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运营服务、报警服务、监控服务等[45]。王凌等阐述了智能旅游交通的框架,分为旅游交通指挥中心、旅游交通信息服务、旅游交通安全保障、旅游交通特殊服务四大模块[2]。宋晓冰等则把智能旅游交通分为五大模块:旅游交通指挥中心、旅游交通信息检测系统、旅游交通通信服务系统、旅游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旅游交通安全支持系统[3]。目前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流程,如图1所示:
二、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结构模型构建
(一)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技术嵌入的路径和原则
1.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技术嵌入的原则
第一,顾客需求原则。在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今天,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旅游交通服务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增加服务的附加值。旅游交通服务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结合现有的各种技术,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流程当中,为乘客提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旅游交通服务,摆脱以往单调的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纯运输过程。
第二,合适性原则。现代技术花样和种类繁多,不能一窝蜂的把各种技术都应用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当中,应该根据旅游交通特有的属性和服务流程,选择合适的技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动态性原则。当代技术发展迅速,加上旅客需求变化多端,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应该适时而变,不断地将各种新的技术与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相结合,开发新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以满足旅客的各种合理需求。
第四,规范性原则。为了有效的将技术与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相结合,有效的避免浪费资源,应该遵循规范的原则,合理地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当中。
2.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技术嵌入的路径
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技术嵌入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层面、国家层面、顾客层面和技术层面。首先,旅游交通企业要考虑技术嵌入的成本、绩效以及旅游交通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形象如何。通过技术嵌入,旅游交通企业提供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和旅游交通辅助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形象价值。其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类型,国家对科技研发投入越多,技术水平就越高,技术人才也会越多,嵌入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中的技术种类也就越多。第三,一种技术的技术年龄和经验、积累程度以及复杂化程度也是影响技术嵌入的因素之一。第四,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其目的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根据一定的技术嵌入原则,选择适合的技术类型,从企业发展、顾客需求和国家和谐的角度嵌入到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中。基于此,构建了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技术嵌入路径图,如图2所示:
(二)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结构模型
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旅游交通必须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移动化的方向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当代的各种技术增加旅游交通服务的附加值,比如: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车辆控制技术等等,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水平的提升无法离开其它基础设施的支撑,旅游交通辅助服务所提供的咨询服务、气象服务、投诉服务、救援服务等等所有的服务,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做支撑才能够为顾客提供这些服务服务。依托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有效的利用各种技术,建立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流程结构,如表1所示:
根据顾客的需求和现有的各种技术,将技术嵌入到旅游交通中,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交通服务。许多学者对具体技术的应用做了探讨,宋海明以城市旅游交通电子地图信息库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信息库建设中的建库需求、数据分级、数据采集及数据更新等一系列问题[46]。陈正军等对语音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嵌入式应用进行了研究[47]。桂岚等(2001)分析了Java技术开发GIS的特点,设计和实现了基于Java技术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48]。因此,构建了基于技术嵌入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的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我国旅游交通的辅助服务应该有所提升,旅游交通企业应该根据我国现有的状况完善并提高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体系。本文仅从理论的角度构建了模型,并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辅助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希男,丁勇,靖可,刘炳东.企业间技术嵌入式合作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2):364-368.[2]王凌,张成,董陈继,刘松.智能旅游交通系统框架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5(11):150-153.[3]宋晓冰,王迎,杜竺义,王纪娟.我国智能旅游交通系统的构建[J].管理视野,2009(9):34-35.[4]赵中华,贾志宏,张蕾.国内旅游交通研究十年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64.[5]周公宁.我国风景名胜区内旅游设施功能布局初探[J].中国园林,1994(10):51-56.[6]万德梅.试论武汉市城市旅游功能[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9-112.[7]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10):65-69.[8]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J].人文地理,2002(4):75-79.[9]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J].旅游学刊,2003(4):24-29.[10]王毅.我国旅游交通发展评述[J].综合运输,2003(4):32-35.[11]蒋玉华.人世与旅游交通[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4):12-13.[12]崔凤军等.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97(3):62-67.[13]薛佳.浙江交通适应旅游发展的方向[J].综合运输,2001(7):26-28.[14]关宏志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6):32-35.[15]朱红.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及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05-208.[16]戴继锋,等.旅游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4):67-70.[17]季令,李云清.上海铁路局旅游交通营销对策[J].上海铁道科技,1999(3):9-11.[18]吴刚.旅游交通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6):119-125.[19]B.J.Turton,C.C.Mutambirwa.Air transport service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mati-onal tourism in Zimbabwe[J].Tourism Management,1996,17(6):453-462./[20]K.Raguraman.Troubled passage to India[J].Tourism Management,1998,19(6):533-543.[2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2]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8.[23]侯学钢.江西省旅游交通综合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1(2):65-68.[24]田国华.河南省西部地区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3(5):49-51.[25]Jeffrey Wilks,Barry Watson,Ian J.Faulks.Interna-tional tourist s and road safety in Australia,developing a nation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d[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645-654.[26]Stephen J.Page,Denny Meyer.Tourist Accident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3):666-690.[27]Susanne Becken,David G.Simmons,Chris Frampton.Energy us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ravel choices[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267-277.[28]李丁丁.旅游交通企业精神初探[J].江南论坛,1997(9):39.[29]赵瑜.旅游交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30]张佩雯.谈旅游交通的管理[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198-199.[31]王慧.基于NET的旅游交通票务厂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4.[32]骆炎民.泉州旅游交通Web GIS的设计与实现[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41-62.[33]蒋云志.在二维平面绘制立体透视山地江河旅游景观地图-兼谈山地江河交通旅游图的编辑与设计[J].北京测绘,1996(3):31-35./[34]全维华.就南非、巴西旅游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谈我区道路交通工作的一些对策[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3(3):22-24.[35]程俐骢.美国城市旅游[J].旅游科学,2001(1):41-43.[36]张兴平,杨建军,毛必林.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27(4):438-443.[37]徐冬梅.基于GIS的动态图文旅游交通指南服务系统[J].交通与计算机,1997,12(6):31-34.[38]隋玉正,李淑娟,陈戈.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2):103-106.[39]张保军.IT服务流程优化探析.[J].中国金融电脑,2009(3):42-44.[40]谢泗薪,李荣.重组后航空公司服务流程再造[J].航空运输,2004,5(41):33-36.[41]宋勇.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服务流程[J].质量管理,2009,9(10):87-89.[42]吴国清,李文苗.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发展[J].商业研究,2009(7):137-139.[43]邹建军.以旅游需求为中心的航空服务流程再造[J].航空运输,2006,14(165):27-29.[44]杨广华.小议在交通管理环境中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科技资讯,2006(19):39.[45]张东,王志良,梦谦.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交通服务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5,25(2):186-188.[46]宋海明.城市旅游交通电子地图信息库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09(12):30.[47]陈正军,邬华,刘莹.语音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嵌入式应用研究[J].科技论坛,2010(4):203-204.[48]桂岚,李跃军,陈新发.基于JAVA技术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1,3(19):37-39.
第二篇:与旅游交通服务有关的若干心理问题研究
与旅游交通服务有关的若干心理问题研究
孙多金
2011-12-14 15:13:38 来源:《旅游发展研究》2011年第02期
摘要:研究与旅游交通服务有关的心理课题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首要的问题是要考察游客对旅游交通的基本心理需求;而在旅游途中游客的心理和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旅游交通服务的心理策略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旅游,交通,服务,心理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由定居地到目的地往返以及在各地区往返而提供的服务。我们在对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旅游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文献和专著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发现,旅游心理学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是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旅游者心理及行为、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及旅游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六个方面的内容。[1]作为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旅游心理学研究与旅游交通服务有关的心理课题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社会大众游客对旅游交通的动机特点分析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作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旅游动机一直受到国内外旅游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休闲时间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的一种主要方式。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旅游的动力。以旅游需要主导的旅游动机称为心理类旅游动机,它对人们的旅游是一种推力;以旅游目标主导的旅游动机称为目标类旅游动机,它对人们的旅游是一种拉力。游客对旅游交通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这些基本的心理需求服务于其对旅游的总需求。[2]概括起来,游客的基本动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安全的动机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它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需要是游客第一位的交通需要。[3]而游客对旅游交通安全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方便办理手续
安全与便利是分不开的,便利的手续在省心、省力、省时的同时也意味着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旅游一路平安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对安全的需要是仅次于人的生理需要的基础性需求。外出旅游是人生的乐事,每个人都希望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度过这段有意义的生活,此时旅途平安对旅游者来说尤为得要。
(二)对旅游时间的动机
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一般而言,要做到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游览,组织者就应该做到:
1.交通准时
希望交通工具准时启程、准时到达、准时返程。规避等候的时间。
2.速度适宜
(1)“行”宜速。如高速。也不宜过快。
(2)“游”要慢。避免为了赶其他行程时间而挤占旅游时间。
(三)要求舒适度的动机
相对舒适的交通服务可以缓解身心疲惫,改善游客情绪,提高游客兴致。
1.乘坐舒适的交通工具
这是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旅游交通服务设施的条件状况,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理感受。
2.热情优质服务
这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游客希望在旅途中得到文明礼貌、热情周到、人性化的服务。
二、旅游途中游客的心理行为特征
不同类型的游客在旅游途中会有不同的个性心理与行为特征。
(一)注重享受旅途过程的游客
这一类多为老年游客,由于受生理条件的限制,加上时间充裕,阅历丰富,他们希望行程缓慢,喜欢悠哉游哉的方式,将旅途本身和旅游目的地视为同样重要的旅游过程。因此宽敞舒适的旅游专列、游船当为首选。老年人旅游多为消除苦闷,打破寂寞,驱散烦恼;同时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为使老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价值,在旅途中应配备医护人员,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既不让老人劳累,又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二)具有明确旅游目的地的游客
如果游客是以度假为目的,那么他将希望尽快赶往旅游目的地,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悠闲、安逸地度假。这类游客对旅途不感兴趣,会选择飞机,特快列车或直达车,尽可能缩短旅途,不让旅途多占用度假时间。
(三)顺应自然、走马观花的游客
中青年游客要应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要学习、要充电,闲暇的时间很少。他们出游大都选择节假日和与出差有关系的旅游线路。因为时间关系,他们大多属于走马观花者。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走多看,他们往往会平分旅途和目的地时间。
(四)探险欲望强、猎奇求异的游客
这类游客喜欢新鲜经历和新奇事物,喜欢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们的旅游常常伴随着探险,因而旅途中,他们往往会摈弃四平八稳的交通工具,而选择骑马、骑骆驼,坐竹筏、坐驴车等。在体验新颖的交通方式中,获得全新的刺激和与众不同的感受。
三、旅游交通服务的心理策略
策略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有效服务离不开科学的心理策略,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心优化的旅游硬件环境策略
硬件环境是指由旅游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硬件环境策略主要包括:
1.科学合情合理合法的旅游线路设计
在充分考虑到景点的基础上,要让游客“进得去、出得来”,就要设计和规划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铁路、航线、公路网。还应该考虑不同季节与气候变化的影响。
2.安全便利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依据地理条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其次,基础设施应具备安全性和适应性,要考虑到游客对安全、便利的需要。
3.现代化的适宜的交通工具
首先,要选择与旅途相适应的交通工具,以确保旅途的安全和便利。其次,安排多样交通工具以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再次,提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满足游客舒适的心理需求。
(二)舒心优质的旅游交通软环境策略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
1.一站式服务体系
一站式服务体系是在旅客联合运输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旅客联合运输,指组织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完成旅客从起运站(港)至目的地的一种松散型联合运输形式,它的特点是统一客票、一次购票、一票到底,使游客在中转地能及时换乘,手续简化。
2.人性化的交通服务方式
人性化是指让技术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里所指的技术是广义上的技术,不单单指的是某一领域。人性化的服务因其细致入微地为游客着想,“以人为本”,最能打动游客,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和各种不同的心理需求,在交通服务方式上灵活、人性化的做法往往会立竿见影,比如订票、退票方便,给游客自主选择权和充分的游览时间等,都给游客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3.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应该是:
(1)丰富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为确保游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加强服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服务技能,对交通工具、基础设施进行严格的维护与检查,加强安检。
(2)优良的情感情绪调控品质。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具备了良好情感品质的服务人员,有顽强的毅力、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丰富的情感,能真心诚意地关怀游客,服务才会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
(3)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思维敏捷的服务人员能主动察觉游客的需要,并及时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正所谓“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能机敏、果断地判断、分析、处理各种事件,使服务更有针对性。
总之,旅游策略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旅游策略可以分为三类,即确定性旅游策略、不确定性旅游策略和风险旅游策略。其中不确定性旅游策略和风险旅游策略的界线比较模糊,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并非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这两种策略,而是人们根据自己对不确定性的了解和把握的程度不同,划分出来的不同策略类型。旅游经验丰富的个人,当他们实施旅游策略时,就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4][5][6]
参考文献:
[1]薛群慧.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射[J].昆明大学学报,2006,(02).
[2]芦爱英.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及服务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权小勇.旅游消费动机的心理根据[J].经济论坛,2008,(01):70-72
[4]罗铮.从游客心理特点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5]芦爱英.游客心理分析与旅游服务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6]于萍.女性旅游心理探究[J].特区经济,2008,(05):157-159
第三篇: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研究
一、运城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市交通运输正在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
(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重点,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总量快速增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力的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
1、交通工程建设有效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铁路、公路、航空等一大批工程建设项目,大西客运专线运城段、侯西铁路扩能改造的开工建设,运城机场的通航及扩建改造,东镇至蒲掌、东镇至合阳、运城至灵宝、河津至运城等高速公路的建设。目前全市铁路运输建设向电气化现代化迈进;公路交通建设向高速公路提升、向广大农村延伸发展; 民用航空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布局框架的构建,标志着我市公、铁、空等运输方式全面发展,协调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干线铁路、机场等一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升级,各种运输方式见交通量的比例分配得到一定改善。到2009年,全市铁路运营里程28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1313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为13104公里。道路运输中,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货车、大件运输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运能大幅度增长,车辆数及市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
3、区域交通联系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大西客专运城段、侯西铁路扩能改造、运城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的开建及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顺利实施,区域交通联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全市大规模、系统性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展开,到2009年,我市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100%的乡镇同了客车,促进了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二)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运城交通设施规模和能力发展迅速,设施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运输能力逐步显著增强,但总的来看,全省交通运输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仍存在着一些闻喜亟待解决。
1、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从行业内部管理体制看,运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管理设计部门多,目前基本仍然以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为特征,行业分割没有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如铁路、公路、机场管理处于各自为政、分行业管理的格局。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各项体制和机制还未形成彼此间的有效衔接。从行业外部关系看,交通主管部门与政府其他行业部门多头行政,权责不清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不仅不同运输方式被普遍分割管理,而且在交通运输规划、投资、建设立项、运营管理等方面,交通主管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也存在这许多职权交叉的情况。
2、交通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交通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市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不同交通方式的投资结构差别很大,在公路交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中,我市基本上是国家投资、地 方筹资等方式,应当说,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在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还比较高,投资多元化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铁路、机场而言,社会资金来源更极为有限。由于交通设施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地方铁路因修建投资大,投资回报低,投资回收周期长,在实际中很多地方因无力承担修建铁路的高额费用而制约到我市交通设施的建设。
3、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之间还未形成有效衔接
近年来,运城的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便捷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之间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协作,如运城机场至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连接并不顺畅。民航、铁路和公路一体的立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仍未建成。各种运输方式没有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有的甚至存在替代竞争的情况。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有待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和衔接效率偏低,主要场站内部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区分,场站服务水平不高,多式联运发展不快。
4、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设施建设发展现状不适应 目前我市铁路大多为旧线、老线,技术标准低,列车运行速度低,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出行要求,货运能力得不到充 分释放。
二、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意义
随着运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国家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的实施,对运城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需求。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对于运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交通体系的基本概念
现代交通体系是指在资源和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约束条件下,根据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在框架结构优化、运输系统一体化、全面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指引下,把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纳入整个系统的发展框架下,统筹规划,按照功能组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争、资源节约的原则,共同构建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连接贯通、运输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在设施、技术、经济和制度系统的无缝衔接和一体化。
现代交通体系的要义或所表达的交通运输整体发展要求是各种运输方式全面、系统、协调、优化发展,基本表征 包括交通设施网络化、运输过程一体化、运输结构最优化、运输技术现代化交通管理高效化等全方位的综合发展。
(二)现代交通体系的内涵
现代交通体系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按照现代交通体系所表达的现代交通的发展要求,现代交通体系的内涵应当主要围绕现代交通的发展内容展开,以便与发展要求一起形成推进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完善概念体系,用以指导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
1、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组合、合理利用资源、引导运输需求
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应根据资源条件和需求引导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进行规划布局和优化组合,在有效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和节约。
2、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于是用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
各种运输方式在布局和能力衔接上要协调发展,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行使用系统与交通网络供给系统要形成有机匹配,实现系统整体高效用和高效率。
3、连续、无缝接和一体化服务
交通基础网络在物理上要形成一体化连接,运行使用系统在运输服务、市场开放、经营合作、技术标准、运输规则、运输价格、清算机制、信息以及票据等方面要形成一体化的逻辑连接,运输全过程实现一体化的运输组织和服务。
4、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智能化
以先进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和管理及服务水平,实现能力共给增加、安全保障行提高以及经济环保等
5、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一方面,要建立发达的、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结构和规模要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要通过供给系统和使用政策以及宣传教育等引导人们树立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的交通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并通过科学的布局和发展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国内外现代交通体系发展现状
20实际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需求分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 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交通运输有快速、大容量交通时代,走向智能化、个性化交通时代,这使得建设交通体系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运输方式各自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运输系统整体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支撑下,以实现高效率、无缝接为主要目标,充分挖掘运输方式内和运输方式见各种环节的潜力;强调个运输方式间的整合、集成和高效效率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群体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发展进入了投资力度最大、发展最快、能力增强最多的时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通道、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大型深水码头、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了我国现代交通体系的逐渐形成。
国内外普遍重视发展现代交通体系有着其深刻的原因
1、运输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
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竞争的加剧,加快了经营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现代交通 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管理观念和手段的创新及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挖掘和提高现有运输基础设施的潜力,使现有各种运输资源得到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思路。
3、需求结构的变化的需要
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普遍有工业经济社会进入服务或信息经济社会。与此相应,在流通领域,卖方市场物流转向买方市场物流。买方市场物流主要特点是消费者拉动、低库存、高频次和小批量生产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及其运输需求呈现急剧扩张的趋势,相应要求加强国境运输通道,综合枢纽和联络通道的建设,以及大陆桥运输通道的建设等。
4、信息化的推进
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新,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和各交通运输方式内的协调和整合变得相对容易,因此,促进了现代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四)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意义
1、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显得更高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我市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增速,如果没有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和及时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保证应有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继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能源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交通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日趋显现,交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有利于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交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缓解,实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3、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是交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世界交通发展的历史证明,交通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大规模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阶段,经历由单一运输方式的各自发展向多元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经历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加注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交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是现代服务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交通体系,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拓展交通服务领域,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提高交通现代化水平。
三、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是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运城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建设关键期,应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运能运力,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使运城交通运输发展在调结构、上水平、提效率、惠民生、可持续上实现新的跨越。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服务 运城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构建运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出发点,着力优化交通经济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统筹协调、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注重效益、保障安全,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推进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优化布局,完善网络,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出省赴并高速化、市县之间高速或一级化、县乡之间二级化、乡村公路网络化、管理手段智能化、全市形成大循环、市县形成中循环、乡镇形成小循环、中心城市高速环,构建中心城市到各县市、县(市、区)到各乡(镇)“一小时经济圈”。
1、突破一个铁路瓶颈。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铁路建设现状来看,铁路“瓶颈”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加快铁路的建设和发展。
1.加快大西客专铁路建设。大西客专由铁道部、山西省、陕西省共同出资建设,该项目北起大同,经朔州、忻州、太原、晋中、临汾、运城、渭南等9市37县(市、区)至陕 西西安,全长859公里,总投资866亿元。大西客专途径我市新绛、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6个县(市、区),设闻喜、运城北、永济北3个车站,总里程134公里,总投资约140亿元。
2.加快推进运城至三门峡铁路建设。该项目自运城,经平陆至三门峡,线路全长约82公里,总投资约109亿元,设计工期4年。该项目对沟通山西南部于河南西部和华东、中南地区的人员来往、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快侯西铁路复线改造工程。该项目全长77公里,总投资20亿元。
2、拓展一条空中通道。航空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运城机场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辐射范围广,在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我市航空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市乃至黄河金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推进运城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加、拓展空中航线。
3、加快出省通道建设。目前我市的出省通道建设还相对滞后,制约了我市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我 市西南出省通道,有利于加强我市同陕西、河南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1.加快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及其连接线的建设。该项目是连接运三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全长14公里,其中大桥长2公里,总投资20亿元。
2.加快东镇至蒲掌高速公路建设。该项目全长84公里,总投资4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将大运高速公路同河南济源在建的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连接起来,成为我市一条出省通道。
3.加快推进运城至灵宝黄河公路建设,该项目全长35公里,总投资24亿元。
4.加快推进闻喜东镇至陕西合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该项目起点位于闻喜东镇与大运高速公路相接,经阳隅、万荣、高村,终点位于陕西渭南市合阳县,与西安至韩城高速公路相连。全长80公里,总投资估算48亿元。
5.加快推进乡宁至运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该项目起点位于乡宁县西磑口,经河津市、临猗县,终点位于盐湖区金井乡,与运风高速公路相连。全长90公里,总投资估算40亿元。6.加快推进垣曲华峰至河南渑池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该项目全长25公里,总投资18亿元,是我市通往中原的又一条出省通道。
4、完善路网结构。近年来,我市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以国省道主干线为骨架,以县际公路为支脉,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我市的公路通车总里程虽然位居全省前列,但部分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路网结构比较脆弱,迫切需要新建和改造部分道路。
1.108国道新绛至禹门口二级公路改造工程。108国道新绛至禹门口公路横穿我市新绛、稷山、河津3个县(市),近年来,新绛、稷山、河津工业发展迅猛,交通运输量增长速度快,对108国道新绛至禹门口二级公路进行改造已成为沿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该项目全长68公里,总投资4已元。
2.209国道改造工程。长期以来,209国道经过我市工农街,对我市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导致我市工农街堵车现象严重,对其进行改道已经成为优化我市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燃眉之急。该项目全长60公里,总投资估算3已元。
3.临猗高速连接线工程。该项目起点位于大运高速公路 运城出口,经经盐湖新区连接运临一级公路。全长7公里,总投资估算1亿元。
5、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改造。服务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1840公里,今年和明年我们还要力争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700公里,该项目完成后,将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构建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构建,要在保持交通运输大发展局面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发展机制和调控体系的建设,实现由单一分散发展为猪向注重综合发展转变,建设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集约、技术创新、服务优质、信息畅通、管理高效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加强机制创新,建立运输管理部门协助配合机制 市场竞争是提高运输资源配臵效率的重要推动力,但光有竞争是不够的,无论从运输需求的发展看,还是从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需求看,都需要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之间简历竞争协作关系,已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传统公路、铁路和民航管理对所辖业务进行跳关,主要强调单一运输方式运输网络的完善、运输能力的提高和运输速度的提升,但 对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协调关注不够,容易因部门分割而引发分头管理、政出多门、行业分割等问题。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注重挖掘各种运输方式内资各环节和运输方式间的联运潜力,强调各运输方式间的整合、集成和高效率协调,目标是实现旅客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的无缝隙衔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个交通管理部门应创新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各种运输方式常态化的联系渠道和工作机制。在现有的地面交通枢纽和航空枢纽见简历高效率地面衔接,并配套相关售票等服务,实现旅客、货物的高效中转衔接,初步简历综合交通体系。在这之后,还需要分离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同意规划、规范标准、整合管理,有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政策执行、行业指导、及从事公共服务,建立起总体规划,专业管理的新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在行业内部也同样要建立起协调配合机制,理顺内部关系。
(二)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通常以地方为投资主体,但实际问题是很多地方往往无力承担高额建设费用,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地方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交通体系的构建,仅靠传统的投融资渠道根本无法实现,必 须加快推进交通体系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鼓励全社会各方面资本进入该领域的措施。在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中,由于内部融资能力明显不足,而债务型的融资模式在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债务还息的压力,隐私下一步还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引进权益型的新融资方式,推动山西交通体系的全面建设。
近年来,国家爱发布过多项政策,理顺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引入民营和国际资本,推动交通体系的全面建设。我市应充分利用国家、省相关政策,发展权益型融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交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交通系统,是在一定机制和技术手段下充分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并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和发布,有效的为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及在途车辆提供所需的有效信息。现代交通体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在城市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公交智能化调度中心、长途客运和城际铁路之间形成的佳通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充分利用现代 化科技手段,及时对收集的各种交通运输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出行者选择出行线路、出行方式提供相应信息,以疏导交通流、保持道路的最佳通行能力及提高交通安全度,从而最终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服务,简历路网信息及时发布系统和客货运输信息服务网络,推广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等,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进程,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四)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实现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必须要气高规划的科学性和规划间的协调性。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发展统筹安排规划布局,以综合运输规划为重要抓手,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促进公路、铁路、民航集约型和谐发展;完善行业编制、专家论证、社会参与、政府审批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制度,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站旅行、前瞻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为推进运城现代交通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给予政策扶持,引导现代交通体系健康发展 交通建设项目中有一些事公益性很强的新技术项目,经济收益能力很低,如果没有政府部门适当的扶持政策,项目的实现会非常困难。建议市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简化项目审 批曾需,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促进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建立。同时应深化思路创新,有针对性的出台政府补贴、税费优惠等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对于公路、轨道交通、机场等属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其建设资金应按照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支持的原则,加大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加上你和和运输服务发展的投入力度,更好的提高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对新开通的客货运线路和政府导向型的重点线路根据经营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引导运城现代交通体系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普陀山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分析
普陀山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休闲知识的广泛普及,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已经日益凸显。各种形式、目的的旅游在国内外的旅游中日益彰显,宗教旅游也成为旅游大军中重要的一支。普陀山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5A级风景名胜区,迎接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作为一个独立的海岛,在土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下,是如何面对众多游客的旅游交通需求压力的呢。在两天的考察学习中,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思考。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即绪论、概念与理论、研究与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论。笔者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对普陀山的旅游交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了其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旅游交通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深挖的课题。
关键词:普陀山;旅游交通
第一章 绪论
随着旅游的兴起、发展和进步,吃、住、行、游、购等旅游六要素的实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起来,行--处于旅游各要素间的链接地位,是实现旅游进程的关键性问题。旅游交通和旅行社、旅游饭店共同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这是因为,旅游者出游时,首先要借助于各种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后,也需要短途运输予以配合,为旅游者的移动聚散提供方便,离开旅游目的地时还需要旅游交通工具实现空间的转移。所以,交通运输是旅游和游览的必备条件。同时,旅游中行的质量也举足轻重地影响着旅游的整体质量。具有特色的旅游交通,也同样会成为旅游的亮点,成为旅游的吸引物,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 概念与理论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1、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是一个大的系统,它是由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通过相应的运输组织工作实现其运输功能的。它具有系统的特征,同时还具有连续性、多环节、多功能、跨区域、网络性、动态性等特点以及生产、运输旅客、促进国民经济系统循环等功能。
2、旅游交通
一般来说,我们将为旅游者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交通运输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称为旅游交通。
有些交通工具不仅作为为旅游者提供空间位移的工具,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如索道、游轮、观光列车、直升飞机、传统交通工具等。
二、旅游交通结构
1、空中旅游交通
空中旅游交通具有航行速度快、时间省、航程远、乘坐舒适等特点。是一种广泛用于远距离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的交通方式。
2、铁路旅游交通
铁路旅游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价格低、安全准点、乘坐平稳等特点。特别 是旅游列车,是专门为运送旅游者而开设的旅客列车,以专门承担接送旅客的任务,且与一般列车不同,体现在:灵活性大、季节性强、舒适性好。
3、公路旅游交通
公路旅游交通具有灵活性大、短程速度快等特点,是较近距离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
4、水上旅游交通
水上旅游交通具有安全性好、票价较低等特点。特别是乘船可以同沿途观光结合起来,是一种旅行和游览相互调剂的旅游交通方式。
5、特殊旅游交通
特殊旅游交通是指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以外,为满足旅游者某种需求而产生的运输方式。这种交通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
6、传统旅游交通
此类旅游交通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外观装饰古朴典雅,内部设施精致华丽,风格古色古香。一般传统旅游交通既能作为交通工具,也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三、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的首要支持。没有旅游交通,旅游业的发展无从谈起。
2、旅游交通能够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促进旅游各要素协调发展
3、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旅游消费中,旅游交通消费是基本消费,而且往往所占比列较大。
4、旅游交通能够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交通的性质决定了交通设施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这些会给旅游城市和地区带来美观、宏伟和现代化的面貌,创造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二章 研究与分析
一、普陀山旅游交通的现状构成
1、乘船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的一座,四面环海,与外界的交通方式最主要的便是乘船了。乘船的服务等级会随着所付费用的不同,而使游客享受到不同的乘船服务和体验。乘船是普陀山与外界联系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2、岛上旅游巴士
普陀山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本身为独立岛屿,加上土地资源不足的特点,面对着日益增长的游客接待压力,在保证环境优美的同时,又想要实现旅游的经济效益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针对旅游交通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这种环境下,在岛上旅游最主要的旅游交通—旅游巴士便显得极为重要了。岛上的旅游巴士为统一的颜色和座位数,巴士的司机和售票员身着统一的工作服。旅游巴士根据不同的旅游景点规划出了很多条的巴士路线。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乘坐。
3、人力车
岛上的人力车主要为自行车和三轮车。自行车主要是岛上居民的代步工具,而三轮车则是用来运输小件物品的居多。根据我们的观察,岛上还没有全面向游客提供服务的人力车服务体统,也有少数的旅游者是直接和居民协商,从居民那里通过交易暂时得到人力车的使用权的。没有独立的供应体系是特别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
4、步行
普陀山因为岛上树木众多,处处风景不一,有的旅游者在游览近距离的景点时会选择以步代车。既能够细细地观赏道路两边的景色也能够锻炼身体。
5、缆车
在普陀山的后山部分,有大片的新的景点庙宇正在兴建。后山的缆车也是吸引众多旅游者前去游玩的原因之一。乘上缆车,可以俯瞰岛上的美丽景色,除此之外还可以眺望远处的大海,对众多的旅游者来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陀山旅游交通的基本特点
1、观赏性、娱乐性突出
普陀山上的最主要的旅游交通就是全岛统一的旅游巴士。旅游巴士盘山上下,海风、山风一起扑面而来,给旅游者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不仅是感觉方面的审美体验,在车窗边呼啸而过的风景同样很特别。
2、休闲性、惊险性彰显
很多旅游者选择徒步行走、徒步上下山,就会注重体验在休闲性这一方面。步调不紧不慢,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游览、休闲两不误。在后山乘坐的缆车,又让胆子稍微小一点的游客体验到了惊险刺激,挑战了自我。
3、综合性
从到达普陀山,到参观游览,我们可以体验到乘船、乘坐岛上巴士、乘坐缆车、徒步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交通。这种不同的交通方式,给人的旅游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每种交通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就看旅游者自己的爱好倾向选择了。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普陀山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管理系统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旅游旺季时,普陀山旅游者较多,在站内等待旅游巴士的旅游者缺乏秩序和安全意识。在旅游巴士到达的时候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而且很多的旅游者会无意识地跑到车辆的行驶道路上去等车,这些无疑都给安全乘车带来了众多的隐患。
2、设施相对简单,影响服务质量
在车站等旅游巴士的旅游者,在等车的时候感受到极度的无聊与无奈。车站没有可以遮阳的廊棚,没有任何分散等车顾虑的相应设施,这些势必会使旅游者觉得等车的时间遥遥无期,而且就算车来了,自己也不一定能够上去。
3、缺乏创新服务,满足不了个性需求
在普陀山上的旅游交通,都是最大众化的旅游交通方式。然而,众多的自行车爱好者却不能在岛上骑上自己喜欢的山地自行车,体验一下自行车环岛游,这无疑是一种遗憾。单人或是多人的自行车想必也一定会吸引众多的旅游者,满足他们想要骑车游览的需要。
二、对普陀山旅游交通的建议
1、健全旅游交通的管理系统,消除安全隐患
旅游交通管理部门要规划并建设好旅游巴士停车场,建设合理的泊车空间。同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的指挥管理,协调好旅游者和旅游巴士,提高安全系数,规范等车秩序,减少安全隐患。
2、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质量
旅游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好乘客等车的廊棚,实现基本的遮阳防雨功能。同时,在等车地点增设旅游自主咨询服务设施,如旅游指南书刊亭、信息共享空间等,减少旅游者的等车焦虑,提升服务等级。
3、进行市场调研,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旅游者中搜寻反馈信息,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增加了旅游收入的同时,更能够提升旅游者的旅游满意度。从旅游者的需求中找到突破和灵感,进行旅游交通的服务创新,提升普陀山的旅游印象水平,促进普陀山旅游的更好发展。
第五章 结论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普陀山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旅游交通也要跟紧发展的步伐,实现旅游交通的升级发展。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以实现旅游业整体的、快速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建斌.普陀山风景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J].浙江建筑.2006(10)[2] 高军,王文洪.世界佛教论坛与普陀山佛教旅游发展研究[J].资料通讯.2006(11)[3] 李健,张西林,方躬勇.浅析普陀山旅游业的深度开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04)7
第五篇:交通建设研究(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交通建设研究
—— 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各级党委也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而xxx是一个集“老、少、边、山、战、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应该说对研究交通、发展交通更是一件极其紧迫的课题,交通行业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交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交通执政能力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的行业发展环境。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分析xxx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xxx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交通,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我们构建的和谐交通应该是一个能够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
构建和谐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交通作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各级党委也对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了工作目标。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xxx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赶超”战略的基本前提。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要“赶超全州平均发展水平”的发展战略,而构建和谐交通正是实现“赶超”战略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县交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我县还有许多乡镇尚未理顺交通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xxx交通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交通,有利于消除当前xxx交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赶超”战略当好先行。
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交通行业作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服务行业,公益性、社会性很强,近几年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乡镇客运配套设施建设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使群众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交通运输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而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二、和谐交通的目标任务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交通也必然是一个法治的交通。构建和谐交通,必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以落实各项制度为重点,认真贯彻交通法律法规,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正确的执法理念深入每一个交通人的头脑,奠定依法行政的行动基础。二是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关键,建立和完善“一个窗口”对外、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行政许可公示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强化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为保证,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依法行政考核力度,认真落实执法“四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交通行政许可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以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基础,加强执法队伍的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要求交通执法人员既要做到严格执法,又要自觉守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执法不违法。
全力维护稳定,建设平安交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全力维护稳定,建设平安交通是构建和谐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努力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工作,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二是要大力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保(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程,加强对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完成干线公路全部现存危旧桥梁改造工作,全面消除干线公路安全隐患点。三是长期不懈地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规范运输经营行为,努力减少因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安全事故。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建立完善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事前能够预防,事中能够应变和处置,事后能够妥善处理。
突出服务宗旨,建设责任交通。要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路政、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树立交通“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侧重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转移到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上来,立足全局办交通,跳出交通办交通,服务社会办交通,充分体现交通的四大服务功能。一是要服务基层。多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在建设、发展、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和最直接的利益,努力提升服务层面,让老百姓在优质服务中感受到亲切和温暖。三是要服务经济。通过交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服务。四是要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提升、构建和谐xxx、实现赶超战略作出贡献。
加强内外协调,建设合力交通。内、外部关系和谐,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因此,一是要建立内部和谐关系,增强内部战斗力。要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交通班子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效能的发挥,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交通文化建设,全面树立交通行业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行业精神。要合理利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机制、使用机制、考评机制和管理机制,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事业检验干部,凭实绩选用人才,论素质建设队伍。二是要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的和谐关系,形成内外合力。要建立交通政务网站,进行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要不断优化建设环境,整合资源,引导全社会力量办交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加强联系协调与沟通,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加快交通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构建和谐交通的举措
(一)“十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我县公路建设紧紧围绕通边达县、形成网络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公路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逐步实现了我县公路由普及向提高公路等级转变,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纵一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路面等级得到了改善, 但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十五”时期,我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698.532公里,通车里程比“九五”时期增加了739.902公里,全县四级以上公路履盖率36.81公里/百平方公里,村社公路覆盖率77.57%。“一纵一横”主骨架公路路面等级得到了有效提高。“十五”时期,我县完成了漂富县际油路(xxx段)改造106公里,麻船四级油路改造27公里,油路通车里程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06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北上州府xx接323国道,南下国家级xx口岸到xx,横贯我县东西部经济走廊至xx下xx的便利通道,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交通出入环境。绝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部份通乡公路实现了路面硬化目标。改造通乡弹石路89公里(全县12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因客观原因不宜急修弹石路外,其余乡镇均通了油路和弹石路,极大地改变行车条件,拉动我县投资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xx口岸交通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口岸交通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边境公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份县与县连接公路得到了增加和改善,促进了县与县之间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乡村公路得到了上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站点建设逐步推进。“十五”时期,我县建成封闭式二级客运站一个,搬运装卸公司一户,货运物流2户,xx客货运站正在建设中。
xxx县属典型山岭区地形,具有承东启西、左递右传的战略地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唯一靠公路运输与外界开展经济、文化和物质文化交流,公路的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首要条件。县境内无国道经过,省道仅有55公里,其余均为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是指除国道省道主要经济干线和专用公路之外的所有公路)。到目前为止,xxx县境内共有公路总里程2698公里(含简易公路),覆盖密度为1.03公里/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每万人89.1公里,按耕地面积计算每公顷0.13公里,全县综合密度仅为0.0382公里/万人平方公里。县内技术标准达到三级路标准的仅有41.68公里;县道长708.88公里,其技术标准均属四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36.13 %;乡道长282.529公里,通行率为98.9%,路面铺装率为18.6%。专业养护里程731.166公里,占总里程的30.33%,乡道公路基本是等外公路,是半径小、纵坡大、无路面的公路。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对现有公路网的过载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县道路交通的总体现状是:路网布局不合理,道路等级低,断头路多,形不成路网,抗灾能力弱,过载能力差,晴通雨阻的公路占63%。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1)公路网布局不合理,断头路多、技术等级低,晴通雨阻现象严重;(2)公路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脆弱,建设质量不能保证,抗灾能力弱;(3)公路建成后,缺乏养护资金,特别是乡道无固定养护经费,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差,道路服务水平低;(4)地方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合理,功能不全,特别是乡道无专门机构,无资金进行管理养护。因此,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特提出以和谐交通为主题,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
(二)“十一五”交通建设思路及重点
1、以发展促进和谐,筑牢构建和谐交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发展,实行经济崛起要靠发展,构建和谐交通也要靠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加快交通发展和构建和谐交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xx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最大的问题,加快交通发展是我县交通部门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构建和谐xxx交通,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高举发展的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赶超全州交通平均发展水平。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好机遇,以“十一五”规划为主导,以融入文砚平三角经济圈为契机,以构建“主骨架公路”为主线,按照“目标上靠、重心下移,外抓对接、内促循环”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即:开工建设xx高速公路100公里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开工建设(或是完成前期工作)xx至xx(xxx境内)二级公路179公里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构建起我县公路交通的“主骨架”。在城市交通方面,应以构建“立体交通”为主线,打造一个坚实的“心脏”,形成环城高速公路(高架路)40公里,东西纵穿城区(高架路)15公里,形成“一圈一线”城市交通网,提高城市交通的通畅水平,并为构建新型城市框架打下基础。动脉不通,则毛细血管不通,骨架不坚,形如瘫子。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将主骨架公路作为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同时逐步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泥结碎石路面公路建设,构筑“二脉一脏一网”的公路网络,即“一条大动脉,一条主动脉,一个城市交通心脏,一个农村公路网”,促使xxx经济提速发展。
2、以改革推动和谐,激发构建和谐交通的体制活力。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县面临着交通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例如运输服务质量不高,公路建设负债沉重,工程质量存在隐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只建不养、重建轻养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扫除交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改革势在必行。结合xxx实际,构建和谐交通,要突出抓好三项改革。一是深化交通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局属各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对高文凭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公务员队伍,打造一批交通建设的领头羊,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保障;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面对交通建设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对测量仪器、公路设计软件、质量检测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使交通建设正规化、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局属各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推进养护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公路环境。逐步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管理体制,在所有乡镇设立交通专干,并列入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从现有地方段的段部管理人员中进行调动,切实解决乡村道路“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县地方段纳入财政预算后,段部管理人员及养护工人还未曾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大部份还停留在先养人再养路的这种旧思维上,因此要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现有段部人员进行轮流调动到各乡镇任专干,从局机关事业站所选调有才华的年轻人至地方段充实领导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在农村公路管养中,要想解决“有人养、有钱养”的问题,要重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县交通局业务主管部门(或是养征)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县乡人民政府应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明确公路责任主体,落实管理机构,县级的管养范围为县到乡、乡到乡公路,乡镇管养范围为乡到村、村到村公路,将乡到村、村到村公路纳入乡镇的目标管理体系,实现由单一的行业管理向县级、乡级、村级分级管理的模式转变,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和使用。三是构建交通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跳出交通发展交通,把部门工作转化为政府工作,把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逐步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十一五”期间,我县公路建设还将继续面临资金不足、筹措异常艰巨等困难,应把拓展资金渠道作为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全县交通融资平台,是我县公路建设有效可行的集资机制。同时,交通融资要不断创新,要规范融资行为,增强承贷能力,建立融资信用机制,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规模引进多元化建设资金,把“行业办交通”转变为“社会办交通”。
3、以统筹保障和谐,做好构建和谐交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这对于交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xxx县的交通要取得发展,同样要“坚持五个并举、五个统筹协调”。一是坚持高等级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并举,统筹高速公路、一般干线公路和各层次路网协调发展。要突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两个重点,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政策,发挥人民群众大办交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上级政策引导、地方政府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交通建设新体制。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惠及沿线千百万农民群众,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城乡交流,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深受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农村交通的改善,将为封闭式的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经济转变创造条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使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向市场,产品变成了商品,资源变成财富,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县乡人民政府应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为修建农村公路(村社公路)提供必要的补助,让老百姓投工投劳把公路修到自己的家门口,逐步缩短城乡差距,缩短城市与农村的时空距离,实现城乡对接,加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坚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农村客运并举,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改善运力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做到路运并重,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当前发展农村客运、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逐级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提出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的线路、客源分布情况,采用延伸运行客运班线、调整班车运行线路、新增客运线路班次等方式,充分提高农村客运的机动灵活性;简化农村客运车辆的有关手续,尽可能放开农村客运市场,在运力投放时,采用备案制等多种准入形式,方便更多投资者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经营;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扶贫措施,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的经营成本。制定合理的客运票价方案,既兼顾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又保障客运经营者的基本利益。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严格执行既定的客运票价,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坚持统一政策、统一站点、统一票价、统一管理、统一规费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客运网络,引导车头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水路与旅游并举,统筹公路建设、站航建设与旅游协调。要围绕加快交通运输发展这个中心,重点加快公路主干线、马鹿塘库区公路、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和水运小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建设和站航站场建设,实现联网配套,做到与旅游协调,全面发展。四是坚持建养管并举,统筹交通建设、养护和管理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养管并举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落实养护投入。无论是对已投产运行多年的项目,还是新近完工项目,都必须高度重视养护管理,特别是“安保工程”,要逐年投入,彻底消除盲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五是坚持“交通建设与生态环保并举”,统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全行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道路,把交通快速发展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持续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同时要把公路沿线绿化纳入义务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把的有限的养护资金投入到重点养护中。提高建设科技含量,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尽量利用老路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尽一切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以最少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搞好公路建设,正确处理好交通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交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