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

时间:2019-05-13 23: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

第一篇: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这不仅为“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基本遵循。中学党建属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范畴,也必然要依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从基层实际情况出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巩固并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中的战斗堡垒地位,促进学校党建的健康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党建创新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战略、新举措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中央审时度势,针对党的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部署。这一系列新战略和新举措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基本遵循,也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在全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八项要求是对全党而言的,党在中学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出适当的实现路径,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在学校党建中得以贯彻落实。

其次,学校党建创新是在新的形势下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党的建设为中学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治引领,促使中学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切实以党建推动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信息化纵深发展,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思潮对中学教育以及中学生的思想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生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各种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纷繁复杂,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厘清大是大非和原则性问题,敢于、善于争夺舆论和思想的话语权、主动权,就必须对传统党建工作机制和具体做法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基本思路

第一,注重学习,坚持学习常态化,抓好思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托。要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做到心中有魂。要通过专家讲座、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带头讲党课等形式提升党员教师的认同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要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学习方式,落实学习常态化。将每周的一天固定为专题学习时间;着力加强平台建设,努力抓好学校党建新媒体宣传平台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党建云平台”;推行“党建+互联网”模式,研发“党建通”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一室”(党员活动室)、“一网”(党建工作网)、“一通”(党建通)和“两园地”(党建园地和心语园地)的建设,落实学习常态化。

第二,注重服务,坚持服务精细化,抓好作风建设。首先要寓管理于服务,通过加强服务,聚齐师生之心,做到心中有情。领导干部必须依据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诸如“走进课堂”、“走进备课组”、“走进一线”、“走进党支部”、“喜结良缘牵线搭桥”、“一对一师徒结对”,满足不同主体的实际需求。干部还要注重贴近广大党员群众,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共同教研、共同进修,参加培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高标准的服务来凝聚人心,依靠真情、真心、真意、真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学校发展。此外,还要持续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压缩会议、精简文件,减少评比达标;严格控制和减少文件、材料的印刷数量,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第三,注重创新,坚持创新多样化,抓好党风建设。创新是事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要加强创新,走实创意之路,做到心中有道。要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体制,从严从实,成立纪检监察小组,由党总支纪检委员担任纪检监察小组组长,坚持定期廉政谈话制度。坚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党建园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全校师生中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意识,将“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主动监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招生考试、教育收费、财务管理、物资采购、食堂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查找和梳理风险点。还要加强党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学术氛围。在学校的中心工作中选准关键点,找准切入点。通过积极申报课题立项,细分课题任务,以各支部为成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党建研究专家定期来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全员参与党建课题研究,丰富党建课题内容,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着眼于抓细、抓早、抓小,围绕“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

第四,注重带动,坚持带动习惯化,抓好组织建设。习总书记论全面从严治党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落实落细,严格执纪,久久为功。通过设置党员活动日、党员教师开放日、党员自愿服务站、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联系点”,建立党员干部“一帮一”的机制,激发每一位党员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党员自觉发挥“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有困难找我”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还要通过完善中层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坚持干部标准、坚持民主测评方式、严格过程考核办法和选拔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做好中层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此外,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做好发展党员和管理党员工作在基层党建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要从严把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党员不仅是组织入党,更注重思想入党。通过开展党员活动、学习交流、谈心谈话,传递抓实党建工作的正能量,严格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分析评议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基层党支部核心化、党员管理规范化、服务师生实效化,使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注重立制,坚持立制规范化,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这个系统工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所有其他内容都要通过制度建设发挥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一是加强立制,定严约法之章,做到心中有尺。学校党组织要研究制定和完善《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学校党总支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计划》等各项制度。此外,在注重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之后,还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总书记曾提出要注意“破窗效应”,所谓“破窗效应”就是指如果缺乏雷厉风行、行之有效的执行力,制度和规则就会逐渐失去应有的约束力,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根据学校已有的各方面制度,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更要提升制度的“刚性”,严肃、严格、严密地执行制度和规范,靠制度来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路径选择

首先,构建“学习、服务、创新、带动、立制”五位一体的党建品牌。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必须对先进做法进行总结和提升,打造出符合党建基本规律,具有自身特点,符合群众需要,务实管用,高效运转的党建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以党员干部自身的表率行动带动形成“真抓、实抓、严抓”学校党建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治”观念,既要抓“面”又要抓“点”,既要抓“好”又要抓“差”。通过党建活动和党建研究提升党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优秀共产党员和立德树人楷模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上率下示范带动。把学校党建抓在学校发展上、抓在立德树人上、抓在为师生服务上、抓在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变上,把党建活动和党员身份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环节中去,提升学校师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其次,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意识。总书记指出:“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①因此,针对党风廉政问题一是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时谋划,认真部署,狠抓落实,通过党建宣传、讲党课、党员活动日等方式真正把工作抓在平时,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将“两个责任”落到实处;二是要通过逐级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形成廉洁自律的刚性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想腐”的保障机制。

第三,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完善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书记也指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②,可见选人用人导向和机制建设至关重要,在学校基层党建中必须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把好的中层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懂得讲规矩、守纪律,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

②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

(作者简介:邓跃茂,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兼任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先后获得市级、区级、校级研究课一等奖,功臣教师奖、班级优秀管理奖、全国化学竞赛辅导特别贡献奖。)

第二篇: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干部管理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干部管理研究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更加要求对干部进行从严管理,本文基于荣成市推行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规范干部管理的实践,对新时期基层干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干部管理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要从严治吏。近年来,荣成市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基层干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素质,密切了党群关系,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一、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严管理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生力军,是行政队伍的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党执政行为的执行者。基层干部更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根据基层现实情况,积极探索干部管理新方法,提升干部“精、气、神”,严格执行干部管理相关规定,利用制度约束激励干部,完善干部选拔机制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组织保证。

(二)从严管理干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处于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最能体现党的纪律性,最需要高度纯洁、最需要精兵强将、最需要党和人民信得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基础。基层工作抓不实,全面从严治党就会落空,流于形式。只有从严管理干部,激活基层组织活力,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落实到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位机关干部。加强基层干部管理顺应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与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需求,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

二、荣成市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荣成市结合干部考察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围绕提升干部精气神、执行力、责任感和纪律性,在顺承原有例会调度、台账管理、督查考核“三位一体”落实链条的基础上,设计了基层干部管理考评“4+2”体系:“4”指机关管理、民主评议、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四个基本项;“2”指风险管控、创新激励两个附加项,以附加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其中,机关管理考核,主要对机关干部考勤、请销假、值班等日常管理事项进行考核,把机关纪律挺起来;民主评议考核,每月月底组织机关干部利用手机平台互相评议;中心工作考核,先由班子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及阶段性任务确定中心工作内容,再根据工作量和每周点评情况赋分;业务工作考核,是对机关干部所负责的常规性工作实行奖优罚劣;风险管控考核,主要根据机关干部提报或出现的风险点赋分,强化干部的风险意识;创新激励考核,主要结合荣成创新型城市建设,鼓励大家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对一些新方法、新经验进行奖励赋分。

为保障“4+2”考评体系的有效运转,专门研发机关规范化管理云平台APP软件,包含工作日志、电子签到、民主评议、组织通知、项目计划等27项具体应用,覆盖机关管理、工作调度、考核考评各领域。基层干部每天在线签到签退、撰写工作日志、调度工作开展,相关情况当天通报,单位“一把手”每周召开例会,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每月月底形成量化的考核结果并公开公示。通过“日调度、周点评、月考核”的方式,实现逐人逐岗扁平化、信息化管理。

通?^对基层干部的规范化管理,把原来的定性分析变为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建立起了对干部考核的常态化机制,机关效能明显提升:

(一)被动管理变自我约束,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以往关于机关纪律的规定,各市直部门和镇街往往是制度、要求一大堆,但实际上却形同虚设,执行效果并不好。以最基本的考勤纪律为例,不少机关干部认为,与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比起来,上班迟到早退这种“小事”无伤大雅,也不会产生多严重的后果。因此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用云平台考核后,上下班要使用手机签到、签退,并直接定位位置,记录时间。考核时主要读取程序后台的统计数据进行通报,避免了人为因素,以往的被动管理变成了主动约束。推行基层干部管理考评体系,对机关纪律和业务工作的91项制度进行理顺,统一形成了制度模板,从而增强了制度考核的可操作性,维护了制度的权威性,使机关干部纪律意识明显增强,讲规矩、守纪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二)“日调度、周点评、月考核”,工作效能显著提高

机关工作就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头绪多、任务重,大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小到环境卫生、邻里纠纷、会务接待等临时性任务,都要干部一件一件去落实,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时候陷于忙于应付、疲于应付的泥潭,工作效能大打折扣。而推行机关规范化管理后,通过“日调度、周点评、月考核”,形成了一套“计划、督导、落实、整改、考核”的管理流程,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机关工作细化成步骤清晰的流程,机关领导直接统筹部署调度各项工作。广大机关干部普遍反映,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载体,干部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

推行机关规范化管理体系,机关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直接在分数上体现,一月一公示,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极大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部分机关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管理考核体系。如开展“为干部点赞、为事业喝彩”活动,通过身边人、分管科室、分管领导提报,对干部在日志中、平时工作中不易被发现的典型工作进行筛选,经党委副书记审核、党委研判,在机关会上进行通报表扬,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在机关形成了人人比奉献、比工作、比业绩的良好氛围。工作做得好,领导认可、同事认同,这种认同感激发了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主动作为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大家的精力始终处于满格状态。

(四)考核精准、评议透明,政治生态向好,人心顺、正气足

科学设置考评内容,量化考核标准,科学设定每项考核内容的指标权重,机关干部考核不再抽象、主观化,考核结果让人更加信服。比如民主评议,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手机完成。云平台工作日志清清楚楚列明每人每月的工作,以此为参考进行的评议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以前评先选优,基本全是老同志在前,人情关系比重大。久而久之,年轻人觉得反正没有机会,干多干少一个样。现在云平台是个工作证据,翻看记录,谁干得好,一目了然,再结合领导和其他干部的评价,民主考评更加公平公正,年轻人的干劲更足了。

(五)变“治疗型”政府为“预见型”政府,规避失误保护干部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是“事后补救型”,往往习惯于被动地处理问题,缺乏?L远规划,导致大量社会问题出现。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创新设置了风险管控考核版块,变“治疗型”政府为“预见型”政府。如宁津街道镆铘岛进村路无路灯,机关干部将其作为风险点提报。党委会上,纪委书记向党委会汇报,经集体研讨形成处理决议,决定投资50万元安装路灯,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保证了群众的出行安全。除防控工作中的隐患外,也防控干部的廉政风险苗头性问题。通过划出岗位风险“红线”,对经常“碰线”的干部,根据问题轻重,采取提醒、批评、约谈、通报、检讨五种方式进行问责,让干部对风险管控的认识日益加深,自觉、有意识地去规避潜在风险。

三、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基层干部管理的价值思考

(一)打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机关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也是生产力。从严治党的目的不在于惩治,而在于锻造更廉洁、更能干的干部队伍,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不是互不牵涉的“两张皮”,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政治清明、法治昌明、权力谦抑,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虽不直接出产真金白银,却可以为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无形的干部优良作风和干群凝聚力,蕴藏着无穷的生产力。只有坚持不懈从严治党,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力扫敷衍了事、拖拖沓沓、庸碌无为的痼疾,才会给一方发展注入强劲活力。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各行各业中,精细化管理日益被重视。改革传统的粗放型机关管理,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政府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执行力,是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执政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加强基层干部管理,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机关模式,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有利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部管理模式创新

传统干部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金字塔式,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各司其职、互不交叉。另一种是矩阵式,日常业务工作,按照班子分工,实行层次管理;中心工作,往往打破班子日常分工,采取“分割成块、集中攻坚”的方式,由班子成员牵头,分头完成任务,形成横向管理架构。从实践看,上述两种传统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管理层级过多,信息传递和工作落实效率偏低。二是在某一职位上的干部不一定是最了解这项工作的人,而熟知这一领域情况的干部,因为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又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结果造成“外行人干内行事、内行人看热闹”的情况。三是基层情况复杂多变,群众需求是立体式的,而行政管理体制是条块式的,在自上而下谋划推进工作过程中,会导致信息不匹配、不对称,权责无法对等,造成了工作中的“空白点”,影响了工作成效。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制度约束和云平台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制度化。通过规范管理、建立中心工作和风险管控台账等形式,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框架,实现制度管人管事。二是公开化。通过云平台,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实现了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化。三是精准化。实现了对干部的精细管理、精准考核。四是动态化。动态化跟踪管理,取得干部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数据,有利于干部个人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为分析判断机关工作提供客观科学依据。五是扁平化。简化了管理层次,以分权管理为主、通过平台管理进行传递,缩短了管理通道和路径。例如,通过查看和点评工作日志,领导和基层干部之间可以进行直线的交流,打破了传统的绝对集权管理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决策和管理效率低下、传递过程时间长、信息容易失真等问题,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三)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制度建设

制度治党一直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党在实践中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党的制度能否有效运转,关乎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能否落实。解决制度问题根本在于形成制度体系,发挥制度权威,让“从严治党”转起来。实践证明,制度设计是否科学,针对性、可操作性是否强,对执行过程是否顺利、执行目标能否实现有着关键作用。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从地方从实际出发,细化中央制度规定,提升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找准问题关键,做到有的放矢;摒弃大而空,讲求适用、管用,切合实际;结合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其成因,提出管用的对策,强化制度规则约束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用制度管人管事,层层抓好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突出制度化、常态化、可操作性,促进制度治党理念在干部管理层面有效践行。

(四)塑造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机关文化

建设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是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基层干部管理考核体系在制度设计方面,体现出“领导管人――制度管人――文化影响人”的设计理念。在制度规范方面,它体现出“实践养成(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文化养成”的推进方向。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共同认知,一般而言,干部职工要普遍认同一种先进文化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通过制度的不断贯彻执行、行为规范的不断强化,则可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机关干部的精神风貌,促进习惯养成和作风优良,从而凝聚共识、统一价值观念、弘扬正能量,实现机关文化建设在“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倡导先进文化”的交互上升过程中不断得到优化,并最终优化整个机关政治生态,创造和保持良好的从政、执政环境。而优良的党风政风也必将凝聚党心民心,引领带动民风社风,营造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和万众一心,最终实现“机关干部的价值观再造――机关文化再造――区域政治生态再造”。

第三篇:论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摘要: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57.2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2.8万个,总支部29.1万个,支部405.2万个。基层党建是从严治党的基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之一。因之,我们要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形成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持之以恒地把从严治党全面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关键词:党建工作

基层

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首提“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总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工作部署,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从严治党的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之间的紧密结合,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党建始终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根本要求,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严明党的纪律。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对当代基层党建工作的纲领性要求,也是从严治党的具体内容之一。

一、加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

从一大会址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风风雨雨走过近百年。不论是在井冈山和延安,还是在北京,一直把从严治党作为党立足的根基之一。正是一直以来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汇聚优秀的人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的50多人发展成为现在拥有近九千万党员的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二、为什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少的革命者在成功之后,便放弃了对自我的约束,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而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坚持,不仅紧密的团结了人民群众,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如果不从严治党,很容易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腐败的风气就会滋生蔓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群关系,败坏党的声誉,堕落成为腐败分子。如果容忍党内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必使整个党蜕变和衰败。为了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同时,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也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坚决查办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我们党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面前。如何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如何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夯实廉洁从政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解答。

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

三、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同时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

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对基层党建工作常抓不懈,从制度、政策上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必须紧紧抓住党建这个关键,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使广大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在今后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要以此为行动纲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形成党建工作的新常态。

基层党建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所以其工作任务非常巨大。基层党组织是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由此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制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基层党建,有利于党组织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

(一)强化教育培训,培养党建人才

一切的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同样的我们的党也是,一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就像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一样,要想一个政党不断的兴盛,就要不断的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所以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坚持基层党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求,不断改进和加强党建工作的作用,并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一是要着力信念教育,增强党性,解决当前党员信念不坚定等问题。二是要着力党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群众。三是着力新党员干部的培养,解决党员老化问题。

(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贯彻落实基层党支部班子带头作用,注重发挥支部书记的指导作用,领导重视,强化责任,坚持严格的标准要求干部,并且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用严格地纪律约束干部。在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中从严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同时建立领导班子考核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的作风、工作进行评价。在基层党组织中,应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注重对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形成考评到位、责任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一定要以为人民服务、勤政实干的干部为榜样,为党选拔人才和人民需要的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培养优秀干部,从制度上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三)完善党建制度,加强纪律监督

党规党纪严于国法,由此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说,无论是制度、生活方面,都是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只有进一步完善建党制度,强化党建管理,在制定、执行、监督上下功夫,主要是党组织活动要制度化,发展党员要制度化,党内监督要制度化,才能促进党组织建设在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要保持与党中央精神上的一致性,坚决不做与党纪党规相违背的事情,耐得住艰巨考验。

(四)突出党建重点,统筹各项工作

基层党建工作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一定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找出问题的症结来,在统筹各项工作中整体推进落实。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促进收入,让党建产生源动力;其次,再增加党建经费投入,把党建投入作为一项经常性支出,加强规范,避免随意性;三是要树好典型,让普通党员学有目标;最后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工作中重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众的原则上,对于每一件事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以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安全为重点,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落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把党的基层组织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的千里之堤就不会轻易溃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是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前沿阵地。要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闫高俊.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J].东方企业文化,2015(6).[2]欧宪玲.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7(8):144-144.[3]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5-07-01.[4]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6]白晓军.加强基层党建

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J].新西部,2015(21):87-87.[7]谢小龙.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探析[J].青年时代,2017:88.[8]乔心国,焦战宾.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永锦能源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6(32):54-54.[9]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20.

第四篇:金融危机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金融危机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加大中间业务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完成转型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金融危机不应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深化拓展的阻力,而应成为促进其加速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迫切需要转变传统中间业务发展理念,立足本土实际,积极探寻危机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间业务;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E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1-0068-04

金融危机在全球的不断扩散和蔓延,一方面延缓了外资银行全面拓展中国市场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银行中间业务在危机中乃至危机后的变革发展问题,更应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一、当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主要特征总量快速扩张,产品逐渐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与调整,我国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高,中间业务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首先,中间业务总量快速扩张,收入保持逐年增长势头,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2001年至2006年期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了254倍,年均增长28.46%。自2006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上市,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进一步深化,银行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更是大幅度增加。五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合计收入总量看,2007年中间业务收入合计比2006年增加112.14%,尽管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放缓,但也比2007年增加16.84%。

其次,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产品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品种已逐渐丰富。1978年以前,中间业务种类只有结算类一大类,具体品种不足10个。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打破了品种单一的局面,相继开办了代理、保管、信托租赁、票据承兑和贴现、信用证、基金托管等多种中间业务。截止2006年底,工商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种类达十大类500余种,例如,建设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种类已达九大类500余种。当前,银行中间业务已从货币、信贷市场延伸到资本、黄金、外汇等新兴市场。收入占比逐年增加,但总体占比额度不大。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收人占银行全部收益的比重一般在40%-50%,个别银行如JP摩根、三井住友等甚至超过70%。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15%。所以,无论从收入的绝对占比上还是从竞争力上看,银行中间业务尚不能挑起银行发展的大梁。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已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在中间业务拓展上加大力度,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正逐年得到提升。产品种类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特点。在银行各类中间业务产品种类中,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业务品种占据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体,无论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了绝大多数;担保类、基金托管类业务品种的发展势头也有所增加;而承诺类、交易类、咨询类和其他类四类业务品种发展势头则相对较弱。我们所选择的五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都集中在代理类、支付结算类和银行卡类上,这三类产品的收入合计,分别占据了各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总收入的63.36%,72.76%,53.02%,72.72%,56.77%,这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他类中间业务产品则相对较弱。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现实问题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过去几年中,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都纷纷把发展战略定位于发展零售业务上,并同时启动了快速开拓网点、完善网点功能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业务布局,并在2007年股市火爆中实现了一轮爆发式的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造成沉重打击,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快速下滑,佣金及手续费持续高增长的动力开始下降。根据国金证券对14家上市银行季报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各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尽管实现了正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但在增速方面,与上年同期185%增速相比,明显放缓。中间业务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数据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理财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资本市场的调整,刚刚起步两年的国内理财产品市场受到很大冲击。连续下挫的资本市场和不断的负面消息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在相对不乐观的情绪引导下,以及处于降息周期的情况下,客户的投资策略更趋向于保守,市场对于收益的关注已经转向更加注重资金安全。同时,由于经济处于下滑期,企业贷款意愿下降,房地产等行业的信用风险加大,银信合作市场大幅萎缩,也不利于银行中间业务增长。银行卡信用环境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衰退以及多数房屋按揭者财务状况的恶化,不仅导致美国信用卡违约率大幅上升,据英国路透社2009年3月18日报道,美国信用卡违约率在2009年2月已升至20年的最高位,而且给我国银行信用卡市场也带来严重冲击。其主要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基本面的不断恶化,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居民财富增长放慢,不利于银行信用卡市场发展;另一方面,信用卡使用的特点是“寅吃卯粮”,在我国居民中形成已久的“量力而为”的消费观念,在金融危机下又会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会觉得手里有钱还是比较保险一点,过度消费会带来偿还风险的隐患,这一现象也不利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广泛推广。中间业务创新理念面临考验。此次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金融的过度创新,多种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相互叠加,引起共振,从而形成了金融海啸。危机之下,人们对金融创新工具的运用开始重新审视,对金融创新意识的评论褒贬不一。反映到现实中,最直接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人们更加依赖银行传统的发展路径。这种在不导致大的风险前提下,却能带来稳定预期收益的发展路径,更增加了人们对金融创新本身会带来巨大风险性的恐惧和抵制,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步伐。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新路径实施聚焦战略,加强弱势中间业务开拓力度。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习惯于固守在传统业务领域里,即便开展一些新型中间业务,也多是从传统业务衍生而来,并不能形成持续性盈利。金融危机后,银行必须转变视角,不仅经营自己强势的传统业务,更要把重点放在以往较为弱势的业务品种上,并通过“聚焦”这些业务品种,使其成为新形势下中间业务发展中的核心业务。

首先,改善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扩大公司业务增收渠道。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贷款客户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越来越小,以往占银行盈利比例较大比重的大公司存款日渐减少,为保证银行盈利的持续增长,必须扩大公司中间业务增收渠道,增加投资银行、贸易融资、投融资顾问、对公基金、法人客户理财、公司理财、保理业务等业务品种的创收能力。特别是应该把保理业务作为重点突破领

域。近年来,无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赊销结算方式日渐盛行,使得保理业务获得了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保理业务本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题,这也是银行大力开展保理业务的内在动力。

其次,把私人银行业务作为未来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选择。从2007年开始,国内银行相继开办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得到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主要商业银行都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各家银行对私人银行市场展开全面竞争。然而,与外资银行比,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产品基本竞争实力相对较弱。此次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信任度受到很大挑战,很多高端客户开始回流国内银行,这为国内银行开拓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银行要改变以往私人银行单纯为客户提供专属理财产品的做法,走出产品销售阶段,通过产品组合设计规划,帮助客户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损失。私人银行业务为财富高端客户服务,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社会财富增加的速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调整产品战略,在将对公贷款和一般性存款作为当前盈利支柱业务的同时,把私人银行中间业务作为提高盈利水平、改善收入结构的重要业务进行拓展。实施深化战略,提升传统中间业务竞争能力。任何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产生与使用,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有发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有必要实施深化战略,大力发展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各项传统中间业务,保证传统中间业务与新兴中间业务的同步发展。

首先,加大结算类中间业务拓展力度。无论是国际结算业务还是国内结算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业务需求量都将大幅度增长。专家预测,国内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在近三年会有30%至35%的增长速度。而人民币结算类中间业务,随着收费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逐步接轨,也会为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为此,银行要在加强结算业务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丰富、创新和推介各类支付结算工具,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保持信用卡市场发展势头。基于国内银行卡以往形成的良好态势和基础,当前国内银行要找准发展银行卡的切人点,正如有些专家指出的那样,要在平衡持卡人融资行为和发卡银行谨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银行卡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能力要匹配。要保证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银行应着重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研发力度,增加服务产品种类。二是进行系统结构调整,定性分类客户,实行差异化管理。三是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水平。四是利用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崛起的有利契机,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合作,增加境外业务量。五是强化银行卡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内在品质价值。

再次,银行在提高原有代理业务服务水平基础上,应在代理外汇买卖、代理税务、代理保险、代理会计事务以及代办旅行支票等方面加强拓展力度,通过规模化经营,全面整合各项业务流程,改变过去代理业务种类多、笔数多、单笔收入额度小的现状,从根本上提高代理业务的效率和效益。实施创新战略,不断延伸中间业务服务领域。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创新战略是当前银行中间业务应对危机、规避风险,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立足战略创新。战略创新要考虑几个基本点:一是产品和服务的战略创新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曾经十分畅销的中间业务产品,比如基金、理财等,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很多已经失去了回报的基础,也失去了客户的信任,销售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此,要适应现在市场变化发展,创新出更适合新形势下客户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产品。二是区域发展的战略创新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金融要突出加强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支持。银行中间业务要思考如何在这些领域进行创新服务,改变服务方式、运行模式,在风险价格大幅度调整当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包括地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三是风险管理的战略创新问题。中间业务产品,尤其是高收入类金融衍生产品蕴涵着巨大的风险,要求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应与中间业务的发展相适应,改变以往风险管理只是被看作是银行内部中后台支持前台业务发展的内部保障性工作,需要从竞争战略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构建监管当局、银行内部控制和社会有效监督等方面协同配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其次,注重产品创新。与国际成熟商业银行相比,目前国内银行在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力度明显不够。国际上,银行中间业务衍生产品现金流约占银行总现金流的7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大约不到15%。所以,产品创新对中间业务发展尤为重要。银行产品创新可立足以下几点:一是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各家银行要依托已有的优势地位,在最能体现自己银行特色的产品上下功夫,赢得固定市场客户。二是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借鉴国际成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产品,结合我国客户需求具体情况,打造自己的创新产品。三是均衡发展,形成品牌。在均衡发展各类中间业务产品的前提下,避免同质化,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

第三,重视科技创新。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金融业务,它的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技作支撑。谁开发了新技术、新产品,谁就抢占了市场制高点。特别是一些高端中间业务,由于其附加值高,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要重视和加强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通讯、语音、网络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中间业务科技创新水平,构筑中间业务发展有利的技术支撑,为客户提供全面、现代、快捷、方便的服务。

第五篇:文化产业背景下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背景下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路径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主要目标,进行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的。寻根经济则是追求传统文化溯源以及人类精神而渐渐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的总和。文化产业与寻根经济从本质上是能够很好地结合并相互促进发展的。目前,河南新郑每年“三月三”举行的黄帝拜祖大典,正是寻根经济发展最好的展示,已成为打造地方形象以及构建地方经济平台重要的经济形式。本文简要介绍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新郑寻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 寻根经济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根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文化精神之根和姓氏血脉之根,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从而成为河南寻根经济发展的最大的优势资源。

一、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新郑市政府沿袭历史规制每年三月初三举办拜祖活动。1992年,新郑市组织了首次寻根拜祖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二十多届。从2005年开始,在高层的支持和要求下,新郑方面迅速行动,不断将拜祖大典升格,把黄帝故里新郑打造成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

2006年,新郑寻根经济发展迎来了第一个新高度,引发了井喷式的寻根拜祖热潮。当年4月,新郑市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黄帝故里景区接待游客75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6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倍和15倍。

2009年开始试水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使新郑市尝到了甜头,在2010年各项商业化合作项目多达数十项,涉及金额高达2000万元,但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仅靠政府运作,宣传推介滞后、活动规格低、规模小、档次不高等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各级政府开始启动市场化运作方式,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能带来更多的投资,使新郑寻根经济逐步远离公共财政,进入政府主导、市场助推的发展轨道。

二、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寻根文化是新郑市一大优势资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经济学家把这种通过寻根活动所带来的经济产业效应,命名为寻根经济。“寻根”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通过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内心的“根”情结,通过“根”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以文化为纽带,通过对寻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再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种文化精神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原寻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为新郑塑造良好形象,为其走向世界提供机会。目前,河南在寻根经济的背景下也正在快速地转变着意识,利用文化来发展经济。

2.交通优势

新郑市地处河南中部,是河南省会城市郑州的南大门,现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郑州的环城高速、郑石高速等一系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工程都经过新郑,从而使新郑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黄金十字路口”上。随着新郑机场的建设发展以及郑州高铁南站的建设实施,紧邻机场和高铁的新郑也在交通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位置。目前新郑机场正在逐渐形成以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型的交通枢纽,形成了区域内南北交通便捷快速、东西两翼畅通有序、内外衔接紧密的无缝运输体系,同时也满足了新郑产业集聚和资源配置的需要,也为新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3.政策优势

2013年3月,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战略级别的临空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新郑作为航空港的经济圈,是最大的受益者。新郑寻根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河南自贸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下,新郑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为统揽,以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郑州南部生态绿城建设为载体,坚持特色经济发展方向,寻根经济发展迅速。

4.市场优势

河南人口近亿,但“海外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这个数字至少有数千万,甚至上亿,这便是新郑的市场资源优势。据河南旅游局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河南省共接待过世界30多个国家、50余万人的寻根谒祖团。新郑通过拜祖大典招商引资总投资额从2006年的73.2亿元到2011年的223亿元,再到2018年,新郑拜祖大典现场签约项目6个,协议金额达441亿元。目前,富士康、达利园、统一、华南城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新郑,使新郑招商引资逐步变成招商“选”资。

(二)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劣势分析

目前来看,新郑寻根经济的条件基本成熟。发展寻根经济的思路是不错的,但如何进行亲情与经济的对接,单靠拉拢情感是行不通的,更要按经济规律来办。

1.寻根经济开发的产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寻根经济的管理归属不能有效地统一,出现多头管理的状况,管理的体制机制也不够完善。

2.寻根旅游在人们的感觉里依然是曲高和寡

寻根旅游产业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平民化的过程。新郑每年的祭祖大典虽然很隆重,可是与会者多是名流客商,一般民众鲜少直接参与。显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平民化已经成为寻根旅游产业化的重要基础。

3.日趋激烈的行业及区域竞争

近年来,我国不少历史文化名城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寻根文化产业,有些已取得可观成就并产生相当影响。全国各地大打寻根祭祖牌,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已衍生出了蔚为大观的“祭祀经济”。新郑既面临着与省内的其他寻根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面临着与省外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激烈竞争,例如北京、陕西、山西等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市)与新郑寻根文化产业的替代性竞争关系使新郑面临很大的挑战。周边省区寻根旅游蓬勃发展,造成新郑客源市?龇至鳌?

三、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合作共赢

新郑寻根文化的活动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始祖文化、姓氏文化、客家文化都是我们河南寻根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新郑寻根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这些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以相互转化。新郑寻根文化产业发展虽然面临其他名城的竞争压力,但换个角度来看,也为相互间开展合作提供契机,比如洛阳与西安在发展隋唐历史文化旅游时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相互竞争,但若二者开展精诚合作,则会互利共赢。各地政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变挑战为机遇。

(二)关注政策

新郑寻根文化产业应抓住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旅游业等,尤其是与根文化以及新郑航空港密切相关的产业。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并同意《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意见》,这也是内陆地区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性事件;2013年11月,《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出台,使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有了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15年3月,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上明确支持郑州建设航空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这些利好的政策都与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新郑寻根经济迎来了更好的发展,但是新郑自身的景区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究其原因,是景区的管理不够体系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比较紧缺。新郑寻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的专业化,应提升服务质量,产生联动效应。

(四)科学规划

加强与有关区域的协作,优化寻根文化产业结构,更新寻根文化营销及发展理念,科学地进行形象策划,塑造寻根文化品牌,建立和完善寻根文化区域空间布局体系,化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胜势。

四、结语

“寻根经济”形成产业化需要多?N模式。目前来说政府主导是主要的模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则是海外投资。资源需要进行整合,并进行统筹开发利用。应该建立完善的寻根经济资源开发研究体系、保护体系、对外宣传体系、全面系统的网络性的海内外华裔联谊体系及紧密配套开发的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要有聚集性、规模性,产业相关要素供应商的数量、聚集程度和发展阶段与寻根经济相关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下载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中学基层党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