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
【发布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武政办〔2009〕95号 【发布日期】2009-06-23 【生效日期】2009-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武汉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意见
(武政办〔2009〕9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已进入高峰期。为记录城市风貌变迁,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和历史凭证作用,根据《武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45号令)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的收集、报送、接收、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保证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集中记录城市历史风貌,完整留下城市建设足迹,系统反映城市变迁,充分展示城市建设成就。
二、重点工程范围
(一)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工程,包括:
1.二环线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
2.城市环线;
3.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沙湖大桥等过江跨湖通道;
4.江北快速通道、武汉天河机场第二通道、八一路延长线、武咸公路等城市快速放射线;
5.武汉大道等城市新景观大道。
(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包括:
1.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
2.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
3.轨道交通3号线;
4.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
5.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等。
(三)“铁水公空”交通项目建设工程,包括:
1.汉口火车站改造及市政配套、武汉火车站建设及市政配套等铁路项目;
2.武汉新港;
3.高速公路网;
4.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等。
(四)重点功能区建设工程,包括:
1.武汉新区;
2.王家墩商务区;
3.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4.武汉化工新城;
5.武昌古城;
6.汉口、武昌沿江商务区;
7.汉口租界风貌区等。
(五)水环境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包括:
1.“大东湖”生态水网;
2.汉阳“六湖连通”;
3.中心城区40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等。
(六)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工程。
(七)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包括:
1.经济适用房;
2.廉租房;
3.棚户区改造等。
(八)其他重点工程。
三、主要任务
(一)对准备开工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应当切实做好工程档案登记工作,同步做好项目前期档案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在重点工程开工前完成原貌拍摄、资料收集和文字记录等工作。
(二)对建设中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应当做好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施工环节的跟踪拍摄和文字记录工作。工程完工后的3个月内,完成工程开工前后声像档案、前期管理档案、拆迁档案和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
(三)采取多种记录和存储方式,多视角记录城市变迁,提高拍摄、记录和整理工作水平。
(四)每年编辑制作一部高水平的专题片和一本画册。
四、责任分工
市发改委、建委、交委,市规划、国土房产、城管、水务、园林局,市开发办等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本部门形成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负责向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工程档案登记,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声像跟踪拍摄和文字记录,收集和整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监理和管理技术资料,按有关规定将建设工程档案报送市城建档案馆。
市档案局负责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工程档案组织验收。
市城建档案馆受委托具体实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接收长期、永久保存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
五、组织领导
成立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和指导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建委主任担任,成员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市发改委、建委、交委,市档案、规划、国土房产、城管、水务、园林局,市开发办等部门和市城投公司、武汉地铁集团、武汉地产集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日常工作,在市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由市建委分管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市建委、市档案局相关处室及机构工作人员参加。
成立市城市建设专题片及画册编委会,具体负责城市建设重大工程专题片、画册的编审工作。编委会由市建委、市档案局、市广电局、市人民政府研究室、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市摄影家协会的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城市建设实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全面推进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
(二)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任务。
(三)严格标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按照《武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声像档案技术标准按照《武汉市城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收集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强化保障。将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列为重点工程竣工验收的专项内容。编辑制作专题片与画册等所需经费,在城市建设前期费用中专项列支。
各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工新城可参照本意见要求,制定实施办法,做好本区域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
二00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
摘 要:本文针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的局面,阐述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档案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 重点工程; 档案
1前言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是城市建设的 历史 记录,是重点工程的真实写照,是项目日后进行维修、管理、改建、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重点工程项目逐年增多,为保证重点工程档案收集的完整性与及时性,各地方相继出台了一些重点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 法律 法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指导、执法检查等工作,但由于诸多原因,重点工程档案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整的地方,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日后的运行、保养、维修与改扩建。如何保证重点工程档案的真实、准确与完整,是工程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档案的特点
2.1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是指列入了各级政府 发展 规划,已取得各级政府计划、财政等管理部门批准、计划重点投资的、甚至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建设、管理的城市建设工程。这类工程的明显特征是:(1)投资大,且多以国家投资为主。如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公用事业工程等。(2)工期长,工期要求准确,且工程意义重大。一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周期,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且很多重点工程要求在某个具体的重大事件或重大节日前需完工。(3)参建单位多,涉及部门广。以市政道路工程为例,仅地下管线就包含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电视光缆等,地面工程包括路基、路面、绿化、亮化等专业工程。(4)备受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有的甚至是领导亲自“挂帅”。因为很多重点工程属于政府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或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工程”,重点工程的建设对推动当地 经济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株洲市快速环道(中环大道)工程,它既是株洲市重点工程,也是湖南省重点工程,1999年就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项目笼子。它由“五路三立交二大桥”组成,全长32.79km,于1999年10月动工,2006年11月竣工,总投资23.8亿元,参建单位多达四十多家,涉及建设、设计、监理及道路、桥梁、管线、绿化、附属工程施工等众多单位,建成后对株洲的经济发展乃至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5)投资主体呈多元化
趋势。重点工程建设在继续保持国家投资、地方财政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民营资金参与。如株洲市红港大桥(湘江五桥)工程就采用B0T建设模式,株洲市荷塘区新塘东路的建设采用储备土地融资方式。
2.2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的特点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是一条重要信息链,贯穿工程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各个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反映,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是项目日后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档案数量多、载体多样、保存价值高。(2)涉及工作面广,来源广泛。它的形成、整理、审核到移交,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共同完成,而不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单方面的工作,稍有疏忽,就影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3)形成时间长。由于重点工程建设工期长,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的时间也相应较长。(4)门类繁多,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技术面广。如涉及勘察、地质、水文、测绘、环保、气象、地震、设计、建设施工、设备、管道安装等不同专业,是专业技术人员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3当前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档案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许多参加重点工程建设的单位档案意识薄弱,对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没有认识到重点工程档案是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缺乏历史责任感。特别是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任务重,参建单位往往比较重视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资金等问题,而忽视了档案工作,待到工程要竣工验收时,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突击补充档案资料,以应付竣工验收。这种“秋后算帐”的工作方式,致使工程档案的成套性、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到日后该工程档案的利用。另一方面,重点工程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 网络。一是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之间档案工作职责不清,缺乏配合与沟通,造成资料运行和管理渠道不畅通,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得不到保证,直接影响了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二是档案人员职责不清,档案资料流向网络不健全,使得工程建设中人员变动导致人走档走、人走档案无人做的现象出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质量;三是一些地方档案管理部门针对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在执行上却存在“软”的现象。
3.2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档案工作人员一般是新同志多,工程技术人员多,有的甚至临时抽调,身兼数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工程档案知识,很难适应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应有的工程技术知识或档案专业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且人员又不固定,造成归档不齐全、案卷质量差、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档案归档
质量。
3.3档案质量存在较多缺陷
很多重点工程在建设期间都是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指挥部”缺乏经过培训的专门的档案资料员,工程完工,“指挥部”解散,管理权限移交。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可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报送的重点工程档案成套性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够,普遍存在着材料归档不齐、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未到位、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准确、整理不规范、复印件居多等现象,有的甚至把施工图当作竣工图,竣工图编制更改不规范、不真实、不完整。这些现象直接导致重点工程档案不能真实地反映现状和不能发挥应有的依据及凭证作用,给日后的维护和利用带来困难等问题。
3.4档案资料移交不及时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往往存在着验收归验收,移交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以株洲市为例,目前,对于一般工程档案的移交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备的行政程序来制约。从政务中心窗口报建到工程竣工验收,这些环节如果没有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认可,就不能最终完成。而对于重点工程,这套程序就难以产生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因为重点工程中有很多是地方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实事工程,工程报建与验收手续在领导的批示下,往往可以一简再简,因此给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该类工程档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的说只有一套资料,有的说要等审计结果,还有的说要交只有复印件,凡此种种,说白了,就是不愿意将竣工资料移交
给城建档案馆。如株洲市 体育 中心工程,总投资7.1亿元,2006年6月底竣工,至2009年3月底其竣工档案还未移交至市城建档案馆;株洲市河东城区中心段堤防及沿江景观道路工程,总投资1.3亿元,2007年11月底竣工,至2009年3月底其竣工档案尚未移交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4加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工程档案工作机制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参建单位领导和员工认真学习《档案法》及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 法律 法规,向工程“挂帅”的地方行政领导宣传工程档案的重要性,并用典型事例晓之利害关系,不断提高地方领导、参建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促进工程档案系统、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归档。同时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档案 网络 管理机制,明确一位项目主管领导主抓项目档案工作,使整套工程档案在建设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中,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与齐全。
4.2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寻求工作质的突破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获取重点工程计划安排信息后要主动出击,与建设单位或“重点工程指挥部”取得联系,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操
作性较强规章制度,提出具体的档案收集、整理、移交、验收等工作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下工地进行档案资料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工程档案规范、完整与及时归档。针对工程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工程资料员的工作指导与培训。一方面帮助一线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和理解有关标准和规范,掌握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促使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有助于了解工程动态,了解资料的流向,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准确。在这方面工作中,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积累了丰厚的工作经验。近几年来,该馆已成功开展了九批次长沙地区建筑工程资料员培训工作,培训工程资料员数百名。2000年,该馆以五一路改扩建工程为突破口,迅速打开了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一是主动介入,得到市级领导的工作支持;二是深入施工单位和工地,对参与施工的23个单位、27个项目进行了77人(次)的业务指导,严把质量关;三是对参建单位提出该项目档案的具体要求,在预验、整改和验收工作中全程跟踪,确保资料完整与及时归档。
4.3实施同步跟踪管理,确保工程档案完整准确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其档案工作必须实行同步跟踪管理,要做好同步跟踪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工程指挥部和各参建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二是运用合同条款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来提高重点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列入合同的有关条款,并将档案工作质量与 经济 挂钩,确保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三是档案管理部门
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跟踪指导服务,随时了解工程进度及现场施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工程管理或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项目阶段审查验收时,要有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检查指导工程档案工作,把工程档案的质量视同工程质量的一部分;五是参建单位及时做好工程档案的审理鉴定工作,完成一项、审理一项,不要等到整个工程全部竣工时“算总帐”。
4.4运用行政监督手段,确保重点工程档案及时归档
由于重点工程存在着一些特殊性,通常的行政程序对其难以产生有力的制约,因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介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是要经常深入下去,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工程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促进重点工程档案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为日后顺利接收竣工档案铺平道路;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与建设单位或工程指挥部签订重点工程竣工档案验收移交协议,规定其在工程竣工时,工程档案必须要有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工程方可竣工验收,竣工后一定期限内必须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竣工档案,以确保重点工程档案的顺利归档;三是对少数工作不配合的单位,采用必要的、有力的、“硬”的行政执法手段,迫使其移交竣工档案。
总之,抓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监督指导工作,而且还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重视并做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能为城市建设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三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武汉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武政办〔2011〕10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会展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实现会展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市会展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知名度,确立国家中部地区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政府宏观指导、协会协调服务、企业主体操作”的会展体制,形成“市场运作、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依托武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把会展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整合会展资源、创立品牌展会、规范会展市场、延伸关联产业、优化会展环境、不断壮大展会企业。加快推进会展市场化进程,提升会展业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会展名城。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协调、监管、服务功能,营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会展业各类经营主体公平、有序地竞争发展。
(二)坚持产业联动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会展业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加快会展专业化发展步伐。
(三)坚持重点培育和大力引进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城市、企业、项目的合作和协调,利用武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落户我市。
(四)坚持国际接轨和开放办展原则。切实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体制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做强做大重点专业会展和品牌会展。发展目标
(一)会展规模逐步扩大。到2015年,全市年办展会数量突破1000场次,其中,每年举办国家级大型展会8-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展会20-30个。
(二)市场运作机制更加健全。到2013年底,政府有序让渡一般性展会的具体主办权;2013年之后,需由政府作为主办方的展会,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
(三)会展企业日趋壮大。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能力、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展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专业展会团队和优质配套服务企业。
(四)场馆设施更加完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设施一流的会展场馆全面投入使用,以满足各类展会需求。
(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会展业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会展场次和面积、经营收入、从业人员等主要指标位居中部城市前列。主要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序工作格局
1.强化政府指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市会展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加强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市会展业资源,共同研究制定推进会展业发展的措施,协调会展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努力构建会展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2.明确工作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市商务局要切实履行会展管理的行政职能,负责全市会展业的统筹协调、宏观规划、综合管理和引导工作;市贸促会要积极配合市商务局做好引进国内外品牌会展的配套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会展专业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贸促系统的展会资源,努力提升会展国际化水平;各区、各相关部门、会展场馆要做好会展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结合各自优势,积极培育、创办和引进国家级、区域性展会,努力形成市里搭台,以区、部门为主,多方联动的会展工作新格局。
3.发挥协会作用,突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通过制定和建立会展业行规、展会企业资质认证、展会等级认证和展会服务评估等规章制度,统筹协调,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营造公平合理、诚信有序的会展业竞争秩序,实现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以及对行业内企业竞争行为的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会展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使之成为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会展行业协会要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意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参与我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的制订,为我市会展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改善展会环境,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1.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开辟会展绿色通道。加强与口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工商、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协调,精简展会有关审批事项,优化办事程序。加强展会期间场馆治安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重点支持的大型展会,给予展馆周边的广告、灯饰设置快速审批和绿色通道待遇;在城区主要出入口及突出位置设立武汉会展专题的大型户外电子广告牌,营造会展整体氛围;进一步完善专业展馆周边的公交路网,保证会展期间交通便利。
2.强化政策引导,加强资金扶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武汉市展会管理条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完善《武汉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设立扶持会展发展资金,统筹整合现有各类专项资金,力争我市每年用于支持会展经济的财政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并视会展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局另行制定。
3.加强城市会展品牌的推广力度。在城市推广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强对我市会展环境和品牌展会的整体宣传推广,提高武汉会展城市国际知名度。制作武汉会展宣传片和服务指南,服务企业在汉办展、到汉参展。建立“武汉会展网”,健全全市会展信息收集、处理、发布机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媒介,大力宣传会展经济、展会企业、展会人才,对重点培育的展会和大型会展活动提供公益宣传,举办论坛、研讨等活动,增强武汉会展文化内涵,营造良好城市会展文化。
4.加强展会统计,为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把会展业统计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围,建立规范科学的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会展业行业统计网络。各区、各有关部门、会展行业协会、会展场馆及会展活动举办相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做好会展业统计工作,为产业发展评估及产业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三)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会展人才培养
1.加快推进会展市场化进程。在市会展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区、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市场和展会发展规律,把更多的展会资源和发展契机让渡给企业。对于一般性展会,应当即时退出;对于政府培育多年和财政投入较多、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品牌展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拍卖等形式,实行有偿转让退出;对于需由政府主办的展会,政府可采取授权、委托方式,交由会展企业承办。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尽快形成一批展会支柱企业,促进我市会展业的持续发展。
2.做大做强展会企业。整合会展业资源,支持展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快速扩张。通过交流与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外会展业龙头企业进入我市,并通过收购、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跨地区、跨行业组建多层次的大中型国际展览集团。打造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扶持一批服务水平高、经营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展会企业。着力培育新兴展会企业,鼓励社会各方利用产业优势、网络优势,投资组建会展公司,拓展会展业务。
3.大力发展会展关联产业。大力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融合,延伸会展产业链条,促进会展物流、保税仓储、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为会展业配套的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专业会展公司、社团组织为主体,以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会展经济服务于新型工业化的水平,努力打造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平台,夯实会展发展的产业基础。
4.加快会展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我市科教和人才优势,逐步在高等教育中增设会展专业,为会展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开展人才培训,为展会活动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公开招聘国内外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带动形成一支熟悉展会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
(四)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招展引展工作
1.动员全市力量,多渠道引进展会资源。各区、各相关部门、会展场馆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联系,积极培育、创办和引进国家级、区域性展会;各级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及各大企业集团要积极加强同国内外同类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争取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性、全国性的展会来汉举办;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会展机构来汉投资会展业,举办各类展会,繁荣我市会展市场。依托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按照专业化发展方向,细分市场定位,大力开拓展会领域。
2.学习先进经验,广泛开展合作。加强与国际展会组织、跨国展会公司的交流合作,学习会展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加强在办会办展、场馆设施、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五)整合会展资源,做大做强展会品牌
1.整合展会项目,提升会展竞争力。以建设国际展会品牌为目标,整合现有同类同质展会,合理配置会展资源,提升一批会展节庆活动的规格和影响力。依托我市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精心策划高规格、高品质、有基础、能办好的高端会展。
2.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展会。着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一流品牌展会,培育综合性、专业性、国际性展会品牌。优先发展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展会项目,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类展会。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金融、文化、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展会项目等。
3.高标准办好现有定期展会。结合我市实际和产业优势创新展会形式和内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定期展会项目,对我市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展会,如“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产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湖北·武汉)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进行重点培育,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品牌展会,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专业展会借助定期品牌展会的平台脱颖而出。
4.发展特色常年展会。我市要以特色产业展会,如房地产、物流、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展会项目为常年展示形式。引进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常年展会主题和先进管理理念,提高常年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常年展弥补了定期展受时间、场地等的限制,为入驻商户采取持续性的营销策略和周期性的产品更新提供了便利。
5.积极发展会议、节庆等各种形式的展会。充分拓展会展功能,在办好现有国际、国内重要论坛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国内经济组织、学术机构、大专院校和新闻单位的合作,积极引进和兴办档次高、影响大、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论坛、会议。加强“会、展、节、赛、演”的有机结合,按照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面向未来的办节思路,促使我市重要节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
(六)规划展馆布局,发挥功能区各自作用
1.重点打造国际博览城。以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场馆规模优势,定位于举办大型、综合性品牌会展,把四新地区建设成以国际性展览、展示为主导功能的综合性大型博览场所。不断加大周边地区配套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完善路网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商业网点及星级酒店等高档配套项目,积极发展电讯邮政、银行、税务、海关、商检、保险、运输、贸易咨询等配套服务,形成集展览、会议、食宿、购物、商务、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国际博览城。
2.着力改善武展会展区功能。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发挥其中心区位和会展传统优势,定位于举办与市民生活较接近的中小型轻工商贸展会,在武展地区建设以展销、零售为主导功能的民生性会展场所。进一步完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周边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重点建设轨道交通、快速交通、智能交通、大型停车场、盲道系统、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形成各种交通方式叠加、人口快速集聚和疏散的现代交通格局。
3.积极提升光谷会展区功能。以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为核心,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积极加快东湖会议中心建设,并将其定位于举办高端会议、高新技术类专业会展场所,在光谷地区建设以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为主导功能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场所。
第四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
【发布单位】81805
【发布文号】武政办[1999]24号 【发布日期】1999-02-03 【生效日期】1999-02-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
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1999〕2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专利管理局等部门拟订的《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二月三日
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市计委 市经委 市科委 市专利局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九日)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科教立市”的基本市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保护能力,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规模的产品或产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国专发管字〔1997〕223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一、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市场占有能力强的专利技术项目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以此作为示范,推动企业自觉依靠专利制度,抓好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工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二、项目条件
(一)该项目须拥有一件或数件有效专利技术;
(二)该项目所在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重视专利工作,并有相应的措施,每年有相应的资金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该专利产品的年销售额应超过500万元,具有至少每两年翻一番的市场前景,第五年的销售额预计突破5000万元。
三、三、扶持办法
(一)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享受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扶持政策。
(二)凡入选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项目和项目所有在企业,符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武发〔1998〕17号)精神的,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三)市计划、经贸、科技、财政部门及有关金融机构按各自职能,分别从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市专利管理局提供下列优惠服务:专利宣传培训及咨询;专利无形资产评估;专利住处服务,包括专利文献检索、建立与企业主导产品有关的专利数据库、定期提供最新专利住处等;帮助组织专利技术实施;帮助处理专利纠纷和查处冒充专利行为;其他职责范围内的服务。
四、四、组织与实施
(一)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计划、经贸、科技、财政、专利、税务部门及有关金融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制定和检查落实有关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专利管理局办公。
(二)凡符合上述项目条件之一的,由项目所在单位填写《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表》(样表附后)后,通过各区县或市各待业主管部门的专利管理机构(或科技管理机构)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中央、省属在汉单位可直接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
(三)市专利管理局负责建立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数据库。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该项目进入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依据。
(五)对进入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项目,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给予项目承担单位半年整改时间,经过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将不再列入武汉市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服务。
(六)项目承担企业可申请成为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
附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安委会(精)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的通知 2010年11月03日 17时24分 198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安全生产” 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的通知 武办发[2010]25号 各区委、区人民政府,警备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 家机关各委办局及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市安委会拟定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武汉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称《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督促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安委会依法对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情况实施综合协调管理,对不履行或者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条 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 部门共同职责
第四条 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共同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研究解决本部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本部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费。
(三)建立健全本部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工作规范,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四)根据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规划、目标和要求,结合本部门(系统)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工作长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各部门(系统)审批事项涉及安全生产内容时,属于本部门(系统)管理范围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属于相关部门(系统)管理范围的应当积极协助配合。涉及建设项目审批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下同)的规定,切实把“三同时”作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前置程序。
(六)适时组织本部门(系统)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本部门(系统)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本部门(系统)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基础数据库、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和重大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
(七)制定和完善本部门(系统)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本部门(系统)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市政府和市安委会备案;督促本部门(系统)相关企业完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适时组织演练。
(八)当本部门(系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同时向市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安全事故情况,做好善后工作,协助调查处理。
(九)及时、主动向市政府和市安委会上报本部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信息、数据。
(十)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市安委会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市安监局(市安委会办公室)
(一)承担市安委会日常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区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考核并通报全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监督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二)参与起草全市有关安全生产综合性、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拟定全市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分析和预测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发布全市安全生产信息,研究提出关于安全生产重大政策和重要措施的建议,协调解决全市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三)承担全市有关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全市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中央、省在汉有关企业和市属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准入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并指导实施安全生产准入制度。
(五)承担全市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全市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及管理工作,组织查处全市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六)拟定全市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组织实施国家、省和市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章程,监督检查全市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
(七)负责组织市政府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依法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并监督安全事故查处的落实。
(八)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全市安全生产信息、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上报和发布工作。
(九)依法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执行情况;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十)组织全市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本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依法组织、指导并监督全市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的考核工作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工作。
(十一)指导、协调全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和安全评价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和安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十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组织拟定全市安全生产科技规划,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
(十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六条 市委宣传部
(一)将安全生产宣传作为全市实施社会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宣传的长远规划和计划,指导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公益宣传通道,组织新闻单位宣传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安全生产知识,报道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及重大活动。
(三)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舆论监督。
(四)协同市
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五)加强对全市新闻记者的职业教育,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新闻媒体正确报道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及社会稳定。
第七条 市法院
(一)对逾期不执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申请,依法实施强制执行。
(二)依法处理涉及安全生产的各类诉讼案件。
第八条 市检察院
(一)负责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嫌犯罪的安全事故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参与全市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新闻发布工作。
(三)开展安全责任事故犯罪预防工作。
第九条 市总工会
(一)负责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群众监督。
(二)参与制定全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重大决策、措施,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积极组织开展全市群众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四)依法参加全市生产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设计审查以及竣工验收工作。
(五)依法纠正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六)依法参与全市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监督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防范措施,对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对触犯刑律的责任者,建议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监督检查全市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的执行以及经费投入、使用的情况。
第十条 市发改委
(一)负责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负责提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计划草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审议通过后,督促、协调有关方面组织实施。
(二)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装备,加快清退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生产企业和项目。
(三)在核准、备案基本建设项目工作中,指导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概算。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一条 市国资委
(一)负责对所出资企业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标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
生产业绩考核工作。
(二)督促所出资企业保证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
(三)参与所出资企业重特大安全事故调查,负责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二条 市交通运输委
(一)负责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分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提出防范有关事故的对策和措施。
(二)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公路、水路、港口、码头设施、船舶、航道、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汽车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资质审查和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危险路段、港口、码头设施、船舶、航道、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出租汽车的安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安全隐患。
(三)负责所辖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本籍船舶检验、登记及船员管理工作,查处和打击船舶违章和非法营运行为,保障通航安全;依据有关规定,负责所辖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信息发布;督促区、乡(镇)政府抓好船舶安全管理。
(四)负责全市公路、水路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全市境内铁路无人看守道口的有关安全管理工作。
(五)组织或者参与水上交通、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负责监管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监督、检查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三条 市城乡建设委
(一)负责全市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提出防范有关安全事故的对策和措施。
(二)负责建筑工程和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房屋拆除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监督登记工作;指导村镇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资格证管理。
(四)参与全市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职责范围内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五)负责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安全
监督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四条 市经信委
(一)负责督促、指导全市工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负责全市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协调处理全市电力安全生产的有关问题。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五条 市公安局
负责全市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以及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共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动车进行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和牌证注销;依法查处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章行为;负责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理、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及信息发布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道路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组织核发危险化学品车辆道路运输许可证;负责机动车驾驶人的考试、审验;负责危险路段的排查,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及时向市、区政府报告;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
(二)市公安消防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对全市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查处各类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根据火灾规律、特点等消防安全需要,组织全市性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对全市消防工作和火灾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布全市消防信息;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或者参加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受理并调查处理有关消防安全的举报、投诉;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三)治安管理部门:负责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及其运输环节安全管理,依法实施对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按照规定核发《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和《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并负责上述事项的监督检查;按照规定参加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经济保卫部门: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六条 市监察局
(一)依法对行政监察对象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
(二)参加市政府及其委托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较大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工作,对较
大重大责任事故责任人作出纪律处分决定或者向有批准权的机关提交纪律处分意见,对纪律处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督促指导全市监察机关做好职责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纪律责任追究工作。
(四)适时通报或者通过新闻媒体公布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处理情况,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七条 市财政局
(一)根据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专项投入和必要的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八条 市质监局
(一)负责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规定范围内的全市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情况实施安全监察。
(二)负责对全市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全市特种设备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督促重大隐患的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定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三)负责全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
(四)负责对全市获得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五)负责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报告、统计与分析,提出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六)依据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参加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十九条 市住房保障房管局
(一)负责全市房屋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监督、指导全市房屋安全鉴定、危房督修、改造工作。
(三)负责指导全市危险房屋管理以及防灾抢险工作。
(四)负责监督管理全市白蚁防治工作。
(五)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负责局属各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条 市教育局
(一)负责指导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二)负责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三)定期组织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校办企业进行安全检查,督促学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督办;建立师生安全防范风险机制。
(四)指导各区加强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报
批制度;督促各区加强对已审批的简易学校的安全监督管理;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的危险性劳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严禁中小学使用有毒、有害的教具和学具。
(五)参与全市教育系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一条 市科技局
(一)负责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纳入全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在全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中,对涉及安全生产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项目给予支持,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有关推广应用工作。
(二)支持全市安全生产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三)负责市科技局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二条 市水务局
(一)负责组织、指导全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市河道、堤防及水利设施的防汛安全工作。
(三)负责全市给排水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三条 市农业局
(一)负责指导全市农业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参与全市农药、鼠药经营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
(二)负责全市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牌证的核发、检验工作。
(三)参与全市农业机械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开展农业机械使用安全的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研究、提出农业机械防范安全事故的对策和措施。
(四)负责对全市渔业水上交通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参与有关渔船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规定签发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渔船船员证书、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船进出渔港签证等。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一)负责指导全市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
(二)负责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工伤预防知识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企业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
(三)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政策的落实情况。督促
各类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因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补偿。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五条 市国土规划局
(一)依法查处非法开采和越界开采的矿山企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决定关闭或者停产整顿的矿山企业,按照规定及时注销其采矿许可证或者配合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做好矿山企业停产整顿工作。
(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加强拆迁审批管理,将拆迁施工安全管理要求作为发放拆迁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五)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作为规划和建设的前置条件,作为审批规划和批准建设的重要依据。
(六)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六条 市园林局
(一)负责指导全市园林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负责所属园林单位特种设备及游乐设施、山林及森林防火和水面娱乐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其他园林单位特种设备及游乐设施、山林及森林防火和水面娱乐项目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七条 市卫生局
(一)履行全市卫生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监督、指导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二)负责规范职业病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工作。
(三)负责全市卫生和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故的紧急救护和医疗工作;协助市有关部门对安全事故实施紧急处置和救护。
(四)负责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医疗废弃物、放射性物品安全处置管理工作。
(五)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八条 市文化局
(一)负责指导全市文化系统的安全工作。
(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会同市公安消防部门做好全市文化市场、网吧、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三)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负责局直属单位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二十九条 市工商局
(一)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对企业登记注册中涉及安全生产的有关审批前置要件进行审查,对未取得相关安全生产许可的,不予登记。
(二)对有关部门撤销行政许可的企业,依法督促其办理变更经营范围或者注销登记;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未经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
(三)负责依法监督管理全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的市场经营行为。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条 市旅游局
(一)负责全市旅游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宾馆、旅行社、旅游交通单位和特种旅游项目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从业单位加强职工安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及措施;履行旅游景区(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职责。
(二)负责协调相关单位做好“黄金周”全市旅游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确保各类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按照规定及时统计、上报旅游安全事故情况,参与我市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与调查处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一条 市环保局
(一)负责全市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调查处理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安全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并负责对上述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二)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
(三)负责监督、指导全市环保直属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二条 市林业局
(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市森林防火工作。
(二)负责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三条 市气象局
(一)负责全市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二)组织全市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负责对防雷装置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全市施放升空气球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四条 市商务局
(一)负责加强对全市加油站的新建、迁建、仓储以及竣工办证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按照职责进行监管。
(二)按照职责加强对
汽车流通(报废汽车回收)、旧货流通、再生资源回收、成品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指导全市商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负责局直属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
(五)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五条 市城管局
(一)负责市区主干道(三环线除外)小型单项维修改造工程和直管桥梁、隧道的养护维修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环境卫生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全市燃气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燃气工程建设管理、安全治理监督及竣工备案;负责燃气供应安全及燃具安装维修监督管理;负责燃气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三)负责市管景观灯光设施建设、维护和户外广告、门面招牌设置、维护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四)负责市政府规定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拆除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全市城管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掌握和发布城管系统安全生产动态。
(六)参与有关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六条 市民防办
(一)负责全市人防直管公共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负责全市自建公共人防工程维护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指导单位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安全工作和已建单位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的安全工作。
(四)督促检查全市大型、公共人防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和预防事故措施的落实工作。
(五)负责全市民防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和上报工作。
(六)参与全市民防系统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七)负责全市地震震情的预报和震害的速报及各监测台、站的安全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地震应急预案,并对各部门、各单位震害防御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八)负责做好全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九)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第三十七条 市供销合作总社
(一)履行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安全管理职责。指导、监督本系统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危险化学品、农药、鼠药、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及其运输、储存、经营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组织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安全大检查,督促、指导本系统企业排查安全事故隐患,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以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参与本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四)法律、法规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市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各自职能做好安全生产的防范、监督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十九条 各区要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