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人事局拟订的《武汉市事业单位实
【发布单位】81805
【发布文号】武政办[1997]94号 【发布日期】1997-07-29 【生效日期】1997-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人事局拟订的《武汉市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7年7月29日武政办〔1997〕9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人事局拟订的《武汉市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暂行办法》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武汉市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保障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全员合同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聘用单位)与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职工(包括原有职工和新职工,以下简称受聘人),通过签订聘用合同,以法律形式规范聘用关系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第三条 第三条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应当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以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受聘人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条 第四条 按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不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第五条 市人事局是实施本办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并负责市属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的管理。区县人事局负责本区县属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的管理。
第二章 聘用合同的订立
第六条 第六条 聘用合同是聘用单位与受聘人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聘用合同经过鉴证后成立。
第七条 第七条 订立聘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八条 第八条 下列聘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法规的;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
无效聘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聘用合同部分无效,无效的部分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聘用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由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确认。
第九条 第九条 订立聘用合同采取书面形式,统一使用固定格式的《武汉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书》,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各执一份,一份送人事部门存档。
第十条 第十条 下列条款为聘用合同必备条款:
(一)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履行期;
(三)受聘人的工作内容;
(四)为受聘人提供的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
(五)受聘人的工作报酬;
(六)聘用合同终止条件;
(七)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聘用单位与受聘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订立其他聘用合同条款。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受聘人被聘用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其本人与任命或聘任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签订聘用合同;被聘用为其他职工,由其本人与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签订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聘用新职工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事业单位新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聘用合同履行期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或者按完成特定工作的时间固定。
聘用合同的履行期,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协商确定。受聘人在同一事业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续订聘用合同时,可以按其提出的要求,不固定聘用合同履行期。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原有合同制职工,在劳动合同履行期满时,按本办法的规定签订聘用合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可以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职工缓签聘用合同:
(一)个人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的;
(二)确有特殊原因,在册不在工作岗位的。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不在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范围之内的职工不愿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可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设法流动,在此期内,可以继续享受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期满未能流动的,停止享受原来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本人或者事业单位办理辞职或者辞退手续。
第三章 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聘用合同依法签订后,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必须全面履行其中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协商一致,并签订变更聘用合同;未达成一致意见前,原聘用合同继续有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聘用合同在履行期满或者其中规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终止,但经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聘用单位被撤销,聘用合同自行终止。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协商一致,聘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受聘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应当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管理制度的;
(三)按人事部发布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应当辞退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受聘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聘用单位应当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聘用合同:
(一)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又不愿从事另行适当安排的工作的;
(二)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胜任的;
(三)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以致无法履行,又不能与聘用单位就签订变更聘用合同协商一致的;
(四)不履行聘用合同规定的义务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受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聘用单位不得依据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解除聘用合同:
(一)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二)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三)其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
受聘人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医疗终结,并经医疗部门确认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聘用单位不得终止或者解除聘用合同;但受聘人部分丧失工作能力,且经与聘用单位协商一致,聘用单位可以终止聘用合同。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受聘人正在试用期内,或者聘用单位未按聘用合同的规定支付工作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受聘人被开除、辞退,聘用合同自行解除。
第四章 违反和解除聘用合同的经济补偿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聘用单位和受聘人任何一方违反聘用合同的规定,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付给对方违约金;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还应当按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违约金数额,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自行约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聘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以致无法履行,经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协商,不能就订立变更聘用合同达成协议,由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按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商定的标准,由聘用单位对受聘人给予经济补偿;协商不成,聘用单位应当按受聘人在本单位工作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月平均基本工资的标准,对受聘人给予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基本工资,为受聘人解除聘用合同上一年的月平均基本工资。
聘用单位原有固定制职工在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前的连续工龄,应当视为其在聘用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聘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二)、(三)项的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按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受聘人给予经济补偿。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聘用单位被撤销,应当先按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对受聘人员给予经济补偿。
第五章 待聘职工管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原有固定制职工,由于机构编制精简和能力、身体等方面的原因未被聘用,可以待聘一年,在此期间,由事业单位按低于原工作岗位基本工资70%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费。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应当本着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通过岗位培训和开辟新产业等渠道,为待聘职工提供两次被聘用的机会。待聘职工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被聘用的条件。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待聘职工待聘一年期满,仍未能被聘用,由事业单位委托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管理一年,在此期内,由事业单位按不少于本市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发给生活补助费,并由人才服务机构推荐工作;一年期满,仍无工作岗位,事业单位可以办理辞退手续。
第六章 聘用合同鉴证和争议仲裁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聘用合同由政府人事部门依法审查,并予鉴证。
经过鉴证的聘用合同,是进行争议仲裁的依据。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签订、续订和变更聘用合同,应当及时办理鉴证手续。
人事部门对聘用合同进行鉴证,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鉴证费。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人事部门有权对聘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按有关规定向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受聘人医疗、病假期间待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后,应当按有关规定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受聘人的其他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后,应当对受聘人原来的人事档案妥善保存,在他们离开本单位或者退休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聘用单位与受聘人签订聘用合同时。应当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受聘人的工作岗位,签订工作岗位聘任书,作为聘用合同的附件。工作岗位聘任办法,由聘用单位自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实施全员合同聘用制,应当符合本市人员编制宏观调控原则,不突破核定的人员编制,并注重提高受聘人素质,严格把住进人关。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部属驻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武汉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
【发布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武政办〔2009〕112号 【发布日期】2009-07-30 【生效日期】2009-07-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武汉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2009〕11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九年七月三十日
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政府系统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市人民政府决定,以市直行政机关为重点,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全市中心工作任务,以提升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人的能力素质、建立和完善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为重点,结合我市正在进行的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行落实意识、岗位责任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努力达到执行能力有提升、本职工作上水平、服务群众见成效的目的,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
二、目标任务
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立足于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个人提高履职履责的执行能力,大力增强行政机关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促进机关行政效率提高、工作作风转变和工作思路创新。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健全公务员能力建设机制。按照“一般公务员对本职工作做到应知应会、处级公务员成为行家里手、局级公务员成为专家权威”的要求,分层分类明确每个岗位的能力席位标准,健全公务员执行能力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为提升我市行政机关工作水平、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执行能力和行政效能保证。
(二)完善机关行政责任体系。抓住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按照“确责、履责、问责”的要求,明确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岗位职责,加强和改进机关目标管理、公务员考核和行政问责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责任体系和规范、高效、严谨、细致的政府执行机制。
(三)培育机关先进执行文化。大力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办事理念和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执行理念,积极倡导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的执行作风,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虚假执行的行为,努力构建勤政廉政善政、求实务实落实的机关执行文化。
三、工作步骤及措施
我市“能力建设年”活动,采取“统筹兼顾、全员参与、细化职责、学习锻炼、完善制度、鼓励创新”等方法,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搞好思想发动,制订工作计划。市人民政府对全市“能力建设年”活动进行部署。市直各行政机关要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和本单位动员大会,学习贯彻省、市有关精神,研究制订本单位“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本单位的能力建设活动。对照“推进科学发展、应急和谋远、创造性工作、统筹协调、团结和谐、廉洁从政、化常为专、服务基层和企业”八种能力的总体要求和能力席位标准,通过自查、互查和征求意见等方式,找准单位和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部门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开展工作调研,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主题,对反映突出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深入开展分析和讨论,制订加强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明确责任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市直各行政机关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把能力建设的具体任务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广泛开展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匹配为原则,以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基本内容的席位能力标准讨论,明确具体岗位职责。结合此次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和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内设机构的职能,拟订职位说明书,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坚持“量才适用、人岗匹配”、“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的原则,把能力建设与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公务员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体现能力价值的科学的公务员考核机制。
第三阶段:加强学习培训,立足岗位锻炼。立足于本职工作,重点围绕市委、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层层签订的目标任务责任书,坚持干中学、干中练,有效开展业务竞赛和工作交流,努力做到化常为专,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提高履职履责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采取开展业务竞赛和工作交流方式,抓好传帮带,积极推行以完成中心工作、紧急任务为目的的团队建设,着力提高部门、处室和专班等团队的执行能力。在办文、办事、办会及“学、写、讲、干”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专业能力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辅导,积极参加在线学习,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要在市直行政机关不定期开展公务员能力抽查测试工作,处级公务员主要测试政策研究分析能力,科级及以下公务员主要测试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并通报测试结果。
第四阶段:认真总结评估,创新体制机制。认真制订整改落实方案,对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限期整改,强化整改措施,尤其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单位和个人能力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推行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角工作制、决策责任追究制、信访接待责任制和政务公开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规范,用管理制度巩固和规范能力建设。2010年初,全市各级行政部门要对照个人的目标任务责任书认真考核每一个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对“能力建设年”活动进行认真评估,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四、组织领导
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是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需要。市直各行政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而有序地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里成立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名单附后),具体负责全市政府系统能力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又要带头抓好本单位的能力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市直各行政机关和各区人民政府要把“能力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机构、人员、办公场所、经费“四落实”,确保“能力建设年”活动顺利进行。
(二)搞好统筹协调。要把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作为今年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绩效考核、作风建设、机关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把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坚持以部门为主体,以处室为平台,以岗位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能力建设工作。要统筹协调好“能力建设年”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机衔接、前后呼应、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把“能力建设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加强检查督办。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的能力建设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办,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对各单位制订实施方案、建立责任体系、制订能力席位标准和能力建设措施等进行重点抽查。采取查访、座谈、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的导向作用,开辟专栏和专门网页,报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向群众通报。开展热点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不按规定开展活动、流于形式、群众不满意,特别是对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对其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培训,形成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的闭环效应。
市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能力建设活动参照本方案执行。
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袁善腊 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龙正才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 员:唐惠虎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徐晓兰 市监察局局长
潘汉生 市人事局局长
詹仲德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张福来 市财政局局长
龚传忠 市编办主任
倪子林 市法制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事局办公,由唐惠虎兼任主任;潘汉生、市人事局副局长罗永焱、市监察局副局长张幸平任副主任。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工作会议。
(二)研究确定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三)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研究决定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有关重大问题。
三、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实施“能力建设年”活动具体工作。
(二)全面掌握全市“能力建设年”活动的进展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
(三)负责对全市“能力建设年”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建议。
(四)负责市人民政府“能力建设年”活动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起草有关文件、材料,做好“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工作总结。
(六)做好“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七)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 武政办[2004]173 号
颁布时间:2004-9-10发文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体改办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意见》,《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土地房产处置及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 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村改居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以及市民政局拟订的《“城中村”综合改造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市公安局拟订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农业户口改登为居民户口实施方案》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一并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 年九月十日
市体改办关于“ 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 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武发[2004]13 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明晰集体资产权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改制后经济实体的发展。
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城中村”可根据各自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
(二)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应依法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中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经村民会议依法表决通过。
(三)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既要大胆实践,试点先行,又要注意平稳过渡,确保稳定,从而分批、分步骤推进。
二、改制的主要形式
(一)对已组建了公司制企业的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公司所持有的集体股权要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武办发[2000]2 号)规定,进一步明晰权属,优化、调整股权结构,体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对已成立了非公司制企业的村,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结合集体资产的处置方案,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有关规定,可分别选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制企业集团等形式,对原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对实行公司制改造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选择股份合作制,待条件成熟后再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三)对没有组建经济实体的村,可根据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结合村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由村民会议决定选择切合本村实际的改制形式。
三、资产处置
(一)以下范围的资产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
1、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2、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和投入劳务形成的水利、电力、交通、通讯、房产等基础设施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福利公益设施;
3、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和投入劳务兴办的企业资产;
4、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联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等经济组织中持有的股权;
5、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资助和捐赠等形成的资产;
6、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货币资产、债权和持有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7、村集体经济组织所享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8、依法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资产的处置
1、制订资产处置方案
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制订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处置方案,经村民会议 2/3以上成员记名表决通过后实施。该资产处置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工作专班人员、资产处置所依据的政策、法规、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形式的选定、村民和股民的界定、资产量化的具体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办法、村民的社会保障等内容。
2、确定量化资产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净资产适当扣除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管理资金后,原则上全部作为股权量化的资产。对暂不具备全部量化条件的,可保留部分集体资产作为集体股权,待具备条件后再进一步量化,保留比例原则上不高于量化资产总额的 20%、3、明确资产量化对象
(1)资产量化对象原则上以村民会议确定的基准日实际在册的本村农业人口为基础,由各村结合实际做好村民和股民的界定工作;
(2)资产量化工作可结合村民的劳动年限、贡献、管理者要素等因素。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非经营性资产的处置
水利、供水、道路、桥梁、涵洞等公共设施,移交有关市政部门统一管理,其公共设施现已发挥作用的仍继续使用,确需改造的,纳入市政规划统一改造范围。
(四)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的处置
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山林在不改变林地性质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由改制后的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林木产权属改制后的企业所有。
四、工作程序
(一)认真做好“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宣传工作。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把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宣传工作作为“ 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根据全市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有关意见,结合本村的实际,向全体村民认真宣讲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使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工作。
(二)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 城中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村民委员会委托具有审计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全部资产进行审计评估;对资产审计评估结果和不良资产的处置经村民会议通过后予以公布,并按规定报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或区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确认。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的通知》(鄂政发[2003]21 号)、《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的意见》(武发[2003]21 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1、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改制后,原企业所欠债务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
2、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办企业担保所形成的债务,经债权人同意免除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保责任,债务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
3、对改制后不具备组建新企业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欠债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债权人充分协商,达成偿债处理意见后方可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后,经按程序已核销的原债权移交给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指定的有关机构统一托管,由托管机构组织清收,对清收产生的收益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置;
4、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制定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张榜公布,并根据村民意见进行修改;
5、修改后的集体资产处置方案经村民会议记名表决通过后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对表决通过后的资产处置方案和表决结果可依法办理有关法律确认手续;
6、新组建企业向工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7、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明确股权管理办法等;
8、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长、聘任总经理,作出董事会决议;
9、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等。
五、有关政策
(一)“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过程中企业涉及的房屋和土地有关税费问题可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的意见》(武政办[2003]66 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城中村”原有企业经济实体改制后,在办理工商、税务等注册或变更登记时,一律只收取工本费;
(三)“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的经济实体凡符合新办企业条件的,根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4]001 号)精神,对从事商贸、高新、信息、咨询等行业的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不符合新办企业条件的,原则上维持原纳税方式不变;
(四)将原村民委员会所持有的股权量化给股民的股权变动形式,不视为产权交易,免收有关费用。
六、组织领导
“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各区可根据全市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有关意见,结合实际,提出本区“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具体实施意见,完善操作规程;各区体改、农业部门要加强“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的指导:“城中村”应在村两委会(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领导下,成立由集体经济组织各层次人员代表参加的集体经济组织改制领导小组,充分体现村民的民主权利。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责任制,加强“ 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处置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落实责任,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步伐,积极推进我市“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予批转。
武汉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二 00四 年 九 月 十 日
第四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3]29号 【发布日期】2003-06-19 【生效日期】2003-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
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3]2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进一步优化首都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人事局《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六月十九日
关于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若干意见
(市人事局 二○○三年四月)
为进一步优化首都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现就实施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行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的原则是总量控制,市民待遇,柔性流动,依法管理。
二、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以下简称《工作居住证》)的单位,应优先在本市行政辖区内吸纳所需各类人才。对于本市紧缺的人才,可申请办理《工作居住证》。
三、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规划要求的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国(地区)、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其聘用的人员在本市有固定住所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工作居住证》:
(一)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含)以上学位的人才;
(二)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资质的人才;
(三)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及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紧缺急需人才。
四、持《工作居住证》在以下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一)其子女在京入托、入中小学就读,免收借读管理费;
(二)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商品房、批准上市的已购公房和存量房,按有关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三)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可在本市办理因私出国商务手续;
(四)可申请办理驾驶证或临时驾驶证以及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五)可在本市创办企业,可以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项目资助;
(六)可列入本市人才培养计划,并可参加本市有关人才、专家奖励项目的评选;
(七)可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考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执业(职业)资格注册登记;
(八)可参加本市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可按有关规定在本市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
五、申请办理《工作居住证》由聘用单位向其注册地所在区县人事局提出申请,报市人事局审定核发。《工作居住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可办理延期手续。
六、《工作居住证》遗失或需变更聘用单位、居住地址等内容的,应及时向所在区县人事局申请办理挂失、补发或变更手续,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七、持《工作居住证》满3年的,经聘用单位考核推荐,根据其能力、业绩情况,对于符合人才开发目录要求的,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八、本意见执行中的问题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九、本意见自2003年6月30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
京政办发[2005]18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制订的《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二〇〇五年三月)
为进一步优化首都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吸引机制,规范本市各项高级人才奖励政策,制定本规定。
一、设立北京市高级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部门专项拨付,按照公开公正、注重实效、综合平衡、规范管理的原则,用于本市高级人才奖励。
二、对于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按照自主申报、综合评审、审核公示、财政发放的程序进行评审和奖励。
三、依据本规定对现有高级人才奖励项目进行规范。需保留的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组织实施部门须将奖励依据、奖励范围、奖励额度、评审程序等规定报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备案后方可继续实施。
四、新设或调整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组织实施部门须拟定包括奖励目的、奖励范围、奖励额度 等内容的可行性报告,经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鼓励各类高级人才在京创业和工作,对于在本市工商注册且税务登记的企业聘用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按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80%的标准予以奖励,用于其在本市购买商品房一套、汽车一辆、以现金出资在本市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专业领域培训,每年限申报一次,奖励总额累计不得超过其购房、购车、投资及培训所付款项且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一)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中的境外公司在京投资的企业及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京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人员;
(二)被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且年薪10万元(含)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被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主任或相当职务且年薪10万元
(含)以上的人员;
(四)被来京投资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以上职务及担任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的人员;
(五)被来京金融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人员;
(六)在京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和民族传统艺术专家、体育明星、优秀教练员及杰出文化艺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六、符合第五项规定的人员,由税务部门对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额进行确认后,可通过其所在单位分别向市商务局、市科委、市工业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申请高级人才奖励,经受理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由市财政局核定兑现相关奖励。
七、组织实施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规定,按照预算编制要求编制人才专项奖励预算,由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在预算中统一安排。
八、各相关单位和当事人应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行政及法律责任;组织实施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及时受理审核,兑现相关奖励并接受社会监督。
九、本规定实施细则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本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协调解决。
十、本规定自2005年6月30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