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意见的通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法规名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杭政办函[2003]314号
【颁布时间】 2003-12-18
【实施时间】 2003-12-18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拟订的《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
(市环保局二00三年十二月一日)
为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预防因规划实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我市市区范围内(不含萧山、余杭区)各类规划,应当遵守本实施意见。
二、本实施意见所称规划,是指由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年限为3年以上(含3年)的规划。具体包括:
(一)综合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和开发利用规划;
(二)专项规划:有关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
专项规划中指导性规划的具体范围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等作为整体建设项目立项的,其总体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市环保局负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建立我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和基础数据库。各级计划、经济、农业、旅游、建设、交通、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环评法》规定的职责及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工作。
五、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规划编制机关在编制综合规划和指导性专项规划时,应当在规划草案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二)规划编制机关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应当在规划草案征求意见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委托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六、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应纳入规划的编制费用预算。
七、综合规划和指导性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可以自行组织编制,也可委托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编制。
规划的环境保护篇章与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不能相互替代。
八、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分析、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和范围;分析、预测、评估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分析、预测、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预测结果及其分析、论证、说明等;
(二)预测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九、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必须由国家环保总局认可的、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负责编制。具体单位名单由市环保局定期公布。
鼓励规划编制机关以招标方式确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具体编制单位。
十、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与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十一、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社会调查、网上公开征集意见等方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予以采纳或者不予采纳的说明。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十二、规划编制机关应当根据编制完成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规划草案作相应修改。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后,规划草案有重大调整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未涉及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补充报告。
十三、综合规划和指导性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将规划草案及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不符合编制要求的,审批机关有权责令规划编制机关重新组织修改或编制。
十四、专项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在规划草案中采纳情况的说明报送当地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需经有关部门综合平衡的规划,应当在综合平衡后报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函〔2002〕124号 【发布日期】2002-06-19 【生效日期】2002-06-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2〕1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拟订的《杭州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六月十九日
杭州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为了进一步打响“游在杭州、学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品牌,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就加强我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推进“蓝天”工程,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市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
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方案,2002-2006年我市市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目标为:
2002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阶段目标,市区环境空气指数优级天数达到40天以上,良级天数达到245天以上。
至2004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市区环境空气指数优级天数达到50天以上,良级天数达到250天以上。
至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西湖风景名胜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指数优级天数达到60天以上,良级天数达到260天以上。
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的具体措施
为实现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我市大气污染特点,应重点解决好煤烟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控制煤烟(工业污染)污染。
1、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市划分了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按照分块分期实施的原则,分近、中、远三期,限期淘汰中心城区燃煤锅炉等中低架源;加快天然气引进步伐,实现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气体燃料与电的比例,使其逐步成为市区的主要能源。禁燃区范围内7兆瓦以下(含7兆瓦)小型供热锅炉,应逐步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到2006年底全市建成区实现“禁燃区”(除公用热电企业外)。
2、实施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分区控制规划。根据分区控制、分类指导的原则,以西湖风景名胜区达标为核心,由近至远,分区控制,将我市市区分为工业严格限制区、工业限制区、控制性发展区和重点发展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严把选址、达标和总量控制关。要通过大气分区规划,进一步加大产业布局调整的力度,迁移或关停分布在风景区、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对经批准近期无法迁移的,必须予以治理并达到环保总量控制标准。
3、实施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工业污染源实施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尤其是要把好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前置审批关,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4、淘汰手工投煤方式。单台容量在1.4兆瓦以上的正转链条炉排锅炉,要逐步推广采用节煤分层燃烧技术;国家已明令淘汰,现正在使用的锅炉和工业窑炉等供热设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淘汰;7兆瓦以上(含7兆瓦)的锅炉必须采取脱硫措施,实施烟尘烟气在线监测,至2002年完成70%,2003年全部完成。设计除尘效率在90%以下的锅炉除尘器,不允许作为单级除尘装置使用。
5、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制定有关的规划,坚决限期淘汰目录中所列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工艺和产品。
6、市区严禁露天焚烧垃圾、沥青、油毡、橡胶、塑料、落叶和伪劣商品,禁止马路餐桌、露天烧烤。
7、开展油烟废气整治工作,严格控制餐饮业排放油烟废气。
(二)控制扬尘污染。
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包括建筑施工,拆迁工地,道路、桥梁及河道整治施工,公用设施施工,运输)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物扬尘的管理,实施城市环保绿色工程,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1、防治施工扬尘污染。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按市政府《杭州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113号)和《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15号)执行,所有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要大力推进创建“绿色工地”工作,落实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文明化、运输密闭化、进出水槽化、物料覆盖化,场地砼硬化”。
建设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扬尘污染的措施;施工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档,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施工道路要硬化,工地出口以内应用混凝土硬化,出入口设置通畅的排水设施,并派专人冲洗运输车辆轮胎,使车辆不带泥沙驶出工地;高层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用容器采取垂直清运,高空作业严禁凌空抛撒及乱倒乱卸;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地路面工作;要按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有搅拌机的,必须采取控制扬尘的措施。
加大对拆迁工地监管和对拆房队伍资质审查、考核的力度。拆迁工地在动工前必须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落实“三防”(防扬散、防泄漏、防遗弃)措施,无防扬尘污染措施的,不得擅自进行拆迁作业。拆迁工地要随拆随洒水;拆迁后,应立即进行简易绿化;没有条件的,应采取覆盖或固化措施。
市政、道路施工应实施封闭式施工,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施工弃土;施工现场要经常保持整洁,工程弃土要及时予以清运;施工进出行人通道要保持整洁、平整、通畅,定时洒水不产生扬尘。
2、防治道路扬尘污染。对运输渣土、煤炭、煤灰、灰土、沙石、垃圾等散流体物料的车辆,必须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卫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密闭和防尘措施,防止运送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
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运输车辆不准上路行驶。
提高道路机扫率。至2002年机扫率达到40%;2004年达到50%;2006年达到70%。改进城市道路清扫方式,将干式清扫变为湿式清扫。清扫、收集的生活废弃物要及时组织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实行“门前三包”,控制人行道扬尘。建成区沿街各单位要负责做到门前至路沿石无浮尘和垃圾,各区人民政府要组织签订责任书。
3、防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对易产生扬尘的露天堆场(渣土、煤炭、沙石、垃圾等)和货场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并依法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
4、防治裸露地面的扬尘污染。严格执行建设部关于《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住宅区和旧区改造绿地率要分别达到30%和25%,杜绝违法占用绿地。加强城市人行步道和街巷路硬覆盖,对裸露地面进行绿化铺装;对确不具备绿化条件的,要采取铺装水泥砖、石砖、透气砖等综合措施,减少扬尘量。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的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的比率不低于15%。2006年以前,力争每年新建林(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年提高绿化覆盖率1-2个百分点。
加强河道两岸绿化建设。按规划要求落实河道两侧绿化带,确保实现城市内河两侧15米绿化带、上塘河两侧20米绿化带、运河两侧30米绿化带的建设目标。
完善外环线防护林带配套工程。加快绕城公路两侧500米宽(外侧约100米环状林带和内侧约400米宽的绿化带)的绿化建设,合理配置大型环形绿色带。
建设绿色通道。重点实施铁路两侧和沪杭、杭甬、杭金衢、杭宁等高速公路和104、320国道等两侧的30-100米绿化带建设,以及入城主干道的绿化建设。
严格限制填垫和开发城市周边湿地。从2002年起,未经批准不得填垫市内及周边的水面。
(三)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1、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高架轻轨等)的建设。对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客运主体实行优惠优先政策,使其具有发展的活力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2、认真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新标准,实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源头控制。
3、积极推行“绿色交通”,淘汰燃油残疾车和燃油助动车,鼓励发展电动车和使用天然气(CNG)的机动车。根据城市规划,结合交通环境容量,合理控制中心区公共建筑的密度,合理调整中心区的人口密度。
4、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公安交警部门可根据环境容量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机动车实施总量控制。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初检、年检和抽查检测工作。对初检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予核发车辆牌照;对年检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予核发年检合格证;对抽查检测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暂扣驾驶证副证,并责令其限期治理,经复测达标后再予以发还。
加强对道路上冒黑烟、蓝烟超标车辆的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辆报废标准,加强对延缓报废机动车的监督管理。
5、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销售不符合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6、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要建立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监督管理动态数据库,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协调。
杭州市“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制定分工作计划。
(二)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要不断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爱我蓝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参与实施蓝天工程。要向社会公布蓝天工程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点工程项目,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围绕蓝天工程的重点工作,分阶段掀起专题宣传的高潮。
(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污。
要严格执行扬尘污染控制,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等有关规定,抓紧制订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各责任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各级环境监理、行政执法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各负其责,严格依法处罚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规的行为。
(四)加强环境科学研究,提高监测水平。
要多方合作积极开展高层次、大范围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的研究,解析大气污染源源头,研究治理措施;集中优势力量,对烟气脱硫、机动车清洁燃料改造、清洁生产等技术进行攻关;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成果的筛选和推广,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产品、工程设计和施工、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五)实施政策倾斜,加大环保投入。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衔接,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功能规划布局,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倾斜力度。
各级政府应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各项优惠政策。
(六)理顺体制,加大行政监督监察力度。
应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市环保部门要对各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落实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标责任情况,每年进行两次监督和检查。对未按要求落实措施或完成任务的,应追究领导责任;情节严重的,应移交行政监察部门追究纪律责任,并及时将监察情况报市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办综[2004]61号 【发布日期】2004-09-02 【生效日期】2004-09-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环保局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哈政办综[2004]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环保局《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九月二日
哈尔滨市市区居民居住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对噪声扰民问题的批示精神,集中治理扰民噪声污染,给市民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区为主、部门相互配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居民区集中开展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噪声污染违法行为,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 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整治任务
(一)整治夜间建筑工地施工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建筑、拆迁、道路维修、管线铺设等夜间施工工地产生的噪声,严肃查处未取得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擅自进行夜间施工的违法行为。
(二)整治歌厅和酒店的卡拉OK音乐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经营性饮食、服务单位和娱乐场所扰民噪声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三)整治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对居民居住区街头烧烤摊点加大清理、取缔力度,防止反弹。
(四)整治市场早市叫卖噪声。重点整治居民居住区周边的各类马路市场及早、夜市市场(包括市场外溢)在经营活动中的叫卖、音响、加工、喇叭所产生的高噪声污染扰民行。
(五)整治商家促销形成的噪声。取缔商业经营活动中为招揽顾客使用的高功率喇叭或音响器材。
(六)整治生产、加工噪声。对居民居住区生产中各种风机、水泵、金属切割、建材加工、汽车维修及饮食服务中的空调、冷却塔、排风机等超标噪声,进行限期整改,逾期未治理达标的,由区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七)整治机动车交通噪声污染。加大市区机动车禁鸣管理力度,加强对安装警报器车辆警报器使用和公交车辆报站喇叭的音量管理。
三、责任分工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的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负责整治工业生产中风机、水泵等产生的噪声,宾馆、饭店、酒家等服务行业的空调、冷却塔、油烟排风机等产生的噪声。
公安部门:负责取缔居民居住区内商业经营和娱乐活动中使用的高音喇叭或音响器材;负责对居民家庭产生高噪声扰民行为的劝止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取缔无环保许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扰民噪声的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个体工商户。
文化部门:负责整治无环保审批手续的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卡拉OK扰民噪声。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工程夜间施工噪声污染,取缔露天烧烤。
停车场和市场主管部门:负责整治居民居住区各类马路市场(包括早、夜市市场和市场外溢)及停车场产生的扰民噪声。
交通部门:负责配合环保、工商部门整治噪声扰民的汽车维修企业。
信访部门:负责批转噪声信访件,及时答复需信访部门反馈的上访人,配合办理重大噪声污染案件工作。
广播电视部门及报社:负责专项整治期间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环境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本区环保、公安、工商、文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市场办、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居民居住区各类扰民噪声进行集中整治。
四、工作步骤
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20日一9月8日)。
各区和各部门要从维护市民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搞好动员部署,立即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在专项行动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搞好集中宣传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让广大市民了解和支持整治行动,让产生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及时整改。
(二)集中整治阶段(9月9日一10月20日)。
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市长热线和环保12369投诉电话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进行及时 查处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同时还要对2003年以来群众通过来电、来信、“行风.热线”、市长热线电话等渠道投诉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整治,限期解决。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21日一lO月30日)。
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区和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验收各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取得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工作总结要在11月10日前上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行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王世华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毕林涛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清玉 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
姜廷奎 市信访办副主任
成员:李亚强 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原东生 市公安局助理巡视员
王宝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
张坤明 市文化局副局长
冯 岩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郭冀平市交通局副局长
张 鹏 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徐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3〕062号 【发布日期】2003-11-20 【生效日期】2003-1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3〕06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环保局《关于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关于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的意见
根据国务院部门协调会议精神和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联合开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03〕8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有关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的政策,切实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整体部署,通过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行动,认真检查我市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物物种资源的行为,确保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工作内容
(一)检查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检查近几年来我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7号)等生物物种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状况,总结执法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和完善立法及执行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执法机构设置情况、日常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方法,执法检查情况,典型的违法案例、事例和存在问题及具体改进措施等。
(二)检查生物物种资源流失情况。
检查近几年来生物物种资源官方渠道中生物物种资源交换清单、次数、实例以及存在问题;重点检查有关部门确定的重点保护的生物物种资源交换情况。
检查近几年来农业、林业、中医药、教育等系统重点研究所、高等院校等相关主要单位涉及生物物种资源交换的对外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及其研究人员生物物种资源带出带进情况和案例。
检查近几年来一些重点种苗、种畜禽、水产苗种、花卉、药材、野生动物等市场销售、种子(苗)和种畜禽进出口贸易、越境运输等方面的情况,包括违法活动和案例等。
(三)检查生物物种资源就地保护和生存环境受威胁的情况。
检查我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生物物种资源的就地保护情况。
(四)检查生物物种资源移地保护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
检查我市已建成的重点基因库、种子库、种质圃、活体保存库、种质资源库、品种资源圃、植物园(圃)、品种选育场、原良种场、繁殖场、动物园等各种移地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检查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和信息共享情况。
四、工作安排
(一)自查阶段:2003年12月1日前,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对涉及本部门和专业领域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情况进行自查。
(二)联查阶段:2003年12月10日至12月20日,由市环保局牵头负责,组成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联合检查组,对典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情况进行联合检查。
(三)总结阶段:与联查阶段同时进行。2003年12月10日前,各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写出自查报告(文字版和电子版),报送市环保局汇总。市环保局于2003年12月20日前,起草形成全市自查报告,报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办公室。
五、组织领导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工作涉及领域广、部门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环保局、市教委、市科委、市农委、市商委、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药监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产局、市畜牧局、市园林局、市知识产权局、天津海关、天津动植物检疫局等有关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天津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法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执法检查工作,立即组成有专家参加的本部门自查小组,主管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严格按照全市的工作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坚决打击破坏生物物种资源的行为,杜绝生物物种可能流失的各种渠道。要积极采取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切实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法律
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意识,形成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三年十一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广州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6)44号 【发布日期】2006-12-26 【生效日期】2006-1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保局关于广州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穗府办(2006)4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市环保局制订的《广州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环保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广州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市环保局
为进一步完善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机制,切实解决饮食服务业油烟、噪声、污水排放等问题,积极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突出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着力解决广大市民关心的饮食服务业污染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善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确保饮食服务业布局既便民,又不扰民;依靠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饮食服务业污染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防治转变;逐步整治不符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污染扰民严重的饮食服务业户,力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大幅压减污染投诉。
三、总体任务
本方案包括新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和现有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两大部分。重点建立环保、工商、规划等部门对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继续推进饮食服务业改用清洁能源;依法查处未经规划、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审批,未使用清洁能源,未安装油烟治理设施,油烟、噪声、污水超标排放或严重扰民的饮食服务业户;对不符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五条、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的饮食服务业户限期整改。
四、工作架构
建立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和督促推进我市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召集人,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成员单位为市环保局、规划局、工商局、卫生局、公安消防局、国土房管局、城管办、城管支队及各区、县级市政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人员由市环保局、规划局、工商局、城管支队派员组成。
(一)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
1.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2.协助联席会议协调饮食服务业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监督、跟踪本方案的实施;组织召开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协调会、通报会,协调解决单个部门难以独立解决的工作难题;组织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检查、考核;定期或不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3.推进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平台、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平台的建立,促进各平台有效运转。
(二)市工商局职责。
1.严格把好饮食服务业营业执照核发关。
2.对未依法取得环保批准性文件或已取得的批准性文件被吊销、撤消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重新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撤消注册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3.与环保、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4.查处、取缔无照和超范围经营的饮食服务业户。
5.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6.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三)市规划局职责。
1.制定和完善饮食服务业的布局规划。
2.严格把好新建饮食服务业使用功能审批关。
3.严把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关,防止因此造成污染扰民。
4.与环保、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5.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6.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四)市环保局职责。
1.严格把好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的环保审批关。
2.建立饮食服务业户的环保审批指引。
3.与工商、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4.抓住重点,深入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问题的整治和查处工作。
5.配合全市天然气置换工程,逐步推进管网范围内饮食服务业户改用天然气。
6.深入推进油烟治理,建立油烟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7.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8.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五)市国土房管局职责。
1.配合规划部门把好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房屋租赁关,防止因此造成污染扰民。
2.与环保、工商、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违法出租、使用建筑物和土地的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3.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4.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六)市城管办职责。
1.将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工作纳入计划并抓好落实。
2.协调、监督市城管支队开展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和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执法工作。
3.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七)市城管支队职责。
1.定期开展饮食服务业占道经营、无证摊档乱摆卖专项整治执法工作。
2.配合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专项执法工作。
3.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4.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八)市卫生局职责。
1.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专项执法工作。
2.与环保、工商、规划、消防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3.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的饮食服务业户。
4.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5.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九)市公安消防局职责。
1.与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专项执法工作。
2.与环保、工商、规划、卫生等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联合查处违法行为。
3.督促下级部门配合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4.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十)市市政园林局职责。
1.推进天然气置换工作,制定饮食服务业使用天然气计划并抓好落实。
2.配合环保部门,进一步推进饮食服务业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作。
3.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十一)各区、县级市政府职责。
1.建立本级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
2.依照本方案制定各自辖区的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方案。
3.组织、协调本级环保、工商、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按照联席会议的部署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
4.监督、协调本级环保、工商、规划、卫生、消防等部门落实本方案和辖区防治方案中的有关措施。
5.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本方案的实施情况。
五、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阶段(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1月20日)。
2007年1月15日前,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的调查和宣传工作。召开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动员大会,宣传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及主要任务、实施计划,并进一步核定纳入第一批整治的饮食业户名单。
2007年1月20日前,建立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架构,各有关单位将联席会议的联络员名单、联系电话、传真电话、通信地址等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依据本方案细化本单位的工作方案,并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2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2007年1月底前,由市环保、工商、规划等部门联合发文,将饮食服务业项目环保审批工作纳入全市用地规划审批和工商营业执照核发工作程序中;启动跨部门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建设。
2007年5月底前,完成全市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的制定工作;完成饮食服务业燃煤(油)锅炉改用天然气的试点工作;各单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阶段性工作总结。
2007年8月底前,建成跨部门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和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并投入运行,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各单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阶段性工作总结。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配合天然气置换工程,推进饮食服务业锅炉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工作;各部门不定期组织专项执法行动,分3批整治饮食服务业户污染问题;组织3次各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共同查处污染饮食服务业户;各部门加强沟通,合力处置未经规划、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审批及污染扰民的饮食服务业户。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1月1日至2月29日)。
各部门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工作总结,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并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饮食服务业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报市政府。
六、任务分工
(一)新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
1.制定和完善饮食服务业布局规划。
在各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针对饮食服务业的特点,结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要求,制定饮食服务业的布点规划,指导和规范饮食服务业布局,从源头上解决饮食服务业户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污染扰民的问题。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规划分局。
完成时间:2007年5月。
2.严格把好新建饮食服务业使用功能审批关。
根据《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由市规划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发文,禁止在不含商业裙楼的住宅楼、未设立配套规划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楼层、与周边住宅楼的距离少于5米的场所设置饮食服务业项目,或将上述场所改为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对法规允许、但有可能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饮食服务业用地审批,应向周边居民、单位公示和听证;在饮食服务业布点规划完成后,对不符合布局规划的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工商、环保、卫生等审批部门坚决不予受理。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环保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规划分局、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1月。
3.严格把好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环保审批关。
按照《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有关选址条件的饮食服务项目坚决予以否决,对符合有关选址条件的,明确提出燃料使用、油烟治理、噪声治理等要求。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4.制定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环保审批指引。
细化《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等规定,制定饮食服务业环保审批指引,向规划、工商等部门以及广大市民和饮食服务业经营者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要求,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的饮食服务业污染。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
5.严格把好饮食服务业营业执照核发关。
按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由市工商局和市环保局联合发文,要求各级工商部门将环保部门的批准性文件作为办理饮食服务业注册登记手续和核发营业执照的必备材料之一,配合环保部门对污染防治进行联合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因饮食服务业项目选址不当带来污染扰民问题。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环保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工商分局、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1月。
6.建立跨部门的新建项目并联审批平台。
建立包括规划、工商、环保、卫生、消防等跨部门的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并联审批平台,由各部门分别在规定时间内对新建饮食服务业项目提出初步审批意见,并在平台上公布,对完全符合条件的项目才引导其进一步完善有关手续。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工商局、环保局、卫生局、公安消防局。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规划分局、工商分局、环保局、卫生局、公安分局。
完成时间:2007年8月。
(二)现有饮食服务业的污染整治。
1.配合天然气置换工程,逐步推进管网内饮食服务业户改用天然气。
继续推进饮食服务业“油改气”工程,配合天然气置换工程的4个阶段,以海珠区为试点,逐步分批大力推进管网内饮食服务业户锅炉、茶炉、大灶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工作(纳入本市建成区范围内未使用清洁能源的饮食服务业锅炉共57家62台、茶炉共45家50个、大灶共118家268个)。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市政园林局。
完成时间:2007年6月第一批,2008年3月第二批,2010年12月第三批。
2.深入推进油烟治理,建立油烟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督促未安装油烟治理设施的饮食服务业户安装油烟治理设施,2006年前监督100餐位以上的饮食服务业户完成油烟治理设施的安装工作。总结前期经验,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饮食服务业油烟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以越秀区等老城区为试点,建设油烟治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确保油烟治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第一批(见附件),2007年8月第二批,2007年11月第三批。
3.抓住重点,深入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问题的整治和查处工作。
重点对不符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噪声、油烟、废水)扰民严重的饮食服务业户开展整治工作,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对逾期不整改、治理,或整改、治理无效的饮食服务业户,依法查处,并引导其改营无污染行业,或提请同级政府责令停业,或限期搬迁、关闭。
环保部门定期整理无营业执照、或有营业执照但未依法取得环保批准性文件、或已取得的批准性文件被吊销、撤消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重新办理环保审批手续而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饮食服务业户的有关信息和处理建议,向工商部门发送“行政建议函”,提请依法处置。同时,环保部门对工商部门通报的环境违法业户及时进行查处。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各区、县级市政府、工商分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第―批(见附件),2007年8月第二批,2007年11月第三批。
4.加大整治少数民族饮食业户污染扰民力度。
由市协作办协调西北少数民族饮食业经营者主要来源地政府或驻穗办事机构,组织有关驻穗机构向少数民族经营者宣传我市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指导其守法经营。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饮食业户污染扰民的执法力度。
责任单位:市协作办、工商局、环保局、城管支队、公安局。
配合单位:各地政府或驻穗办事机构,市民族宗教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
5.深入开展对无证、无照和超范围经营饮食服务业户的查处和取缔工作。
按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对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引起污染扰民的饮食服务业户进行取缔和查处。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卫生局,各区、县级市工商分局、卫生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第一批,2007年8月第二批,2007年11月第三批。
6.进一步取缔非法占道经营饮食业户。
取缔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人口集中地区、文教科研区露天从事产生油烟、噪声、恶臭及其他刺激性异味的食品加工等非法经营活动。
责任单位:市城管支队,各区城管大队。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县级市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第一批,2007年8月第二批,2007年11月第三批。
7.严把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关,防止因此造成污染扰民。
制定并颁布实施有关规定,对改变房屋使用功能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在不符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有关场所经营饮食服务业项目。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各区、县级市规划分局。
配合单位:市国土房管局、环保局,各区、县级市国土房管局、环保局。
完成时间:2007年2月。
8.建立跨部门的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平台。
环保、工商、规划、城管、卫生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查处未经规划、环保、工商审批、无卫生许可证、不符合《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饮食服务业户。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工商局、环保局、卫生局、城管支队。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规划分局、工商分局、环保局、卫生局,各区城管大队。
9.建立跨部门污染投诉信息共享平台。
各级环保、工商、规划、卫生等部门将群众投诉的饮食服务业户污染情况和处理意见、建议等信息共享,形成各部门联合查处、整治饮食服务业户污染的协作机制,有效整治饮食服务业污染。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工商局、环保局、卫生局、城管支队。
配合单位:各区、县级市规划分局、工商分局、环保局、卫生局,各区城管大队。
完成时间:2007年8月。
七、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三个到位”。
为确保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由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协调和推动各有关部门接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的通知》(环发[2001]37号),分近期、中期、远期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范围,从政策上促进饮食服务业改用清洁燃料。
(三)建立工作制度,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定期督办制度。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方案要求,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各相关责任部门按期完成阶段性目标。各相关部门须明确工作责任人,并根据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要求,定期以书面形式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2.建立工作信息制度。各相关部门须明确一名信息员,以月报、季报的形式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进度、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定期向联席会议报告。
3.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环境权益的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相关审批部门要实行公示或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四)加大宣传力度,促使饮食服务业主自觉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2.定期举办饮食服务业经营者环保培训班,有效提高饮食服务业经营者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积极引导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参与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在居民与经营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五)拓展资金渠道,确保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1.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各级环保部门应要求有关饮食服务业户特别是仍未使用清洁能源的业户按照本方案的任务和要求,制订本单位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的资金预算,拓展资金渠道,确保污染防治资金的投入;政府部门根据污染防治项目的环境效益,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
2.强化防治资金的监管和绩效评价。各级环保部门应监督饮食服务业户充分发挥污染防治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资金落实、效益明显。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