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由于监管机制的欠缺,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司法系统的纵容使得党内腐败滋生,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剔除腐败,还党一个青春面貌不光是要加强立法,重视民主监督更应该多吸收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只要有反腐败的决心,党的生机就会更加有活力。
关键词:党内腐败
党内潜规则
司法腐败
党内民主
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党,腐败不除,无以立本。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持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的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1] 关于腐败和反腐败,一直是媒体与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点我想毋庸置疑了。只要稍微观察下媒体的头版头条,就知道群众对反腐的热点有多高。一个“文强案”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人们还是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文强”这个人。随着国家对反腐的力度加大,全国各地纷纷栽了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只要到反腐网去看看,那数目就会触目惊心。
2010年6月初至今,短短半年内,全国范围内多名官员因腐败被处理。其中,有像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云南大理原市长,中山传奇女市长、原商务部副司长邓湛,郑州市,江门市原市长这样的高官,也有像运管所副所长,县交通局长这样的“芝麻官”。其中,山西蒲县一个小小的县煤炭局局长,居然在北京、海南等地有房产35处,家财达数亿元震惊全国。
关于腐败这个问题,学术届也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我参考了数位专家点评,结合自己看法,完成了本次论文。党内腐败的现象及其原因
什么是腐败呢?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力蜕变现象。换言之,只要有权力,就有了腐败的可能——所谓官
不在大小,有“权”就灵。权力不在大小,只要制度监管不力,只要权力心态异化,再小的权力都能“腐”出最大价值。[2]这也就是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小职员贪污数百万、小会计挪用上千万之类现象的关键所在了。
腐败之“腐”实在没有什么“大小多少”之分,腐败的发生与“权力”有必然联系,但与“级别”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大贪就是大官,而小官只能小贪。事实上,腐败从过程和结果上来说,虽然有“程度”不同,但却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不论是大官员大腐败或者小官员大腐败,背后无一例外都折射出共同的警示关键词:权力道德的高度沦丧,制度的形同虚设,权力不受制约,公共监督乏力等等。[2]
认为级别高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大,级别低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小,这实在是一种“审视”的错觉。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的宗旨是管理和造福社会,可当权力失去了“公”的属性,蜕变成为以权谋私的个体私器,任何公共财产都可能被疯狂攫取,任何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出卖——贪腐的小科员拥有数辆豪车和豪宅,比富豪还有钱,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腐败的形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1.1 中国纪检监察体制落后
现在继续沿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纪检监察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3]30年来,经济转向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建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党委领导体制和纪检体制,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明显慢于并弱于政府的机构改革。历经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最近提出大部制改革,虽然还没有很好摆脱精简膨胀的循环问题,但相比之下,党委领导体制(包括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更慢于行政体制改革。[3]
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从宏观的体制制度层面上的突破,只好抓中观突破,以便通过巡视、派驻使同体监督有所改观。中观层面不便深入,就不断把工作向微观层面铺开。党内监督机关,工作细微到上马路检查收费,下矿井察看矿难事故„„纪委查办的案件越来越多,教育的面越来越广,纠风的事越来越细,而监督的缺位、虚位和不到位改进不大,也越来越疲于奔命。于是,8小时内的监督困难,有的就转向抓8小时外的监督;对官员本人难以监督,有的就转向监督其配偶、子女、秘书;查处窝案、串案容易影响稳定,有的就搞定点清除、量体裁衣,而不再深入查处顺藤摸瓜。在目标的锁定存在不合理情况下,这种靠投入更多财力物力人力的高成本反腐方式,有如扬汤止沸,难以持续发展。
30年改革开放中的反腐败,从只重治标,到标本兼治;从重视办案,到源头治理;从惩防并举,到注重预防;从一个注重,到三个注重(注重预防、标本、制度建设)。但是,预防腐败的工作怎么搞,始终还是未能破解的难题。各地各单位多着眼于教育和技术层面的预防。由于缺乏体制预防和制度预防的试验田,因此无法根据试验田的收成而及时提出“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4] 我们现在对火灾、疾病等公共灾害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体制机制。但在反腐领域还形成不了一个“预防为主” 的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这方面体制制度改革试点的有力支撑。
1.2 党内出现的潜规则滋生腐败
关于党内潜规则的具体表征大多见诸于网络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干部人事任免方面的潜规则,处理上下级关系遵循方面的潜规则,领导的身边人透视出的潜规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背后的潜规则,“一把手”问题背后的潜规则等等。
潜规则是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在一些领导者中形成的一些普遍认同下以“组织”领导名义实际奉行的、不在民主制度之中而在制度之外,与制度原则精神相悖的运行规则。[5]潜规则就是权力意志规则。在有些人看来,党章的规定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宣传,而真正用来指导言行的是彼此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这些“规矩”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的关系,成为或多或少左右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状况的潜规则。在中国,党内潜规则基本上就是“官场潜规则”,而我们所说的官场腐败,实际就是党内腐败。
潜规则使公权变成了实权,使权为民所用变成了权为私用,或为小集团所用。官场潜规则是党的意志在往下传达过程中层层出现的“中梗阻”现象。其存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和制度虚置。[5]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某种程度上,它反映的已不仅仅是官员自身的道德问题,而是表明我们已有的制度即正规则本身也有某些严重的缺陷,制度本身的漏洞和破绽给了潜规则生长的空间。正是制度上的不健全,才使某些潜规则得以盛行。党内权力结构形成集权的特性使党内关系上出现带有封建色彩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个人崇拜、家长特权等现象,在一些党组织内权力意志规则取代党内正式的制度规定,成为实际操纵党内运行,甚至操纵个人命运的强悍力量。于是腐败便自然不自然的滋生出来。
由“小金库”形成的集体腐败其实就是潜规则的最好表现。“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些单位通过搞创收,把一部分经营收入通过不列入规定账簿核算的方式留下来,变成集体的“小金库”,给职 3
工组织旅游外出、聚餐活动等,作为职工福利的来源。取消“小金库”,很容易遭到这个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本能的反感甚至抵触,至少,他们不会很积极地去配合。
1.3 司法腐败纵容腐败
文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让我们深省的话。他说,“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里,教训是沉重的。就在这里,我目睹了张君等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受审。而现在,我作为被告人,也站在这里。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希望广大干部,特别是公安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我希望今后没有公安民警再次站在这个位子上。” 文强2008年出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于2009年8月7日凌晨1时在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期间被抓获,8日上午通过民航班机押解回渝,成为重庆打黑风暴中被双规的最高级别官员。
在文强的案子中,让人们很惊愕的是他是一位司法局局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在首都司法厅座谈会期间被抓,这很具有戏剧性的一幕竟然真的是发生在实际中。一般认为,司法系统的干警都是为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人民公仆,百姓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文强的落案让人不惊对我们的司法系统产生了很大的担忧。因为司法腐败从根本上腐蚀了社会正义的底线,往往被视为“最难以容忍的腐败”。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判比多次不法的行为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不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判则把水源污染了。”
而在中国,从基层法院到最高院,从苏如明到黄松有,近年来,中国法官频频落马。其中不乏学者型法官,像武汉中院13名法官腐败案中的武汉中院常务副院长柯昌信,四川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罗书平,几个月前刚刚被免职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等等。这些人有的著述颇丰,有的是法学博士,还有的兼任高校法学教授。反观一些法治发达的国家,新加坡自独立至1994年统计,没有一名法官犯案。德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也几乎没有法官犯案。英国全国250名法官,犯案者极其罕见。美国自立国200年来仅40余名法官犯案。
司法腐败,给了腐败份子一种侥幸心理,小贪变大贪,越贪越多,而忘了自己人民公仆形象,丝毫没有心理罪恶感。也正如老师所说:现在国家的反腐在大力进行。但是反腐力度小了不行,力度大了更不行。如果反腐力度不够,只抓了小鱼小虾,国家的蛀虫依然逍遥法外,百姓对这个政党就会失去信心。但倘若力度很大,把一些深入司法系统的蛀虫也统统的挖出来,公布于众,同 4
样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效应。百姓开始怀疑这个政党的司法是否完善,这个政党的基石是否牢实,对这个政党表现抱怨失望,那么也有可能对这个政党失去信心。所以司法系统的腐败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最为恶劣的。防治党内腐败的对策措施
2005年1月,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提出:要用五年的时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其中包括法律建设的工作。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批准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说明我国在反腐立法上又前进了一步。2008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制定,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指导。加上2010年2月24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正式印发颁行,体现了中央惩治腐败、取信于民的信心和决心。
2.1 加强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颁布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的单行法,现有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我国《刑法》典中的贪污贿赂专章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另外还有2005年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中的相关规范。
从完善刑法结构来说,制定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如制定《反贪污贿赂法》、《反腐败法》、《举报法》、《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立法基础上我们已经有了相关铺垫,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制定,为系统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奠定了基础。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王明高已表态:“我们已经对反腐败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6]
对惩治腐败不光是要加强立法,更为重要的是细化法律,实施法律,依据我国实情来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反腐败惩处力度,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前不久对腐败分子废除死刑条例的争论上。因为目前法院对腐败份子的判决上很少适用死刑,很多只是判有期、无期或死缓。在加上有些贪腐官员刑满释放后竟收到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百姓中间流传着一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方法,适用死刑,必须慎之又慎。”“当前,[6] 5
我国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尚不具备。”他说,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凡是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以减少死刑。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制度有漏洞,我们不能将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恶果由一个人来承担,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亡羊补牢,而非提高刑罚,乱用重典。杀贪官,用意之一就是杀鸡儆猴。现在,杀掉的贪官不可说不多不大,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但是别的贪官还是照样贪污受贿,没有起到预想的警示作用。只有贪官的把柄还在别人手里,这人又被查处抓进了牢房,蹲在监狱里交待问题,他们才会害怕,才会惊慌,一失措就会露把柄。这时候,留活口的威慑力就比杀掉要大得多。
贪官没有人命案,所以不宜用死刑。不杀贪官,留有活口,总可以再查出一些行贿者或受贿者,扩大反腐败战果,使漏网之鱼尽量减少,为国家挽回更多的损失。如“中国第一秘”案的李真,不是速杀,而是缓杀,就查出了中纪委的一个副组长和更多受贿之人,使漏网之鱼大大减少,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吸取和借鉴。杀贪官,只是惩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只重杀,而不重防,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2.2 提升党内民主
为什么我们现在是越反腐越腐败?除了经济资源这个盘子比过去打得多而导致的机会和渠道比过去多这一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中共作为执政党,事实上不存在有效的外部制约力量,而内部也缺乏分权、参与和制约机制。[7]外部的监督暂且不说,内部监督机制的失灵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党内民主,从而使权力集中到各级领导人那里,并导致在一些地方,一党执政变成一人执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党内民主和反腐倡廉。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其实早就开始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公民经济自由,废除指令性经济计划,人权入宪,保护私产通过并推行《物权法》,活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官员施行问责制,基层民主选举„„ 无一不是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缩小政府的统制职能;无一不是民主化进程的体现。近些年来我们党公开宣布,要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最新决定就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邓小平指出: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家长制破坏了党内的上下级关系,使得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无原则地尽忠服从,把上下级关系搞成 6
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很显然,,在家长制营造的政治氛围中,家长们如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要想搞腐败、要想通过制定决策、人事调整、日常管理为个人捞好处,要想向下级、向臣子们索贿受贿,都会变得异常的容易。[9]而民主是根治家长制最好的武器。
在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上,大家越来越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暗箱操作是腐败滋生的技术手段,而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一旦暴露在公开的阳光之下,任何腐败行为,任何腐败分子都无处藏身!这其中的原理在于:民主保证了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才能谈得上群众对反腐败的参与权。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权有了群众雪亮眼睛的自觉监督制约,真正置身于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 中,腐败的火星就能够被提前察觉,腐败的火苗就能够被及时掐灭,腐败的大火造成的损失也能够大大降低。[9]所以,在民主需要公开,民主意味着公开的逻辑层面上,在公开能够防控腐败的价值层面上,民主作为惩治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战略之策将会面对越来越少的流言蜚语。
2.3 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
腐败毕竟是一个阴暗的东西,是见不得光的,之所以腐败现象猖獗,是因为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广泛。而民众数量庞大,无所不在,民众监督则将使腐败无处藏身。清康熙时期在腐败非常严重的时候就采用了“风闻言事”的做法,结果揪出了一大批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而当时风闻言事仅仅限于官员之间就有如此威力,那么如果让全体民众参与,将会有多大威力了。所以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是反腐倡廉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个要素。
现在反腐败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官员的落马不是由纪检部门直接调查发现,而是由官员的情人举报、网络申述抗议、网民的热情推高问题„„然后才传到纪检部门的耳边,这样纪检部门才深入调查。腐败份子自以为自己办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哪知道一招不甚传入网络,惹来黑暗见光明。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终有一天被群众发现。及时认真的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可以很好的遏制腐败。
3.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性的纯洁性,严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严惩腐败份子的做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联系群众、鞠躬尽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光 7
辉典范。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如今已走过了近90个年头,好如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是一棵树上不长虫子也是不可能的。党内的腐败份子就好如生长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树上的蛀虫,他们披着共产党的外衣却不干为人民服务的事。他们藏于大树的骨干中,吸取大树的精华。我们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为什么会长这些蛀虫和怎么预防并消除他们,还党一个光辉形象!
我只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对党内腐败的事情有所听闻。但由于我缺乏调查实际生活,对党内腐败不可能完全了解,只能求助于媒体和文献。于是对党内腐败问题我也提不出真知灼见的看法。只能通过学习,认识、思考来初步了解。如今中国共产党有7000万党员,在这个庞大的集体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周围环境的熏陶,个别党员思想发生动摇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可以时时自省,保存着一份纯洁的心,少受污染来纯洁我们的党。
参考文献:
[1]:张书林 “民主”反腐:惩治预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6 [2]:张懿 论反腐败的权力制约[J].党政建设
[3]:李华 对预防遏制腐败的几点思考[J].广东党史 2009.3 [4]:段良 毛志强 浅谈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路径选择[J].实事求是 2009.5 [5]:李小曼 党内潜规则的研究述略[J].今日中国论坛 2009.11 [6]:邵俊彦
浅析有效防治腐败[J].人文论坛
[7]:王小明
论强化党内监督[J].资治文摘
[8]:廖逊
反腐的关键在于促进党内民主[J].新东方 2009.10 [9]:易群
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初探[J].社会管理
第二篇:浅谈党内腐败现象
浅谈党内腐败现象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腐败分思想(内心)腐败和行为腐败,一般指官员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利、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没有斗争、运动、法制约束,则容易滋生腐败。即利用职权非法谋财的行为与现象!“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
腐败现象古已有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腐败是一种多发社会现象,危害至深。据史料记载,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羊舌鲋,他曾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羊舌鲋之贪,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大发邾国战争财。二是借兵威胁索贿卫国。三是扣押鲁国人质索要钱财。羊舌鲋身为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不能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从而成为第一个被以墨罪(中国古代将贪污罪定为“墨罪”、“贪罪”或“赃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新建王朝鉴于前代人亡政息的历史教训和本王朝长治久安的需要,与腐败进行斗争,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或遏制,甚至出现短暂的太平盛世。但腐败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甚至在所谓的盛世,也会有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就拿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来说,就是在康乾盛世时期,足见古代之贪腐现象很严重,从民间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能窥见一斑。
腐败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美国自诩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他的官员,从总统到州长到市长,从联邦国会议员到州议员到州法官,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美国国会制订有严格的法律和法规,联邦政府设立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对政府各级官员、议员和所有公务员进行防止腐败的管控;美国社会力量,尤其是新闻媒体,对政府官员、议员和公务员进行严密的监督。即使如此,腐败现象仍象病毒一样无孔不入,侵蚀着美国政府的肌体,政府官员、议员及公务员的腐败犯罪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美国政府发现他根本遏制不了自己的腐败,于是就允许政客们合法的接受贿赂了,然后把行贿的贿金换了个名字,管他叫政治献金,或者允许议员或者政府官员们可以暂时离开政坛接受企业的高薪聘请,把钱赚够了再回去当官。
前段时间,曾任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的***“大老虎”被立案调查,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去年,曾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经依法指定管辖,由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随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自从,总书记上台以来,一个个的腐败“大老虎”纷纷落马,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权力形影相随。腐败是权力的影子,权力走到哪里,腐败就会跟到哪里,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乘虚而入。这也就不奇怪为何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腐败的发生不是因党派的属性而作出选择,而是与权力形影相随,只要权力的运行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共产党内和其他党派都会产生腐败,这是必然的。人民日报评***案:“权力的任性”要不得。其中讲到,“也有一种任性,谁也玩不起,也根本玩不得。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以致身死国灭;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荒怠朝政、宠信奸臣,以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明朝万历皇帝干脆数十年不上朝,纵情于声色犬马,积弊日深、国事日坏,以致史家感慨‘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
除去权力,党内出现腐败现象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法制、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短,进程快,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根好地建立起来,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没有得到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民主与法制也还不健全,这就使腐败的滋长蔓延有了客观条件,有易发多发的可能性。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容易诱发人们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托关系跑门子,腐蚀拉拢领导干部。
三、思想意识领域存在着种种不良因素。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的束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改革开放和发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分配不公使一些党员干部产主心理失衡。
四、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者为获得私利而支出的经济代价和政治代价;腐败收益是指通过以权谋私而取得的各种非法收益。
五、反腐败政策落实不彻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针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始终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要求全党动手,党政齐抓共管。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党政齐抓共管反腐败的局面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形成,以致一些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抑制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虽然,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但是,我们仍旧应该对党怀有热情,应该相信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于承认、改正错误的党,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党,是一个拥有先进意识、先进思想的党。自从习总书记上台以来,推行了多个经济、政治方面的政策。改善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了政治结构,完善了很多不足。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习总书记在反腐工作中的一些经典的话语,“坚决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从中可以看出我党在对待腐败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表现出了长期性、坚决性。如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在相对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最为严重,最为全面的腐败现象,腐败分子的顽固程度与贪婪程度,官场错综复杂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可以说是习总书记这一届领导人面对的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铲除腐败问题的一个有利条件,因为如今有众多有良知的中国人,众多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最为坚强的后盾,总书记有效的利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深入反腐,才能取信于民。可以看到,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个事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问题。我们不再满足于以往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反腐,而是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对反腐败斗争作出科学缜密的制度设计: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巡视制度全覆盖,出台作风建设八项规定,探索实行官邸制,制定防止“裸官”管理规定,分解一把手权力等等,一系列创新制度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打击各种“苍蝇”“老虎”。比如通过网络反腐,通过一些普通官员或者平头百姓在微博上的实名举报,借助众多网民的力量,将其影响扩大,挖出更多的线索,然后中纪委介入调查,最终进入诉讼程序,使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刑罚,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随时向网民提供最新进展。这在以前的反腐工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深信,随着反腐败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渐深入,随着政治经济建设健康发展,随着一批腐败毒瘤的割除,我们党将永葆肌体健康,以坚定的党性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结和团结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治理党内腐败现象的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治理党内腐败现象的对策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并且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适应新的执政环境,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适应新的执政环境。腐败现象是与我们党的目标和宗旨背道而驰的,它不仅会影响我们党长期执政,也会妨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严重障碍。
一、腐败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反腐形势严峻。
党内的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经济腐败
经济腐败,就是一部分掌握公共权利的官员大搞权力寻租,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腐败形式,表现最为直接和赤裸,过程也极其简单。腐败分子将自己掌握的权力这种稀有资源转化为个人利益。主要表现为贪污和受贿。
2、组织腐败
组织腐败就是在干部任免过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和制度,破坏了干部任免秩序。任人唯亲,把金钱和关系作为考察干部的唯一指标,形成利益集团,官官相护,严重的违反了国家、党的组织路线,组织原则和组织方针。
3、作风腐败
作风腐败主要表现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无视党的最基本的纪律、党的方针政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专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欺上瞒下,无视党的形象、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尽管根据腐败的方式的不同将腐败划分为经济腐败、组织腐败和作风腐败,但是大部分腐败,集经济、组织、作风等腐败于一身,经济上贪污受贿、组织上买官卖官、作风上奢侈糜烂。这是因为思想防线一旦垮掉,在极度膨胀的私欲支配下,利欲熏心,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敛取钱财,从而染指各种形式的腐败。
腐败主要带来的危害有:
1、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3、制约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4、妨碍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对于治理党内腐败现象的对策。
正确地把握了新形势下腐败形成的各种原因,成为我们取得反腐败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根据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前提条件,我们提出了几点治理党内腐败现象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我们要加强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免疫力是推进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对党员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从主观上认识腐败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尽管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定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保证党的纯洁性,强化思想反腐,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按照党章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决策管理党内事务。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控权者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倾向,一个是“为公”的价值倾向,一个是“为私”的价值倾向,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矛盾,怎样保证权力的运作是为了实现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主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具有较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切的精神,还要看客观环境对其权力运作过程的监督,当然这种监督是一种相互的监督,而非单向的监督,当参与者具有互相处于公心的相互监督的客观条件时,权力的控制层的个人意见增加了对公的成分,也相应缩小了权力的自私性。党内民主权利的实现,分解了权力,增加了决策人员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监督。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惩治腐败行为。
(三)、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利用这种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促进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一,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要靠健全的法制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法制意味着控权制度和权力制衡原则的被遵守,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第二,通过健全法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法制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民主廉洁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切断权力与金钱的关系,有效地防止腐败。第三,借鉴国外有益的反腐败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制。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反腐败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具体国情和条件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可以摒弃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借鉴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做法,使我们在反腐问题上少走弯路。
(四)、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不得渎职、失职和利用权力之便谋取私利,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用组织的力量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每位领导干部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力,又有接受他人和组织上监督的义务。养成监督和被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制度,使对权力的监督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制度是加强对权力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再次,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最后,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的环境和氛围。总之,防止腐败的关键在于对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监督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落实。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广开监督门路。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些历史过程和社会实践中能够看出,中国共产能够经得住各种挑战、能够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在反腐败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第四篇:如何看待和对待执政党内的腐败现象
剛剛又和一個朋友討論貪污的問題..他似乎已經到了對中國社會現狀絕望的地步了..但是我卻希望大家能在批評之餘 能看到中國的進步....從07年7月份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的落馬開始.仿佛就吹嚮了反貪汚腐敗的哨子 從 陳良宇的追隨者秦裕 到 單次受賄居然高達1500萬的胡星 從 群衆舉報了9年才告倒的龐家钰 到 給小姐小費居然高達5萬元的何閔旭..短短的5個月內.多達十數名貪官落馬..從古至今 反貪汚腐敗從來都是歷朝歷代的重點任務..可是貪汚腐敗卻從未斷絕過 我覺得貪汚腐敗不可能根絕..腐敗的根源在于人的貪慾.其土壤却是權利的存在, 有人的地方就有貪慾,這是人性之惡.而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結構進行管理..這就存在著權利的分配和運用.也就是腐敗所産生的土壤.想要消除這兩點是不可能的.對于腐敗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來應對..以我們國家而言, 歷朝歷代都主張以修身養性,提高個人品德操行素質來克制人的貪慾.從根源上來杜絕和减少腐敗的産生.另一方面也主張通過嚴刑峻法來打擊這種現象,通過嚴刑峻法來達到震懾作用,使後人不再犯
而西方國家則主張建立一套良好的規範來約束政府官員的權利, 譬如美國, 美國的各級檢察機構在貪污受賄案件的調查和起訴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被認爲是美國最主要的反貪機構.美國的檢察體制具有“三級雙軌”的特點.檢察機構建立在聯邦,洲和市鎮三個層次上.不過這三個層次上的檢察機構都是相互獨立的.他們之間並無上下隸屬關係.所謂“雙軌” 則是說其檢察系統由聯邦和地方兩個子系統組成, 兩者幷行 互不幹擾.前者是從根源抓起 應該說治本 但從我國歷朝歷代的情况來看, 很明顯效果不佳..因爲人之本性 趨惡易 趨善難..而社會複雜多變,當你身處高位的時候,要想拒絕利益的誘惑,一般人很難做到.要從本源上達到目的不但需要花費巨大的毅力和時間,而且很容易功虧一簣..至于嚴刑峻法更是治標的一種特殊手段, 短期或者個別地區一時間能起到一定效果 但在人的貪慾下 這種效果顯得很有限.西方國家的方向看上去似乎好一些.但他們一樣存在弊端.所有制度和規範都存在缺陷和漏洞 在人的貪慾驅使下 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找出針對這些防範和約束性制度的手法 這會極大制約這些制度作用的發揮..而且制度越嚴密越規範越完善難免也會影響到政府辦事效率..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指出,厦门特大走私案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危害极其严重,揭露出的腐败问题触目惊心,由此案引发的教训非常深刻。我们必须从关系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要教育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警自律,筑牢拒腐
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厦门特大走私案,无论是其案值之高、偷逃税额之多,还是其作案手段的复杂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个经济犯罪案件。经查证,走私犯罪集团走私的商品包括成品油、植物油、香烟、汽车、化工原料、纺织原料、通信设备、电器、西药原料等数十种,案值高达人民币530亿元,偷逃税款人民币300亿元。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
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由于党和政府法律制度建设不力,也就为一些腐败分子从制度缺陷中找到了谋私的机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最后形成,监督、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很多,这些都给搞腐败者以可乘之机。表现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尚未到位,因此,当一些改革措施出台后,常常会出现制度法规配套跟不上去的情况,一些人便处心积滤地钻政策漏洞的空子进行经济寻租活动;表现二,由于一些政府官员和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薄弱,他们竟然敢于无视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性而恣意妄为,在法律政策面前采取“撑死胆大的,吓了胆小的”和“见了绿灯赶快跑,见了红灯绕着跑”的错误抵触做法;表现三,我国目前还处于准法律阶段。现有的条例、准则和法规在数量上也不能算少,但事实上,对政府官员和党员干部的约束很小,远没有达到法律上应该达到的强制性效果,比如对于权力腐败行为的强制就很疲软无力,至今还没有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反腐败专门法律制度,另外来看,一些领导干部还常常“以权越法”,凡此种种,都在客观上助长着腐败现象的滋长和蔓延。因此说,由于农民小生产者固有的宗法意识和自由散漫劣根性的影响造成党员干部法制意识薄弱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间的矛盾,是党内产生腐败的又一个重要社会根源。
第五篇:关于消除机关党内腐败现象的探讨
关于消除机关党内腐败现象的探讨
摘要:有的学者认为,在机关党内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公共权力限制在“应然”的范围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有的学者论述了古今中外重法制廉、清廉为政、高薪养廉、以清治廉等集中模式。有的同志提出了反对腐败的基本思路,那就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把反腐倡廉纳入法制轨道。要加快立法步伐抓紧制定行政执法机构的组织法、规范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法律法规、公务人员财产申报法,以及对国家机关监督制制约的法律,并严格执法。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反腐败问题 国家机关
党内腐败现象既危害党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党风、社会风气,直至使整个民族道德沦丧,使我党丧失民心,从而危及政权的稳定。邓小平同志曾尖锐而明确地指出:“要整治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次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由此可见,党内腐败的严重性,甚至发展到非整治不可的程度,同时,也体现出我党对惩治腐败的决心。消除腐败现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反腐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此,本文就目前机关党内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目前机关党内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反腐败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执政以来在自身建设方面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生前为正确而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探索,并作出许多的努力,党内的腐败现象受到扼制,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坚持反腐败斗争,作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党中内多次下决心惩治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党内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八条规定》等等,反腐败斗争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和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等现象相当普遍,这严重影响着反腐工作的开展,致使腐败现象更具隐蔽性,而且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性更大。
目前一些机关党内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可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一)以“罚”为旗号的管,从本机关、本部门利益出发,违反国家政策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罚而不管。
(二)以“权”为核心的卡,搞“权”、“钱”交易,以权谋利,不给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并时有出现跑官、要官、买官的现象。
(三)以“法”为幌子的压,工作不负责任,背离组织和领导,搞个人幕后交易。
(四)以“推”为手段的拖,为民办事你推我挡,讲官口腔,摆官架子,高高在向。
(五)以“变通”为幌子的占,以公谋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吃喝玩乐。有的领导干部经常出入豪华酒楼、宾馆和夜总会之类的高消费娱乐场所,一掷就是千金。有的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包二奶、养情妇。
(六)以“工作”为名赶“潮流”,满足虚荣心,购买超标小轿车和通信器材。“十一五”期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购买小轿车等所花的钱,大大超过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有的地方和部门财政状况紧张,连发工资都困难,而领导干部却人人座着一台小车,超标维修兴建办公楼,用巨额公款购买或装修领导干部住宅。
(七)以“纪念”为名组织繁多的活动。滥发纪念品、礼品,各种各样的会议成灾;违反规定,滥发各种补贴、津贴、数额之大也是惊人。
(八)以考察为名出国旅游等等,图个人高级享受,大肆挥霍国家资金。
上述奢侈腐败现象,不但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的损害了党群关系。正如有些群众很气愤地说:目前到某些机关办事是“门难进、面难看、事难办”。
二、机关党内腐败现象的成因 当前党内机关腐败现象如此严重地存在,其原因何在呢?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象因素;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从本质上说是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
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和上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曾是一个充斥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敲诈勒索,坑蒙拐骗的黑暗世界。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这种腐败现象进行了长期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腐败现象从来没有绝迹,特权,专制思想和狭隘的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不是经历两三代人就能解决的,必须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把它克服和消除掉。所以说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历史根源。
(二)公仆与服务意识不强,过分追求个人享受。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曾多次下决心惩治党内腐败,清除了一些在党内的腐败分子,从而使党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东西也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有的机关干部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讲政治,是非不分,有的放弃了自身的思想改造,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造福桑梓的观念淡薄了,造成为政不 廉,以权谋私。尤其在我们党内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他们想的不是为党、为国、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公仆”变做了“主人”,滥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内部因素。
(三)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乘虚而入,侵蚀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
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市场,并最终拆除关税壁垒,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市场,参与世界竞争,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并不可避免地要受其侵蚀。加上国内封建残余沉渣泛起,建国后已在我国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也卷土重来,冲击腐蚀我们党内的干部队伍,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外部因素。
(四)权力集中,缺乏民主和集体意识。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这项根本的原则是为了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分散或过分集中,也是防止权力腐败行为产生的有效措施。但在权力运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有些机关的领导班子成员或部门领导的民主素质未尽人意,以及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以致一个机关、一个部门的权力集中在几个或一个人的身上,从而出现权力过分集中乃至个人专权的现象。这类领导中,有些把权力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结合起来,大搞权钱交易,把权力蜕变为谋私的方便工具。这些人还吹嘘“有权就有一切”、“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有些机关党内,在召开党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主要领导不顾多数人的不同意见,强行作出决定;再加上过于渲染个人现场“拍板”的实干精神,也影响了部分领导班子或成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这样,容易造成在用人方面搞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为庸。总的来说,一个机关、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如果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等于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在共产党领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当前很多机关单位由于受到财政包干的影响,业务经费紧缺,致使很多单位只重经济业务的开拓,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讲形式多,针对性差,从而造成一部分机关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化,法制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丧失抗病防腐能力,成立了产生腐败的温床。
(六)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我们改革的总目标,总政策是明确的,但是具体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和配套则需要一个过程,建哪些、立哪些、改哪些和怎么改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样,具体政策法规的制定往往后于改革的步伐,形成“时间差”。改革开放的步伐越快,改革实践的超前与政策法规滞后的矛盾就越突出,出现的漏洞也会随着增大。此外,近几年我们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规定不少,但腐败现象为什么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之后又重新长出来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督反应机制,存在监督不到位,刚性规章,软性执行等问题。前段时期反腐斗争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 们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使犯罪分子、腐败分子有可乘之机。例如有一些人手中掌握权力后,打着小团体的狭隘利益,走私漏税、乱收费、乱罚款;有些人对有关制度,规定置之不理,或者钻有关政策的空子,说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等。这就告诉我们,要消除腐败现象,就必须建立以监督机制为中心的法律制度。
(七)惩治腐败力度有限,彻底深入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惩治腐败进行了几次大的行动,省、市也多次组织开展反腐败的斗争,每次行动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是,为什么每次开展惩治腐败都不彻底呢?一是由于惩治腐败的力度不够,尝试不够,以致每次行动漏网的不少;二是在查处行动中阻力不少,增加了难度;三是存在着“官官相护”,设“保护伞”,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四是在惩治腐败中,有的草率了事,查表不查里,报喜不报忧等等,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现实因素。
三、解决机关党内腐败问题的对策
惩治腐败,端正党风,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反对党内腐败的斗争,使党内腐败现象有了减少,机关作风有了好转。但是,目前有些机关党内仍存在的一些腐败行为,若让其继续存在和泛滥下去,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武装和统一全党的思想,并取用多项综合措施: 以教倡廉、以法保廉,强化干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
(一)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武装全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是端正机关党风的前提。
近年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会议的报告精神和十七大会议修改的新《党章》、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加强法纪、党纪、政纪教育,从严治党;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四是大力宣传廉政建设,反腐保廉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不断提高党员的免疫力,使他们经得灯红酒绿和金钱,物质的诱惑。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上做到廉洁奉公、秉公办事、遵纪守法,甘做人民群众的“公仆”,热心为党、为国、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
(二)从严执法,严惩腐败,必须动真格。抓廉政,就是对特权不正之风的限制和制止,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因此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领导决心要大。端正党风政风难,难就难在领导不下了决心,或者决心不大。实践证明,“动真格”是搞好党风建设的关键。只要下了决心、狠心,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最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那种认为“大环境大变、小气候难改”的情绪是要不得的。大气候是由若干小气候形成的,小气候变了,大气候自然也得变。各级党委应从改变小气候入手,主动抓廉政,这样 反腐败才能赢得主动。打击贪污受贿,惩治以权谋私是当前端正党风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在查处重大案件中应动真格,做到揭露问题不护短,惩治腐败不手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存在不受法律约束和制裁的特殊公民,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有问题都要一查到底,按党纪、政纪、法律的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该开除的开除,该判刑的判刑,该处决的处决,不能手软。这样做既能增强法律的威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能鼓舞干部群众的斗争信心和勇气,赢得民心,推动廉政建设的开展,维护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强化干部管理机制是搞好机关党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建立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它包括领导责任、教育责任、用人责任和自律责任。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机制,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纯洁干部队伍,端正党风。首先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选举、监督、罢免、约束、奖罚制度。在干部选拔上,市场经济所客观体现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原则要求干部的选拔使用必须走群众路线,通过公平竞争,根据干部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勤政廉政的表现、业绩等)的强弱,高低经民主程序以选择。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才不会看领导的脸色而行事。不会为暂时的,局部的利益而拍板决策,真正将人民和国家的长远,全局利益置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之上;其次是认真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打破机关干部“大锅饭”,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赏罚分明,精简机构,建立 一支勤政、廉政、高质、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防止不合格的人混进党内和机关内。此外,应加强对权力的制衡和约束。反腐斗争的重点是遏制权钱交易,而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大对权力的制衡约束,是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遏制权钱交易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各部门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特点,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既建立和完善权力分解、管理交叉,以责制权等制度,从根本上遏制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和各种行业以权谋私的吃、拿、卡、要、乱收费等不正之风的蔓延。
(四)增强机关办事的透明度是端正党风的有效途径。
一是实行办事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重大决策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三是健全领导干部有关的回避制度,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并使这些制度法律化;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敢于将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特大腐败案件向社会曝光。
(五)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是防止党内腐败的手段。
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因此,预防和消除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目前对权力行使实施制约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适应不了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需要。所以必须改革,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组织监督,进一步完善党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制度和机构。例如: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民主生活制 度、民主评议、推荐领导干部制度、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其次是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应将政策法规,廉政规章,及人、财、物使用管理的问题公开,增大其透明度,把“尺子”交给群众,交给社会。另外,要保证群众举报揭发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对打击报复行为要严肃查处。此外,还应建立各监督部门参加的监督协调联席会议会制度,使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监督机制要有名有实,党员干部经常处在监督之中,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腐败。
总之,惩治党内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党的十七大路线指引下,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2、《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4、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党内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八条规定》
5、《中国共产党党章》
6、《邓小平理论》
7、党的十五大报告
8、党的十七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