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淮南矿业集团纪委
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干部队伍风气更加严实。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有企业中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出现了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违法违纪、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工作”上升到“反腐倡廉建设”,这也是我们党对反腐败工作的新思考、新定位、新阐释,表明党中央对反腐败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探讨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寻求治本之策,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
国有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其腐败现象不同于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从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看,法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由于目前针对法人的自律机制、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些法人受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从事违法违纪活动,搞权钱交易。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体性违法违纪行为比个人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
2、从腐败行为的严重性看,大案要案窝案急剧增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而现在涉案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且多数违法违纪主体是共同性的,有的一案涉及几十人。
3、从腐败行为的手段看,更具投机性和隐蔽性。一是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和对外经济交往中管理上的漏洞、政策上的空子及法规的不健全,打“擦边球”。二是一些腐败行为往往混杂在合法的执行职务权力中,作案隐蔽,使得评判这种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更加难以把握,增加了调查、取证、立案和查处的难度。三是腐败主体大多是权力人物,他们社会关系广,活动能力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善于利用职权掩盖罪行。四是一些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交织在一起,案中有案,犯罪者相互联系,互相包容,使其犯罪事实更加难于察觉。
4、从腐败主体的层次看,出现了向一些职位虽低但具有处置权或涉外性岗位发展的趋势。
这些岗位职位虽低,但通常都是一些权力部门和权力人。权力部门,即干部人事、财务、物供、销售、工程、房地产等热点和敏感部门;权力人,即一些有业务决定权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人,这些岗位行使对外委托、联系、协作、加工、购销、承包等权力,虽然级别不高,但往往是经济案件和腐败现象的高发区。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其主客观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主观上,少数党员干部放松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防线脆弱,以致产生虚荣、失衡、侥幸、放纵等不良心理。客观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监督监管机制不尽完善,对腐败惩处的力度不足等等,也在客观上诱发和滋生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良同志,在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上,都强调了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系。作为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反腐败工作,结合本企业实际,把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切实把反腐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一)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教育
任何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有效预防腐败,必须首先筑牢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防线。
一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公仆意识,使其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淮南矿业集团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控制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开展党纪、政纪、法规教育。要通过党纪条规教育,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是非界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违反规定要受到什么处分,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要坚持典型案例、警示电教片、干部任前廉
政谈话、党风廉政建设通报会、宣传先进人物等传统、有效的教育形式,教育各级管理人员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要努力探索简洁、直观、更加有效的警示教育新形式,如重要任务实施前的警示谈话、重点工程节点期的警示谈话、组织人员参观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教等形式,增强教育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四是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创业难,守业更难。要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认识到,企业虽然发展壮大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奢侈摆阔、爱攀比、穷烧包的习气不能生。要警惕奢侈浪费之时,就是腐化堕落之日,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如淮南矿业集团制定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侈浪费行为的11条禁令,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办公服务设施大检查,有效遏制了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
(二)严格制度,有效约束各级管理人员的用权自律行为
铁规不立,贪行难遏;陋制不革,腐败难除。实践证明,搞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不能仅仅依赖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其素质的高低,必须依靠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管理来约束。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相关规定,增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完善并坚持干部廉洁从业警示谈话制度、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党风廉政考核制度、民主测评干部制度等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价值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注重从制度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七个不准”要求,把工作规划和“七个不准”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
第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和规范,增强制度的创新力。应该看到,相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目前的法规制度还覆盖不到,存在制度断层和滞后现象。因此,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在完善中提高。当前,要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创新一批制度。就国有企业来讲,重点要抓好工程管理、招工招聘、物资采购、销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工作,强化源头控制,加强过程监管,从严责任追究。
第三,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强制度的控制力。制定制度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落实。目前一些企业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职工群众很不满意,原因就是执纪不严,对违纪分子的处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削弱了纪律的严肃性和震慑力。要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就必须严肃执纪,痛下决心,不姑息迁就,才能使违法违纪者或跃跃欲试者望而生畏,不敢越雷池半步,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
(三)有效监督,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刻也不能离开监督。国有企业能否有效解决“监督难”的问题,确保监督有力、监督到位,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强化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不强,再好的监督形式、监督制度也难以落实到位。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要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不断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始终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以自己的“身正”,使身边的职工群众“不令而行”。
二是要健全监督制度。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容易滋生违法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要害部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目前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健全的监督制度主要有:(1)民主监督制度。做到企业的一切重大决策,都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决策的正确性。(2)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增强企业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3)廉洁自律制度。除认真执行中央和中纪委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外,还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廉洁自律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淮南矿业集团制定出台《关于领导人员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实行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和权力部门权力人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明确干部人事、财务、物供、销售、工程、房地产、资源环境等7个权力部门,具有业务决定权的关键岗位、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招(议)标评委会成员、物资设备报废鉴定负责人、其它有业务管理决定权的人等5类权力人,要求矿处级领导人员、权力部门权力人每年向集团公司纪委申报一次家庭财产情况,个人重大事项随时报
告。
三是要前移监督关口。亡羊补牢是必要的,但只停留在事后监督上远远不够。真正有效的监督是事前监督,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因此要超前预测,事前防范,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完善事前,事中监督制度,建立对企业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预警机制。做到对普遍性的问题早定制度,约束在前;对倾向性的问题早定措施,防范在前;对苗头性的问题早打招呼,教育在前。
四是要大力推进企务公开。阳光之下,鲜有罪恶。要将企业重要的决策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及时通过有关渠道进行公开,并纳入制度规范,增加办事透明度。要发挥好职代会的作用,坚持职代会上由职工代表对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德、能、绩、勤的重要依据。要有效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要搞好基层科(区、队)务公开工作,坚持工分上墙、工资上墙。
(四)严格监管,积极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实践证明,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很好的结合点,通过效能监察能够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漏洞,挽回和避免企业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一是要坚持效能监察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要按照“围绕中心抓监察,抓好监察促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实事求是,边查边改,堵塞漏洞的原则,注重围绕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和经营管理决策的落实选题立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选题立项,围绕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选题立项。
二是要坚持效能监察与审计检查、财务检查相结合。通过“监察”和“检查”,发现制度、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积极建议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三是要坚持效能监察与执纪办案相结合。通过“监察”发现违纪线索,一查到底,坚决惩治因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违法违纪行为。做到发现问题与业务指导相结合,整改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开展监察与查办案件相结合,监察一个项目,堵塞一处漏洞,健全一项制度,切实发挥效能监察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作用。
(五)严厉打击,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严厉打击和惩治腐败,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构筑法律威慑防线。
一是企业各级领导要把案件查办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把案件查办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具体部署,及时指导。对大案要案,党政领导要亲自出马,实行包案责任制,帮助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保证办案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要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企业领导干部和企业管钱管物的人员为重点,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坚决把顶风违纪的势头遏制住。
三是要主动出击扩大案源。要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故、严重违反政策、非正常经营亏损等问题入手,多渠道地收集和发现案件线索。
四是加强与检察机关合作,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体系。从检察机关查办的大量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例中综合分析犯罪原因,查找漏洞,完善管理,健全防范机制。建立法制预防渠道,定期邀请检察机关到企业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网络
第二篇:当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行为发生的特点3
当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行为发生的特点
和规律研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严峻考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分重视,实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组织按照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了明显收敛。但从长远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深层次的腐败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某些方面和领域的腐败现象还较的突出。下面,就当前腐败现象的表现、特点、滋生的主要原因和惩治腐败的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行为的突出表现
当前反腐败和不正之风行为面临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资产阶级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对我们的冲击,诱发导致腐败的因素增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也较过去大不相同了。当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主要以经济犯罪为主。经济违纪违法主体在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经济犯罪趋于高发状态。
2、以权力谋私严重。利用行业、岗位特权违纪违法比较突出。
3、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选人、任人存在不正之风
4、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二、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行为的主要特点
1、权力的商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把权力当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暴富发财的有价证券。“用我手中的钱,买你的权,用你手中的权力为我赚更多的钱”成了一些人聚敛财之道。
2、腐败和不正之风渗透的广泛性。腐败现象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在一般干部和高级干部中,在党内和党外,相互渗透。
3、腐败的疯狂性。现在是腐败现象的“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有些人目无法纪,肆无忌惮。有的单位领导搞腐败是“前赴后续”,前任倒了,后任又步其后尘。
4、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交织出现。腐败往往与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等集于一体。
5、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顽固性。这几年,我们抓的一些消极腐败问题,有的“休克”一阵后,又起死回生。“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反腐败工作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复杂的工作。
三、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
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从本质上讲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其产生根源在于私有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然把反腐败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之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腐败,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所以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的。但腐败现象为什么还在蔓延呢?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历史的原因讲,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这个历史基础上脱胎而来的,在它身上必然带有旧社会统治阶级的各种痕迹,带有滋生腐败的土壤,形成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历史原因。
从思想的原因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由于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我国仍然存在,特别是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裙带关系、家长制等对人们仍有很大影响;实行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时,他们的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会乘隙而入,腐蚀一些人的思想。剥削阶级的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存在,形成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思想原因。
从经济的原因讲,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影响到各团体和个人的物质利益。由于这种转换和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摸索,体制、法制、政策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索,存在失误、疏忽和漏洞的情况是必然的。于是有的小团体和个人为着自身的利益,想方设法利用转换、调整时的空隙和政策上的疏忽、漏洞,牟取私利。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多元化,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范制定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多种经济成分的不正当竞争留下有机可乘的空隙。“办事情要用钱铺路”已成为不成规定的习俗,其涉及的面已从工业方面向各个方面渗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使得新旧两种体制共存,旧体制的弊端和新体制的漏洞,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产生留下可乘之机,形成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经济原因。
从政治的原因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特别是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摸索,必然存在民主法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干部队伍中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大权独揽现象和形形式式的特权现象不少。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起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丧失理想和信念,利用体制、法制的漏洞,大搞权钱交易,最后腐败堕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使得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原则如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等侵入到政治领域中,影响了共产党内一些意志薄弱者。这些人受个人利益驱动,加上腐败是低成本(它不要资金投入,只要利用手中的权力)、高回报(通过权钱交易,所得的回报往往能达到一年或几年的工资收入)、小风险(一些地方反腐败工作是被动应付,“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手中有权力,就会有人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虽然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但我们在短期内不可能立刻形成对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制约的机制,所以挺而走险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以上情况存在形成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政治原因。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实存在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存在。近年来,随着中央打击腐败的力度加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热情增高,一批批职级高、金额大、人数多、作案手段隐蔽、案情错综复杂、影响相当恶劣的重大案件相继暴露,这决不是越反越腐败,而是证明了反腐败斗争正在向纵深发展,证明了以江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抓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不管多大的案件,不管牵涉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不是光抓“小罗卜头”。
四、惩治腐败和不正之风行为的主要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堤坝,是反腐败防患于未然的治本良策。要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组织纪律上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腐蚀的能力。要教育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明辨是非,坚定信念,从而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清正廉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力体现共产党执政为民之根本。要教育党员干部力行党的宗旨。实践证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有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成功经验。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从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不间断地、反复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2、健全监督机制。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要从机制上、法律上、组织上构建一整套上下内外全方位结合的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水平。一是加大党内监督力度,结合《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党员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党内巡视,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监督的总体协调,重视监督系统的层次性,明确划分不同层次的监督职责权限,使人大、政协、纪委等各种监督主体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预防功能、纠偏功能和惩戒功能。尤其要运用好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三是依靠群众,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形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造一个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使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通过新闻、电视、广播等媒体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典型加大宣传,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促使领导干部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3、重视制度建设。解决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的重点是通过制度建设预防腐败。当前要抓紧修改、补充、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发展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对发生腐败的单位和部门,坚决追究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切实起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的有效作用。在构建制度预防体系工作中应该突出和把握制度的系统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职能性,积极探索和建立起更加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反腐败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加大执纪执法力度。从现实看,一些地方和部门之所以出现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治党不严、失之于宽。落实从严治党方针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促使其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各项法规制度,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政令畅通。坚持有案必查,运用多种手段,对敢于无视法纪、违法犯罪的腐败分子,坚决查处,不论是谁,不论职务多高,该给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对严重腐败分子使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这样,一些腐败和不正之风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要高度重视各种司空见惯的腐败。如公款超标准接待、公车私用等看似正常,实际有悖于党纪政纪的现象应该引起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坚决纠正。
第三篇:浅析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对策
浅析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对策
椒江农场党委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中心,不断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发展培训工作,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一、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
1.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导,夯实党员思想基础。抓好国有农场党员思想教育,就抓住了整个企业职工队伍思想教育的牛鼻子。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国有农场党员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打牢国有农场党员思想基础。对党员着重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党章》等为重点的政治理论教育,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党员良好道德情操,教育党员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捆绑,理解支持企业的改革发展,增强爱岗爱企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坚持分类教育,各有侧重。根据农场党员特点,我们将党员分成管理层与行政机关党员、生产一线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四类,在教育管理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管理层与行政机关党员的要求高,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洁教育突出“多”且“深”,文化知识学习突出党的三农政策、企业改制等内容,着力提高党员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基层一线
党员,以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教育,努力使基层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创新载体,突出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抓党员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手段,创新工作载体,才能增强吸引力并取得实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结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僵化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活动的有效融合。二是党员教育培训与主题实践相结合。我们在全场组织开展了“五好党支部”及“六好”党员队伍创建和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4.坚持以发展农场各项事业为中心,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我们抓住先教契机,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有效加强了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制定并推行的 “五好”党支部和“六好”党员队伍创建、机关支部与分场支部、村支部结对来形成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党员教育机制。党员教育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农场和谐发展。
二、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的对策
1.夯实党建基础,整合教育资源。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场党的建设。特别是农场一把手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大力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行之有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这是搞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千方百计配备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提
供成长成才的机会,优秀党务人才纳入企业领导后备库,畅通企业党务干部的“上行”通道。有了领导重视,有了成长空间,广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就更能放开手脚一心一意抓好党建工作,可以更多地深入基层走访了解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从而把握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度。
2.坚持灵活施教,发展特色教育。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对不同企业党员群体的教育培训应实行差异化工作,深化党员分类教育。目前,全场初中及以下的在岗党员83人,占在岗党员总数的60%,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再教育、业务知识再培训等分类施教。
3.创新载体,打造企业党员教育平台。要结合企业党员思维方式、个性特点、生产实际,努力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措施,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员主题教育,忌单纯教育灌输和单纯娱乐活动。目的促进企业党员之间、党员与职工之间的互助互学,为广大企业党员打造一个大的学习交流平台,构建一个开放、透明的大党建系统。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正、素质好、业务精、作风强”的企业党员职工队伍。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利用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打造网络交流平台等,实施网上教育,增强教育实效。
4.强化责任意识,实施科学管理。一是要抓好科学的计划目标制定。对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实施严格规范的目标管理,要有近几
年或当年的总体目标和子目标,具体培训要有指标量化。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明确责任,确保职能到位、任务落实。要建立考核追究制度,实施量化考核,开展责任追究,督促工作落实。三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进行有效激励,制定学历教育奖励办法,激励党员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鼓励自学成才。要形成党员关怀机制,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等,在维护党员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四是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双向培养”,制定党员培养成才计划,开展岗位练兵等等,把党员群体构筑为企业的人才高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篇: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由于监管机制的欠缺,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司法系统的纵容使得党内腐败滋生,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剔除腐败,还党一个青春面貌不光是要加强立法,重视民主监督更应该多吸收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只要有反腐败的决心,党的生机就会更加有活力。
关键词:党内腐败
党内潜规则
司法腐败
党内民主
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党,腐败不除,无以立本。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持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的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1] 关于腐败和反腐败,一直是媒体与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点我想毋庸置疑了。只要稍微观察下媒体的头版头条,就知道群众对反腐的热点有多高。一个“文强案”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人们还是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文强”这个人。随着国家对反腐的力度加大,全国各地纷纷栽了些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只要到反腐网去看看,那数目就会触目惊心。
2010年6月初至今,短短半年内,全国范围内多名官员因腐败被处理。其中,有像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云南大理原市长,中山传奇女市长、原商务部副司长邓湛,郑州市,江门市原市长这样的高官,也有像运管所副所长,县交通局长这样的“芝麻官”。其中,山西蒲县一个小小的县煤炭局局长,居然在北京、海南等地有房产35处,家财达数亿元震惊全国。
关于腐败这个问题,学术届也提出了些自己的看法。我参考了数位专家点评,结合自己看法,完成了本次论文。党内腐败的现象及其原因
什么是腐败呢?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力蜕变现象。换言之,只要有权力,就有了腐败的可能——所谓官
不在大小,有“权”就灵。权力不在大小,只要制度监管不力,只要权力心态异化,再小的权力都能“腐”出最大价值。[2]这也就是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小职员贪污数百万、小会计挪用上千万之类现象的关键所在了。
腐败之“腐”实在没有什么“大小多少”之分,腐败的发生与“权力”有必然联系,但与“级别”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大贪就是大官,而小官只能小贪。事实上,腐败从过程和结果上来说,虽然有“程度”不同,但却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不论是大官员大腐败或者小官员大腐败,背后无一例外都折射出共同的警示关键词:权力道德的高度沦丧,制度的形同虚设,权力不受制约,公共监督乏力等等。[2]
认为级别高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大,级别低的贪官腐败数量就小,这实在是一种“审视”的错觉。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的宗旨是管理和造福社会,可当权力失去了“公”的属性,蜕变成为以权谋私的个体私器,任何公共财产都可能被疯狂攫取,任何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出卖——贪腐的小科员拥有数辆豪车和豪宅,比富豪还有钱,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腐败的形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1.1 中国纪检监察体制落后
现在继续沿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纪检监察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3]30年来,经济转向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建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党委领导体制和纪检体制,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明显慢于并弱于政府的机构改革。历经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最近提出大部制改革,虽然还没有很好摆脱精简膨胀的循环问题,但相比之下,党委领导体制(包括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更慢于行政体制改革。[3]
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从宏观的体制制度层面上的突破,只好抓中观突破,以便通过巡视、派驻使同体监督有所改观。中观层面不便深入,就不断把工作向微观层面铺开。党内监督机关,工作细微到上马路检查收费,下矿井察看矿难事故„„纪委查办的案件越来越多,教育的面越来越广,纠风的事越来越细,而监督的缺位、虚位和不到位改进不大,也越来越疲于奔命。于是,8小时内的监督困难,有的就转向抓8小时外的监督;对官员本人难以监督,有的就转向监督其配偶、子女、秘书;查处窝案、串案容易影响稳定,有的就搞定点清除、量体裁衣,而不再深入查处顺藤摸瓜。在目标的锁定存在不合理情况下,这种靠投入更多财力物力人力的高成本反腐方式,有如扬汤止沸,难以持续发展。
30年改革开放中的反腐败,从只重治标,到标本兼治;从重视办案,到源头治理;从惩防并举,到注重预防;从一个注重,到三个注重(注重预防、标本、制度建设)。但是,预防腐败的工作怎么搞,始终还是未能破解的难题。各地各单位多着眼于教育和技术层面的预防。由于缺乏体制预防和制度预防的试验田,因此无法根据试验田的收成而及时提出“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4] 我们现在对火灾、疾病等公共灾害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体制机制。但在反腐领域还形成不了一个“预防为主” 的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这方面体制制度改革试点的有力支撑。
1.2 党内出现的潜规则滋生腐败
关于党内潜规则的具体表征大多见诸于网络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干部人事任免方面的潜规则,处理上下级关系遵循方面的潜规则,领导的身边人透视出的潜规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背后的潜规则,“一把手”问题背后的潜规则等等。
潜规则是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在一些领导者中形成的一些普遍认同下以“组织”领导名义实际奉行的、不在民主制度之中而在制度之外,与制度原则精神相悖的运行规则。[5]潜规则就是权力意志规则。在有些人看来,党章的规定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宣传,而真正用来指导言行的是彼此心照不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这些“规矩”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党内的关系,成为或多或少左右某些基层党组织内部状况的潜规则。在中国,党内潜规则基本上就是“官场潜规则”,而我们所说的官场腐败,实际就是党内腐败。
潜规则使公权变成了实权,使权为民所用变成了权为私用,或为小集团所用。官场潜规则是党的意志在往下传达过程中层层出现的“中梗阻”现象。其存在必然导致权力腐败和制度虚置。[5]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某种程度上,它反映的已不仅仅是官员自身的道德问题,而是表明我们已有的制度即正规则本身也有某些严重的缺陷,制度本身的漏洞和破绽给了潜规则生长的空间。正是制度上的不健全,才使某些潜规则得以盛行。党内权力结构形成集权的特性使党内关系上出现带有封建色彩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个人崇拜、家长特权等现象,在一些党组织内权力意志规则取代党内正式的制度规定,成为实际操纵党内运行,甚至操纵个人命运的强悍力量。于是腐败便自然不自然的滋生出来。
由“小金库”形成的集体腐败其实就是潜规则的最好表现。“小金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些单位通过搞创收,把一部分经营收入通过不列入规定账簿核算的方式留下来,变成集体的“小金库”,给职 3
工组织旅游外出、聚餐活动等,作为职工福利的来源。取消“小金库”,很容易遭到这个集体组织内部成员本能的反感甚至抵触,至少,他们不会很积极地去配合。
1.3 司法腐败纵容腐败
文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让我们深省的话。他说,“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里,教训是沉重的。就在这里,我目睹了张君等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受审。而现在,我作为被告人,也站在这里。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希望广大干部,特别是公安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我希望今后没有公安民警再次站在这个位子上。” 文强2008年出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于2009年8月7日凌晨1时在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期间被抓获,8日上午通过民航班机押解回渝,成为重庆打黑风暴中被双规的最高级别官员。
在文强的案子中,让人们很惊愕的是他是一位司法局局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在首都司法厅座谈会期间被抓,这很具有戏剧性的一幕竟然真的是发生在实际中。一般认为,司法系统的干警都是为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人民公仆,百姓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文强的落案让人不惊对我们的司法系统产生了很大的担忧。因为司法腐败从根本上腐蚀了社会正义的底线,往往被视为“最难以容忍的腐败”。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司法裁判比多次不法的行为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不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裁判则把水源污染了。”
而在中国,从基层法院到最高院,从苏如明到黄松有,近年来,中国法官频频落马。其中不乏学者型法官,像武汉中院13名法官腐败案中的武汉中院常务副院长柯昌信,四川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罗书平,几个月前刚刚被免职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等等。这些人有的著述颇丰,有的是法学博士,还有的兼任高校法学教授。反观一些法治发达的国家,新加坡自独立至1994年统计,没有一名法官犯案。德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也几乎没有法官犯案。英国全国250名法官,犯案者极其罕见。美国自立国200年来仅40余名法官犯案。
司法腐败,给了腐败份子一种侥幸心理,小贪变大贪,越贪越多,而忘了自己人民公仆形象,丝毫没有心理罪恶感。也正如老师所说:现在国家的反腐在大力进行。但是反腐力度小了不行,力度大了更不行。如果反腐力度不够,只抓了小鱼小虾,国家的蛀虫依然逍遥法外,百姓对这个政党就会失去信心。但倘若力度很大,把一些深入司法系统的蛀虫也统统的挖出来,公布于众,同 4
样会产生很严重的社会效应。百姓开始怀疑这个政党的司法是否完善,这个政党的基石是否牢实,对这个政党表现抱怨失望,那么也有可能对这个政党失去信心。所以司法系统的腐败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最为恶劣的。防治党内腐败的对策措施
2005年1月,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并提出:要用五年的时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其中包括法律建设的工作。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批准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说明我国在反腐立法上又前进了一步。2008年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制定,对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指导。加上2010年2月24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正式印发颁行,体现了中央惩治腐败、取信于民的信心和决心。
2.1 加强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颁布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的单行法,现有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我国《刑法》典中的贪污贿赂专章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另外还有2005年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中的相关规范。
从完善刑法结构来说,制定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如制定《反贪污贿赂法》、《反腐败法》、《举报法》、《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立法基础上我们已经有了相关铺垫,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制定,为系统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的立法奠定了基础。国家社科规划《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王明高已表态:“我们已经对反腐败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6]
对惩治腐败不光是要加强立法,更为重要的是细化法律,实施法律,依据我国实情来加大惩处力度。加大反腐败惩处力度,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前不久对腐败分子废除死刑条例的争论上。因为目前法院对腐败份子的判决上很少适用死刑,很多只是判有期、无期或死缓。在加上有些贪腐官员刑满释放后竟收到原行贿人送来的巨额“坐牢补偿费”,百姓中间流传着一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方法,适用死刑,必须慎之又慎。”“当前,[6] 5
我国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尚不具备。”他说,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凡是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以减少死刑。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制度有漏洞,我们不能将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恶果由一个人来承担,因为贪污受贿和腐败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于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亡羊补牢,而非提高刑罚,乱用重典。杀贪官,用意之一就是杀鸡儆猴。现在,杀掉的贪官不可说不多不大,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但是别的贪官还是照样贪污受贿,没有起到预想的警示作用。只有贪官的把柄还在别人手里,这人又被查处抓进了牢房,蹲在监狱里交待问题,他们才会害怕,才会惊慌,一失措就会露把柄。这时候,留活口的威慑力就比杀掉要大得多。
贪官没有人命案,所以不宜用死刑。不杀贪官,留有活口,总可以再查出一些行贿者或受贿者,扩大反腐败战果,使漏网之鱼尽量减少,为国家挽回更多的损失。如“中国第一秘”案的李真,不是速杀,而是缓杀,就查出了中纪委的一个副组长和更多受贿之人,使漏网之鱼大大减少,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吸取和借鉴。杀贪官,只是惩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只重杀,而不重防,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是不可取的。
2.2 提升党内民主
为什么我们现在是越反腐越腐败?除了经济资源这个盘子比过去打得多而导致的机会和渠道比过去多这一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是,中共作为执政党,事实上不存在有效的外部制约力量,而内部也缺乏分权、参与和制约机制。[7]外部的监督暂且不说,内部监督机制的失灵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党内民主,从而使权力集中到各级领导人那里,并导致在一些地方,一党执政变成一人执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党内民主和反腐倡廉。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其实早就开始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公民经济自由,废除指令性经济计划,人权入宪,保护私产通过并推行《物权法》,活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官员施行问责制,基层民主选举„„ 无一不是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缩小政府的统制职能;无一不是民主化进程的体现。近些年来我们党公开宣布,要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最新决定就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邓小平指出: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以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家长制破坏了党内的上下级关系,使得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无原则地尽忠服从,把上下级关系搞成 6
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很显然,,在家长制营造的政治氛围中,家长们如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要想搞腐败、要想通过制定决策、人事调整、日常管理为个人捞好处,要想向下级、向臣子们索贿受贿,都会变得异常的容易。[9]而民主是根治家长制最好的武器。
在民主与反腐败的关系上,大家越来越公认的一个事实是:暗箱操作是腐败滋生的技术手段,而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一旦暴露在公开的阳光之下,任何腐败行为,任何腐败分子都无处藏身!这其中的原理在于:民主保证了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了知情权才能谈得上群众对反腐败的参与权。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权有了群众雪亮眼睛的自觉监督制约,真正置身于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 中,腐败的火星就能够被提前察觉,腐败的火苗就能够被及时掐灭,腐败的大火造成的损失也能够大大降低。[9]所以,在民主需要公开,民主意味着公开的逻辑层面上,在公开能够防控腐败的价值层面上,民主作为惩治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战略之策将会面对越来越少的流言蜚语。
2.3 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
腐败毕竟是一个阴暗的东西,是见不得光的,之所以腐败现象猖獗,是因为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广泛。而民众数量庞大,无所不在,民众监督则将使腐败无处藏身。清康熙时期在腐败非常严重的时候就采用了“风闻言事”的做法,结果揪出了一大批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而当时风闻言事仅仅限于官员之间就有如此威力,那么如果让全体民众参与,将会有多大威力了。所以吸收党内外群众意见,是反腐倡廉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个要素。
现在反腐败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官员的落马不是由纪检部门直接调查发现,而是由官员的情人举报、网络申述抗议、网民的热情推高问题„„然后才传到纪检部门的耳边,这样纪检部门才深入调查。腐败份子自以为自己办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哪知道一招不甚传入网络,惹来黑暗见光明。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终有一天被群众发现。及时认真的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可以很好的遏制腐败。
3.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性的纯洁性,严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严惩腐败份子的做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勤政、克己奉公的,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联系群众、鞠躬尽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光 7
辉典范。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如今已走过了近90个年头,好如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是一棵树上不长虫子也是不可能的。党内的腐败份子就好如生长在中国共产党这个大树上的蛀虫,他们披着共产党的外衣却不干为人民服务的事。他们藏于大树的骨干中,吸取大树的精华。我们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为什么会长这些蛀虫和怎么预防并消除他们,还党一个光辉形象!
我只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对党内腐败的事情有所听闻。但由于我缺乏调查实际生活,对党内腐败不可能完全了解,只能求助于媒体和文献。于是对党内腐败问题我也提不出真知灼见的看法。只能通过学习,认识、思考来初步了解。如今中国共产党有7000万党员,在这个庞大的集体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周围环境的熏陶,个别党员思想发生动摇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可以时时自省,保存着一份纯洁的心,少受污染来纯洁我们的党。
参考文献:
[1]:张书林 “民主”反腐:惩治预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9.6 [2]:张懿 论反腐败的权力制约[J].党政建设
[3]:李华 对预防遏制腐败的几点思考[J].广东党史 2009.3 [4]:段良 毛志强 浅谈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路径选择[J].实事求是 2009.5 [5]:李小曼 党内潜规则的研究述略[J].今日中国论坛 2009.11 [6]:邵俊彦
浅析有效防治腐败[J].人文论坛
[7]:王小明
论强化党内监督[J].资治文摘
[8]:廖逊
反腐的关键在于促进党内民主[J].新东方 2009.10 [9]:易群
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初探[J].社会管理
第五篇: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当前腐败现象发生的原因及特征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前言
刘春:大家好,我们这个主题是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和特征。我们准备利用这一段时间对当前在我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诱因以及它的一些表现做一点分析。这个原因就在于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怎么深化反腐败斗争做了战略部署,尤其是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做了清晰的表述。十八大对当前的形势的判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短短的几个字是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起码传递了这么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对当前的腐败形势做太过乐观的估计,它依然严峻,严峻就是不容忽视,更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它是严重的,而且严峻的意义还在于它以解决腐败的问题就有紧迫性,所以严峻的含义要把严重更广、更多,严重讲的是腐败的形势的严重性,严峻更多地强调紧迫性。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做这样的判断,以及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什么样的现象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你依据什么来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要谈的,你得展开对当前腐败发生的诱因,它的表现、特征我们做一个分析,分析完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十八大做了这样的判断。
一、当前腐败现象多发的诱因分析
首先,就当前中国发生腐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能离开对整个社会所处阶段的定位和定性,腐败是个现象,它是在整个社会大背景,社会的特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制度结构大变动之下发生的,那么它发生的这些都跟它所发生的背景结构变动、社会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现象就是这种社会变革、变动、结构调整的自然的一个副产品,所以我们分析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要从我们所在什么样的结构变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出发,从这儿出发。
首先看,中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当前的这个社会要给它做个定位的话,政治上的定位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什么意思呢?初级阶段的目标是要向终级、高级,它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千方百计摆脱这个冲击,它在通过建设发展来提升国家由初级向终极,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个初级阶段是一个变化的阶段,更是一个变革的阶段,它跟高级不一样,你再过多少年以后,社会主义到了高级阶段,相对成熟了,又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稳定了,成熟和稳定具有相对固定,但初级阶段不是,初级阶段就像人生一样,它还是童年、幼年时期,而童年、幼年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生长、发育、变革,这是它的特点。这是在政治上,从政治学,尤其是发展政治学上来分析我们现在这个处在什么阶段呢?叫转型社会。
二战以后,世界上专门有一个转型社会学、转型政治学,也叫转轨。我们现在这个期间正好是一个社会转轨期,它多长时间呢?几十年,可能上百年。而这个社会转轨和社会转型,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它的内容会涉及哪些呢?会涉及制度、体制、人的思维方式、利益结构、社会的物质技术结构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大变革、大变动、大转轨的这么一个特定阶段,总称“转轨社会”(转型社会),我们再来看,中国当前发生的腐败现象、贪污现象就是在这个大变动、大转轨、大转型、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这时候我们就有定位了,当前我们面临的这些腐败现象是与社会转轨的特点密切相连的,是社会转轨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现象,这就构成了我们分析当前腐败的一般发生规律,分析它的一般表现形式,判断和把握它的一般特点的基本出发点,如果脱离开这个大背景,脱离开对这个特定的转型转轨的分析,很多现象也解释不了,反腐败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我们当前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站在对转轨社会会发生什么,转轨社会都有哪些规律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当前的贪污现象的诱因和诱发因素,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从这一段来讲,我们看看世界,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国家在转轨和转型期的快速时期基本上都是腐败的高发期,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了改革、转轨、转型的快速、密集、高频率的这个阶段,往往同时也是腐败高发期,这二者有正相关关系,转轨、转型的高频率高速度的这一段时期,同时也是腐败发生的高发期、易发期、多发期,二者是正相关。
为什么在社会转轨的快速期、高频率转型期一般都会发生比较高的腐败发生率呢?这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现在中国也是一样,这是值得我们分析的,这就是我们这一个题目讲发生的诱因是什么,尤其就当前中国,尤其90年代以来,90年代以来,我们现在发生的这个贪污是典型的转轨期的现象,我们是又一个典型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做一下分析,就针对我们,特别是90年代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新阶段以来,这又20年了。在这个期间我下面列了这么几个方面都是相关的诱因(相关条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一定就都是原因了,但是诱因是可以。
(一)权力寻租现象成为腐败诱因
第一个,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尤其是改革的手段、改革的力度加大的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来说,政府职能范围会急剧扩大,而政府职能范围急剧扩大以后,寻租机会就增加了,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而寻租机会增加就产生了贪污腐败的隐患,这是第一个诱因,简单地说,在社会的快速转轨期,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从而引发了贪污腐败的上升。我们要分析为什么政府职能扩大,寻租机会增加,贪污腐败问题可能就会扩大、增长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不得不从这个“寻租”开始。权力寻租,它指的是政府官员、政府部门,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获利生财的资本,把它拿出去,或者用它跟别人做交易,取得额外的利益,这个额外的利益或是贪污或是受贿或是其他好处,这就相当于他手中的权力就成了他的资本和资源,而他获得的好处就等于是这个资本带来的收益,这就叫权力寻租,这不叫腐败叫什么?权力寻租不是腐败吗?典型的腐败,但我们要继续往前问了,为什么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寻租就多了呢?这跟政府职能扩大有关系,国外的情况就不说了,就说我国,为什么腐败的事多了?你仔细看一看在过去30多年,政府的权力是越来越少了,还是越来越大了?你就多多少少能够看出点眉目了,答案很清楚,过去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政府推动,客观上政府的职能范围越来越广,什么叫职能?职能就是管的事,管的事越来越多,管的事多权力就大,权力越来越大,个别的部门和干部,就可能把它视为是为自己带来利益的资本,搞腐败这就是它的隐患之所在。
我们为了防范权力寻租,是不是应该缩小政府职能呢?我们实事求是讲,你做不到,这就是它带来的副产品,因为中国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类型属于政府主导型,都是政府推动的,这个有它的长处,效率高,另外国家可以集中财力集中干一点事,从中央到地方,但是有它的致命弱点,这就是政府部门的权力大了你怎么保证你这里边的人都是两袖清风,都是依法办事?有几个害群之马过去没机会,他就想办坏事,他也没那个舞台,但是你现在的权力大了,外在监督又跟不上,权力寻租就发生了,现在机会多了,所以这是第一项诱因,政府职能范围扩大,“寻租”机会增加。我举一个例子,包括前面其他场合我也老举这个例子,土地例子。过去计划经济下,1990年以前,中国的土地,从集体到国有土地,非卖品,不能流通,但后来政府权力大了,既监管又可以操作它的流通,这是不是权力大了?当然是权力大了,可是土地由非卖变可卖,由不流通到可流通,这个机制变了,变了以后权力的作用都突显了,这个土地流向谁,以多少价钱给张三还是李四,这很大程度是由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的,过去它没有这个权力的,现在它有了,这就是权力大了,于是这里边就有人经不住诱惑做文章了,就把这个监管分配裁决的权力变成了他获利的资本,额外拿利益。什么叫额外呢?受贿,就这么来的。权力增大以后,他寻租机会增加了,寻租机会只要增加,腐败只升不降,这是一般规律。国外当年也是这样,只不过现在中国到这个时期,这是第一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权力资源价值膨胀成为腐败诱因
第二项诱因,经济迅猛发展,权力资源价值膨胀,这也是一个诱因。这个话说得再通俗一点,经济发展以后,实际上都与公共发展、社会发展有需求的东西都增值了,首推权力。但是一个命题也提出来了,这个权力有价值吗?权力是资源吗?权力也有价值,权力也是资源,关键是你怎么分析,为什么有人出事呢?就是这些人把权力也把商品看待,别人通过商品可以出售牟利,我出售某种权力的权能把它当做商品也能做交换,过去它是外在的这个市场经济,特别经济不发展情况下,这种外部性,可以把权力的某项功能商品化,同他人做交易的舞台太小或者是没有,这个问题不突出,后来改革了,开放了,经济发展了,迅猛发展,而且社会发展都与政府主导型的相关部门的需求,它也提高了,提高了以后无形中就把这个权力的地位,权力的价值量也增值了也提升了,这个时候就有的人看重这个。过去,社会需求量小也没有舞台的时候,它这个低,也没人看重,现在它抬升了,于是,你说99%的干部不会犯事,它一升了以后我也不会犯事,但是那1%呢?腐败就这么出现的。既然这个东西能换来钱,这个东西能捞来好处,我为什么不用呢?于是个别害群之马就开始违法乱纪,利用职权做局、做交易,这就发生腐败了。第二个诱因,经济迅猛发展以后,权力资源确实有个价值膨胀,这对多数人没有意义,多数人两袖清风,依法办事,但是对个别人的意义可就不同了,他一犯事,权力性质就变。
(三)体制规范出现漏洞成为腐败诱因
第三个诱因,体制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我们讲到更直接、更深层次、也更要害的地方,我们前面也在讲转型转轨,什么意思呢?体制在变化,机制在调整,新老体制在过渡,这不就是转轨、转型么?但是转型转轨的一个客观特色是什么?如新老机制、新老体制,它是一瞬间调整完成的吗?如新老体制和机制的交接,就像火车,前面车厢和后面车厢要对接,“咣”,那钩子“咔碴”一声锁定了,火车可以这样,但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资源分配体制能这样吗?不可能。它是一个新老体制逐步磨合,老的体制逐步退去,新的体制逐步完善,相互磨合、识别这么一个纠结的过程,这是一个真实的行为。我们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一句话叫“过渡期”,什么叫“过渡期”?过渡期的典型特征是老体制的特点不明显,新体制也不成熟,过渡期就必然会发生空白地带,必然发生模糊地带,必然发生新老体制的空档,就这个所谓的空档、灰色地带、模糊地带,而你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相当多数的腐败现象就是发生在这个空档、空白地带,就是人们所说的利用了新老体制交接,发生的空档和空白来谋取私利,叫第三个诱因,体制和规范过渡期出现了漏洞和机会。漏洞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和机会出现了,老体制不动的时候没有机会也没有漏洞,新体制过了多少年以后,它就位了,也完善了,漏洞和机会也少了,什么时候漏洞和机会多呢?老体制在不断地退,新体制不断地完善,就在中间这一块,漏洞就会多,这就我为什么一再强调中国发生腐败现象是转轨期,转轨过渡期,特别是快速转轨期下的特定现象。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这个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国有资产的流失量也非常巨大,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实事求是地讲,你也统计不出来,因为大量的是统计不上来的,你会发现,我们要做一个进一步的深度分析,这个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在哪个阶段是大规模失血的阶段呢?你要再进一步这么往下问你就会发现,EXP: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的高峰期,恰恰是国有资产的监管、经营机制,大规模调整的那一段时期,包括一些地方,尤其是中小国企,大规模的叫做转制、兼并、改制、拍卖那一段时期,那一段时期多长呢?大致上有十年左右,而那一段就是中国的国有资产的流失的高发期和巨量失血期,这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体制和规范过渡有空档,出现机会了,包括现在发现的、查处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些典型案件,好多都发生在国有企业转制、拍卖、兼并那个阶段,为什么发生在那个阶段呢?因为那个阶段,老的国有制要退去了,新的机制要转制了,监管又跟不上,包括资产评估又不到位,于是就有人在这边做文章,国有资产怎么流失的呢?这个手段很简单,那个不需要大上学的,是个人都知道他怎么流失的,一块钱的东西一毛钱卖出去,就这么流失的,但你现在要问了,当时资产评估不到位吗?确实,资产评估确实不到位,一块钱的东西确实卖一毛、卖五分、卖一分。这什么现象呢?我就以此例来说明,这是社会转轨期特定现象,我们到今天,尤其2005年以后,大规模的国有企业转制、兼并、拍卖已经完成了,都完成了,在以后,尤其到今天,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不可能,我不是说不流失,有腐败就有流失,但这种大规模的、成体系的,而且在一瞬间,压缩在一个时段完成的那种事不会发生,这是一个典型案例,什么叫转轨期,新老体制交接过程中的空档、机会和漏洞而造成一些人贪污腐败的良机的典型案例。你不分析,这个转轨转型解释不了这个现象,这是第三个。
(四)社会价值观冲突成为腐败诱因
第四个诱因,当前我们腐败现象发生还和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有关系,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当然有人要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冲突跟腐败的发生有关系吗?这关系太大了。这个原因要说也很简单,人是有所思才有所有动,脑子里想的事他才会行动,人只有心动才会行动,他脑子观念不变,他没有那个念头,他能干那个事吗?不会。所以从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个意义上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到了价值观出现了剧烈冲突,人们在认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这些问题上如果发生了模糊、混淆和认知上的错位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这很简单,所以一个社会,你看着大量的社会问题的背后,根本上人的内心问题,就贪污这一块来讲,别的都不说,贪污,谁贪污?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贪污的事高了?那是因为在这个队伍里也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和价值观认知上的困惑。
在过去,老的时期,如计划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我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上没有冲突,那时候大家整齐划一,但改革开放以后对人的生存,包括思维方式的最大的冲击是价值观多样化,于是,评价好坏的标准,老的一些也崩溃了,你说社会成员出现这个事,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而在官员队伍中那就是导致党风、政风的不正,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诱因,从这一点来讲,包括到党的十八大都为什么强调党风廉政教育,强调自律自省,强调官员树立高尚的官德和政德,就是要匡正价值观。人的观念正确了,思维方式不发生偏差,他在行动上也不会发生偏差。
所以这四个诱因是我们分析当前中国发生的腐败现象的一些基本的方面。一个,政府职能范围扩大了,寻租机会增加了;第二,经济迅猛发展了,权力资源价值膨胀;第三,体制和规范处于过渡期,出现大量漏洞和机会,被人钻了空子了,这是三。第四,价值观出现冲突,人们在价值观的认知上出现了差异和混乱,导致行动上的脱轨、出轨,四大方面,这是关于腐败现象的诱因的分析。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及特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既然有这样一些诱因和表现,那腐败现象都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和特征呢?最近十多年、二十多年,中国的腐败现象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我前面讲了深层次的跟社会变动、结构调整、社会转轨有关,但就表现来讲也是有规律的,经过这20多年腐败发生都有哪些共同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思考它的对策,就要针对这些表现而有针对性,分析它的表现特征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对于廉政建设、反贪措施的选择有针对性。最近二十年,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表现在这些特征上,我在这儿列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是一些共性特征、突出特征,而不是说所有的特征。还有,我们需要集中研究,需要注意这六个方面。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大案要案激增
第一点,大案要案激增。大案要案显著增加,它的第一特点,这个特点人人都看得见,就在表面,大案要案显著增加跟什么时候比?我这里讲的特点是最近二十年,既然是最近二十年的特点,那是跟二十年以前,主要是90年代以来,首先我们看大案,大案指的是数额大,反贪,反贪上指的大案,第一个标志是数额,它怎么显出现在大了呢?很简单,二十多年前,如果您的单位、您的行业里发现一个人贪污了十来万、二十万,这叫大案,这是很不得了了,很大的案子了,那是80年代。但到今天,您单位里或者什么地方再发现一个二十万、三十万的能叫特别大的案子吗?不能叫了,因为比这个数额多的案子更多了,这就叫大案,越来越大。当前最大的案子,贪污受贿加挪用已经突破了亿,80年代当时的贪污案是以万计的,80年代您单位里发现了一个贪污犯,贪污了五万、六万这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案子,以万为单位;90年代,是以十万为单位;到了90年代,最近二十年,现在已经以百万,甚至千万为单位,数量级都不一样,现在最大的已经发生多起了,都过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从这些方面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十八大讲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十八大讲那个,你别看寥寥数字,就几个字,它背后是有一系列的事实做依托的。
(二)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
什么叫要案?要案指的是涉案人的地位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大要案,既然讲到涉案人了,这就进入到了第二个表现,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干部的比例在上升。高级干部、中级干部越来越多,执政党,包括政府官员的队伍是有结构的,犯案人的高地位的人越来越多,只能传递一个信号,说明腐败的蔓延往高在蔓延,如果往高在蔓延,你说这是腐败的现象表现是轻了还是重了呢?这答案很清楚,肯定是严峻了。我记得早在80年代的时候,当时如果一个部级干部犯案,那《人民日报》头版要报道,头版二条、三条,现在一个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能报道吗?都在后面几版,为什么?它多了,这是现实。
2000年以后被查处的部级干部,尤其是在2000年到2005、2006年那一段,每一年都是几十个,最少有十来个,最多有近四十个,这个比例就不低了,部级干部什么概念?中国的高级干部,那就不用说很高级别的干部也有被查处、惩罚。最典型的是1996年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因为受贿判了十多年,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这个人是被枪毙,因为受贿三千多万,这个地位很高了,比部级还高,到2007年,2007年,当时又一位政治局委员陈良宇被判刑,因为受贿,滥用职权。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大家看看,政治局委员、国家副委员长什么级别的干部?80年代你都无法想象的事情都发生了,这就说明腐败主体中高中级别干部在过去二十年中间,我在这里讲的表现是有个时段的,过去二十年是在不断地弹升的,什么叫做不断地弹升?一,人数在增加,过去每年查处十来个,最多的时候查处近四十个,这是一。二,级别也在增长了,80年代的时候部级干部犯案,《人民日报》头版要报,为什么要报?少。这些问题,所谓的干部犯案的结构的变化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警醒,这是第二个。
(三)团伙和群体作案比例呈增长趋势
第三个特点和表现,团伙和群体作案在增长。什么叫团伙、群体作案呢?在犯罪上,对团伙作案,尤其是有组织犯罪是严厉打击的,为什么?因为有组织、团伙犯案,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分别作案,就贪污腐败这一块,过去二十年我们确实会看到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腐败现象是走了一个这么一个过程,由彼此分别作案向相互合作,由彼此各自为战到相互关联这么一个过渡。于是,这就发生一些地方、一些行业,有些案件一查就一窝,一窝就是一群,一查就是一串,什么叫串呢?相互关联、勾连,这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可就大大上升了。这就变成了有组织犯罪了,我们当前查处的已经有一批群体犯案的典型案例,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而且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这已经有一批典型案例。当年辽宁“木马”大案就抓了一批,7、8年前黑龙江的案件,其中在黑龙江的案件里边光部级干部就有7位,而且其中有2位还是正部,这两位正部,一位是省长田凤山,还有一位政协主席韩桂芝,这群伙,这串还要串多大?相当大了。这就是所谓的一堆、一串,这也提出了警醒,什么警醒呢?当这方面的违法乱纪,彼此合作,相互照应,甚至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破坏性更大了呢,是不是意味着你对它的防范以及你对它的查处的代价和成本更高了呢?当然是。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十八大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是正确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不过分,很到位,严峻就是紧迫、严重的意思,这是第三,团伙和群体作案的方式,团伙性。
(四)腐败案件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
第四个表现,分布的特点。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频发,这是第四个特点,什么叫既普遍分布呢?既普遍分布就是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分布特点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发生率很低,也没什么规律,没有大范围的问题,也没有规律,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了,就最近二十年,最近二十年它绵延开来,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规律呢?不分行业和部门,这就叫普遍分布。你现在说找贪污,找受贿这些现象,很难说行业和部门之间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没有的区别,你这儿有,我这儿没有,很难有这个区别,顶多是多和少,就连过去老百姓讲的清水衙门的一些部门现在也有抓贪污,这都有了。
另外,一方面要普遍分布的这个环境下,另外又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叫做重点频发,什么叫重点频发?易发、多发、高发,这就是我们讲的重点频发,那些领域和部门被认为是易发、多发、高发呢?这个在中央文件中是有定论,而且最近这几年都是专项治理,都在这里边,现在反腐倡廉有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首先是工程领域高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领域是腐败的高发区,一直居高不下,到今天也没有实质性地下降,你别看已经有专项治理了,这个事确实是长期的,工程领域。倒在工程领域的干部里是数不胜数了,一些干部是管工程的,最后中箭落马,经不住诱惑,掉下去了。还有一些干部也不管工程,但最后犯事一查也是工程,你就看出这里边多少人想在这里边插手,捞好处,再加上为什么工程是个重灾区呢?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是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工程量大,一年几万亿的工程量,人人都想在这里边捞,当然是不乏手段,其中就有一些关于,所以它就成为重灾区,高发区。刚才我们讲到了90年代的陈希同,那里边就有涉及工程的事,后来2007年陈良宇也有涉及工程的事了,别说底下了,都有涉及。
第二个,高发区,土地。我们前面举例子也谈了,土地过去是非卖品,不能流通,后来变成可卖品,在加上土地这个特殊商品的价值链的附加值太大,于是各路人等纷纷在这里边插手,也有干部掉下去,落马了。第三个高发区,资源。资源是从煤炭到稀有金属,很多人都想在这里边挣一些额外的利益,这也相当一些干部,像一些地方,前几年,这几年中央集中整顿好了,前几年矿难不断,矿难一半背后是人祸,官商勾结,就是在这资源里边搞腐败。再往下,在一段时间内,一些领域也是高发区,这个中央都认定,如金融,大金融领域里边抓了多少人,90年代有一段时期抓行长,包括中央的央企的行长好几位都被抓了,现在都在大狱了,王雪冰、张恩照,这都是中央央企一级行长里的一把手。另外有一段时期的高发区,海关。你要在90年代末期,先是出现的湛江海关案,抓了多少人,后来又是厦门海关案,厦门远华案,这都是高发区。所以,面对第四个特点,既普遍分布又重点高发,怎么办?只能是普遍防范,加上重点专项治理,这是现在中央在抓的,专项治理就是针对高发区,这是第四。
(五)腐败手段隐蔽多样
第五,最近十多年,腐败现象还表现在手段隐蔽多样上。最近,这十多年,近二十年,你会发现查处越来越多的案子有一个趋势,好多人犯案手段多样化,更加隐蔽,什么叫隐蔽,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隐蔽是以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内容,这叫隐蔽。本来是受贿,但他可以跟对方,如对方是一个金融单位,来签订一个理财协议,理财协议是一个民事合同,表面上当然是合法的了,但实际上他是行贿受贿,这些都有了,什么叫多样化?多样化,这种腐败交易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甚至都超出了我们现有法律认定的传统范围,难以认定,这叫多样化,这个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第五个。
(六)一把手腐败现象严重
我要列的最后一个特点,一把手发生腐败严重。头几年我跟踪进行过统计,一把手,所谓的一把手是或党、或政、或政、或企一把手,犯案的比率大致是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是被查处的这些人里边一把手占三分之一。这个比率就相当高了,尤其在中国,一把手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你在地方党委一把手,你到企业一把手,他的荣辱,他出事还是不出事,对你这个地方、对这个企业的影响太大了,特别对这支干部队伍,但三分之一的比例,这个比例就很高了,值得我们警醒,值得我们去认真对策研究,怎么防范?远的不说,你看2012年中纪委通报的几个典型案例,其中有好几个都是一把手。
他是一把手,他一犯事,你对党的形象、对党的党风影响是什么?这打击太大了。刘志军,这也是2012年,移送司法,刘志军是贪污受贿,他也是一把手,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像这样职位的人如果犯事,后果是什么?而且你也能推断出来,这样的人犯案也绝对不是他一个人,是一批人,这个一批人的概念少则7、8个,3、4个,多了就没法说了,这个打击很大。刘志军一出事,由他再顺藤摸瓜又抓了好几个,都是铁道的,你不得不承认,你对这个部门是不是打击,对这个行业是不是打击,而且这样地位的干部犯事,对你的党风,对你的形象是不是打击,所以一把手腐败严重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防范和警惕的重要课题。
关于当前腐败发生的原因和表现,我们就谈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