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府文件[5篇]

时间:2019-05-14 00: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政府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政府文件》。

第一篇:河北省政府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

实施意见

冀政„2011‟52号2011年4月22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渎职侵权、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问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态势,加快构建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治本措施,着力解决招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加快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分散的专业交易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进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场交易,实现“交易场所、网络信息、交易规则、运作程序、评标专家库”五统一。依托建设省行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年底前,设区市建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8月底前制定出台河北省《关于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指导意见》。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统筹指导,依托现有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2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二)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查处公共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府采购等领域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问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和背后的权钱交易问题,借用

资质投标和出借资质收取费用以及违法违规转包、分包等突出问题。年底前省、市向社会公布一批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

(三)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用信息公开制度。省、市、县于7月底前编制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设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省直部门7月底前完成,设区市、县(市、区)政府8月底前完成。9月底前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8月底前省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共享管理办法》,省直有关部门制定本行业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办法,建立企业信誉评价制度。9月底前各级政府及部门做到项目信息全部公开。

(四)推行“十公开”制度。在全省各级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建设“十公开”制度,做到立项审批、土地征用、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过程等重要环节的全过程公开。

二、认真执行《条例》,依法治理征地拆迁中侵害群众权益的问题

(一)着力解决暴力征收、强制征收等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房屋征收人员管理,规范征收行为。严格按照“决策民主、程序得当、结果公开”的原则,完善征收程序,建立工作机制,保证房屋征收依法合规。上半年各级开展自查自纠;下半年集中开展检查。重点查处采取暴力、威胁手段或者中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交通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迁人搬迁的“突击”、“株连”式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严肃查处《条例》颁布后建设单

位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和政府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加大对农村土地征用、流转的监管力度,纠正“未批先征、边批边征、以租代征”行为。对工作不力、有禁不止、失职渎职引发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做好房屋征收评估补偿工作。依法进行评估,确保补偿标准科学合理、补偿资金足额到位。上半年省出台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加大对房地产评估机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估价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解决房屋征收与补偿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创新管理方式,探索源头治腐长效机制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与国务院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工作,确定取消的坚决取消,下放的做好接收工作。对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6月和12月组织集中检查活动,加强对国务院、省政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省下放特定区域实施的行政审批权限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5月底前各级行政部门全部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积极探索推进建立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检查、行政给付裁量权基准制度。12月底前召开调度会,进行总结推广,并组织开展检查。

(三)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上半年各级政府及部门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和听证公示制度,推行领导班子以会议

形式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发言的作法。抓好“会审会”、“旁听制”、“处(科)务会议纪要”、“乡镇议事会”等四项制度落实,下半年组织专项检查。年底前制定出台《河北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责任追究办法》,对各项决策制度、权力运行公开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进行问责。全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年底前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负责、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配合协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参与的制度廉洁性评估长效机制。加大网上公开力度,除涉密事项外,政府及部门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均要通过门户网站“公开栏”向社会公开。

(四)加快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抓紧筹划省行政服务中心,争取尽快投入运行。年底前各设区市、县(市、区)全部建成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村(街道)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站、室)。上半年,在部分市、县开展编制进驻项目目录试点工作。制定全省统一的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标准,推进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下半年,调研起草《河北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中心”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廉洁、高效、便民作用。

(五)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上半年修订完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和省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制定并推行廉政风险谈话、报告和督办制度。抓好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新农合资金、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公共企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推广“制度+科技”经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注重整合网络资源,提高监控科技含量。

(六)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比重。按照因素法,科学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专项资金分配

政策、分配办法、分配结果的公开透明度。

四、落实《廉政准则》,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做好对省管干部、处级干部2010年度集中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不按党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依纪严肃处理。注重结果运用,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作为考察、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岗位和人员的监管,加强对节日期间、婚丧喜庆等重点时段的检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的行为和借机敛财等问题,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探索制定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收送礼金问题的相关制度。

(三)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上半年制定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职务消费具体项目、人员范围和费用标准。落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备案制度。9月底前,各国有企业要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按照管理权限向省、市国资委或其出资单位备案。10月底前,省、市政府国资委及其他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情况进行检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机制,年底前完成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完善工作,使薪酬标准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严肃查处国有企业负责人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并将其列为监事会办事处对监管企业监督检查的重点。

五、严格控制经费,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

(一)严格各项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切实防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反弹,确保2011年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零增长。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继续实行经费先行审批制度,确保2011年出国经费总量零增长。

(二)继续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禁以“学院”等名义兴办培训机构、建设楼堂馆所,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建设行为。

(三)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公务接待范围,不得将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各级抓紧完善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接待经费开支标准,严禁以会议和培训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接待制度,按标准实行工作餐,不得提高接待标准。严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和请客送礼行为。

(四)进一步控制差旅、会议、文件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差旅、会议、培训的数量和规模。认真执行会议计划管理和报批制度,严格控制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数量、规格和规模,尽可能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避免层层开会,政府领导一般不参加部门召开的会议。认真落实会议和出差定点管理的要求,继续推行和完善定点管理制度,努力节约经费支出。大力减少发文数量,凡是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发文,已全文公开播发的不再印发文件,除涉密文件外,对政府及部门下发的文件实行网上传输,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文件。

(五)控制体育赛事和体育场馆建设。4至6月份组织开展对全省体育场馆现状调研。对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城市提出体育场馆选址、建设规模等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年度竞赛计划,计划外赛事一律不予审批。简化开闭幕式规格和规模,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和学校场馆、健身广场等举办赛事。

(六)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举办国际会议、论坛等活动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抓紧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除有特殊需要外,暂停举办新的综合性涉外论坛,效果不明显的涉外论坛一律不再举办,没有必要机制化的坚决不搞机制化。严格控制各种庆典、节会等活动,凡举办全省性的庆典活动须经省委、省政府审批,举办地方性的庆典活动须经设区市党委、政府审批,必要的报省委、省政府审批。进一步加强对行业性和专业性展览、研讨会的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各级各部门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凡不符合规定的应坚决予以撤销,对继续违规举办和存在违规出席、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等行为的,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

(七)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重新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制定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更新公务用车。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加大对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党政机关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以及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私用等问题,年底前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八)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以假发票套取资金、虚

列会议费和培训费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以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地方财政补助收入、虚列成本费用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购买消费卡等问题。对2010年自查自纠“零申报”、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地方和部门,组织开展复查。对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加强督促检查,搞好整改落实。对国有金融企业“小金库”治理,进行全面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九)深化行政经费管理改革。深化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省级完善异地预算单位财政支付业务支持平台系统,将学校、医院和异地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规范化改革范围。整体推进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处在转轨阶段的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规范化改革。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覆盖。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年底前实现省级和设区市“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全覆盖,积极向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推行。加强部门银行账户管理,建立全省各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化管理平台,把各级财政资金专户、预算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同一网络平台,实现对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的全面实时监控。

(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细化公开内容,预算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决算逐步细化到“款”级科目。重点公开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主动向社会公开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报告,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大办案力度,充分发挥惩治震慑作用

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重大典型案件,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建立查处重大复杂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共同预防和监督配合等工作机制。完善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参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危害国土资源案件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发生案件的调查机制。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犯罪案件,滥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危害科学发展和政府投资安全、严重不负责任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渎职犯罪案件。继续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严厉打击受贿行贿等违法行为。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实现惩治的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本地区本部门反腐倡廉建设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分管领导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廉政建设,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

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三)自觉接受监督。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直接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四)强化督导检查。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要对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省直牵头和配合单位要半年报送一次情况,年底报送工作总结,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验收。

`附:2011年全省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

2011年全省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 序号重点任务牵头单位配合单位

1加快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编委办 2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财政厅 3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用信息公开制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委宣传部、省法制办、省商务厅

4推行“十公开”制度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

5着力解决暴力征收、强制征收等问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法制办、省信访局

6做好房屋征收评估补偿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物价局、省法制办、省信访局

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编委办

8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省法制办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厅

9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10加快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编委办

11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省预防腐败局省政府各部门 12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13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委统战部、省监察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省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证监局14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15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省国资委 省监察厅 16严格各项支出预算管理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17继续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审计厅 18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接待办、省财政厅

19进一步控制差旅、会议、文件等一般性支出省政府办公厅 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20控制体育赛事和体育场馆建设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21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省纪委

省政府纠风办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 22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省纪委

省监察厅 省财政厅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直各单位 23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公安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河北银监局

24深化行政经费管理改革省财政厅省监察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中国银联河北分公司

25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26加大办案力度省纪委 省监察厅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省审计厅、省法制办、省司法厅

第二篇:山西省政府66号文件文件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采矿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省属国有煤炭企业:

目前,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换发采矿许可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进一步加快整合后煤矿企业复产复工,开展矿井改造和煤炭生产,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00号)要求,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中的保留煤矿须在两年内“按规定分期分批完成储量核查和价款处置等工作”(包括资源储量核实及评审备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评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资源价款处置,以下简称“后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重组整合已换发采矿许可证的保留煤矿做好“后续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工作范围

本次完善采矿登记的工作范围为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方案批复核准并已按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要求领取了两年期采矿许可证的保留煤矿。

二、程序步骤

(一)已领取两年期采矿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按照“后续工作”上报资料要求(附件1),将资料上报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1煤矿企业按照国土资源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及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基准日为2009年12月31日),经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审查同意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形式审查合格后,交具有评审资格的机构进行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2煤矿企业根据已评审备案的储量核实报告,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大型矿山(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的开发利用方案由省国土厅负责组织评审,中小型矿山(生产规模<120万吨/年)的开发利用方案由各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露天开采的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由具备露天开采设计资质条件的单位编制。

3煤矿企业根据评审备案的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评审备案。

4煤矿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上报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5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评审备案的储量核实报告进行采矿权价款核定。煤矿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缴纳采矿权价款。

(二)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根据单独保留且不新增资源煤矿、单独保留且新增资源煤矿及整合保留煤矿进行分类复核后,将资料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三)省国土资源厅按采矿登记有关法律法规办理长期采矿许可证。在矿井保有储量能满足生产规模的情况下,一般按小型、中型、大型矿山分别换发10年、20年、30年有效期的采矿许可证。

三、职责分工

(一)省国土资源厅制定“后续工作”上报资料要求,并负责资源储量核实及评审备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评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资源价款处置等工作(具体时间要求及办理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下发)。

(二)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工作。

(三)省财政厅负责采矿权价款征收入库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83号)要求,对整合后保留煤矿的采矿权价款进行处置,核定征收整合后保留煤矿的价款,并填写煤矿采矿权有偿使用基本情况表(附件2)。缴入省级财政价款专户,由省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比例上缴中央财政和拨付县(市、区)、市财政,对于服务年限超过30年的矿山企业,采矿权价款按照动用资源储量30年核定征收,并优先处置旧资源。

对于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应缴而未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原则上在采矿权转让前由原采矿权人缴纳,但原采矿权人因故未能在采矿权转让前缴纳的,由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或新矿山企业按原《采矿权价款缴纳合同》缴纳。

四、时间要求

(一)2010年8月20日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后续工作”上报资料的相关要求,通知到有关煤矿企业。

(二)2010年8月2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各市、县(市、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评审备案工作要全部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要完成5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完成30%,采矿权价款处置要完成30%。

(三)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各市、县(市、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评审及采矿权价款处置工作要全部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完成70%。

(四)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各市、县(市、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全部完成。

(五)2011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工作总结阶段,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别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后续工作”资料完善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换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法律性、业务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兼并重组主体责任,本着“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把握节奏、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资料审查关,确保“后续工作”资料要件齐全、依据合法、内容真实;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进度,保证质量,确保此项工作依法有序进行。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要着眼全局,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确保“后续工作”到2011年底前全面完成。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适时监督,将资源储量核实、采矿权价款核定等作为监控重点,加强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后续工作”规范、健康进行。

(二)“后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缺一不可。为此,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通知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先易后难,确定每个矿山、每个环节具体的工作时间,确保各项“后续工作”有效衔接,协调推进。

(三)在推进“后续工作”过程中,省直有关部门对资料进行合规性审查,对工作的程序性负责。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特别是在储量核实、资料制作、价款核定等过程中,要派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煤矿企业必须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完成上述工作,并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逾期未完成上述工作的,其法律后果由煤矿企业承担。

附件1:兼并重组整合保留煤矿“后续工作”需提交的资料.doc

二○一○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冀政办[2001]13号

各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河北省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及省以下各级党政机关、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采购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自筹资金、进行政府采购的,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总称。自筹资金是指采购单位除财政预算内、外拨款之外的其他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政府采购,是指采购单位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第四条 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效益及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下设政府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负责本地区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二)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三)审核、汇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

(四)编制政府采购目录方案;

(五)审批进入本级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资格;

(六)审批社会中介机构取得同级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资格;

(七)委托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组织采购;对采购中心无能力组织实施的政府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委托取得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办理;

(八)负责对定点采购的管理,与定点单位签定定点合同,对定点单位合同履行情况、事业行政单位定点采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九)监督政府采购活动;

(十)建立和管理同级政府采购网站;

(十一)负责政府采购信息的统计、汇总、分析、上报;

(十二)组织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十三)受理政府采购中的投诉事项;

(十四)指导下级政府采购工作;

(十五)处理政府采购中的其他事务。

第六条 各级采购办与采购中心必须分开设立,各负其责,形成制衡机制。

第七条 政府采购实行采购目录管理制度。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政府采购的实际需要,编制政府采购目录,报经本级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 政府采购主体

第八条 政府采购主体包括采购中心,具备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的中介机构和供应商。

第九条 各级政府采购中心是指政府批准的负责集中采购业务的专职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采购办委托具体组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集中采购事宜;

(二)对属于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

(三)建立政府采购信息数据库、供应商信息库、专家信息库;

(四)定期在政府采购网站发布采购信息;

(五)受采购单位的委托,代其办理分散采购招投标事宜;

(六)按月向政府采购办报送政府采购信息情况;

(七)办理财政部门交办的其他政府采购事务。

第十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均可向市以上采购办申请取得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

(一)依法成立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三)熟悉国家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过省级或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举办的政府采购业务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机构人员的20%以上;

(四)具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其中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经济、法律专业人员分别占在职人员总数60%和20%以上;

(五)具有从事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活动所需要足够的营业场所、设施和资金,具有较完善的供应商信息库、专家库、招标业务资料库等专业技术信息系统,能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完成政府采购代理工作;

(六)能认真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法定代理人在申请资格前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七)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取得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受采购办的委托,承办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特殊项目的招投标事宜。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供应商是指具备向采购单位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中国供应商和外国供应商。

第十四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取得政府采购的中国供应商资格:

(一)依法成立的独立法人,或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的其他组织或个人;

(二)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纳税记录;

(三)遵守产品质量法律、法规,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四)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良好的履行合同记录;

(五)有良好的资金、财务状况;

(六)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人员结构;

(七)特殊行业要具有相关部门核发的资格证书;

(八)国务院财政部门及省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取得政府采购的外国供应商资格:

(一)经国家财政部门及省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的外国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二)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所承诺的准入我国境内的政府采购市场的外国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外国供应商享有并履行与国内供应商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 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的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政府采购分为集中采购、定点采购和分散采购三种形式。

集中采购是指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由采购中心或经采购办批准并委托的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投标、采购单位根据中标结果与中标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财政部门直接与供应商办理结算的一种采购方式。

定点采购是指财政部门委托采购中心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定点单位,财政部门与定点单位签订履约合同,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单位直接到定点单位接受服务、购买限定用品,财政部门或采购单位直接与定点单位办理结算的一种采购方式。

分散采购是指对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由各采购单位自行采购或委托采购中心、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投标,由采购单位与中标供应商签定采购合同并直接与供应商办理结算的一种采购方式。

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十八条 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

第十九条 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中心或经采购办批准和委托的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以下统称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以下统称投标人)投标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条 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

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应当事先得到本级采购办的批准

第二十一条 邀请招标采购,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五个以上特定的供应商投标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同级采购办批准,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政府采购:

(一)采购项目复杂或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或承包商处采购;

(二)采购项目的价值低,研究和评审招标文件所需时间长、费用高,采购人只能通过限制投标人数量来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

第二十三条 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招标人直接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同级采购办批准,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

(一)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

(二)出现了不可预见的急需采购,而无法按招标方式得到的;

(三)招标文件的准备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

(四)供应商准备招标文件需要高额费用的;

(五)对高新技术含量有特别要求的;

(六)采购办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询价采购,是指对三家以上的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比较,以确保价格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同级采购办批准,可以采取询价采购:

(一)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

(二)采购金额不大的单项、零星采购。第二十七条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单位向供应商直接购买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同级采购办批准,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一)只能从特定供应商处采购,或供应商拥有专有权,且无其他合适替代标的;

(二)原采购的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更换或扩充,必须向原供应商采购的;

(三)在原招标目的范围内,补充合同的价格不超过原合同价格50%的工程,必须与原供应 商签约的;

(四)预先声明需对原有采购进行后续扩充的;

(五)采购单位有充足理由认为只有从特定供应商处进行采购,才能促进实施相关政策目标的;

(六)从残疾人、慈善等机构采购的;

第四章 政府采购程序

第二十九条 政府采购程序包括编制和批准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落实资金、核实采购清单、委托采购中心或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投标,签订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和结算等。

第三十条 政府采购办应当在编制部门政府采购预算之前,颁布政府采购目录。

第三十一条 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各事业行政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的同时,对政府采购目录列示的项目,在财政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限额之内,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应列明拟采购货物、工程及服务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单价、总价、供应时间等情况。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门在审核部门上报的预算时,应在部门预算总指标控制数之内对部门提出的政府采购建议计划提出核定意见,统一编入部门预算文本,政府采购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形成本级政府采购预算。

第三十三条 各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在批复部门预算时同时批复。

第三十四条 落实采购资金、核实采购清单。采购项目属于预算内、外资金的,在实施采购前由主管部门将所需资金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由痛击财政部门将本次采购资金从财政国库或财政预算外专户划拨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采购项目属于采购单位自筹资金的,在实施采购前由采购单位将本次采购资金划拨到同级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同级财政部门对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项目清单及使用的资金进行审核,资金符合国家规定并划拨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的,方可批准进行采购。

第三十五条 委托采购中心或具备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的中介机构招投标。同级采购办对核准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申请,委托采购中心或具备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的中介机构招投标。

第三十六条 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采购方式的,其招投标程序及管理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其程序及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没有规定的,遵照本办法。

第三十七条 对政府采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招标人或采购单位应将以下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政府采购办:

(一)招标文件经采购单位签字盖章后,招标人应将招标文件报同级采购办备案。采购办收到招标文件后7个工作日内如无异议,招标人方可在采购办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招标公告;

(二)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采购办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总结报告;

(三)政府采购合同内容有招标人拟定,经采购单位签字盖章后,招标人应将合同草稿报同级采购办备案,采购办收到招标人上报的政府采购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如无异议,采购单位方可与中标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四)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后7日内,采购单位应当将合同副本报采购办备案;

(五)政府采购合同需要变更的,采购单位应当将有关合同变更的内容及时书面报政府采购办;

(六)政府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某些特殊情况需要终止合同的,招标人应当将终止合同的理由以及相应的措施,及时书面报采购办;

(七)供应商有违反政府采购合同的行为,采购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解决,并将有关供应商违约的情况以及拟采取的措施,及时书面报采购办。

各级采购办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招标人或采购单位备案的有关资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认真的审查,对不符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应通知其修改,直到符合政府采购规定为止。

第三十八条 开标应当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公开进行,由招标人主持,在财政、监察、公证机关的监督下进行,邀请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采购单位的代表参加。

第三十九条 对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其评标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招标人、采购单位的代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四十条 对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采购单位提交书面报告,并确定合格的中标人。

第四十一条 竞争性谈判采购程序

(一)采购单位出具符合实行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理由及证明材料,由采购中心或中介机构提出书面意见,报采购办批准后交采购中心或采购办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谈判;

(二)采购中心或采购办委托中介机构(以下简称谈判人)根据采购单位提出的要求,拟定合同条款或供货(工程)合同技术附件;

(三)谈判人确定采购方谈判小组成员、谈判程序、谈判内容、定标标准等事项。采购单位或其代表应当作为谈判人之一;

(四)谈判人拟定的合同条款或供货(工程)合同技术附件,提出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并连同邀请理由报采购办备案;

(五)向供应商发出邀请函;

(六)谈判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谈判时同级采购办派员进行现场监督。

在谈判活动中,谈判人应当分别与单一供应商进行谈判,谈判的任何一方在未征得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一切技术资料、价格或其他信息;

(七)谈判结束后,谈判人应当要求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最后报价及有关承诺,谈判人据此确定中标供应商。中标人确定后,采购单位对谈判小组确定的中标人进行认可;

谈判人向中标人签发中标通知书、向落标单位发落标通知书;

(八)中标人确定后,谈判人应将谈判纪要及确定中标供应商的理由在谈判结束后5日内报同级采购办备案。

第四十二条 采用询价采购,至少要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鉴别比较,择优选定。

第四十三条 询价采购程序:

(一)采购单位出具实行询价采购方式的理由及证明材料,由采购中心或中介机构提出书面意见,报采购办批准后交采购中心或采购办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询价;

(二)采购中心或采购办委托的其他中介机构(以下简称询价人)根据采购单位提出的要求,拟定合同条款或供货(工程)合同技术附件;

(三)询价人确定采购方询价小组成员、价格构成、定标标准等事项。采购单位或其代表应当作为询价人之一;

(四)询价人拟定的合同条款或供货(工程)合同技术附件,询价人提出报价供应商名单,并附选择理由报同级采购办备案;

(五)向供应商发出邀请函;

(六)询价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询价,询价时同级采购办派员进行现场监督。

询价活动必须公平进行,询价人应当要求供应商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价格。询价人确定的中标人应当是符合政府采购要求且报价合理的供应商。中标人确定后,采购单位对询价小组确定的中标人进行认可;

询价人向中标人签发中标通知书、向落标单位发落标通知书;

(七)询价人应当将询价纪要及确定中标供应商理由在询价结束后5日内报同级采购办备案。

第四十四条 单一来源采购程序:

(一)采购单位出具实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证明材料,提供唯一供应商名单,由采购中心提出书面意见,报采购办批准后交采购中心与单一供应商进行询价;

(二)采购中心根据采购单位提出的要求,拟定合同条款或供货(工程)合同技术附件;

(三)采购中心确定采购方询价小组成员、价格构成、定标标准等事项。

采购单位或其代表应当作为询价人之一;

(四)询价小组与供应商进行询价,询价时同级采购办派员进行现场监督。

询价小组与供应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采购单位对询价小组与供应商协商的价格进行认可;采购中心向供应商签发中标通知书;

(五)询价人应当将询价纪要及确定中标供应商理由在询价结束后5日内报同级采购办备案。

第四十五条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投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采购单位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所订的合同不得对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作实质性修改。

第四十七条 在签订采购合同时,采购单位可以在招标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对采购物品或者服务的数量予以增加或者减少。增减的幅度不得超过中标金额的10%,并不得变更单价。

第四十八条 长期供货合同和服务采购合同,合同履行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

第四十九条 投标人一旦中标,采购中心将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转为履约保证金,投标保证金达不到履约保证金金额或比例的(不高于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0%),中标供应商应当在采购合同签订后10日内,向采购中心补交。

第五十条 采购单位可以从货款中留置中标供应商不高于合同金额10%的质量保证金并在采购合同中应予明确。采购合同履行完毕,产品质量达到合同约定质量要求的,采购单位应于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10日内通知财政部门将留置质量保证金拨付商品供应商。

第五十一条 采购合同一经签订,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需变更合同的实质性条款的,采购单位应当于变更合同前征得同级政府采购办、招标人的同意。

第五十二条 合同履行中,采购单位如需另行采购与合同标的相同的物品或者服务的,经同级采购办批准,可以在不变更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与供应商协商签订补充的采购合同,但补充合同的金额不得超过原合同金额的10%。

第五十三条 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抽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第五十四条 除本办法有规定外,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履行及其他事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标人应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负责验收工作。

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证明,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采购中心(招标人)可以向投标人收取制作标书费用,按中标金额向中标供应商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财政、省物价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国库(或财政集中支付)部门开设“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统一办理集中采购项目资金结算。

第五十七条 采购单位对中标供应商提供的商品验收合格,即向财政部门开具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拨款申请书并提供有关资料,采购办、财政国库(或集中支付)部门审核无误后,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直接向商品供应商支付价款。

第五十八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新增国有资产的管理,及时办理新增资产的登记。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九条 各级采购办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有关政府采购的标准、方式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

(五)社会中介机构接受采购办委托采购的,委托合同履行情况;

(六)实行定点采购的,监督定点单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情况、事业行政单位定点采购制度执行情况;

(七)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材料。

第六十条 采购办发现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严重违反规定,可能给国家、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责令停止采购,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六十一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采购办提出书面投诉。采购办应当在收到投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第六十二条 政府采购应当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控告和检举,采购办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采购单位自行组织采购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采购单位使用的采购资金属于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财政部门尚未拨款的,不再拨付资金,已拨付资金从下一部门预算中等额抵扣,建议有关部门对采购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采购单位使用的采购资金属于自筹资金的,建议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属于定点采购项目的,采购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到非定点单位采购的,责令改正,建议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四条 社会中介机构或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招标无效;

给采购单位或者供应商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禁止其三年内代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

(一)未取得政府采购招投标代理资格而接受采购单位的委托为其进行政府采购目录项目的招投标的;

(二)取得政府采购代理资格组织的招投标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目录且未得到财政部门委托书的;

(三)明知招标项目超过财政部门委托书规定标准和经费限额仍为采购单位招标的;

(四)未按本办法规定组织评标委员会或未按本办法规定的评标原则评标的;

(五)未按本办法规定将政府采购有关资料及时向财政部门备案和报告的;

(六)与采购单位或者供应商串通,虚假招标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招标程序的行为。

第六十五条 政府采购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十六条 招标人或采购单位未按本办法规定报请政府采购办批准、有关手续、资料未向政府采购办备案或虽已备案但不符合要求而未按采购办的要求进行修改的,采购无效,财政部门不予拨款,由此造成损失的由违规的招标人或采购单位负责。

第六十七条 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的规定,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由有关主管机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八条 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行政处罚,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决定。

第六十九条 对财政部门作出的投诉处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条 对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所需要的紧急采购,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不适用本办法。

第七十一条 接受财政补贴的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购置主要生产、经营设备、购买主要原材料适用本办法。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省财政厅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配套的有关办法、制度。各市政府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冀政办[1998]14号文同时废止。

第四篇:河北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大看点

河北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大看点

(2009-02-27 03:19:44)

河北日报记者 张许锋 徐国栋

15个原有部门大变动,其中7个部门不再保留、3个改为部门管理、5个部门职责增加较多。同时,5个新组建部门产生„„

2月26日召开的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透露的上述信息,表明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除了进行机构撤并,人员调整,更重要的核心意义在于转变政府职能。

新的政府机构设置到底是怎样的?就人们最为关注的这一问题,记者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了梳理。

看点1

对接大部制:设置工作部门40个

改革之后,省政府设置工作部门40个,其中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5个。另设置部门管理机构8个。此外,经省委、省政府研究,设置省政府直属事业机构4个,部门管理事业机构5个。

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是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部门职责与国务院衔接

部门职责是部门工作的依据和准则,省政府部门主要职责界定:

一要与国务院对应部门的职责相衔接,做好对国务院有关部门下放职能的承接工作,确保国家大政方针及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确保省政府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要认真落实职能转变的要求,明确新增的职责,划出、下放、政府不再管理等取消的职责,加强的职责和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要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将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的职责调整具体划转到位,并着力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问题。部门主要职责的界定,必须要有充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事项、阶段性任务以及部门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依据。

■工业和信息化厅整合三大职责

为加快调整我省工业产业结构,推进传统工业和产业升级,力促工业增产增效,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省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发展运行局的工业行业管理有关职责,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的职责,省信息产业厅、省政府信息化工业办公室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为加强对军工企业的协调服务和民口军品配套企业、民爆企业的行业管理,组建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为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统筹协调,将省中小企业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筹规划配置人力资源

为加强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将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同时,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建省公务员局,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筹城乡建设

为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政策指导、统筹城乡规划管理、推进住宅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规范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健全综合运输体系

为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省民航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省交通运输厅。

■环境保护厅统筹环境政策规划

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组建省环境保护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厅管理

为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理顺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的关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政府直属机构改由省卫生厅管理,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由垂直管理改为分级管理。

由省卫生厅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将省卫生厅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的职责,划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后,省卫生厅将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金融工作办公室改为省政府直属

为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协调,规划和指导地方金融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组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由挂靠省政府办公厅改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组建能源局加强能源管理规划

我省是能源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为加强我省煤炭行业管理和新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能源项目前期协调服务,组建省能源局,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此外这次改革还涉及物价、劳动教养管理等机构的调整。看点2

优化组织结构:职权责任将更明确 ■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

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强化责任,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省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省将认真研究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予以调整和理顺。对职责交叉事项要逐项研究,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

■赋予职权同时明确部门职责

针对目前一些部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责权不对称等问题,此次机构改革将按照责权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职责。积极探索履行职责和强化责任的途径及办法,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

■省管县范围将扩大

这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权限将继续扩大。我省将进一步增加对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适应,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从今年起,逐步对未纳入扩权县范围的产粮大县(市)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

从会议上透露的信息看,从长远考虑,今后我省还要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清理议事协调机构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是一项硬任务。本次机构改革对议事协调机构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确需设置的,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审批,不单独设置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设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看点3

敲定时间表:3月底前基本完成

2月26日的机构改革动员大会确定了省政府此次机构改革的时间表: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

■5个新组建的机构3月15日之前挂牌

会议要求,此次机构改革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能源局、公务员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等新组建的机构要于3月15日之前挂牌并以新机构名义开展工作。

机构改革的实施,中心环节是“三定”,即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按照计划,新组建和机构调整的部门要制定“三定”规定,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也要制定和完善“三定”规定。省编委印发了《关于拟定省政府部门“三定”规定有关问题的意见》,各部门要严格执行。

据了解,按照省委的要求,目前第一批42个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多数已经研究提出“三定”规定草案,有的已经开始初审工作。这次会议后,其他15个新组建和机构调整的部门要抓紧研究起草“三定”规定草案。“三定”工作要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数量

本次改革确定,要严格控制内设机构数量。

内设机构设置要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着力优化内部结构,加强重点业务处室,尽量综合设置,积极探索职责有机统一的大处室体制。

内设机构数量原则上不增加,确有法律依据需要增加的,必须提交省编委会审定。内设机构不要求上下对应设置,允许省政府部门一个内设机构对应国务院相关部门两个以上内设司(局),要尽量减少机关自身服务的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的职责是部门主要职责的分解,要严格限定在本部门的职责范围内,不能派生新的职责。

■人员编制不突破中央核定总额

本次机构改革将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额。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完善机构编制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对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新闻背景 旨在解决三大问题

据了解,经过2000年和2003年两次机构改革,省政府行政机构由57个精简到46个,减少11各个,精简率为19.2%。但也要看到,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仍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同时该加强的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

二是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部门机构分设过细、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责任不清、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服务差、效率低、不作为和乱作为,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在于转变职能

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省政府结构改革的核心。

一是坚持“四个分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突出职责重点。省政府部门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要更加有效地贯彻实施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全省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

三是强化直接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构建设,改进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于管理,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相关链接

省政府机构设置“清单”

一、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组成部门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河北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牌子)河北省教育厅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 河北省公安厅 河北省国家安全厅

河北省监察厅(与中共河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河北省民政厅 河北省司法厅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挂河北省海洋局牌子)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河北省水利厅 河北省农业厅 河北省商务厅 河北省文化厅 河北省卫生厅

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河北省审计厅

三、直属特设机构

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直属机构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挂河北省版权局牌子)河北省体育局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林业局 河北省粮食局 河北省旅游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河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河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五、部门管理机构

河北省物价局,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河北省能源局,由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河北省知识产权局,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管理 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河北省监狱管理局,由河北省司法厅管理

河北省公务员局,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省会保障厅管理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河北省卫生厅管理

六、直属(部门管理)事业机构

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河北省经济研究中心)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河北省无线电管理局,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河北省盐务管理局,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 河北省农业开发办公室,由河北省财政厅管理 河北省测绘局,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管理 河北省文物局,由河北省文化厅管理

河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共河北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中共河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河北省保密局与中共河北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信访局与中共河北省委信访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河北省委机构序列。

(资料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

第五篇:贵州省政府2005年91号文件

【文件编号】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

【颁布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

【执行日期】'2006-2-1'

贵州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和使用,适应城市建设和发

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市、县、建制镇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各种房屋建

筑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强制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应当用于城市道路、桥涵、给排水、路灯照明、环卫设施、园林绿化、消防、供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再收取给排水、电、气、热、道路等各种名目的专项配套费。

第三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由市、县(市、特区)人民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设区的市的城市规划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权限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 省、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基

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的监督指导工作。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范围和标准进行监督管理。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使用进行监督、审计。

第五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以下范围和标准征收:

(一)在贵阳市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以及金阳新区城市规划区和贵

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扩建经营性房屋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90元;新建、扩建生产性设施和机关行政办公楼,每平方米建筑面积70元;新建、扩建住宅和公益服务性房屋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50元。贵阳市其他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执行本条第(三)项确定的征收标准。

(二)在贵阳市以外的其他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的城市规划

区,新建、扩建经营性房屋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50元;新建、扩建生产性设施和机关行政办公楼,每平方米建筑面积40元;新建、扩建住宅和公益服务性房屋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30元。

(三)在县(市、特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区,新建、扩建经营

米建筑面积20元。

(四)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镇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新

建、扩建房屋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0元。

经济适用住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征收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具备社会福利性、公益性的非营利性质的建设项目,应当减

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缴、免缴范围见《减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项目目录》。

减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建设项目改变使用性质的,应当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七条 根据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减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

配套费建设项目目录》可以由省价格、建设、财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

第八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单位应当在收费场所公示征收范围

和征收标准以及减缴、免缴目录。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单位应当到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收费。

第九条 新建、扩建各种房屋建筑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有征管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关行政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项目核准报告或者项目备案通知),以及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文件和经规划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按上述资料确定的房屋建筑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

费。

对原房屋建筑进行扩建的,按扩建面积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条 申请免缴、减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

向有征管权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免缴、减缴申请,并提供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资料。

受理减缴、免缴申请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减缴、免缴条件的,应当作出准予减缴、免缴的书

面决定;对不符合减缴、免缴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减缴、免缴的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由市、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使用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使用计划拨付。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提出使用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使用计划拨付。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未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不补缴的,处3000元以上3 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在征收、使用、管理、监督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尚未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

(二)违反规定批准减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三)截留、挤占、挪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经贵州省人民政府于

1993年7月20日批准的《贵州省征收城镇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

减缴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项目目录

一、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建设项目:

幼儿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办公楼、教师单身宿舍及学生宿舍和食堂。

二、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建设项目:

(一)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城市给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园林绿化、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的生产性用房。

(二)按规划批准建设的停车场。

(三)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中小学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楼)、体育场馆、办公楼、教师单身宿舍及学生宿舍、师生食堂设施。

(四)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工人文化宫。

(五)敬老院、福利院、军休所、军供站、军休服务站、优抚医院、光荣院、复退军人慢性病康复医院、假肢康复中心、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单位(陵、园)、救助管理站、救灾物资仓库、经常性社会捐助站、非经营性社区服务中心、非经营性老年公寓、非经营性养老院。

(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红十字会所属医疗机构建设项目。

(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廉租住房。

(八)消防站、消防训练培训基地、消防指挥中心、劳动教养所(劳动教养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庭、监狱、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拘留所、看守所、人民法院审判法庭、行刑场所。

(九)军队建设项目(向社会开放的经营性项目除外)。

(十)发生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的临时安置用房。

(十一)经规划批准修建的施工工地非经营性的临时建筑设施。

(十二)在原址进行的不改变使用性质、不扩大建筑面积重建项目和农民在集体土地上修建的住房。

(十三)按规划进行综合配套开发,有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的住宅小区:贵阳市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其他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所在地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县(市、特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十四)法律、法规规定免缴的其他项目。

下载河北省政府文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政府文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师大研究生文件

    文学院研究生日常行为规范双十条 正则十条: 一、遵守国家法律,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注重公德养成,在公共场所,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三、尊敬师长,知晓并遵守起码的交际礼......

    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细则

    关于印发《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细则(试行)》的通知 省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 《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细则(试行)》已于2011年8月18日经......

    浙江省政府采购招标文件(范例)(范文大全)

    驻马店市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招标文件(未经授权不得扩散)项目编号:驻政采招 【 2015 5 】0 80 号项目名称:驻马店黄淮学院基于工业 0 4.0 智能工厂实验室项目驻马店市良源政......

    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文件

    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文件浙政采办字〔2007〕8号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省本级第1期 服务器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有关事宜的通知省级各单位: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

    河北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5篇

    河北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 今天下午,在集中收听收看了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省政府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省纪......

    迎接河北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清河学区 迎接河北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根据《赞皇县教育局关于2013年省政府对我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标准,2013年我县将迎接省级......

    2012年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名单

    附件 2012年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获奖名单组织奖(10家)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安装工程公司 河......

    河北工业大学文件 - 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文件 校政字„2013‟162号 签发人:展 永 关于我校2013年职称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单位: 根据河北省职改办•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职称工作意见‡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