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00:3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

【信息时间: 2010-11-25 阅读次数: 78 】【我要打印】【关闭】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实施农村草危房改造,是改善贫困农户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自1999年实施农村草危房改造工程以来,苏北地区农村已有17万贫困农户的草危房得到改造,有效改善了这些农户的居住条件。但至2002年底,苏北地区16个重点县(区)还有5万农户居住草房、6万余户农户居住土墙瓦顶房。重点县(区)以外的黄桥、茅山老区以及其他经济薄弱乡村也还有一定数量的草危房。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草危房改造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全省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村全面小康目标,在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自身改造住房能力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帮扶力度,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支持苏北地区重点县(区)和黄桥、茅山老区全面实施草危房改造,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农村草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是,2003年至2005年,支持苏北地区16个重点县(区)完成5万户纯草房、2万户高危房和黄桥、茅山老区的草危房改造任务。其中,苏北地区16个重点县(区)2003年、2004年各完成3万户改造任务,2005年完成剩余农户改造任务(具体计划见附件1)。黄桥、茅山老区草危房改造力争在2003、2004年两年内完成,其他地区草危房改造两年内要全部完成。

二、农村草危房改造的对象范围

农村草危房,是指土墙草盖的纯草房和房屋整体出现险情、随时有倒塌可能的土墙瓦顶房(建设部门界定的D级建筑物)。

草危房改造工作,以苏北地区16个重点县(区)农村居住纯草房和高危房的贫困户、残疾人户、无劳动力户和病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黄桥、茅山老区的草危房改造,以市、县(区)组织帮建为主,省里适当给予补贴。其他地区的零星草危房改造,由地方政府负责规划指导,以农民自建为主,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在对农户的支持帮扶中,1998年以来已通过当地政府或扶贫工作队资助帮建,新建瓦房让给子女,自己仍居住草房的;违反《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超生子女的;暂不列入资金扶持范围。

各地要组织力量,对草危房改造帮扶对象逐户调查核实情况,将拟支持帮扶的农户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

三、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一)减免建房有关规费。继续执行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淮北农村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列入草危房改造规划的农户,免收耕地占用税、土地划拨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建筑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免收建房涉及的土地管理费、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工本费、村镇工程建设许可证工本费等费用。对没有享受资金补助的草危房改造农户,为鼓励其自行改造,可以参照上述规定,在今后3年内减免其建房有关规费。

(二)提高对困难农户的补助标准。目前居住草危房的农户大多比较困难,自筹资金能力较差,需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为此,省筹资部分对一般贫困农户每户补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特困农户每户补助标准提高到3500元。对全家无劳动能力、基本无经济收入来源的特殊困难农户,要帮助其建设30至40平方米砖瓦房。

(三)明确帮扶包干任务。对苏北16个重点县(区)草危房改造所需补助资金,由省财政、苏南对口帮扶市县及省直企业集团公司出资解决。省、市、县工作队(组)后方单位,有改造任务的市、县、乡镇政府,要根据草危房改造实际情况,尽可能对困难农户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对黄桥老区、茅山老区以及淮安市楚州区灌溉总渠以北地区、仪征市后山区部分乡镇的草危房改造,以市、县政府扶持为主,省里适当予以补助;其他地区的草危房改造,全部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四)进行义务帮工。对困难农户和无劳力农户的草危房改造,乡村要组织成立义务帮工队,负责提供劳力支持,减轻建房农户负担。

(五)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实施草危房改造,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建设”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推进集中连片建设。原来分散居住的农户,草危房改造不得在原址上翻建,不得在低洼地、滞洪行洪区内再建新房。新房建好后,原草危房必须拆除,并及时进行土地复垦。要搞好草危房改造房屋设计,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房屋建设质量。对于符合草危房改造政策,但已丧失劳动能力,又无自筹资金的老人户(含单身户、五保户),可以以村为单位,在规划范围内集中连栋建设,老人去世后房屋作为集体财产;也可以将老人安排到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补助资金相应投入敬老院建设。

四、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

(一)关于资金筹措。从2003年至2005年,苏南5个对口帮扶市、16个对口帮扶县(市、区)每年筹措资金3600万元,3年筹措10800万元(具体计划见附件2);省直企业集团公司每年筹措资金850万元,3年筹措2550万元(具体计划附件3);省财政3年预算安排资金10000万元,合计23350万元,支持苏北地区16个重点县(区)和黄桥、茅山老区的草危房改造。有草危房改造任务的市县和省、市、县工作队后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筹措资金,不再下达具体筹资任务。

(二)关于资金管理。由省扶贫办会同省财政厅、民政厅,制订草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管理。有草危房改造任务的市县,在财政部门设立草危房改造扶持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抵扣。严格草危房改造扶持资金安排的审批程序,直接兑现到农户手中,确保改造完成一户,资金兑现一户。建立草危房改造资金安排使用月报制度,每月10日前,由驻各县(区)的省委扶贫工作队会同县(区)扶贫办、财政局、民政局,将改造农户名单及资金兑付情况分别报省扶贫办、财政厅和民政厅。对草危房改造资金使用情况,各级审计部门每年要进行专项审计。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草危房改造资金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组织领导

实施草危房改造,是今后3年要着重抓好的农村五件实事之一。各有关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抓紧制订方案,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区)要组成由省委扶贫工作队队长,县(区)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同志,以及扶贫、财政、民政、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议事协调小组,负责草危房改造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真正做到责任落实,规划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省扶贫办要会同省财政厅、民政厅,每年对重点县(区)和黄桥、茅山老区的草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确保按要求完成改造任务。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三年八月九日

第二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意见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完善企业上市工作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融资与资本市场发展环境;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不断提高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健全上市工作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通过上市融资,在更高起点和平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工作目标。2011年到2015年,全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上市企业。

二、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主要措施

3、完善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完善企业上市服务体系。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对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各相关部门依据自身职能承担企业上市各项具体工作的对口联络和协调服务。

4、强化上市工作目标考核。把企业上市工作列入经济发展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并投资本地项目的视同招商引资指标参与考核。

5、加强上市工作宣传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提高企业的认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组织参观学习,增加企业家的感性认识,树立企业家上市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促进企业积极主动上市。各有关媒体要注重资本市场动态及有关工作的宣传报导,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按照“推荐一批、改制一批、储备一批”要求,全市动态保持15-20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重点拟上市企业。重点培育和引导三类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将其及时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一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突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经营业绩优良的规模型企业、名牌企业;二是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开发核心技术能力、发展潜力大的新经济模式、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产权清晰、经营活力强、具有高成长性的民营中小企业。

7、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备案制度。对上市后备企业采取企业申报、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初审举荐、市金融办审核的办法择优遴选。上市后备企业要在市金融办进行备案,建立联系人制度,及时向市金融办报告上市进展情况。市金融办、发改委要定期进行跟踪培育和重点帮扶上市后备企业,不定期召开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例会,交流情况,协调指导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程。

8、全面拓宽上市范围。要积极引导创新型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因企制宜,选择合理的上市途径,坚持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并举,推动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尽快上市。要发挥境内资本市场融资主渠道作用,坚持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并重。加强企业境外上市的指导,帮助企业熟悉上市地的市场法律环境和市场规则,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市场上市融资。

9、促进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广泛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方式,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扩大再融资规模。要以企业上市为平台,通过整合和重组,集中优质资源,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10、建立上市工作“绿色通道”。对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手续和证明,开辟上市“绿色通道”,确定专人负责,特事特办,形成快速、便捷的服务机制,提高企业改制、辅导和发行上市的效率和成功率。

11、全力做好沟通服务。市金融办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资本市场的最新政策导向。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上市后备 企业提供分类服务,对确定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要组织专门班子、指定专人进行跟踪、培育和贴近服务,协助其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发挥中介机构作用。筛选一批资质好、诚信度高、经验丰富、执业能力强的证券、会计、法律等中介机构,促进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效沟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资源共享的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减少企业上市风险,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建立市政府上市顾问制度,及时为我市上市后备企业“诊断把脉”、做好尽职调查,并提出上市建议和整改方向。

三、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主要政策

13、上市后备企业在规范重组过程中,涉及办理房产证、土地证、商标、供水、供气、供电及通信变更等各项地方性规费,市房管、国土、规划、建设、工商、供水、供电、电信等有关部门原则上只收工本费,尽快办理;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并无争议的,依法补齐权证并列入企业资产,收费项目一律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涉及资产变更、过户产生的契税等税收(不含营业税),实行先征收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

14、上市后备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调整会计记录产生的净资产增值,先依法补交企业所得税后,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50%的补帖;企业成功上市后,由 同级财政再给予50%的补贴。企业因上市需要,对之前所应补缴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属地方留成部分的,由同级财政给予50%的补贴;企业上市后,同级财政再给予50%的补贴;补缴数额较大的,实行一事一议。上市后备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后,以前一会计所得税实缴数为基数,加上一定的增长额(以本全市工业企业所得税平均增幅计算),当年缴纳所得税超出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地方留成部分的补贴。辅导期满后,由于企业自身原因,5年内仍未上市的,市政府取消补贴。

15、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将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以及股权转让而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先征收后,由同级财政按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给相关利益人。

16、上市后备企业在辖区内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市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优先办理立项预审、转报或核准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优先保证水、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对上市后备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以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的,土地出让金(租金)按不低于最低价标准核定。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在首付不低于40%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年内分期付清,特殊情况,经市政府同意,可在两年内分期付清。

17、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优先用于 上市后备企业的重点项目。对上市后备企业,在申报国家及省、扬州市各专项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于有指标限制的扶持资金,优先满足上市后备企业。积极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帮助申报设立省级、国家级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

18、鼓励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各有关部门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方便和服务,要在落户、人事关系挂靠、子女就学就业、住房安置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服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规定。

19、加大信贷倾斜和融资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上市后备企业给予倾斜支持,优先安排贷款,信贷增量优先保证进入辅导期的股份公司的资金需求。协调担保机构优先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荐和引导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基金重点投向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协助上市后备企业通过金融租赁、股权转让、发行债券等方式改善财务结构。

20、加大对企业上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奖励。对拟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后备企业,按照上市筹备过程中确定保荐机构、完成改制、辅导验收、正式申报4个环节分别享受20万元、20万元、30万元、30万元的补贴,实际补贴额度不超过企业在该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

21、拟在境内“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经过确定保荐 机构、完成改制阶段,可参照境内上市企业享受上述前两个环节的补贴内容;完成挂牌的,可参照辅导验收阶段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成功升板后,可参照正式申报阶段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实际补贴额度不超过企业在该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

22、以上20、21条涉及的上市过程补贴,均不含扬州市级财政给予的补贴。

23、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投资的,由市政府按照实际募集资金额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扶持标准为:对募集资金额(扣除成本)在4亿元以内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募集资金额(扣除成本)在4亿元(含)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50万元。

24、我市企业在异地“买壳”上市,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回我市,并且投资项目在我市的,视同改制上市,享受同等奖励政策。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且募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投资的,比照新上市企业,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25、企业上市补贴和奖励申报程序。企业依据上市所处阶段,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材料,经市金融办会同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财政局拨付。

26、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政策性问题和涉及到的特殊问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研究解决。

27、每上市一家企业,市政府给予市上市工作机构10 万元奖励。

28、申请上市补贴和奖励及其他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据实报送有关材料,对于编制虚假材料骗取政策优惠、上市补贴和奖励的企业,将追回资金,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法律责任。

以上各项扶持政策及奖励仅限于总部及注册地在我市的上市后备企业和上市公司。市政府此前颁布的优惠政策如与本文件有冲突的,以本文件为准。国家、省和扬州市出台的企业上市优惠政策本意见没有涵盖的,同时享受。本意见出台后,《市政府关于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政策意见》(邮政发[2006]68号)、《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邮政发[2008]50号)同时废止。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发[2000]36号 【发布日期】2000-03-20 【生效日期】2000-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2000年3月20日苏政发〔2000〕3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我省跨世纪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切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围绕我省城镇化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去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地以222个重点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使一批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面貌明显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围绕小城镇建设积极进行三项改革,全省在包括222个重点中心镇在内的382个镇进行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盘活存量土地、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和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拓宽了路子。撤并规模偏小乡镇和撤乡设镇工作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增强了小城镇综合实力,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小城镇建设的加快,推进了我省城镇化进程。到1999年底,我省城镇化率达到34.94%,比上年提高了3.44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步伐,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合,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意义很大。

在充分肯定全省小城镇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全省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对撤并规模偏小乡镇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比较迟缓;深化三项改革、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等等。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对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明确思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围绕“九五”计划确定的200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的总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小城镇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着力抓好县(市)城区和222个重点中心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必须妥善处理好总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既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小城镇建设,又切忌不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一哄而起,乱铺摊子。当前,要坚持突出重点,进一步着力抓好县(市)城区和222个重点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

县(市)城区是区域中心城市与农村的联结点,在沟通城乡之间联系、协调城乡均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努力提高县(市)城区的内涵质量,壮大城镇综合实力,强化县(市)城区在县(市)域的中心城镇功能,积极呼应区域中心城市对县(市)域的辐射,带动重点中心镇的发展。在发展县(市)城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的相互关系,服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要扩大县(市)城区的范围,将条件成熟的周边乡(镇)并入城区,以提高县(市)城区发展的集聚度,拓展发展空间。市、县同城地区的县(市)要加强与中心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协调和统一,促进市政公用等设施的通用和互补,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省政府确定的222个重点中心镇,是省的重点,也是市、县的重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中心镇的发展,使之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先行一步,从而对周边乡镇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重点中心镇在建设中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把镇区建设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升乡镇企业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增强小城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城乡联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要以重点中心镇作为信息、技术、加工、流通的依托,在农业生产上逐步推行工业化、社会化生产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引导乡镇企业向重点中心镇相对集中,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根据一、二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教育、会计及法律服务等新兴三产和智力型三产。要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绿地、居住小区和镇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网改造、邮电通讯、公用道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三、积极稳妥地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小城镇集约发展创造条件

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是合理布局城镇体系、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精简乡镇管理机构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推进。尚未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地方,要在对县(市)域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本地区乡镇撤并方案。当前,要着重抓好三种类型的乡镇撤并:

(一)调整县(市)城区的行政区划,增强县(市)城区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重点调整行政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下的县级市政府驻地镇和行政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下的县城镇的行政区划。

(二)根据调优、调大、调强的原则,尽快将省政府确定的222个重点中心镇的规模调整到位。

(三)加快撤并规模偏小的乡镇,重点撤并行政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下或乡镇域人口2万以下的乡镇。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各地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妥善处理好有关矛盾和问题,确保各合并乡镇工作的平稳过渡。

要继续做好撤乡设镇工作。各地要对尚未建镇的乡进行全面分析排队,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统筹考虑,明确发展重点,切实做好撤乡设镇工作。省有关部门要在规范程序的基础上,从简运作,及时办理。要切实做好在小城镇建成区内设立居委会的工作。总的要求是:县(市)城区内有从事非农产业人口的村委会应设立居委会;所有镇政府驻地均设立1个以上居委会;已撤销乡镇建制的原乡镇政府驻地均设立居委会;在建制镇(除县城镇外)建成区内,至少选择1个纳入建制镇建设发展规划的、邻近镇政府驻地的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或增挂居委会牌子。

四、四、全面推开户藉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城镇户口登记

在继续抓好原有试点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对尚未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城市郊区镇、县(市)城区、乡镇撤并后保留的建制镇和新设置的建制镇,今年全面推开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凡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实际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员,均可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抓紧组织实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落实进镇落户农民土地使用、流转政策。对一户在农村只有一处不超过标准宅基地的进镇落户农民,可保留土地承包权,并承担相应的税费义务;对承包地和自留地,可以继续耕种,也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依法转包他人经营,或一次性折价分年补偿,或折成股份转入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红;对进镇农民原有土地分红及福利待遇等,应实行过渡性政策,保证其利益不受影响。同时,要制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进镇参与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理落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要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苏政发〔1999〕6号)精神,抓紧办理新生婴儿随父随母落户、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迁移和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户口。省辖市市区要全面启动投资兴办实业和购买商品房人员的户口迁移工作。近期,各地要抓紧制定工作意见,经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要抓紧解决省辖市郊区无地农民撤组转户问题。

五、五、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

在2000年全省非农建设用地计划中,控制一般乡镇增量用地计划,对县(市)城区和222个重点中心镇用地优先予以安排,重点解决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符合条件的居民住宅、教育用地,以及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等项用地。将1999年占补平衡净增耕地面积60%折抵指标,主要用于重点中心镇建设。为缓解部分小城镇用地不足的矛盾,鼓励实行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

要加快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凡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新建、扩建项目的,在办理用地手续时予以优先审批,免缴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凡在本单位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土地上按原用途翻建的,免缴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小城镇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出让、租赁的政府净收入,80%返还乡镇,投资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土地的收益用于发展二、三产业,参与小城镇建设。

要加大小城镇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力度。坚持推行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完善供应机制,保证一级土地市场由政府垄断。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供地的项目外,对商业、金融、娱乐、服务、旅游等经营性项目用地,特别是沿街的经营性用地,采用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出让或租赁供地;对房地产开发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方式出让供地。力争在今年内,除法律规定划拨供地以外,小城镇有偿使用比例达到供地总量的90%以上。要加大土地收益在小城镇建设资金中的比例。

要完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为小城镇建设使用集体土地创造宽松环境。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允许农村集体农用地在不改变性质的条件下,以转包、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依法流转;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用小城镇规划区内已经依法取得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租赁的形式兴办企业,进入经营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222个重点中心镇,凡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免缴土地有偿使用费。为鼓励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对搬迁至小城镇的农户,其建房占用集体土地不超过规定标准面积且原宅基地已复垦的,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一律免缴耕地开垦费、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为简化集体土地报批手续,可由省分批次集中办理,市、县人民政府具体供地。

六、六、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增加小城镇建设投资

针对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制。

各级政府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等方式,用于重点中心镇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教育文化场所、环境整治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编制和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市)从乡镇收取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主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大中城市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辖区内的重点中心镇建设。金融机构要针对小城镇建设的特点,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要在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措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住宅开发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营,投资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

要逐步建立小城镇建设资金良性循环的机制。放宽小城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理顺价格关系,建立政府调控价格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公用事业价格体系。对适宜经营性管理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开发、转让使用权等形式,盘活基础设施存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服务和支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围绕加强小城镇建设,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引导,疏通各种融资渠道。坚决制止重复收费和强行摊派,依法保护非国有投资的合法权益。

七、七、规范统计口径,严格按新标准做好城乡划分和城镇人口统计工作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地域、人口、产业结构以及城镇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城乡划分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已难以真实反映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统一城乡划分标准,准确反映城乡实际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标准的规定(试行)》(国统字〔1999〕114号)。根据文件精神,城镇是指在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新划定的城市和镇。包括:

(一)地级市:人口密度在1500人/平方公里及以上的,为区辖全部行政区域;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的,为市辖区政府驻地和区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以及区政府驻地建成区所延伸到的周边乡镇地域。

(二)县级市:市政府驻地和市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以及市政府驻地建成区所延伸到的周边乡镇地域。

(三)镇:镇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以及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所延伸到的周边村民委员会地域。城镇地区以外的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特殊地区按镇划定。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严格按新标准划分城镇和乡村,切实做好城镇人口统计工作,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八、八、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我省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各地条件差异很大,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切实加强分类指导。要针对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特色、发展阶段和区位条件,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沿江地区在加快发展县(市)城区的同时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区域协调,着力解决小城镇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等问题,调整乡镇行政区划,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积极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内涵质量,增强集聚、辐射功能。淮北地区要着重加强县(市)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完善职能,增强城区综合实力,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加快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撤乡建镇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到今年底,沿江地区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0%以上,其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达到50%以上;淮北地区城镇化率要达到30%以上。

要加强规划修编工作。各地要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时进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域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空间布局,指导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小城镇和周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小城镇自身特点和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引导产业布局,合理安排生产、居住、商贸、文化、教育等各项功能用地。注重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优化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为了增强重点中心镇辐射功能,对于建设预留地偏紧的,经省政府批准可适当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在大中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小城镇,其发展应符合大中城市的总体规划。要特别注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衔接。交通、电力、邮电等部门在进行有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要按照有利于支持县(市)城区和222个重点中心镇发展的原则,合理布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小城镇规划按期保质完成,今年年底前务必完成222个重点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管理,全面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拓展公共交通、邮电通讯、广播影视、职业培训等服务性行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提高环境质量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按规定调整和完善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适应建设规模扩大和人流增加的新情况,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进镇农民的教育和引导,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关系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责任制,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作。省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省跨世纪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范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苏政发〔2007〕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建筑业发展形势,确立新的目标任务

(一)我省建筑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建筑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十五”以来,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建筑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380万人,占城乡就业人员总数的7.9%。累计获得“鲁班奖”104项,占全国“鲁班奖”总数的10%。建筑业的发展和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建筑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建筑企业改革亟待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快,部分建筑企业装备水平和队伍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加快转移,为江苏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我省建筑业发展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奋发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建筑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省建筑业再上新台阶。

(二)“十一五”时期,全省建筑业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的目标,全面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大力拓展建筑市场,加快推进科技进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初步形成建筑强省的基本框架,建筑业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面完成国有和县(市)以上集体建筑企业改制任务,培育扶持10家以上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优势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0%以上。全行业专业和多元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科技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份额达到30%,国际市场营业额占全国总营业额的12%。

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重点培育优势企业。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打破行业和地方壁垒,全面开放市场,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大型建筑企业要积极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竞争,提高市场覆盖率。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促进银行与建筑企业合作,由银行为优势建筑企业提供与施工能力相匹配的授信额度和境外保函。积极为优势建筑企业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提高资质等级,优化资质结构,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球知名承包商行列。

(五)积极扶持发展专业企业。调整优化建筑企业结构,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支持建筑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工程建设领域,逐步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专业施工能力。省建筑主管部门和市、县(市)人民政府要选择一批优势专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六)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超过100万元造价的工程项目征收训练费,专项用于建筑业安全生产与技能培训。

(七)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引导建筑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为建筑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持帮助,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对同时涉及生产和施工领域的建筑企业,按照有关政策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

三、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建筑产业升级

(八)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十一五”期间,省级有关科技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建筑业科技进步。特级建筑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建筑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开发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优惠支持。建筑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

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九)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职工教育。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用人办法,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省人事、建筑等部门要加大“全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建筑业项目资助力度,推进建筑业高峰人才脱颖而出。省建筑主管部门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选送优秀人才赴境外学习。各级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训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和建立职业经理人、个人执业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筑主管部门,积极发展建筑业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建筑业职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十)努力提高建筑行业装备水平。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承建重大工程项目为平台,装备一批国内领先的大型机械设备。企业引进大型专用先进设备,可享受与工业企业相同的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加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建设,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对建筑机械设备实行登记制度,每年公布建筑机械设备淘汰目录,强制报废危及建筑施工安全的机械设备。“十一五”期末,全省建筑行业装备水平达到人均1.4万元。

(十一)着力推动建筑产业升级。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保建筑,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断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大建筑部件工业化生产、工厂化拼装比重,提高建筑业标准化水平。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建筑业,建立管理网络,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建筑业运作模式、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和规范标准,提高建筑业现代化水平。

(十二)提高建筑业外向型发展水平。要紧紧抓住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和援助项目增多的有利时机,制定开拓国际建筑市场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引导和扶持更多的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省发展改革、经贸、建设、建筑、外经贸、公安、海关、银行等部门要抓紧制定鼓励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畅通人员、资金、物资流通渠道,提供出具保函、出境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拉动国际工程承包、建筑机械、建筑材料出口增长。支持企业申报争取国家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用好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以及对外承包工

程项目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扩大我省建筑企业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积极研究重点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掌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标准、规范、合同条款,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服务。大型建筑企业要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建筑业科研、设计单位等方式,组建具有综合能力的外向型建筑企业集团。引导建筑企业通过建立担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上市、与投资企业联姻等途径,获得开拓国际市场所需的资金支持。鼓励建筑企业与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建立战略联盟,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共同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支持建筑企业与国内水利、电力、石化、机械制造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积极开拓国际专业工程市场。

四、深化建筑企业改革,增强建筑业发展活力

(十三)继续深化建筑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建筑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投入多元化、风险社会化、动力群体化。已改制的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快股权流转,理顺产权关系,按照区域性、专业化的要求归并重组子公司,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系。鼓励总承包企业成立独立法人子公司。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或参股外地企业。鼓励已改制的中小建筑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有条件的要组建企业集团。鼓励规模大、效益好、市场信誉度高的企业进入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

(十四)全面完成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未改制国有建筑企业改制步伐,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改制任务。鼓励采取产权转让、增量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在改制中,对一些历史上为国家、社会作过贡献而近年来又亏损严重、改制成本不足的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可通过存量资产变现(包括按城市规划改变存量土地使用性质)来筹措改制成本,不足部分由财政安排一定资金予以弥补;对亏损企业3年以上的呆坏账,经中介机构出具鉴证证明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予以核销,已经计提并缴纳的预缴或流转税予以抵缴;对企业经批准核销、剥离的资产,移交至国资部门指定机构统一处置。

(十五)大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摒弃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弊端,改变建筑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以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技术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十六)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承包方式改革。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和承包方式,政府投资工程率先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鼓励大型设计、施工企业相互联合,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型企业。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开展总承包相关工程业务。工程总承包企业依照合同约定或经建设单位认可,可以自主选择分包商,并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责。适应国内外工程承包市场需要,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十七)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建筑企业等市场主体信用档案

和企业经理人员、项目经理人员、建造师等执业人员的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诚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建筑业奖惩机制,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受到惩罚。积极开展建筑领域反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推广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担保制度,特别是业主支付担保制度和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履约担保制度。

(十八)加快形成工程造价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消耗标准、工程价格、人工工资定额等信息。通过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中标的工程,其合同价格受到法律保护,业主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不得故意拖延审计时间。要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和招投标管理流程,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机制。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方式,实行综合最优价中标,不得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中标。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建筑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具体政策措施,报省政府批准执行。

(十九)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总承包企业与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之间须按规定签订分包合同,并报建筑主管部门备案,推进劳务分包业务的规范化。各级建筑主管部门要把建立完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纳入监管范围,防止企业以内部协议取代劳务合同。要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合同签约手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劳务分包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劳务承包人员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和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十)加强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各级建设、建筑主管部门要扎实抓好建筑业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切实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认真核发建筑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积极探索建筑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处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严防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明确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单位须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等必需的经费列入工程造价。建筑企业要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建筑企业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建筑企业用于安全生产的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认真研究解决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建筑业发展和提高。建立建筑业发展考核机制,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加强考核。各级建设、建筑主管部门要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关心支持建筑业的发展。加强建筑业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关系,明确职能,提高财政保障水平,确保正常运转和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稳定各级建筑业驻外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开拓省外市场方面的服务、协调、管理等作用。

(二十二)规范中介机构的市场行为。积极引导建筑业相关市场中介机构制定自律公约,规范自身行为。有关审计、监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要在改革建设工程计费方式、规范工程承发包各方主体行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为建筑企业提供服务,促进行业自律。(二十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建筑企业税收实行分类管理,规范税收征管行为。根据建筑企业实际利润水平,确定全省统一的企业所得税预征率。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进行分包的,按全部工程承包额扣除分包工程承包款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对财务管理规范、账册健全的建筑企业,其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对其他建筑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切实加强建筑业收费管理,规范各类收费行为。涉及建筑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取消建筑管理费,改革建筑工程劳保统筹管理,适当调整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费征收标准,禁止向建筑企业收取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种保证金,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向企业乱摊派、乱集资。

(二十四)统筹建筑业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区域建筑经济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苏中地区要充分发挥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为建筑劳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专业施工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苏南地区要在专业工程承包、资本经营、多元化经营上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建筑经济新的增长极。苏北地区要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劳务型建筑企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十五)维护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政策规定,切实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建立和完善防止拖欠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改革建筑工程劳动保险管理,构筑和谐建筑业。

二○○七年八月二日

第五篇: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精选多篇)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精选多篇)同志们:

刚才,副县长就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近期,县委书记对危房改造工程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问题,认真整改,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危房改造任务。下面,我就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危房改造工作是政府实施十项民生计划为民办的30件实事之一,也是县委、政府年初确定的39项重点工作。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不仅是为了改善民生,更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各级干部要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从主观上寻求推动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不要一味地讲困难、讲条件,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工作。二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时间观念。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把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现在距离年初确定”交帐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对安排布置下去的工作再挤、再压,确保农村贫困户在入冬前乔迁新居。

二、注重质量、强化监管,全力打造“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直接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在近期督查中发现个别乡镇建房质量不高,擅自降低建设标准,甚至个别农户用黄泥砌墙,给改造工程留下了极大的隐患。首先要增强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按照”干就干好、干就干精“的工作要求,把危房改造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要求,统一验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力争将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其次要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各乡镇要倒排工期,把任务分工明确到人,工程进度明确到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第三要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县民政、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如果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县委、政府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失职、渎职或违法违纪的,将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决不姑息。

三、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危房改造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再挥战旗、再击战鼓,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速度。首先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当前,自治区50大庆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临战状态,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在做好50大庆各项筹备工作的同时,抓好危房改造工作,做到50大庆和危房改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要细化措施、分解任务。各乡镇要认真分析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拿出几条推动工作的硬措施。同时建立危房改造工程联系制度,实行乡镇干部包户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工程进度、建筑质量与干部考核挂钩,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三要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县委、政府督查室要会同民政、建设等部门对各乡镇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执行不力,进展缓慢的乡镇要提出严肃批评。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要组成两个验收组,对各乡镇的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初验,做好自治区危房办的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志们,当前正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期,危房改造工程也进入了提速、提质、提效的关键期,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突出抓好自治区50大庆各项筹备工作的同时,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抢时间,攻难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第二篇: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大会的表态发言 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统一思想强化措施 坚决完成危房改造工作任务

中共大布江乡委员会大布江乡人民政府(2015年9月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大布江乡危房改造工作向大会作个表态发言,不受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大布江是我县的一个山区贫困乡,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步伐较慢,百姓生活较为困难。据了解,全乡仍有60%的村民居住在土砖房里。因地处山区,受暴雨袭击和山体滑波等影响,很多群众住房破损或倒蹋。为了切实改善这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乡党委、政府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了60户农村危房改选指标。为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我们将主要从把好三个“关口”认真抓好落实。

一、严把程序审核关

一是按要求确定对象。我们坚持在以优先解决重度危房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和灾倒危房户为前提的同时,对其他特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自愿重建或改造的,结合我乡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和避险搬迁等项目建设一并进行改造。对不具备条件的严格把好关。二是按要求规范程序。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建房户,我们将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审批”四个步骤,执行好每一个环节,并及时在人口聚集点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防优亲厚友和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二、严把工程质量关

针对大部分百姓依山而居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坚持按照“三避二高一便利”(即避开洪涝区、避开滑坡危岩地段、避开泥石流发生区,高洪涝线、高平地,选建在饮水、交通便利的地方,避免出现新的困难和安全隐患)的要求选好址、建好房。同时,严格按照重建和改造标准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严防“豆腐渣工程”,确保生产安全和房屋质量安全,真正建成“放心房”、“满意房”,决不因任务重、时间紧而放松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三、严把竣工验收关

一是对照步骤抓落实。会后,我们将专题研究、周密部署,制定出切实可行危房改造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硬化措施、任务到人,严格按照“单位自查、专项验收、检查到户、综合考评”四个步骤抓紧抓实。二是对照时间抓进度。11月底我们将坚决完成6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争取早动工、早完成,让危房户早入住、早安心,切实把这件暖民心、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做好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连续三年列为省政府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经过全省上下努力,目前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反响较好。最近,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我厅对各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抽检,发现在对象确定、面积控制、信息录入、资金配套等方面还有不规范之处。为把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做的更好,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最新要求和我省的工作安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充实专班,明确责任,严密组织,抓紧抓好。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民政、扶贫、农办等部门,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进一步严把补助对象的审核关。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要把危改指标向居住在d级危房中的困难户倾斜,决不允许拿指标做人情,切实把有限的补助资金用于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

三、进一步控制d级危房的改造面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通知要求,d级危房的改造面积要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但从实地抽查和网上核查来看,去年我省有50%的d级危房改造后的面积超过70平方米。因此,各地今年要从严控制d级危房的改造面积,凡是d级危房改造超过两层的不予验收,不给予资金补助。

四、进一步严把危改质量关。各地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地震设防地区要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115号)。特别是d级危房改造必须有上下圈梁,防止改成新的危房;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质量安全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强化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为农村危房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危房改造完成后,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逐户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改造工程质量、改造档案建立与管理情况、配套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政策的落实情况等。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县(市、区)上报的验收情况报告,按一定比例抽查。

五、进一步规范档案信息管理。网上信息录入要及时准确,今年将采取实地与网上查相结合,凡有不符合危改政策要求的特别是d级危房改造面积、建筑总投资等重要数据不符合要求随意录入的,下将按1:2的比例裁减危改指标。

每月28日之前,各市(州)、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和进度情况报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

六、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88号),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要足额安排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顺利展开。

七、进一步筹措危改配套资金。中央财政户均补助6000元。各级财政要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县(市、区)财政配套补助户均不低于2015元。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为辅。原则上,c级危房改造补助累计不超过6000元,d级危房改造补助累计不超过30000元,具体每户的补助标准,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按照改造方式等情况具体测算确定。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统一规划,将扶贫移民搬迁、残疾人危旧房改造等与农村危房改造有机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篇: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改造会议上的发言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在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改造会议上的发言 湘河镇人民政府镇长汪裕仓

近年来,湘河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加快城镇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来抓,因势利导,勇于创新,谋求实效,扎实推进,呈现出合力强、部署细、进展快、思路新、亮点多的显著特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三个坚持、三个保障”:

一、坚持健全机制,提供坚实有力的工作保障。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危房改造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领导重视、阳光操作、舆论宣传“三个机制”,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镇长为副组长,民政、纪检、信访等相关人员任成员的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要求、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具体承办人。成立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服务督导、信息宣传四个工作推进组,实行集中办公,确保人员、任务、措施、责任四到位。二是建立公开机制。坚持阳光操作,严格按照省、市、县工作要求,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程序公开,严把对象的准入关,严把操作的程序关。对

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农村五保供养证、低保金领取证、贫困户证明、危房照片等有关材料,经村民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予以公示,再报镇政府初审公示,实行三榜公示,层层把关,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建立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广播、宣传车等主阵地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创建成果和先进典型。定期编发简报,通报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持高点定位,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设保障。我镇坚持把规划摆在农村住房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聘请专家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小城镇和村庄的性质、特色、人口、规模、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坚持就地取势,追求村庄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坚持做到与工业经济、旅游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集约经营等相结合,科学制定规划方案,以居住集中地为单位,打破村庄界限,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灾后重建、异地移民、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捆绑实施,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采取集中

改造,连片建设和分散建设相结合,目前,湘河村莲花街40户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已全部竣工,面上10个村分散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打造了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靓点工程。

三、坚持严格把关,提供缜密细致的管理保障。坚持建管并举原则,严把“三个关口”,使项目在建设中规范,在完善中提高。一是严把审批关。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原则,邀请相关部门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广泛征求意见,经镇村班子、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方可报批。二是严把监督关。坚持“科学论证、规范施工、群众参与、质量为天”原则,勇于探索,谋求创新,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确保了建设资金有效使用、工程质量优良、项目安全施工,有力助推了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开展。三是严把质量关。所有危房改造项目坚持实施全程专业监理。工程竣工后,邀请相关部门按照规范标准严格验收,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使农民群众住上了“放心房”。

我镇虽然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定抓农村危房改造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坚定突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争取项目、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实现更大的突破!第五篇: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总结11.30 威宁自治县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总结

2015年,威宁县在中央、省、地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有关农村危房改造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牢牢抓住省委书记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威宁现场办公提出的威宁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战略机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按照明确目标、加强领导、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整合资源、强化过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把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列入“威宁试点”首要任务,作为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八大试点”工程之首、“两年提速”发展的头等大事,摆上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迅速、措施上扎实有力、工作落实上步步到位。通过强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 55597户,切实解决了我县困难群众的“住有所居”问题。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省、地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任务为27800户。截止目前,我县共计投入中央、省、地、县财政补助资金23603.0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资金18226.06万元;地区投入资金377万元;我县投入资金5000万元。共启动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55597户,占省、地下达任务数的200%;竣工47082户,占省、地下达任务数的169%;搬迁入住47816户,占省、地下达任务数的 1 172%;“整县推进”55597户危旧房应拆除11896户,现已拆除11666户,拆除率为98%,占省、地下达2015年应拆除任务的196.1%;家庭档案信息系统已录入55597户,录入率100%,占省、地下达任务的200%;改造前照片录入55589户,录入率99.9%,占省、地下达任务的199.9%;改造中照片录入54045户,录入率97%,占省、地下达任务的194.4%;改造后照片录入43682户,录入率78.5%,占省、地下达任务的157.1%。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超前谋划提前部署。为确保两年内完成我县55597户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任务。2015年10月1日至12月1日,由县领导带队,组织全县各有关部门到35个乡镇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进行认真复核,并于2015年10月31日召开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超前谋划,精心准备,于12月29日召开了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启动大会,分解下达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任务55597户。同时成立了五个督查室,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底数清核、对象确认、任务分解、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进行巡回包保督查。做到早部署、早安排。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地委委员、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四

大班子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的协调指挥。成立了县委办下属的正科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生态办,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23名同志充实办公室力量,为办公室配齐、配全办公设备。在工作中,还建立县四大班子联系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联系点,乡镇党政班子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工作机制,严格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强化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指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宣传落实政策。一是自启动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以来,我县注重一手抓安排部署,一手抓宣传发动。共印《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建设明白卡》6万余份,发放到乡镇、村组及广大群众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的操作程序、运行机制、建设标准、补助标准等方面的政策知晓率。在电视台开辟了“农危改、解实困,新农村、暖人心”专栏,强化电视媒体宣传报道,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记者站,配齐宣传设备,到目前共发出简报120期。二是为进一步落实政策,我县出台了《关于明确县领导及县直部门联系乡镇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的通知》、《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奖惩管理办法》、《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实施方案》、《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四)强化培训整体推进。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启动后,我县共组织了2次大型培训和40多次乡镇农村危房改造技术、业务、管理培训,参培人员达5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施工技术,规范了业务管理,宣传了危改政策。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县不断完善信访接待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实施阳光操作,做到补助对象、危房等级、家庭类别定性准确,确保工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并严格按照一周一报送、一月一考核的工作制度,强化对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的过程管理。为了提前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我县将两年内应完成的“整县推进”任务55597户提前纳入2015年全面启动实施,并要求在今年内完成总任务的85%以上,力争明年6月份全面完成“整县推进”任务。

(五)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全县设立了5个督查室,并从住建局抽调了8名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月督查工作,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将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县直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进行考核,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采取月考核和年 终考核的方式,以月督查结果、信息上报、群众来信来访、年终综合性评价等为依据,实行百分制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对在2015年12月30日前100%完成任务、且考核评分为100分的乡镇,奖励20万元;对在2015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在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程实施中存在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未按时完成任务、工程质量不合格、出现安全事故、考核综合性评价定性为不合格的乡镇或部门,除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外,将严格按照《威宁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予以问责,对主要领导轻则诫勉谈话、重则降职使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县同时启动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55597户和生态文明家园“黔西北民居”建设62600户,两大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要求严格,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群众自筹资金难度大;二是缺乏劳动力和技术工匠;三是建材紧张;四是由于我县将2015年实施的27797户提前在2015年启动实施,需提前垫付中央、省、地、县财政补助资金21260.95万元,导致县财政负担过重,资金筹集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虽然我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离地委、行署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步工作中,我县将在认真总结2015年工作的基础上,加大

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完善档案资料,确保在201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县推进”工程55597户,并采取竣工一户,验收一户,完成一个点,验收一个点的方式,提前组织自查验收,为省、地区全面考核验收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威宁自治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办公室 2015年11月30日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

下载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刚才,副县长就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近期,县委书记对危房改造工程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针对当前工作......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 (苏政发〔2007〕8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水运具有能耗省、运量大、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是资源节约型的绿色运......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见(苏政发[2002]157号)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发 [2002] 157号 【发布日期】2002-12-27 【生效日期】2002-1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

    加快江苏农村物流业发展

    加快江苏农村物流业发展 当前江苏农村物流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发展差距大、功能性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要加快江苏农村物流的建设与转型升级,必须......

    孟河镇农村草危房改造协议书

    孟河镇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 根据区政府文件精神,甲方会同村委在经过实地调查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公示,确定乙方为危房改造对象。为保质保量、......

    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发[2001]143号 【发布日期】2001-10-29 【生效日期】2001-10-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

    高度关注民生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高度关注民生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是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直接关怀的重要民生工程,是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关于扩内......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精选5篇)

    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工作会发言(精选多篇) 同志们: 刚才,副县长就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近期,县委书记对危房改造工程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