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安全宣传在安全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交通安全宣传在安全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燕山交通大队
一、当前基层交通安全宣传中面临的尴尬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在宣传工作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仍然存在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1.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宣传主体单一。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相关义务。但是,在大多数人乃至部分道路交通管理相关部门领导的思想里,传统单一的交通安全宣传责任主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就是认为,作为公安交通管理的交警部门,应该肩负起交通安全管理的所有任务,包括道路秩序管理、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可现实是,单凭基层交警来负责所管。,常常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融入在“安全宣传咨询日”、“综合治理活动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等活动之中,面对“雷声大雨点小”的交通安全宣传,广大群众往往认为与己无关,参与性和关注也不高。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联动机制中,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习惯性“被牵头”。道路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但在部门联动工作中,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尤其是在县一级以下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中,多为“被牵头”。“被牵头”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文明交通行动”真正以组织者在做的又仅限于基层公安交通部门。这样本来是各部门联动的,又回归到传统的交警部门“单兵作战”上。而这,也仅仅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罢了。故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仅考交警部门一家,势单力薄,流于形式。
2.交通安全宣传警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宣传民警的精力。警力不足是永远悬在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心中的一块大石,警力不足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一直影响基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以燕山大队为例,只有2名民警,在如此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要负责辖区8个乡镇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量是多么的薄弱,警力是多么的不足,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3.基层宣传交警工作能力有限,工作素质有待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较高素质,这一素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素质,交通安全宣传民警的业务素质与其他基层交警不同,主要体现在交通信息的及时报道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讲。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则要求宣传民警还要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宣讲技能,能应对不同受教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宣讲,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二是创新素质。基层大队宣传民警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民警个人素质还跟不上宣传教育的实际需要,许多新的宣传渠道没能很好开发与利用,而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许多宣传工作的质量不高,手段不新,缺乏新颖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4.宣传设备不足,交通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需要整个社会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共同担责,但是,由于交警部门是宣传工作的主体,在政府部门看来,宣传的经费应该由宣传主体承担。为此,在设备配备上,经费投入还是紧靠交通部门的自身投入来维持,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解决基层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问题的建议
1.提高认识,让党委政府成为基层公安交通宣传工作的“领头雁”。对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来说,宣传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公安交通队伍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宣传工作,有利于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展现交管工作成效,有利于提高老百姓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有效化解警群矛盾,有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营造道路交通文明之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从日常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出发,开展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
第二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是目前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章就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使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改革的一些新形势,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单位和谐文化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激烈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不够深刻,思想上有为难情绪,行为上不重视。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壮大。管理手段方法不新颖,思想政治没有贴近职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特点与需求。领导和职工之间缺乏沟通、尊重。
以上两种,主要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认知不足,是一种封闭保守、墨守成规、求稳怕变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好“三点结合”,发挥“四个作用”,做到“五个有机结合”
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潮流,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是摆在基层企业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三点结合”。各项管理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又为管理工作提供方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结合,要做好3点:第一行动上要同步。在召开各项管理工作会议时,要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同时在会议上要研究相应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第二措施上要互补。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效果的最佳优化。第三力量上要“合力”。在组织领导、时间、各种物质保障上要相对集中,保证解决突出问题时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保证解决突出问题时不撒手。
(2)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四个作用”。在目前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主要是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为黄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作用主要是宣传和阐释各项改革措施,帮助广大职工全面、准确地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积极意义,为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带来广泛利益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耐心细致地消除职工的疑虑,解决问题;要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做到“5个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一颗敬业善心,还要有一套专业知识,不仅要能以德服人,还要能以情感人。不仅可以畅想未来。还可以亲身示范。在思想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思想引导与领导榜样、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掌握知识与奉献企业、艰苦创业与经营发展“五个有机结合”。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四善”、“四常”、“一慎”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四善”、“一慎”。
(1)善长谈话艺术,化解各种矛盾。当前,黄河企业改制正在全面逐步展开,职工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矛盾将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显现出来,做好职工群众的谈话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各级领导者应该下功夫探求谈心规律,掌握谈心艺术。以析理、安慰为主的非正式谈话,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缓解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张力。努力增强谈心的实际效果。了解谈心对象的具体特点,把握不同的特点,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谈心方式,允许和容忍职工的牢骚、不满情绪,受挫不怒,循循善诱,满腔热情,实事求是,人情人理。对个别意见大、困难重的。给予人情化处理。尽量解决问题,以表示单位对职工的关心。对生活困难职工尽可能帮助,通过谈心拆掉隔心墙,架起连
心桥,赢取职工们理解,有效地预防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职工集体行动的发生。
(2)善于用人长短,力争人尽其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短处,领导者不仅要善用人之长处,也应善用人之短处。用人之所长无可非议,“用人之短”却未能成为一种共识。对于别人的短处,许多人的态度只是容忍甚至是厌恶,很少有人去利用。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是容忍还是利用职工的短处,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的短处是可怕的,说它厌恶不过分,有时候一味容忍也是不行的,短处是工作中潜在的炸弹。明智的领导可以根据优点来安排工作,也可以按每个人的短处来安置岗位。不仅要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更应该利用好每个人的“短处”,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危害,真正达到“容人之长,用人之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尽其才。
(3)善用处事技巧。取得理解支持。领导者必须重视和研究职工的思想,与不同性格的职工相处时,需用不同的技巧相助,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领导者不要高高在上,要学会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尊重对方。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会敬你一丈。结交一个真诚的职工朋友不容易,需要数月甚至是数年,但是失去一个朋友却在倾刻之间。还要能知己知彼。换位思考。在生活、工作中应从多侧面了解职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与职工发生冲突时,领导个人要力争做到换位思考,要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多替对方考虑,正所谓理解万岁。发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化解矛盾,及时处理,决不可拖延、回避。
(4)善于理解人意,吸引留住人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善解人意并不需要时时与其他人同悲共喜,也不是说必须事事取悦众人。善解人意指的是在作出思考决策时,能够睿智细致地考虑到职工的感受。一个领导人不能只喜欢分享职工的胜利和喜悦,还必须鼓励职工坦率、公开地说出自己的失落和沮丧。不仅要鼓励职工提出建设性的提议,还应该帮助职工鼓起勇气提出抱怨的意见,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得人心者得天下,善解人意对于挽留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吸引杰出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只有职工与领导者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时。各项工作才能步入正常的运行规道,企业也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5)慎用批评手段,努力增进绩效。增进绩效的批评是每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种手段。批评职工是推动工作的需要。纠正工作失误离不开批评,纠正错误思想意识问题离不开批评。但准确的根据是批评的生命,要切忌乱“上纲上线”,要在弄清并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上,对职工的错误要真正做到事实确凿。定性准确。还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要适当,批语的方式要适合个性心理特征、讲究分寸。总之,批评一定要增进绩效,受到启发,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造就人、善用人、经营企业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各种政策措施,在企业形成加速经济发展的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共创企业腾飞的明天。
第三篇: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和观察了解社会变化的窗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功能和地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其相关联系的城市社区管理有了新的发展态势,社区管理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研究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态势和解决原有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化后的城市管理、秩序维护以及加快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稳固基层政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的情况看,原有的社区,其管理环境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管理出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发展内容。
一、xx街道基本情况
xx街道位于xx位置。辖区内有x个社区,地域方圆x平方公里,常住口x万余人,现有社区工作者x人。
二、制约当前社区发展的因素
由于现代社区重要性的加强,社区管理内容也相应增加,面对繁重的社区管理任务,原有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存在各种制约城市社区行政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我觉得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权责不明,阻碍社区管理优势的发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过去,社区只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完成辖区的安全卫生等简单管理就行了,然而现在的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除管好自己的经济外,可以说,政府有多少牌子,社区工作就有多少副担子。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社区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需要承担20多项行政性事务,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仅计划生育一项工作,就要占去社区工作人员50%以上的精力。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社区普遍存在着责大权小、责权不清的问题,行政化倾向的突出直接导致了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功能的弱化。
2、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与职责要求有差距。对于这方面虽然在近年社区大调整中已经大力改革,社区干部的文化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社区干部中依旧存在专业技术知识较为欠缺、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掌握不透、能力偏低等现象。
3、社区社会服务水平不高。一是社区服务内容较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还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务设施缺乏,很多院落、楼栋没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除了能依托广场开展较多活动,人气较旺外,其他社区活动场地基本没有,难以聚集人气。三是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新型社区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服务的内容有待丰富,质量有待提高。
4、对各类党员的有效管理不够完善。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存在集中学习教育难、监督管理难等现象;一些党员长期在外,远离组织群体,党组织无法对其思想动态进行及时掌握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因此,加强对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十分紧迫。
5、社区阵地建设较为落后。目前办事处x个社区中只有x个社区办公用房达到500平方米的标准,使得社区服务和各种活动缺乏阵地和载体,严重的制约了社区工作的发展。
三、对改进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思考 通过对以上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大致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功能和地位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其相联系的社区管理包括社会服务、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机制建设等有了新的内容,这就需要广大社区管理者紧紧围绕当前社区管理的发展态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大胆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作出新的探索。
(一)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重心,理顺条块关系,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效能
1、强化社区工作职能。目前,许多城市任务层层落实到社区,为此,政府应着眼于强化社区的职能作用。在社区职能定位上,要将社区责权落实到位。明确社区有关职能,按照社会行政管理的职能,使其接受街道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街道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组织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起全面责任,有效提高街道社区管理的效能。
2、理顺“条块”关系,形成以街道综合管理为主的结构体系。针对仍存在的传统体制各个政府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条条”和“块块”,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新体制。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强化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突出街道办事处在街辖区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管理权力,确保街道办事处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事务负起全面责任。
3、理顺体制,建立和完善筹资、共驻共建机制。一是建立政府补贴长效机制,市、区各承担一定比例,将社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经费标准。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三是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四是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渠道畅通。
(二)加强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育,形成优质的社区工作基本力量
1、按照现代管理的素质要求,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社会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按照现代管理的素质要求,选聘一批思想坚定、道德修养高、善于团结同志、年龄结构合理、有专业知识的同志到社区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街道社区管理工作队伍。为此,上级政府应多选聘、配备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干部,严把入口关,畅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尽可能向社区多输送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和提高社区管理工作队伍的力量和素质,各级党校也要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使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同志尽快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学会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完成社区管理任务,以适应新时期社区管理工作的需要。
2、全力调动各类人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工作合力。社区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单靠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一支力量是无法很好完成该项工作的。因此,社区内的各系统、各单位、各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只要与社区发生关系,就应当主动关心和支持社区管理工作,认真配合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建立共建联席制度,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努力做到优势互补,尽量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积极培育居民群众的社会意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促进居民自治水平的提高
1、建立健全各类社区组织,发挥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社区的工作很多,工作难度也很大,因此,应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一个社区的成熟,很重要一点是看社区组织能否是在社区中发挥调处各种矛盾,协调各种组织和人际关系。因此,社区管理部门要下功夫建立健全各类社区组织,把各类社区组织包括学术性的、行业性的、专业性的、联合性的、义务性的社团组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作共同体,并通过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从而发挥这些组织的服务功能,减轻街道办事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重心下移,职工由“单位人”逐渐向“社区人”转变;与此同时,人们对工作单位依附关系减弱,而对居住地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共同体中,许多新的矛盾必然在社区内表现出来。因此,社区党员干部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和服务带头作用,协调各方矛盾,引导居民树立社区共同体意识,实现社区资源、社会利益共享和社会义务共担,使社区各方达成共识,从而满足社区内居民与单位不同的需要,建设安全、整洁、方便、舒适的现代化社区。
(四)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拓展党的覆盖面
1、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为适应新时期党的社区工作需要,创建社区党建工作新的载体,以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十分必要。为此,可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新形式,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转岗党员等,并使之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也可通过创建“平安小区”,“花园小区”,“文明小区”等活动载体的新形式,来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解决好了党在社区有效开展工作的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问题,社区党的建设才有活力,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也才能更好完成。
2、建立健全各类基层党组织,抓好新经济组织和居民区的党建工作。针对新经济组织规模小、分布散、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可创建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办法,健全党的组织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比如,对处于流动、分散的党员,要探索新的党组织组建办法,或依托人才服务中心或依托各种经济协会组织等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或流动党员联络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对没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社团和中介组织,派联络员在这些组织中建立工会、青年等群众组织,积极培养发展对象,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同时,在新建居民区筹建的过程中,抓紧同步建立居民区党组织,以党建促筹建;另外,为适应居民区党组织工作对象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本着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和有利于党员管理教育的原则,及时调整居民区党组织的设置,完善党在居民区工作的组织体系。
(五)想方设法,多方争取,加快社区办公用房的建设力度
一方面,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汇报,使他们了解现状,支持社区工作。另外,要利用本辖区内企业改制,机关院落搬迁、城市拆迁征地、旧城改造机会,抢抓机遇,盘活现有资产,争取国有资产划拨,尽快落实办公用房。
第四篇:浅析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卓耸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添加日期:12年01月04日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既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的自然区域环境,也包括在这些辖区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社会群体。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在农业生产、劳动就业、居住环境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过去单纯以村和乡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服务与管理已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社区服务与管理便应运而生。社区逐渐承担“乡村”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诸如需要为社区群众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对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和管理,以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一、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滞后,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但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许多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管理还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认为农村社区管理是政府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许多基层干部认为农村社区管理超前,现在条件还不成熟;有的认为农村社区管理是图形式、走过场,简单地将农民身份转为居民身份而已。许多农村社区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往往采用由村委会统而管之,多数还是以村务管理老办法来对待;大多数村干部没有受过社区管理的相关培训,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区管理,容易以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二)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在一些地方,农村社区管理工作尚未进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仍存在民政部门单打独斗现象,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农村社区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机制尚未建立,宏观的工作环境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服务管理体制。有些地方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缺乏充满活力热情的领导动员机制,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弱,没有形成便捷、有效的社区管理的参与机制和系统的社区规划体系。
(三)与城市公共服务差距甚大。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社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综治警务等公共服务、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的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打破,与城市相比,农村社区还没有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如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便民服务资源相对比较薄弱。多数社区服务还停留在传统性、邻里性和救助性的服务上,服务规模小且分散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缺少面向整个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服务,与农民快速增长和日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乡村管理服务向社区管理服务的转变。
(四)社区管理人才缺乏。农村社区管理需要有文化、有知识、年轻化、有工作热情的新型社区居民参与。但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大多流向城市务工经商,驻留在村的大部分为文化程度低、生活技能差的中老年人。农村传统习惯在这些人生活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大多安于现状,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对社区管理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社区意识有待培养;而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管理的办法和创新意识,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都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五)投入资金少,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社区的日常办公设施、文体设施、配套生活、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仅仅靠民政的福彩公益金投入,没有纳入财政专项支出,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二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为可用收入不足而无法建设,即使建设好了,也存在后续资金和经营管理费用的缺口,导致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社会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经济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
(六)缺乏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引导。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强和现代文明的推进,农村居民的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在转型期农民身上也交织着多重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农民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传统农村社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文情怀逐渐流逝,人际关系中功利主义倾向日益突出。物质生活改善后,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社区缺少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引导,农民业余生活大多以打麻将为主,农民公民意识塑造和农村社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尚未摆上议事日程。
二、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等)。建设规划必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社会环境及居民需求导向原则,合理规划社区建设规模,也就是找准各个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特色和特点,探索适合于自己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
(二)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最薄弱的方面。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对公共设施及公益性服务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以大力支持与帮助,并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制度措施方面要有所创新,努力改变农村社区这一薄弱环节,为社区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协调调动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农村人才、物质、资金、技术等社区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通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完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由于社区管理还处于改革调整发展
阶段,一些社区基层组织也才刚刚开始形成,且相关改革措施也尚未跟上,一些农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出现了许多新矛盾,使社区管理难以全面开展。要真正体现社区自治原则,做到依法管理社区,就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一是要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使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进行;二是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把工作能力高、服务意识强、思想作风过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管理队伍中来,尤其是要选配好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三是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人才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力量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四)营造良好环境,发展非农产业。做好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还在于经济发展。各社区要依靠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待各种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形成农业、工业、信息等产业园区,生活小区就会自然形成,第三产业必然会得到大力发展,对社区建设要求就会更为迫切,社区建设资金投入等问题就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解决。
(五)加强农村社区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建设。根据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是当前农村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社区文化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宣传教育,目前,居民在生产中确实需要科学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业生产与兴办各种实体中遇到的难题;在生活中,农村居民视野欠宽广,常常因为小事生气、吵架;对人生、对社会认识偏颇;没有理想、得过且过。这需要专家、学者下基层,通过各种讲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
第五篇: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社区在城市居民生活中作用越发突出。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城市工作的新变化,坚持把加强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作为巩固党在城市执政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胆创新组织体系,丰富社区活动载体,使社区建设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和践行的实际问题。
一、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客观地讲,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区的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社区安全等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功能不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便民利民服务开展不够深入。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单位将
本属于自身业务工作范畴以内的常规工作“转嫁”到社区,造成社区负担过重,大量的非服务性工作流入社区,导致了社区服务性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二是再就业服务存在局限。再就业服务对象单一,重点放在解决下岗人员的就业上,对其他就业困难群体,如贫困户、优抚对象和缺乏工作技能的青年人群体的就业服务关注程度不够。就业培训形式单一且缺乏针对性,主要集中在烹饪、裁剪、电脑等方面,忽视了了部分受训者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不能充分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三是社会保障和救济服务供给不足。对生活困难的群体,多数社区都只是在国家法定重大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长久的、行之有效的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同时缺乏对空巢老人、弱势儿童的情感扶助和心理健康辅导,相应的服务机制仍很落后。
(二)居委会自治功能较弱
一是居委会自治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普遍不足,社区干部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应付政府下派的工作任务,组织居民办理社区自治事务的作用发挥不够。二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管理、监督不够。社区民间组织尤其是居民自发的志愿者服务组织总量少,居民参与度低,活动开展无序。三是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物业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新区一般都设有自成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顺;老居民区受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结构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行现代物业管理,社区居委会在组织居民
开展自助式物业管理的职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社区文体活动组织乏力
一是开展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尽管各级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通过调查分析,经费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造成部分街道、社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缺乏经常性、持续性及周期性。二是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功能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自主意识。社区的文体活动,不仅能使居民受到效果显著的教育,而且能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进而促进社会稳定。调查表明,大多数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 “锻炼身体”上。三是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部分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而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
(四)社区基础建设滞后
随着大量的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改制企业职工移交社区、流动人口涌入社区,对社区的服务管理需求增加。一是公益性服务设施跟不上社区建设需要。近些年,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进社区,社会保障、残疾人、治安联防、计生、工、青、妇和司法等工作,许多部门都要在社区设置工作机构,使得社区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紧缺。有些社区由于受场地、资金、人员匮乏的限制,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还远不适应当今社区工作需要。二是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
齐,流动过频,导致服务工作缺乏稳定性。调查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已经制约了社区的长足发展。因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社区工作者待遇与超强的工作负荷难以对应等原因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变动较频繁,造成部分社区出现了服务岗位人员短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困境。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以强化服务居民为前提,以扩大居民参与为方向,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不断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确保服务居民不断深入 一要完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服务功能,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以建立规范化和服务化社区为契机,深化现有的“政务中心职能”,将为民便民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建议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对在各社区设立的行政事务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同时要修订完善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准入监督和责任追究主体,督查、举报和监督三结合,严禁各种形式的工作“转嫁”,切实为社区“减压”、“松绑”。二要积极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对社区就业工作的认识,清晰定位社区就业服务项目。立足社情民意,加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培训工作。实施约束和激励机制,参加次数少或不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员,收回再就业优惠证或取消优惠待遇,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参加就业
培训者。除下岗失业人员外,逐渐将外来劳动者和新增劳动力纳入社区就业服务范围。三要调动整合民间资源,加强社区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的力量。针对各社区目前经费少、人手紧的情况,除适度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预算拨款外,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为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应急服务和情感扶助。(二)发挥居委会自治职能,确保居民自主参与社区建设
一要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载体,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二要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居委会应建立与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三要在新建住宅区全面实行物业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在老居民区实行自助式物业管理的有效办法,切实改善老居民区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确保居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
一要多渠道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目前,社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固然重要,但社区在经费筹集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如现在很多企业有宣传品牌和开发客户的需求,而社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社区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和企业联合举办一些社区文化活动。这既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又拓展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载体。二要以文化为纽带,培
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参与度。社区文化建设要以社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化作为切入点,以社区道德规范的提倡和养成作为支撑点,以社区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作为核心点,以社区良好形象的营造和展示作为关键点。靠文化认同,在价值观,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上找到同一的感觉,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担负共同的责任,提高居民参与度,充分显示社区的社会参与的价值功能。通过主流文化的传递,新的价值观的确立,为社区居民行为提供明确的方向,推动社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三要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文化队伍。一方面要对现有参与群众加强文艺培训,使他们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从政策上鼓励年轻人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确保社区服务工作不断加强 一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协调各部门,多方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撑,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和社区办公环境的改善,确保社区的各项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二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并出台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要实行末位淘汰和公开择优补充录用双向机制,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开展“换血”和换位,以提高现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责任、促使其积极服务居民。同时要出台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逐
步提高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