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2 06: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第一篇: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交通基层党组织

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黄桥收费站蔡文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久治安”。当前,随着交通改革的加快推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和入世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交通基层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有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在交通基层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新时期党在交通基层面临的重大紧迫的课题。

一、影响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较为严重的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为:

1、经济拮据影响了基层组织执政活动的开展。一是经济效益下滑,有的企业频临倒闭,资金支出十分困难;二是已改制的企业所有关系发生了转变,企业的性质是个体所有,其组织活动观念不强;三是改革的措施不配套,前一轮的改革虽然对机构、人员进行了精减,但实际供养人员并没有减少,经济负担依然沉重,不少企业连“吃饭”都难以维系。

2、机制欠缺造成了基层干部队伍不够稳定。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协

调。改制后的企业,其组织的管理职能呈弱化趋势,企业老板追求的经济效益,完全忽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企业基层干部的工资报酬过低,有的甚至无法每月兑现。三是激励机制不够有力。过去表现优秀的交通基层干部,曾有机会可以选拔到局机关科室工作,甚至走上领导岗位,而现行的选拔用人机制使不少交通基层干部感到“政治上没有干头,退职上没有靠头”,以至出现了“撂担子”现象。

3、矛盾汇织加大了交通基层组织工作的难度。政治上,近年来不少基层组织忽视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一部分职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想要权利而不愿尽义务。经济上,由于经济下滑,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债务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交通基层组织的稳定。文化上,由于基层组织不健全,政治学习很不正常,许多事情与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一些党员、干部甚至误入其中,赌博、涉黄案件经常发生。所有这些加大了交通基层组织工作的难度,对交通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4、关系欠顺影响执政能力提高。一是新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党组织设置相对滞后。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涌现,党组织的空白点将会进一步增多,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任务也将进一步加大。二是党企关系复杂,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由于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工作制度、组织生活方式和活动经费的来源等尚处在探索完善之中,使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往往无章可循,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三是地位难保证,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从劳动关系上讲,处于受雇佣的地位,如果与业主发生矛盾冲突,则有可能随时被解雇。这种状况导致党组织负责人思想上有所顾虑,工作上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与提高。

二、加强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发挥和提高。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趋利避害,有的放矢,针对影响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索研究有效的对策措施,全面加强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效率。

1、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交通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对交通行业来讲,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新时期执政中面临的最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加强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应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坚持立足市场抓发展,走交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坚持依靠科技发展,走科技兴交、科技兴企的道路;坚持统筹发展增实力,在鼓励、带领职工致富的同时,抓好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应围绕发展完善配套改革措施。一要准确界定交通基层组织的职能。现状,基层组织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了之后群众有意见的事情。要切实理顺全责关系,解决机构重叠、分工重叠、政

企和政事不分等突出问题,真正让基层组织在“越位”的地方“归位”,在“错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要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撤并支部、行政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切实提高执政效率。二要大力化解基层债务。各基层应彻底清理债权债务,进一步强化减债措施,消除困扰基层组织建设的沉重包袱。三要进一步加大支付力度。适应企业改制后的新情况,应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付力度,为交通基层组织领导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2、健全选育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适应新时期交通基层组织工作的能力。

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交通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交通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一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交通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必须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大胆进行改革,通过全面推行交通部门党组织“双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职工共同致富的人充实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准配强交通基层组织支部书记。同时,健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为基层储备“源头活水”。二要完善教育培训

机制,解决好交通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对交通基层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要求,干部的自身素质不相适应,存在着“本领恐慌”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充分利用各级培训班、成人教育中心校、党员电教站等阵地,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必须为基层干部创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机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基层主要干部到交通发达地区学习,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本领。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好交通基层干部“难留”的问题。在政治待遇上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出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以调动干部积极性,稳定交通基层干部队伍。

3、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党对新经济组织统筹协调的能力。不断壮大新经济领域中党的力量,是新时期党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党的领导方式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必须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一要夯实组织基础,在扩大覆盖面上求突破,凡是具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经济组织,要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抓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通过扎实的群众工作,增强党对新经济组织的影响力,积极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成条件。二要积极探索。在丰富活动内容上,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落实上级党组织“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多做“自选动作”,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在活动方式上,坚持“集中、统一、规范”与“小型、分散、灵活”相结合,运用易为党员和群众接受的有效载体,开展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动,在活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做到组织生活与生产经营两不误、双促进。三要推进制度创新,在某些规范化建设上求突破,加强和改进交通新经济组织党

建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搞好制度创新,应抓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党务工作者进人决策层,努力使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

提高交通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首先,应充分尊重群众,在做群众工作的同时,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对一些觉悟比较低、认识比较慢的群众,要耐心帮助、细心开导,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最终使群众真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应充分依靠群众,作为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党的基层干部,更应该把充分依靠群众作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关键环节。决策前,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决策中,要把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来参与、监督和评判,做到还政于民。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再次,应大力化解矛盾。坚持把维护群众得益摆在第一位置,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多办快办,有损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办,以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切实巩固党在交通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第二篇:简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及其对策

简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及其对策

执政6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来自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认真准确地评估新形势下党长期执政可能遇到的新风险,进而适时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一、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执政风险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执政风险主要来自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执政风险、社会转型带来的执政风险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自身的变化易引发的执政风险三个方面。

(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执政风险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有其重要的历史进步性。因此,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和主导下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心与外围的不平等格局,也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带来了民族产业将受到巨大冲击、跨国公司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等优势在中国许多行业取得了垄断地位、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大、人才外流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等等经济安全问题,给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考验。

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着制约中国的“接触+遏制”的敌对战略,利用军事同盟实施威胁、利用国际和区

域性合作机制实施威胁、通过拉拢中国邻友实施威胁等手段,支持指使“台独”、“藏独”、“东突独”进行各种反华活动,威胁我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在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一个重要的世纪,希望按照资产阶级的意志推动世界向全球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将继续以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为手段,保持对世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压力和进攻。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抵御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克服其负面影响,是对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进入新世纪之际,国际局势继续趋于缓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只要我们仔细地回顾和分析上世纪末国际风云的变幻和新出现的一些情况,就会发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十分脆弱,存在着各种因素的风险和挑战,而其中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实施的日益膨胀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政治和经济上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控制、干涉,甚至直接侵略别国,造成了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公害,是现代战争和世界不安宁的根源,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和最大威胁,给我党执政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恶化了我党执政的国际环境。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执政风险

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引起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市场体系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

扩大、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等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成为国家继续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隐忧和障碍,构成了党执政领域里的经济风险。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变革过程中政治体制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引发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人们政治期望和满足之间的较大反差、利益表达途径不完善和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央和地方集权和分权的利益冲突、多种政治文化的冲撞等方面,这些都构成党执政的政治风险。

由于经济转轨,发展市场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引发了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矛盾和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也更加复杂,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挑战。西化”、“分化”的险恶图谋威胁着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挑战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国内“四个多样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思想理论界的杂音、噪音干扰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主导意识形态的弱化是我党执政面临的思想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公共突发性危机事件。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多变性和社会发展的不可逆性,使得每一次公共突发事件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给政府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现代通讯手段发达,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的趋势使一国发生的突发事件往往不再只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对世界也会造成很大影响。突发事件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也是我党执政面临的风险之一。

(三)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自身的变化易引发的执政风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政权,有着74年执政史的苏联共产党也未能幸免,为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中共也是一个有着50多年执政史的大党老党。新世纪新阶段,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的各种新形势新变化,使党的执政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主要体现在党内出现利益分化的风险、党内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党的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的风险、党员腐败变质和脱离群众的风险等几个方面。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党的执政风险 我党面临着“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为保持中共的执政地位,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防范和化解党的执政风险。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经济风险

首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这个执政之第一要务。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执政第一要务。二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其次,要努力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优化市场经济运行主体,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积极发挥二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搞好公有制经济尤其

是国有经济的调整,逐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领域。继续深化集体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引导和监督。要优化市场经济运行平台,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使要素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优化配置,使经济运行富有生机活力。改善和强化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健康平稳有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扶持保护弱势群体。

第三,要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我们要科学判断,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要通过市场化、国际化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重组的机遇,实现比较优势和市场要素流入的结合,以获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四,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三是要完善党委和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政治风险

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政治风险,要进

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创新,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人民更充分地行使各种民主权利。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各阶层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三是要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思想风险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从思想上解放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群众中形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抵御和防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思想文化领域风险的重要保证。一是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地位。二是正确对待外来强势文化。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四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五是建立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社会风险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 的工作很多。当前特别要重点解决这样几个关键性课题:一是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三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五)正确应对国际问题,防范和化解党执政的外部风险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党要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一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二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三是要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和安全;四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总体外交;五是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外交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防范执政风险,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防范执政风险,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振兴。

第三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是目前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文章就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使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改革的一些新形势,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单位和谐文化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激烈性、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不够深刻,思想上有为难情绪,行为上不重视。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壮大。管理手段方法不新颖,思想政治没有贴近职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特点与需求。领导和职工之间缺乏沟通、尊重。

以上两种,主要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长期性认知不足,是一种封闭保守、墨守成规、求稳怕变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好“三点结合”,发挥“四个作用”,做到“五个有机结合”

在目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潮流,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这是摆在基层企业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三点结合”。各项管理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又为管理工作提供方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结合,要做好3点:第一行动上要同步。在召开各项管理工作会议时,要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同时在会议上要研究相应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第二措施上要互补。通过两者的优势互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效果的最佳优化。第三力量上要“合力”。在组织领导、时间、各种物质保障上要相对集中,保证解决突出问题时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保证解决突出问题时不撒手。

(2)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四个作用”。在目前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主要是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为黄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作用主要是宣传和阐释各项改革措施,帮助广大职工全面、准确地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积极意义,为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带来广泛利益关系的变化和调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耐心细致地消除职工的疑虑,解决问题;要充

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做到“5个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一颗敬业善心,还要有一套专业知识,不仅要能以德服人,还要能以情感人。不仅可以畅想未来。还可以亲身示范。在思想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严格管理与耐心教育、思想引导与领导榜样、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掌握知识与奉献企业、艰苦创业与经营发展“五个有机结合”。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四善”、“四常”、“一慎”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相互联系和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四善”、“一慎”。

(1)善长谈话艺术,化解各种矛盾。当前,黄河企业改制正在全面逐步展开,职工的思想异常活跃,各种矛盾将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显现出来,做好职工群众的谈话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各级领导者应该下功夫探求谈心规律,掌握谈心艺术。以析理、安慰为主的非正式谈话,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缓解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张力。努力增强谈心的实际效果。了解谈心对象的具体特点,把握不同的特点,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谈心方式,允许和容忍职工的牢骚、不满情绪,受挫不怒,循循善诱,满腔热情,实事求是,人情人理。对个别意见大、困难重的。给予人情化处理。尽量解决问题,以表示单位对职工的关心。对生活困难职工尽可能帮助,通过谈心拆掉隔心墙,架起连

心桥,赢取职工们理解,有效地预防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职工集体行动的发生。

(2)善于用人长短,力争人尽其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但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短处,领导者不仅要善用人之长处,也应善用人之短处。用人之所长无可非议,“用人之短”却未能成为一种共识。对于别人的短处,许多人的态度只是容忍甚至是厌恶,很少有人去利用。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是容忍还是利用职工的短处,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的短处是可怕的,说它厌恶不过分,有时候一味容忍也是不行的,短处是工作中潜在的炸弹。明智的领导可以根据优点来安排工作,也可以按每个人的短处来安置岗位。不仅要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更应该利用好每个人的“短处”,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危害,真正达到“容人之长,用人之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尽其才。

(3)善用处事技巧。取得理解支持。领导者必须重视和研究职工的思想,与不同性格的职工相处时,需用不同的技巧相助,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领导者不要高高在上,要学会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尊重对方。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会敬你一丈。结交一个真诚的职工朋友不容易,需要数月甚至是数年,但是失去一个朋友却在倾刻之间。还要能知己知彼。换位思考。在生活、工作中应从多侧面了解职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与职工发生冲突时,领导个人要力争做到换位思考,要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多替对方考虑,正所谓理解万岁。发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化解矛盾,及时处理,决不可拖延、回避。

(4)善于理解人意,吸引留住人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善解人意并不需要时时与其他人同悲共喜,也不是说必须事事取悦众人。善解人意指的是在作出思考决策时,能够睿智细致地考虑到职工的感受。一个领导人不能只喜欢分享职工的胜利和喜悦,还必须鼓励职工坦率、公开地说出自己的失落和沮丧。不仅要鼓励职工提出建设性的提议,还应该帮助职工鼓起勇气提出抱怨的意见,做职工的知心朋友。得人心者得天下,善解人意对于挽留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吸引杰出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只有职工与领导者关系处于良性的循环时。各项工作才能步入正常的运行规道,企业也才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5)慎用批评手段,努力增进绩效。增进绩效的批评是每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种手段。批评职工是推动工作的需要。纠正工作失误离不开批评,纠正错误思想意识问题离不开批评。但准确的根据是批评的生命,要切忌乱“上纲上线”,要在弄清并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上,对职工的错误要真正做到事实确凿。定性准确。还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要适当,批语的方式要适合个性心理特征、讲究分寸。总之,批评一定要增进绩效,受到启发,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批评。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造就人、善用人、经营企业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各种政策措施,在企业形成加速经济发展的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共创企业腾飞的明天。

第四篇:交通安全宣传在安全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交通安全宣传在安全社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燕山交通大队

一、当前基层交通安全宣传中面临的尴尬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在宣传工作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仍然存在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1.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宣传主体单一。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相关义务。但是,在大多数人乃至部分道路交通管理相关部门领导的思想里,传统单一的交通安全宣传责任主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就是认为,作为公安交通管理的交警部门,应该肩负起交通安全管理的所有任务,包括道路秩序管理、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可现实是,单凭基层交警来负责所管。,常常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融入在“安全宣传咨询日”、“综合治理活动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等活动之中,面对“雷声大雨点小”的交通安全宣传,广大群众往往认为与己无关,参与性和关注也不高。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联动机制中,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习惯性“被牵头”。道路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但在部门联动工作中,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尤其是在县一级以下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中,多为“被牵头”。“被牵头”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文明交通行动”真正以组织者在做的又仅限于基层公安交通部门。这样本来是各部门联动的,又回归到传统的交警部门“单兵作战”上。而这,也仅仅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罢了。故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仅考交警部门一家,势单力薄,流于形式。

2.交通安全宣传警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宣传民警的精力。警力不足是永远悬在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心中的一块大石,警力不足问题解决不好,将会一直影响基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开展。以燕山大队为例,只有2名民警,在如此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要负责辖区8个乡镇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量是多么的薄弱,警力是多么的不足,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3.基层宣传交警工作能力有限,工作素质有待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较高素质,这一素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素质,交通安全宣传民警的业务素质与其他基层交警不同,主要体现在交通信息的及时报道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讲。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则要求宣传民警还要具备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宣讲技能,能应对不同受教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宣讲,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二是创新素质。基层大队宣传民警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民警个人素质还跟不上宣传教育的实际需要,许多新的宣传渠道没能很好开发与利用,而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许多宣传工作的质量不高,手段不新,缺乏新颖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4.宣传设备不足,交通宣传经费投入不足。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需要整个社会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共同担责,但是,由于交警部门是宣传工作的主体,在政府部门看来,宣传的经费应该由宣传主体承担。为此,在设备配备上,经费投入还是紧靠交通部门的自身投入来维持,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解决基层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问题的建议

1.提高认识,让党委政府成为基层公安交通宣传工作的“领头雁”。对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来说,宣传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公安交通队伍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宣传工作,有利于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展现交管工作成效,有利于提高老百姓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利于有效化解警群矛盾,有利于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营造道路交通文明之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从日常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出发,开展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行动。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分析

[2006-03-13] ·来源:新华社

据新华社信息合肥3月10日电(记者杨玉华 姜涛)由于缺乏规划,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着布局散乱差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相继开始意识到科学开展村镇规划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和相关政策不完善,农村规划还面临着不少难题亟待解决。记者在安徽、江苏农村采访时感受到,必须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地推进村镇规划工作。

--新一轮村镇规划面临三大难题

在安徽、江苏两省农村采访时发现,长期以来,不少农民受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影响,“单门独院”、“风水宝地”意识浓厚,请风水先生“看门相、选宅基”的现象十分普遍,建房随心所欲,布局杂乱无章。这也造成村庄建房各盖各的,缺乏统一规划,村庄布局乱,规模小。

严重滞后的村镇规划给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户均占地面积较大,土地浪费严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各项基础设施也很难配套;居住分散零乱,人气难以集聚,还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农村消费的挖掘。在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记者了解到,规划未实施前,全镇1834个自然村庄,10户以下高达1631个,其中仅有一户居住的“单庄”396个。农村集镇大多沿公路 “一字长蛇”排开;村庄布局如“天女散花”,遍布山上山下、冲内冲外;房屋住宅“横七竖八”。

在新一轮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都意识到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各地陆续开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工作。但是,由于规划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着三大难题:

一是认识冷热不一的问题。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于近日在所辖县区启动了8个农村改造试点工程,试点改造旨在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整理以改善农村面貌,加强集约用地。同时把原先分散的农户集中到统一规划的新居民点,形成中心村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谈到目前的村庄规划工作,合肥市建委村镇规划科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村庄规划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部门,需要大家相互协调,齐心合力才能抓好。”这位负责人说,现在村镇规划中部门和地方间的配合不尽

如人意,不少地方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情况。即上头主管部门急、底下农民急,可中间的乡镇却不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村庄规划工作的推进。因此,亟需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个总协调部门。

记者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了解到,全区160个行政村,3572个村民小组,近33万人口,共有自然村庄6500多个,有的自然村庄甚至只有几户居住,布局分散、建设凌乱。不少村镇干部都反映,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喜爱单门独院、前庭后院的居住环境和模式,很难接受进社区集中居住,守故土,恋旧家的传统思想制约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进程。二是政策完善问题。据介绍,当前村庄规划中涉及的土地征用和置换问题最令人疼,亟需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对集中居住区建设所需土地在不同村组之间的置换、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后新增土地指标的分配使用等问题还要研究制定相应的细化政策。许多基层干部表示,由于目前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完善,如何利用村庄规划置换出来的土地、进一步简化报批手续等问题亟待在政策上加以明确和规范。虽然《安徽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已明确规定:“因实施村镇规划需调整农户宅基地,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承包地的承包方应当服从”,但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的限制。因此,一旦遇到规划用地与农户利益相冲突,仍缺少调整宅基地的有效手段。而且村庄规划征用土地没有明确政策指导和相应的指导价,特别是小城镇公用设施土地占用没有明确法律保护,如果要实施只能靠基层干部动嘴皮子,做思想政治工作。

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从2003年规划建设了一个120户的农民康居工程,该镇建设所的负责人陈正学举例说,如果一个规划点有300户建房,假设有90%不需协调,仅有10%需要协调,那就是30户了。“这30户要一户一户跑,一户一户说服。我们就那几个人,你想想要牵扯多大的精力?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协调找不到可操作的政策法律依据,对于土地征用置换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握。”

三是人力资源和资金筹措问题。进行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和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目前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人力不足,缺乏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安徽省霍山县建设局负责人说,村庄规划按要求需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来做,但是这些单位的设计费用往往很高。而且一个乡镇100多平方公里,让规划设计院全跑遍不现实,规划要反映农民问题,听取百姓意见,完全靠理论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本地建设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基层乡镇的工作人员来做。而以该局来讲,只有五、六个技术人员,要做全县村镇规划线的人手紧张;而基层工

作人员技术素质也跟不上,因此,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还需要尽快加强队伍建设。不少基层干部还无奈地表示,即使规划好了,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投入,但目前还缺乏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光靠乡镇的吃饭财政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希望国家给予相应的配套项目或资金支持,结合地方力量,使村庄规划不至于因为资金缺乏而停留在图纸上,只开花不结果。

--科学规划关键是引导农民参与使农民受益

采访中记者发现,村庄规划要避免以往“建一片,荒一片”的老问题,离不开尊重农民,让农民参与。2004年,结合全县村级规模调整,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将1834个原始自然村庄合并为670个,农户宅基地占地面积由户均460平方米调整为220平方米(该镇地处低山丘陵区),规划全部实施后,可退宅还耕新增耕地3300亩。该镇党委书记高若愚说,让农民参与使农民得益是搞好村庄规划的根本。

在村庄规划编制中,该镇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规划编制分三步走:第一步,草案形成后,征求群众意见;第二步,各村的规划草案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第三步,各村的编制方案汇总后,提交镇人代会表决通过。在规划编制之初,该镇通过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村广播会,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村庄规划的意义向每户农民宣讲,征求意见。在编制草案形成后,对所有村民公布,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之后再交村民大会讨论表决。这种做法使得村民对规划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提出大量的修改意见。

记者在该镇山五河村关于规划方案的决议书上看到,上面清楚地写着同意30人,不同意0人,弃权2人,决议书上还有村民代表的签字。据了解,在规划过程中,该镇共召开群众座谈会86次,村民代表会11次,镇人代会1次,使规划方案既符合民意,又符合规划的技术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以来,截至2005年6月底,全镇共有175户依照规划新建了楼房。这些集中连片,样式美观,功能齐全,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群众十分满意。

而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有一些经济强村开展了农村宅基地归并试点,拆除零星小村庄,像南丰的永联村、金港的长江村、东山村等,都建设了早期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使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1998年以后,张家港市又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发展资源的整合力度,连续三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全市城镇数由26个减至8个,行政村从原来的436个减至183个。

张家港市规划局副局长徐晓立说,张家港市每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和零星小村庄规划都十分注重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比较、多次调整和完善,确定全市村镇布局规划。1990年以来,张家港市已有6.3万户农户通过自然过渡和拆迁,进入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公寓房或联体房内,共腾出宅基地面积4.7万亩,扣除新建集中居住区用地2.4万亩,实际节约宅基地面积达2.3万亩。

安徽省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陈东明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村庄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庄规划中的任何决策都需要建立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听群众的不同意见,使决策更符合农民意愿,最终让农民受益、让农民满意。

--推行规划应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伯达告诉记者,该区16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万-30万元的有14个村,10万-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以下的有52个村,其中5万元以下的就有20个村。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新一轮村镇规划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

当前,邗江区农民住房楼房率已达80%左右。同时,随着近几年的农村实事建设,通村通组公路硬质化比重明显提高,水、电、有线电视改造等也基本结束,农民现有的居住条件和质量明显改善,今后实施社区集中居住,搬迁难度极大,建设成本无法估量。

张伯达表示,推行规划应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先导,不断集聚农村发展资源。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繁荣农村的思路进行规划,科学安排农业种植区、农民居住区、二三产业集中区,积极推行工业向集中区集中、农民向中心村或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种植集中,合理确定路网、线网、管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城镇与农村融为一体。同时,要衔接好城乡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工业化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规划和城乡社会保障规划要相衔接。

张家港市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了

15个小区作为全市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示范和试点区,高标准建设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进行示范,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户进入集中居住区的积极性。

在推行农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张家港市坚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刮风运动,不损害农民利益”,规定今后新建农民居住区内一律以联体住宅、公寓房为主。农民拆建房屋完全按照城市的设施标准,面积基本不减,拆迁后每户可以拿到两套房子。

为确保农民平稳拆迁,张家港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是对因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中涉及到的规费,全部给予减免;二是对符合使用宅基地条件的农村居民,入住集中居住区公寓房,拆除农村原有住房后,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市、镇两级财政各承担3000元、1000元;三是对入住国有土地上新建集中居住区公寓房的农村居民,待其农村住宅拆除后,由镇财政按4万元/亩的标准,对其进行宅基地补贴;四是对在城镇另有住房的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如在农村有住房但已不再居住的,鼓励其拆除农村住房,政府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为房屋重置价的50%,资金由市、镇财政各承担50%,同时对符合享受宅基地条件的,按同样标准给予宅基地补偿。

张家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陆新玉告诉记者,为解决集中居住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从2003年起,张家港市推出全新的纯农民养老保险,将全市18周岁以上的纯农民全部纳入农村保险范畴,保险费由市、镇和个人三方承担,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目前,全市已有15.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5%。

下载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执政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

    双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对策.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 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 你死去哪了!是不......

    班集体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启示

    班集体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启示 担任班主任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创造力的孩......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选择(精选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选择作者:盛 丽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2年第06期[摘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个突出的......

    榆林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分析

    榆林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面临的难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市地处陕西最北部,矿产资源富集,属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

    在推进科技城建设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在推进科技城建设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3:12 作者:谭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须坚持......

    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挑战(5篇材料)

    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挑战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既是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正像胡锦涛指出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全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朱文鹏 李玉娥 【摘要】文章从保定市新民居建设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这其中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

    医疗新常态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卫生新常态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主力军的公立医院也面临着新常态:人民群众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