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村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对策
农村面临的基本问题和对策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有些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有些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带来的问题。要解决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
一、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及其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一)我国农村的自然和经济的基本条件,有三个特点:第一,人口多,而且农村人口比例大。第二,自然条件差。我国的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人均耕种面积有限。第三,我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工业化水平规模较弱,使得我国的经济实力不足。//以上基本情况使我国的农村必然出现农业劳动生产率将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和农村向城镇化的转移过程十分漫长而艰难的两个趋势。//(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两种基本趋势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决定性的影响,并且会引起和带来一些问题。例如:
1、农民收入问题。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长期困难将成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限制性因素,人均资源的有限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低水平也会给农民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收入快速增长带来困难。
2、国家农业的投入不足将是长期性问题,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农业的投入没有形成制度的保证。
3、农产品成本不断增加的倾向。农机和水利设施不断使用,使得农田作业成本增加。
4、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低水平会造成农业生产的危机。例如我国自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使部分农民破产,出现农业危机。
二、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新问题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又面临着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问题。//(一)市场价格的波动引起生产的波动。我国前几十年农产品价格一直十分稳定,但实行多渠道流通之后,农业生产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大大增加:价格高,大家都来生产;产品多了又引起价格的下跌,大家又纷纷退出产品的生产,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市场的波动频率增加,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严重的也会引起农业经济的危机。有时只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对其有所控制。//(二)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企业化后,农民在市场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以前的供求关系相对稳定,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进行的,供求关系稳定。改革开放后,受市场影响,及部分流通环节的制约或操纵,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在市场供求中被动受制;另外,有些地方财政包干的地方,部门和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利益,有些单位是独立的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农民在市场交换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其利益可能会受到侵害。//(三)分权式的改革使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下降。分权式的改革下放,经过放权让利,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税赋最轻的国家之一。我国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已远远低于其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央政府调控能力的下降对农业的影响极大。一方面,中央财政较为紧张,使许多重要的农业科技项目投入不足,降低了竞争力及调控能力。另一方面,中央财力的缺乏使得中央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手段受到削弱,促使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扩大,形成了农民跨地区的季节性流动,如“民工潮”。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冲击:人口多并且农民多的地方,将来是我国发展最慢的地区。
三、若干对策建议中国基本国情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是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决不是短期内,或一、二十年可以解决的。所以在农村政策和工作方法上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长期坚持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社会合作的经营体制,这是我国农业现行的基本体制。现在农户经营规模太小,许多生产环节无法独立完成。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我国必须坚持双层经营体制,即必须由集体承担起单家独户无法干或干起来不合算的事。//(二)耕地政策要以维护社会安定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别很大,耕地政策不宜“一刀切”。(1)大部分地区应长期实行“均田制”的政策。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困难的压力,要保证转移不出的劳动力人人有地种。
(2)在发达地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积极推进地规模经营。由于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快,所以耕地承包期不宜过长。集体要保留对耕地的调整权。//(三)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缓解农业劳动力压力的一个有效办法。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稳步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方针。为了鼓励农业劳动力转移,应有以下政策:(1)中央政府对地区差别要控制,要加强对中西部省区的投资,逐步解决“民工潮”的问题。(2)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有鼓励政策,吸引劳动力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四)健全、完善农业的宏观调控体制。必须建立起政府的农业宏观调控和保护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发的市场波动,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五)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其他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优化农业政策的决策程序。在各个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立该产品的专业农民组织,同时应在每种大宗农产品中建立由生产者、经营者、加工厂和消费者代表参加的委员会,共同协商决定涉及该产品的各种政策。
第二篇:中国农村英语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农村英语教学面临巨大挑战
袁夏香(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中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每年的高校招的新生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原因是英语拖了后腿。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制约着绝大多数孩子走向成功,成为他们人生路上一块难以逾越的绊脚石!但是作为农村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国来说,要想尽快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必须明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深刻认识到制约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我,作为一位从事农村英语教学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现阶段农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列举如下:
一,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忽视其语言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足以说明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农村的学校里懂英语的教师不多,学生们不能用英语与老师对话、交流;另外处在偏僻的乡村里,见到说“洋文”的地地道道的老外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直接和老外交谈的机会可以说是“零”!这样,在学生心目中学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没有实用性!甚至个别教师也认为:以后不是要出国深造的话也可以不学英语!学生在家不敢读英语,不敢说英语,否则大人们会说他洋不洋、土不土的!还有更粗鲁的说法:说什么本国话没说好还放什么“洋屁”!本来农村孩子就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这样一来更不敢说英语了!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极不利的,极容易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很好的语言环境,不能经常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所以学习后很容易忘记。即使学到一些英语,也是一种无声的英语,是一种不能用来说的语言!
二,农村英语师资缺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是农村里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英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还是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许多英语专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到外企打工去了,不愿意回到农村教书!不甘于这清贫的教学生涯。另外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新的词汇不断的增加。新的语言特点的产生提出了新课改,而教师却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现状,怎能赶上时代的脚步呢?
三,教学设备落后。
教学设备,简单而言就是指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为学生直接、快速获取知识服务的,当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大城市里,教材里出现的事物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看不到的就到图书馆或是大型书店看一些直观的图片就可以。可是农村就缺乏这样的条件了,像在我生活的小镇上就根本没有图书馆,新华书店也是徒有其名,几家私家书店都是为考试而服务的,有的只是无尽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都是一些语言点的重复。再者就是学校有的只是一台简单的录音机(有的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是一摆设,平时极少使用。个别学校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没精神,学生没兴趣,好则事倍功半,不好则无功无用。每一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性格上极不稳定,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多数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成绩,到了初二年级(更有甚者初一下学期),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与他们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简单。
新一轮课改对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教师的水平也要求更高。也许是因为教学设施的落后和农村师资的缺乏才会导致后一个制约英语教学发展的因素存在。再加上农村英语教师缺乏经常组织观摩教学录象,缺乏轮流选派外出学习和参加教研活动,学校教研组 也极少订一些英语业务报刊,很少组织学习与交流,几乎难以学到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老师如此,学生更不用说了。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仍处在重复教学阶段,句型要背,单词要默写。老师教、学生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看,节节相同,课课相似,简单重复,枯燥无味。老师教得厌,学生学得烦,老师费神,学生反感,师生对立,课堂成战场,教学纪律难以维持。何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正面临着以上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认识与应对这些挑战,适应课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有若干问题亟待思考与解决。面对广大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本人仅以自己的拙见以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行及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外人士能给出不同建议,共同把农村英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只要我们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办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社会各个层次的潜力,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英语教学的氛围,那么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从而搬掉阻碍农村孩子走上成功的绊脚石,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四有”人才,进而达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转变。
(作者电话:***;信箱:ysx-026@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12期,http://www.xiexiebang.com)2
第三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研究对策
文章标题: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研究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均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加大
农村金融改革和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要求。为此,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以下简称《意见》),并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不仅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也以“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为契机,正式启动了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内的以金融机构多元化为中心内容的新一轮制度变迁。
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部门,在推进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必要性认识上,已经没有分歧,但是,在对金融机构多元化初始状态及其路径选择的认识上,却存在较大差异。
一、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多元化的表现及影响
其实,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内的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过程,是伴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演进的。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改革的初始动因,是1978年以来中国卓有成效的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产生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主体多元化要求,并由此演绎了一场以金融机构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体系变革和制度变迁。因此,可以认为,组织机构多元化是农村金融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制度变迁是从两个领域同时逐步推进的:一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正规金融领域内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存量结构重组和增量改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诞生,政策性银行的成立,2005年5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联合推进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等等,都属于一种增量改进。而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转型,则属于存量结构的重组,并部分地产生了增量结构调整效应。二是民间非正规金融领域自我发育和成长了一些创新型金融机构;如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组织的出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产生、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萌生和繁衍等,均是在正规金融不足约束下由需求催生的民间自我金融创新的产物。这两个领域的农村金融变革与创新过程的最终结果,集中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表现为:
(1)金融机构种类多元化;表现为九个并存,即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并存、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商业金融机构与政策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并存、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并存、批发性金融机构与零售性金融机构并存、存款型金融机构与非存款型金融机构并存、自营性金融机构与代理型机构并存、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组织与临时性的金融组织并存。
(2)产权主体形式安排多元化;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私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制等并存。
(3)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金融服务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金融服务产品价格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风险定价。
金融机构多元化,也必将推动金融业务、市场结构、监管机制的变化:
(1)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并存的是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的存在,为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2)组织机构多元化最终导致市场结构的改变。市场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社会融资结构和市场占有结构的改变,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的结构将改变;间接融资内大银行和小银行融资的比重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3)组织机构多元化也要求监管手段和方式、监管机制的多元化。审慎监管与非审慎监管结合、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结合、监管机构的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是机构多元化状态下监管机制的重要特征。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面临的五个基本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面临的五个基本问题
作者:杨均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处理好5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一、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所谓“全”的问题,就是要全面落实各类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结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但是这一四维目标,属于引导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而并非是引导每一节课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参照上述目标,进一步把它们进行分解、细化,从而生成具有更强教学导向作用的微观目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历经40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得到普遍公认的学习分类方法,即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又细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由低到高的四类)、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类。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分类,我们就可以把小学数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如下几类:(1)知识。如数学标识符号、有关数学的故事、趣闻等;(2)智力技能。包括辨别能力、概念、一般规则、高级规则等;(3)动作技能。包括各种动手操作能力;(4)思维方法。既包括一般的学习方法,又包括具体的解题方法;(5)情感与态度。包括兴趣、好奇心、自信息、自豪感等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了这样一个参照框架,教师在实际设计每一堂课时,就可以作为对照,一一澄清究竟有多少类教学目标需要落实,自己忽视乃至遗漏了哪一方面的目标。例如,参考这一框架,就可以避免数学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动作技能的培养问题。
同时,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某些类型目标的隐含性实质。例如,从可预见性角度划分,情感与态度目标可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两类。所谓预设性目标,是指在备课时预先列出的目标。例如,讲授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所谓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譬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位学生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引发学生求知欲的时机;某位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通常是隐含性的,需要随时注意。类似地,思维方法通常也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以具体的数学内容为载体,与具体的内容学习结合在一起来训练。拆数的方法,需要与某个数相结合;面积的巧算,需要以某道具体的面积计算题为依托。
教师只有从整体把握住具体教学目标究竟有几类,而且对于一些隐含性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时才不至于遗漏目标。
二、深——确保学生的学习到位
所谓“深”的问题,就是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前面提到,数学学习有不同的类型,有知识学习,有概念学习,有规则学习,也有问题解决,但每一类学习都有其理想的终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数学知识学习的理想终点是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数学技能的学习一般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数学问题为终点,而思维方法的学习以能够自觉、熟练地运用乃至创造为终点。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其理想终点,就意味着学习不到位,没有完成课程或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奇数、偶数”概念的教学 中,如果学生仅仅能够辨别哪些数是 偶数、哪些数是奇数,这并不代表学习任务已经完成,而如果能够举出奇 数、偶数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实 例、设计运用这两个概念的情境,则 标志着学习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教师要想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教 学、学生的学习是否到位,更为有效 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必须澄清每类学习从浅入深的层次问题,学会数学学习的层级分析。近期,美国学者完成了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修订,把认知领域的学习从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由低到高的六介层次,为数学教师判定教学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标准。
三、优——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所谓“优”的问题,就是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的基础上,以最少“付出”达到既定目标。
本质上,数学教学包括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个方面。在这其中,“学”为根本,“教”为手段。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它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讲,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例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既有具体概念,又有定义性概念。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前一类概念适合采用概念形成(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后一种概念适合采用概念同化(讲授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如果明确了这一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程序,就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否则,就可能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数学教学设计还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使用直观教具,而不能仅凭抽象的数学符号、数量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来进行教学。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的简单、有趣的教学情境,则可能让他们感觉“搞笑”。
当前,国际数学教育领域普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做好教学分析这一环节。这里的教学分析,包含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情境分析。分析学生的目的就是澄清他们的学习需求、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学习起点,为教学内容、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分析学习任务的目的,就是要澄清学习的层级和条件,为教学步骤的展开和推进奠定基础;分析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澄清影响学习的情境因素,为教学环境的布置、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参照。所有这些做法,都值得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借鉴,并藉此来提升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四、新——强化新素材、新方法的运用
所谓“新”的问题,就是要求教学设计时考虑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运用,使教学不断推陈出新。
新颖、新奇的素材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呈现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据1998年2月26日《参考消息》报道,某记者采访英国分管教育的大臣:“大臣先生,7乘以8等于多少?”这个大臣哼哈一声:“我想想,7x8大概等于54吧。”请问,这位大臣的回答正确吗?这种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新奇事件来设计数学学习情境的方式,自然比单纯数算“7列物体、每列8个”的效果要好得多。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教师习惯于运用互联网,可以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呈现方式,既可以节省课上用于板演的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声、光、电、动画等直观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内容中。在教学设计中求新,还意味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例如,以“活动式”开头是一种能够较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设计,但是如果教师频繁使用,也会导致学生逐渐对这种开头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轮换使用“直接导入法”“趣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多种导入方式,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五、真——关注真实的生活问题
所谓“真”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考虑选取一些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情境、素材,尽量避免采用一些抽象的、虚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里的“有价值”,不仅具有“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涵义,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从事任何事都有用”。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关联,是数学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毕竟,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到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与真实生活问题相关联的数学,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关注真实生活的问题。一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例如,学习几何图形时,就可以结合“嫦娥一号”环月卫星的发射,让学生学习“圆”“椭圆”“正方体”“圆柱体”等概念。二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了钱币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购买物品,并计算找回的余额是否正确。采用这些教学设计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本领在增强,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8.3上)3
第五篇:基本问题精选
1、学校周边环境如何?
答:学校的成都校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成都母亲河府南河源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18公里,紧邻地铁2号线、羊西线(蜀西路)、西华大道(沙西线)枢纽、老成灌路、金丰高架快速路、成都至都江堰轻轨等交通干线。这里高等院校林立,周围有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有远近闻名的清真美食、散落于民间的大千墨宝;还有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云集的成都现代工业港。
学校的眉山校区,地处“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市。校园与眉山市区一桥相连,交通便利,有四条快速公路及高铁与成都市中心相连。这里处在“成都-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国际旅游线上,是旅游的好去处,也是最宜于读书、生活、成才、就业的好地方。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接省会成都,南连乐山,东邻内江、资阳、自贡,西接雅安,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市城区距成都70余公里,距峨眉山80余公里,距乐山大佛60余公里;北临成都双流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运输码头70余公里。著名景点有:三苏祠,瓦屋山,黑龙滩,彭祖山等。
2、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如何?
答:学校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校内设有综合实验大楼,艺术大楼、教学楼群、行政楼、实训楼、多个食堂、学生公寓楼群(公寓每间住宿6人,内有衣柜、电脑学习桌、宽带网络接口、阳台、独立卫生间、电风扇、热水系统、饮用水直供系统等);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图书馆、标准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学校还设有超市、生活服务小区、洗衣房、医务室、邮局代办点、自动提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这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学校各专业学费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新生报到入学时须缴清学费和住宿费,方能注册。学校学费收费标准为:理工类本专科(含外语、广告类)每生12000元/年、文
史类本专科每生11000元/年、艺术类本专科每生15000元/年。未经学校批准而不缴纳学费的新生不予注册。
4、纸质档案是由学生自己带来,还是学校去提取?答:学生档案问题,按照学生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有两种提取方式:一是由学生自己凭入学通知书到当地招办提取,然后带到学校;二是由当地招办统一邮寄到学校。
5、学生毕业时是否可以报考研究生?
答:当然可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报考任何高校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校鼓励支持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报考硕士研究生。学校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为这部分同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每届毕业生中,都有许多同学考上了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同学赴英、韩、日、泰等国攻读硕士研究生。
6、请问专科层次学生进校后有无“专升本”?
答:有“专升本”。三种渠道:(1)专科毕业生在毕业的当年,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可升到我校相关的本科专业继续学习;(2)我校继续教育中心举办有自考本科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在校期间可套读自考本科相关专业;(3)参加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深造,取得本科及硕士文凭。
7、请问学生进校后可以转专业吗?
答:按照我校2014年招生章程的规定,新生报到入学后,在同层次同科类的前提下,提供一次调换专业的机会,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根据教育部对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规定,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8、如何填报贵校志愿?填报了志愿录取希望有多大? 答: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志愿填报步骤,在相应批次填报我校即可,其中院校代码、招生专业代码及招生计划数以各省级招办公布为准。根据我校往年录取情况,建议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同时选择专业服从调配,这样填报志愿录取希望会更大。学生进校后还可根据自身需求申请调整专业。
9、听说学校新建了眉山校区,请问今年的新生都是
到眉山新校区就读吗?
答: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和要求,学校在“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市岷东新区征地1000亩,新建了眉山新校区,将于201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根据学校的安排,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个学院的本、专科新生将在眉山新校区就读,其余五个学院的新生仍然在成都校区就读。2014年具体到眉山新校区就读的本科专业有13个: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广告学、学前教育、英语、日语,专科专业有10个:工程造价、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商务英语、应用英语。
10、请问学校今年招生新增加了哪些专业? 答: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了专业设置和建设工作的力度,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批准,2014年我校新增专业7个,其中本科专业3个:人力资源管理、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专科专业4个:会计、财务管理、应用英语、工程造价。这些新批准设置的专业将于2014年开始招生。
11、学生毕业后如何就业?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如何?
答:学校设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该中心从新生进校开始至毕业,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推荐、服务工作,每个学生均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能力档案。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多种类型双选会,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毕业生由学校推荐,双向选择,与本校有人才培养协议的众多知名企业将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十三年办学硕果累累,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9%。中央电视台CCTV-
4、《中国教育报》、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及校地企合作创新的模式进行
了报道。2013年,我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12、学校是否招收文艺、体育特长学生?
答:我校十分重视招收这类学生。对文艺、体育有特长考生,凡投档中的这类考生,可按照我校录取规则优先录取。
13、学校位置在哪里?
答:学校拥有“天府之国”成都、“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眉山两个校区,人杰地灵、环境优美,生活、交通便捷。其中成都校区位于成都市郫县团结镇学院街65号,邮政编码:611745;眉山校区位于眉山市眉州大道岷东段1号,邮政编码:620036。
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什么?
答: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招生、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应用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独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