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2012年5月24日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马 凯
(2012年5月24日)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大决策,总结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2012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负责同志就落实工作任务发了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享有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的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的公开,创造了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条件,有利于提升行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公开政府信息成为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多次对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国务院有关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7个配套文件,推动《条例》的实施。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条例》规定,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依规公开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了行政法规、规划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民生保障、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内容,基本覆盖《条例》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主要方面。2011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二是积极稳妥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当面申请、传真申请、信函申请、网上申请等多种申请渠道,健全受理、答复等工作机制,为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1年,31个省(区、市)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130多万条,85%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3000多条,70%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三是一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2010年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统一、细化地公开了部门预算。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出的重大步伐。此外,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以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四是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务院办公厅专门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半数左右的省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制度。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和渠道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普遍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和渠道,公开和解读政府信息。一些地方、部门还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 博等发布政府信息,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总的来看,几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条例》施行时间还不长,遇到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也不平衡;一些涉及政府管理运行的信息公开事项如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公开等,还需要深入推进;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如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信息公开实践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总体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分析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生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次,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身权益更为关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容易被聚焦放大,不实传言容易滋生蔓延,这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务必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国办印发了《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八个重点领域和四项工作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归纳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在预算决算公开方面,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要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重点支出要细化到项级科目。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方面,中央部门和单位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二)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始终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结合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和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今年要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去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2012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年底前基本建成500万套,在建和建成规模都比较大。要把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各环节和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保障性住房成为德政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要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信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标准起草的渠道。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三是推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继续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调查、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既要及时准 确发布政府举措、处置进展、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也要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发布工作,主动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四是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所有征地拆迁项目,都要严格依法履行公告、告知、论证和听取意见等程序,全面公布补偿方案、补偿标准和补偿结果等各环节信息,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推进招投标信息公开。招投标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既关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也关乎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今年2月起施行,对招投标信息公开作了具体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等,要向社会公开。同时,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信息共享。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应全面公开,对不依法履行公开职责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着力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近年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制度普遍建立。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时,要公开调整的原因、标准、执行期限等。依法应当听证的,要进一步公开听证信息,扩大公众参与度。经营服务性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要完善目录公开、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等相关制度。要重点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有关价格行为的监管,依法完善公开制度。二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单位必须及时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范围、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及时查处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以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屡禁不止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五)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渠道建设。深入推进政 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和关键。一是抓紧制定完善《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对公开目录和公开范围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并不断细化,进一步增强公开的操作性、全面性、有效性。尚未制定实施办法的,要抓紧制定。二是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同时依法做好保密审查工作。此外,要加强政府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信息公开栏、公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渠道的作用,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国务院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作出明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坚持政府领导主抓、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有关各方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牵头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进度安排,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岗位。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要密切配合。
二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前任务和长远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制订信息公开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舆情引导。依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 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化对信息公开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事项,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合规按程序取得政府公开的信息。
四要加强考核考评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等考核考评机制,既要加大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考核力度,也要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10月底前要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同志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马凯在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马凯在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4月18日)
2011年04月20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一、增强做好纠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纠风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一是认真开展“三农”领域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围绕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专项资金的落实,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了农民权益。二是纠正加重企业负担的不正之风。全年共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366个,纠正和查处各种摊派行为,企业非经营性成本有所降低。三是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加大,重点查处了问题乳粉等案件。四是医疗、教育、公路“三乱”等方面的专项治理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教育乱收费减少,17个省份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五是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继续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不正之风仍处于易发多发阶段,教育、卫生、“三农”等领域原有的不正之风尚未根治,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特别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比较严重。这些情况表明,纠风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依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纠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明显上升,一些地方社会建设欠账较多,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难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开拓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难题,是纠风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做好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是反腐倡廉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当前,深入开展纠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从源头上治理不正之风奠定了良好基础。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为纠风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坚持不懈地把纠风工作抓下去,以新的成效取信于民。
二、着力抓好2011年纠风重点工作
纠风工作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在全面做好部署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坚决纠正征地拆迁中的不正之风。最近一个时期,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断增多,上访投诉居高不下,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因暴力拆迁造成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规范征地拆迁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还出台了其他制度和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下大力气抓好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一是坚决纠正超范围超规模征地,改变土地用途,不按规定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截留、挪用、克扣补偿资金等问题。二是严肃查处先拆迁后补偿和拆迁中的违规拆迁、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问题,纠正不顾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无论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还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都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到依法征收、公平补偿。三是坚决制止违法强制征地拆迁,严肃查处采取暴力、威胁或断水断电等非法方式强迫搬迁。对于违法违规征地拆迁、引发恶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二)坚决防范和纠正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等环节的不正之风。中央决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务必抓实办好,取信于民。要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的制度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坚决防范和纠正保障性住房建设各个环节的不正之风。一是在建设环节,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专项专用,加强资金监管,严肃查处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挤占挪用建设资金等问题。要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防止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问题,坚决防止这一民心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二是在配置环节,要及时将保障房房源、配置过程、配置结果等相关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配置过程公开透明、配置结果公开公正,最大限度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三是在管理环节,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运营、退出的监管,坚决查处擅自改变住房性质或将住房转让、转租、转借或空置的行为。同时,要简化管理程序,规范收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
(三)坚决纠正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不正之风。最近,一些地方接二连三暴露出问题乳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眼科假药等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重要根源在于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要着力推动建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地方政府负总责的食品药品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一要在食品药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严格执法监督,让守法诚信者受益,违法失信者受罚,黑心商人身败名裂。二要纠正重审批、轻监管和有利争着管、无利推不动的现象,严肃查处监管中的失职渎职、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的落实。三要对本地区、本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决不姑息迁就、息事宁人,并推动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要纠正发案瞒报、迟报漏报和压案不报等问题。
(四)继续纠正“三农”、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在“三农”方面,要加强对中央强农惠农、耕地保护、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面向农民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和集资摊派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在教育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严禁举办与入学入园挂钩的“占坑班”和各种特长班、兴趣班,认真治理教辅材料过多过滥问题。在医药卫生方面,要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截留挤占资金和开单提成、收受“红包”、滥检查、乱收费等问题。在治理公路“三乱”方面,继续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问题,撤销违规设置的公路收费站(点),规范涉路涉车执法行为。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五)坚决纠正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当前,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滋生蔓延,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政府形象。今年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对治理这一问题作出重点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深入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规举办活动的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滥用财政资金、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等行为。二要坚决查处以学习考察、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利用公款出国出境旅游,违规核定用车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和违规使用车辆,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请客送礼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等问题。三要集中治理领导干部收送礼品卡、购物卡的问题。这个问题近来愈演愈烈,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对借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收受各类商业预付卡的,要按收取现金论处,严肃查处。
三、确保纠风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的纠风工作任务很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狠抓责任落实。做好纠风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纠风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总体部署,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绩效考评。要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对纠风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各行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具体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力,导致一个地区或部门发生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要严格行政问责。
(二)强化群众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要努力探索依靠群众开展纠风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和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予以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对政府定价的水、电、气、公交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调整,要依法进行公开听证,让群众参与价格决策。对纠正的不正之风、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要予以公布。要创新民主评议和政风行风热线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拓宽与群众互动交流渠道。要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密切关注、及时解决媒体反映的问题。
(三)注重把握规律。纠风工作在全国统一开展已经21年了,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深化对纠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成风之前。
(四)深化源头治理。这是防范不正之风的根本途径。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工作中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漏洞和环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将防治不正之风的要求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要坚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结合国家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保障机制,逐步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纠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纠风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第三篇:2012年全国政府信息公开电视电话会议马凯讲话《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马凯(2012年5月24日)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大决策,总结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2012年的重点工作。刚才,发展改革委等7个部门负责同志就落实工作任务发了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享有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的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的公开,创造了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条件,有利于提升行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
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公开政府信息成为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多次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求。国务院有关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7个配套文件,推动《条例》的实施。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条例》规定,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依规公开政府信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了行政法规、规划政策、财政预算决算、民生保障、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等内容,基本覆盖《条例》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主要方面。2011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二是积极稳妥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建立了当面申请、传真申请、信函申请、网上申请等多种申请渠道,健全受理、答复等工作机制,为公众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2011年,31个省(区、市)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130多万条,85%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3000多条,70%以上的申请按规定得到办理并予以公开。三是一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预算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2010年有75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2011年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已有95个中央部门更加及时、统一、细化地公开了部门预算。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迈出的重大步伐。此外,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以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四是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务院办公厅专门组建了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半数左右的省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制度。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和渠道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普遍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和渠道,公开和解读政府信息。一些地方、部门还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博等发布政府信息,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总的来看,几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条例》施行时间还不长,遇到的问题还不少。主要是:有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也不平衡;一些涉及政府管理运行的信息公开事项如行政经费及“三公”经费公开等,还需要深入推进;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如食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信息公开,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距离;信息公开实践中遇到一些难点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总体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一样,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对于企业和个人分析市场,科学地安排生产、生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次,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对维护自身权益更为关切,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互联网技术发展对政府信息公开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容易被聚焦放大,不实传言容易滋生蔓延,这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务必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国办印发了《201
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八个重点领域和四项工作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归纳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公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要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在预算决算公开方面,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要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重点支出要细化到项级科目。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方面,中央部门和单位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并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二)着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始终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结合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和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今年要着重抓好四件事:一是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去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2012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年底前基本建成500万套,在建和建成规模都比较大。要把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各环节和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保障性住房成为德政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要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专项检查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等日常监管信息,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拓宽公众参与标准起草的渠道。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的主动公开,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三是推进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继续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调查、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既要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举措、处置进展、风险预警、防范措施等信息,也要做好调查处理结果的发布工作,主动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四是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所有征地拆迁项目,都要严格依法履行公告、告知、论证和听取意见等程序,全面公布补偿方案、补偿标准和补偿结果等各环节信息,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推进招投标信息公开。招投标是经济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既关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健康稳定,也关乎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今年2月起施行,对招投标信息公开作了具体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国有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投标信息、投标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等,要向社会公开。同时,加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信息共享。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应全面公开,对不依法履行公开职责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着力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近年取得积极进展,相关制度普遍建立。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政府制定价格信息公开。政府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时,要公开调整的原因、标准、执行期限等。依法应当听证的,要进一步公开听证信息,扩大公众参与度。经营服务性收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要完善目录公开、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等相关制度。要重点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有关价格行为的监管,依法完善公开制度。二是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收费单位必须及时公开收费的依据、项目、范围、标准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及时查处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以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屡禁不止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五)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渠道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和关键。一是抓紧制定完善《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各部门要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对公开目录和公开范围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并不断细化,进一步增强公开的操作性、全面性、有效性。尚未制定实施办法的,要抓紧制定。二是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细化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要建立内部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该公开的事项都能够公开,同时依法做好保密审查工作。此外,要加强政府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信息公开栏、公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渠道的作用,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政府信息。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国务院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作出明确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坚持政府领导主抓、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有关各方参与的原则,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牵头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进度安排,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岗位。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其它部门要密切配合。
二要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前任务和长远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量。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制订信息公开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工作列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舆情引导。依法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及时总结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化对信息公开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舆情引导,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敏感事项,要及时发布正面信息,解疑释惑,正确引导舆论。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依法合规按程序取得政府公开的信息。
四要加强考核考评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考核、社会评议等考核考评机制,既要加大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考核力度,也要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督促检查,各牵头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10月底前要将相关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同志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马凯副总理在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马凯副总理在全国物联网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18日,录音稿)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是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通过总结交流,以会代训,进一步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实,组织实施好物联网的10个专项行动计划。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世界产业格局重构的重要推动力。加快物联网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稳增长、扩内需、调机构。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物联网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壮大,物联网的加快发展也必将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物联网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政务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带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公共服务改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三是有利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物联网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美、欧、日、韩等国都在加速布局,谋求抢占竞争制高点。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就有可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谋得先机,占据主动,引领世界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总书记强调:“让物联网更好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物联网、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方面赶上和引领世界产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11年,把物联网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出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物联网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了10个专项行动计划。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物联网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配套,财税政策、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对物联网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服务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至2012年的3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可能也要超过5000亿)。二是技术研发成果显著。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高性能红外智能气体传感器开始量产,国产基于IPV6的传感网网关进入规模应用,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技术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三是应用示范蓬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保健、安防、电网等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四是产业集聚效益凸显。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并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无锡、杭州、重庆、深圳等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3年,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拥有企业794家、研发机构93家,实现销售收入1405亿元。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其他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盲目重复建设现象。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总的来看,发展物联网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快物联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努力把物联网搞上去。
二、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了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10个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分工进度和政策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把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贯彻好、落实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促进物联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物联网发展必须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在产业发展初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环节和领域,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优化功能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准确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有序协调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起,切忌盲目重复建设。各地区要立足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是基础,安全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相互促进,要在发展中妥善解决好安全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
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创新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创新上,必须集中更多力量,集聚更多资源,给予更多支持。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国内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要高度重视标准制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抓紧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中,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二是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应用示范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产生了良好效益。比如最近几年烟花爆竹事故少得多了,主要就是用物联网去全程控制的结果。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要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等工业行业开展应用示范,促进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智能化,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要,加快实施铁路、公路(如ETC)、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示范,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面向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动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应用,加强重点城市环境质量、重点水域水质、重点行业污染源监控,提高我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水平;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需求,以烟花爆竹等危化品、民爆行业、矿山为重点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提升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要,开展国家精准农业和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面向提升社会化管理智能化水平的需要,在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加快建设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管理等。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三是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环节多、关联性强等显著特点,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就要下大力气把整个产业链打通。要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与物联网通讯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四是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安全基础之上,没有信息安全保障的物联网产业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要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钻研安全产品的研发,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物联网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运行机制,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五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是根本。要结合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或服务体系,在有基础的高等院校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物联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施物联网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高端领域人才,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海外人才回国作研发创业。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物联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把物联网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推动解决物联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抓好相关工作的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2.加强统筹协调。要进一步加强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注重做好部门、行业、军地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安全保障等环节的统筹协调,注重规划、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同时,要引导和督促地方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物联网企业和应用。总之,要推动形成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3.加强政策支持。要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推广、创新激励、有序竞争的政策体系,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作用,统筹利用好战略性新型产业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设立物联网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建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4.加强环境建设。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的知识产权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业布局,加快物联网相关标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推广,营造物联网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同志们,加快发展物联网,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第五篇:马凯副总理在2018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马凯副总理
在2018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1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会前,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专门作出重要批示,王勇同志作了传达。总理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向全系统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对做好新一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刚才,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玉普通报了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建议,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和河北省、福建省、四川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郭声琨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一会儿,王勇同志还将就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五年来安全生产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也是安全生产事业务实推进、成效显著 1 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总书记8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40余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临有关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安全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珞。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前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及时召开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强化红线意识;狠抓各项制度措施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形成。着力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相应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严格实施“一票否决”。这一点至关重要,其本质是加强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明确了国务院安委会42个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制定了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国务院安委会对31个省级政府实行了全覆益安全生产巡查,22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巡查制度。严肃追责问责,五年查处结案重特大事故 2 171起,追究刑事责任138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00余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二)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依法治安,强化依法监管。国家层面,修订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多部法规,出台了《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制定修订了近百部部门规章,加强了涉及安全生产相关法规的一致性审查;制定修订了近200项安全生产标准。地方层面,16个省份修订了《安全生产条例》,28个省份明确安全监管执法机构,设区市安全生产立法进程明显加快。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行为,违法行为导致的较大以上事故占比减少了30个百分点。
(三)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中央《意见》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安委会将《意见》明确的53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为120项制度性措施,已完成35项,设立了32个改革示范点。所有省份和31个部门出台了《意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等重大改革措施逐步得到落实。同时,坚持强化监管与便企利民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安全生产“放管服”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大项,减少64.2%,并同步建立了25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通过改革,解决了一批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了一批安全监管盲区漏洞,激发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内生动力。
(四)重点行业领域治理整顿成效突出。整持把专项整治作 3 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抓手,持续排查风险,打非治违,打好重点行业领城专项整治“组合拳”。全面开展煤矿安全“体检”,关闭取缔小煤矿6000余处;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治理三年攻坚战,提前9个月完成近3万处隐患整改;推进危化品三年综合治理,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撒迁改造,取缔非法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3.8万余家;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煤矿山和尾矿库3.9万余座;持续推进烟花爆竹安全治理行动,19个省份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粉尘防爆、民用爆炸物品、涉氨制冷、冶金以及高层建筑、“多合一”消防安全等专项治理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
(五)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加大安全投入,中央财政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五年累计投入189.7亿元;地方安排2300多亿元用于重点安全工程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在高危行业深入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安全科技专项行动,发布推广先进科技项目2200余项,煤矿综采自动化无人值守工作面从无到有达到47个;建立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进标准化建设,全国安全生产达标企业达到150万家。强化宣教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宣教“七进”行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推进社会化服务,注册安全工程师达到27.2万人,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成84支国家级矿山、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参 4 与事故救援7.9万起,抢救生还1.6万余人。
五年来,通过各方面艰苦不懈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呈现“三个大幅下降、两个总体好转”的特点。2017年与2012年相比:一是事故总量大幅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9%和22.2%,连续15年实现“双下降”。二是较大事故大幅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5.2%和49.2%,连续13年实现“双下降”。三是重特大事故大幅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7.6%和62.8%。其中,重大事故连续7年实现“双下降”;特别重大事故2017年仅发生1起,是2001年安全监管体制改革16年来最低。四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好转,绝大多数行业领域实现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持续下降。煤矿事故死亡人教由2012年的1384人降到2017年的375人,下降72.9%;油气输送管道连续4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铁路运输、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商贸制造等行业领域事故明显下降,民航运输连续安全飞行89个月。五是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好转,所有省份事故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比降幅均超过12%,其中25个省份较大事故降福超过30%,20个省份重特大事故降幅超过40%。
过去五年,是安全生产工作成效较为明显的时期,特别是2017年实现历史最好水平。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齐心 5 协力、扎实进取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奋发有为的结果。这充分表明,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与不重视不一样、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得实与不实不一样。五年来,大家工作很辛苦,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仍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3万起,仍有3.8万人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中失去生命,仍有17个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仍存在大量的甚至很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特别是本质安全的基础还不牢固。从客观上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种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各种车辆大幅增加,人流、物流量扩大,相应也加大了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量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管理方式粗放,安全科技装备运用不充分;大量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但是劳动技能和安全素质仍然偏低,不适应安全生产要求;大量新业态、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有从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的趋势;大量小化工、小矿山、小冶炼等小矿小厂普遍存在,安全风险聚集、事故隐患突出,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重大事故。从主观上看,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说得多、做得少;一些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仍然是当前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占比最大,有路的因素、6 车的因素,但人的因素仍然是主要的,非法运营、超速超载、违法驾驶、疲劳驾驶等都是重要原因。从工作上看,一些地方安全监管责任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甚至存在盲区、漏洞和空档;一些地方法治不彰,执法力度弱化,事故查处不严不实,实际上纵容包庇了违法违规行为。当前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生产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感、紧迫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锲而不舍把安全生产推向新水平。
二、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安全生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首要的是要学习好、领会好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一以贯之抓好落实。其要点,至少包含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关于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7 非常坚定。”并强调“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能要带血的生产总值。”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告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实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二是关于必须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坚持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什么是最严格?就是要落实责任。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方面,总书记指出:“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政府要抓,党委也要抓,党政一把手要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在部门监管责任方面,总书记指出:“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在企业主体责任方面,总书记指出:“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中央企业要带好头做表率。中央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给全国企业做标杆。”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无论是地方党委还是政府,无论是综合监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把安全生产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丝毫不能动摇,一刻不能放松。要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使领导 8 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明确到位,从不同角度抓严抓实。
三是关于必须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论述。总书记指出:“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关键是要作出制度性安排,这涉及安全生产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管理手段改革创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有安全生产改革的总体要求,也有具体化针对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安全监管最薄弱环节着手,查漏洞、补短板,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创新发展。
四是关于必须强化依法治理安全生产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必须强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快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这是最根本的举措。”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要认识到,没有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就没有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体系,采取严格的法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非法违法行为等顽症痼疾,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五是关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论述。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煤矿、危化品、道路运输等方面抓紧规划实施一批生命防护工程,积极研发应用一批先进安防技术,切实提高安全发展水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兴 9 安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本质化水平。
六是关于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的论述。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 ”,“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宁防十次空,不放一次松。”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内在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消除隐患,防止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
七是关于必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论述。总书记指出:“要认真组织研究应急救援规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处突力量建设,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控得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八是关于必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论述。总书记指出:“追责不要姑息迁就。一个领导干部失职追责,撤了职,看来可惜,但我们更要珍重的是不幸遇难的几十条、几百条活生生的生命”!“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打到疼处、痛处。让他们真正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有效防止悲剧重演。”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振聋发聩,警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 10 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对发生的事故要汲取血的教训,及时改进制度措施,毫不松懈,一抓到底。
九是关于对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都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抓就抓,高兴了就抓一下,紧锣密鼓。过些日子,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这样是不行的。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突发性、长期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兢兢业业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十是关于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安全发展理念,甘于奉献、扎实工作,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作出了重要贡献。”强调要“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督促落实到位。”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安全监管监察干部队伍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责任担当。
总之,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强烈感受到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 11 当。把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既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今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继续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各项措施落实,扎实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扎实做好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贯彻落实中央《意见》为抓手,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科学的安全监管体制、严格的监管执法机制和严密的安全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进一步下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生产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牢牢抓住落实中央《意见》这个纲,突出重点难点,细化责任分工,继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企监管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实施矿 12 山、危化品、海上石油等行业领域监管监察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组织协调能力。二是推进功能区安全监管体制改革。适应产业进园入区的发展需要,推动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各类功能区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力量,防止产业聚集区变为事故多发区。三是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督查、大检查、挂牌督办等制度措施,提高安全监管实效。完善诚信体系、购买服务、责任保险等制度措施,培育发展服务主体,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四是完善安全准入管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安全生产标准,严把安全关口,依法责令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停产整顿,直至关闭退出。
(二)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继续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健全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并纳入“三定”规定,制定落实安全监管权力责任清单。在煤矿、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分片包干负责制。二是落实地方安全生产责任。用好安全生产巡查和考核两个手段,强化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向基层延伸。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和“黑名单”制度,强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法定责任落实。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托管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假整合假兼并假重组,切实解决不受管管不了、主体责任悬空的问题,真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法治规范约束作用。2018年要在法治建设上重点发力,推动安全法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研究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法》,争取年内形成草案;加快修订《安全生产法》,并制定《实施条例》;修订《矿山安全法》,在矿山领域推行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出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一批法规。二是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研究提出修改刑法相关条款,将极易导致重大事故的违法行为列入刑法调整范围,强化事前控制的法治措施。三是完善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健全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发布机制,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制定修订进程,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安全标准缺失问题。四是从严执法。继续推进“五个一批”执法检查,重点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依法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做到事故调查报告及技术专篇、管理专篇“三个全文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警示教育。
(四)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站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高度,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一是深入排查管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严格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金属冶炼、液氨制冷、消防,以及以尘毒危害为重点的职业健康专项治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本地区、本系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 14 理的重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去年大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治理情况,集中开展一次暗访暗查。抓紧对加强农村农业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安全监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指导意见,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安全环境。二是继续推进危化品综合治理。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要求,抓实第二阶段整治工作,全部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完善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消除监管盲区。三是加强城市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细化任务措施。抓紧制定出台评价和管理办法,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强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研究出台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适用情形和管理办法。
(五)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一是发挥科技提高本质安全的第一动能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行动,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态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建设。二是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管好用好中央和地方财政安全生产预防和应急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企业相结合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加强矿山、危化品、隧道施工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安全专项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运用正反两面典型案例,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四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 15 度。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等配套经济政策;探索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方式,构建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
(六)建设高素质安全监管干部队伍。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干部队伍“四个意识”,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好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加强干部队伍业务建设,开展安全监管执法专题轮训,着力提高科学监管、精准监管、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保护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制度规定,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当好安全卫士。
岁末年初历来是事故多发期。近日,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专门强调加强岁末年初和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欢度春节和“两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对交通运输领域,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超速超员、超载超限等重大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行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安全检查制度,严禁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认真做好“春运”安全各项工作。对烟花爆竹行业,要切实抓好原料供应、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燃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对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大型集会和群众自发活动的安全管控,严防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对煤矿企业,要认真吸取2016年年底 16 前连续发生两起特别重大事故的教训,加强监督检查,严禁超能力越界生产,坚决杜绝关闭取缔矿井死灰复燃、停产整顿矿井私自偷采。同时,要加强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城市燃气、供电供热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各项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