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可行性报告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概况
3、条件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依据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项目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经济环境
第二节 治疗及治疗设备相关政策分析
第三章 医疗诊断、治疗及治疗患者分析 第一节治疗总则及规范
1、适应症
2、操作方法
第二节治疗各论分析
第四章设备与 原材料供应
第一节 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第二节 原材料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
1、主要原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原料数量、规格、质量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 项目总论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
2、概况
放射性粒子治疗组织间距离治疗肿瘤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1年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即用于前列腺治疗,开创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先河。后来经过不段的发展,放射性粒子治疗得以迅猛发展。在头颈肿瘤、前列腺癌等方面取得可喜的疗效。2001年我们自行研制的碘-125粒子并进入临床使用,使放射性粒子治疗得以全面迅速在我国发展,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分支,是取代传统外科手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3、条件
放射性粒子治疗已历时十年临床实践,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目前全国关于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协会也在不段的完善和发展,2008年6月国内部分专家对放射性粒子治疗现状做了总结,并编写了中国08版粒子治疗指南。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依据
紧跟高新科技发展的步伐,肿瘤粒子治疗已走过百年的历程。21世纪的肿瘤治疗已由传统的肿瘤介入放射性发展为微创治疗,放射性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约60%-70%的病人在肿瘤疾病过程中使用到放射治疗,大约40%的恶性肿瘤可以用放射性治疗根治。
放射性治疗是控制局部与区域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首次确诊的肿瘤患者65%-72%为局限期肿瘤,放射性治疗应当以根治治疗为主要目的,但因肿瘤本身对放射性敏感性差异,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性的敏感性,使得肿瘤组织难以得到根治剂量。在接受了“根治剂量“放疗的患者中,30%-50%的病人不能出现肿瘤未控或复发,造成放疗失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降低远处转移率,达到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目的,因此提高肿瘤局部的照射剂量,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首要条件。
放射治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外照射,二、近距离治疗。外照射又包括常规放疗和精确放疗,近距离治疗包括后装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已经在理论和临床实际上满足了外照射提出的精确放疗的要求。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肿瘤微创治疗学科的不断发展,在循征医学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手段通过相互之间的序贯联合应用以及微创治疗联合生物治疗的新模式,对某些肿瘤达到根治的目的,取得与一些肿瘤根治治疗相媲美的疗效。
继肿瘤“根治性外科切除”、“根治性化疗”、“根治性放疗”之后,根治性微创治疗应运而生,根治性微创治疗是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结合先进医学影像技术和迅速发展的微创治疗技术而产生的。同肿瘤的其他治疗手段一样,根治性微创治疗需要掌握一定的适应症,如早期的肿瘤。对于中、晚期肿瘤,部分病例可以达到根治性微创治疗的疗效,部分病例目前仍以姑息性微创治疗为目标。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根治性微创治疗联合生物基因治疗将成为早期肝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的首选或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综合目前学科技术的发展,和其他相关技术及政策,微创治疗已成为新世纪肿瘤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微创治疗的方法之一,粒子治疗已
历时十年的临床实践,多家医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并有数位专
家长期致力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我院完全有能力和条件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
疗方法来为肿瘤患者治疗。第二章 项目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也影响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应用和发展,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具备支持先进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我院在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完全有能力致力于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信在医院自身、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第二节 医疗诊断、治疗及治疗设备制造业相关政策分析
2007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粒 子治疗分会,这是我国粒子治疗领域的一大兴事,也是我国从事粒子治疗领域专家 的多年梦想。学会的成立必将在粒子治疗规范化、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方面带来质 的飞跃。
2008年第八届全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抗癌
协会、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这次研讨使得粒子治疗规范更严谨、科学和实用,也同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操作指南。
第三章 医疗诊断、治疗及治疗仪器消费者分析
第一节 治疗总则及规范
1、适应症
(1)临床诊断为恶性实体肿瘤患者,(2)直径7cm以下的实体病灶。
(3)局部进展期肿瘤粒子植入需结合外照射等综合治疗措施。(4)局部进展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晚期肿瘤,但因局部病灶引起严重症状者,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5)术中肉眼或镜下残留。
(6)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较为多用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等。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
禁忌症:
(1)恶液质量,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粒子治疗者。(2)空腔脏器慎用。
(3)淋巴引流区不能做预防植入。(4)严重糖尿病。
1、操作方法
(1)术前计划
植入前,用影像学方法或术中确定靶区,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指定治疗前计划,确定植入导针数,导针位置、选择粒子种类及单个粒子活度,计算靶区总活度,预期靶区剂量,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2)图象引导
A、在模板、彩色超声和CT等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根据剂量分布要求,选用均匀分布或周缘密集、中心稀疏布源方法进行粒子植入操作。B、建议粒子针一次性插植完毕,减少粒子植入时把靶区结构和改变和减少术者接受剂量。C、推荐使用笔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间距1---1.5cm.(3)质量验证
植入粒子时,用TPS进行计量优化,优化计量要求:
A、正确勾画实际肿瘤靶区。B、重建计算植入针及粒子数。C、计算靶区放射性总活度。
D:、调整粒子位置,纠正不均匀度,保护靶区相临的重要器官。
(4)粒子植入后,必须进行质量评估,包括2项内容:粒子位置和剂量重建 A、前列腺癌植入后30天内进行CT检查,尽快把靶区正侧X线片,确认植入的粒子数目。必须记录植入术与质量评估间隔时间。经皮穿刺引导下粒子植入术后可以即刻验证。
B、植入后根据粒子植入部位,根据CT检查结果,用TPS计算靶区及相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根据评估结果必要时补充治疗。
C、评估参数:处方剂量的靶体积百分比,常用V200、V150、V100、V80、V50等,靶区达到处方剂量的百分比,常用D100、D90、D80,靶体积比,理想TVR=1。
D、评估方法:等剂量曲线,最主要的 是90%、100%、150%、PD处方剂量线。剂量-体积直方园。粒子植入的数量及位置,重要的器官的剂量分布。
(5)评估参考指标
靶区剂量D90>匹配周缘剂量(MPD,即PD),提示植入质量很好。
平均外周剂量应为PD 适形指数PD的靶体积与全部把体积之比,植入粒子脊梁的不均匀度
(6)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必要时补充其他治疗。
第二节 治疗各论分析
只要是能实施准确定点穿刺的部位均能实施核素粒子植入治疗,更有其他治疗方法不
理想的,如:
1.未经治疗的原发肿瘤,如前列腺癌、食道癌等; 2.需要保留重要器官功能性组织,如脑深部肿瘤;
3.患者不愿意行根治手术的病例,如乳腺癌、甲状腺癌等; 4.重要器官功能欠佳的患者、体弱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5.术中为预防肿瘤局部复发、扩散,为增强根治效果进行预防性植入,如腹膜后肿瘤; 6.转移性肿瘤病灶:多发性、浅表的及深部的,如肺转移、脑转移、颈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骨转移等;
7.无法手术切除的癌症,如鼻咽癌、重要器官及大血管旁癌瘤、巨型肝癌等; 8.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的病例;外照射剂量不足,作为局部剂量提升。
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较为多用的癌症包括:
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等。
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软组织肿瘤。
第四章 设备与原材料供应
(1)碘[125I]籽源
粒子大小为外径φ0.8mm,长4.5mm,外壳为纯钛,与组织相容性好,激光焊接密封保证内置核素不外泄,易于防护及保存、运输。活度为0.28-1.0mCi,组织间辐射半值层为半径1.7cm,能持续放射光子射线。能对不同裂变周期的肿瘤细胞持续杀灭,弥补外照射时进入不同周期肿瘤细胞杀伤不佳的缺陷。半衰期59.43天,光子射线能量为27~35KeV。
(2)开展此业务的技术条件:(一)硬件条件:
1)数字化CT扫描机,重建速度要快,一般螺旋CT均可满足定位治疗要求。高分辨率的B超或彩超机,直管式内腔镜。
2)放射源:125I,从公司订购用特快邮寄等多种方式一般不超过2天可提货。籽源活度和数量按病人肿瘤分期及病理分化类型由治疗医生根据TPS计划确定。
3)治疗计划系统(TPS)是治疗的核心部分,是医学影像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为医生提供肿瘤靶区三维空间可视化的仿真平台,是精确治疗的剂量场。TPS包括两部分:①硬件:具有大硬盘、大内存、高分辨率显卡的P4以上微机;高分辨率高速图片扫描仪;图片(PHOTO)彩色打印机。②软件:支持DICOM 3.0以上版本。能满足图像序列融合,电子数据、电子密度、图像扫描并存及快速换算;给出三维靶区等剂量线、等剂量面、剂量剖面直方图、体积剂量直方图(DVH)、显示参考点剂量、适形指数、适形率、剂量评估和优化;验证植入计划、计划输出、病例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并完全汉化,有多国语言包。
4)辅助设备:导针、粒子分装防护屏、铅衣、铅手套、铅眼镜、粒子植入枪,均已国产化,可向我公司购买。
5)不需防护房间,可在病房治疗室中备一个小型工作台,进行粒子分装。备一小型保险柜保管粒子及“粒子使用出入库登记册”。使用小型手提式高压消毒锅消毒粒子用。6)实际治疗时,按一般穿剌治疗技术无菌操作即可。
(二)软件条件:
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团结合作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治疗医师除有深厚的肿瘤学临床基础,还要熟悉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解剖,特别是断层解剖知识;有优良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感;熟悉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三维立体系列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有熟练的穿剌技术,并会处理肿瘤穿刺治疗的各种合并症;熟练掌握CT、B超定位技术、各种内腔镜治疗技术。因此,国内外大多由受过训练的肿瘤放射治疗和肿瘤内外科专业动手能力强的高资医生担任。由于技术性强,多学科专业知识交叉融合贯通,因此,建科伊始就特别强调同伴之间团结合作和整体团队精神(3)经济分析
(一)设备及耗材投入成本分析
1.TPS计划系统(国产约60至80万元人民币,进口约100多万元人民币)2.植入系统:植入枪(国产约5万元、进口约20万元);植入针80元至180元不等,每个病人视不同手术方式用1--3根,肺癌CT引导与前列腺癌用针略多,可收费有医保收费目录。
(二)效益分析
TPS计划收费800—1500元,术中放疗1200元/次。每个病人约需粒子40粒,粒子进医院435元/粒,收500元/粒。每位病人纯利润不低于5000元,如每月平均20例,月收益十万以上(注,各省市收费标准略有差异,收益会略有出入)。同时还会带来影像等相关性收益的增加。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平时操作应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和防护条例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我公司有相关材料供参考)。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为选用是封闭性弱放射源不存在放射性同位素泄露,也不用特殊防护和废料处理。
项目启动所需时间:硬件条件具备后,2个工作日内即可开展治疗工作。然后在学科代头人指导下,边工作边培养技术队伍,逐步完善,提高水平。结论:
低剂量率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在计算机技术辅助下的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属于高科技微创放射治疗,并且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已显示出强大的治疗优势,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带来了新希望。配合手术和外照射、化疗对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而提高癌症病人的五年成活率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今后多种核素药品的开发、生产,及操作上日趋方便,必将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福音。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是令国内争相开展此项目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
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委员
影像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低能核素,碘-125和钯-103两个新型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特别是在数字影像的发展及伴随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技术的进步,形成了现代肿瘤微创治疗的新技术。
放射性粒子治疗属于肿瘤微创治疗范畴,通过影像引导实现肿瘤局部内照射,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势,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规范化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引进中国已经有十年的历程,2001年我国企业自主研制成功碘-125粒子、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和植入器等,中国学者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尝试、在颅内肿瘤、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肝癌、肝转移癌、胰腺癌、复发直肠癌和椎体肿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随着临床工作的广泛开展,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及问题,2009年中国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了粒子治疗的管理规范,把粒子治疗列为三类医疗项目,理由是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规范的临床研究证明。因此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美丽的广东东莞凯景酒店召开《首届中国粒子高峰论坛》,召集全国的粒子治疗专家一起启动一些病种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为粒子治疗寻找循证医学证据。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了我国放射性粒子治疗领域在国际肿瘤学界的地位和学术水平。使粒子治疗早日进入肿瘤治疗的指引,进入肿瘤治疗的主流手段,为粒子治疗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首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已按章程完成了本届委员会的任务,已届满,根据总会的要求进行换届选举,在本次会议上进行。望所有委员参加,另外新的有意愿为粒子治疗工作尽力的专家也可以参加。我们会根据您在粒子治疗工作中的贡献增补一部分委员。为了培养粒子治疗的新生力量,这次会议补充一部分的青年委员,40岁以下的学者,经粒子治疗分会推荐,专业委员会批准授予。
本次会议还有精彩主题和大会报告,介绍当前国内外肿瘤粒子治疗领域最前沿、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欢迎开展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外科、放疗科、介入治疗科、内科、影像科和核医学科等积极参加。
大会执行主席 张福君 王俊杰
大会名誉主席(Advisory Committee)吴沛宏
大会主席(Chairman)张福君 王俊杰
组织委员会(Organizing Committee)主任(Chairman)陆骊工、朱康顺、黄金华、聂大红、柴树德、盖宝东、牛立志、肖跃勇、姚 波、胡效坤 委员(Member)
张福君、史季桐、郑广君、王若雨、王娟、李庆霞、柳力军、戴浩洁、李家开、黄明、林延鹏、顾玉明、王荣福、李玉宝、崔雅丽、孙新臣、刘冰熔、安虎杰、张大析、胡江、周志刚、李伟明、李玉、秦庆亮、刘元伟、王阁、杨瑞民、朱丽红、张宗春、李成利、陈高峰、丁学强、安永恒、高万勤、徐浩、梁克明、姜平、伍伯聪、江新青、孙研、王晓波、何报宁、程敬亮、刘增义、毕晾佳、程红岩、江澜、邹卫、程玉峰、张元生、曲兴龙、穆永旭、高剑波、张洪亮、靳风烁、李祀松、赵斗贵、李俊龙、李新民、陈云海、郭金和、夏建国、金震东、孙自勤、茅乃权、孙贵银、孙继泽、王大伟、王辉、冯华松、马庆杰、孙继泽、王文辉、汪步海、杨志杰、余建军、付少兵、罗植权、徐辉雄、王波、唐程福、邓运宗、吴轩、覃谦、彭齐荣
学术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主任(Chairman)王俊杰、张福君、张建国、范卫君、张红志、修典荣、黄毅、向华、周伟生、陈俊辉 委员(Member)
马学真、高剑波、冯威健、曲兴龙、王文辉、徐浩、秦庆亮、程敬亮、孙尧、高万勤、张杰、冉维强、袁慧书、杨瑞杰、布静秋、杨勇、许勇、张海钟、张汝森、李挺、付改发、雷光焰、黄学全、王振豫、柯明耀、马庆军、郭廷
九、李险峰、冯贵生、邹德环、王耀明、武云、白静、甄鹏、吴锦昌、周正、王继英、洛小林、朱京丽、俞炎平、曹秀峰、马旺扣、王洪武、刘瑞宝、王昆、孙峰、张阳、叶鑫、马胜利、谢建平、周芳坚、李家开、白海山、王彦斌、刘勇谋、冯威健、张志民、许明、李镝、朱勇、李辉、汪步海、刘庆涛、廖旺军、罗丁、徐鹏远、肖越勇、赵洪、王希成、汤日杰、林华明、陈汉威、谢宗贵、肖承江、徐锐、左建生、张燕燕、张阿
七、谢强、毛宇、丁月云、王彦华、谢晓燕
秘书处(Secretariat)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周 棱 秘书(Secretary):王云燕、叶 景、赵成杰
第三篇:放射性粒子的保管使用制度
放射性粒子的保管使用制度
根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请领手续:
(一)由科室负责人根据病人治疗计划,提前三天向采购部门提出购进粒子的种类、活度和粒子数量的计划。
(二)临床医生凭科室负责人签单请领粒子,并办理书面出入库手续,认真核对粒子数目和检验标签说明书。
(三)临床使用医生在核对治疗计划后,按治疗登记册要求逐项填写使用登记册内容并报科室负责人共同签名。
二、保管使用手续:
(一)放射性粒子和使用登记册由专人、设专柜双人双锁保管,并有明显放射性标志,使用前后要填写使用记录并签名,科室负责人要核查,保险柜外的剂量率不应超过2.5µSv/h。
(二)放射性粒子出库后,要立即装入带有屏蔽的植入装置内,余下粒子放入铅罐内,抽查总数的10%活度,偏差>5%时及时上报科主任。
(三)装有粒子的植入装置在消毒前要贴标识,并与护士办理交接手续。
(四)按消毒条件要求进行消毒,消毒后放专柜保管,不准裸露放置在科室内。
(五)任何人不准私自转借,购进放射性粒子,绝不允许把粒子私自带离保管场所和治疗场所以外的任何地方。
(六)每次治疗前后要认真核对粒子使用数量,及时清理植入装置,如有遗失要仔细查找,并登记。
(七)如发现粒子源有破损,要停止使用,并密封包装后放入专用铅罐内,与供应商及时联系,并报上级部门。
(八)应配备必要的辐射剂量和表面污染检测仪器,有条件的单位应添置经校正过的放射性活度测量仪器。
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技术流程
根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规范》制定本流程。
一、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病人,应有明确的诊断材料,完备的病案记录,一般要求住院实施。
二、制定治疗计划(TPS)前,要认真核对病人的医疗挡案,如果发现临床检查与近期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符合,要及时重复影像学检查纠正。
三、制定TPS时,临床靶区由治疗医生和物理师确定并报上级医师核准。
四、处方剂量由临床医生确定并报上级医生审核,使用粒子当初活度必须进行衰变校正。
五、TPS计划要进行优化设计,并确定实际可施行性。
六、图象采集以不小于3mm/每层为准,在临床靶区内逐层输入三维重建。
七、治疗计划制订后要请示上级医师签名后方可与病人沟通。
八、治疗前先与影像科沟通、商确植入途径和方法及治疗体位和摆位,共同确定植入点。
九、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护病人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十、治疗结束后,要仔细核对粒子植入数量,清点手术器具。
十一、术后三天内进行计划验证,发现“冷区”及时补充植入。
十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后复查,并记录复查结果。
十三、治疗记录编号存档,以备查。
125I密封籽源订购及使用中的安全制度
一、125I密封籽源订购:
1、使用125I密封籽源的单位,必须持有许可证件,并只限于 在许可范围内从事该活动。
2、应了解籽源生产单位是否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批准文号,非正规渠道的籽源不允许订购。
二、125I密封籽源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1、使用人员上岗前必须体格检查,并取得当地卫生部门培训合格后发放上岗证。
2、人员应穿合适的工作服等用品。
3、人员应在胸前佩带个人计量计(片)(穿戴铅围裙者剂量应计置于铅围裙与前胸之间),并按期测量个人累积剂量登记在案。
4、皮肤暴露部份若破裂,应包严。
5、与125I籽源接触的物品,术后应检查是否被污染,若污染严重,应密封包扎后作放射性废物处理。
6、术后应检测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以免籽源可能遗忘或环境污染。
第四篇:肿瘤治疗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不受假药、劣药之欺骗,不延误患者治疗时间,经济上受损失,现有甲乙双方签定以下协议:
1.甲方医师根据乙方提供的病历资料和确诊证明或口述病情;结合临床症状,并说明理由,有权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甲方根据乙方的身体状况,判断出此病属轻、重、缓、危等病症。并开出确切有效的抗癌验方_________等药物,随症加减;辨证论治,抗癌中草药验方不少于_________种,中期费用为_________元,晚期费用为_________元(扩散转移者例外),一个疗程为_________天(特快邮寄另加_________元)。确保无假药、劣药出现。
3.经甲方医师开出的抗癌中药验方,对食道癌、胃癌、贲门癌、肺癌、肝癌(肝硬化)、舌癌、鼻咽癌、肠癌、肾癌、皮肤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骨瘤、脑瘤、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等无论是病情轻、重、缓、急,一般一周左右见效(自我评价)。见效后可连续用药3-5个疗程,均可使癌瘤萎缩、软化、消失或延长寿命数月至数年。无效者不需任何理由和解释凭收据10日内免费凋方或按余药退款。对药物保存不妥致使药物霉烂变质、拆开药品包装者、无收据或超期用完者不再退款。
4.对购药时间太晚,乙方未能用上药或在用药期间突发意外,甲方可按余药(自服药之日起_________日内)退款,双方决不以其他借口纠缠。
5.凡我科治愈的患者,我科有权举例宣传。
6.本协议以购药收据日期为准,双方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五篇:肿瘤治疗评价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冯奉仪
一.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美国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2)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对于某一病种的特殊病人群体,是否获益是该试验的预期目的,这些临床试验常常需要随机对照或历史对照。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客观肿瘤疗效常用临床获益的其它方法代替最终研究目的(End points)如到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包括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的症状控制。由于随机变量和选择的偏差、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影响、在小样本和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是难而不受影响的,以致提供假阳性的结果。一个新药或方案的最初评价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在充足样本大规模的III期临床研究前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3)肿瘤疗效是临床医生、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1.肿瘤病灶的测量
(1)肿瘤病灶基线的定义 肿瘤病灶基线分为可测量病灶(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长度 ≥20mm或螺旋CT ≥10mm的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它病变(包括小病灶即常规技术长径 <20mm或螺旋CT <10mm)包括骨病灶、脑膜病变、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和囊性病灶。
(2)测量方法 基线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评估病灶。(a)临床表浅病灶如可扪及的淋巴结 或皮肤结节可作为可测量病灶,皮肤病灶应用有标尺大小的彩色照片。(b)胸部X片: 有清晰明确的病灶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最好用CT扫描。(c)CT和MRI:对于判断可 测量的目标病灶评价疗效,CT和MRI是目前最好的并可重复随诊的方法。对于胸、腹、和盆腔,CT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面扫描,螺旋CT用5mm层面连续扫描,而头颈部及特殊部位要用特殊的方案。(d)超声捡查:当研究的End poinst是客观肿瘤疗 效时,超声波不能用于测量肿瘤病灶,仅可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皮下结节和 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查体后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e)内窥镜和腹腔镜:作 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充分的应用,仅在有争议的病灶或有明确验证目的高 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应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活检标本可证实病理组织上的CR。(f)肿瘤 标志物:不能单独应用判断疗效。但治疗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时,临床评价CR 时,所有的标志物需恢复正常。疾病进展的要求是肿瘤标志物的增加必须伴有可见病灶 进展。(g)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在少数病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可用于鉴别CR 和PR,区分治疗后的良性病变还是残存的恶性病变。治疗中出现的任何渗出,需细胞 学区别肿瘤的缓解、稳定及进展。2.肿瘤缓解的评价
(1)肿瘤病灶基线的评价 要确立基线的全部肿瘤负荷,对此在其后的测量中进行比较,可测量的目标病灶至 少有一个,如是有限的弧立的病灶需组织病理学证实。(a)可测量的目标病灶:应代表 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5个病灶,全部病灶总数最多10个作为目标病灶,并 在基线时测量并记录。目标病灶应根据病灶长径大小和可准确重复测量性来选择。所有 目标病灶的长度总和,作为有效缓解记录的参考基线。(b)非目标病灶:所有其它病灶 应作为非目标病灶并在基线上记录,不需测量的病灶在随诊期间要注意其存在或消失。
(2)缓解的标准 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 ≥ 30%。P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 ≥ 20%或出现新病灶。S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SD :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3.总的疗效评价(见表1)(1)最佳缓解评估 最佳缓解评估是指治疗开始后最小的测量记录直到疾病进展/复发(最小测量记录作 为进展的参考);虽然没有PD证据,但因全身情况恶化而停止治疗者应为“症状 恶化”并在停止治疗后详细记录肿瘤客观进展情况。要明确早期进展、早期死亡及不能 评价的病人。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辨别残存肿瘤病灶和正常组织,评价CR时,在 4周后确认前,应使用细针穿刺或活检检查残存病灶。
(2)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 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决定于治疗方案,实际上治疗的获益时间是不清楚的,每2周 期(6~8周)的重新评价是合理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应调整为更短或更长的时间。治疗 结束后,需重新评价肿瘤决定于临床试验的end points,是缓解率还是到出现事件时间(Time to event、TTE)即到进展/死亡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 / Time to death、TTD)如为TTP / TTD那需要常规重复的评估,二次评估间隔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
(3)确认 客观疗效确认的目的是避免RR的偏高,CR、PR肿瘤测量的变化必须反复判断证实,必须在首次评价至少4周后复核确认,由试验方案决定的更长时间的确认同样也是合适的。SD病人在治疗后最少间隔6~8周,病灶测量至少有一次SD。对于以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end points的临床研 究 并不需要反复的确证肿瘤大小的变化。(4)缓解期 是从首次测量CR或PR时直到首次疾病复发或进展时。
(5)稳定期 是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SD期与临床的相关性因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分 化程度而变化。缓解期、稳定期以及PFS受基线评价后随诊频率的影响,由于受到疾病的类型、分期、治疗周期及临床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不能确定基本的随诊频率,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试验end points的准确度。
(6)PFS/TTP 在一些情况下(如脑肿瘤或非细胞毒药物的研究)PFS/TTP可考虑为作为研究的end points,尤其是非细胞毒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的初步评估。
(7)独立的专家委员会 对于CR、PR是主要的研究end points,强调所有缓解都必须被研究外的独立专家委 员会检查。4.结果报告
试验中的所有病人包括偏离了治疗方案或不合格的病人必须判断对治疗的疗效(Intend to treatment、ITT),每个病人都必须按如下分类 CR、PR、SD、PD、死于肿瘤、死于毒性、死于其它肿瘤、不明(没有足够的资料评估)。所有符合标准合格的病人都应包括在RR的分析中,所有PD和死亡都应考虑为治疗失败。结论是基于符合标准的病人,其后的进一步分析可在病人的不同亚群中,并提供95%的可信限间隔。
5.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较见表2。表1 总疗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病灶 非目标病灶 新病灶 总疗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CR 无 CR
CR 未达CR/SD 无 PR PR 无PD 无 PR SD 无PD 无 SD PD 任何 有/无 PD 任何 PD 有/无 PD 任何 任何 有 P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WHO RECIST(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变化)(最长径总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PR 缩小50%维持4周 缩小30%维持4周 SD 非PR/PD 非PR/PD PD 增加25% 增加20%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NHL疗效评价标准 多年来,NHL的疗效评价借用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但这对NHL并不合适,很显 然NHL不同于其它的实体瘤,有其特殊的共同特征。各NHL研究协作组都发展了各自 判断RR和有效期的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差别无法具有可比性,为了确保临床试验间具有 可比性,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早在1987年,Dixon等提出NHL要用临床、实验室和 影像学的研究,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特别强调CR率、生存、到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和CR复发时间,但由于始终未能提供几个主要end points的准确 定义,一直未能解决NHL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1998年5月代表肿瘤/血液内科、放射 学、放射肿瘤学、病理学的美国和国际淋巴瘤专家在回顾、复习了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讨论、认可,取得了共识,制定了成人惰性和进展NHL的疗效评价标准。标准包 括治疗后CT扫描正常淋巴结最长径可达1.5 cm,CR/CRU(unconfirmed/uncertain)为疗后 肿瘤缩小 ≥ 75% 但仍有残存肿块。1.诊断、分期和重新分期(1)淋巴结活检 对可疑淋巴结足够的标本的活检是淋巴瘤最断所必须的。标本不够充足在区别惰 性与弥漫性淋巴瘤、纤维化或硬化病变、T细胞淋巴瘤、富B细胞的T细胞淋巴瘤或在淋 巴结仅是部分淋巴瘤侵及是困难的。(2)骨髓评估 疗前骨髓的评估对临床分期是重要的,采用双侧髂骨多部位活检取得骨髓侵犯从10% 提高到20%。在低度恶性淋巴瘤病人中,在鉴别骨髓侵犯与良性淋巴样增全是困难的,对 于淋巴瘤骨髓报告不仅仅是阳性或阴性,应描绘侵犯的百分比和淋巴瘤的亚型。(3)正常淋巴结大小 淋巴瘤病人的疗效评价是以增大的淋巴结及淋巴结肿块缩小为基础,因此多大淋巴结 属正常淋巴结是关键。通过没有恶性疾病病人的淋巴结活检、尸检和CT扫描大量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正常淋巴结上限考虑为1cm,但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如纵隔、腹部、盆腔是有差 别的。在NHL病人治疗中,有时候以淋巴结大小的变化评价疗效是困难的,淋巴瘤肿块可存 在正常结构,一个淋巴结可部分复发或全部复发。有效的治疗后肿块可缩小不消失,而是 正常的淋巴结;亦可因纤维化、坏死、炎症而导致增大;此外,融合成肿块的淋巴结治疗 后可变成数个小淋巴结,参考了英国Cotswolds会议确定HD病人正常淋巴结标准为 ≤ 1.5cm,使用最长横径能提供更准确的疗效。在治疗后的随诊中,有残存的肿块并不总意味着有残存的肿瘤,尤其是腹部残存的肿块物理检查可以是正常的,但有影像学的异常,没有其它临床和实验室疾病的证据,这些病人剖腹探查重新分期仅有部分病人有残存肿瘤。有研究者曾用“可能CR”的术语,腹部或纵隔肿块经历了缩小>50%,稳定了2~4月无其它可测量的病变应不妨碍其评价为CR。2.疗效评价(见表3)(1)CR:(a)所有临床上、影像学上可发现的疾病及疗前与疾病相关的症状、生化异常(如LDH)全部消失。(b)所有的淋巴结及肿块必须缩小至正常(疗前最大横径 > 1.5cm者缩小至 ≤ 1.5cm,疗前最大横径1.1~1.5cm者缩小至 ≤ 1cm)或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Sun of products of greatest diameters、SPD)缩小 > 75%。(c)疗前CT扫描脾增大,必须回缩并物理检查不能扪及。疗前其它器官的增大如肝、肾考虑为淋巴瘤侵犯,必须有大小的描述。(d)疗前骨髓侵犯,需重复同样部位的穿刺或活检。目前,流式细胞计数、分子学或细胞遣传学的研究尚不常规作为疾病存在的依据。(2)CRU: 包括上述a和c且具有如下1个或2个特征。(a)残存淋巴结肿块 > 1.5cm但与疗前比较SPD缩小 > 75%,单个淋巴结与疗前融合肿 块相比SPD缩小>75%。(b)不确定的骨髓侵犯。(3)PR:(a)6个最大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块SPD缩小 ≥ 50%。所选择的淋巴结应该是:二个垂直 径能准确测量;尽可能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若纵隔、腹膜后受侵,应包括这些部位。(b)其它部位淋巴结、肝、脾不增大(c)脾、肝结节SPD缩小 > 50%。(d)除脾、肝结节外,其它器官的侵犯考虑为可评价但不能测量的病变。(e)骨髓侵犯作为可评价和不能测量的病变。(f)无新病灶。(4)SD: 缩小未达PR但不是进展。(5)PD:(a)任何疗前明确异常淋巴结在PR或无效时的SPD最小值基础上增加 ≥ 50%。(b)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出现新病灶。(6)CR/CRU复发:(a)任何新病变的出现或疗前侵犯部位增大 ≥ 50%。(b)疗前在短轴大于1cm淋巴结其最长径增大≥ 50%或超过一个以上淋巴结的SPD ≥ 50%。3.最终目的(End points)临床试验的end point 应包括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或到治疗失败时 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是指失败或任何原因的死亡;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全部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其它的临床试验目的还有有效率(response rate)、有效期(response duration)、无病 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到下次治疗时间(time to next treatment、TTT)、与 疾病相关死亡(cause-specific death、CSD)。
表3 NHL疗效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物理检查 淋巴结 淋巴结肿块 骨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CRU 正常 正常 正常 不确定
正常 正常 缩小>75% 正常或不确定 PR 正常 正常 正常 阳性
正常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肝/脾缩小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Relapse/PD 肝/脾增大 新病变或 新病变或 再发 新病变 增大 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4 临床试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疗效范畴 定义 测量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S 所有病人 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EFS CR/CRU/PR 失败或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PFS 所有病人 疾病进展或NHL相关死亡 进入试验
DFS CR/CRU 到复发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P CR/CRU/PR/SD 到进展时间 到首次进展时间 RD CR/CRU/PR 到复发或进展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T 所有病人 当需要新的治疗时间 进入试验 CSD 所有病人 与NHL相关死亡 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诊 诊断NHL复发最敏感的方法是镓扫描、物理检查、LDH,随诊的策略基于基本的影像学方法(X线、CT、MRI)和血液学检查。临术试验的病人在完成治疗后2年内,至少每3个月重新评估,然后每6月评估3年,5年后每年1次至少5年。随诊常规内容包括病史、物理检查淋巴结、腹块、脏器的增大和包括血细胞量和LDH的血液学检查。
5.特殊技术的应用 镓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新技术已用于判断残存的肿瘤,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研究。MRI或免疫闪烁图可提高骨髓侵犯的准确性。
三、HD疾病的评估和分期
20多年来,国内外一直采用的Ann Arbor分期方法,但该方法并没有包含决定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因素的病变大小、病变淋巴结部位的多少及新的诊断病变范围技术如CT、MRI的广泛应用。1989年在英国的Costwolds会议上病理学家、放射学家、肿瘤内科学家重新评价了Ann Arbor分期,并在此框架上进行了修正补充,用“X”代表巨大病变,巨大病变的标准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最大直径 ≥ 10cm,腹部巨大肿块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在CT、MRI、淋巴造影、B超上最大直径 ≥ 10cm,纵隔巨大肿块是在后前位X片上,纵隔肿块的最大直径 ≥ 胸椎5/6水平胸腔内径的1/3。由有病变的淋巴结直接有限地播散至横膈同侧邻近的淋巴外组织,为结外病变,局限的结外病变以“E”表示,广泛的结外病变为IV期。对Ann Arbor主要的修正是(a)CT扫描在发现、测量腹内及胸内病变与淋巴造影有同样的作用,确立了CT扫描在腹内病变的作用。(b)在Ann Arbor分类中,剖腹探查研究已证明肝脾临床侵犯标准不确切,CT扫描虽不如肝楔形活检或脾切除,但已增加了准确临床分期的可能性,对临床上肝脾侵犯重新定义。(c)巨块是预后不良的因素,确定巨块肿块的概念。(d)放、化疗后残存的影像学异常并不总是意味着有活动的肿瘤,引起了对不明确CR(CRU)的注意。1.疗前评估 应作全淋巴结外科活检病理检查,如其它部位存在可疑的淋巴结,尽量不作腹股沟淋巴 结活检。详细的组织学资料应获取病人年龄、性别、有否原因不明的发热及延续时间、原因不明的夜间出汗及其严重性、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及范围和严重性、一般状况(PS)、酒精性疼痛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包括有各种细胞分类和统对数的血象检查、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这些检查虽然不直接影响分期,但它与治疗的改变和指导其它可能疾病部位进一步研究。影像学检查应包括胸部X片、胸腹盆腔的CT增强扫描、两下肢的淋巴造影。
2.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的评估方法 应包括同位素镓扫描、超声波检查、MRI及需要解决临床症状体症的其它扫描、骨髓检 查、经皮或腹腔镜的肝活检、CT指导下骨活检、经皮或开胸肺活检、任何结外组织部位的活检。剖腹探查一般在疗后进行。
3.临床分期(1)淋巴结侵犯:临床上可疑的淋巴结增大有理由选择病理排除;X线、CT、淋巴造影可显示淋巴结增大。(2)脾侵犯:与影像学不一致的肋下扪及或与影像病增大一致的扪及,既不是襄性病变也不是血管病变。(3)肝侵犯:至少二个成像技术证实既不是襄性也不是血管病变。(4)肺侵犯:缺乏其它可能,尤其是感染的放射学上实际侵犯。(5)骨侵犯:有X线改变支持或其它影像学症据(同位素、CT、MRI)的疼痛史或AKP增高。(6)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X片、CT和/或MRI支持发现脑脊髓膜沉积物;(7)其它部位侵犯:其它结外部位的临床侵犯,只有在此部位相邻或近瑞淋巴结已知肿瘤侵犯(即E病变)可诊断。E的范畴可包括一个明显不连续,但从侵犯淋巴结区域扩展的单个结外病变,但不包括多个结外病变。4.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决定于特殊部位如:骨、骨髓、肺、肝、皮肤等的组织学证实。
5.B症状标准(1)诊断前6月内原因不明体重下降 > 10%。(2)诊断前1月内原因不明反复发热 ≥ 380C。(3)诊断前1月内反复夜间监汗。
6.分期标志 对于临床分期(CS)和病理分期(PS),有症状均注明“B”,无症状注明“A”。I~III 期为淋巴结疾病。I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淋巴样组织如脾、胸腺、韦氏环侵犯。II期:膈肌同侧二个或二个以上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构侵犯,侵犯部位的数目应标明(如II 3)。纵隔内所有的淋巴结数目考虑为单个淋巴结区域。III期:膈肌两侧淋巴结区域或淋巴结构侵犯,III1为脾、脾门、腹腔及肺门淋巴结侵犯;III2 为主动脉旁、回肠或肠系膜淋巴结侵犯。“X”:代表巨块疾病。“E”:代表结外病变。IV期:广泛的结外病变。病理分期:分别用M(骨髓)、H(肝)、L(肺)、O(骨)、P(胸膜)、D(皮肤)标明。7.疗后评价标准 CR:没有临床上、影像学或其它HD的症据,需考虑治疗的影响,如放射性纤维化。CRU:病人缓解情况不清楚,处于健康的状况,无临床上HD症据,但存在影像学异常。PR:所有可测量病变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 ≥ 50%,无法评价的病变有改善,但临床上有 恶性病的证据,“B”症状缓解。PD: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变增大 ≥ 25% 或出现新病灶,无法解释的“B”症状重新出现。
8.随诊 完成治疗后,第1、2年每3月重新评估,第3年每4月,第4、5年每6月,以后每年 随诊重新评估,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部位应反映最初疾病的部位,相应的检查应包括任何 有关的症状和疾病可能复发的体症及治疗后长期并发症的判断。
参考文献
1.Patrick Therasse, Susan G.Arbuck, Elizabeth A.Eisenhauer, 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NCI.92(3): 205-216, 2000 2.Bruce D.Cheson, Sancra J.Horming, Bertrand Coiffier, et al: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o standardize response criteria for Non-Hodgkin,s Lymphomas.JCO.17(4): 1244-1253, 1999 3.T.A.Lister, D.Crowther, S.B.Sutcliffe, et al:Report of a committee convened to discuss the evaluation and staging of patients with Hodgkin,s Disease: Cotswolds meeting.JCO.17(11): 1630-1636,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