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从信任危机中挽救公证
如何从信任危机中挽救公证
张军峰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证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然而,从几年前轰动全国的“西安宝马彩票事件”中公证员舞弊,到现在一次次的活人“被公证死”、产权人“被卖房”、无辜老人“被立遗嘱”,公证行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改革开放的巨轮已驶入深水区,公证处频频成为被告的现象并未因此终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被告”的地位不但给公证处披上了不光彩的外衣,而且重创了国家证明机关的信誉和公信力,使公证处走到了信任危机的边缘。本文将对如何重塑、稳固公证公信力进行论证。
关键词
公证机构
公证人员
公信力
信任危机
作为公证员,面对公证信任危机,我深感压力及责任重大,公信力是公证处的生命,如果没有了公信力,公证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重塑、稳固公证处的公信力,从信任危机中挽救公证是我们每个公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导致公证信任危机的问题扫描
2004年“西安宝马彩票案”中由于公证员董萍在重要的公证程序环节上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证程序不合法,公证结果不真实,导致大奖被他人骗取,严重损害了国家声誉,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04年12月31日上午,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法院依法对公证员董萍玩忽职守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董萍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2006年,当事人要将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告上法庭,原因在于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在先前出具的一份继承权公证书,竟然将至今仍健在的活人公证为死人,并让一个陌生女人以“妻子”名义继承了他的房产。
① 马麟:《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载《中国公证》,2010年第6期,第23页。在2009年珠海公证处成为被告案中,被告人童某得知林某受刘某委托,代理销售位于唐家一处房产。童某于是找到林某密谋以欺骗手段卖掉牟利。2008年5月,林某对刘某谎称已谈好价钱206万元。林某将房地产权证原件到手后,找来一50多岁男子假扮房主刘某,由童某去找人伪造了假的刘某临时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明、未再婚证明。随后,童某便带着假房主到市公证处,利用假证件骗过公证员,取得销售那处房产的公证书。6月,童某和林某将房以130万元的价格卖出,并成功在市房地产登记中心将房子过户给买家。童某于去年1月29日被抓获归案,除追回20多万元外,其余都挥霍殆尽。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对“广东公证第一案”进行再审立案审查。在许惠成提交最高法院的再审申请中,对于斗门区公证处2006年11月6日出具的公证书,提出了如下一些质疑:当时房产尚处于查封状态,不能用来抵押还款,公证处违法公证;当天签合同、当天审查、当天办证,这显然是串通作假;公证档案资料被多次涂改;进行公证所必须具备的结婚证明、配偶同意、抵押物评估报告等等资料都不具备,公证员是在明知虚假的情况下办理了公证手续。
上述案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证负面报道。违法违规公证损害了国家公信力,甚至影响了国家象形。随着中国公证协会于2003年加入国际公证联盟,消除公证信任危机的紧迫性更加明显。
要找到根治上述问题的良策必须充分挖掘“公证不公”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根除错误公证这一顽疾。
二、透析公证信任危机的原因
我认为导致公证公信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公证人员的不负责行为
在公证的接待、受理、审查、核实、出证、审批、制作公证书、送达公证处以及立案归档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错证的问题,因此,办理公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公证人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认真负责才能把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然而,现实工作中,很多公证员表现的并不负责。
首先,部分公证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不强、工作责任感较低,危机意识薄弱,①
①徐研,樊文:《公证制度中设立实质证明与形式证明并行问题研究》,《中国司法》2009年09期,第61页。甚至法律意识淡薄,工作处事马马虎虎。
其次,当事人提供的很多材料都需要去调查、核实,而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公证员只注重审查书面材料和听取当事人的口述,而忽略了实在核查,这样就不能排除材料内容的错误虚假。
最后,职业人就应该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但是很多公证员往往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和作风带到了工作中,影响到了工作。
(二)利益的驱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被商业化了,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证机构是否能在当代浮躁的商业社会中出淤泥而不染自然而然地在考验着每一个公证人。然而,无论是“西安宝马彩票”案还是“湖北彩票案”,乃至2009年“广东公证第一案”都似乎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当事人为了自己非法利益进而许诺或给予公证员好处,公证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禁不住诱惑很可能就为五斗米折腰,这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更让国家的公信力陷入舆论质疑的浪涛中。
(三)部分公证人的综合素质较低
当前公证机构的人员结构和综合素质不容乐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证人员必须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然而,作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一来很不容易通过,二来通过者大多把法院、检察院或者职业律师作为头等选择,公证机关对司法考试通过这并无吸引力。所以,目前一些公证机关的公证员并不具备通过司法考试的资格,其人员多来自各行各业,综合素质与法律的规定、国家司法部门的要求以及社会大众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具有监管职能的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相关培训,也是少之又少。①
(四)管理不完善
我不赞成把人当成机器的“泰勒制”的管理模式,也不认同自由松散的“无领导”管理状态。
社会在进步,中国公证机构不能一味的延续以往的管理模式。吃大锅饭,走平均主义的策略很难激发公证人员的工作激情,更难以推进中国公证前进的步伐。
①范春生:《公证不公问题值得警惕》,《半月谈》,2010年17期,第42页。
现在我国的公证机构已经改革,形成了自收自支的管理运行模式。自收自支的模式就决定了有多少证赚多少钱的基本逻辑。这种模式对激发公证机构的每个细胞的活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公证人可能为了高收入铤而走险。
在公证机构逐渐市场化的今天,公证处很可能为了增加收入而把公证员的自由时间压缩,一味的去开展业务。这会导致公证员承受巨大的压力,体会不到工作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从而导致大量存在质量问题的公证书的发放。
部分公证处虽然已经进行了事业单位改革,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改革是不彻底的。公证处在很多方面还是受到限制的,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工资和工作量不挂钩,福利与工作效益没关系,这就会导致公证处处于一种自由松散的“无领导”状态。谁愿意多干活呢,多办一个证,自己多担一份风险,而公证的受益却让大家平分了。一种懒散的状态怎么保证公证的正确性。如果公证机构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独立,这种情况是很难遏制的。
三、重塑、稳固公证公信力的对策
(一)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人是第一生产力,欲提升公证品质,防止错证、假证的发生,必须引进人才,不断充实队伍。①
在选人方面,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一步促进国务院人社部关于“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工作。在申请者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笔试、面试,然后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选人制度是公证机构充实人才力量的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关系失效,金钱贬值。如果源头污染了,公证机构在以后的运行中将会显现乏软之态,公证不公的现象也就显得自然了,这种现象是可怕的。把握不好选人制度,公证的质量就很难提升,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强化各方面改革的国情。
在用人方面,应该去发掘员工的优势,进而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形成人各尽其职、和睦融洽的良好工作氛围,杜绝人浮于事的颓废现象。
(二)培养提高公证人的职业道德感和综合素质
①詹爱萍:《法国公证制度考察综述》,《中国公证》,2010年7期,第19页。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正因为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公证机构更应该站好自己的岗,保证国家的公信力不受到亵渎。那么如何培养公证人的职业道德感。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首先,培养公证人对公证工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公证工作的认同度、认识度。
公证工作的意义非凡,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避免了社会纠纷和矛盾的发生。公证工作是社会诚信的重要保障,也是民事诉讼中效力最强的证据。公证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社会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的。现在人们遇到事情往往喜欢去公证,这说明大部分人对公证充满信任的,我们应该不负社会的期望,提高自己的职业责任感,操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以人为本,做好每一个证,服务好每一个当事人。我们的工作是受人尊敬的,是高尚的。公证人应该时刻充满激情,兢兢业业,为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公证人应当心系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别人遇到困难、陷入纠纷对于我们来说是故事,但是如果遇到困难、陷入纠纷的是我们自己,那这就是悲剧了。现在我国的GDP在飞速增长,在2010年又超过日本。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喜人,但另人担忧的事也随之而来,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却始终迟迟不肯大方的走到前面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社会体制怎能走得稳!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淡化了,社会冷漠了,社会纠纷如雪花一般飘落而至。许多人为了避免纠纷,为了解决困难,来到了公证处寻求帮助,我们的公证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保姆似的服务,而不应该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公证人员应该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让当事人少跑一次腿,少皱一次眉,充分体谅他人所处的艰辛。
记得有一天中午下班后,几个农民工兄弟急匆匆的来到司法局说是要找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我说现在下班了,律师都回家吃饭了,他们听后感觉很失望,愁容满面,站在那儿有些不知所措。出于职业道德感,我问清了缘由,原来他们是被老板拖欠了工资却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我告诉了他们解决的途径,他们很感激的向我道谢。可能这是一件不值得提的小事,但是我认为这是作为法律职业者应该具有基本的素养。现实工作中,有些公证人员却非常冷漠,心里想着:他人事跟我有什么关系。这是严重的价值观扭曲。我只能说:自身不正,何以公证?!
最后,撬动党员的带头作用。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员干部都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文建明用自己的责任感书写着一篇篇感人的事迹,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挑起了一个个社会责任,杨善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给我们创造了一片绿的海洋…….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感化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是我们社会的楷模,展示给我们人生的意义所在。党员干部就应该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具有职业道德感的先锋。
那么,说了这么多怎样提高公证人职业道德感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公证人的综合素质呢。
“广东公证第一案”发生后,广东对公证机构进行了整顿。值的让人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总在事故发生后才去注意这些安全隐患呢。这不得不说是公证纠错制度的典型错位。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公证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一、公证人员每个季度应该接受有最低时限制的培训。
人的记忆不是永恒的,人总会忘记以前所学的知识。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改,如果一味的用着旧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很容易出错。加上人总是具有被动性、获取信息、知识的有限性,所以公证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公证人员应该具有温故而知新的习惯性,还要保持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动性。
只依靠培训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保持理性的头脑,懂得从旧的知识中感悟新东西,从新知识中获取新信息才能使你处变不惊,对工作得心应手。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防范心理疾病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在奋发,中年人在觉醒,青年人在沉睡。中年人和青年人构成了公证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公证人员应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体质,病弱的身体怎能高效、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身体好了,才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轻则影响工作,重则危机生命健康。公证人员在生活工作中应该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必要时进行医学干预。
(三)完善公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责任追究机制
我国的公证制度起步比较晚,在其萌芽阶段甚至没有专门的公证机构,而是在法院内部设置的一个部门。①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开始密集起来。人们在投资、消费、出国等各方面对公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只有一部原则性非常强的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在其它部门法中涉及公证的内容也是凤毛麟角。
现在的公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能满足当前经济体制,因此在立法方面应当制定更完善的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立法方面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
1.扩大公证处的调查,取证权。
防止错证发生最根本的方法是实地调查,然而法律并未赋予公证处足够的调查取证权,任何单位都可以跟你说“不”,甚至很多单位、公民都不理解公证处是干吗的,这就给公证机构的业务展开带来巨大的阻力。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都在提高,公证处在调查取证时无法可依就成了当事人拒绝你的借口。
目前只有一些零星的部门规章规定了其他单位应当配合公证处的调查取证工作,但是大家都知道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一般只在特定的部门有效,效力也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公证机构的尴尬境地。被拒之门外的公证人员如何能保证、确认事实、材料的真实合法性,他们只能仰天长叹了。因此把公证处的调查取证权上升到法律层次是当务之急。
2.明确公证处、公证员的性质。
现在我国公证处的性质比较混乱,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属于公务员系统,公证人员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事业编,还有一大批聘任制员工。混乱的体制如何能保证准确高效的公证服务。因此有必要进行立法,以明确公证处的具体性质,公证人员的职业定位。
3.完善错误、虚假公证的撤销程序。
① 《公证员入门》,法律出版社2003年底1版,第9页。一般公证书一旦出具后是很难撤销的,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公证处自己核实予以收回或纠正,但是谁又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呢。这就使错误公证、虚假公证撤销变得非常艰难。当事人如诉诸法院,法院也只能在有充足的并相反的证据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否定公证内容的判决,这似乎比让公证处自己纠正更难。“有权利必有救济”这是最基本的法理,因此,应当完善错误、虚假公证的撤销程序,让公证变得更人性化,更简单化。
人们质疑公证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公证员违法违规公证后公证员没有受到人们所期望的法律制裁。
有的公证人员在违法违规后只受到了非常轻的处罚,比如警告,暂停执业等,这很难让人们在心理上接受,从而引发公证信任危机。当然,如果公证人员确实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并造成了严重损失的应该严惩,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但是现在法律对违法公证的公证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改善。
(四)完善公证处的运行机制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但公证的运行机制却有些滞后。为了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公证理念,为了稳固国家公证的公信力,更为了将公证从信任危机的泥潭中拖出,建立一个完善的公证运行模式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这一代公证人的使命。
完善建立符合现代经济模式的公证运行机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密切合作。
在公证的接待、受理、调查取证、出证、卷宗的归档各个环节应该明确各个公证员的责任,不能让当事人来到公证处之后不知道找谁,也不能让一个证经过几个公证员的操办还没办结,因为每个公证员都有自己独立办证的理念,观点不合是很正常的。应到坚持一个公证从受理到发证的整个过程都有一个公证员负责的机制,以防止在纠纷发生后出现扯皮推诿的现象。
对于重大疑难的案件或者公证员个人把握不准的案件,主任或部门应该召集本机构的集体会议,集思广益,保证公证书在最短的时间正确的出具。
除此之外,应该对每一个公证书进行实质审查的审批,审批人应该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审慎核实公证书的正误,不能连看都不看就签字审批搞形式主义。
第二、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公证处应该定期对公证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再培训。公证处应该鼓励公证员走出去拓展业务,增强公证处的影响力,提高公证处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然后按照每个公证人员的业务量的大小,服务态度,综合素质进行工资和待遇的评定。
第三、加强对公证质量控制预防体系的建设。
公证协会是全国公证业的行业管理组织,负责对全国范围内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公证处除要进行自律外,还应该借助公证协会的力量进行监督,建立一个配套的公证质量控制预防体系。公证质量的预防体系,是以预防公证质量瑕疵为目的的公证质量调控手段组合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以公证质量调控规范为核心,预设公证质量的调控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公证质量调控规范的预测、指引、评价、强制等作用、指引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办理公证业务,使公证的质量调控有法可依,质量的判断有章可循,并通过对公证质量瑕疵的责任主体的制裁,强化公证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加不承担职业责任的成本,进而预防公证质量瑕疵。①
四、结语
导致公证信任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证人员的职业道德观、综合素质,实施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违法违规公证、错证的发生。相信,随着我们共同的努力,公证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会进一步提高,走出信任危机的荆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作者:张军峰,天津市大港公证处主任)
① 单彬:《论公证质量调控体系的构筑》,单彬,《天津公证》2008年3期,第19页。
第二篇:基金经理如何挽救信任危机
基金经理如何挽救信任危机
2010年08月27日 08:08北京商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古语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而,今年以来,一次次问题事件的发生却让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信任度越降越低。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目中,与过去两年相比,其风光早已不再。问题出在哪儿?基金经理们恐怕要更多地从自身寻找答案。
儿大弃母 跳槽引发人才荒
谈到投资,很多基金经理会不约而同地认定自己的偶像是彼得林奇,他持续性地创造了惊人的基金业绩,然而鲜少有人注意的是,在彼得林奇灿烂业绩的背后,是其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和辛勤。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仅为1.68年。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职潮呈加剧之势。6月26日一天,华安、华宝兴业、万家、浦银安盛4家公司同时有5位基金经理出现职务变动,涉及7只产品。WIND统计,截至8月19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变动次数达到245次,其中70%以上为离职。
据记者观察,离职的大多是昔日的明星经理,代表性人物如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华夏复兴[1.30 0.31%]基金经理孙建冬、博时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陈亮等。而离职原因无外乎几点:待遇、业绩、投资理念与文化冲突、股东矛盾与内部矛盾等。
而作为一个高智商的行业,公募基金的危机恰恰是从人才大面积流失开始。网络调查显示,近80%的投资者认为,基金经理更换对基金业绩影响较大。
如今,中国基金业明显出现人才荒。此前,天冶基金秦娟从副手升到基金经理只用两个月;浦银安盛吴勇也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火线救急程度可见一斑。而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上任58位基金经理,其中有一半是从未有过操盘经验的新手。
事不关己 操作难脱追涨杀跌
某明星私募经理曾向记者直言不讳地表示:“公募基金同样是追涨杀跌一族,2007年下半年大盘在5000点左右的时候,大举买进的是公募,而到2008年底市场在2000点附近时砸盘最厉害的也是公募。”
今年,在上半年的跌市之中,公募基金仍未摆脱追涨杀跌的状况。尽管他们宣扬价值投资的理念,言必称“估值”,但实际投资中却并非如此。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在投资行为方面表现出的从众性和交易情绪方面表现出的传染性十分明显。而一个成熟的投资人应当时刻保持思考和操作的独立性,轻易被市场影响甚至左右的投资人,并不符合成熟投资人的标准。众基金的持仓情况证明,很多基金在年初都保持着较高仓位,延续去年四季度的风格看好地产、金融、汽车等行业。而随着市场行情的走弱,二季度又纷纷加入到抛售队伍中。招行当季被50只基金减持就是一项证明。
“牛市是基金拿基民的钱堆砌出来的;熊市是基金拿手中的重仓股砸出来的!”股吧中出现如此表述。而之所以会出现“基金风险大于股票风险”的不正常局面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旱涝保收、只赚不赔有关。
损人利己 借老鼠仓牟私利
近几年,中国基金业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也次第暴露出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老鼠仓被揭发出来,前有上投摩根的唐建,后有融通的张野等人,今年又冒出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原投资总监许春茂涉嫌老鼠仓传闻。而就在“硕鼠”满天飞的当下,投资者不得不对基金经理的印象大打折扣。
今年6月的股市大跌,不少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于基金经理炒作股指期货,使得这一本来就有些“丑闻”的群体,社会声誉再度跌至低谷。有消息指出,基金经理群体中的“部分”以个人名义做空指数期货,同时抛售管理基金账户中的现货,以打压股指牟取私利。
虽然,监管层随后进行了辟谣,并同时表示将禁止基金经理买卖期指。但这种似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规定,被市场认为间接证明了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
加强管理 监管制度不断完善
不可忽视的是,事实上,近两年来,监管层对基金市场发生的这些乱象并非置之不理。如去年4月1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修订后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同时对基金经理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屡禁不止的基金经理跳槽现象。可惜的是,实际效果不甚明显。
据记者了解,针对此问题,目前,监管层又向基金公司和托管行下发了《基金行业人员离任审计及审查报告内容指引征求意见稿》。业内认为,一旦实施,离职潮现象或将彻底改变。
今年6月,证监会拟发文明令禁止基金经理买卖股指期货。这是继不允许基金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后的又一新规。毫无疑问,证监会的意图是想防范基金经理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总之,对于基金经理的监管制度会越来越完善。
第三篇:应聘中怎么挽救面试的机会
应聘中怎么挽救面试的机会
新宇光通信资讯: 微笑是转变面试方向的一个好的开始;如果你感觉对于面试官的提问你就是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试试换个策略,问面试官一些你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仍然然感觉面试不太顺利,问问面试官对于你应聘这个职位有什么顾虑或者疑问,这样你可以直接对这些担忧做出回应。
要记住的关键问题:如果一位面试官看上去很不耐烦或者很无聊,你要赶快长话短说然后寻求一些反馈。
拍拍马屁会让你心想事成所有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是面试官也是如此。
所以,给面试官一个好心情,说点称赞的话。
对面试的公司说一两句好话,比如办公地址很好啦,从窗子往外看风景不错啦,说说这些会让面试官感觉很好。称赞的同时也暗示出你是一个积极的人,这是很多面试官希望从求职者身上看到的品质。
赞美公司特别有用,因为这给了你一个展示的机会表明你在面试前对公司做了些研究,说明你对面试准备得很好。
提醒:你的赞美不能太多、太明显或者太私人。如果你突然大谈特谈面试官的发型多么好,面试官马上就能看穿你的小心思。赞美的话最好说的简单安全,比如说,这里的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很亲切和善。
也许问题不在你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面试中尽了一切努力却仍然得到轻视,听从这个建议:尽力表现继续前进。
也许面试官今天早晨和另一半吵架了,或者面试官生病了。甚至可能什么原因都没有,面试官今天就是心情不好。
面试官可能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千千万,其中一些和你根本没关系。面试官也是人,是人就有不太顺的时候。
所以,要记得相信自己,别让这些状况打击到你。你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力去表现,不要担心那些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一般来说第一轮面试招聘方看的是整体素质,包括形象、教育背景、沟通能力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等等。因此如果觉得自己发挥不好,可以在给招聘公司的感谢信中提一提,说明一下自己发挥不好的原因,是生病了还是受了别的什么干扰。
第四篇: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从魏则西事件看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
最近在读历史,发现如今我们所诟病的制假贩假行为,在古代也坑害过不少古人,包括那些达官显贵们。
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某市长生病,派人去药铺买药,药铺老板胆大包天,不但用过期药骗他,还在药里掺了三分之一的草梗。该市长大怒,将药铺老板捆了起来,打了六十大板。
最后下的判决书如下:“大凡市井妄利之人,其他犹可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作伪于饮食,不过不足以爽口,未害也;作伪于器物,不过不足于适用,未害也。惟于药饵而一或作伪焉,小则不足愈疾,甚则必至于杀人,其为害岂不甚大哉?”
可见,即使在制假贩假的行当里,做假药害人的生意,都是首恶,挑战道德底线,绝对不能容忍。
推而广之,那些个名不副实,虚假宣传的医生、医院,同样是会害死人命的刽子手。而为这些个虚假行为做广告的企业,也自然逃不过舆论的谴责,毕竟,这是个让自己公司掉粉又减寿的生意,尽管它很赚钱。
死的不只是病人,还有社会的信任基石
一名叫魏则西的大学生,因身患滑膜肉瘤,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听信了该院所谓“生物免疫疗法”有奇效的说辞,凑齐了二十多万医疗费,但治疗后,病情却未见好转,最后于今年4月12日去世。这侧新闻一出,迅速让欢度劳动节的广大网友们自动加班加点,大量转发,一时间刷满了社交网站的屏幕。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出来给这些个医院做广告,百度也算是赚钱不要命的主。只是,这回玩大了,还是个人命关天的大事。
百度经历的年初“卖吧”事件的危机后,曾经公开表示“(卖吧)暴露了我们在贴吧商业化运营管理上的失职,和对吧友声音的忽视”。结果这个危机刚刚度过三个月,就又爆出了更让百度难看甚至引起公愤的“魏则西之死”事件,而起因依然是广为诟病的搜索引擎导入的虚假医疗广告。
百度如今的企业形象,已经越来越接近那些个贴满小广告的路边电线杆子了。
自从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市场,虚假广告问题就延绵不绝,屡禁不止。即使是曾经代表最权威公信度最高的中央电视台,也难逃自打嘴巴的尴尬,一边是逢315晚会,举起道德之鞭,任意抽打几个虚假广告商;另一边,每年又天价拍卖自己的广告时段,上过央视的广告,最后被调查出存在虚假宣传的企业不止一两家。
无论是百度贴吧,还是电线杆小广告,都是局部现象,是具体的“李鬼”,孕育出如此庞大和常态化的制假贩假生态环境,才是大问题,是生产“李鬼”的源基因。
可悲的是,如今我们听到的,见到的,都已经无法再让人相信。这些年,我们侵染在如此的环境中,对虚假的事情见怪不怪,对此类信息的免疫力提高了不少。几乎总是被各种假货围绕,但很少有能够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直到,有人因此而丧命。
魏则西被假广告贻误病情致死,社会的信任也彼此的欺骗摧残致死。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如何分辨好坏医院的标准
阿里巴巴和腾讯,各被各的“李鬼”困扰
阿里巴巴在上市后,经历了很短暂的市值辉煌,就开始一路走下坡。几个月后,中国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指责阿里允许商家无需营业执照经营未经授权商店,销售仿冒名牌和假冒酒品、手提包。白皮书虽然并无法律效力,但舆论哗然,阿里的股价应声下跌了超过40%,达到历史最低。
在整个2015年全年,阿里都陷入到了不断的假货**中,国外投资人和媒体对阿里假货不断发出怨言和指责,阿里的市值在整个2015年挥发了500多亿美元。
透过企业行为,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假货问题本身,还是阿里在应对假货和问题产品上所处困境,都是中国当前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投射。
盗版猖獗,山寨遍地,几乎任何一个稍稍知名的品牌,在国内都会迅速被假货所吞噬。这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的毒瘤,阿里的商业帝国以及中国其他类似交易市场,本来就是生长于这种带有不良肿瘤的市场和社会肌体之中,遇到如上问题,也正常也难奈。
2015年中国社科院新闻发布调查显示,微博是网络谣言的首发地,但微信由于更为封闭的传播环境,而且是熟人之间的转发模式,传播次数会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对于谣言的防止和辟谣,难度都远比开放式平台微博要难得多。
如今翻看朋友圈或者群聊信息,到处都充斥着各类谣言信息,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谣言最严重的三大领域分别是:食品安全(72.2%)、人身安全(56.9%)、健康养生与疾病防治(54.0%)。诸如某地出现偷孩子现象,肯德基有6个翅膀的鸡、WIFI辐射致癌,不锈钢杯泡茶有毒,小孩被麻醉后挖肾贩卖等等谣言,你肯定不陌生,也许你曾转发过,也许现在还有人给你转发......如同说淘宝网上的假货泛滥,背后反映出中国商品市场盗版猖獗,缺乏监管的混乱现状,那么网络空间的谣言不止,其实也正是我们身处一个信息不透明,权威部门严重失声的舆论环境里的必然表现。
网络空间就是现实社会问题的投射地
充满讽刺意味的南方周末版面
宋朝遗老吴自牧写过一本《武林旧事》,该书在历数南宋临安种种繁华之后,话锋一转,提到了制假贩假:“卖买物货,以伪易真,至以纸为衣,铜铅为金银,土木为香药。”临安市场上的奸商俯拾皆是,以次充好,他们用纸做衣服,用铜充黄金,用铅块铸造银锭,用杂树冒充檀香,无论哪个行业都充斥着假货,令人防不胜防。
时隔一千多年,看当今中国,假广告、假商品、假消息等等各个领域的制假贩假行为,不仅没有收敛,而且更上一层楼,已经成了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毒瘤,割之不断,又躲之不及。
现实社会的乱草,很自然借由互联网蔓延至网络空间,转而通过BAT这类巨头的平台,形成燎原之势,满天黑烟,熏得国人呛声不已。
互联网虽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面有吃有穿,有看有玩,甚至相比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痛点,互联网都可以用更短的连接技术加以改善和解决,让人们在网络世界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难以割断的种种联系。因为,网络空间的主体,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组成现实世界的人们。正因为网络世界并不是与现实世界相脱节,也就不可能是对现实不满的人寻找的一方净土。
显而易见,如果现实世界不完美,有种种问题,那么网络空间一定会如实的反映出来,这并不难理解。甚至随着BAT这类已经垄断了绝大部分上网入口的互联网公司的出现,在现实中的一些零散、细微和小范围的问题,反而在网络上呈现中更为集中、加倍和大面积扩散的作用。
制假贩假都要禁,禁的学问不知一二
假商品、假消息等“李鬼”为什么屡禁不绝?恐怕问题还是在“禁”这个行为本身上。
去年在针对阿里巴巴假货问题的调查中,AAFA主席朱安妮塔·杜甘(Juanita Duggan)表示,阿里不愿根除假货,可能是怕失去客户,担心这些客户转移到其它平台销售商品。
其实亚马逊和eBay在早期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当然,假货本身并不是不可禁止的,关键在于禁的力度。亚马逊打击假货的策略包括立即暂停销售,并销毁配送中心里的存货。eBay表示,他们将主动移除可疑商品,施加销售限制,与执法部门和权利所有者合作。
对于谣言的传播,在公共关系学中有句话叫:当谣言走遍世界的时候真理还在穿鞋呢。如果不加速真理的传播,那么谣言将继续横行无阻,不会止于智者。
在关于社会谣言传播的原因分析上,去年的调查中,57.4%的受访者指出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45.4%的受访者直言权威部门公信力弱,38.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谣言的监管打击力度不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指出,事件本身越重要,信息公开得越不充分,谣言越可能得到充分传播。只要官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消除,老百姓对谣言的热衷程度就难以降低。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威部门关键时刻的不作为,或者公信力欠缺,才是谣言蔓延不止的根本所在。
最后,再回过头来,去品味一下宋代的那位官老爷惩治制作假药的商贩时候的判决书,他是如何看待制假贩假行为的呢?
“其他犹可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意思是说除了药物不能造假,别的商品造点儿假无伤大雅,作为执法部门,都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愿意去管那么彻底。
这位父母官被称为“名公”,意思是清正廉明的名臣,连名臣对造假都这样不管不问,其他官员可想而知。
以此类推,如果这次发生的不是出人命的医疗事件,而仅仅是带来经济损失的假货问题,我们的舆论是不是还能这么义愤填膺,批判分析文章出来一大箩?
如果我们的地方执法部门,早一点去查看一下被人诟病许久的莆田系医院,是不是魏则西就有可能成为“刀下留人”的幸存者?
李鬼出没,人人喊打。死了一个魏则西,还有千千万万个魏则西。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刘涛,蜜蜂财经签约作家,《互联网+时代大变革》作者,互联网分析师与企业管理顾问,长期关注互联网对传统社会与组织的挑战及转型策略。
第五篇:从透明做起 妥善的解决慈善业的信任危机
从透明做起 妥善的解决慈善业的信任危机
最近“郭美美”事件掀起一阵阵舆论狂澜,真真假假目前令人难以判断,但背后凸显的是一部分民众对于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高度不信任。舆论对郭美美种种炫富行为的反应,恰恰验证了公众对于红十字会,这个作为承载着公众善心的公益机构一直都存在疑虑。出现此类事件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慈善组织运作不够透明;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不到位;慈善法律缺位等问题。慈善组织要获得发展,慈善机构的公信力至为关键,其中又以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至关重要。只有超强监管,才有超强信任,一个良性的慈善制度和机制,能够实现慈善资金管理的严格、规范、透明,保证慈善业得以健康良性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关于慈善信息公开的程度、标准、程序等各方面问题,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捐赠者与接受捐赠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们应该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
首先,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告知公众慈善资金的运作情况,加快推动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布三个层面的情况:接受捐款的情况、资金的流向和资金使用的效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是慈善的重要条件,也是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根本前提。只有公开透明,捐赠者才能看到自己的爱心效应,更深切地体会到“捐”有所值;才能确保善款用在该用的地方,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其次,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在外部监管上,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慈善组织监管机构,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统一监管和协调,对慈善机构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定期进行公布,对善款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监督,并提供专线电话,随时接受公众的质询。在内部监管上,应当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做到决策科学化、运作规范化,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最后,完善法律制度,国家应当加快慈善专项立法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组织活动的法规条款,对慈善组织的性质、职能、管理、运行基本准则做出规范,从源头上保证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拨付、使用等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使得我国慈善事业有法可依、监管有据。
公生明,廉生威。慈善事业要取得发展,必须从透明做起,从规范做起,完全地、全方位地接受监管。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慈善业的信任危机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