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胆囊的超声检查方法
胆囊的超声检查方法
刘建军
一、超声检查未发现胆囊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超声检查未能发现胆囊回声的情况在临床少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病人未进食,此时禁食6小时后在检查。
2、胆囊位于少见位置,此时,检查右下腹及盆腔,腹中线左侧,并于右侧卧位时扫查,另外,还可扫查较高肋间。
3、胆囊先天发育不良或缺如
4、胆囊结石致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可发现结石后方声影。
5、胆囊已经外科手术切除,此时,需询问病史并观察腹部有无切口瘢痕。
6、当检查者手法不十分熟练时,亦会发生此情况,此时,可让其他医师扫查。超声诊断胆囊缺如须慎重。
二、胆囊肿大的常见原因
胆囊横径若超过4cm,则可确认为胆囊增大,临床较多见,正常的胆囊在病人脱水、长期低脂饮食、卧床,以及静脉营养情况下可增大。如临床无胆囊炎证据,可嘱病人脂餐后45分钟至1小时再查,此时,正常胆囊可收缩,在脂餐后胆囊仍无收缩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存在胆囊结石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胆囊管梗阻,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有无扩张。如无胆道内梗阻,需注意胆囊管附件区域是否存在占位病变或肿大淋巴结。
2、是否存在胆囊结石阻塞胆总管导致胆肝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有无蛔虫回声,此外胆囊增大还需注意有无胰头肿瘤、壶腹肿瘤,在包虫病流行区注意胆总管内有无子囊回声,肝内腹腔内有无子囊回声。
3、在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壁厚超过5cm)胆囊壁内有液性回声胆囊壁呈“多边或双边影”并有压痛时,需考虑有无胆囊积脓,此时需结合临床其他情况。
4、如上述同样超声表现而在胆囊无压痛时,则考虑胆囊粘液淤积。
三、胆囊小于正常的常见原因
胆囊小于正常时,最有可能的原因为,检查前不久刚吃过含脂肪较多的食品,导致胆囊收缩,如遇此种情况,可嘱病人禁食6-8小时后再行超声检查,正常胆囊将会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充盈,其次,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检查时亦可发现胆囊小,这时还可发现增厚的胆囊壁,胆囊结石。偶尔情况下外科手术时残留部分胆囊颈或胆囊管残留过长,亦可有此超声表现,此时需结合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时需慎重。
第二篇: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作者:张爱宏 作者单位:710004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 【关键词】 颈动脉 超声 检查
The examination method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in carotid ultrasound
ZHANG Ai-hong
(Research Laboratory of Medical Ultrasound,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China)
颈动脉超声在诊断上的应用, 不仅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而且通过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判别斑块的特性、检测有无狭窄和阻塞以及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预测和防治均有重要价值。目前, 颈动脉超声检查己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没有规范检查方法和熟悉有关诊断分析问题, 以致造成一些误差。为此, 现就颈动脉超声的检测技术及诊断分析问题, 提出个人的见解, 以期引起国内超声工作者的关注和探讨。
检查方法和步骤
1.1 首先作横向探测, 将探头置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 采用二维超声显示, 其用途为: ①测量血管内径;②识别膨大部、颈内及颈外动脉所在位置;③观察CCA、ICA、ECA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确定斑块所在部位。
1.2 然后, 取颈前侧位作纵向探测, 从颈根部沿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越过膨大部分别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其用途为: ①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②测量斑块长度及厚度、观察其表面及内部特性;③用于CDFI显示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④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 观察流速曲线及血流参数测定。
1.3 必要时, 加用颈后侧位纵向探测: 探头置颈后侧方胸锁乳突肌后缘作纵向探测, 其用途为: ①分叉部位置过高, 经前侧位检测不能显示者;②经颈前侧位纵向扫查颈内动脉显示不佳者。
1.4 右侧颈动脉扫查, 要注意追踪检测无名动脉分出右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头臂干分叉部有无斑块形成和狭窄。
1.5 在二维图象清晰显示基础上采用CDFI, 观察血流方向、性质(层流、湍流及涡流)有无充盈缺损、狭窄、血流中断及倒流。
1.6 CDFI显示下确定取样门放置位置, 进行脉冲多普勒检测, 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 测量血流参数。
在颈动脉检测时, 有些操作者仅采用纵向探测, 不作横向扫查, 这样, 可遗漏位于管腔侧壁的斑块, 在管径测量时也会所测并非最大内径, 因此, 应两者相结合进行检测, 才能取得全面、可靠信息。
血管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的测量
2.1 内径测量 以血管横断面心脏收缩期的内径为准, 分别测量颈总动脉中部、颈内动脉距其窦部 1cm 处、颈外动脉距膨大部 1cm处, 测量从内膜内表面至对侧内表面的垂直距离。
2.2 内膜中层厚度(IMT)测量 测量部位目前国内多数采用一点法, 即定位于颈总动脉开始膨大处近心端10-15mm处的远侧壁, 也有文献报告应用多点法, 即选取颈总动脉开始膨大处近心端10-15mm、膨大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的远侧壁。测量内膜内表面到中层与外膜交界面的垂直距离。正常值: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MT <1.0 mm, 颈总动脉膨大部 <1.2 mm 斑块测量及超声特征描述
3.1 测量方法 横向扫查观察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确定斑块所在位置(注意: 仅用纵向扫查可遗漏位于侧壁的斑块)。然后, 以血管长轴图象测量斑块上下径(长度)及厚度, 斑块呈非对称性者要用横向探测, 确定斑块最大厚度值。
3.2 斑块超声特征描述 应提供斑块部位、大小、形态结构、回声强度、内部回声分布信息。斑块回声临度以强、高、等、低区分(血液为无回声, 胸锁乳突肌为等回声, 血管壁外膜为高回声)低于胸锁乳突肌回声为低回声, 与胸锁乳突肌回声相同为等回声, 高回声与血管外膜回声相同, 高回声伴声影为强回声, 斑块内有二种以上不同强度构成为混合回声。此外, 还应注意斑块表面规则和不规则,回声分布均匀与不均匀,有无斑块内出血(斑块内不规则无回声区)及溃疡形成.超声报告斑块以物理特性为主:如低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等。
3.3 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国内、外学者研究报告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顸后相关。通过斑块特征与病理分析发现, 以脂类成分为主的低回声斑块, 斑块内膜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继而血栓形成;这类斑块不稳定, 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症状。以纤维素为主要组成的等回声或高回声, 钙化病变呈高回声伴声影者, 这类斑块, 内膜纤维帽完整较厚, 不易破裂称稳定性斑块。近年来, 己有学者应用超声造影观察斑块造影后增强特点判断稳定性。提出经超声造影后显示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 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为稳定斑块。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超声估测
以二维图象、彩色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检测所得的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
4.1 形态学指标 内径狭窄百分比和面积狭窄百分比, 是通过二维图象或彩色血流图象上进行测量来完成的。内径狭窄百分比测量取纵断面, 面积狭窄百分比测量作横断面。对于对称性(向心性)狭窄, 可计算内径狭窄百分比或面积狭窄百分比, 而非对称性(偏心性)狭窄者则应计算面积狭窄百分比。当管腔内斑块或血栓回声很低, 用二维图象难以确定狭窄部管腔的内缘时, CDFI可帮助狭窄部残留管腔的显示。
内径狭窄百分比计算方法,内径狭窄 % =〔(Da)/ A〕×100%
A: 正常管腔面积
a:狭窄部残留腔面积
4.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根据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参数和比值来估价, 目前, 多数研究认为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①狭窄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② 狭窄处的舒张期末流速(EDV);③ICAPSV / CCAPSV比值。
2003年Grant等报告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专业专家共识会议提出标准其方法如下: ①内径狭窄<50%者: PSV<125cm/s, EDV<40cm/s, ICAPSV/CCAPSV<2.0;②内径狭窄50-69%者: SPV: 125-230cm/s, EDV: 40-100cm/s, ICAPSV/CCAPSV: 2.0-4.0, ③ 内径狭窄 >70%~接近完全阻塞者: SPV > 230cm/s, EDV >100cm/s, ICAPSV/CCAPSV> 4.0。超声估测狭窄程度方法的选择与诊断分析
5.1 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者(内径狭窄 < 50%)狭窄处的PSV一般无明显改变或仅轻微升高, 此时, 应采用二维图象或彩色多普勒显像来判断狭窄程度, 计算内径狭窄百分比和面积百分比。
5.2 对于中度以上狭窄者(内径狭窄 > 50%)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明显, 可结合用血流参数作为狭窄程度作评估。
5.3 颈动脉流速受血压、心输出量、血管形态和弹性、颅内血管阻力、以及对侧颈动脉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因此, 采用血流参数估测时, 不能单凭SPV一项指标来评估, 不然, 可造成低估或高估其狭窄程度, 如一侧颈内或颈总动脉狭窄或阻塞时, 可引起对侧颈动脉血流速代偿性增高, 若以此流速增高作评估, 则又会错误认为该侧也有狭窄存在。相反, 当血管狭窄程度 > 95 %时, 由于狭窄部接近完全阻塞, 残留腔极小, 通过残腔血流速就会明显减低, 血流速度可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此时, 若单凭流速来评估则又会低估狭窄程度。
5.4 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时、可以出现双侧性、全程性的流速增快。因此, 当检测发现有血流速增高时, 首先要明确是全程性还是局限性;如果局部出现异常流速, 则应该用CDFI进行观察, 确定有无管腔狭窄及湍流存在, 并结合ICAPSV/CCAPSV比值等其他血流参数指标作全面分析确定。
颈动脉检查技术中一些困难问题和解决方法
由于颈动脉的解剖变异和某些病理上的变化, 可影响颈动脉图象显示, 造成检测困难, 并在图象解释上发生错误, 以致造成误诊。现将颈动脉检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6.1 颈总动脉分叉部位置过高 在检查中偶尔可遇到分叉部位于下颌骨下缘之上, 因而, 使探头无法放置到能显示的部位。这时, 就有可能检测不到这些部位的异常图象。
解决方法:(1)改用从颈后外侧方探测, 探头置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指向前方下颌骨的下缘, 并加大探测深度, 可以使高位分叉部图象得以显示;(2)改用弧状线阵探头可获得图象显示。
6.2 受检者肥胖颈部粗短 患者颈部脂肪层厚或肌肉强壮突出均可使颈动脉位置深在, 同时, 因脂肪和组织厚度增加, 导致声能衰减, 特别在应用高频探头检测时尤为明显, 可使彩色血流不能显示或显示很差, 造成无血流假象。
解决方法:(1)调节焦点发射区(Focal transmit zones)到该血管所在深度, 以加强该部位的显示;(2)转换低频率探头或提高发射功率, 可使血管结构和彩色血流的充盈显示得以改善。
6.3近探头侧血管壁钙化斑块 当近探头侧管壁有大片钙化斑块硬斑形成时, 则在其后方声影所掩盖的部分管腔内的结构异常, 如远侧壁斑块、管腔狭窄和血流变化就显示不出来, 以致漏诊。
解决方法: ①改变扫查平面, 如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 也可侧动探头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寻找可置多普勒取样门的部位;②作横向扫查显示钙化斑块所在管壁的部位, 然后, 通过无硬斑部位管壁作为近探头侧再作纵向扫查, 从而避开声影的影响。
6.4 血管先天性异常和解剖变异 在颈部血管检测中有时会遇到血管扭曲, 严重者呈“线圈”状盘绕, 以致对血管走行和血流方向的辨认困难。血管扭曲一般多见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 尤其对颈内动脉扭曲显示更为困难, 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和由于扭曲形成的狭窄要鉴别。
解决方法: ①二维图象显示扭曲血管走行常呈“S”或“C”形, 少数情况下可呈现盘绕成“线圈”样或在分叉部颈内及颈外动脉分出成“八”字形展开;② CDFI 显示在扭曲处出现血流方向改变, 呈“S”形扭曲者作横向扫查可见同一条血管上的多个节段管腔横断面。
6.5 颈内及颈外动脉位置反向或转换 一般情况下颈外动脉多数位于前内侧, 颈内动脉多位于后外侧;少数情况下, 也有二者位置反向排列, 即颈内动脉在前内侧, 颈外动脉在后外侧, 如果不作细致分析, 单从方向/部位来判断, 就会将颈外动脉误认为颈内动脉。
解决方法: ①横向扫查 比较二者的管径大小, 颈内动脉管径大于颈外动脉;②CDFI 显示以血管长轴观察颈外动脉有分支, 颈内动脉颅外段无分支;③多普勒检测 颈外动脉为高阻力型流速曲线, 颈内动脉为低阻力型流速曲线, 用指尖轻叩同侧颈外动脉终末支颞浅动脉时, 若所检测血管流速曲线同时出现“锯齿”状者则该血管为颈外动脉。
第三篇:超声检查工作制度
超声检查工作制度
一、需做检查的病员,由医师填写检查申请单,通知有关科室利病员做好准备。
二、危重病员检查,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或到床旁检查,出现阳性结果应当反复核查,病变图象应拍照记录,疑难病例应会同有关医师检诊。
三、超声波室诊断报告由医师或技师书写并签名,必要时须经上级医师审签。
四、超声图像照片一律由超声诊室统一保管。临床科借用办理借用手续。
五、住院病员超声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或可疑的阳性所见时,应与临床科取得联系,坚持追踪随访,对误诊、漏诊的病例应组织全科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断质量。
六、对各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做好使用、维修记录,注意用电安全。
七、检查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禁止吸烟。
第四篇: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肝、胆、胰、肾上腺、肾血管、腹部血管、腹部及腹膜后肿块等需要空腹6-8小时以上于上午检查(早上禁食饭菜、水果、牛奶、豆浆、面食等)。
检查子宫、附件、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精囊腺、3个月以内胎儿等需要憋(胀)尿(即无需解小便)。于检查前1-2小时饮水500-1000ml左右(约1-2瓶矿泉水),膀胱适度充盈后检查。小便太多或太少均影响检查结果。憋尿(胀尿)困难患者可以选择经阴道超声或经直肠超声。
检查心脏、颈部血管、四肢血管、肾脏、3个月以上胎儿、眼、甲状腺、乳腺、阴囊、胸腹水等不需特殊准备。婴幼儿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不配合,须预先给予镇静剂。检查时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配合医生采取相应体位等。以上这些均是为了保证检查效果、提高检查准确性。一般上午病员较多,建议不需空腹的病员,可以下午来检查,避免您等候太久时间。
候诊时应保持肃静,不要大声喧哗,并请勿吸烟、文明就诊,自觉排队;另外危重病员优先检查。由于病情不同,一些检查还需特殊准备,需要时,医师会提供具体的指导。
第五篇:关于超声检查的说明
关于超声检查的说明
(知情同意书)
1、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高科技检查技术,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它检查方法一样,不是一种万能的检查。
2、在超声检查中会受到超声伪像、超声分辨率、胎儿孕周、体征、羊水量、孕妇腹辟厚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器官和部位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清,超声显像也不可能将胎儿的所有结构显示出来。
3、产前超声检查可分为三类:
Ⅰ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早期妊娠和中晚期妊娠的一般检查。
Ⅱ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检查(即产前筛查)主要在16—24周进行。
Ⅲ级产前超声检查。包括中、晚期妊娠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即超声产前诊断)和针对性(特定目的)的超声检查,在此郑重告知孕妇产前超声检查不能发现胎儿的所有畸形,妊娠18—24周的同时超声应当检出致命胎儿畸形包括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腹壁缺损及骨脏外翻、单腔心、致命软骨发育不良。
4、目前我院彩超及四维彩超只能开展Ⅰ—Ⅱ级产前超声检查,我们真诚建议您在妊娠16—28周去产前诊断中心(长春吉大一院)做胎儿超声检查。
5、胎儿畸形或病变随着孕周的增加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示检出,而在孕晚期超声检查受胎儿体征、羊水量孕妇腹壁厚度等因素的限制,给有些畸形的检查造成很大困难,由于胎儿生理特点,有些先天疾病在出生后才能逐渐显示出来。
6、产前超声检查的三个重要时间段是妊娠10-14周、20-28周(四维最佳时间)、32-36周,我们建议在整个妊娠期三个重要时间内进行三次检查,请您不要错过。
7、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
8、超声检查意见仅供临床参考。
9、四维彩超做胎儿产前筛查的时间仅限于20-28周,其它时间为一般检查。接受检查者,亲属对以上表示理解并同意做此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