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1: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重府发[1995]42号 【发布日期】1995-03-01 【生效日期】1995-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

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重府发〔1995〕42号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工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市经委、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统计局八部门联合上报的《关于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的基于政策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重庆工业企业50强”是重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是重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进一步支持50强企业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提高重庆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50强企业发展,需要两方面努力。一方面,50强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另一方面,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必须在资金、能源、原材料、技术改造上予以全力支持,推动他们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上再上新台阶,争取在全国的排名升位,成为全国的明星企业。为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发展工业经济的宏观决策,提出加快50强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如下:

一、一、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把50强企业发展作为全市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一)充分发挥工业考核、经济、计划、科技、财政、税务、统计、技术监督、工商、劳动、环保以及各家银行等综合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作用,把各职能部门抓好50强企业的配套发展敖市政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市级各综合部门汇报半年、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时,要将对50强企业的支持情况作为很需要的汇报内容;市政府领导将直接听取和委托有关部门每年调查搜集一次50强企业对市政府各综合部门的意见。

(二)各主管部门,各区市县要把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的50强企业作为行业、地区振兴的支撑点,从组织结构、制度创新、政治生活、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帮助50强企业加快发展,保住并实现50强企业中的排名升位。

(三)建立50强企业定期监测制度。市工考办、市统计局、市经委要加强对50强企业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汇报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各部门要及时解决50强企业生产经营中是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二、进一步增强50强企业省活力和发展后劲,切实减轻50强企业历史负担。

(四)市级有关综合部门要积极支持50强企业参与对外经贸活动,帮助具备条件的50强企业获得直接对外经营权,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从事对外经贸活动。

(五)市经委、重庆电业局、市三电办、市天然气公司要根据50强企业实际用电、用气情况、逐户核增用电用气指标,优先保证50强企业的需要。

(六)铁路、长航、港口等有关部门在平衡运输调度方面要优先保证50强企业的需要。

(七)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50强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八)对50强企业中使用地方财政“拨改贷”)形成的历史俩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市级有关部门专项审核批准,核消贷款所形成的债务,改贷款为投资,转增国家资本金;对50强企业中使用中央财政“拨改贷”形成的历史债务,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核消贷款所形成的债务,改贷款为投资,转增国家资本金。

(九)对由于政府部门决策失误、政策性亏损或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银行贷款损失,按有关程序批准,实行挂帐停息。

(十)企业归还长期借款暂有困难的,经银行审核同意,可展期归还。在展期期限内,银行不加罚息。展期期满后,企业应按合同规定如期归还贷款本息。

三、三、增加50强企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50强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十一)银行增加的工业贷款应向50强企业倾斜,对50强企业的短期贷款余额要以上年底为基数,根据生产、销售、贷款回笼及效益的增长每年有所增加。市人民银行及各家专业银行对50强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要按季向市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市经委、市工考办。市工考办对50强企业的资金使用效果及经济运行情况按季向市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市经委、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国科局、市地税局、市人民银行及各家专业银行。

(十二)50强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和重庆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建设项目,市里优先批准其立项建设,对列入重点建设的项目,纳入全市重点建设计划,平衡建设条件和资金。

(十三)围绕50强企业,有关企业主管部门以及市经委等综合部门要加快制定优势产品发展规划,全力支持50强企业瞄准世上规模,保持优势。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包括配套的铺底流动资金由各家专业银行优先保证。

(十四)充分发挥科技对企业的导航作用。市科委集中的科技发展基金,要优先向50强企业的科技开发倾斜,使50强企业的主导产品始终保持旺盛的市场竞争力。

四、四、全力支持50强企业争创名牌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十五)支持50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使其主导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创名牌产品。符合重庆名牌产品条件的,优先评选“重庆名牌产品”,并向国家推荐。

(十六)支持50强企业推选GB/T19000系列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积极做好帮助指导和提供优质服务。

(十七)对假冒50强企业主导产品的不法行为,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应纳入打假治劣的重点,严肃查处。

五、五、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十八)进入50强的工业企业,由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工业企业50强”称号,颁发荣誉牌匾和证书,每年定期编辑出版50强企业宣传资料,集中宣传50强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作为重庆对外宣传、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材料。

(十九)连续三年进入50强的工业企业,其厂长(经理)经有关部门综合考核确认后,由市人民政府授予“重庆市优秀企业家”或“重庆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二十)根据《重庆市竽奖市级国有工业企业厂长(经理)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每年由财政拨出200-300万元建立重庆市厂长(经理)奖励基金。符合奖励条件的50强企业,其厂长(经理),可以获得市人民政府的一次性重奖。

(二十一)对50强企业其些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厂长(经理)、市政府可予以单项奖励。厂长(经理)奖励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市工考办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后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六、六、充分发挥50强企业“优势企业群”的带动作用

(二十二)实行“1+1”对口扭亏。将有资产联合或有产品联系的亏损企业作为50强企业的对口帮对象,由市扭亏增盈办公室、市工业经济评价考核办公室协调结对。市财政安排的氯亏措施费要向50强企业对口扭亏的企业倾斜。市政府对帮助实现对口扭亏的50强企业领导集团或直接有功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奖金从重庆市厂长(经理)奖励基金中开支。

(二十三)支持50强企业以资产联合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产权重组、资产授权经营等多种形式,联合我市其它国有企业和区市县企业、乡镇企业乃至私营企业,发展跨地区、跨待业的大型企业集团。

其它

(二十四)保持50强企业领导集团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十五)为加快50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切实保护企业及其领导集团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危害50强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及扰乱企业生产秩序的事件要依法处理。

(二十六)每年由市工考办牵头,会同市经委、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统计局联合会审“重庆工业企业50强”名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颂。落选的50强企业,不能继续享受有关配套政策。

(二十七)本规定由市工考办负责解释,并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重庆工业企业50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市县要充分认识50强企业在带动全市企业结构调整,提高全市整体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要从培育重庆跨世纪的经济支撑点这个战略高度出发,以加快50强企业发展为已任,积极转换政府职能,为企业办实事,切切实实为50强企业排忧解难,保持50强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规定》的通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和深化我市外贸体制改革的若干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

32http://whx0910.taobao.com

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和深化我市外贸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88年4月28日 津政发〔1988〕4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和深化我市外贸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和深化我市外贸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

为了全面推行外贸体制改革,完成和超额完成市人民政府向国家承包的出口创汇任务,加快发展我市对外贸易,特作如下规定:

一、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一)外贸专业公司、工(农)贸公司、自营和委托外贸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向市人民政府承包出口收汇基数、上缴外汇基数、出口收汇基数内人民币补贴基数,外贸专业公司和工(农)贸公司还要承包本市出口商品收购额;区、县、局人民政府承包出口商品供应额(计划价)。从今年开始,一定三年不变。出口收汇基数和出口商品供应额是市人民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必须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

(二)外贸企业要将各种商品的收汇数、核定的换汇成本、人民币补贴数向生产企业交底;生产企业也要将生产成本向外贸企业交底,共同衔接的出口商品收购和供应计划。双方商定的收购和供应额,要签定经济合同,各方都要认真履行,并承担法律责任。区、县、局要把承包的出口商品供货额按品种、数量、规格落实到生产企业。

外贸企业和区、县、局在执行承包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和生产上不可抗力造成的变化,经过双方协商,可以对商品品种和档次进行必要的调整,但不能影响区、县、局承包总额的完成。

(三)对超额完成出口收汇基数的企业给予鼓励。以外贸企业为单位,对年终越过收汇基数的部分:

1.一般商品,实行倒二、八分成,20%上缴中央,80%地方留成。地方留成80%中:试点行业外贸企业分成62.5%,用于补亏,生产企业除原定的12.5%留成外,增加5%;非试点行业外贸企业分成52.5%,用于补亏,生产企业除原定的12.5%留成外,增加5%,市外贸局集中10%,用于全市上缴外汇额度的补缺。

2.机电产品实行全额留成。其中:试点行业外贸企业分成72.5%,用于补亏,生产企业分成21%,另增加6.5%;非试点行业外贸企业分成62.5%,用于补亏,生产企业分成21%,另增加6.5%,市外贸局集中10%,用于全市上缴外汇额度的补缺。

上述两项奖励生产企业的外汇额度核发到区、县、局,按生产企业完成供货基数的情况向下分发。

(四)对完不成供货额的区、县、局,其完不成的部分,按商品换汇成本折成美元,用有关生产企业和区、县、局自有的留成外汇补足。完不成收汇基数的外贸企业,每少收一美元,从已领取的奖励金中扣回人民币二分五厘。

(五)由于工(农)贸双方共同努力,非试点行业外贸企业减下的亏损和试点行业外贸企业的赢利,由工(企)贸双方共享。减下的亏损和实现的赢利的60%留给外贸企业,以丰补欠;余下的40%工(农)贸双方各半,作为自有资金,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

二、改进和加强对使用以进养出外汇进口原材料的管理

(一)使用以进养出外汇进口原材料,由外贸企业实行代理,按照实际进口价加上手续费向生产企业结算。生产企业因此而加大的生产费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生产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减少消耗、提高档次、降低成本等措施,努力消化;2.外贸企业在亏损补贴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提高收购价格;3.生产企业自己消化不了的,通过财政措施予以解决。

(二)凡是进口原材料亏损高、出口亏损高、创汇率低的商品,生产企业要尽量少使用和不使用以进养出外汇进口原材料。

(三)进口原材料亏损高、出口亏损高、创汇率低的商品,今年又必须出口一定数量的,要按商品、按工厂登记造册,财政只扶持一年。在此期间,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要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技术改造,提高商品档次和外销价格,或者转产其他出口商品。

(四)生产企业用于生产出口商品的进口原材料,要专科专用,不得用于生产内销商品。海关要加强和改进对进口原材料的监管工作,积极支持建立保税仓库,保税工厂。

(五)中央主管部门和物资部门专项拨给工厂的生产出口商品的进口原材料,必须用于生产出口商品。

三、切实落实各预鼓励政策,调动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一)原有的人民币奖励政策不变。每创汇一美元奖励生产企业或供货部门人民币五分,奖励外贸企业人民币二分五厘,一般商品免征一个月奖金税,机电产品免征一个半月奖金税。实行自负盈亏、委托外贸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每创汇

一美元,除享受人民币五分奖励外,还享受原来奖励外贸企业的人民币二分,接受代理的外贸企业享受人民币五厘的奖励。纺织品分档次奖励,仍按一九八七年的办法执行。

(二)为了鼓励生产企业发展出口的积极性,对地方外汇留成的分配比例作适当的调整:1.计划内一般商品,地方留成25%,其中市12.5%,生产企业12.5%。

2.机电产品,试点行业,地方留成70%,其中外贸企业45%,生产企业21%,市4%;非试点行业,地方留成35%,其中生产企业21%,市9%,外贸企业5%。对生产企业应得的外汇留成,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天津分局开户到企业。允许各主管部门在主管范围内优先有偿调剂,但不得截留、平调。

(三)要认真执行《国务院批转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关于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87〕64号)中的规定,机电产品外销收购价低于内销价而影响的企业利润,视同实现利润,企业可以相应提取各项基金。

(四)对超额完成承包指标的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允许在原有奖励的基础上再增发一个月奖金,免征奖金税。

(五)为了鼓励市内生产企业扩大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创汇,对一些生产成本高、利润偏低或亏损但国外有销路的产品,或者因外贸收购价低于内销价格、外贸又难以提价收购的产品,财政要通过适当减免产品税(增值税)予以扶持。对乡镇企业和区街集体企业,出口创汇额占其生产总值的50%以上的,可以减半征收所得税。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区、县商定。

(六)要积极鼓励开发出口新产品。各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大力支持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共同开发出口新商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对开发出口新商品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市经委、外经贸委、农委和财政局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对出口创汇重点生产企业实行出口创汇与工资总额挂钩

为了引导生产企业向外向型转化,提高出口产品竞争能力,要逐步改变对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的企业的考核体系,年出口创汇在二百万美元以上或出口创汇在一百万美元以上,出口比重占生产总值50%以上的生产企业,实行以出口创汇额、产品质量、换汇成本(或生产成本)和交货期四项为主的考核办法,同工资总额挂钩,其中属于上交利税大户的,实行利税和制汇同时考核,与工资总额同时挂钩。具体办法由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劳动局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五、积极地、有步骤地改革外贸经营体制

为了促进产销见面,让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直接对外,当前要努力探索和推行以下几种新的经营形式:

(一)出口代理制。在核定的出口商品补亏额拨给生产企业和全面退税到生产企业的前提下,生产企业自负盈亏,承担出口收汇承包基数,委托外贸公司代理

出口。这种形式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实行出口代理制的具体办法,由市外经贸委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由工业企业或企业集团和外贸组成一体化的进出口公司。把现在外贸专业公司经营的某些商品和收汇基数、上缴外汇基数、人民币补贴基数交给工贸一体化公司承担,实行供、产、销一条龙经营。

(三)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自营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要给予外贸经营权。具备一定条件的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经过批准可以自营出口本企业产品。以市下达的出口商品供应计划为基数,有的企业可以自营出口计划内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相应承担收汇基数和上缴外汇基数,享受外贸公司的同等补亏待遇,自负盈亏;有的企业在保证完成出口商品供应计划的前提下,可自营超计划部分,不承担收汇基数和上缴外汇基数,实行超基数外汇分成办法,自负盈亏。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外贸公司共同使用原出口商标,并共同维护商标信誉。

(四)工贸、农贸、工农贸联营。工、农、贸各方投资参股,以股份公司形式联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出口。鼓励外贸在现有生产企业中参股,也鼓励投资新建进出口企业。可以在本市投资联营,也可以跨省市投资联营。以上几种经营形式,原则上都要承担出口任务。个别企业今年有困难,可暂不承担,但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开始承担出口创汇任务。审批程序是:属于代理的,工贸双方向市外贸局备案,由外贸局将承包指标划转给生产企业;属于第二、第三种经营形式的,由市外经贸委会同市经委、市计委联合审批;属于第四种经营形式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

六、市留成外汇实行有偿使用

企业使用市里的留成外汇,实行有限度的有偿使用,所收人民币专项用于扩大出口创汇,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和建立出口风险基金。

七、鼓励使用以进养出外汇,大进大出

凡是国内原材料紧缺或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而生产出来的商品换汇成本低、创汇率又较高的商品,要放手使用以进养出外汇,搞大进大出。除中央已核拨给天津的以进养出周转外汇七千五百万美元和市人民政府专拨用于以进养出的二千万美元以外,今年市人民政府再增拨二千万美元,以增强以进养出能力。各有关部门要用好用活这些外汇,争取更大的效益。

八、大力发展加工装配业务

对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业务,要采取放开、大搞的方针,审批权下放到各区、县、局。市人民政府已制定鼓励发展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的若干具体政策(另发文件),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改革的意见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府发[1997]49号 【发布日期】1997-11-13 【生效日期】1997-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改革的意见

(渝委发(1997)38号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中小企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促进我市国民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加快我市中小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

(二)基本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在国有资产不流失、银行债务不悬空、企业职工能得到妥善安置的前提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推动资源合理流动与重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二、二、范围和形式

(一)范围。市属及区市县属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城镇集体中小企业均依据本文件精神实施改革。少数大型企业经批准可以参照执行。

(二)形式。改革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主要是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可实行出售、转让、租赁、兼并、破产与解体等方法。

三、三、配套政策措施

(一)企业改制时,应根据资产评估的结果,将企业的亏损、潜亏、呆帐、死帐等资产损失报经财政部门审查核销。财政用于解决困难企业和停产企业职工生活费的借款及企业所你扭亏措施费予以核免;改制企业1996年以前所欠地方税经报批后,分别情况给予减、免、缓处理;所欠增值税、消费税缴纳确有困难的,经批准暂缓征收。

(二)1983年以后国有小企业实行集体经营、租赁经营的新增资产(即扣除国家资本后),归企业职工共同所有。

(三)国有企业资产转让收入(含土地、房屋收入)应由同级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并与体改部门一起共同掌握使用,用于企业发展扩张和支付企业改革成本(离退休职工安置等),不得挪作他用。

(四)企业改制转让进,可将土地使用权作价50%和净资产的10%左右,专项用于职工安置。

(五)资产与债务基本持平的企业可以零价向职工转让,由职工出资认股组建新的法人。

(六)企业改制转让应按市场规则实行竞争机制。同时,可向企业内部职工转让。职工个人购买企业资产一次性付清款项的可优惠20%左右;一次性不能付清的,可分期付款,但第一次付款不能低于应付款的30%,其余部分在3-5年内用分红或其他收入偿还,并按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缴纳占用费。

(七)凡自带项目、产品,且投入3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或购买企业净资产51%以上的法人或自然人,购买生产性改制企业资产时,可享受与企业内部职工相同的折价优惠比例。

(八)鼓励并支持向法人、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其他自然人多出售企业股份,培育扶持一批控股大股东(控股比例可超过51%),使经营者与责、权、利更紧密结合,防止产生新的资产平均主义。

(九)集体企业改制时,可实行职工资产量化、增量配股的办法:即允许(在处理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将企业净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按职工工龄长短、技术高低、责任轻重和贡献大小量化到在职职工;职工按量化额的50-100%出资增量配股后,方能享有量化股权。收入低、一次付款有困难的职工可分期付款,也可将其量化、配股份额在内部转让。国有企业职工共同所有的净资产的量化、配股办法可参照此条内容执行。

(十)对资不抵债的改制企业,要多兼并少破产,兼并的同时可实行依法清偿;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可将存量资产中有生产效能的部分剥离出来,并承担相应债务,重组资产进行改制转机;对确属濒于倒闭的企业,则严格按《破产法》、《 民法通则》实施破产。

(十一)鼓励和提倡非银行债权转股权,经与债权部门或债权人协商,可将债权转为股权,享受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十二)为了解决好被兼并企业的被收购破产企业的运行机制,鼓励被兼并企业和被收购破产企业同步进行改制,可将存量资产划出部分给原企业职工实行增量配股,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亏损困难企业改制后,对未冲减的亏损和兼并企业资不抵债部分的挂帐,可用5年内实现的利润进行抵补;其税收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实行定率、定额征收办法。

(十四)改制企业对原欠的水、电、气等费用,可经双方协商,在不出现新欠的情况下,定出计划分期偿还;也可经双方商定给予一次性优惠,按一定比例交清所欠费用。具体办法一厂一策议定。

(十五)改制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所需养老保险金(指未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的国家规定的退休待遇费用)应按照规定测算,从企业转让收入中一次性划交社会保险机构,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含未统筹部分)的全额发放。

(十六)改制企业中距法暄退休年龄5年内的职工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办理提前退休;但企业应从转让收入中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提前退休年限内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应支付的养老保险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全额发放养老保险金。

(十七)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应按照规定测算,从企业转让收入中划出,暂交社会保险机构,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国家有关医疗保险制代行报销(具体办法另定),待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再移交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正式办理。

(十八)企业改制前欠缴的养老、失业保险费,应在企业转让收入中优先清偿,一次性或分期划交社会保险机构。

(十九)企业改制前欠发的职工工资、医疗费,经测算审定可视作企业所欠职工债务,在资产转让收入中一次性抵扣。

(二十)企业改制后应对原企业列入编外的长病假、伤残、精神病等患者作好生活安排,其有关费用在企业资产评估确认价格中扣除。

(二十一)企业改制后,所有上岗职工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内部用工要实行以产定人、定岗定员,积极做好“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工作。下岗职工中自谋职业的,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从转让收入中按下策规定一次性付给安置费。自谋职业职工以前参加养老保险的投保年限予以保留;继续缴纳养老、失业保险费的,按规定连续计算投保年限,依法享受养老、失业保险待遇(待医疗保障制度出台后相应计算)。

(二十二)改制、兼并企业无法安置的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渝委发〔1997〕35号和市政府渝府发〔1997〕37号文件规定,纳入再就业工程分流安置。

(二十三)改制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未统筹部分和医疗费)及在职职工安置费的资金来源是:国有企业从净资产(含非生产性资产)转让收入中列支;企业如资不抵债的,可从土地使用权所得中支付;所有转让、拍卖财产所得仍不足的,由同级财政(国资)在企业转让收入专户列支。集体企业在净资产中解决。

(二十四)企业改制后,要将企业办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社会职能剥离出来,移交给当地实行属地管理。

(二十五)企业改制后,要把按劳分配和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并允许和鼓励以资本、技术入股者及管理好、贡献大的人员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办法可由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董事会或资产所有者决定。

(二十六)改制企业对土地资产进行评估确权后,可以列入总资产转让、实行租赁经营及国家参股分红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方式由企业选择决定。

(二十七)改制企业在三年内上缴33%所得税后,可由同级财政列支返还上缴总额的55%。实行兼并、破产的企业,其所得税“先征后退”,前两年由同级财政全额返还,后三年返还50%。改制企业新办的独立核算企业且安置再就业中心的待业职工占新办企业职工总数60%以上的,三年内全部返还所得税。

(二十八)改制企业职工负债入股部分所分红利用于上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和偿还国有资本金的不作为计税基数;还清国有资产后,股东所分红利减去当年银行同期利率作为计税基数,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十九)企业改制前三年连续亏损、贷款逾期两年以上、贷款本息难以归还的,经与银行商定,对利息实行减、免、缓。

(三十)优势中小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时,被兼并企业的银行债务,可与银行协商实行计息挂帐;如告别困难的还可报请停息或部分减息。兼并后从事第三产业的,可报请银行对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实行前两年停息、后三年减息的优惠。

(三十一)优势中小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兼并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可报请银行免除被兼并企业原垡利息,其本金则可延缓至五年内还清;如五年内还本仍有困难的,还可给予1-2年的宽限期。在计划还款期和宽限期内,被兼并企业的原贷款本金全部免息。

(三十二)凡纳入“减人增效、下岗分流”计划的中小亏损企业,可在一定限期内不同程度地减免银行贷款利息。

(三十三)对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国有亏损中小企业,可实行“封闭贷款”方式,即在资金投入、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中实行封闭管理。实行产品“封闭贷款”的企业要对这类产品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并在银行设立专户,保证产品的回笼款单独收支。

(三十四)银行在安排全年新增贷款中用于中小企业的比重,不能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长水平。

(三十五)改制企业的国家股所分红利应根据企业产品发展需要,在五年内返留企业作为国家资本金用于扩大再生产。

(三十六)国家企业改制后要取消原有的行政级别,打破企业干部终身制,原企业领导职务也自然消失。同时,按照《 公司法》和企业章程的规定产生新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十七)企业改制后,为了保证平稳过渡和有利生产经营发展,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保留原企业名称。

(三十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受理改制企业申请之日起15天内核发营业执照;其分支机构需变更登记的,7天内办完有关登记注册手续。

(三十九)企业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在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放宽核定尽度,简化办事手续。

(四十)重庆市外的法人和自然人购买、兼并我市中小企业或投资兴办企业时,允许在企业名称前冠以外地企业的所在地行政区划及字号。

(四十一)允许改制企业使用原企业的各类许可证,但应及时向有关机关办理新企业许可证的继续使用手续。

(四十二)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包括土地)评估、房地产使用权转让、公证、变更工商登记等费用应按优惠服务的原则收取,收取各种费用总额的上限为:中型企业不超过一万元,小型企业不超过五千元。对特殊困难的企业应免收费用。具体分解比例由改制企业的主管部门或各区市县结合实际自定。

(四十三)凡全国各地已经出台实施的企业各项改革优惠政策,各地区、各部门都可以借鉴并结合实际再作规定。

四、四、组织实施

(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改革放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首位;尤其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中小企业改革的统筹、规划、指导及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中小企业改革工作纳入对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督办检查。

(二)中小企业改革工作由市体改委牵头,并负责解释本文件内容。市级各综合部门要认真配合,迅速制定本《决定》的实施细则,以利企业具体操作。各地区、各主管部门应对所属中小企业改革作出切实的规划、布置和检查,努力抓出成效。

(三)中小企业的改制方案由同级主管部门和体改部门共同审批。凡企业积极要求改制,主管部门或主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改制方案及时进行研究批复。如主管部门批复不同意改制而企业又要求改制的,可报上一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裁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府发[2000]2号 【发布日期】2000-01-03 【生效日期】2000-0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重庆市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的通知

(渝府发〔2000〕2号)

万州、黔江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重庆市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0年一月三日

重庆市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经济组织业主以及全体劳动者在其职责范围和本职岗位上必须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条 第三条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加强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处理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应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或业主为中心的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其职责权限内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承担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

分管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在其分管工作中,对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 第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各经济组织业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企业事业单位分管安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企业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履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履行以下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投入;

(二)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和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本辖区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出决策;

(三)督促检查本级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和下一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及责任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整改措施;

(四)组织完成上级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组织部署安全生产重大活动,组织对发生在本辖区内重特大伤亡事故的抢救处理和善后处理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规章,建立完善与本系统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针对本系统的安全生产问题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二)组织贯彻落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组织和领导本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对重大隐患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企业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安全生产经费,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督促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经济组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四)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经济组织发生重特大事故后,要尽快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落实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第九条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及经济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自觉接受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和群众监督;

(二)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组织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全体在岗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建立健全本单位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检查活动,对检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立即组织力量予以整改,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费,在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方案时应同时制定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不断改善生产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五)本单位发生各类事故后要迅速组织抢救,积极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执行事故处理决定。

第十条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组织实行安全生产管理分级负责、逐级实施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实行目标年终考核制,考核情况每年通报一次。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对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和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及个人,应追究责任,给予处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应在依法追究其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按本规定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由各级安全生产综合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考核。安全生产的失职行为由同级行政监察部门会同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共同认定。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和处理程序按现行安全生产法规和人事管理权限处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节较轻的,责令写出书面检查或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单位评选先进资格;情节较重的,追究行政第一责任人和直接领导责任者的责任,责令辞职或对其免职、降职,直至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重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被认定为特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一)在其职责范围内,忽视安全生产领导或管理;

(二)对其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失察;

(三)对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检查不力;

(四)其他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重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被认定为特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处分。

(一)不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措施不落实;

(二)对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不及时研究处理;

(三)对已经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不及时纠正或纠正不力;

(四)其他违反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重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降级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被认定为特大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给予撤职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一)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排除甚至放纵违章生产;

(二)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拒不进行整改或敷衍塞责;

(三)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行指挥生产;

(四)不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

(五)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

(一)事故发生后,不按规定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调查处理善后工作,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更大损失或影响;

(二)对所发生的重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报告期限;

(三)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事故调查组查询,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阻碍调查工作;

(五)提供伪证或指使他人提供伪证;

(六)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规定所指“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均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认定。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1月24日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重特大事故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重监发〔1997〕71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印发中山印发中山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的应用

印发中山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

中府〔2010〕111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八月二十三日

中山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

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粤发〔2008〕7号),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中山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支柱产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山市进行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从事新能源产业及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的企业和机构。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新能源产业是指为开发利用新的能源资源和传统能源进行新技术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包括风电、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核电及生物质能等六大领域。

第四条 成立中山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及审议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统计局、城乡规划局、金融工作局、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第五条 到2012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70%。其中,风电产业300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500亿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及天然气加气站装备)、核电装备、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及其它新能源产业200亿元;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6%;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2%。

第六条 2010年起,每年从工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组成新能源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一定3年,2010年市财政另安排1000万元。通过贴息、补贴、补助和奖励等形式,专门用于支持中山市新能源开发、制造、推广应用及科技研发等方面。

第七条 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的新形式,充分利用国外优惠贷款或赠款。

第八条 加大金融业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建立新能源产业融资扶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新能源产业信贷投放,提高授信额度。

第九条 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新能源项目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在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由市、镇两级政府给予配套。

第十条 积极引导新能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上市等方式提高融资能力。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由市金融工作局按金融政策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股权出资范围,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股权出资融资。

第十二条 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落实《中山市重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中府〔2009〕1号),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融入新能源产业链。

第十三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预计产出10亿元以上的属生产、集成生产、成套设备生产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重大项目,优先列入中山市重大建设项目,市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给予项目“绿色通道”待遇;一次性给予最高300万元补贴(项目建设期内支付200万元,投产后实现预期产出目标再支付100万元)。

第十四条 鼓励在本市建立新能源企业总部。对在本市注册登记的企业,总部在本市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优先安排扶持资金。

第十五条 提高新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团队,加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实施新能源产业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强企支撑计划和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一)设立新能源产业科技重大专项。以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项目,一次性补助50-100万元,特别重大的项目最高补助300万元。

(二)实施科技强企支撑计划。对具有行业发展优势或具备形成行业优势的企业,连续支持2-3年,每年不少于100万元。

(三)强化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建设。对获准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补助;对获准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补助。

(四)实施新能源产业科技攻关计划。以新能源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对象,对新能源产业产生重大意义或影响的,一次性补助20-50万元。

(五)成功申报国家、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孵化器的,给予30-50万元补助;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新产品计划项目的,给予20万元补助;成功申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省部(院)产学研项目、粤港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的,按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使用办法有关规定予以优先配套。

(六)对为本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产品检测、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每个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

第十六条 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主导参与完成相关标准制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第十七条 高度重视吸纳专业领军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对在中山从事科研或创办新能源企业的专业技术团队给予100万元的工作启动经费,对领军人才主持并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项目给予配套奖励,个人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团队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领军人才在3年内凭个人所得税税票给予等价奖励。对专业领军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3年工资外津贴,并解决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问题。第十八条 在新能源产业规划园区内的项目用地,从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

第十九条 对纳入市级以上的新能源重大建设项目给予“绿色通道”待遇,并按照相关规定从优、从快办理项目用地手续,保证项目用地及时报批。

第二十条 在新能源产业规划园区内首期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第二十一条 新能源项目所在地政府必须优先安排和完善项目用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二条 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新能源技术转让、新能源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条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四条 一个纳税内,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新能源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五条 企业研究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属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其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依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第二十六条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第二十七条 对以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农作物桔杆、树皮废渣、污泥、医疗垃圾等)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垃圾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须不低于80%,并且生产排放达到GB13223-2003第1段标准或者GB18485-2001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积极争取我市新能源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的重点项目,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

第二十九条 落实价格政策,促进新能源应用。对利用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电价按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补贴;对利用垃圾(包括焚烧和填埋气)、沼气发电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电价补贴,对未能列入国家和省补贴的项目,在专项扶持资金中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十条 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与示范应用。

(一)实施路灯、景观和室内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

(二)实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集中采用光电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供热、空气能供冷等综合示范工程,组织在重大工程上优先采用太阳能热利用材料和产品,对使用太阳能产品的用户给予适当补贴。

(三)实施沼气利用示范工程。对垃圾沼气发电、污泥沼气发电等工程,实行项目补贴。

(四)实施新能源公交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实行油气价格联动,在应用过程中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具体补贴方案。

第三十一条 各镇区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促进本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市有关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和工作需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我市50强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