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的通知[最终版]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现提出发展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性
1、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正确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源,从而克服把公有与非公有两种经济对立起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当作权益之计和轻视、歧视等模糊认识,树立起一视同仁,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新观念。
2、认真分析各地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认识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有广阔天地,做到放开手脚、放手发展。
3、要认真总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它们从偏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注重质的提高,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积极注册商标,培植著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
4、实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按党的十五大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纠正“发展多了怕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宣传多了会混淆干部群众思想,接触多了怕招来闲言碎语,研究多了被怀疑别有用心”等各种偏见。
二、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5、允许个体、私营经济采用联合、参股、租赁、承包、购买、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鼓励其吸纳企业下岗职工,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6、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以资产、技术、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走联合之路,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特别要推动行业联合和强强联合,发展连锁厂、店,组建企业集团。
7、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引导其向智力型第三产业发展,如企业策划、经纪中介、信息咨询、会计、律师服务等,引导开发当地资源,做好“上山、下乡、入海”的文章。
8、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科技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资源和技术开发;鼓励个体、私营科技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鼓励科技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再创业,鼓励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再就业。
9、鼓励发展科技型、外向型个体、私营企业,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挥海外“宁波帮”优势,发挥工商联(民间商会)在国外联系广泛的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外资和走向国际市场。
10、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鼓励农村块状经济大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扶持专业村,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实现行业联合,统一产品的质量、商标和价格,克服无序竞争,使其健康发展。
三、认真执行法律、法规,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1、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项目和商品外,均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允许有条件的私营企业投资和经营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允许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经营房地产业。
12、除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明文规定须专项审批和实行许可证外,其它一律不作为登记发照的前置条件。
13、各级金融机构要按国家金融政策规定,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新产品开发的贷款,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同时,各地要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帮助筹措资金,择优扶持一批基础好、科技开发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创名牌。
14、私营企业以参股、购并等形式参与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明晰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所投资的地面建筑物经资产所有者提供相应证明,即可向有关部门申办产权证,并可作为抵押物。
15、进一步拓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融资渠道,经按规定程序批准,个体、私营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组织产权交易。
16、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对外考察、招商、商品展销等经济活动,应给个体、私营企业一定数额的席位,在办理出国、出境手续和外国专家、学者来甬
授课,应为其提供方便。
17、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兴办企业,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兴办“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生产型私营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权。
18、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只要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可依法领取和使用增值税发票。对生产经营稳定,财务制度健全,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可适当放宽增值税发票使用条件。
19、个体、私营科技企业享受国家、省及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中间试验、技术市场、技术出口等税收及其它优惠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科研成果多的个体、私营科技企业,在贷款项目、税收等方面,可比照执行其它企业同等扶优扶强政策。
20、对列入省、市重点新产品及各类科技开发计划的私营企业,分别在一至二年内,对所得税新增部分实行先征后返。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私营企业,分别给予前二年缴纳的所得税全额返回,后三年减半返回。
21、私营企业在申报计划科研项目和国家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申请科研成果鉴定和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
22、个体、私营企业的新、扩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在立项、生产用地、用水、用电、通信等方面,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安排落实,收费标准应一视同仁。
23、从事建筑、装潢等行业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行业主管部门登记,可按照资质评定的有关标准,参加资质评定。
24、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特殊岗位的人员,应持有专门的执业证书,享受与其它所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参加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
25、香港同胞可凭身份证明和本市的居住证,按照本市市民的有关条件,与其它自然人共同投资或单独投资申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独资、合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26、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可在规定时间内保留其原身份,原单位和本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费后,工龄及交费年限可连续计算。对已参加社会统筹的企业分流人员不再保留原单位关系和身份的,个人继续按当地统筹比例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投保年限可连续计算,达到退休条件时,可享受退休金待遇。
27、军队转业干部、城镇转业、复退军人自愿自行就业,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其档案关系可由负责安置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军转干部保留其干部身份,在两年内仍可由安置部门负责推荐介绍工作。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办理接收、职称评(聘)等手续,公安部门负责在城镇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28、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切实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各地、各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结合开展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专项治理工作,纠正和取消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不合理做法。
四、切实加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组织领导
29、各级政府都要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综合管理。
30、县(市)、区政府应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市政府从1998年起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责任制进行考核。
31、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典型经验,宣传个体、私营企业的先进事迹,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2、工商、物价、财税、技监等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督管理。对个体、私营企业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骗买骗卖、欺行霸市、偷税抗税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
33、各级工商联(民间商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正当要求和意见。
34、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成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助手。
第二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2000]2号 【发布日期】2000-01-03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甬政〔200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1999年11月30日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一月三日
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营造“合力兴游”的良好氛围,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二)宁波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解放思想、抓好机遇、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重点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以“二次创优”为载体,以项目开发和市场促销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方向,努力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创新能力。到2002年,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保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并成为中国旅游名城。
二、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吸纳境内外资金发展旅游业。
(四)增加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从2000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发展旅游产业,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规划制订完善、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和项目开支,支持新发现的有重大文物价值的可供旅游开发的项目,支持开发有特色、上品位,对缩短旅游淡季有明显作用的项目,支持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人才培养等的补助、贴息或奖励,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市属旅游企业上缴所得税的市得部分,纳入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帐户,专项用于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旅游发展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
(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并按国办发〔1999〕73号文件和甬政〔1998〕4号文件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港、澳、台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比照执行(下同)。对侨眷、港澳台属使用境外亲友捐赠、遗产继承而投入旅游项目开发或创办旅游企业,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可比照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进行旅游业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且投资年限在十年以上的,经批准可免缴土地有偿使用费。
(六)努力发动国内各类经济成份和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和有特色的重点旅游商品项目,经批准,从获利起五年内,对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前两年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专门用于企业市场促销和扩大再生产。
(七)对纳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的旅游项目,其所需用地可依法给予优惠。旅游景点、游乐建设项目注册资本金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市土管、规划部门批准,允许投资者分期开发、分期付款,对其分期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八)支持旅游优势企业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吸纳境内外资金发展旅游业。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要对旅游业实行倾斜,增加信贷支持力度。
三、三、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
(九)旅游项目开发必须遵循“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项目开发和宗教、文化等政策的关系。克服旅游项目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主,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十)市县两级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现有旅游景点的深度开发,注重旅游新项目的有效开发。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的旅游重点项目,享受市重点工程的待遇,并予以重点扶持。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进口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施工机构等,符合国发〔1997〕37号文件有关规定的,可按规定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一)加快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充分依托自然景观,注重挖掘人文内涵,努力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用3-5年时间,把溪口、东钱湖、河姆渡、南溪温泉、上林--鸣鹤景区、徐福东渡遗址、松兰山、梁祝文化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新热点。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的市级重点旅游景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内进口自用按规定不能免税的建筑材料、生产经营设备,常驻的境外客商和职员进口合理数量的安家物品,所缴纳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可视财力情况,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用该企业投产营运后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分返还。
四、四、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市场促销力度
(十二)引导并促进旅游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凡列入市级以上旅游商品发展计划的,生产厂家可按销售收入的1%提取技术开发经费,计入管理费,专款专用。对市级以上的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从2000年起三年内,其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市属企业全额返还,县(市)、区企业,经当地财税部门核准后予以全额或部分返还,专门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商品生产和促销。
(十三)做好做足“以节促旅”的文章。充分利用“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重要载体,结合国际服装节、石浦开渔节、梁祝婚俗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扩大宁波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四)结合对外招商,每年由市旅游主管部门制定宁波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和促销计划,把“宁波”作为旅游品牌,进行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和宣传促销。尤其要加强对海外旅游市场宣传工作的力度,市有关部门每年到境外进行的经贸、展览等活动,都要增加旅游宣传等内容,所需材料由市旅游主管部门无偿提供。对拓展海外旅游市场需进出境的宣传品、展品、样品等,口岸有关部门应简化手续放行。
旅游从业人员出国(境)从事营销活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实行一次审批,一年有效的审批办法。免费为重点旅游企业建立因特网网站,帮助和推动企业开展网上促销和交易。
五、五、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旅游企业活力
(十五)鼓励和引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形式组建旅游集团,走旅工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新组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按照“一司一策、一厂一策”的办法,予以重点扶持。鼓励中小旅游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承包、出售、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步伐。有计划地开展旅行社经营指标公开招标的试点工作,鼓励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招标。
(十六)旅游企业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占职工总数60%(含60%)以上,并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经劳动部门认定和财税、物价部门核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及各种行政性收费;占50%(含50%)以上但不满60%的,享受上述免税费政策2年;占30%(含30%)以上但不满50%的,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占30%以下的,根据实际安置数,当年按人均1500元的标准,报税务部门批准,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
六、六、营造良好的旅游经营环境
(十七)切实加强对旅游景区(点)、旅游涉外饭店等旅游收费价格的管理,规范各类旅游服务收费价格,制止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清理对旅游企业的乱收费现象,今后凡向旅游企业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均应按规定申领收费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按照“商旅同价”的方法,星级宾馆、饭店(含国家特级、一级宾馆、饭店)缴纳的水电费按照商业性收费标准执行。严格控制和规范对上述宾馆、饭店的各类培训、检查、评比活动,并须事先报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十八)筹建市旅游服务发展中心。建立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为旅行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查询和服务,使旅游服务发展中心成为我市旅行社、特色旅游商品、旅游信息服务等相对集中的集散地。积极采取扶持措施发展壮大旅行社一条街。
七、七、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十九)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旅游项目开发、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作为市和各县(市)区的一项硬任务来抓,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市、县两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协调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市旅游局作为市政府主管旅游行业的职能部门和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行政职能,加强宏观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各县(市)、区要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原则,对旅游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把旅游业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有关旅游的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旅游业管理的政府规章。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维护优秀旅游城市的良好秩序和形象。制定旅游业服务规范,健全顾客投诉受理制度,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加强市县两级旅游质监队伍,依法行政,以法治旅,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旅游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严格实施旅游行业管理服务人员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努力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本意见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各县(市)可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广东省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粤发〔 2003〕4号)精神,现就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放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
1.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登记注册的条件、程序、要求,实行统一、规范、标准的操作办法。凡没有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不作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开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
2.积极探索规范新兴行业的登记办法,对担保业、社区居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在不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各地可积极开展登记试点工作,摸索经验,逐步规范。
3.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鼓励跨行业、多种经营,不限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规模。
4.对符合私营企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可以直接变更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引导其规范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
5.允许新设立的私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注册资本分期到位,首期达到法律规定标准50%以上的,可准予登记开业,不足部分,限期在一年内补足。
从事科技、技术的研究、开发、咨询及服务的科技型私营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最低可为3万元。
自然人投资兴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不受注册资本限制。
6.放宽企业对外投资比例。不论是公司还是非公司制企业对外投资(含参股)数额由投资者依法自行确定。
7.允许以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资本投入办企业。技术人员用以法律形式取得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或专有技术投资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的,其成果经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科技评估机构评估后,技术成果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限制,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
8.对创办民营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非公司制企业,其出资额和出资方式、经营方式、组织形式、雇工人数等非关键条件尚有欠缺,但在1年内能够完善的,可先核发有效期为1年的临时营业执照。
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从事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经营的,可以核发个体工商户临时营业执照。
9.凡利用自有房屋作为经营场地开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但因历史原因造成申请开业登记时无法提供合法房地产证明的,可凭村(居)民委员会等机构出具的能够证明申请人拥有该房屋使用权的证明文件进行登记。
10.私营集团有限公司的登记条件可放宽为:母公司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有3个以 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达到6000万元以上。
科技型私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登记条件可进一步放宽为:母公司注册资本在1500万元 以上,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和达到3000万元以上。
11.注册资本在600万元以上和年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凭有效证明,可以申请冠省名。
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或山区从事生产型、科技型经营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可以申请冠省名。
12.国有、集体企业整体改制为私营公司制企业的,允许沿用原企业名称,并加“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改制后另起名称,同时又要求注明原企业名称的,允许在使用新名称的同时,加注原企业名称。
二、改进监管,促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13.建立以经济户口为核心的动态化、经常化的监管新机制,结合动态管理改革年检、验照办法,减少环节,简化手续。
14.依托经济户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收集、评价、警示、奖惩机制,对违 法违规者,视情节予以警示或处罚。每年开展一次“守合同、重信用”公示、命名活动,对被评为优秀(先进)或“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民营企业,列入信用档案的“红名单”,在当年检时予以免审。
15.依法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和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查处无照经营中,贯彻“疏导与制止、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条件的,要引导其依法登记注册,规范其经营行为,促使其合法经营。
在查处违规案件中,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违规情节轻微,且能按要求在限期内改正其违规行为,又未造成社会危害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坚决查处侵犯企业名称权、商标权、经营权等行为,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名称、商标等纠纷。
16.省每年认定一批著名商标,并指导知名度高、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好、市场覆盖 面广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通过认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加强对其商标权益的保护。积极引导农业企业申请注册农副产品商标。
三、规范和减免收费,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扶持
17.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不得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禁止在年检、验照时“搭车”收费或代收费。
18.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 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娱乐业(包括歌厅、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音乐 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游艺等)和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凭《再就业优惠证》,从发照之日起3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 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
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上述收费优惠政策按规定执行至2005年12月31日止。
19.贫困山区居民申请开办个体工商户试营业的,可先核发有效期为3个月的临时营业执 照,试营业期间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对引导纳入工商登记管理的种养业个体工商户,免收相关登记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20.私营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执行国有、集体企业改 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登记注册收费减免规定,即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收费每件50元;企业 “三改”后的注册资本总量不超过原有企业(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下同)注册资本之和 的,不收注册登记费,只按上述标准收取变更登记费;企业“三改”后的注册资本总量超过原有企业注册资本的部分,按规定的注册登记费标准收费,但不另收变更登记费;办理商标 变更登记按每件500元收费。
四、加强和改进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服务
21.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依法需要前置审批的,逐步实行并联审批方式,联合有关部门同步审批,限时完成,提高出证、发照速度。对不涉及前置审批条件限制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个体工商户开业,可委托工商所核发营业执照。
22.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登记注册窗口建设的意见》(粤工商〔2002〕33号)规定,落实首办(问)责任制和窗口工作人员职责,按统一的程序、手续受理申请,按统一的法规、政策审核材料,使用规范用语接受咨询。采 取设立专办窗口、绿色通道、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提供优质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申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符合条件的要优先受理,优先发照,兑现优惠政策。对获得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要及时为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3.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要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 方针,积极反映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其及时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经贸、技术成果转化等洽谈活动 ;开展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落实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报考、评审、认定工作。
24.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完善企业联系点工作制度,加强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联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衔接好前置审批与登记注册的关系,减少前置审批与登记、年检时效的矛盾,排除企业登记注册政策上可能出现的障碍。
25.加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统计工作。搞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有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利用工作和企业信用的记录、管理工作。健全调查分析制度,总结经验,提供决策参考。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2000]17号 【发布日期】2000-03-09 【生效日期】2000-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
甘肃旅游业的意见的通知
(甘政发〔2000〕17号2000年3月9日)
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加快发展甘肃旅游业的意见
(省旅游局 2000年2月23日)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1.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我省地处西部区域中心,旅游资源以其品位高、数量多、种类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全面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和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区位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使我省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线地区。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出境旅游,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形成行、游、食、住、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二、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增加旅游产业投入,实施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
3.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和推进旅游开发与西部开发、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省旅游局要积极进行各类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争取国家各方面的倾斜资金。省计委对项目的前期运作及部分配套资金上给予支持。要实施旅游扶贫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利用扶贫资金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甘南、陇南地区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地区,加快甘南、陇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4.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走开放式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旅游部门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重点研究旅游项目与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相结合的问题。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协同招商引资主管部门,组织开发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大规模引进国外和省外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及综合环境的建设。鼓励外商在重点旅游城市利用存量土地和荒山荒地投资建设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
5.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推荐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及其它相关业务的经营。
6.增加对旅游产业的投入。省财政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资金,并根据财政情况逐年加大资金投入量,主要用于宣传促销、景点维修、小型景点建设、旅游车辆更新。省计委每年从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继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甘肃的旅游环境。各级政府要从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和优势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增加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7.抓好旅游教育,吸引和培养跨世纪人才。完善甘肃省旅游培训中心,创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提供条件,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我省从事旅游事业。
8.全面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分期分批完成以敦煌为主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建设,以兰州、白银为主的黄河旅游风景线建设,以临夏、夏河为首的回藏风情旅游线建设,以麦积山、崆峒山为代表的人文始祖及自然风光旅游线建设。
三、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9.全省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制定旅游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不断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发展路子,努力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并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特色鲜明的名牌旅游产品,促进甘肃旅游的快速发展。
10.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交通,省计委、交通厅要优先安排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公路建设,加大对旅游专线公路(不低于三级)的建设力度;加速各主要旅游城市间高等级公路建设,完成主要旅游城市与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和上等级;争取把兰州中川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开通甘肃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航线,改建扩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创造条件开通其它支线;力争玉门至敦煌的铁路尽快立项。
11.切实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优化游客的消费结构,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在管理好现有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厂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生产厂家作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企业,省经贸委在技改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建立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在敦煌、嘉峪关、兰州、天水、夏河等五个城市选择游客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全省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12.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省旅游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制,发挥整体优势,以资产为纽带,努力创造条件,推进甘肃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建设进程,并积极采用引资嫁接、租赁承包、股份改造等有效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改造。13.加强宣传,提高市场占有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宣传作为整个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开辟专栏宣传旅游事业;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14.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步伐。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规章,健全各类旅游执法机构,配备专业人才,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并不断加强地方旅游专线交通及旅游治安管理,净化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四、四、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领导
15.各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并积极争取创造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建立健全景点等级划分制度。
16.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计划部门要把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点项目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纳入经济发展计划并建立项目库。外办、公安、海关、检验检疫、民航、边防等部门要简化办理旅游证照等手续,提高审批工作效率,创造方便快捷的验放条件,保证游客顺利及时地过境旅游。
17.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不断完善带薪休假的制度,鼓励旅行休假;鼓励大中学生假期旅游;形成全社会参与旅游的局面。
18.建立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系制度,各厅、局、委、办要指定人员或处室与旅游部门建立固定的联系,及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19.各级政府、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总结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把旅游业培训成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做出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精)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 策意见
甬政发[2011]1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浙政发[2011]33号),着力推进《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合理引导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特制订本政策意见。为与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相衔接,本政策意见有效期为五年,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优化服务业市场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进一步降低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其余部分在2年内缴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放宽服务业企业取冠市名、组建集团公司的条件。中介服务、科技开发企业取冠市名的,注册资本放宽到50万元。文化、旅游、中介服务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其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部门要对本领域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清理进入壁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优化商务服务环境。大力推进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推动中介服务业市场化发展。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开展服务时,对于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收费项目,可在基准收费标准基础上,按照上浮不超过30%,下浮不低于经营成本的原则,确定具体收费。规范中介服务业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建立并实施会计师、评估师、律师、检测等经济鉴证类服务企业及其注册专业人员退出机制,完善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或违法违规的企业,依法实行行业退出。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信用宁波”系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我市联合征信平台,继续整合工商、财税、质监、劳动、司法、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公安、安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海关等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建立联合征信系统,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信用宁波”系统的平台,实施对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归集平台、共享查询平台以及守信失信发布平台,实现对各类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长期实时跟踪管理,促进全社会诚信经营。对执业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撤销企
业和负责人的执业资格。
(四)扩大政府服务外包。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推进服务项目采购为重点,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增加教育培训、研究咨询和法律事务等服务的政府采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检验服务外包。贯彻落实《宁波市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后勤服务等技术性劳务类事务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提升服务类采购占全部政府采购的比例,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品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范国有企业和国有投资项目的设备和服务整体外包采购。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
(五)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对《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商务中介、科技信息、现代会展、文化创意等八大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两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大宗商品交易、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四大服务业新业态,在行业准入、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六)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市政府已经明确的关于促进国际贸易、现代金融、商贸发展、文化产业、会展、旅游、软件服务业、服务外包等政策,仍按原规定执行;与本办法重复的,按就高原则执行实施。
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现有市财政安排的现代贸易物流、现代物流示范企业、四方物流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合并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市财政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5500万元,主要用于智慧物流建设、物流公共数据中心建设、现代物流示范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人才培训等。
扶持商务中介业发展。设立商务中介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市财政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着力培育一批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从事会计咨询、法律服务、航运中介、检测认证、科技服务、高端培训等高端中介服务机构,引导我市中介机构走向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扶持大宗商品交易发展。设立大宗商品交易发展扶持资金,每年市财政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主要用于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的贴息补助、人才引进,引进和集聚做市商、贸易商、平台企业等的财政扶持政策。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继续执行《宁波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宁波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资金,每年市财政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主要用于试点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研发投入资助和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奖励等。
以上领域具体管理办法由市服务业办会同市财政局制定。
(七)扶持总部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传统优势民营本土总部、开放型经济跨境经营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
总部、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市、县(市)区二级财政分别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不低于市级、南三县和其它县(市)区(包括开发区)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0.5%、0.2%和0.4%,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总部经济,扶持发展总部企业和总部基地。各县(市)区应根据本地特点,研究出台专门政策意见,形成市、县共同推进合力。
鼓励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服务机构,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地区服务业机构和全国100强企业高端服务业机构,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或总资产不低于1亿元),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按照注册资本下限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不同,分别给予2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对引进的国内外著名服务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大型服务业机构落户市级服务业产业基地,其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营业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上述政策所需补助资金由引进机构注册地县(市、区)财政与市财政各负担50%。对新引进的市外企业集团总部,报经地税部
门批准,可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
(八)加大服务业重大项目扶持力度。实施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建立市、县(市)区二级联动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符合上述服务业重点领域、且列入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和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在土地指标上给予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积极申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争取省级规划用地预留指标。对列入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和符合条件的公共服务平台,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定支持。积极组织服务业项目融资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等活动,搭建金融机构和服务业企业的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服务业银企融资对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基地和服务业重大项目的支持。
三、积极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
(九)支持服务业企业改制重组。制定服务业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将有上市潜力、处于成长期的服务业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对象,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进行股份改制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其快速发展,加快上市步伐。
服务业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买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总部迁入宁波的,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企业实现上市当年起3年内,企业所得税递增10%以上部分,其留地方所得 的50%,由同级财政以项目补助的形式奖励企业,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鼓励服务业企业兼并重组,对其在合并、分立、兼并等企业重组过程中,发生转让企业产权,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移行为,不征营业税。
(十)支持企业高端发展。服务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
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如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服务业企业中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盟研究开发服务业共性和关键技术,对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十一)支持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业企业分离后的生产性服务业自分离当年起三年内,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企业50%的补助,为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对分离后的服务企业其自用的生产经营用房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在设立初期的三年内给予减征。工业企业分离后新设立的研发、设计、网络技术、创意、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货物运输自开票纳税人条件的,及时组织认定并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工业企业分离后的商贸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场地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费用,在确定收取额度和比例时,如不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应从经营收入中剥离出来单独核算缴纳营业税。
(十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支持品牌企业整合、带动块状经济发展,对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服务业企业,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符合规定的名牌出口企业,质检部门优先予以出口免验,海关积极提供通关便利措施。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行业兼并、重组。
充分发挥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引导资金的作用,鼓励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撑;加快制订相关服务标准和开展标准试点项目,支持服务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竞争。
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十三)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对被列入国家、省级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的,由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给予国家、省标准二倍以内的奖励。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要编制规划,做到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并以规划为指导,统筹安排用地空间。
(十四)积极培育服务业产业基地。按照《宁波市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认定办法》,对被评为市级服务业产业基地的,奖励工作经费100万元。大力培育服务业产业基地,对服务业产业基地所产生的营业税收入增长在5%以上增量市统筹部分给予50%奖励。
对服务业产业基地内符合我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支持。
允许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经当地政府批准自建公租房性质的公寓,用于解决引进专业人才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员工住房问题。对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内
新引进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服务业企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1~3年内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优惠。
(十五)促进工业园区功能置换。鼓励中心城区外围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改造为集聚设计研发、管理销售、物流配送、咨询策划等功能的综合工贸园区,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
五、加大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
(十六)切实加强服务业发展用地保障。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制定符合服务业行业实际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步增加服务业建设用地总量。
鼓励各县(市)区、镇(乡)政府将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老城区暂未列入改造计划的工业企业,允许企业自身对低效、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变、土地登记用途不变、建筑物不变的前提下,经批准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每年按该地块所在区域的商业用地基准楼面地价与工业用地基准地面地价的差额的2.5%左右,征收临时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收益。
对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价格优惠的供地方式。
(十七)加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评价依据,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服务业中小企业开展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服务部门。通过建立服务业债权基金、创投基金,帮助创新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中小服务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境外订货合同、仓单质押、现金担保等无形资产和动产抵押融资方式,扩大贷款抵质押品范围,开发符合服务业企
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广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等金融产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审批和风险定价机制,提升服务业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和发放效率。对经批准的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取的担保业务收入,可按照规定免征营业税。
对于发展前景好的服务业企业,支持其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融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对于规模较小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支持其通过项目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集团申报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十八)加大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根据《宁波市营
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办法(试行)》,继续细化营业税差额征税具体政策规定,扩大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的惠及面,提高政策落实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营业税差额征税操作程序,简化办税手续。
用足用好所得税优惠政策。从事国家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符合规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所得,对于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所得,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新办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对市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重点企业,以上一年实交地方税收为基数,每年上交的地方税收增速超过10%部分,由当地政府予以奖励;报经地税部门批准,2年内对其新增加的房产和用地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优惠。
(十九)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对于服务业企业聘用的高层次归国人员、全球高端创新创业团队,按照《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的意见》(甬党办[2011]18号)、《关于加快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团队的意见》中相应政策进行奖励和扶持。对服务业企业聘用的国内外领军人物,参照引进高层次归国人员、全球创新创业团队的相应政策进行奖励和扶持。鼓励各类高级人才来甬创业和工作,各县(市)区政府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浙政发33号)规定对各类高级人才给予奖励。对于报经省政府认可后发放的对优秀博士后等高技术人才、特殊人才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规模较大或创新能力较强,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服务业企业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不受学历、资历、任职资格等限制,破格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资格;对经资格认定的留学回国人员,可根据其学历、资历,直接申请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完善和规范服务业职业资格制度,规范服务业职业资格准入机制、注册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
服务业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而产生的有关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
每年推出若干个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的职业培训项目和专业能力水平认证项目,对参加培训及考试的人员,经认定,可视情给予适当政府补贴。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按规定申请为非营利组织,享受相关政策。
(二十)切实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扎实推进服务业用水(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除外)、用气价格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服务业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执行时间表,确保政策尽快全覆盖。
六、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二十一)建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12年安排
2.2亿元,以后根据发展服务业工作需要和财力增长可能,逐年有所增长。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务、商务中介、总部经济等产业培育,产业基地、服务业工作先进单位、重大服务业项目、服务业品牌等方面的奖励,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人才培训、服务业重大活动举办等。各县(市)区也要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优化使用结构,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二十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部门要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对各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情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七、构建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十三)抓好规划实施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要制订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并建立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制度。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根据需要进一步编制相应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十四)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
小组的作用,加强市级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协作。建立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县(市)区要依托综合经济部门,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加强服务业工作力量,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更好的发挥综合规划、政策制订、统筹协调、督查落实、考核考评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十五)积极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推进梅山保税港区离岸金融试点、宁波保税区创建国际贸易示范区、创新大宗商品交易税收征管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服务业、鼓励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政策创新等。鼓励各县(市)区开展符合本地特色的专项服务业改革
试点,对取得显著成果,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十六)完善统计监测分析。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开展统计方法研究,建立健全行业统计体系,努力做到应统尽统,客观真实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服务业形势分析季度例会制度,完善市、县服务业和重点联系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工作和交流协作。
(二十七)强化服务业考核。鼓励各地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县(市)区服务业营业税收入增长在5% 以上增量市统筹部分给予30%奖励,返还奖励主要用于扶持发展服务业。修订完善《宁波市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科学调整对县(市)区考核内容,增加服务业政策落实情况考核内容,增设市级重点服务业主管部门定量发展目标,加强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的分析指导作用。各县(市)区也要建立完善考评体系。
(二十八)积极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服务业联合会和专业性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成立初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逐步推进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改革。
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