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

时间:2019-05-14 01: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

第一篇: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

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转】 2010-08-29 13:39 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转】

看了博友的一篇文章实在是让人受益匪浅。专程转载,以供博友共享,转载。让那些有良知的领导者们为了中国的未来反省。不要让中国在走上第二个清朝末年的道路。

“马路上面黄肌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一类是老师。”这是前几天一位当教师同学发来的短信。在玩笑之余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会让人们搞出这样的短信?想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在上学,我的爱人在中学教书。在我们家里,她们总是起得最早的,睡的最晚。是呀,家家都有孩子上学,人们不理解现在的教育为什么会让孩子这样辛苦,认为这都是教师的错!可教师的辛苦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为了别人辛苦而让自己也辛苦吗??

看看教师们的呐喊吧!

呐喊一:谁给我们时间!

老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性的。拿班主任来说,从学生开学报道这天起,繁忙琐碎的一学期就开始了。作为教师,备课上课乃是根本,如今,备课这一工作基本上都要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当然这种加班是老师自发在自己家里的加班,从没人给过他们加班工资。学校的8小时工作时间根本就没有为备课留下余地。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他们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各异永远搞不清到底有没有实际作用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写些什么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参加一个又一个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会议和培训;还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抓好各项比赛的训练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实上,很多老师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写的还要琐碎和繁忙。

工作繁杂可以不在乎,毕竟做了教师这一行。可是没有时间好好钻研教材,好好备课,却是他们最大的惶恐和不安,所以不得不加班。可是,是什么让老师连最不应该失去的备课时间都失去了?

呐喊二:谁给我们真实!

教育重研究,重积累。但古言过犹不及,如今,这种研究和积累的风气之盛,已形成老师的又一种压力。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拿出几大箱的材料。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准备材料要做一两个月。最高级别的应属省、市级实验学校验收调研了,材料可以装几卡车。每学期,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调研活动多达数十次。每次调研,老师都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材料,统计好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工作都是额外的,完全挤占了老师本就不多的空余时间。

问题是,这些材料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呢?连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都是事先预演好的,不会说话的纸又能反映出什么呢?尤其是说明学校常规和学生情况的材料,大多是老师在领导授意下为配合学校工作自编自造的,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但是,对调研有用,对领导印象有用,对充实学校档案柜有用,对加快纸张消费促进纸业发展有用,谁来考虑老师的迷惑和忧虑?谁来体会老师在教授学生说谎时的痛心和尴尬?

呐喊三:谁给我们宁静!

我们相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改革是正确的、必须的,但经过层层理解后的层层传达,到了基层教师那儿,这些改革容易变味。就拿前几年的“减负”来说,最初,不仅学生拍手叫好,老师也是拍手庆幸。学生负担轻了,老师的负担当然也相应减轻。而一年之后,随着学生考试成绩或多或少的滑坡,家长的质疑随之而来,于是减负呼声弱了,老师负担又上去了。

近年来,由于“择校”现象愈演愈热,学校终于彻底丢弃了减负口号,提出“理直气壮抓质量”,当然这“质量”毫无疑问着就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理直气壮”,就是无数孩子的童年被作业扼杀,就是老师负担的恶性加重。

再说说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边高喊素质教育,一边紧抓应试教育”的现象。不仅老师无所适从,连领导们也不能自圆其说,只得自我解嘲地认为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无矛盾。可是天天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心知肚明,两者根本水火不容!抓了素质就要付出考试成绩滑坡的代价,抓了成绩就不可能顾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方方面面的启发下,他们也懂得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明天要来开素质教育现场会了,便把学生作业本收掉,发给他们各种课外读物,在墙壁上橱窗里布置好学生的各种手工手绘手写作品,关照学生对谁也不许说假期要补课;下周要考试了,学生每天不完成三张试卷别想回家——当然,回家后还有一张试卷要做。

面对这样的教育“运动”,老师怎么能不疑惑?谁在真正为教育着想?谁在真正为孩子着想?

呐喊四:谁给我们理解!

社会往往把国家民族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身上,冠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家长则把所有的人生追求和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老师肩上的重担何止千钧?干得好是理所当然。一旦稍有差池,责难声便席卷而来。加上几次行风建设调查,学校因受乱收费牵连而声名狼藉,一瞬间老师似乎成了过街老鼠,骂声四起。而老师的委屈谁能明白?他们也是人,也会力不从心,也会疏忽马虎,也会犯错误。而且,一个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哪有权力去制定什么教育政策包括收费政策?而面对现状,谁愿意给他们理解和宽容?

呐喊五:谁是真正的专家!

长期以来,教育牢牢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由一批专家学者掌控着教育思想的演变、教育方式的更新,这本无可厚非。但理论一旦脱离了实际,往往就变得虚无飘渺,令老师无从掌握。笔者近年来有幸参加了各种规模的培训不下数十次,培训笔记记了几大本,但这些宝贵理论真正能对教学实践起多少作用呢?不少老师反映,听专家讲座就如听《天方夜谭》,满嘴国内国外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没有谁把眼睛朝下看,看看我们的教学实际,了解老师们的真正需求。实实在在的教育由远离教育实际、动不动就跑国外做研究的专家学者来指导,成了教育的最大悖论。

学校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使命,这“人”既指学生,也指老师。一所学校若能培养出一批成功教师,无疑是最足自豪的资本。问题是,教师成功了,出名了,拿什么证明?除了荣誉证书,便是工作性质的变化了。名教师怎么能天天呆课堂?名教师得负责对外交流和宣传,树学校形象的,成为学校吸引生源的资本。于是原先做班主任的可以不做了,原先一周上15堂课的可以变成一周上5堂课了,原先是普通教师的可以考虑选拔为行政干部了。一来二去,成功教师就离开了教学前线,走上了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岗位。

很普遍的例子是: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曾经是优秀的教师,但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不上课的,专门负责外出开会,搞好上下人际关系。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些特级教师成名后就理所当然地离开本职岗位,如明星大腕般外出“走穴”挣钱,礼堂里一堂公开课,收入远远超过一个月薪水。而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呆在课堂与孩子为伴的,通常都不是领导眼里的好教师,起码不是成功教师。教师的成功以离开教学一线为证明,是教育的又一大悖论。

教学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实践工作,教学经验是一个老师最可宝贵的工作积累。但通常,教育行政机构的领导们在会议上对老师说得最多的是:要尽快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科研型教师,要多写论文。于是写论文成了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而且要求之高、数量之多,超过了一般老师的承受范围。“要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要敢创新,有新意”。为促老师写论文,写好论文,学校往往把教师论文与教师收入挂起钩来。于是某市去年教师论文“产量”就突破了两万篇,但其中有价值的却不足百篇。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当然不错,但要考虑老师的实际情况,如此齐头并进一视同仁的做法,只能逼老师“做”论文:摘抄拼凑,不知所云,反而冷落了本该记录整理的教学经验。况且,如果老师都能搞科研做学者,要那么多的教育专家干什么?这岂不是教育的又一悖论?

呐喊六:谁逼着我们“患病”!

工作压力巨大,且重复繁琐、无法量化,使老师的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除极少数人能通过自身奋斗或社会关系跃居领导岗位,从而离开教学一线外,大多数老师只能日复一日地呕心沥血。由于接触面不广,他们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呈两点一线状态。加上社会舆论固有的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使老师跟现实之间一直保持着距离,于是,他们很少能有舒解压力的机会。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老师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据上海某教育机构统计,超过60%的老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个数据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国家、省、市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十佳教师”评比,但看看他们的事迹介绍,总是令人揪心:多少教师的成功、出名是以身体为代价的啊!他们的事迹中充斥了“病倒”、“休克”、“手术”、“坚持上班”这样的字眼。事实上,除了成天在校园里忙忙碌碌,他们哪有时间留给自己锻炼身体呢?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责任在于教师;孩子思想不端正,责任在于教师;孩子在社会上学坏,责任同样在于教师。家庭管教无力,社会影响深重,缺乏舆论导向,而学校、教师为此“力挽狂澜”却成为家庭、社会舆论的焦点,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环境中艰难的走着自己的路,压力重重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受骂”。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的不懂事的学生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这样一个终生受骂的职业却拥有极为高尚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的灵魂是那么好教育的?人的灵魂可是另一个人所能拯救的?所以他们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时刻承受着生活的多重挤兑!

首先是社会。应试教育是最近几年教师头上顶戴的新的骂名。谁也不曾注意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无权取消考试,却不得不保留挨骂的权利,被骂成:禁锢学生的思维;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家长的感情!可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考老师!

其次是家长。社会上不是指责教师,就是棒喝教师,却对尊重教师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谁会去想,一个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几十名学生外,他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而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么的头疼!

再次是教师的上司们——一些端坐在研究桌前的教育家们。他们在那里异想天开,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个指示,而第一线的教师必须立即跟上,稍有差迟,一大堆的批评与呼吁就会接踵而至。就像减负,狂喊着减负的人却不能取消考试,结果让每一个教师变成了超人――既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应付难度一点不减的考试。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对提高个人素质的无所适从。

而教师也同样在教学餐桌上又要精心准备一盘素质大餐,而且必须做的精美而实用。这是教育家们尚未实现的方案,却很可笑的扔给了在多重压力下生存的教师们完成!

请问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到底应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要想救救我们孩子,不先救救我们的教师行吗??

第二篇:教师们我们还等什么?

老师们,我们还在等什么?

94小学 单贺艳

我出生于莎车县,在我小时候,那里的生活环境很差,到处是土路,坑坑洼洼,走过去满身是土,显得人都很没精神。出门坐着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毛驴车、马车,自行车在当时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那时候我最想得到一辆自行车。由于这样的道路,这样的交通,进城一趟很不容易。现在,各个方面的条件都特别好,很多人拥有了摩托车,汽车,政府为我们修建了柏油马路,出远门可以坐火车、飞机,很方便,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样的幸福很多很多,数也数不完。

在暴恐事件发生以前,我被分配于莎车县恰热克镇工作,在那里我无忧无虑,我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汉族教师,和所有的民族同志融为一体。工作中我们尽情交流,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学校领导也很重视我,努力地培养我,也造就了现在工作上突出,有能力,有担当的我。在平时生活中,各民族同志也非常关心我,非常尊重我的文化,我很喜欢和他们交流。那时,每当过节,我们都相互拜年,毫无顾忌,我很享受当时的生活,我也非常感谢校领导对我这样一个汉族同志的培养和各民族同事对我的帮助。可美好的生活却如此短暂,近年来宗教极端思想蒙蔽了维吾尔族同胞的双眼,一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宗教外衣,煽动朴实的群众制造事端,破坏当下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这时候我还能沉默吗?还能无动于衷吗?还能麻木不仁吗?绝对不能!“三股势力”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近期,在一些工作会议上谈到了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有宗教极端思想的坏分子,听到这庞大的数字,我感到很震惊,也很羞愧。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教师队伍是纯洁的,不应该有任何污染的,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下一代才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才是有希望的。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崇高的职业中竟也出现了被宗教极端思想蒙蔽了双眼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是他们让如此高尚的职业蒙受耻辱,是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到因为作为一名教师而脸上无光。我一直在思考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为何会是非不分,立场如此不坚定,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走上不归路,难道他们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吗?忘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履行职责是什么了吗?他们如此恶劣的行径怎么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呢,他们怎么能忍心残害如此幼小而可爱的孩子们呢。国家的自豪感何在?民族的自尊何在?他们行为是凶残的,是狂妄的,是自私的,更是荒谬的。我作为教师,是做好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我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带头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努力净化育人环境,教育好学生,我还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好学生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向宗教极端势力发声亮剑。我一定要认真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高度,率先带头站起来发声亮剑,坚决与“三股势力”划清界线,坚决与宗教极端划清界线,坚决与“两面人”划清界线,一定要筑牢我们的教育阵地.我之所以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更是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的民族、热爱家乡和亲人、也爱我自己。对“三股势力”在态度上的任何暧昧和动摇,丧失了人作为人的正常感情,背弃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亵渎了教民的核心信仰,违背了党员的起码党性,我绝对不能熟视无睹,不管我们属于哪一个民族,不管我们是普通群众还是党员干部,我们对“三股势力”都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坚决反对!我们是一个团体,队伍中如有一名坏分子的存在,我们纯洁的队伍就会被玷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每个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每个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民族团结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暴恐份子破坏民族团结的企图就永远不会得逞。我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民族、情感、语言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和独特作用,积极主动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敢于担当,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发声亮剑,誓与“三股势力”做坚决斗争。教师们,我们还等什么?

这次发声亮剑我不会只是仅仅在嘴上一说,请大家看我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是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请组织和同志们监督我.

第三篇:高三父母们要学会与孩子交流-精选文档

高三父母们要学会与孩子交流

高三家长怎样才能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与孩子有效地交流呢?其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跟孩子交流,说什么;二是跟孩子交流,怎样说。跟高三孩子交流,说什么?

很多高三考生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对高考这件事上心,因此总会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他们孩子高三时是怎样为孩子助力的,甚至还有不少人具体问到是否需要每天亲自督看孩子背英语单词,帮孩子具体分析试卷等等,其实这些事情都用不着家长亲力亲为。假如每天都在跟孩子周旋这些事情,那么日常交流就不会愉快。

针对高考,只需打个比方:有一个360度的大圆圈,考生就站在圆心的位置,他想去的学校在圆周的哪个点上、到这个点的距离有多远。前者能够帮孩子找对方向,不走冤枉路,后者能够让他知道自己应该花多大的力气,以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在既定时间到达目的地。

具体来说这件事,就是帮孩子规划好理想的学校及适合的专业,报考这个学校和专业需要的成绩是什么。当然,要做到这些,家长就必须先于孩子一步走进高 三,研究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志向,摸准孩子的“脉”。在搜集、筛选、整理高招信息的基础上,将高考志愿这件事情琢磨透,这样跟孩子“唠叨”起来就都在点儿 上,孩子非但不觉得是“废话”,而且还会很有兴趣地主动交流,从而与家长在默契中达到和谐。

跟高三孩子交流,怎样说?

很多人都觉得高三孩子压力大、脾气坏、不好沟通。其实,正常情况下高三孩子的内心并不复杂,他们大部分的压力是来自繁重的课业负担、同学之间的竞争以 及老师们的谆谆叮嘱。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就复杂多了,比如孩子未来的前程问题、自己的面子问题,以及生活压力等问题,所以在思想上比孩子更容易焦虑,交流 起来更容易犯急躁的毛病。平常在跟孩子沟通时,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1.说话的语气:平静的交流,反容易被接受

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很简单,家长在说任何事情时,哪怕憋着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语速不要太快。要允许孩子反驳、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而不中途粗暴打断。当然,伤人的话更是不能脱口而出。以平静的口气交流,同样的话语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说得再有 理,孩子也会认为你是在教训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2.说话的时机: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时候

很多家长一上饭桌就开始数落孩子,或者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赶紧跟孩子唠叨几句,觉得此时孩子心情好,什么话都能听进去,其实大多数时候结果往往相反。与 孩子沟通、交换意见,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突然,对于家长的批评或建设性意见也易于接受。3.说话的方式:不必非得“定期”“定时”

95后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随性的成分很大,所以不要以刻板的方式跟孩子谈话,否则他们会觉得“假”,往往还没等家长说出什么,就从心底里本能地排 斥。跟孩子交流不必非得“定期”、“定时”,也不要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比如,每天把想要跟孩子说的话写成一封信,塞在孩子枕头下面……别人家里适合的方 式不一定自己家也适合。4.说话的禁忌: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家长不要杞人忧天,把自己的恐慌带给孩子。很多高三家长一想到“高考”这两个字,心里就一阵发憷。有的孩子本来成绩明明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 长却总担心会出意外,时刻提醒孩子别“关键时刻掉链子”,弄得孩子也神经兮兮,导致心理上真的出现问题。另外,家长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别把话说绝,要给孩子 留后路,不给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会塌下来的事情。

第四篇:教师要表扬孩子

教师要表扬孩子

雷鑫宇是班上比较调皮的一个小男孩,特别是做操时总是乱跑,爱跟其他的男孩子开玩笑。刚开始我总是很生气地批评他,把他叫回原来的位置,但没过1分钟就又跑了。有一次他又是这样,当我正要批评他时突然灵机一动:孩子都是喜欢老师表扬的,我为什么不用奖励小星星的办法去鼓励他呢?于是我来到他身边,微笑地告诉他:“鑫宇,如果你能认真地做操,黄老师等下就奖励你一颗漂亮的小星星!”果然,他乖多了,不仅没乱跑还做得很认真,当我奖给他小星星时他甭提多开心了!而且以后只要我说要表扬他,他都会表现得很好。还有一个孩子,当我上课叫小朋友把椅子转过来面对我时,他就是不动,无论我怎么叫都无动于衷,似乎没听见似的。昨天上课他又这样,我的火气一下子冒上来,正想严厉批评他,可想到这招对他又不管用,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试试。于是我强忍住怒火,温和的看着他说:“黄老师相信龙楷是个乖孩子,会自己把椅子转过来的!”没想到话一说完,他就起身转椅子了,还有几个没转过来的孩子看见我夸他,也赶紧把椅子都转过来。我心里一阵乐,赶紧趁机表扬了另外几位孩子。

这两次成功的转变教育,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乞丐站在路旁边卖橘子边行乞,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橘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因为毕竟你我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诉他自己就是当初那个卖橘子的乞丐。而他生活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应,那位商人说:你我都是商人。乞丐便受到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商人,于是就朝这个目标努力,最后取得成功。当我们批评那些所谓的爱捣蛋的孩子时,就使他们受到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也就不会想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很消极;而当我们积极地去表扬他们,夸他们很乖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乖孩子,自己应该这样做,这就是心理暗示的积极效应。

一个孩子表现的好坏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的评价,教师的定位能决定孩子的表现,更能改变孩子的表现,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快乐、健康地成长!

附作者资料——

姓名:黄燕

电话:***

工作单位:福建省古田县大桥中心幼儿园

第五篇:母亲节,祝福我们80后孩子的妈妈们

先说说我们这代人吧我们这代人是不折不扣的80后,可是我觉得80后只是韩寒一类写作工作者书中的代表人物,而不能把所有的80后都包含在内。就比如说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还有8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哎~谁让咱正好赶上咱国家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的好政策呢。想想看,最后那拨80后也都已经成年了,过不了几年我们就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了,到时候人们就会感叹,哇~~~~~满街都是80后耶。其实我倒是觉得什么年代生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的自身品质。要说80后的人问题多多,那么是不是整个社会的变迁所带动的呢。当然80后并不是xx分子,走到哪闹到哪,我们中大部分孩子都是老实乖巧的,要说我们特殊,那估计是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反映在我们身上的新鲜事物是80前的人前所不遇的,所以他们觉得有点怪,当然,也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是捅了点乱子,于是被扣上了80后的帽子。总的来说我们都是好孩子,如今毕业的都在兢兢业业的服务社会,没毕业的都在刻苦学习,总之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着。说完我们这辈人,该说说我们上一辈人。要说俺们母亲那辈人,真是吃过苦头的。出生的时候闹饥荒,懂事的时候闹文化,人快到中年了才赶上改革的春风。成了家立了业,生了我们这些80后,一群和他们当初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他们要习惯接受新鲜事物,要努力保护我们唯一一个宝贝,培养我们教育我们,为的是让他们唯一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将来。就拿我妈妈来说吧,我小的时候妈妈不管冬天夏天都骑自行车送我上学,冬天的时候脚都冻伤了,直到小学5年纪才狠心没去送我,她说那天我自己去上学的时候她在窗户上看了好久,心里特别难受,想到这里我心里也酸酸的。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教会了她上网,为的就是能和在远方上学的我多联系联系。让我妈学会上网是个挺巨大的工程,好在我亲爱的妈妈小学语文都没忘,拼音都还会,所以打字不成问题就是速度慢了点,不过有的拼音还需要纠正啥的,真是费劲啊。可是回头想想,当初他们教我说话写字的时候是不是更费劲,再一想我长这么大让他们费劲的事情太多了。当然,现在我聪明的妈妈已经学会了下载东西,在线看电影,弄qq空间,打qq游戏啥的,就比如说qq空间比我还熟呢。就拿前几天新闻说我们州刮龙卷风来说,妈妈看到新闻就留言给我了,跟着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看见她上网了,她说一晚上都没睡着,看见我没事了才放心了。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孤独的长大,没有兄弟姐妹,对我们自己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其实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父母,尤其是我们这种不在身边的孩子,其实过不了几年我们的父母老了,而我们又分身乏术,再加上我们的另一半也面临着独生子女的问题,到时真不知道该怎么样,两个孩子照顾四个老人的问题真的很难办啊记得大概两年前在马来西亚的电台听到张栋梁的一首献给母亲节的歌《爸爸妈妈》,听过之后就好感动好感动,母亲节了,把它放在博客里母亲节了,祝福我们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祝他们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下载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word格式文档
下载要救孩子,首先得救我们的教师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谁来救我们的天使 ——《颖州的孩子》观后感(5篇模版)

    谁来救我们的天使 ——《颖州的孩子》观后感 我不经意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部短片的名字,起初是因为它在2006年6月华盛顿电影节上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而且还入围了第......

    教师心得:爱我们的孩子

    如果我们每个人是一叶小舟,那家就是温馨的港湾。这对于孩子也是一样。 每天晚上辅导班放学后,总有一两个孩子赖在这里,或翻翻书包,或摆弄个小玩意儿,磨磨蹭蹭就是不回家。 想到......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师们又该如何应对5篇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师们又该如何应对 2015年两会上,互联网一词备受关注,直到李克强总理说出口,许多人仍然不敢相信,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真的被写入了政府工......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2011夏令营教师总结5篇

    —2011夏令营教师工作总结 文/吴艳洁 回眸刚刚过去的21天夏令营,孔老师和滕校长的忙碌身影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她们是最辛苦的!家长把孩子接走的那天,都满脸的笑容,笑容背后却 都......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推荐阅读]

    内疚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做幼儿健康成长的贴心人和看护者。但是在实践中,有时教师的教育行为与“让幼儿接受良好教育......

    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 2010年,一个以生命和信念坚守和诠释了师者尊严的名字“景荣春”,引发了校内校外新一轮对当代教师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思。 诚然,在......

    《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读书笔记

    当自己看到《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的发现》这篇文章时,是被文章的一段文字所吸引的。里面沈老师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每每在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当孩子们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最想对他......

    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五篇模版]

    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作为学生,他们渴求教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