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行政科学监管.
依法行政 科学监管
大力推进驾培行业管理法制化进程
庆阳市运管处(2007年2月)
近年来,我们在驾培行业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依法行政、科学监管”为工作主题,以实施整合战略为突破口,以理顺管理体制为主线,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牢固树立“服务行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行业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科技化、现代化进程,既形成了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实现了行业管理的重大突破。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驾培行业是道路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和运输市场培养合格驾驶人才的重任,驾培行业管理是否规范、驾培教学质量是否有保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的、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支持,我市驾培行业管理曾一度形成了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局面,引发了乱批滥办驾校、市场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驾培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危害交通安全。2000年4月以前,我市驾培行业尚未纳入交通行业归口管理,全市共有驾校30户,其中交警部门批准的14户、劳动部门批准的16户,国有驾校5户、个体私营驾校25户,隶属于交警部门的驾校7户,劳动部门与个人 合办的驾校2户;共有教练车辆108辆,有教员、教练员58人、教学设施24台(件)。全市有半数以上的驾校临时租一块地、两间房,购买或租用2至3辆老旧汽车,到交警或劳动部门办个手续,就招收学员,开班培训。各驾校之间为争抢学员,竞相压价,使省物价、财政部门批准的2600元培训收费标准曾一度跌至1500元。由此造成教学质量无保障,学员基本素质、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低下,被群众戏称为“马路杀手”。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迎难而上,依靠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驾培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市驾培行业管理转入了正规化的轨道,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局面。目前,全市共有驾校11户,其中二级1户、三级10户;有教练车辆146辆,均达到二级以上技术等级;36名教员中,工程师3人、讲师12人,76名教练员中,高级技师17人、中级技师59人;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50多台(件)。与市交警支队共同投资建设了驾培中心,为各驾校提供标准的办公场所和先进的教练场地、教室、教学设施,培训考核实行统一管理。
二、主要做法
抓住“一个关键”,尽力理顺驾培管理体制
国阅〔1993〕204号、国务院办公厅发〔1994〕29号 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驾培行业正式纳入交通行业归口管理。这两个文件出台后,交通部和省政府根据文件精神,相继制定了驾培行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办法。1997年,《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理顺驾培管理体制,实行交通行业归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具体落实中,不断出现“梗阻”和“断层”的问题,驾培行业原有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理顺管理体制,从体制上根除弊端、破除障碍,而理顺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落实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组织人员,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对全市驾培行业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驾校数量、审批单位、隶属关系、分布状况、后续监管、教学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情况,依据国家政策和行业法规,积极向上汇报,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全市驾培行业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政府后,引起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4月,市政府召集交通、公安、运管、交警、劳动、工商等有关部门会议,就全市驾培行业实行交通行业归口管理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进一步明晰了各职能部门在驾培行业管理中的职责,并以市政府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驾驶员培训行业的主管部门,运管部门具体实施管理工作”,“驾驶员培训经营开业,必须持有运管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方可受理办理营业执照申请。”这次会议,使我市驾培行业管理工作进入了政府工作范围,由部 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为驾培行业管理工作转入正规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按照这次会议的决定,在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交通部规定的开业条件,对全市30户驾校逐一进行了审查,为16户驾校办理了《培训许可证》,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迈出了驾培行业纳入交通行业管理的第一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我们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在市政府及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与市交警支队协调,就驾驶员培训市场管理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于11月份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驾驶员培训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驾校的审批权限、管理职责、教学培训、考核发证等各个工作程序和环节进行了规范。至此,全市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突出“两个重点”,大力规范驾培市场秩序
一是以清理整顿为重点,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00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驾培市场专项整顿工作6次,其中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整顿1次,运管部门与交警部门联手开展整顿2次。2000年6月,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安委会、公安、交通、交警、运管、工商、劳动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市驾培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专向整顿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整顿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协调一致,紧密配合,破除阻力,冲破困难,强行查封了不符合开业条件的12户驾校,使一些长 期以来非法经营、严重扰乱驾培市场秩序的非法驾校退出了驾培市场,极大地净化了市场秩序,为进一步加强驾培市场管理肃清了障碍。这次清理整顿,使全市驾培市场管理向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但交警部门创办的驾校,对运管机构实施行业管理工作形式上接受,实际上抵制,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极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将驾校的法制化、社会化作为驾培市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一方面通过积极向上汇报,取得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交警部门与所属驾校脱钩;另一方面与交警部门交涉,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并按照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原则,利用3年时间,使交警部门所属的7户驾校全部实行了社会化管理,使我市驾培行业管理工作步入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国家和省公安、交通、农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整顿工作的文件和实施方案,我们以此为契机,与市交警支队联手,开展了驾驶员培训市场集中整顿工作,取缔非法驾校5户,通过兼并和重组,将其他驾校整合为11户,清退学员3000多名,退还报名费近500多万元。联合物价部门,对各驾校的收费行为进行了整顿和规范,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驾校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驾培行业各项收费基本足额到位。
二是以科学监管为重点,建立运作规范、透明高效的管理体系。从建立健全对驾校的管理体系入手,借鉴外省、市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驾校管理、考核、奖惩的具体办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从资格条件、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内部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规范,形成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管理体系。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各驾校现场办公,指导驾校制定和完善了企业章程、发展规划、诚信服务承诺、文明办学公约、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了各个专职管理机构,统一了各项管理台帐、基础资料,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服务质量信誉度考核制度,半年集中考核,年底综合评价,并将服务质量考核情况作为驾校等级评定和业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在服务质量考核中不达标的驾校进行限期整改或降级处理。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驾校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驾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年来,共协调和帮助各驾校解决各类问题30多件,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8份。注重实施典型带动战略,大力扶优扶强,对内部管理好、竞争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驾校,从发展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培育行业“骨干”和“龙头”,带动行业发展。先后2次组织各驾校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赴外省进行了参观学习,带动了驾校管理水平的提升。重视抓好驾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每年开展文明驾校、技术能手、行业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适时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使全市驾培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行业形象不断改善,为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管理的法规和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驾校盲目发展,驾培市场呈现出“多、小、散、弱”的局面,多数驾校无固定的办公场所、无训练场地、无教学设施、无合格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一直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这是迫使我们一直苦苦思索和探讨的问题。2003年,我们组织考察组,赴大连市考察学习了驾培行业管理、驾驶员培训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认真分析研究、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向省局提出了建设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的想法,得到了省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04年5月份,省厅翟副厅长、省局王局长莅临庆阳,就这个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同意先期立项建设。在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为了确保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和发挥效益,我们在与市交警支队协调的过程中,形成了两家合建的思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报告》、《设计方案》、《开工请示》得到省厅、局批复后,该项目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2006年10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1860万元,占地面积165.5亩,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由教学办公区、桩训桩考区、道路训练区和学员生活区构成。教学办公区设置电教室、术科教室、模拟教学室、教具室等18处,驾校办公室12处,可同时满足500名学员培训和10所驾校办公;道路训练区建设了全长7公里的大八字形路、小八字形路、盘旋路、蛇形路、直角路、坑洼路、坡道、单边桥、双边桥等各种模拟 路段和障碍物绕行、侧方位停车、限宽门等设施,可容纳50辆车同时教练;桩训桩考区设桩台18个,配备先进的全封闭式电子桩考仪4处,对学员考试实行自动化管理;学员生活区建有学生公寓、餐厅等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在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与市交警支队联手对全市驾驶员教练场地进行了清理,强行关闭不符合标准的教练场地11处。项目建成后,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离的原则实行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和运作,接受行业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市各驾校全部进驻驾培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自2005年圆满完成兰州军区预征驾驶员培训任务后,2006年共培训驾驶员5460名。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的建成和投入运营,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我市驾校教学培训无场地、教学质量无保障的问题,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使全市驾培行业实现了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彰显了良好的运输安全效益、市场整合效益、节约成本效益、节能降耗效益、带动发展效益等社会效益,而且在投入运营的第一年就创收26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开门红”。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升培训教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培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驾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按照交通部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教练员资格条件的规 定和要求,对全市各驾校教练员的“三证”(身份证、驾驶证、技术等级证)进行了审核,对其经营行为、职业道德、驾龄及驾驶经历进行了综合评审,对职业道德差、教练技术差、教学水平差、社会反响差的21名教练员取消教练资格。严格落实教员、教练员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市教员、教练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坚持每年对各驾校管理人员、教员、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教学资格管理、先进个人评选、驾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坚持每半年对各驾校教员、教练员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通过笔试、口试、现场教学、民主则评等方式,从理论素质、教练技能、授课水平、教学质量、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达不到相应条件和标准的,吊销教员、教练员证,取消教学、教练资格。2006年,对全市106名教练员上报省局进行了考核,经考核合格的76人,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教练资格。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市驾培师资力量有了较大提升。
三是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为提升培训教学质量提供硬件支撑。驾驶员教学培训的高质量,必须依靠设施设备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以资格评定和年度审验工作为契机,督促各驾校及时淘汰落后的教学器具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教练车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全市各驾校累计投资120多万元,更新和新增教练车146辆、添置教学设施设备30多台(件)。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建成后,为了适 应现代、科技化、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我们先后投资290多万元,购置和安装了透明教具、示教仪器、教学软件、模拟驾驶仪、投影仪、桩考仪、无纸化考试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全市驾培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落实“四项制度”,全力规范驾培教学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进场审查制度,把好源头关口。各驾校进驻驾培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后,我们通过实行了进场审查制度,从整个教学培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严把关口。每期开班,各驾校先凭学员报名册向运管机构提出开班申请,运管机构审查备案后,发给开班通知书,各驾校再凭开班通知书进入驾培中心开展教学培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个别驾校买证卖证的问题。
二是严格落实培训记录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把严格培训记录和教学日志的填写作为规范各驾校教学培训行为的主要手段。各驾校在教学中必须按要求填写培训记录和教学日志,培训记录经学员、教员、驾校负责人签字后,由运管机构审签意见,改变了用印章代替签名的做法;教学日志由教员和教练员分别填写所用学时、评价意见并签名,由学员签字确认,纠正了学员代填代签的做法。通过严格落实培训记录和教学日志制度,保证了各驾校按照交通部新的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
三是严格落实培训结业证制度。各驾校教学培训结束后,我们在核发培训结业证时,与培训记录配套审核,加注 教练人员、准教证号、教练车号、结业证号。对审查合格的,发给培训结业证,各驾校凭培训结业证方可参加交警部门组织的考试考核。同时,从道路运输市场准入方面加强驾培管理,驾驶员办理从业资格证时,须持身份证、培训结业证、驾驶证方可报名。
四是严格落实教练车辆管理制度。对各驾校教练车辆逐车进行了检测审核,清退达不到二级以上技术等级和相关要求的教练车辆31辆。统一了教练车辆的标志标识,核发了内置式教练牌。严格落实教练车辆定期维护和检测制度,确保了教练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障了教练安全。
三、几点体会
(一)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理顺驾培行业管理体制的根本保障
驾培行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执法依据、管理职能、管理标准、管理目标各有不同,在政策的落实中,容易造成互相掣肘的问题,严重制约驾培行业的管理效能。因此,建立统一协调、步调一致、程序严密、畅通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实现驾培行业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只有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态势,协调和统一相关部门的管理行为,才能形成各部门之间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良好局面,才能保证行业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才能为驾培行业的提速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保障。我市通过将驾校收归交通行业管理、取 缔非法驾校和整合市场资源、进驻驾培中心实行统一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破除了驾培行业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局面,理顺了驾培行业管理体制,主要得益于市政府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运管部门与交警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实现驾培行业管理规范化的关键所在
驾培行业的管理职能重在运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运管部门主要负责对市场准入的源头管理和对培训活动的过程管理,交警部门主要负责考试和发证。只有两者的管理工作紧密衔接、互相配套,才能保证驾培行业整个经营过程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因此,运管部门与交警部门的合作关系在驾培行业的管理中至关重要。我市推进驾培行业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也正是运管部门与交警部门的管理从相互脱节向密切配合转变的过程。
(三)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驾培行业提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市场主体多、实力弱、层次低是西部地区驾培市场的客观现实、也是制约驾培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只有实现了市场主体从“多、小、散、弱”向集约化、规模化的转变,才能提升行业的发展效益,才能实现提速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我市按照发展与规范相集合、整合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大力实施整合战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结构调整,将全市原有的30户驾校整合为11户,并以驾培中心 为基地,实行统一管理,有效地节约了原来分散经营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和驾校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使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我们在驾培行业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果说有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应归功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亲切指导、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归功于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务实创新。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深感,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与上级的要求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比,尤其与我们的愿望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就驾培行业发展现状看,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厅、局的总体部署,团结奋进,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大干快上,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把行业管理的职责履行好,把党的要求落实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努力开创驾培行业培育发展和依法监管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推进驾培行业有快又好的发展。
第二篇: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之我见
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之我见
泾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虎彦贵
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历风雨6载,从单纯药品监督管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三大职能的拓展看监管,从体制的逐步完善到阶段性工作成效看监管,依法行政始终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运行的灵魂。当前,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大背景下,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仅就依法行政略作浅谈。
一、提高认识,正视问题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将依法执政确立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2004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具体任务、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局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局党组对贯彻《纲要》的一系列部署,始终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中心之一狠抓落实,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等专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推进。从这些重要举措我们总结出:依法行政已经成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成为实现建设法治药监,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方式;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途径。食
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干部队伍法律素质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些影响执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与党和人民的殷切盼望,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法行政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官本位思想在极少数干部的言行上依然有所体现,口头讲依法行政,办事时却依旧按照“潜规则”行事,运用法律解决问题、严格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观念差。少数人员把依法行政庸俗的理解为“以法行政”,认为依法行政就是以法治民、以法治事、以法治别人,片面强调和夸大行政权力,缺乏自律约束意识。依法行政作为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要求行政权力来自法律,行政行为遵守法律,行政违法承担法律责任,其实质是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具体而言,依法行政不仅要依法治民,还要依法治官;不
仅要依法治事,还要依法治权;不仅要依法治别人,更要依法治自己。二是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当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具体表现有:个别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许可依然凭经验办事,习惯于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能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实施行政许可,如:一个“窗口”对外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受理许可不使用许可文书、不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审查不严格等,行政许可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一些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滥用强制措施和自由裁量权;“重实体、轻程序”,擅自改变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擅自改变执法办案的流程,擅自剥夺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申辩权、救济权等权力;行政处罚文书的使用不能清晰反映执法办案的流程,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事实表述不清,案件定性不准以及法律适用不准确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三是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和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还不到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效果有待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没有形成执法监督的合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严格;执法监督制约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降低了执法监督的效能。四是个别执法人员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扎实,办事推诿扯皮;有关的禁令执行不到位,个别人依然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严重削弱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权威,有损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在社会上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加以解
决。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正确估价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现状,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抓好整改,做到“四要”
切实解决好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努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的当务之急。抓好整改规范,关键是做到“四要”,即:问题查找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整改措施要“实”、措施落实要“严”。
(一)、问题查找要“准”。只有问题找的准,才能突出重点,整改工作才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要深入组织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特别是要把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在此基础上,确定整改任务和重点。找问题要紧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执法实际,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就查找哪些方面的问题,哪些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就重点查找哪些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要抓住重点岗位和环节,重点从容易发生执法过错,出现执法不规范问题的执法环节查找问题;从容易出现执法不文明行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执法岗位查找问题;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以及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的申诉举报和新闻媒体披露的案例中查找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自查、联查、互查等多种形式查找问题,同时还要通过发放征求意
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向本单位全体执法人员征求意见;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征求意见;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使问题找的准确、全面、切合实际。
(二)、原因分析要“透”。在找准问题、确定整改重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存因是关键。既要分析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又要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既要看到问题存在的表面原因,又要看到问题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三)整改措施要“实”。要端正思想认识,敢于揭短、敢于露丑,不要有怕暴露问题、怕影响部门形象的思想顾虑。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的整改方案,对照确定的整改重点,逐项分析、研究、讨论,逐项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的制定要从克服“走过场”、“刮台风”,消除“雨过地皮湿”现象的立意出发,出台治“本”之策,出台建立长效机制之策。
(四)、措施落实要“严”。对于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能立即改正的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改正的要明确改正时限,限期进行整改。对在整改中发现的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和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要严格落实责任,依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有关程序,严肃进行处理。要坚持边整改边规范,哪个方面的条件成熟就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解决和规范哪个方面的问题,确保执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
三、力“促”规范,重在建“制”
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不
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抓好行政执法行为的整改和规范,另一方面要抓好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规范执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整改规范,制度建设要先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要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情况,重点健全完善三大制度体系,即: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体系、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考评体系和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涉嫌犯罪行政处罚案件移交规范、执法文书使用规范、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扣留罚没物资处理规范等制度,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环节、每一个执法程序都有章可循。通过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案卷评查等制度,确保所有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都毫无例外的受到法律追究。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涉及食品药品监管行政管理机关长远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带头抓落实举足轻重。依法行政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生命线,要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组织,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特别是要实行依法行政主要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效能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依法行政工作自己有体会,群众有感觉,思路有创新,监管见成效,以此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作者工作单位:泾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三篇:注重日常监管严格依法行政
注重日常监管严格依法行政
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
——双峰县安监局依法行政典型材料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近年来,双峰县安监局以强化日常执法监管为手段,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做到“法之必行”,推动全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安监系统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
一、铺好“三块基石”,打好日常执法监管基础。
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日常执法工作。一直以来,双峰县安监局充分认识到加大行政执法日常监管力度,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将强化日常监管始终摆在安全生产工作突出位置,克服人员少、职能多、任务重、责任大等诸多困难,建立健全、完善了一系列日常监管工作制度,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与倾斜。二是突出法制意识,规范执法行为。近年来,该局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对所有的案件,从现场检查、责令改正、整改复查、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审委审议、告知、作出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罚适当,确保了行政执法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下达的每一份执法文书、开展的每一次监察活动、处罚的每一起案件,都基 1
本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三是将执法人员素质提升作为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制定了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培训制度,坚持局机关周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和每年的乡镇安监员业务培训制,积极组织参加由省局、市局组织的各种安全生产理论与业务培训活动,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学法、用法、守法;针对职责多、新人多、业务生的实际,邀请有关专家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使全县安监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鼓励相关人员报考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凡考取了资格证的报销所有学习和考试费用,目前,局机关干部有10人、乡镇安监员有9人考取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
二、把好“三处关口”,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力度。
“三处关口”分别是事前监督、事中监管和事后监察。首先,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前移,放在事前监督、事中监管上,把住安全准入“门槛”,坚决把那些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或者不安全因素多、事故隐患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排除在安全准入“门槛”之外,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执法工作计划,规定对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及规模以上工商贸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检查安排,并严格落实到位。其次,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力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依法采取监督措施、处罚措施,下发整改指令书的,一律
按期进行复查验收,凡到期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根据法律依据在法律规定的条款和限额内进行处罚,严厉打击矿山企业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的非法、无证生产经营行为,2010年共依法下达整改指令书829份,立案调查116起,行政处罚罚款共计127万元。最后,坚持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原则,重点查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且导致事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凡发生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监局都牵头组织公安、监察、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认真查找事故原因,准确分析事故性质,严格认定事故责任,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科学制定防范措施,严防类似事故发生。
三、坚持“三项结合”,推动日常执法监管深入。
一是日常执法监管与优化执法环境相结合。通过日常执法监管,利用各种场合,积极宣传安全生产严格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让所有的企业都清楚明白倡导安全生产、严格依法行政,就是服务企业的本质安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安全生产依法行政意识等,进社区、进乡村、进工矿、进学校,让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二是日常执法监管与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相结合。《错案追究制度》、《案件审理规则》、《安监员职业准则》、《执法监督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学习会议制度》、《案件办理时限制度》、《案件归档
制度》等规章制度,在日常执法监管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凡涉及安全生产日常执法的事项,都有制度作出相应规定,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三是日常执法监管与各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既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定期或不定期协调国土、公安、交通、质监、工商、电力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深入一线,对辖区内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逐个排查,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措施近移,又注重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日常监管持之以恒,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全方位到位。
四、突出“三个节点”,创新日常执法监管方式。
一是扎实做好委托乡镇安监站开展行政执法。早在2006年,双峰县安监局即与县法制办联合行文,将安全生产部分监管职权委托给乡镇安监站,开展简易程序的行政执法,对启动一般程序的行政执法,实行一事一委托、一事一审议,全面加强对各行各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安全监管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二是塑造安监行政执法良好服务形象。近几年来,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该局十分注重安监执法队伍形象建设,注重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坚持执法公平、公正、公开,积极防止暴力抗法,注重人性化执法,突出效能执法、诚信执法、廉洁执法,做到了执法顺畅,确保了全县有一个好的执法环境,在企业和群众中赢得了广泛好评,2010年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中,安监局获第二名。三是建立了广泛的依法行政群众参与和监督机制。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的关注
程度越来越高,群众参与、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为此,该局端正思想,在认真接受县委、人大、政协以及上级安监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真诚、热忱对待群众和其他各方面的监督,鼓励群众监督举报执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安全生产参与权、知情权和举报权。
五、树立“三类典型”,巩固日常执法监管成果。
坚持考评结合、注重实绩的原则,建立了执法示范单位、执法标兵和优秀安监员“三类”典型评选办法,树立起了一批依法行政工作榜样,奠定、巩固了良好的执法基础,有效推动了日常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对全县安监系统的日常依法行政工作起到了典型引路、推动全局的作用。
第四篇: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河口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2010年10月29日)
自《山东省依法行政第四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分局围绕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有力促进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分局先后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执法规范化先进单位,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比优秀单位,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先进单位以及全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先进集体。
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分局每年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七年来,一直坚持“一日一题,一月一法,一季一考”和周五课堂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分局的执法案卷分别在市法制办、区法制办及市局组织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案卷。分局先后在全市系统《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药品稽查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有1名同志被授予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稽查能手称号。二是开展了管理相对人培训,每年组织管理相对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历年培训覆盖率均达到100%,提高了他们的守法意识。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电视台播出了《民生安康》专题栏目11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法律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的“五进”活动。五年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8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编印食品药品法律法规资料汇编20余期,制作电视专题片7个,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竞赛2次。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完善了行政检查、执法办案、执法监督与行政许可等相关制度25项,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全面推行了执法责任制。明晰了执法依据,坚持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原则,依照法律规定梳理了执法依据,确定了138项行政处罚事项。按照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的原则,确定了23个执法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权限等内容。实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把规范化执法工作纳入分局《千分制考核》。三是加强了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初审”办理程序,实行了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等服务承诺制度,并落实了初审终身负责制。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在药品监督检查中,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检查,做到查前有计划、查中有记录、查后有总结。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所有药 2 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进行了归类,并逐条细化,分为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五个层次,并明确了处罚种类和幅度,梳理处罚权50项,细化处罚标准156项,保证了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加强政务公开。在办公场所设臵了政务公开栏,对审批项目、依据、申报资料及办理程序、时限等进行了公示。在办公大厅显要位臵摆放了效能监督公示牌,设臵了群众意见箱,公布了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途径。立足工作实际,向社会做出优质服务承诺,并进行了公布。
(三)加强执法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分局在强化廉洁从政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监察力度,建立起了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
强化内部监督。一是规范了行政处罚程序,制作了流程图,从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理、处罚、结案、涉案物品的保管和处理等各环节办理的步骤和时限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做到了立、查、审、罚分离。二是每年开展案件评查活动,解决案件办理和文书制作中的问题,提高了案件办理质量。三是实行了案件审核委员会集体审核制度,保证了处罚的公正。
加强外部监督。一是实行了执法监督卡制度。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必须向被检查单位免费发放统一格式的执法监督卡和贴有邮票的信封,由被检查单位对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后,寄至市局监察室,主动接受市局和被检查单位的双重监督。二是与管理相对人开展了廉政勤政双向承诺活动。3 区分局每年都与辖区内所有行政相对人签定双向承诺书,就廉政勤政向行政相对人做出15项承诺,行政相对人相应做出8项助廉承诺。三是实行了执法监督检查登记制度。印制执法监督检查登记薄,由行政相对人保管,执法人员去检查时,必须在登记薄上做好登记,记录检查日期、执法人员姓名及详细的检查情况,由行政相对人签字确认。该制度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监管覆盖率,而且杜绝了乱检查行为。四是实行了案件回访制度。成立了由局长、纪检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案件回访小组,定期开展回访活动,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五是通过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开展《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封信》活动等方式,定期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他们的监督。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了执法行为,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实行以上制度,分局行政执法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其中,执法监督检查登记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和双向承诺制度已在全市系统推广。自建局以来,分局实现了行政执法“零诉讼”、“零复议”和“零投诉”。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衔接、不配套和滞后的问题。二是企业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不够强,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制假售假、无证经营还有发生。三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和老年群众的食品药品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4 四是相对于被监管单位的数量和违法手段高科技化趋势,基层执法人员数量少,执法装备相对落后。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高层次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基层执法单位装备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各环节监管部门职能关系。
第五篇: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定要求,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们路政执法职员来讲更为重要。
一、法律需要被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句人所熟知的话: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建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假如没有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所有的法律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法律被所有人寻求和信仰,让法律占据心中至上的地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此,一定人人遵法,人人依法。
二、执法程序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专门提出没有法定根据或不遵遵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份,依法行政,必须依托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增强程序意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动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进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首先必须彻彻底底的执行亮证、调查、制作法律文书、告知救济方式等程序,要做到案件经得起斟酌、经得起复议、经得起诉讼,果断避免因程序缘由导致的复议或诉讼败诉。
三、行政执法要公道。公道性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要求。首先,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同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同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没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正当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四、执法目的是为民。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当前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要维护好人民权益。工作做得好不好,终究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始终坚持为民监管,以人为本,把切实保护好人民健康和生命权益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题目,为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依法行政事现代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我以为必须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法律信仰、规范执法程序、正当通情达理行政、做到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托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建立并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全面推动五个监管,依法行政,为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