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克强:实现医保覆盖,“死角”是关键
李克强:实现医保覆盖,“死角”是关键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3-01-22 分享 |
[导读]医改要直面城乡和区域两大差距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医改直面这两大差距,从保基本开始,从强基层起步,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李克强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强调
李克强: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
李克强指出,医改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既涉及民生又事关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又联系到居民消费,许多国家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推动转型,都把医改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三年多努力,医改取得的阶段性明显成效超出预期,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难以逆料,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
卫生部目前已将20种疾病纳入大病医保范畴,今后这一范围仍将逐步扩大。李克强就此指示,对于那些中等收入家庭难以承受的疾病,对于那些一个大病就返贫的家庭,要靠政府、慈善机构、保险机构共同努力,今后要走三管齐下、共同救助的路子。
中国农村居民20种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将提高
记者15日从全国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现场推进会获悉,儿童白血病、终末期肾病、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医保“报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改革措施的叠加,将有效避免农村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循序提升 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到农村居民大病保险
2012年8月30日
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公布,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这将“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再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一,保障对象
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
二,资金来源
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三,保障标准
患者以年度计的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断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
四,保障水平
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五,承办方式
政府部门确定报销等政策,通过招标选定承办的商业保险机构。
2013年
农村医保扩充大病保障范围
2013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重点将向大病转移。肺癌、胃癌等20种疾病全部纳入大病保障范畴,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到90%。
目前,新农合制度已覆盖约8.12亿人,覆盖率达98%以上。今年,新农合全国人均筹资达到34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新农合总筹资额可达到2700亿元。
“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何区别?
6部门指导意见要求利用部分新农合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在参合(保)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大病保险政策是以参合(保)群众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作为报销标准,而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是以病种作为切入点。
在已开展大病保险试点的地区,将优先把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先由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对补偿后个人负担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补偿标准的部分,再由大病保险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补偿。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居民,还将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工作相衔接。我们将力争通过相关改革措施的叠加,有效避免农村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报告称全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据统计,全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发病率无论男女,城市均高于农村。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城市和农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让医保覆盖不留死角
重视大病为新农保加分
实来看,还不能建立一个面向“大多数”的高质量医保,那么针对“极少数”,为特殊病种提供特殊保障,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只有这样,农民才会“小病不再拖,大病敢去治”。当然,我们还希望新农合能够进一步扩容提质,比如把肝癌这样的恶性病,纳入大病保障范畴。以此为新农合继续加分,为农民带来更多新希望。
完善医改,救济每一个“胡镓豪”
类似于胡镓豪的父母所罹患的尘肺病,是不是已经纳入了大病保险之内?《指导意见》对于大病并没有明确的划定范围,但却明确地表示要以新农合的参保内容为基础,而根据目前许多地方的医保政策,尘肺病属于职业病的范畴,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之内,而是由患者的务工单位或者由相关的职业病商业保险负责报销,而农村居民由于打零工,难以申请工伤保险,胡镓豪的父母就是由于处在医疗保险的夹缝中才更加陷入困境的。
大病医保“惠民含量”当循序提升
对制度轮廓的勾画,终须落脚于细节性践履。医保的本质是“服务”,延长人本关怀的触角。所以,在现实践行中,于程序制定、信息联网等方面多下工夫,减少折腾,也规避农民患者因信息隔膜等吃亏,很有必要。
农村大病医保“提标扩面”,以惠民为依归,也会折现为社会进步的增量。当然,它离“臻于至善”还有差距,在向前迈步的基础上,它需要更纵深化的循序提升。
第二篇:湖北2013年已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
湖北2013年已实现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
目前近4万人受益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参保居民。记者8月3日从省人社厅获悉,我省早在2013年就实现了大病医保城乡全覆盖,目前已有近4万人受益。
据介绍,大病医保保障对象及范围,是对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患者住院和门诊治疗特殊慢性病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超过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以上符合“三目”范围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不含起付线。目前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8000元。
比如,患者王某的医疗总费用总额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报销1万元,自付1万元。有了大病医保后,由于自付部分达到了8000元的大病医保门槛,这1万元将至少可以再报销50%,患者最后自付费用将不超过5000元。
相关阅读: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79岁老人自己动手修步道 四个月搬运三万斤砖块中国农民工用工紧张加剧 工资成本将继续上涨成都一名“独腿村医”30年拄拐走10万里出诊路北京一男子卡入护栏死亡 警方排除刑事嫌疑县委书记敛财上亿获死缓 称未获提拔后只想挣钱城市清洁工:长衣长裤“蒸桑拿” 靠喝水过夏季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意见》提出,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
根据《意见》,到2017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提高保障水平方面,《意见》指出,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相衔接。参保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并随着大病保险筹资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为鼓励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服务,《意见》明确,原则上通过政府招标选定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对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免征保险业务监管费。
第三篇: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
当今世界的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科技列为本国战略重点,在我国,只有实现科技的飞跃发展,才能保障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说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
20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科学革命,先后在能源、材料、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引发了持续一个世纪的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到20世纪末,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再一次启动了人类社会新一轮的现代化进程。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由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引发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发动机。
马克思说:“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锐利武器,具有内在的革命性。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在科学技术发生革命的前提下,社会生产力才会发生革命性的飞跃。从人类文化发展角度看,在人类科学技术实践中产生的科学文化,如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提倡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质疑、尊重实践、崇尚创新等,对人类文化发展则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形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等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正是科学技术内在的革命性,透过其生产力和文化双重属性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启动了人类社会几次现代化进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备受屈辱的悲惨境地。自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技术救国试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提倡“科学救国”;从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包含科学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新式教育,到提倡“教育救国”;从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提出“欧化”、“西化”等模仿西方社会模式的“现代化”口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苦苦追求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对旧中国实行了彻底的改造,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与自主的国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政治和社会基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新中国就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体系。“十年**”使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到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当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了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传统意义的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今天的现代化概念,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是指从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演化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指其加快发展,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早在1963年,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时
也高瞻远瞩地指出:“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的实质,对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而正确制定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50年进程中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一是要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在以资本和资源为发展基础的工业经济时代,提高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大工业生产要求的创新效率,保持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的领先,是企业应对剧烈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国家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知识经济时代,以最新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首要因素,科学本身是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高新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将不断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科学和教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如同工业经济时代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样,对科技与教育的投入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公共性战略投资。
二是要全面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影响。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理解,认为现代化包含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等方面。尽管这一理解带有西方价值理念的痕迹,但认为现代化不仅包含经济发展,而且也包含社会结构变革、民主与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等诸多内涵,是社会的系统演化这一观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将对经济、社会、文化以至政治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将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将为维持和改善我们的生存发展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主要的支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科学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明的基石;科技实力将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国与国之间政治实力较量的关键和基础,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
三是要正确理解何为“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走在前面不但是指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要适度超前,更重要的是要求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自近现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本身就一直是国际化的,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内领先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技术创新与转移成为超越国界的活动,填补国内空白将成为过时的概念。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走在前面。
现代化的基本内核和动力源是科学技术。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现代化,进而推动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基于对典型国家的现代化基本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科学技术对现代化的作用强度平均达到62%以上,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我国科技社会的发展程度及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约为它们的三分之一,主要差距是人均R&D支出低、大学普及率低和人均教育经费低、每百万居民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数低。低水平的科学技术水平导致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缓慢。
因此,我国在科技发展推进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主要任务是:①在科技自身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科技转移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任务。②在科技经济方面,面临着发展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任务。③在科技文化的建设方面,面临着发展近代科技文化和构建现代科技文化的双重任务。④在科技体制的建设方面,面临着开展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的双重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到建国100周年前后,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使国家创新体系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综合竞争力中最具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在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精神的今天,明确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引导我国广大科技人员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试论科学技术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路甬祥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周恩来选集》下卷 “科学技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张云霞
第四篇:教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是关键因素。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先进理念,探索有效教学,千方百计创建高效课堂。可教育实际往往不容乐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学校应该从教师素质上下工夫。
一、提升专业化水平是根本
1、校内武装校外充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校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老师学习提高,比如集中学习,下发资料教师自学、网站学习等组织形式。选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赴兄弟学校或者省市内名校,学习集体有效备课、打磨课的方法、领略名师课堂教学风采、聆听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指导,和同行共同研究课例的学习最有效。因为这种内容的学习教师最愿意接受,也愿意去研究微观的教育教学问题。让这些学习成果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东西后在校内进行了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演示和课例研究,学校就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学习氛围。
2、课堂实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学校深入开展了以“汇报课、展示课、参赛课和研究课”为主的“四课”研究活动。以理论学习与课例研讨相结合、现场研讨与网上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研究。一是同课异构。为了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最佳方法。学校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了课堂教学活动。与其他职业学校开展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探讨活动。双方教师共同观摩研讨课,并以“各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开展了网上交流的活动,讨论出各门课程有效教学基本模式。二是名师引导。每学期学校所有专业带头人亲自示范,为全体教师展示示范课。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高效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学校教师在学习、模仿名师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同时,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力争形成教师教学的个性特长,一批教师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迅速成长。
3、“青蓝工程”培养新秀。
为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中的模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学校开展骨干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自主申报、教学竞赛、全面考核、评议决定五个环节,给参赛者一次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实效性备课是基础
为了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学校对其有明确要求,要求备课“四处留痕迹”:教材上留痕迹、教参上留痕迹、教案上留痕迹、作业上留痕迹,要求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制定学案等等。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是——四定、六备、六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指定教师,以内容为单位,通过FTP传到校园网上,同组每位教师到学校网下载、推敲,到集体备课时发言,主备人为中心发言人。“六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过程。“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课件、统一作业与单元检测试题(学案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二个层次)。
2、集体磨课。学校实行集体磨课制度,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安排年级集体磨课时间,校长亲自参予,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及各年级备课组长皆参加。教研组分别从“教”要有效、“练”要有效、“学”要有效’“精致教学,提高效能、尊重差异,分层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磨课研究。讨论出集体磨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磨课,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及时反思。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磨课(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
三、实效性上课是关键
1、控制讲授时间,学生主宰课堂。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控制教师在一节课内的讲授时间很有必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实施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从而在问题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方面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形成必备的能力。
2、构建生态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加强沟通,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策略和资源,根据专业特点,运用不同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全员参与、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操作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
3、落实学习常规,培养良好习惯。学校狠抓学生的学习常规训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在教师未讲之前的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抓学生的课堂实习实训管理,要求上课前要做好各种准备,让学生紧跟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抓作业落实,学生要做到先审题,后做题,再检查,作业要书写规范、整洁等等。
4、组织当堂练习,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选择各种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要求一课一练,课堂作业当堂反馈。课外作业也要精心选择设计、批改和讲评,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课外作业以课外大量阅读积累、收集准备资料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禁止机械重复无效的练习。
课堂的高效是相对与低效而言的,“高效率,大效益,好效果”是高效的内涵。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高效课堂的打造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齐抓共管是关键
齐 抓 共 管 是 关 键
——对“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发兵
“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是指通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建立公正透明、便民利民、勤政廉政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因村务不公开、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引发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运行。
自去年“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我县所有的乡镇和村居完成了“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工程;完成了村级重大事项管理及流程图的制作、公示和上墙,村级事务管理和民主决策及时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千名“村监会”委员走上工作岗位,行使监督职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部分乡镇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滞后,场所不规范,软硬件设施不齐全,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不足,力量不强;二是“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总体开展不够平衡。个别乡镇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还停留在画个图、挂个牌子上,没有真正按流程管理;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虽然产生了,但监督培训、配套制度等没有跟上,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成了聋子耳朵——摆设。三是部分乡镇、村居工作机制不到位,未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未建立考勤制度,工作人员脱岗离岗,甚至又被抽调到其它部门,造成代理服务不能常态化开展。四是工作质量不高。一方面是工作程序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会议记录和工作台帐上,没有完整记录和反映议事决策过程。另一方面档案资料不齐全。有的村居缺乏相关佐证材料,看不到工作痕迹。从资金、票据和档案管理上看,二个月一做帐的乡镇不多,存在甚至半年未做帐,或一年的帐务一次做,财务公开不及时。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少数乡镇对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很好地履行主体责任,没有做到亲自谋划,亲自督促落实。个别乡镇纪委书记精力不够集中,没有很好地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导致情况不掌握、问题不清楚,推进不够有力。
二是宣传力度不大。首先是针对性不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基层,宣传对象应该是农民群众,但现有的宣传手段对上的多,对下的少;对内的多,对外的少。其次是氛围还不够浓。有少数村居看不到宣传内容。
三是统筹推进不够。有的乡镇没有做好统筹的文章,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导致推广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动作慢,没有形成扎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四是保障力量不足。少数乡镇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不足,协调不够,指导不力,督查不严,工作效果不够理想。一些乡镇“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办公室虽安排了机关工作人员,但仍然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还有个别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人员偏少,造成工作既不符合相关要求,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工作进度,又制约了工作质量,还降低了工作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不足和差距,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笔者认为,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一、要抓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规范运转。各乡镇一要在党委换届后,抓紧充实领导小组,尽快落实“三资”代理中心监管职责;二要按照“八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专业人员、有牌子、有办公设备、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有业务流程、有会议记录),加强代理中心建设,夯实服务基础;三要加强对村居财务收支审核监督,杜绝“坐收坐支”、收入不入账等现象发生,做到所有业务都要在电脑上处理,所有信息都能在系统中反应。对于非生产性支出,如车费、餐费、征地拆迁补偿费、土地增减挂钩补偿费等,一律打卡发放,杜绝村居截留、挪用、私分。适时开通网银,提高报账速度。四要加强对村居工程建设、经济合同、招投标等全程监管,乡镇必须建立招投标中心,杜绝村居书记、主任搞人情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五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资”管理体制,加强委托代理中心制度,运行机制建设,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二、要抓好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落实。全面开展“送政策下乡、送规范进村、送流程入户”活动,乡村居流程图要上墙,将印制流程图手册发放到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手中,确保群众知晓流程化管理的内容和各类事项的办理程序。要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提议、商议、审议、决议、公开等工作过程图表化、内容规范化、要求标准化,确保村级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形式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开展党务公开、规范村(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完善决策事项的申报、结果公示、月报告(备案)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程记录等配套制度,确保村(居)事务按程序运行、按制度管理。
三、要抓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村(居)两委换届后,村(居)监督委员会也必须按照《肥西县财务监督委员会改选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搞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提名、审核、选举工作,确保选举的程序合法、产生的成员符合条件、群众认可;按照“六有”标准,深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办公条件,落实人员误工补贴,及时对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交待方法、任务;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全程监督、列席会议、议事规划、情况受理、工作记录、定期报告等制度机制,规范监督行为,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有序、高效运转,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四、要抓好“阳光村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按照省、市纪委的要求,我县已经在全县各乡镇安装了“谐农”软件,建立了“阳光村务信息管理系统”,下一步要在系统应用、维护、使用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搭建符合农村实际的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对信息管理内容进行更新,确保“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在县、乡两级网络系统中得到反映;要加强系统管理和维护,解决维护费用;适时在村居开展网上报账业务,搞好试点。
五、要抓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常态化。我县“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已经通过市验收,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承担起“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三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监督管理,保证工作经常化、常态化。组织部门要抓好“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落实,民政部门要抓好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纪检部门要抓好村务监督委员的作用发挥,财政部门要抓好“三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要把经费纳入预算,及时足额拨付,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