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0: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

第一篇: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

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12年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69111000、ex69120010、ex69120030、ex 69120050和ex 69120090。2012年11月15日,欧盟对本案作出反倾销初裁。2013年2月7日,欧盟对本案初裁结果进行修正,新增30家中国企业享有26.6%的单独税率。2013年5月15日,欧盟对本案作出反倾销终裁。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玉祥瓷业有限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为18.3%;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13.1%;CHL瓷业有限公司为23.4%;山东淄博永华陶瓷有限公司、山东淄博华通陶瓷有限公司、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永华陶瓷有限公司、临沂晶石陶瓷有限公司、山东临沂银凤瓷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春光陶瓷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泽丰陶瓷有限公司为17.6%;广西北流市老田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为22.9%。407家企业获得单独税率17.9%,其他涉案企业的税率为36.1%。

二、关于正常价值的认定 1.选择替代国

欧盟委员会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后,就替代国的选择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对已经提交调查问卷的泰国出口商进行了实地核查。经过对泰国出口商提供的信息审查和核实,发现该出口商所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该产品在国内销售的详实程度。因此,认为巴西仍是最合适的替代国。

2.正常价值的确定

欧盟委员会对正常价值的认定作出了如下解释:根据《反倾销条例》第2(7)(a)条所确定的替代国的信息,来自中国的所有出口商的正常价值都予以否定。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2)条的规定,欧盟委员会首先审查了巴西销售给独立用户的同类产品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包括抽样企业在内的出口商出口至欧盟的涉案产品相比,巴西合作生产商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巴西国内市场的销售数量相当大。欧盟委员会最后审查了这些销售是否符合《反倾销条例》第2(4)条规定的正常贸易过程。当单价等于或高于生产成本时,销售交易被认为是盈利的,巴西合作的生产商的生产成本也据此确定。审查结果表明,按照在国内市场销售数量高于80%的所有类型的产品均高于成本,且所有类型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等于或高于生产成本。

据此,根据产品类型,正常价值是所有国内销售的实际价格加权平均数计算的,而不考虑这些销售是否盈利。与在初裁公告表述不同的是,没有使用推定出口价格确定非盈利销售。

3.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

欧盟委员会指出,价格比较的方法以及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10)条为了比较价格而进行的价格调整的方法都予以了调整。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厂价格基础上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抽样出口商单个出厂价格与替代国同类产品生产商在国内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但是,一些有关出口交易、非典型的产品类型,如餐巾环、刀把或茶壶,这些交易是无法确保一个公平的比较。因此,考虑到这些交易在出口总量的占比小于0.5%,属于可忽略不计范畴,因此予以排除。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10)条的规定,对物理特性、贸易水平和影响价格可比性,特别是品牌推广等因素的差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1)是否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10)条的规定对价格进行了调整 在正常价值最接近的同类产品基础上予以确定的情况下,在物理特性的差异上进行了调整,以便确保产品之间的公平价格可比性。关于炻器产品,出口价格与替代国销售和生产的最相似的同类产品在替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也就是由陶瓷制成的产品而不是由炻器制成的产品的销售价格,但在所有其他的方面都是相同的,上调5%,以反映由陶瓷制成的产品和由炻器制成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关于在初裁阶段仅依据每千克平均价格与陶瓷材料所进行的其他类型产品的比较,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分析了相关产品的类型,在最相似的产品类型与替代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进行了比较。这些产品仅有一个小的物理特征不同,如玻璃窗或装饰的种类,而该产品类型的所有其他基本特征是相同的,最相似产品的销售价格是由物理特性的差异的实际价格差异调整。对于这些类型的产品,最相似的产品享有一些或全部基本物理特点:陶瓷材料、洁具类、基本造型、纹饰和施釉。欧盟委员会指出,正如在初裁中所描述的,中国出口商出口的产品一般以质量区分为A~E 5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间的差异较大。出口至欧盟的大部分产品是A级、B级和C级,或者是组合的方式。这种分级并不是普遍的或基于任何一般行业广泛采用的标准,而是与公司的具体产品分类相关,并允许价格差异。而替代国生产和在国内销售的仅是A级产品的同类产品,因此在价格可比性方面受到了影响。据此,为了能与在替代国巴西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具有可比性,将价格调整到A级的水平。这种调整是针对每一家抽样企业分别作出的。

在终裁前的信息披露后,一家抽样企业指出,该公司出口的部分产品销售给一个不相关的贸易商,该产品是A级和B级的组合产品,因此也应该调整到A级产品的价格水平,并指出价格差异为25%,同时提供了发票和报价单。

但该抽样企业提供的上述证据信息不是在调查阶段,且在实地核查阶段也没有提供,或者在欧盟委员会初裁发布后也没有提供。相反,在整个调查阶段,该出口商一直声称其仅出口A级产品。欧盟委员会要求填写的调查问卷需要提供全部价格清单,以证实在不同等级之间存在差异,但该出口商仅提供了有限的价格报价单。由于该信息在终裁披露前提出,证据本身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且没有时间对该证据进行证实,因此对该出口商所提供的证据不予采纳。

(2)是否进行了《反倾销条例》第2(10)(d)条规定的贸易水平调整 确定正常价值时,发现出口价格处于不同的贸易过程,对于中国出口的涉案产品一般是以批发的形式销售,而对于替代国巴西在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通常是以零售的方式销售。调查进一步发现,两个市场不同的分销渠道影响了价格水平,因此影响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的公平比较。据此,为了在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进行公平比较,正常价值基于每个产品类型,通过使用在替代国不同贸易过程的价格差异调整每一次交易。同样在适当时候根据不同的产品质量在每个贸易过程中的销售进行调整。鉴于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数量比较大,而替代国国内销售的产品数量通常较小,从而导致相同贸易过程产生价格差异,因此进一步调整是适当的。然而,通过进一步调查,并深入分析了替代国国内销售的详细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初裁的认定相反,表明替代国巴西销售数量的占比与中国出口商出口产品的占比相似,因此这样的调整不适当。

(3)调查确定替代国巴西在国内市场仅销售品牌产品,而中国出口商出口的不是品牌产品,而是自有品牌的产品或通用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 与自有品牌的产品相比,品牌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通常被认为是产品具有一定的威信,以及较高的质量和设计,因此市场价格更高,而具有相同的物理和技术特点的产品通常以相当低的价格水平销售。品牌产品的附加价值通常不能被准确量化,因为从一个品牌到另一个品牌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客户感知、品牌知名度,以及其他不可量化的因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巴西的生产商认为,在巴西市场品牌产品的价格要显著高于非品牌产品的价格。而且,一份关于巴西市场的餐具和厨具产品的报告表明,巴西的客户具有非常明显的品牌导向,而巴西替代国生产商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非常著名的生产商。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2(10)(k)条的规定,国内销售价格向下调整40%,以使其可以与正常价值相比较。

对于上述调整,两家出口商不仅对调整的依据,还对调查的水平进行了质疑。但毋庸置疑的是,品牌产品的确比同样的非品牌产品的销售价格更高,因此影响了价格的可比性。并且,替代国生产商提供的其他信息、泰国合作的出口商提供的经证实的数据,以及初裁信息发布后欧盟一家生产商提供的数据都证实了调整的水平是适当的。尤其是泰国的市场条件与巴西的市场条件具有可比性,因为这两个市场都仅存在几个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品牌。因此,上述两家出口商的质疑不予接受。

申请人提交的信息证实了欧盟委员会的裁定,因为在任何市场上品牌产品的增加值都是企业/品牌专用的,申请人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关于调整水平的问题。对于大量的欧盟生产商而言,区域差异性以及欧盟市场的多样性,同样考虑到品牌导向以及中国出口的涉案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较高等因素,可以发现,欧盟的市场条件与替代国巴西的市场条件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根据上述分析,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予采纳。

在适当情况下,关于运输、保险、处理和辅助费用、包装、信贷、银行手续费和佣金在所有情况下都证实了影响价格的可比性。

三、关于损害的认定 1.欧盟的生产

很多进出口商联合提供的信息表明,欧盟的产量要高于欧盟委员会初裁报告计算的240200吨,因此,申请人代表少于欧盟国内产业的25%。这些利害关系方计算的欧盟产量在调查期为313187吨。关于该问题,首先在立案前,欧盟委员会就已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5(4)条的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了审查。欧盟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联系了所有已知的欧盟生产商,要求他们提供产量的数据,同时要求他们对申请人的申请提出意见,并且要求他们提供欧盟其他潜在的生产者,并尽可能让生产者协会提供生产信息。关于调查期欧盟年产量的计算方法,在初裁报告第(107)段进行了解释,数据来源于欧洲和国家协会,同时对单个生产者提供的数据与其他来源的数据(尤其是欧盟生产者协会提供的数据)进行了交叉验证。

因此,一些利害关系方所计算的欧盟产量在调查期为313187吨是存在缺陷的。

2.欧盟的消费情况

很多进出口商联合指出,消费数据的计算主要是基于其关于欧盟生产和销售的错误数据作出的,上文已对此进行了分析。

但欧盟委员会重新对进口数据进行了核实,发现自从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后,他们提供的数据已经进行了更新,并有细微的变化。因此,为完整起见,根据利害关系方提供的更新后的数据以及欧盟产业在欧盟市场的销售数据。

3.从涉案国的进口情况

(1)根据更新后的进口数据,产量、市场分析以及涉案产品的进口平均价格情况

更新后的数量、价格和趋势与初裁报告中的分析几乎一致。从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64.8%升至调查期的66.8%,进口价格从1274欧元/吨增至调查期的1498欧元/吨,增长了近18%。

一利害关系方指出,在中国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之间完全不存在关联性。关于这个问题,根据欧盟《反倾销条例》第3(3)条的规定,应该考虑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成员中生产或消费的数量是否大幅增长。关于倾销产品进口对价格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应考虑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倾销进口产品是否大幅削低价格,或者倾销进口产品的影响是否大幅压低价格,或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在其他情况下本应发生的价格增长。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均未必能够给予决定性的指导。基于上述分析,欧盟消费的时间范围为2009~2010年,在此阶段,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度增长——这表明存在关联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的价格变化与2008年非常不同。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价格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对欧盟成员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的削减。尽管在调查期,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增长,但这并没有影响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在欧盟市场份额的增加。自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不断对欧盟成员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导致欧盟成员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削减了12%。

(2)价格削减

初裁报告发布后,一些利害关系方提出,欧盟委员会应该给出关于价格削减的详细计算,而不仅限于初裁报告的解释。关于这个问题,考虑到信息的敏感性以及欧盟生产者不愿意透漏名称的原因,欧盟委员会将提供附加信息说明。

为了与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后的情况作出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将非典型产品予以排除,在计算损害程度时仍然将这些产品从进口清单中排除,但其对价格削减的影响程度非常小,欧盟委员会维持在初裁报告中关于价格削减幅度的认定。

4.欧盟的产业状况

本部分仅对欧盟委员会分析的宏观经济指标中选取几个整理如下:(1)库存

一些利害关系方对欧盟委员会在初裁报告中第(130)段关于库存的数据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与某些欧盟生产商的公开数据的相关性问题。他们也不同意欧盟产业关于照单生产的陈述。

关于欧盟产业凭单生产的陈述,欧盟委员会调查证实,欧盟抽样生产商的确存在这种情况,这也是通常的操作方法。并且,初裁报告中关于库存的数据经证实是欧盟产业提供的最可信的数据。

(2)生产成本

一些利害关系方指出,欧盟委员会在初裁报告中关于生产成本的计算没有考虑欧盟产业的劳动力和能源成本。这些利害关系方特别强调指出,欧盟成员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出现了增加。同样,对能源成本的评估也不支持生产成本下降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利害关系方提供的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的范围太大。而且实际情况是,在调查期,欧盟产业设法降低生产成本,欧盟产业为削减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了努力。

四、因果关系分析

本部分主要关注因果关系分析中对其他因素的分析。

一些利害关系方在联合提交的陈述中指出,就业率下降是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是,这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即使就业率下降是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也不足以抵消从中国进口的倾销产品与欧盟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

一利害关系方指出,欧盟产业的剩余结构性赤字和欧盟产业现有产能过剩足以抵消从中国进口的倾销产品与欧盟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并且证明欧盟产业遭受的损害是由欧盟生产者自己造成的。尽管在调查期开始时欧盟产业处于脆弱状态,并且处于重构中,但调查证实欧盟产业仍具有竞争力,且能满足市场需求。欧盟委员会初裁报告图表中的数据分析表明,欧盟产业产量的大幅下降与来自中国的倾销进口产品数量的增长有关系,但欧盟产业的出口仍保持稳定。因此,对这些观点欧盟委员会不予接受。

五、共同体利益 1.欧盟产业利益

一家不是申请人的波兰生产商欢迎对涉案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而与进口产品有关联的英国生产商则反对对涉案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后者认为,采取反倾销措施将对那些从中国进口涉案产品以补充其产品范围的生产商产生消极影响,对那些通过在欧盟进行高附加值生产形成的商业模式而进行全球化的生产商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消费者也会由于这些生产商无法提供全系列的产品而不愿意购买其商品。关于该问题,欧盟委员会对该利害关系方进行了核查,发现从中国进口的餐具在其全部进口中占比非常小。

但是,该利害关系方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样小的进口量对该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其财务报表,2011年,该企业的税前利润占总营业额的10%以上,大部分来自非欧盟市场(相关产品没有提供数据)。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并不危及该企业。而关于很多企业因为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而受到影响的观点,均未提供证据加以证实。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将对欧盟产业的生产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自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以来,一些报告已经表明,反倾销措施给欧盟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这些积极影响证实,欧盟产业通过厂房、设备和劳动力,在短期内获得了增长;从长远来看,欧盟产业大幅增长也是可以实现的。

纠正市场上的不公平价格行为会使欧盟产业受益,因为新的定价水平对欧盟产业的生产商更具吸引力,也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而不论订单是大还是小,是特殊设计还是主流品牌产品。同时,也将在涉及不同技能的领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此,失业问题将消失。

2.消费者的利益

采取反倾销措施后,税负责任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不太可能发生,假设进口量和价格保持不变,反倾销税将意味着每户每年的新增成本少于1欧元。这是根据调查期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程度,以及欧盟最终用户的数量计算得出的。这样的影响不足以改变从中国进口的涉案产品给欧盟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事实。

第二篇:温州打火机赢得欧盟反倾销案

温州打火机赢得欧盟反倾销案

事情经过

温州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后,迅速改变了该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垄断的格局。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打火机价格便宜。到2002年,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企业已达到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多只,年产值为25亿元人民币,出口数量占总产量的80%,占有世界市场的份额为70%,占有国内市场份额为95%,温州已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而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原来的打火机企业90%以上已经停止生产。

2002年,欧盟提出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仿照美国提出了CR法案。所谓CR法案即“儿童保护法”简称CR(Child Resistance Law)指的是在打火机的销售中,普及率高的打火机必须加装安全锁装置,以防止儿童玩耍。而普及率高的定义就落在销售价格上,指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因为大部分温州的打火机价格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而法案中的安全锁装置专利多为国外公司控制,这就对温州的打火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02年6月28日,欧盟发出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包括一次性打火机、金属外壳打火机和汽油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按照WTO的规定,反倾销所涉及的出口商必须在15天内做出应诉反应,否则将作为自动放弃论,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到欧盟各国的打火机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经过紧急磋商,温州烟具协会决定选取16家打火机企业进行损害抗辩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即低于成本价)。2002年9月11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的几位官员两次到温州进行实地调查,对温州应诉企业的产品、销售、财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核查。2003年2月,欧盟有关方面决定不进行初裁,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回了对产自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程序自动终止。

历时1年零1个月的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打火机反倾销诉讼事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遭受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该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于中国的民间组织第一次充当了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主角。黄发静,一个民营打火机企业的董事长,因2003年7月领导中国打火机应诉欧盟CR法规取得胜利而赢得2003CCTV中国经济人物。

一 成功原因分析

第一,高度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面对应诉贸易壁垒,温州打火机协会共聘律师、联合应诉。16家企业无偿集资200多万元巨资,聘请国际间有关精通 WTO 事务的律师积极应诉。

第二,把握情况“有理有节”。交涉团在沟通、交涉中一方面表示,中国重视保护消费者利益,对各国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安全标准予以理解。阐述了抵制CR法规的理由:首先,把价格与安全琐合在一起,不科学也不不合理。价格是可变的,而安全标准则是相对稳定的。出口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应该安装“安全锁”,这个表面上是以安全为目的,实质上是对自由贸易设置壁垒,违反了WTO公平竞争的原则。其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劳动成本比较低,还有很多方面比它要低,包括加工费用,组织机构费用等等。我们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是完完全全的市场经济,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贴,所以对温州打火机的倾销指控是不成立的。二 温州打火机事件的启示

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的“战火”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根据国家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统计,我国的出口企业中有一半以上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因此损失约数百亿美元。仔细探究此次温州打火机事件的实质,可概括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种比较优势的对决,即发达国家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较量。由于担心成本优势对技术优势的抵消作用,发达国家往往用技术壁垒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设置“连环套”。温州打火机屡遭出口限制的事件表明,解决的方法要么增加成本丧失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要么放弃欧盟市场;在专利问题上也是如此,要么购买发达国家的安全锁专利,要么自行开发而贻误商机。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利用技术标准或专利技术,抵消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价格优势,实现技术壁垒的目的。

这场战争胜利了,但从中也看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着的许多问题

首先,早在中国入世以前,欧盟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两次对一次性打火机的进口加税;美国在1994年全面实行CR法案,当时几乎把所有的温州打火机都逐出美国;在中国即将入世的1998年,欧盟又仿照美国提出了CR法案,2003年底将进入实施阶段。国内的消息很闭塞,CR法规欧盟在98年就已经制定了,欧盟组织也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但这个消息一直停留在政府部门里。归根结底还是做为民营企业的温州打火机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少而造成的。民营企业的观念也赶不上世界潮流。其次,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强,在国际竞争中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制胜的能力更有待提高。在遭遇技术壁垒后,我企业突围难度相当大,无论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还是购买许可证,代价都非常昂贵。再次,中国企业的品牌太少,产品标准太低,竞争能力比较单一的,主要是以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与批量化、专业化生产等产业优势换来的价格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这种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一旦被技术设限,就会陷于被动局面。

三政府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

从 “技术壁垒”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如: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损害企业信誉等。并使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信心下降,给我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技术壁垒将成为今后长期制约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屏障。就政府层面而言,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密切有关主管部门间的合作,引导企业应对“技术壁垒”。

(一)政府要完善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发挥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统一协调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更多的技术信息,为广大出口企业服务。

(二)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要建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帮助行业协会等履行好服务职能,一方面要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职责,及时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三)实施标准战略,帮助企业“苦练内功”。必须明确认识到技术壁垒应对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技术竞争能力的体现。“技术壁垒”的破解最根本的办法还要靠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来解决。

(四)引导企业“走出去”规避技术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如果忽视对外投资和发展跨国经营,而仍以传统的贸易方式出口商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特别是加工贸易。而“走出去”可以立竿见影,绕道技术壁垒。可以说,“走出去”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第三篇: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

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

2003年7月25日,备受关注的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反倾销一案今天自动终结,中国打火机企业获得了最终胜诉。这次胜诉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获得的首次胜利。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温州市打火机协会17日接到欧盟通过有关方面发来的书面通知,告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已撤销对中国(主要来自温州)打火机的反倾销的申诉。欧盟在告知欧洲打火机生产商联盟撤诉的通知说,温州打火机协会及东方打火机厂等企业可在10天内对申诉方的撤诉递交意见。

据律师介绍,如果在这10天以内如果没有什么其他意见的话,那么这个案子就自动终结了,中国企业就获得了最终的胜诉。

欧盟通知温州企业 撤消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

2003年07月18日08:36

温州东方轻工有限公司今天接到欧盟委员会通知,起诉方撤销对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案。这意味着中国打火机出口欧盟将不再受到反倾销困扰,但是欧盟已经公布的CR法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企业在如何保住欧盟这个市场仍需努力。

去年六月二十七日,应代表欧共体一次性可充气打火机行业的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的要求,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出口的一次性可完全袖珍(塑料外壳)打火机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海关税则号对可充气打火机中塑料外壳与金属外壳未予区别,使得温州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也被牵涉进来。因为该案影响的企业众多,牵涉金额较大,中国高层对此案非常重视。

为此,全国打火机行业召开会议,商量反倾销案应诉事宜。最终宁波四家企业决定以反倾销抗辩;温州东方轻工有限公司以反倾销应诉,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地位申请。而温州另外十五家打火机企业决定从“金属外壳打火机与一次性打火机不同,对欧盟相关产业未造成损害”进行无损害抗辩。

来自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通知称,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已经于二00三年七月十四日撤回其有关上述反倾销诉讼的申诉。并称,反倾销诉讼可通过撤回申诉而终止,除非该终止违背欧共体的利益。鉴于调查没有发现该种终止将违反欧共体的利益,故决定本次调查应当予以终止。

面对频频而来的反倾销,中国许多企业不敢打官司,逆来顺受,最终让出市场。温州东方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方对记者说,为了应诉这次反倾销,他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资金。但是,如果不应诉,中国整个打火机行业将陷入困境,为了国家的利益和行业的整体利益,他义不容辞。他说,欧盟轻率立案反倾销,滥用反倾销,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从明年开始,中国打火机行业将要应对CR法规。2002年4月30日,欧盟通过CR法规,对进口价两欧元以下的打火机进行技术上的限制,必须安装儿童不能开启的装置。该法规明年将生效。它将对中国同类产品造成重大影响。

打火机反倾销第一胜案

黄发静,一个民营打火机企业的董事长,因2003年7月领导中国打火机应诉欧盟CR法规取得胜利而赢得2003CCTV中国经济人物。温州打火机赢得欧盟反倾销第一案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开始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温州是中国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产品大都出口,年外贸销售量6亿只,占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总量的70%,其中三分之一出口欧盟。因而欧盟是中国打火机最大的进口国。温州打火机崛起于90年代初,从该行业崛起到发展,一步步迫使日本、韩国从世界最大的两个打火机输出国变为最大的进口国。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打火机价格便宜。然而,从打火机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后,销售纠纷就没有停止过。早在中国入世以前,欧盟分别在1995年和1999年两次对一次性打火机的进口加税;美国在1994年全面实行CR法案,当时几乎把所有的温州打火机都逐出美国;在中国即将入世的1998年,欧盟又仿照美国提出了CR法案,2003年底将进入实施阶段;2002年,欧盟又提出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所谓CR法案即“儿童保护法”简称CR(Child Resistance Law)指的是在打火机的销售中,普及率高的打火机必须加装安全锁装置,以防止儿童玩耍。而普及率高的定义就落在销售价格上,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落在这个范围之内。因为它是以价格作为一个安全的界限,所以它是非常不公平的。CR法案对温州打火机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因为大部分温州的打火机价格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而法案中的安全锁装置专利多为国外公司控制,这就对温州的打火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任何一个技术壁垒的设定都要经过非常周密的市场调查的。美国1994年CR法规成立的时候,它就对市场作过调查。中国包括温州生产的打火机出口价绝大部分都在2美元以下,这个CR法规几乎可以覆盖我们所有的产品。

事实上,在欧洲和美国两大市场的一系列案子背后,都有一个竞争对手作为发起人。在美国,对手是名声很响的ZIPPO公司;在欧洲,温州打火机的对手则是BIG公司。温州商人以低于欧美10倍之差的成本优势与这两大公司成为威胁极大的竞争对手。在欧洲,BIG公司是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霸主,虽然温州打火机厂商生产的大都是可充气的金属外壳打火机,但由于价格相对来说过于便宜,温州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在欧洲售价最便宜的只有三欧元,而欧洲市场上一次性打火机的出厂价为0.5欧元,销价要一欧元,这已经影响到一次性打火机的销售。而BIG公司推动欧盟提出CR污染和反倾销案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温州打火机的成本和价格,从而扩大他们自己的市场空间。然而,当地进口商却极其倾向我们中国方面,当然利益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可以明显的看出欧洲和美国炮制的这个法规的目的就是保护他们自己在当地的市场,从而把我们中国的打火机赶出欧美市场,其目的很简单。

摆在温州打火机企业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任人宰割,束手待毙;二是奋起抵制,争夺一条生路。第一条路的结局,从急剧萎缩的美国市场便可一目了然的看出来了。走第二条路,也许有赢得希望的可能。

领教过1994年美国CR法规痛苦的温州人没有再沉默,3月21日,由打火机协会会长李坚、副会长黄发静、秘书长林嵘等三人组成的“民间第一团”在外经贸部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前往欧洲游说、抗辩。这支中国第一个抵抗CR法规的交涉团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开展工作,进行了十多次多边会谈。交涉团在沟通、交涉中一方面表示,中国重视保护消费者利益,对各国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安全标准予以理解。另一方面详细阐述了抵制CR法规的理由:首先,出口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应该安装“安全锁”,这个表面上是以安全为目的,实质上是建立在产品价格基础上的法规,缺乏科学依据,是对自由贸易设置壁垒,违反了WTO公平竞争的原则。其次,把价格与安全琐合在一起,不合理,也不科学。价格是可变的,而安全标准则是相对稳定的。然而,2002年4月31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就CR法规案进行的表决中CR法案正式通过了。5月17日欧盟正式公布了此法案,这就意味着中国入世后民营企业按国际规则打的第一场“洋官司”没有成功。CR法规进行表决后,还有两年的缓冲期,然而这两年的时间,欧洲打火机制造商也不愿意再等下去了。于2002年6月他们又对中国打火机提出了反倾销指控调查。经过CR法规的洗礼之后,温州的打火机企业意识和观念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一起筹措经费,聘请律师积极应诉。我们的理由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劳动成本比较低,还有很多方面比它要低,包括加工费用,组织机构费用等等,一个企业光产品的费用是包括多层次的,当然我们的前提是我们没有倾销,我们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是完完全全的市场经济,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贴,所以对温州打火机的倾销指控是不成立的。2003年7月由于双方产品没有可比性,欧洲打火机生产商撤销了反倾销调查。黄发静终于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但这并不是最后的胜利,因为针对温州打火机而设置的贸易壁垒已经通过。黄发静利用多年的反倾销经验,通过律师和欧盟厂商一家一家的进行谈判,最终欧盟取消了CR法规,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国打火机产业取得了胜利。黄发静因此也成为民间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第一人。

这场战争胜利了,但从中也看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首先,国内的消息很闭塞,CR法规欧盟在98年就已经制定了,欧盟组织也已经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但这个消息一直停留在政府部门里,归根结底还是做为民营企业的温州打火机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少而造成的。民营企业的观念也赶不上世界潮流,同时缺乏团结精神。其次,不懂WTO规则就要挨打,想打赢“洋官司”,必须自强。再次,中国企业的品牌太少,产品标准太低,竞争力较弱,我们应该学习海尔的成功经验。

第四篇:欧盟反倾销法律程序简介及其应对策略

欧盟反倾销法律程序简介及其应对策略

一、欧盟反倾销基本法律

欧盟反倾销立法可以追溯到1968年,它参照了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文本的规定。作为关税联盟,欧盟实施共同的商业政策,欧盟各会员国本身并无反倾销法,所有反倾销的相关调查及保护措施的采行均由欧盟委员会负责,欧委会是处理反倾销事务的主要机构,是反倾销法的主要执行部门,它有权开始和结束调查、征收临时和固定反倾销税,还有权接受出口商提出的价格承诺。1.调查机关

欧盟反倾销主管当局为欧盟的行政部门即欧盟委员会。欧委会是处理反倾销事务的主要机构,是反倾销法的主要执行部门,它是负责贸易和反倾销事务的是第一关税司,其中倾销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又由不同的处室分开负责,此外,处理反倾销案件的机构还有欧盟部长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欧盟初审法院。2.调查程序

调查主要分为五个阶段:1.提出投诉;2.欧盟委员会立案,申诉企业递交申请后45天内,欧委会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反倾销立案通知;3.初裁前的调查,主要包括填写调查问卷和补充问卷,应诉企业应在立案后10天内向欧委会索要市场经济地位申请表和对参照国选择提出意见,应诉企业应在立案后15天内提交市场经济问卷,被抽样企业应在欧委会做出抽样裁定后37天内提交大问卷;4.终裁前的调查,主要包括核查、参加听证会、对披露材料的评议,应诉企业应在立案后40天内向欧委提出听证要求,欧委会在被抽样企业提交市场经济问卷1个月后进行市场经济核查。立案后60天内欧委会不采取任何反倾销措施,立案后9个月内欧委会应做出初裁;5.最终裁决,欧委会应在立案后15个月内做出终裁,公布反倾销措施。

3.倾销和损害认定

按照WTO规则和欧盟反倾销基本法规要求,采取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要件:1.倾销的存在(即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2.共同体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3.因果关系,即倾销的发生与共同体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实质性阻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外,反倾销的措施采取应当基于共同体的利益。(1)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

出口价格是为出口国向共同体出口销售的产品所实际支付或者应当支付的价格。如果涉诉产品不存在出口价格,或者涉诉产品的出口商和进口商或第三者之间存在着关联或补偿性关系,则出口价格应依照涉诉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者的价格确定。

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增加或扣除,而且必须统一调整到出厂价水平。平均出口价格与平均正常价值相比较,或者每笔交易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相比较,两者差额就是倾销幅度。倾销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公式如下:倾销幅度=(正常价值-出口价格)/CIF欧盟

(2)给共同体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欧委会必须确认进口产品的倾销给共同体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形成实质性阻碍。具体需要从倾销进口的数量和价格对共同体相似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随之对共同体产业所引发的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关于对共同体相似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考虑它们是否因倾销进口大幅度降价,或将要大幅度降价,或是否相当程度上妨碍了本来应当进行的提价。倾销进口对共同体产业所引发的后果,则是根据对相关经济指标的评估,包括倾销幅度和共同体产业在销售、利润、产量、市场份额、生产率、投资回收率、产能利用率以及在就业、工资、资本或投资增长等方面是否存在事实或潜在的下降。(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造成 根据反倾销基本法规第3条第6款,欧委会必须确定倾销进口的数量和价格水平与共同体产业受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造成,并就共同体产业是否因低于正常价值的进口受到实质损害做出裁定,这里特别考虑以非倾销价格进口的产品数量和价格、市场需求的变化减少的营业额、外国生产商和共同体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共同体产业的生产率等。(4)共同体利益

根据反倾销基本法规第21条规定,反倾销的措施应当是基于共同体的利益。为此,应当将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总体评价,即不仅要考虑共同体产业的利益,而且也要考虑共同体的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该条第1款还指出,审查中应当特别考虑消除有害倾销对恢复共同体市场有效竞争的必要性。但是在实践中,欧盟委员会对共同体产业、用户以及消费者等各方面利益进行权衡的时候,共同体产业的利益显然被放在第一位。

二、欧盟反倾销应诉方案

1.综合考虑企业情况,做出应诉反馈

涉诉企业出口包括生产企业自行出口和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以商业发票上的时间为准,在调查期内有涉诉产品出口的企业均为涉诉企业。涉诉企业应在法定期限内向欧委会做出应诉反馈:1.申明本企业是本案当事人;2.表示是否愿意接受调查,如愿意接受调查,则申请调查问卷,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分别裁决问卷;3.对替代国(市场经济第三国)的选择问题提出意见;4.提出其他要求。对于不反馈、不应诉的不合作企业,按欧盟反倾销基本法规有关规定,将受到欧盟最高额度反倾销税率的制裁。2.抽样问卷填写和抽样准备

凡希望进入抽样调查的企业,应该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15日内通知委员会,申请书的内容:1.名称、地址、Email、电话、传真、和/或电传号、联系人;2.涉诉期间出口到欧盟的产品的金额和数量;3.涉诉期间在本国市场销售产品的金额和数量;4.企业是否希望申请个别对待;5.所有生产和销售(出口和/或本地)有关产品的关联公司的名称和确切经营活动;6.其他能够帮助欧委会确定抽样选择的相关信息;7.表明公司是否同意他们进入抽样、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针对他们的答卷进行现场核查。抽样的最主要参考指标是出口量,同时参照内销量、产品类型等其他因素。被抽样的企业包括选入样本的(Sample Companies)企业和保留的企业(Reserved Companies)两种。3.为企业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凡希望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企业对待的,都必须在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15日内向欧委会提交申请市场经济待遇答卷。欧盟反倾销基本法规第2条7(c)中规定了关于认定被调查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五条标准,即:1.企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料、技术与劳动力成本、产品销售和投资等事项),其决策没有明显地受到国家干预,主要生产要素的成本基本反映市场价值;2.企业有一套明晰的基础会计账簿,该账簿须按国际通用会计标准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3.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没有受过去的非市场经济体系带来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资产折旧、核销账目、易货贸易、偿债冲抵付款等情况;4.涉诉企业应受《破产法》和“财产权法”约束和保护,以保证其在经营中法律资格的确定性和稳定性;5.货币兑换汇率的变化由市场决定。4.填写出口商调查问卷

应诉企业应于欧委会指定的自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被抽样企业自抽样决定之日)起37天期限内(获准延期的除外),完整、准确地提交调查问卷要求的全部信息。填写出口商调查问卷是反倾销应诉中的另一核心环节。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总体情况(身份、代理人、公司信息、总体财务信息)、产品描述(调查范围、产品规格、出口及国内产品的比较)、经营统计(营业额、损益表、总销量与销售额、产量与产能统计、存货、用工、投资、分销渠道)、涉诉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总体情况、对欧盟客户的销售、对出口销售的调整)、涉诉产品国内销售(总体情况、国内市场份额、对国内客户的销售、对国内销售的调整)、成本(会计体系和政策、生产流程、主要原材料和其他主要成份的采购、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可调整项目-公平比较、所要求的电脑数据(电脑文件总体要求、产品描述的文件格式、向欧盟出口销售文件格式、国内销售文件格式)和复查清单等八大部分和附表,再加上关联企业的上述材料,还要进行必要的证据整理、翻译等,制作保密版和公开版。5.现场核查

应诉企业递交答卷之后,根据需要,欧盟将派员到应诉企业所在地进行现场核查,核实应诉企业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核查的数据和材料包括市场经济答卷及/或出口商答卷及所附全部材料,主要核查会计记录及原始合同、单据的一致性,并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应诉企业需提前做好欧盟调查机关派员核查的准备工作,要在调查官员核查工作开始前整理涉诉产品的各类信息数据及原始凭证。代理律师应当协助企业应对欧盟调查机关的现场核查,并在核查期间进行现场指导。6.听证会与损害抗辩

凡要求听证的企业,应在立案公告发布起40日内,向欧盟提出申请。国内代理律师及欧盟合作律师将代表企业参加反倾销听证会。

一般而言不给予MET待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经过正当审计的账目;2.国内市场销售限制;3.政府干预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或决策;4.涉案公司未申请市场经济待遇或者不符合MET要求。如果最终反倾销措施得到实施,厂商可以向欧盟法院上诉,而且可以申请复审,如果情况发生变化而致使不再需要采用反倾销措施消除倾销和/或损害,则启动复审程序,复审的常见例子包括:特定出口生产商目前可以达到市场经济待遇标准,对倾销幅度的个别计算证明倾销已经降低或者消失。

第五篇:商务部终止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终止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4日,商务部发布2014年第19号公告,公布终止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据了解,2013年7月1日,商务部开始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商务部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补贴和补贴金额,以及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和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

2014年3月19日,本案申请人中国酒业协会代表提出申请,请求终止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商务部决定自3月24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

下载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和厨房用具反倾销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