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时间:2019-05-14 10:1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北京师范大学以推进知识创新、服务国家需要和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思想,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紧紧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项举措着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构建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形成激励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长效机制

1.以校“质量工程”项目为基础,形成了投入制度化的“质量工程”保障体系。学校自2006年起,每年设立400万元预算经费,全面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5年来,共投入1782.9 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为进一步开展北京市和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10年,学校获得国家“质量工程”项目批准经费共计2954.74万元,获得北京市“质量工程”项目批准经费共计1741万元。学校、北京市、国家“质量工程”对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投入比例分别为:29%、26%和45%。

2.重视校级项目规划,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经过5年的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已基本确立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研究、自由申报五个项目系列,其定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校“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格局。2010年度校级教改项目共申报244项,经过专家分组评审,全校25个单位的188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招标项目资助率为73.7%。

截止2010年,已建成校精品课程19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6门、国家精品课程45门(含8门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精品课程门数(含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在全国并列第8位。

3.建立有效机制,促进教师投入教学。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带头人等在人才强校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学术人才支持计划”、“重大贡献和突出业绩奖励计划”将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与学术带头人、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同等对待,给予津贴奖励;同时,还作为岗位分级晋升的基本资格条件和提前晋级的条件。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均可作为院系考核教师的支撑条件。随着将教学绩效与科研绩效同等对待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和逐步完善,大大增强了广大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先后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在项目定位、项目管理机制、立项条件、运行验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逐步建立了包含国家、北京市和学校三级创新实验计划在内的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

2007年以来,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总计投入624.3 万元,共资助200项国家级项目、120项北京市级项目和1106项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开展研究。2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项目指导,其中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经过4年多的实施,“三层次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组织的“2008 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验收,共产生结题论文和调查报告数十篇,其中公开发表在各种刊物的达21篇,SCI检索5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4篇,申请专利2项,获得各种奖项达65人次。

三、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创新质量保障工作体系

1.组织精品课程等专项检查与观摩,发挥教学示范作用。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了在建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全国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免费师范生课堂教学等共232门课程的教学观摩活动。组织专家依据国家精品课程等各类课程的建设要求,讨论制订了相关评价表。组建了由本科教学督导、教学院长等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观摩评议。参加观摩教学的青年教师达520人次。通过专项检查,起到了加强课程建设及促进示范辐射的作用,带动全校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专家组还对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专题报告,对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2.组织试卷、论文等专项检查,完善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了考核方式、成绩结构、命题要求、试卷批阅及存档与管理,强调试卷设计要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组织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对选题、开题、撰写、答辩、成绩评定、存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规范,对导师职责、学生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强化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组织对本科生试卷质量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期质量的专项检查工作。平均每次抽查150门左右课程的近万份试卷,抽查50余个专业的近2000份开题报告。检查结果显示,试卷在出题、评阅、管理等方面的质量逐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质量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管理更加规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院系进行整改。

四、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构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平台

1.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科研、教学互动。北京师范大学拥有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两院院士19位(其中,双聘院士11位)、长江学者23位(特聘教授20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这些学者教授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指导本科生科研,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保证。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优势,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学校对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与科学研究项目和成果同等对待,并投入经费与奖励津贴,强化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许多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建设成为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提倡教授上讲台,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由教授、副教授讲授的比例显著上升。设置了“小学分”课程,鼓励教师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开拓课程资源,加快科学研究转化为课程的速度,引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在教务处、人事处、工会等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协同努力下,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传统与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建立了新教师培训与资格认定制度、新教师助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改立项建设制度、教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教师教学的制度和措施;制订了精品课程培训支持计划、教学研讨会议支持计划、京师青年教师出版资助计划、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等;设置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支持项目、讲座教授基金项目等;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教学观摩等系列活动,构建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五、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拓展人才培养国际维度

学校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构建国际化教师队伍,利用讲座教授基金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授课,努力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维度。目前,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分别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合作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留学生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本科留学生有1860名,其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有969名。基于学科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学校频繁举办各类国际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大师讲座、大型论坛、学科竞赛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科的交融,形成了以激励创新志趣、启迪创新精神为特征的百年老校特色教学资源。

学校设立了“学生国际交流基金”,采取激励机制,资助学生参加短期国外交流项目,扩大与海外知名高校校际交换生的规模。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正在开展本科生“2+2 学习项目”。

六、完善多元双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励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1.构建宽厚平台之上的“多元双标培养模式”。即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形成两条培养主线——学科型、教师型,分别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和科教兴国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国内外学习资源互通,两条主线的学习内容通过专业二次选择、主辅修、模块互选、校际交换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培养平台,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选择的两类创新型人才。

其中,学科型培养模式强调通识-学科-专业三位一体,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结构重点,在本科的4年当中,科研训练和个性选择贯穿始终;教师型培养模式强调在宽厚基础之上,通过4+X模式实现多元化、多渠道的高水平多层次教师培养。

2.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规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系列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启动了“励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励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旨在改革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导师指导下的开放式“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个性化、本-研衔接”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成立“励耘学院”,每年面向一年级学生,选拔优秀学生,针对基础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学、哲学),分别组建“基础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和“人文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兴趣浓厚、志向远大、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拔尖学生,为他们成为相关基础学科的领军人物、知名学者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计划实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该计划被纳入“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总体规划(2010—2020)”,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为试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已成立励耘学院专家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讨论完善了计划实施方案,完成了各相关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方案研制工作,完成了首批实验班学生选拔及暑期外语集中培训工作。

七、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凸显教师教育优势特色

1.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共投入经费5000万元,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积极推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教育见习、实习新模式。以北京为主体,开展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等四种类型的实验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以及太原、迁安、拉萨、南宁、乌鲁木齐等15 个大区推进并落实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签约工作,共建立了52所教育教学实践基地。2010年秋季,475名免费师范生和614名普通师范生进入各个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实习。

完善双导师制度,组织技能大赛,提升师范生教师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兼职导师建设项目,为在校免费师范生聘任70余名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设立海外教育专家讲学项目,加强教师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外教师教育专家为师范生开设“小学分”课程或讲座。2010年,化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邀请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或学科领域专家为师范生开设了80余学时的课程,开阔了师范生的眼界。积极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生申请海外交流项目,2010年有3名师范生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分别赴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学习。2010年9月,承办了第五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为中、日、韩高等师范院校之间教师教育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2.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为培养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的基础。2010年学校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试验计划”,探索多元化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多层次、高水平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将教师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实体性管理机构。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入改革;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库和平台,为教师职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交流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紧密结合、分工合理、各自发挥优势的良好机制。与基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合作,探索建立学习与就业紧密结合的途径和渠道。(北京师范大学供稿)

第二篇: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了解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优秀的科学品质。

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教育的进修外,还可采取业余教育,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电化教育等条件,提倡并鼓励自学成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认为学校学院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之上,更要把教育放在爱和责任上,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提升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创造。提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重点还要建设学校的文化,学院的人文精神。一流的学校不是因为有一流的环境设施,而是因为有一流的教师、有一流的文化。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曾经说过,思想自由是大学的基本原则,大学为大,在于有思想自由与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学院文化精神,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拒绝平庸,不断超越自我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形成了就会成为一种精神,不断传承。结合到具体,我认为我院应多办人文,性格培养,潜能激发,人生规划启发方面的讲座,这样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不是说科研方面的讲座没有用,只是接受度有限,效果也有限。

当然除了文化的涵养,还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多把理论课和实践课安排在一起,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很多同学都反应,我学院课程安排有问题,实验和课程不同步,这样达不到实验的效果,实验做过了,却没有理论作为依据,很难掌握知识。

我还发现,学校和学院对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差距,学生干部相对有更多机会接受到更好,更适合,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培养,然而学生干部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普通学生才是塑造一个大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对象,以及学校和学院该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我认为加强对普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比如从人际沟通,语言表达,团结协作,学习能力等学生干部所必须的素质方面对普通学生也进行一些适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

还有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大学的这两年,我深刻感受到,身边的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很大一部分人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我认为一个人的心胸和眼界如果都很狭隘的话,对他谈人才培养是徒劳的。学校和学院可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合适的引导和教育,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眼界和胸襟。

最后我说关于学校和学院举办活动方面,学校和学院举办活动,我个人认为目的应该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和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那么我觉得学校和学院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像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要以人为本一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更好的配合,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从中获益,达到学校和学院最初的目的。如果偏离了这一点,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会偏离初衷,用一个不太恰当地比喻就是费力不讨好。当然学生也要摆正态度,明白自己是来大学干什么的。但是对于那些比较迷茫的学生,就是要靠学校和学院更多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引导来帮助他们找到方向,向成才之路迈进的。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第三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一、专业建设与调整建议

专业调整和设置应以2~3年为1个周期,适时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既不能过大、过空、不切实际,也不能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针对性。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摒弃学科型的“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来制定培养目标和完善教学计划,委员会成员应包括专业教师、学生代表和企业代表。在修改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专业指导委员会(包括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打破按传统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设置课程的惯例,突出专业主干课,增加技能实训课,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技能实训课等五大模块。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必需、够用”,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二、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议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实践教学也是当前我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个软肋。鉴于我校规模小、级别低、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在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完成社会实践,由教师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总之,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遵循“哪种效果好就采用哪种形式”的实践模式。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应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打造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企业或公司兼职或参与、承担企业项目,提高专业技能;鼓励教师申报区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探索成人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专业技术论文,并予以资助(如SCIEI资助80%,ISSCI资助50%,中文核心资助20%);聘请企业、公司的精英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增大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博士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应出台相应政策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课题和著书立说)、进修成果、教学成果等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量化考评,并以此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此,建议教学方面(包括课时量、论文指导、学生评教等)权重不低于40%,科研方面(科研课题、论文发表数量)权重为30%、进修10%,群众评议权重不超过20%)。

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建议

开展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规划,并初步进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参考资料、行业资料等的收集工作。学校应力争通过1~2年建设,建成包括教学管理文件资料(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标准、实训管理文件等),行业企业资料(与开设专业相关的某合作企

业人才需求结构信息,岗位信息,技能标准等),专业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学术论文、科研资料、专业期刊、专业工具书等)。探索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料库(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图片、情景视频等教学影像资料等),同时建议兄弟学校能共同开发建设这个教学资源平台,大家共同分享,相互促进,为推进成人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建议成立“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各专业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测评。首先,对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指标细化,对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并做好量化分值测评,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进一步完善、落实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信息反馈等相关监控、评价制度,全方位保证教学质量;再次,完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及论文辅导,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打造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和谐氛围;最后,完善对兼职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督促兼职教师遵守学校规章,不迟到不早退,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的检查和测评。

第四篇:洪泽县劳动局出台八大举措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

洪泽县劳动局出台八大举措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于今年4月1日出台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全县实际,迅速出台了《洪泽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制订出八大举措,大力推动全县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组织领导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培训股、县技工学校、就业处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技工学校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各镇培训指导站和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根据《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具体措施,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全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在2010-2020年,全县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县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水平,并形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培养技能劳动者3000人(县技工学校600人、12个镇每镇200人),其中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10%以上。

三、建立专项资金,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属地化实施原则,积极协调县财政局、县地税局等部门建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专项资金,为全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竞赛、表彰、师资培训、职业标准、题库和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是与县财政局协调,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与县地税局协调,监督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培训重点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三是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对我县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其他培训服务,所捐赠的款项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四、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待遇,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指导企业制定与技能水平挂钩的企业工资制度,形成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人才倾斜的机制,增加高技能人才的经济收入,提高高技能人才有关待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对享受国家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人员进行科学考评认定,并按月或按及时发放高技能人才补贴费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省、市、县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在县技工学校每年举办“高技能人才进校园”和年会活动,举办高技能人才成果展,并评比和颁发优秀成果奖,利用县创业协会和创业超市推介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通过宣传推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学技术成才有路”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发挥培训学校和企业职能,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1、发挥县技工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龙头骨干作用。在县技工学校建立全县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集中全县优质培训资源对高技能人才实行集中培养。县技工学校积极发挥基地职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开办学时、学分制“技能+学历”技工班、大专班和中短期技能提高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2、发挥职业培训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股牵头,县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科配合,组织全县职业培训学校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初级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技能人才专业(工种)结构的合理配置。各镇充分利用现有职业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初级培训,同时认真做好参加县技工学校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学员发动及选送工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服务。各镇选送到县技工学校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学员计算各镇完成的培训招生任务,并由县技工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3、发挥企业、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各类企业(特别是较大型企业)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并纳入人才强企战略和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发动和支持企业通过自办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开展理论讲座和操作指导,组织员工进行观摩研讨,以及聘请老工人技师设立专门岗位,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企业专业型人才;鼓励企业与县技工学校、各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办学,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4、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每年选送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到县技工学校进行在职短期培训或中长期学历培训,学习费用由县技工学校全额减免。县技工学校组织校内外精干师资力量带领企业选送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并通过成立技师协会、职业培训协会等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同行业技术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县技工学校列出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省、市和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并对获奖人员进行奖励。

七、建立高技能人才晋级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含金量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县工人技术考核领导小组每年上、下半年各集中组织高技能人才考评委进行一次考评活动,对全县高技能人才进行集中考评(平时高技能人才不组织考评),对全县各类培训机构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进行专项鉴定,对于鉴定合格者,统一颁发相应级别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做到“严格把关晋职称、证书技能必相衬”。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股牵头,每年面向社会组织一次全县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全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认定,破格选拔认定一批高技能人才,免费为优秀选手办理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八、建立高技能人才库,畅通高技能人才流通渠道

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股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面向社会收集高技能人才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高技能人才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定期发布供求信息,实现高技能人才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从而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区域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全县在劳动保障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突出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综合开发。县人力资源市场和其他职介机构开设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提供专门服务平台。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拟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重要环节,通过以上具体举措,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健全和完善企业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洪泽县技工学校 康井满

2010.6.10

第五篇:关于提高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九项举措

关于提高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九项举措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认真、有“辣味”,高标准、严要求,就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现提出以下九项措施。

1、开展“学讲话、转作风、强党性”专题学习讨论;

2、开展“回头看”并提交自评报告;

3、建立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查摆问题台账”;

4、列出谈心交心“意见清单”;

5、对照检查材料实行“三清三审”

6、开展批评要“到人到事到思想”;

7、组织进行“群众评议”;

8、强化对重要卡点的督促检查;

9、对专题民主生活会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师范大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举措提高公文办理质量

    创新举措提高公文办理质量 万源市政府办公室陈国斌 公文办理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办公室人员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的一个重要方面。公文办理既要注重公文时效,又要确......

    提高搬家质量的六个举措

    搬家服务能力质量既包括搬家服务所需的有形的实体质量,如必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等;又包括搬家服务所需的无形的技能质量,如货运组织方式和存货控制能力等;还包括搬家服务的知......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摘要随着近几年私家车猛增,导致了日益拥堵的交通和环境污染加剧。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日益高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

    YF班主任制度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制度是提高高校 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韶关邮编:512126)【作者简介】吴东泰,男,山西稷山县人。1958.10——。中共党员。经济学副教授。中......

    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

    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范文政治建警是党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又是立警之本、育警之道......

    县多举措提高计生统计分析质量

    ***县多举措提高计生统计分析质量 ***县人口计生委以严肃的态度认识到计划生育统计上的差距就是工作上的差距,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带头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

    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杜玉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反映了社......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东北电力学院三育人先进经验交流会2005-12-6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筑工程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学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基础。培养学生树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