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思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思考 李永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初蓓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法 税制
内容提要: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直接税的第一大税种,在筹集财政收入,促进企业发展方向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种税制给内资企业带来了不便和冲突,因此改革所得税制势在必行。
企业所得税既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1991年将适用于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两个所得税法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3年将适用于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等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形成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这从当时来看是必要的,对吸引外商投资,维护国家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现行的两套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所得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税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改革,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堵塞收入流失。这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增强民族工业发展后劲,壮大国家财政实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待遇不同导致所得税执法不严,税收流失严重。内外资企业享有不同的税收待遇,因此企业之间互相攀比,要求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加上所得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受利益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为了吸引外来投资,乱开口子时有发生,许多地方扩大税前列支范围,放宽税收优惠政策,随意减免税现象屡禁不止,造成税收优惠过多过滥。这不仅是税收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税收优惠以优惠为主,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两套税制违反国民待遇原则,不符合WTO规则和国际通行作法。国民待遇又称无差别待遇,是WTO的最基本原则,其实质是非歧视原则。按照此原则,一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外商所享受的税收待遇应不低于本国居民;另一方面外商也不能要求享受任何高于本国国民的税收待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税收非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同时并存。如目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33%,但对特殊地区和企业,分别实行27%、18%、15%的优惠税率;又如外商投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法规定,外资企业享有两年免税、3年减半增税、再投资退税等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内资企业不能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大约为25%,远高于外资企业实际税负大约为15%的水平,这对内资企业是极不公平的。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的差距较大。
(三)两套税收机制违反了公平税负,不利于公平竞争。我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使我国内资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弱势地位,不仅不利于各类企业的公平竞争,而且严重影响内资企业和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很多内资企业无法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假合资、假合作的情况,许多内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身份后少缴纳所得税。所以内外资企业所享受的待遇不等同,可行性差,会给纳税人避税和偷税提供条件。
(四)两套税制违反税收效率原则,不利于降低费用提高效益。一方面,效率原则要求税务机关讲究行政管理效率,尽可能节约税收征管费用,包括节约税务机关的征管费用和纳税人申报缴纳的费用。但实行两套所得税制,由国税、地税两个税务机关、两套税务人马分别征收同一种税,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征收成本,而且加大了两个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降低了征收效率。另一方面,效率原则要求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所谓额外负担是指由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税造成的,超过税收成本以外的经济流失。由于实行两套所得税制,不仅导致了税收优惠过多过滥,税收收入流失,而且因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待遇不同,背离了税收中性原则,扭曲了市场经济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益,而且不利于转变企业粗放型的组织增长方式。
(五)税制不规范既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又影响企业深化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金的流入、流出日趋频繁,资本流动超越国界。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再回国内投资和上市筹集境内外资金的现象日益增多,由于两套税制极不规范,不仅愈来愈难以区分“内资”、“外资”企业,而且增多了企业避税的途径和税收流失的漏洞,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不利于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收入流失。同时,由于内外资企业税收待遇不同,税负相差很大,导致企业更多地根据税收待遇选择经营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挖掘企业内部自身的潜力。
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
为了解决问题,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遵循WTO规则和国际通行规则。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制定统一所得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所得税制,建立和完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制,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以保证我国税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具体说,所得税制改革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按照公平税负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公平税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横向公平,即要求具有相同能力的纳税人必须缴纳相同的税收,而不用区分纳税人的资金来源、组织形式、经济类型有何不同;二是纵向公平,即对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必须缴纳不同的税收,具有较高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必须缴纳较多的税款。
(二)按照适度征税原则,适当降低税率,拓宽税基。适度征税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选定和税收政策的运用,都要兼顾到财力的需要和税收收入负担的可能,做到取之有度。遵循适度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适中,税收收入既能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正常需要,又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并在此基础上使社会税收负担尽量减轻。
(三)按照节约费用的原则,改革征管模式,提高征收效率。1994年以来,我国企业所得税是按企业的预定级次、投资主体、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并分别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从2002年起,企业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在保证各地基数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央在超收部分中的比例。但目前仍由国税局、地税局两套税务机构对同一税源进行征管,这不仅造成税收征管费用的极大浪费,而且加大了两个税务系统的矛盾,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降低了征管效率,必须尽快改变这种模式。应当按照节约原则,在统一税基、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由国税局或地税局一个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由另一个税务局负责税收稽查,以尽可能降低缴纳费用,提高征管效率。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税收征管电子化,尽快做到网上申报、网上计税、网上缴纳。
(四)按照避免重复课税原则,实行归集抵免税制,协调好两个所得税。按现行税法规定,对个人从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征收20%个人所得税,尽管企业对该项股息、红利已经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因此这是对同一所得额征收两种所得税的重复课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协调好两个所得税。一是实行归集抵免制,即将企业分配利润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款归属到其股东的股息中,给予股东税收抵免,以消除对股息的双重课税问题,对公司股东分得的股息全部抵免后不再交企业所得税,对个人股东分得的股息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给予部分抵免,比如: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为35%,对分得的股息只需缴10%的个人所得税;二是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取得的利润归集到每个合伙人名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缩小企业所得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之内的差距,搞好两个所得税的协调衔接。
(五)按照适度和效益原则,调整优惠政策,转变优惠方式。税收优惠的适度原则,是指税收优惠的数量应以最能恰当地实现税收优惠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的目的为标准,同时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状况。效益原则要求以尽量少的税收优惠量达到对特定行业活动最有效的鼓励和扶持。现阶段税收优惠的主要问题:一是税收优惠量过大,税收优惠的管理权限虽然集中在中央,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吸收外资,发展本地经济,仍以种种形式和手段越权减免税,使税收优惠规模难以控制;二是税收优惠的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方面,严重影响了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而且由于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和国际间双重征税的存在,使外国投资者往往享受不到所得税的实际优惠,影响了税收优惠的效益;三是税收优惠偏重于直接形式,以减免税形式为主,很少运用加速折旧、加计扣除、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形式,不利于提高税收优惠的效益:四是税收优惠的范围不科学,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较多的优惠,拉大了沿海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的重要原则与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轮税制改革,第一轮是1983、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这轮改革确立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方式;第二轮是1994年的全面税制改革,这一次是确立了分税制的财税管理体制,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分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实施税收改革”。以出口退税制度和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试点为标志,第三轮税制改革拉开了序幕。税制改革的过程就是税收立法的过程,也是完善税法体系的过程。因此,提高税收立法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完善税法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评价税制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我国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笔者认为应遵守以下主要原则和目标:
(一)正确处理简化税制和完善税法的关系,增强税法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税法应详略得当,既不能过于繁琐,也不能过于简单,该详实的要详实,如对税收扣除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税收优惠的原则、范围、对象和权限等应作详细规定;该简化的要简化,如对资产的税务处理,税收的征收管理等具体事务则应适当简化,除了有些征管内容可在税收征管法中规定外,其他内容可在本法的实施细则中作出详细的规定。
(二)把握国际上所得税制的发展趋势,增强税法的统一性和前瞻性。目前,世界所得税制改革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降低税率,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29个国家中,除了奥地利以外,其他所有的成员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二是拓宽税基,外延拓宽主要是将企业附加福利和资本所得纳入应税所得,内涵拓宽主要是减少税收优惠和优惠支出;三是减少优惠,包括减少费用扣除、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产折旧、投资抵免、税率减免等,以利于减少税收对经济的过度干涉,缓解税负不匀;四是严格征管,主要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减少税收流失。
(三)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所得税立法的有益经验,保证税法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以税法名称为例,统一后的税法应改为法人所得税为好,其主要理由如下:首先,建立法人税制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发展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所得税均实行公司税制或法人税制,以法人作为基本的纳税单位,建立法人税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正确界定法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这点值得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制改革时借鉴。毕竟投资人对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债务要有不同的法律责任,法人团体的投资人对法人的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此时,法人团体与投资者在所得税法上应视为不同的主体,分别缴纳所得税,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其投资者对该组织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在税法上不应将非法人组织视为独立的纳税主体,而是对其投资者的所得课税。
(四)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增强税法对多重目标的协调性。按照现代观点,最理想的所得税制当然是公平和效率都能兼顾的税制。但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权衡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经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发展等多重目标及其关系,以有利于这些目标的协调出发,考虑到所得税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工具的特点和直接税的特殊调节作用,所得税法制相对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又要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讲求税制运行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征管效率,以实现多重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五)协调好企业所得税法与财会制度的关系,增强税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目前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条例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在收入确立、费用扣除、资产处理等方面,都缺乏比较详实的税收规定,计算所得税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会制度,这不仅对征纳双方非常不便,而且易引发许多争议和矛盾,必须协调好税法和财会制度的关系。首先,制定所得税法应与修改财会制度的有关内容统一考虑,同步进行,使两者尽可能协调统一起来;其次,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增强对收入的确定,费用扣除、资产处理等方面的规定,并使有关所得税计算的规定,与财会制度尽可能衔接好,以增强税法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第三,明确规定对所得税的计算,凡在税法中有规定的,必然严格按照税法和有关规定执行,凡是税法没有规定的,则按财会制度执行,以增强税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第二篇:浅谈两税合并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范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浅谈两税合并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
院(系、部)名 称 : 商务管理系 专 业 名 称: 财务会计教育 学 生 姓 名: 李 凌 岳 学 生 学 号:
911908041
2指 导 教 师:
张 丽 英
2010年 12 月 30 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摘 要
摘 要
两税合并的出台, 经历了十多年的酝酿,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公平竞争的必要手段。外资企业在经历了2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 开始承担与国内企业相同的所得税税率。由于我国仍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两税合并对于内外资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通过从税率、扣除办法、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对两税合并前后的企业所得税的变动情况进行对比描述后,从而得出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即两税合并对于外资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所得税 两税合并 内外资企业 影响
I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批准了合并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 税率为 25%, 并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与原来的“两税”相比,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许多重要变化。外资企业在经历了20年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 开始承担与国内企业相同的所得税税率。新的所得税税法实行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将二者的税率、扣除办法和优惠政策合二为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已从单纯地吸引外资数量发展为全面考虑外资质地,两税合并不仅不会影响招商引资, 相反会促进外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国内企业而言, 两税合并有利于减轻税负, 提高竞争力, 减少返程投资。因此,两税合并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一方面营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提高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完善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所得税概述
(一)、企业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税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收入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同时税收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所得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建立涉外所得税制度(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先行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所得税制度改革的起步。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是作为中国继农村改革成功以后的城市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出台的,它标志着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同时,完善了集体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了私营企业所得税制度。为了适应个体经济的发展和调节个人收入,开征了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在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统一税法,简化税制,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步骤上,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分为三步走,先后完成了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并即将完成外资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个人所得征税制度的统一则于1994年一步到位。这标志着中国的所得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制度改革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二)、实行两税合并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外汇短缺,市场体制不健全,给外资一定的超国民待遇是必要的。在未实行两税合并之前,我国内资企业适用的是1993 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外商投资企业适用的是1991 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二者的名义税率相同, 计税税基都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但二者之间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财政部科研所的李艳西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一个是暂行条例,一个是法律。2纳税人认定的标准不同。3不同税率适用的标准不同。内资企业基准税率为33%。外商投资企业应纳所得税率为30%, 地方所得税率为3%。4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外资企业的受惠程度和范围大于内资企业, 对内资企业的优惠倾向于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环保等内容,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则倾向于区域。对内资企业的优惠多为解决临时性、困难性的问题,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则具有长期性、稳定性;5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方法不同。(6)对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不同,外资企业可自行选择加速折旧的方法。
丁柯认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以下弊端:1.内外有别的税收优惠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地企业的发展。各个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往往最大化甚至是越权减免税收,加之许多外国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样处于劣势的内资企业就无法与之平等竞争。这样不但大量税后利润流向国外,而且民族工业也受到了冲击。2.内外资税收的巨大差别为企业避税提供了条件。内外资税收的巨大差别诱使某些个别内资企业假冒外资企业以骗得税收优惠,又使某些外资企业利用其避税,特别是从获利起“免二减三”,利用转让定价明亏实盈,人为推迟获利年限,从而逃税,最终导致国家大量税收的流失。3.过多的税收优惠助长了腐败之风。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制变得极其复杂,一般民众甚至是税务人员也无法深入了解,为税收腐败留余了很大的空间。4.外企的税收优惠扭曲了市场行为。助长了外企对税收优惠的严重依赖,一旦制定就很难取消。同时,又吸引着投资者在同类项目中竞相投资,导致规模迅速膨胀,使经济局部过热,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多维化和全方位的发展。给外资一定的优惠,有利于我们吸收更多的外资到中国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增加出口,补充我国外汇的不足。但随着中国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内外资企业所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税分别立法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一直实行这两种企业所得税办法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除了国内企业抱怨不公平外,由于税收政策双轨制存在漏洞,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再投资到境内的办法,以享受外资优惠待遇,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虽然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的待遇,但外资企业中仍存在大量的假外资,由于只有外资企业才能享受到这种优惠政策,使得一部分内资先转到香港或者其他离岸金融中心像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落户,然后以外资的身份出现在我国,从土鳖变成海龟来享受税收优惠。据统计,在我国引进的外资中有1/3左右是内资回流的假外资,造成我国税收的大量流失和对真内资的不公平待遇。而且,我国引进的外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的价值链。技术水平低,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进步。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丁柯认为由于原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进行两税合并是当时势在必行的事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程婧认为今天的中国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外汇与资本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资金匮乏问题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税率、优惠和扣除,优惠从以地区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为主,对于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环保、节能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巨大。因此、中国自身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实行两税合并的原因之一。
二、两税合并的问题探讨
(一)、两税合并的意义
借鉴国际税制改革经验, 目前形势下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的田丽宏认为:1)新税法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新税法将使各类企业在同一税收制度平台上开展公平竞争,不分国有, 民营, 内资或者外资,将适用于所有身份的企业, 促进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能力,着力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新和研发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2)新企业所得税法使企业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各类优惠政策包括实行鼓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生活环境及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等。这些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税的发挥和调控作用,更有利于引导各行业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贡献。3)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区域经济更为协调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原来的仅以区域经济优惠为主,转变为了以企业产业优惠为主,产业区域优惠为辅,对于正处于开发阶段的西部地区来讲,还是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点扶持其产业,继续实行特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这样做可以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断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天津工业大学的刘旸则认为两税合并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他认为在国内资金比较充足,外贸出口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调整优惠政策,可以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他还说两税合并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减税计划,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世界性税制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降低法定税率,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符合“宽税基、低税率”的国际税制改革潮流,而且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更为现代化,这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具有重要作用。新企业所得税使我国原有税制制度建设更为完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展开了各类的税制改革。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关系不断加深,各国为吸引更多的外资投资纷纷推出了新的减税计划,从而带动了世界新一轮的税制的变革。中国也不例外,我国也采取了如对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降低税率、调整各行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不仅符合国际流行税制的潮流,而且使我国现有企业所得税制更为完善 这对于促进我国原有税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企业所得税于08年实施以来,为内资企业酿造一个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
(二)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
广东商学院财税学院的付菲认为有机遇也有挑战。两税合并为内资企业带来的机遇有:(1)两税合并降低了内资企业实际税率,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有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3)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两税合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基,提高企业税后利润。带来的挑战有:(1)中小企业被并购风险增大(2)高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而菏泽市会计中心的赵红梅则认为:
1、增加内资企业税后利润
2、加大对内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3、有利于提高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纳税也有影响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的姜娅娅和王玮认为:
1、对内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减轻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
3、带给企业更多的税收筹划空间。通过上述观点可以知道,两税合并税后,内资企业能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消除对内资企业的人为歧视,有利于扭转内外资企业竞争中内资企业不利的竞争地位;有利于遏制目前外资对我国某些重要行业的全行业并购势头。“两税合一” 标志着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国在建设公平非歧视的开放型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法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方面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两税合并对企业纳税也有影响::(1)设置了一般反避税条款。以前有不少企业伪造交易,其交易没有商业实质,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新税法明确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这就意味着在避税地注册公司虚构避税地营业的行为将纳入税收监管。(2)加大了对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力度。新税法明确要求关联交易各方的成本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分摊,赋予企业及其相关方在转让定价调查中的协助义务和税务机关较大的反避税处置权,强化了反避税手段,加大了避税的处罚力度,首次规定对做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增强了反避税措施的威慑力,有利于防范和打击各种避税行为,维护我国税收权益。(3)统一税收遏制“假外资”避税。内资与外资税负不统一是催生“假外资”、“假合资”现象的重要原因。两税合并以后,内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以避税为目的的“假外资”、“假合资”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等于是改变了这类“假外资”、“假合资”的生存的土壤。(4)增加了防止资本弱化条款。外资企业加大负债融资比重,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利息转移利润将受到限制。(5)加强了税收征管力度。
(三)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尽管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资企业的总体税负, 但从长期来看对外资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会妨碍外资的进入, 相反还将通过完善税收法治环境、引导外资的进入方向, 从而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
对此,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刘东辉在《经济问题探索》中指出,“两税合一”后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吸引力不会减弱。外商来中国, 并不是仅仅被税收一个因素所驱动,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吸引外资引入方面只起到辅助性的激励作用, 其他因素也很重要。更重要的, 要看市场, 而中国正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市场。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投资我国的外国公司所作的调查, 外国投资者到我国进行投资最看中的并不是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是我国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国内市场等其他有利条件。我国拥有 13亿消费人口, 市场潜力巨大。实行统一税率, 纳税能力相同的内外资企业将承担相同的所得税税负, 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有利于企业进行公平竞争, 也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这是中国税制改革同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顺应国际趋势,按照国际惯例做出的改革, 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广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会更有利于外资企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发展。
山东大学的马玉刚和王思宏则认为两税合并对外资企业的影响应该从外商直接投资者本身角度看。他认为:1)税收优惠并非吸引外资的首要因素。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勒和莫迪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实现一体化扩张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因素为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和市场容量等,而不是优惠政策。2)给予外资税收优惠并不等于外资能够实际得到这部分优惠3)我国在商业角度上具有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4)从中国政府的两税合并的进程来看,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仍保持适当的过渡期。
因此两税合并不会对吸引外商投资带来影响。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中国的优势,作为出口加工的基地;二是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而且不断在发展。只要这两个吸引力一直存在,即使把外资的优惠政策取消,同样会有很多外资企业到国内投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 马玉刚 王思宏
两税合并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金融与财务)
[2] 李艳西
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浅见(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第5期)[3] 付菲 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6期)[4] 刘旸 两税合并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 NO.22.2009)
[5] 姜娅娅 王 玮 浅谈两税合并对内资企业的影响(中国商界2009第3期)[6] 李桂东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吸引外资的影响(中国商界11月)[7] 田丽宏 新企业所得税的意义及对企业的影响(财经界2010)[8] 丁 柯 两税合并的历程及其影响(财税金融2010)[9] 程 婧 浅谈“两税合并”(宏观经济2009)[10] 企业所得税法
第三篇:外资企业所得税筹划案例
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http:// 【会计网校课程打折优惠,火爆招生中】 【2011年经济师考试国内通过率最高!】
生产性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为鼓励外商进行生产性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4]209号、国税发[1995]121号等文件对新办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规定了减免税优惠政策。
1.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属于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资源开发项目,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这里所说的“经营期”是指从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至企业终止生产经营之日的期间。
这里所说的“开始获利的”一般应当按下列原则确定:
(1)如果企业开业当年即获得利润,不论当年实际经营期的长短,均作为开始获利。如果企业于中间开业,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企业可以选择从下一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企业当年所获得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5年7月开始营业,当年获得利润50万元,则可以从1995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如果企业选择从1996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则1995年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2)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为开始获利。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1年开始营业,当年和第二年分别亏损100万元和300万元,1993年获得利润290万元,弥补亏损后仍有未弥补亏损120万元,1994年获得利润330万元,弥补亏损后有利润210万元,则开始获利应当为1994年。
(3)企业在法定减免税期限内,如果某发生亏损,也应当连续计算减免税期,不得因中间发生亏损而推延,且亏损不得从法定减免税期限内扣除。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4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减免税期限也从1994年开始,1995年也盈利,1996年发生亏损,1997年、1999年有盈利,但减免税期限仍到1999年底止,包括1996年。
享受上述免征、减征待遇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将其从事的行业、主要产品名称和确定的经营期等情况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享受上述减免税待遇。
按照上述规定已经得到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待遇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经营期不满规定的年限即10年的,除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外,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2.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不发达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上述免税、减税待遇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10年内可以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到30%的企业所得税。
[案例]
汕头农发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30年,1990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盈利,经税务机关批准,1990年、199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1992年、1993年、1994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994年免税、减税期满,经税务机关批准,从1995年开始到2004年,按应纳税额减征20%的企业所得税。1996年企业实现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则企业当年实际应纳税额为96万元[即400×30%×(1-20%)].对于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或者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仅有生产性业务但实际也从事非生产性业务的,在从企业开始获利起计算的减免税期限内,可在其生产性经营收入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其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不得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并无生产性业务,无论其实际经营活动中生产性业务的比重有多大,均不能享受上述免、减税待遇。
三资企业的再投资退税
为鼓励外国投资者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中取得的利润再在国内进行直接投资,现行税法对再投资给予退税优惠。《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94)财税字第093号等文件规定: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其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在提取后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40%
[案例]
惠阳日中激光有限公司1999年从其投资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惠阳电子公司获得利润1000万元,惠阳电子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经合资各方协商同意,该外商将该1000万元再投资于企业,用于增加注册资本,则按规定可返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40%=73.17万元
外国投资者的再投资不到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2.外国投资者将其从海南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再投资于海南经济特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案例
北海电机自动化公司1992年、1993年、1994年分别从其投资的设于海南经济特区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海口机械制造厂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海口机械制造厂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
1995年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在海南经济特区举办一个新的农业开发企业——海口绿叶实业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已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其经营期应当从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计算;再投资开办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应从新办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计算。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和国税发[1993]009号等文件的规定,在按税法规定计算退税时,外国投资者应当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利润所属的证明;凡不能提供证明的,当地税务机关可就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前的企业账面应付股利或未分配利润中属于外国投资者应取得的部分,从最早依次往以后推算再投资利润的所属,并据以计算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应当自其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一年内,持载明其投资金额、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向原纳税地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3.由外国投资者持有100%股份的投资公司,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回的利润(股息),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也可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所得用于再投资,不得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外商将先进技术引进中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009号、国税发[1994]151号、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规定:
1.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自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起,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新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获利之后,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开业之日所属之后,可就其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的剩余享受减免税优惠;凡在依照有关规定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结束之后,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不再享受上述减免税优惠。
企业在申请减免税时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明文件,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在国务院确定的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同时也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或者是外商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可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仍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即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也是产品出口企业的,可以依照税法规定执行产品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减半后企业缴纳所得税实际税率低于10%的,按10%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已经减按15%的税率征税的企业,可以按10%的税率征税。
同时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允许企业选择享受其中的一种税收优惠,不得同时享受两种税收优惠待遇。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案例一]
科电磁卡实业有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1992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2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6年底期满,1997年仍被有关部门确认为技术先进企业,则按规定从1997年开始,3年内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1997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若该企业设在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已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1997年开始,3年内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1000×10%)。
3.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先进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运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先进技术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先进技术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一年内,经考核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
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技术先进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二]
中日合资浔洋微电子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先进技术企业——浔东机电开发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甲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先进技术企业——浔南科技发展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先进技术企业即得南科技发展公司1999年2月开始营业,经考核未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其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6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的规定,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中美合资贝艺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1994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4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9年底期满。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为449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企业当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
对于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广东五星彩显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设在深圳特区,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4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4%。企业1999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按照15%的税率计算,企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50万元。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即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企业当年实际只需纳税300万元。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产品出口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3年内,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
中德合资肯德勒机电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产品出口企业——扬州东发电子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产品出口企业即扬州东发电子公司1999年初开始营业,到1999年9月仍未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该外商于1999年7月申请办理再投资退税。
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9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盈亏互抵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行《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发生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弥补亏损期不得超过5年。所谓弥补亏损期是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案例]
厦门日精电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3年发生亏损390万元,1994年盈利60万元,1995年盈利120万元,1996年盈利140万元,199 7年发生亏损30万元,1999年盈利50万元,1999年盈利190万元。对于企业1993年发生的亏损,应当从1994年开始进行弥补,弥补期到1999年止。虽然从1994年开始,逐年延续弥补,但到1999年末,仍有10万元(即390-60-120-140-50)尚未弥补,但弥补期已满,1999年不能再弥补1993年的亏损。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营业机构的,可以由其选定其中的一个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各营业机构有盈有亏的,可以用盈利抵扣亏损,盈亏相抵后仍有利润的,按有盈利的营业机构的适用税率纳税。发生亏损的营业机构,应当以该营业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营业机构所适用税率纳税;其弥补额应当按为该亏损营业机构抵亏的营业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
[案例]
斯福临集团公司系美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深圳福临电气公司、赣南斯福电子公司两个分支机构。深圳福临电气公司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税率仍为3%。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税率为33%。1993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发生亏损4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00000元;1994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盈利6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50000元。
美国企业选定额南斯福电子公司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美国企业各分支机构有盈有亏的,盈亏扣抵后仍有利润的,应当按有盈利的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则1993年企业应纳税额为: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700000-4000000=300000元
应纳税额=300000×33%=99000元
按规定,发生亏损的机构应当以该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弥补亏损的部分应当按为该机构抵亏的机构的税率纳税,则1994年应纳税额为:
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
弥补亏损部分利润应纳税额=400000×33%=132000元
弥补亏损后余额应纳税额=(600000-400000)×19%
=36000元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132000+36000
=169000元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为: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750000×33%=247500元
全公司应纳税额为:
全公司应纳税额=甲机构应纳税额十乙机构应纳税额
=168000十247500
=415500元
税额扣除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这里所说的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纳税后又得到补偿或者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
这里所说的境外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外所得,依照税法有关规定扣除为取得该项所得所应摊计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的应纳税额。该应纳税额即为扣除限额,应当分国不分项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低于依照规定计算出的扣除限额的,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其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作为税额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外商投资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扣除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同一纳税纳税凭证原件,不得用复印件或者不同的纳税凭证作为扣除税额的凭据。
[案例]
宁波通信器材开发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9年全年实现利润1200万元,其中从美国取得经营利润304万元,已经在美国缴纳所得税121.6万元;从英国取得投资利润299万元,已经在英国缴纳所得税57.6万元。则其境外所得在汇总缴纳所得税时的扣除限额为:
(1)美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33%×(304/1200)
=100.32万元在美国实际缴纳的税款121.6万元,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扣除1 00.32万元,其余21.29万元留等以后补扣。
(2)英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0×33%×(299/1200)
=96.4万元
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低于扣除限额,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将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全额予以扣除。
第四篇:关于外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外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内容摘要]外资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我们无法回避它的存在,只有促进各种文化融合,才能减少企业文化中不和谐因素;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文化冲突,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追求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化解彼此的分歧,建立团结互信、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才能取长补短、和谐一致,凝聚力量,共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通过正确识别和对待文化差异、跨文化培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文化整合、实行本土化管理、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等途径才是建立优秀外企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外资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冲突、文化融合第1章 引言
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各种关系和谐的总和。社会各种关系和谐的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程度,而且也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寻求发展。这些企业是在进行跨国界经营活动,他们所面对的是与其本国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这种现象大大促进了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给外企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构建和谐企业和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其关键是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和谐,就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就应该在特定的价值观的支配下处理企业内外各种差异,融合不同的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去促进企业发展。高效的企业管理就应该在文化冲突过程中促进各种文化融合,且有效地解决矛盾。外企管理过程会涉及不同文化的冲突,只有进行跨文化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保证企业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2章 外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外资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能整合多方文化,提高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凝聚企业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以便协调企业管理、推进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3.1外资企业内部
3.1.1 管理思想不同
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儒家哲学为主,道家文化为辅。正如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种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以个人修养为起点,管理者注重自身德性的培养,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实现企业目标,通过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来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遵纪守法。又如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它对现代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而言,对员工持有“人本思想”,以“人”为中心,重视员工的心理,促使员工以企业为家,并为企业贡献力量。西方文化发源于古埃及,形成于古罗马,这种文化具有恃强凌弱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西方世界的管理思想。20世纪前的产业革命对管理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泰勒、甘特、法约尔、韦伯、巴纳德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他们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科学管理四原则,最有名的科学管理实例是生铁装运试验:工人们要把92磅重的生铁装到铁路货车上,他们每天的平均生产率是12.5吨,泰勒相信生产率能够提高到每天47吨-48吨之间。西方管理思想的重心放在人的行为上和对物、组织的管理上,认为员工应该如何促进企业发展。这种中西方的管理思想上的差异,对对方的管理思想缺乏足够了解,或完全照搬西方模式造成“水土不服”现象,必然会引起文化冲突,使外企陷入使用何种管理思想管理员工的困境。
3.1.2 世界观的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看法来解释各种现象和处理问题。中方员工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接受的是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事求是等教育,他们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去认识世界,中国人是从生存的经验中形成了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世界观;而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外籍员工的世界观则与之不同,他们所持的是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个人主义世界观等,在征服自然的战斗中产生了天人两分、人本主义的世界观。
3.1.3 人生观的不同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活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文化下的语言是比较难融合的,由于语言习惯不同,严重影响了双方的准确交流,加之翻译的水平还不够完美,因而造成了许多误解。有时在高含蓄的文化如中国文化中,信息传递是通过上下文的联系、肢体语言、场景等进行的,而不是用明确的文字、语言等,比如说我们同别人谈话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时,交际的手段包括词语、手势、表情、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点头表示同意,挥手表示再见;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如点头在斯里兰卡人中表示“不”。正由于这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难以较好解决,从而造成中外员工之间无法直接对话,即使可以沟通,一些意思理解表达不够到位和准确,使得他们采取回避沟通的态度,工作中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而造成他们之间怀疑和不信任,矛盾和冲突会更加激烈。
3.1.7 民主观念的不同
儒家文化中强调尊卑有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忠”和“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人有较强的权威崇拜心理,对权威绝对服从和依赖。这种思想必然表现在外企中的中方员工身上,他们遵纪守法和服从领导,对上级管理人员持尊敬和服从态度,他们工作的依据是上级的指示,习惯于专制命令式的管理风格。在日常沟通中,往往不能容忍不同意见,不会毫无顾忌地对上级提出批评,企业中缺乏一种民主氛围,员工缺乏自主权;而西方文化中“自由和民主”观念广泛存在,社会对个人较少控制,西方人性格的核心是自主和独立。在企业中的西方员工对权威是反抗的,下级可以对上级发表不同观点,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欢迎各层次员工提意见,欢迎他们参与讨论和决策。
3.1.8 重情感和重“契约”的差异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的感情,以“和“为贵,这种特点使企业内部管理和交流带有感情色彩,注重人际关系,营造和睦氛围。管理者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任何事都讲关系、讲情感等, 重视情感联系的氛围,让员工在称赞中得到情感满足。而西方文化中的法制意识很强,具有典型的契约特征,企业管理靠极为详尽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进行定量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遵守秩序以及奖赏分明。员工和企业关系靠契约和制度对职责等进行详尽和明确的规定,按规则规范进行,这种理念重“法律”而轻“情感”。
3.1.9 其他方面的差异
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冲突,增加了组织协调难度, 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影响了内部的信任和谐关系,导致误解和猜疑, 影响沟通;同时企业不能以积极的企业形象去迎接市场竞争, 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可能导致跨国经营活动的失败。1994年投产的广州标致汽车,由于法国标致公司将自己的规章制度全套照搬,中法人员融合艰难,文化观念冲突难以消除,结果3年累计亏损29亿人民币。
4.2 在不同的文化下经营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意义
管理是因文化而异的,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方式的多样性;所以在不同的文化下经营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当企业营销由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发展时,其管理也超越了原来的文化模式而变成跨文化管理,因此解决在跨文化条件下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解决文化冲突,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树立统一的道德标准、道德习惯等,从而使企业不受文化冲突干扰而把精力集中于企业经营上去。
第5章 解决外企文化冲突的策略
国际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外企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我们无法回避它的存在。只有正视它的存在和促进各种文化融合,才能减少企业文化中不和谐因素;无视这一客观存在,势必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困难甚至于最终导致失败。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冲突,才能进行文化变革,促进文化较好地发展。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解决文化冲突,对不同文化类型、不同种族、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自身特色文化的管理过程。外企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追求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持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外企从事国际化经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5.1正确识别和对待文化差异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赫尔的观点认为文化分为3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由于文化冲突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同时不同规范的文化冲突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差异进行识别分析。作为管理者来说只有识别出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管理者要尊重不同国家或地区、民族的文化差异,具有包容精神,允许百家争鸣。企业文化只有差异之分,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将母公司文化与子公司文化相融合,加强不同
业内部文化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找出不同文化的冲突点,对不同文化加以同化、调和或合并,在企业内部逐渐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整合和融合过程,要加强对道德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组织机构等的整合,把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不同价值取向等统一在同一个价值体系中。在华投资的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较大成功,“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传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在投资中国市场的同时实现了母公司企业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成功融合”,根据企业中的跨文化冲突各有不同,管理者应选择最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方式去整合,可采取不同的文化整合方式如吸收型、改造型等,可运用一些方法如企业文化诊断纠缠法、系统梳理法、综合整治法等,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推动企业文化得到健康发展。
5.5实行本土化管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实现管理本土化是消除文化冲突的最有效的方法,让本土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来实现企业的有效运作。中国人从事管理经营业务,他们熟悉文化传统及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很好地与下属合作和沟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他们通常受过西方教育,比较了解西方的行为方式、管理方法等,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管理想法。管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于1979年重返中国后,成立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合资企业,已成为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先锋,被视为同行业的标本和典范„„正是独特有效的人才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骄人业绩,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公司。实行本土化管理是一种双赢手段,不仅可避免文化冲突、洋文化“水土不服”现象,而且帮助中国培养大量管理人才。管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明是有效的且可降低成本。
5.6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
中西方文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只有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得到相互理解,“跨文化理解的关键就是对话„„对话是一种更加低调的‘围绕篝火促膝谈心’的方式,它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并鼓励反思性的交流,而不是那种对质性的对话”。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方式,如举办文娱活动、节日欢庆活动、员工生日聚会等,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结束语
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巨大作用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鼓励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发展,同时继续坚持利用外资;通过强化跨文化管理以化解中外企业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积极促进外企的健康发展。外企进行跨国经营必然会存在文化冲突,充分认识企业中内外的文化冲突现象,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化冲突,才能促进中外文化在企业内外部得到融合。文化融合可以化解文化冲突,跨文化管理要消除跨文化冲突,利用其优势,减少由文化冲突所带来的成本,这才是来华发展的外企好的战略选择。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管理。”使文化建设扎根于日常管理之中,以文化融合作为重点,使企业内外各种文化冲突得以解决,才能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
致谢语
在本次毕业答辩全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李媛老师对我从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到论文的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与耐心的教导,使我得以最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及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及学院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所有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112-
第五篇:外资企业注销清算征收预提所得税案例
外资企业注销清算征收预提所得税案例
2011年3月,某地国税局在为某外资企业办理注销清算时发现,该企业在注销清算返还境外投资方资本金时,未按照有关规定对应当征税的2008年以后的税后分配利润及资本金汇兑收益,主动履行代扣代缴所得税义务。与此同时,曲阜、邹城、高新区国税局也在同一时间向市局反映所分管企业发现类似问题,在市、县两级税务机关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深入了解、协调配合、同一调度,最终使企业补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139万元,为全面提高我市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信息
1、泗水某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外商独资企业,投资方为英属维尔京群岛EIIatan InternationaI Limited,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资金与2007年12月18日到位。经营范围为绿色农产品种植及提供相关旅游观光服务。2009年实现利润5690000.29 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422500.07元,税后净利润4267500.22元。2010年1-9月实现利润2711034.14 元,缴纳企业所得税677758.54元。税后净利润2033275.6元。清算前资产总额223350572.27元,清算后资产总额223596341.10元。
2、曲阜某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3日,投资方为英属维尔京群岛Ellatan International Limited,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2007年12月25日到位。2010年共缴纳企业所得税660312.19元。该公司2010年9月2日决议清算,至2011年1月17日清算完毕。清算后资产总额220026475.23元,负债300000元,资产净额219726475.23元(其中含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1408695.23元)。
3、邹城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投资方为英属维尔京群岛Ellatan International Limited,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2009年缴纳企业所得税2903949.06元,税后净利润8711847.18元。2010年1-3季度缴纳企业所得税1756586.22元,税后净利润5769477.97元。均未分配并缴纳预提所得税。
4、高新区某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投资方为英属维尔京群岛Ellatan International Limited,外资独资企业,注册资本2980万美元
二、具体案情
经调查发现,以上四户企业虽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地址不同,但均是由同一投资方即英属维尔京群岛Ellatan International Limited投资设立的企业,注册资本相同。企业清算前2009和2010均实现收入,但未缴纳预提所得税。另外,由于投资方初始投资计价为美元,由于近几年来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造成投资方事实上的美元收益,其收益源于在华投资行为,我们认为应视为来源于我国的收益,征收非居民企业所得税。
三、办案过程
(一)多管齐下,详细调查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于2011年3月分别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税务证明》。接到企业申请后,国际税务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对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审核,经查询综合征管软件CTAIS2.0发现,企业2009和2010存在盈利但并没有代扣代缴预提企业所得税税款,立即暂停《税务证明》开具,联系税务管理分局深入企业,详细调查,并走访相关金融机构,全方位获得有关证据资料。
(二)集中座谈,统一调度
针对此项业务的特殊性,在全面摸清企业基本情况,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情况下,市局立即召集县区局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对涉及政策问题认真探讨,就企业拟汇出资金是否折算美元计算溢价缴纳预提所得税寻求政策支持,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省局汇报,为下一步税款的足额及时入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优化服务,耐心辅导
经过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主管税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了多次约谈,耐心讲解非居民所得税政策,使企业财务人员明确了自己代扣代缴所得税义务,并最终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处理结果。
四、案件处理结果及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的规定,企业共缴纳税款1139万元。
五、案情启示:
1、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税务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税务管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基础。
2、积极宣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扣缴义务人的扣缴意识,辅导纳税人依法正确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3、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头控管。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做到有的放矢,做大限度的做好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高日常征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