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华永道: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发布: 2007-4-03 19:28 |作者: 普华永道 |来源: 财经 |查看: 49次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8日至15日在北京审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在16日以高票数表决通过,新的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从 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代表着内资、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得到了合并和统一,亦揭示了中国将怎样利用税务政策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是继 1994年中国流转税制度改革后另一重要改革。
改革的重点
这次中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以下简称“税改”)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我们将税改的具体重点总结在附表中。
税改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这次税改对外资企业有着深层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虽然新的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经通过,但当中很多实施细则和具体内容仍未出台,所以仍有待更多数据才能作出更详尽的评论。但据已获得的信息,包括财政部长金人庆就《草案》在3月8日向人大代表发表的重要说明,我们就税改对外资企业的重要影响归纳如下:
一、合并和统一
中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外资税法”),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称“内资税法”)。这次税改基本把“两税合并”,使得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但并非简单地把两套税法二合为一。由于两套税法本身经过多年发展和演变已产生了各自的问题,有些政策亦不合时宜,内资、外资企业在处理和符合各自的税法的要求时都分别遇上很多困难。所以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也同时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这是配合税改原则中“简税制”的说法。税务机关不再需要面对象过去要执行两套不同税法的困难。如果在将来出台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解释能贯彻高透明度、一致性、易操作等原则,相信是所有外资企业乐见的。
税改另一原则是“低税率”。此次税改把税率定在25%算是属中低水平,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中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的平均税率为
26.7%。
对部份外资企业而言,税率将来是从33%降低至25%,例如服务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零售贸易行业、外商投资控股公司等。但对另一些外资企业可能要面对税率从15%或24%提高至25%。当然这仍要硏究这类外资企业是否可以享受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见下
文),以减轻总体税负。对按现行税法的规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老企业”(即新税法公布前已经批准设立的),在5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的税率,算是一种照顾性措施,提供了时间让老企业适应新税率,或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总体税负。
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确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这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大转变。
“产业优惠为主”即是以提供税收优惠,实现引导资金和资源投入国家当时需要鼓励和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项目,包括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支持安全生产。优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例如优惠税率(15%)、税额扺免、额外和加速扣除等等。
对于投资和经营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项目的外资企业,似乎新的税收优惠体系对它们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它们必须注意,国家鼓励和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项目是有机地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加以更新完善,国务院相关部门会适时制定获取税收优惠的新标准和要求,所以外资企业很需要持续密切地跟进。
对于投资和经营一些较传统的产业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产业),便可能要面对再没有税收优惠的冲击和困难。此时,外资企业需要考虑新的措施,例如提高产品和生产技术的高新技术含量、或增加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支持安全生产等投资(按将来出台的具体要求),来争取新的税收优惠以减轻总体税负。
为了减轻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对部份老企业的影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提供了一些过渡措施,具体内容有待国务院另行规定。老企业应把握这个时机采取相应措施来减轻总体税负。过去以“区域优惠为主”为主流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会转变;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只保留了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过渡性优惠;并继续执行西部大开发地区的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外资企业过去不论产业性质或投资内容,只要找对了地点就一律获得五花八门的税收优惠,甚至有时出现“(优惠)区内登记、(优惠)区外经营”的怪现象。当“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成型后,外资企业在华的投资重点就不再是找最多最长的税收优惠地区了,而是回到更切实际的考虑,例如劳动力的供应和素质、交通运输等等。
另一方面,国家期望多些资金和资源流向西部内陆地区协助发展当地社会经济,亦可减轻对沿海较发达地区资源和设施的压力。这个期望未必在短时间内能达成,原因是外资企业的投资不只考虑税收优惠,亦必须视乎当地的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环境气侯、市场状态和潜力等等。当然这样的政策倾斜愈早开始对内陆社会经济愈有帮助。
三、“严征管”
配合税改中“严征管” 的原则,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加入了一章『特别纳税调整』,以防范和制止企业运用各种避税手段规避企业所得税。当中重申了关联方转让定价的规定,并似有迹象显示将会有更严格的关联方交易数据申报要求;同时增加了常规性反避税(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防范资本弱化、防范避税地避税等措施,再加上对补征税款按照国务院规定加收利息等条款,将强化反避税的力度,这些都是国际上常见的,但期望将来出台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内容可以清晰地制订这些避税行为和情况的定义,否则将引起外资企业和税务机关的争议。
这章『特别纳税调整』清楚表明国家对防范和制止避税行为的重视态度已提升到立法的高层次。外资企业往往会发生较多关联方交易,这些都可能被视为避税行为和情况,所以必须密切注意将来出台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内容,然后可能要对关联方交易作出新的安排或有系统地组织论点证据,预备税务机关的反避税的申报要求或调查。
四丶对外资企业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我们认为这次税改不是中国对吸引外资政策的大改变,而是以调整吸引外资的方向为目的。中国认为以往利用税制,特别是所得税优惠政策,作为吸引外资的手段已不再明显,反而现在用来引导产业投资方向更具需要了。因此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当中,特别是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自然会被视为吸引外资政策的重大调整。
外资对中国的吸引力
总体来说,中国在现阶段仍非常需要吸引外资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大政策没变,但会较有选择性地吸引外资。从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看,中国在现阶段期望主要吸引的外资是拥有先进的技术、有能力实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支持安全生产等,对于增值不高的产业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优惠了。
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我们相信中国在现阶段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不一定就会影响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原因有几点:
1)正如上文所述,税改并不是全面取消所有税收优惠,而只是将优惠原则从过去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再者,税改之后,有些行业将不会受到影响,例如:高新技术企业和某些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业等,将仍可继续享受税收优惠。而一些行业如服务、零售贸易行业,于现行的税收政策下是没有任何优惠的,它们将因税改后税率
降低而受益。对于在这些行业的外资会认为中国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有吸引力。此次税改把税率定在25%算是属中低水平,对外资而言亦未算不能接受。
2)当然,一些行业于税改后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行业中又不乏一些已经享受完税收优惠的企业。加上税改已讨论多时,不少企业已作出相应筹划,如加快投资步伐以减轻有关冲击。同时,基于中国的市场潜力,部分投资者在作投资决定时,也不会把未来增加的税负看得很重。
3)毫无疑问税改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某些行业中的部分外资企业,使它们可能考虑选择将投资转向周边税收优惠政策明显的国家。但从长远来看,应不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流入规模,而且还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引进外资的质量,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况且外资进入中国时,税负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相对高素质而廉宜的劳动力、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而增长迅速的消费市场发展空间,日渐完善的商业法规环境、逐步加强的政府行政服务、皆是外国投资者在作出投资之前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中国在这几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未有清晰提及以下现存“外资税法”中对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
a)对外资企业向外国投资者派发股息时免征预提所得税;
b)对外国投资者将从外资企业收取的利润再投资而获得的『再投资退税』;
c)降低预提所得税率,如一律按10%征收;
d)在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有些以往对内资企业有税前扣除限制的费用(例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是否也适用于外资企业呢?
这些都有待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实施细则和具体内容时才可确定是否又是对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大调整。
结论
自90年代后期中国已开始对当时并行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进行检讨。由于各种因素,中国在现阶段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是事在必行的了,对外资企业税收政策作出较大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每次税制改革都会对不同资本来源的企业(即内、外资企业)、身处不同阶段的企业(即在新税法前已开始投资经营或之后)、身处不同行业的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正面、负面和长期、短期的影响。
我们建议外资企业的管理层尽快评估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会为它们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在新税法前已开始投资经营的外资企业,它们应采用怎样的措施来获得新的税收优惠或减低失去原先税收优惠的损失;对正处于计划阶段的新投资,应重新计算新的税制所产生的额外税务成本,再定投资决策和商业决定。
附表:
第二篇:外资企业绩效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外资企业绩效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提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和跨国公司,内资企业全球业务的不断扩张,人力资源管理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重中之重是对员工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是提高组织人员素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
企业绩效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作为一种代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绩效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引入绩效管理提升了自己的管理竞争力,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和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具体安排如下: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目的(二)绩效管理的职能
(二)绩效管理的作用
二、外资企业的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好处
(二)绩效管理的坏处
三、中国本土企业的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好处
(二)绩效管理的坏处
四、绩效管理对中国本土企业的长远影响
(一)中国企业如何向外资企业学习绩效管理
(二)中国企业在提高绩效管理的应避免的问题
正文:
随着前一段时间发生在美国 BI(商业智能)软件领域的连环并购,以及国内管理软件领头羊用友和金蝶的频频异动,一个对国人略微陌生的名字 ——Hyperion 跃然而出。与这家位于硅谷心脏地区桑尼维尔的软件公司一起,一个新的企业管理软件领域 ——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企业绩效管理),也被带到了处在全球化思想激荡与冲击下的中国工商业界。
事实上,即便在全球工商业管理思想和手段都较为发达的北美和欧洲市场上,BPM 也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BPM 的定义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各种企业管理软件、业务流程和业务成功的衡量方法(如标尺、主要运作指标)之集合,并通过构建于其上的小型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使组织内的每个成员能够更好理解运营目标、实施运营规划和正向影响企业运作的优化进程。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各级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面谈、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
(一)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改进与提高公司绩效水平,让企业既“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做事”,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改进。
1、提高决策层本身工作的规范化和计划性,绩效是层层分解的,高层没有明确目标,中层基层班组自然茫然,当然中层有也可实施,只是功效减半。
2、改善(明晰)管理层次的逻辑关系,从而减少单位(部门)摩擦,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这一点在国有企业是历史难题),事事明晰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限目标和内容样样清楚,你想错都难,更别说争权夺利了。
3、让所有员工肩上都有担子,适时有事做,事事有目标,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像个篮子可以装很多东西,但是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分解是核心的核心,这个线条就是编织篮子的竹藤,而层层分解的指标就是各个层次员工的具体工作。
4、疏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通过绩效测评,好的(升、奖、委以重任),差的(降、罚、再培训、降低要求和薪酬甚至淘汰)。
5、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有言在先、目标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内容,而绩效管理的长期推进(真心实意地坚持不懈地),恰恰能实现这些东西。
(二)绩效管理的职能
1.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
2.根据绩效情况,及时、真实地提供相关业务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3.根据考评结果,提出对员工的奖惩和使用建议。
4.通过绩效评估、绩效诊断,找出影响绩效的根本性问题,形成绩效改进措施,并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迅速提高。
5.通过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激励等手段,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系统执行能力。
(三)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企业和组织为了更好的管理员工和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因此它的作用是双方面的。
1.对企业和组织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改进企业和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人员现状、发展潜力等重要信息;为制定招聘和选拔员工的标准提供参考资料,绩效管理的结果是对员工进行奖惩的依据;也是人事调整的重要依据。
绩效管理可以建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改善相互关系;有利于正确处理内部员工关系;提高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及效果。并且提高最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高层管理者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了解到帮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前自己应当实现哪些目标,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并且在目标依次传递和分解下去的过程中,确定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能够实现总目标、个人目标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组织并引导员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职业素质。
(1)绩效管理在传递公司战略目标方面的作用
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认为绩效管理/考核在“传递公司战略目标”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还没有很好地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因而在“传递公司战略”方面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提升绩效的重要工具,只有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之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国内企业今后需要花大力气去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把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让绩效管理真正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2)绩效管理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国内很大一部分被调查企业的绩效管理/考核系统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不够。国内企业在今后的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考核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方面的功能。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绩效管理可以作为员工确定自我发展计划的依据;有利于员工加强自我管理,发掘员工的潜能;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还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潜在能力。
引导员工的工作思路和努力的方向。通过绩效管理,员工可以知道上级希望他们做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样的地步,何时上级必须介绍。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既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又可以提升管理的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效益。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惩的手段,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公司提供了一个信号,一个促进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的信号。
(1)绩效管理在员工工资调整决策方面的作用
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企业在今后绩效管理/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把“绩效”与“员工工资调整决策”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绩效管理在员工晋升/降职决策方面的作用
即企业首先应该分析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然后根据任职者所具备的胜任特征来确定是否可以晋升或者应该降职。当然,采用这种做法并不是要否认“绩效”的作用,“绩效”应该是企业对现有人员做出“员工晋升/降职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
(3)绩效管理在推动员工工作业绩提升方面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考核系统并不完善,企业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绩效管理/考核系统在推动员工工作业绩提升方面的作用。
(4)绩效管理在推动员工工作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很大一部分被调查企业在“推工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方面做得并不是很理想,国内企业在今后的绩效管理/考核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考核在“推动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方面的功能。
(5)绩效管理在奖金发放方面的作用
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不错,很大一部分企业已经把“绩效”与“奖金”结合起来了。但是,也要注意到还有一小部分企业没有把“绩效”与“奖金”结合起来。
二、外资企业的绩效管理
由于绩效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才传入中国。因此,首先了解已经实施了绩效管理制度的外资企业的状况尤为重要。
(一)外资企业的绩效管理的优势。
为了适应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设计合适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体系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评价组织和员工的业绩表现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各国外资企业都相继引进了绩效
管理,并取得良好效益。以世界500强中的外资企业为例,它们通过绩效管理,创建了以下五大优势:
1.明确一致且令人鼓舞的战略。
2.进取性强又可衡量的目标。
3.与目标相适应的高效组织结构。
4.透明而有效的绩效沟通和绩效评价。
5.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
通过以上五点优势,许多企业不但提高了生产力还改善了组织绩效,从而提高
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外资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弊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外资企业固守传统模式并且过分依赖绩效考核系统,使得发展举步维艰。他们为了使员工们更好更努力的工作,进而可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利润,于是推动了目标管理。以1980年代美国银行为例,他们曾一度制定了全美国最有雄心的目标绩效考核激励奖罚制度,以发放贷款的数额决定贷款员的表现,表现最佳者可获得超过中等表现者50%收入的奖励,结果美国银行得到了他们想要,也该得到的东西:大批的坏账,虽然实现了管理目标,但随后银行却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只看贷款数额,而不去考虑表面看不到的更重要的贷款质量、风险、客户忠诚等因素。只知道要求雇员110%地努力工作,随后再加10%的目标要求,如此年复一年是非常愚蠢的管理方法。因为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奖罚手段,更不能单方面强调绩效考核。
三、中国本土企业的绩效管理
随着规模的增大、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由于在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因此在实践中他们也得到不少的回报。
(一)中国本土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好处
显而易见,企业通过绩效管理非常有助于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了提高企业运做的整体效率。以下三点就是其主要好处:
1.权责明确。这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2.它是战略执行工具,是目标管理的一个方法。我们知道,企业的使命和远景,如果不能转化为日常的具体目标,就很容易变为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失去激励员工的价值。通过绩效管理中的目标体系,将远景和员工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类监控指标,随时了解公司的战略执行情况。
3.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公司的目标体系,不是用来控制员工,而是用来激励员工。它是凝聚员工激情的力量!公司的远景象灯塔一样指导员工的发展方向。让员工因目标而行动,因目标而自信!通过目标体系,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公司的远大目标休戚相关,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这种感觉转化为实际行动后,他们往往会更自觉主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中国本土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坏处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绩效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末位淘汰制度,所以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还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例如,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年末填写的那几张考核表就是绩效管理。事实上,那只是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只不过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罢了。
2.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这样一来,企业的绩效管理随意性比较强,多是受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评价标准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往往凭企业主
观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企业员工对评估系统的建立缺乏参与,很少人会去认真了解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更不敢质疑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无论是对评估结果不满或是对评估系统有意见,也都不大会提出来。
3.绩效评估标准化不够 很多民营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也没有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这就使得经理有理由在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这种职责上的混淆,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反而使得一些人认为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者上级管理层给他们添加的额外负担,这样的操作,怎么可能保证绩效管理制度被执行好? 在操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考核之前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程度并不了解,考核之后员工也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
4.大部分企业渐渐趋向利润导向型企业的绩效管理。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等,但是这种绩效管理往往过于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只能鼓励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5.绩效评估缺少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广大的民营企业多是刚刚起步、资金规模比较有限的小企业,企业本身在整个市场中的角色及定位尚待进一步努力发展,这种情况下,其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和管理难免因大环境的混乱而无法清晰。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员工的发展,控制企业员工的行为,站在公司战略角度,将绩效考核与公司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缜密的发展实施计划。
6.民企的绩效评估过于强调结果 观察当今商业社会,真正流芳百世的大企业在销售自己公司产品的时候,注重强调和传播的是企业的文化,而不仅仅只是手上冷冰冰的产品。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公司业务扩展和募集资金的需要,往往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或者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即员工把产品推销出去的方法和方式。这样一来,一些只为达到目的的短期行为不可避免要发生。结果只是美化了一时的绩效结果,而失去了长期的潜在的也许是更大的收益。
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绩效管理所处阶段和所存在问题,不仅是要实现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核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四、绩效管理对中国本土企业的长远影响
绩效管理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影响不但巨大而且深远,这点是肯定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向外企学习;其次,要注意总结经验。下面我们将对绩效管理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论述。其中重点讲一下提高绩效管理的应避免的问题。
(一)中国企业如何向外资企业学习绩效管理
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的承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在加快一体化进程。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也正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如此重视内部管理!因为他们在与外资企业的一轮又一轮的较量过程中终于觉醒,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异不在于技术、不在于资本、不在于行业经验、也不在于规模,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内部管理!在于如何将以前那种经验管理、粗放式管理、个人英雄式管理变为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在于如何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并将他们有效的发挥出来!
因为资本、规模、技术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取得,但是高素质的员工、爱厂如家的热情却无法购买和复制!只能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自己培养。但是很多国营和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在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科学管理机制时常常痛苦的发现,对西方的那套管理模式的接受似乎总有点形似而神不似!面对流行的各种理论如全面预算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创新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和
一些管理方法如走动管理、横向管理等,似乎总有点水土不服!久而久之产生“鸡肋情节”。那么面对林林总总的所谓科学管理,我们如何根据自身实情,以“拿来主义”的精神为我所用,建立适应自己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顺利推行?让这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根植于企业内部,化为企业的dna!认为国内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有两点:
第一,从根本上转变那种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理念。抛弃那种认为学习西方的管理只是一种工具的错误观点,科学无国界!管理无国界!
第二,最根本的关键和起点在于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在于改变员工的观念、想法、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成功导入绩效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中国企业在提高绩效管理的应避免的问题
1.放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领导力企业文化。企业是一个为实现目标组织起来的系统,就像一辆汽车,其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决定了它的速度,要想提高最高速度,只有改进系统,而奖罚驾驶员只会损坏汽车,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目标管理的原因。
2.放弃利润导向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建立以人为本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因为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不单是对以往的绩效考核,更是为了员工和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
3.要开始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兼顾过程与结果的管理工具,往往被大家关注的只是绩效考核一个点,而绩效管理真正的关键是在于融于绩效管理全过程的一个核心词:沟通。
4.避免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5.避免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效度。
第三篇:浅析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浅析知识经济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油危机引导工业经济逐步走入资本经济,同时引导科技更快的地向低实物资源利用的软科学领域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后逐步迈向信息化浪潮——知识经济。
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年前替代了农业经济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被另一新型的经济模式替代,它就是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理论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八大特征:(1)资源利用智力化 ;(2)资产投入无形化(3)知识利用产业化;(4)高科技产业支柱化;
(5)经济发展可持续化;(6)世界经济全球化;(7)企业发展虚拟化;(8)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
二、知识经济通过全球化经济直接对我国企业产生影响
1、对企业内涵的影响
首先,决定创办企业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和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力量而不再是驱动力,而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地位迅速上升,举足轻重。
第三,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内技术人才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这
一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2、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将从对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经验、技术和经营规模以及开发、加工、营销产品的能力等方面转变为以下几个方面:觅集、创造和更新智力资产的能力;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有效配合能力;通过智力资本出现的资源最佳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等。
3、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
其次,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三、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1)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以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而知识资源的传播与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企业必须提高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网络创造出来的信息市场,把企业自身具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又生产出新的知识资源,促进技术开发研究。
以IT行业为例,IBM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40亿美元,而我国的联想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到IBM的1/10。为此,联想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投入更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并使企业从原来外购技术然后推广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化自主研发以后技术推广型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2)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的含量决定的。
以大众汽车为例,不断应用新管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增加汽车设计中微电脑应用面、增加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程度、增加业务管理中品牌化管理、增加机构设置中的扁平化和区域决策,充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
(3)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在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上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技巧和艺术。以海尔公司为例,海尔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充实其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出了“先卖信誉,再卖产品”、“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以及“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等理念。海尔集团也由80年代末期的亏损电冰箱企业向洗衣机、彩电、空调、电脑等其他领域推进,并逐步走出国门,打入欧美市场。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中,海尔人特有的理念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引领了中国工业企业知识经济管理的新潮流。(4)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全面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变开发与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是中国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形式的必然渠道。
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作为中国初期工业经济模式下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造了汽车企业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神话。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品牌、技术、资本全面拓展,上海大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和挤压;十年内从50%的市场份额下滑到到10%,而且国内汽车产销排名跌至四名左右。面对挑战,上海大众及时调整内部管理策略,变革开发、生产、计划、销售、市场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从组织架构上、从业务流程上、从理念上重新建立市场导向型的企业运行模式。上海大众一路重振雄风,到2008年底重新牢牢地坐上中国汽车企业的头把交椅。
结束语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中国企业管理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再造,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第四篇: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关于企业如何应对2008金融危机的调查
08秋金融本科江永霞
2008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造成的影响已经渐渐浮出水面,并且在未来还将延续;如何做好应对的准备,趋利避害,通过各种手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平稳的度过这场危机,是各家企业当下应该做好的功课。当前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严峻现实面前,各企业面对2008金融危机又是如何应对?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一、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
始建于1966年的夹江水工机械公司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重点企业、国家大型企业、全国100家最大金属制品企业、四川省金属制品最大规模10强企业、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企业,是西南地区为全国及部分国际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施工专用设备及永久性设备的大型专业化生产基地。企业于1998年获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被列为国家机械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四十年来,工厂凭借“文明、团结、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在国际、国内水电市场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路子,四十年间企业为国内外2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制造了10多万吨的金属结构件和近千台套的机电设备。建厂四十年来,工厂已先后为长江、黄河、大渡河、岷江、雅砻江、红水河、赣江、澜沧江等流域的4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制造了40多万吨的金属结构件和2000多台套的机电设备,产品还远销巴基斯坦、伊朗、泰国、缅甸、土库
曼斯坦等十多个国家,部分产品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部优质产品、四川省名牌产品等荣誉。2005年“夹江水工”图形商标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
2008年的的金融风暴对此企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出口产品的订单相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已签订的国外合同也因金融危机对方提出暂停合同的执行,如出口丹麦的风机构件等都被迫终止了合同。国内的一些电站项目也暂停施工,生产出来的产品因项目的暂停而不能交货,资金无法回笼,新签合同明显减少。2008年上半年的工业生产总值比同期相比下降18%,员工收入下降10%,银行借款规模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8%,营运资金存在较大缺口,企业现金流恶化,资金周转困难。员工信心下降。
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种种危机,各企业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力图减小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夹江水工机械公司也采取了以下措施应对。以希望将影响降到最低。
1、降低管理成本,缩减开支。缩减办公费用,在全公司展开节能增郊的活动,让每一个单位、部门提出具体的措施怎样缩减开支。严格控制用车,尽量是能不用车就不用,同时也控制招待费的支出费用。降低员工工资,因生产不饱满对人员实行了轮工轮休,有活就上班没活就在家休息,裁员以往的临时工等,以此来降低人工成本。对采购一块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如增加了审计部门专门对所采购的物资价格进行监督,施行比价采购,择优选取性价比最高的物品进行采购。从而降低生产原材料的成本,以获取最大的经济郊益。
2、向政府部门寻求支持。政府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这一难关,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和社保就业政策。夹江水工用好用足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量的贷款,以解资金周转不足的困境。同时总集团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本公司取得了一些新的合同。
3、自主创新,发挥主体作用。企业要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尽最大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如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等,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结合市场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通过产品形象的改善、概念的包装、价值的提升,达到产品档次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充分做好售后服务,以真诚的态度,稳定的质量赢得业主的认可和好评。
4、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强烈关注内需,对于原来以出口为主的产品主动从国际市场转到国内市场来。如除传统产品:水工金属闸门、闸门启闭机械、缆索起重机、电站航道升船机外还增加一些国内热门项目:混凝土输送泵、专用施工设备及电站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全液压混凝土喷射机组、双臂隧洞作业车、碾压混凝土振动碾、混凝土刷毛机、液压混凝土吊罐、混凝土侧卸车全液控调压阀等)。石油钻探机械、高铁架桥机等。
5、充分利用集团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依靠集团公司的统筹协调,与各工程修造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各大设计院、流域开发公司建立新颖的信息网络,2004年成立的夹江水工蜀源机械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水电及水电以外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利用工厂的业绩优势、品牌优势开展设计制造安装总承包,培养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产业链向上延伸和拓制
造业以外市场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通过以上措施,夹江水工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正确估计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也要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牢固树立艰苦创业的信心,克难奋进,使企业在逆境中生存,在逆境中发展。将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了最低。平稳过渡了最艰难的时期。成功拿下丹江口升船机共2个亿的合同。在国际市场上,工厂直接参与了苏丹麦洛维工程相关合同的谈判,为集团公司取得共6.5亿美元的合同做出了突出贡献,工厂也获得了该工程启闭设备设计、制造合同,合同总额7000余万元;工厂与中地公司合作,在二年内签了哈萨克斯坦的四个标,获得了哈萨克斯坦锡尔河爱泰克水电工程的全部钢结构项目。
通过对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调查,我们看到了夹江水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被困难吓倒,勇敢直前的积极态度,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审时度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公司上下一致团结一体平稳渡过危机。在2009年里慢慢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对20世纪历次重大金融危机进行比较,每次金融危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很难把各次危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但是“经济学是健忘的”,历史很容易重演,对历次金融危机进行分析比较是有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回顾20世纪以来的历次重大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已经远远超过1987年美国储贷危机、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北欧银行危机、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多官员和学者甚至将本轮危机与大萧条相提并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它甚至比大萧条更为严重。站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可以感到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危机远未结束,危机的教训和影响更是深远的。痛定思痛,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格局也必将调整,探求一条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分析金融危机成因和后果的基础上我国应有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如是否有必要对现行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等。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显得尤为迫切。2009年我国企业500强多项经营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1706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出后者700多亿美元。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美国企业相比,近日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传来的相关数据令人眼前一亮。“我们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
7.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举行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环境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结果。8月中国经济延续了上半年的良好复苏势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通过以上数据和从夹江水工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各企业是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和心态面对困难和危机的,让我们更有信心去相信中国企业、中国人民和政府是不会被困难压倒的,是有能力应对各种危机的。我坚定的相信夹江水工一定有更辉煌的成就,我们的祖国有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外资企业所得税筹划案例
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http:// 【会计网校课程打折优惠,火爆招生中】 【2011年经济师考试国内通过率最高!】
生产性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为鼓励外商进行生产性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4]209号、国税发[1995]121号等文件对新办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规定了减免税优惠政策。
1.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属于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等资源开发项目,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这里所说的“经营期”是指从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至企业终止生产经营之日的期间。
这里所说的“开始获利的”一般应当按下列原则确定:
(1)如果企业开业当年即获得利润,不论当年实际经营期的长短,均作为开始获利。如果企业于中间开业,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企业可以选择从下一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企业当年所获得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5年7月开始营业,当年获得利润50万元,则可以从1995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如果企业选择从1996年开始计算减免税期限,则1995年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2)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为开始获利。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1年开始营业,当年和第二年分别亏损100万元和300万元,1993年获得利润290万元,弥补亏损后仍有未弥补亏损120万元,1994年获得利润330万元,弥补亏损后有利润210万元,则开始获利应当为1994年。
(3)企业在法定减免税期限内,如果某发生亏损,也应当连续计算减免税期,不得因中间发生亏损而推延,且亏损不得从法定减免税期限内扣除。比如,某外商投资企业1994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减免税期限也从1994年开始,1995年也盈利,1996年发生亏损,1997年、1999年有盈利,但减免税期限仍到1999年底止,包括1996年。
享受上述免征、减征待遇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将其从事的行业、主要产品名称和确定的经营期等情况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享受上述减免税待遇。
按照上述规定已经得到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待遇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经营期不满规定的年限即10年的,除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外,应当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2.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不发达边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上述免税、减税待遇期满后,经企业申请,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在以后的10年内可以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到30%的企业所得税。
[案例]
汕头农发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30年,1990年初开始营业,当年即盈利,经税务机关批准,1990年、199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1992年、1993年、1994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994年免税、减税期满,经税务机关批准,从1995年开始到2004年,按应纳税额减征20%的企业所得税。1996年企业实现应纳税所得额4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则企业当年实际应纳税额为96万元[即400×30%×(1-20%)].对于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兼营生产性业务和非生产性业务,或者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仅有生产性业务但实际也从事非生产性业务的,在从企业开始获利起计算的减免税期限内,可在其生产性经营收入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提出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其生产性经营收入未超过全部业务收入50%的,不得享受该相应的免、减税待遇。如果其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并无生产性业务,无论其实际经营活动中生产性业务的比重有多大,均不能享受上述免、减税待遇。
三资企业的再投资退税
为鼓励外国投资者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中取得的利润再在国内进行直接投资,现行税法对再投资给予退税优惠。《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94)财税字第093号等文件规定: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其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在提取后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40%
[案例]
惠阳日中激光有限公司1999年从其投资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惠阳电子公司获得利润1000万元,惠阳电子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经合资各方协商同意,该外商将该1000万元再投资于企业,用于增加注册资本,则按规定可返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40%=73.17万元
外国投资者的再投资不到5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2.外国投资者将其从海南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再投资于海南经济特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税款。但地方所得税不在退税之列。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案例
北海电机自动化公司1992年、1993年、1994年分别从其投资的设于海南经济特区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海口机械制造厂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海口机械制造厂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
1995年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在海南经济特区举办一个新的农业开发企业——海口绿叶实业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再投资于本企业或已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其经营期应当从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计算;再投资开办新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应从新办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起计算。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和国税发[1993]009号等文件的规定,在按税法规定计算退税时,外国投资者应当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利润所属的证明;凡不能提供证明的,当地税务机关可就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前的企业账面应付股利或未分配利润中属于外国投资者应取得的部分,从最早依次往以后推算再投资利润的所属,并据以计算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应当自其再投资资金实际投入之日起一年内,持载明其投资金额、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向原纳税地的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3.由外国投资者持有100%股份的投资公司,将其从外商投资企业分回的利润(股息),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也可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外国投资者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清算所得用于再投资,不得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鼓励外商将先进技术引进中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发[1993]009号、国税发[1994]151号、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规定:
1.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自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起,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设立的新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获利之后,在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新技术企业之日所属的纳税在企业开业之日所属之后,可就其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的剩余享受减免税优惠;凡在依照有关规定适用的减免税期限结束之后,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新技术企业,不再享受上述减免税优惠。
企业在申请减免税时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高新技术企业的证明文件,报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被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依照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在国务院确定的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同时也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或者是外商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可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仍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即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也是产品出口企业的,可以依照税法规定执行产品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外商投资举办的先进技术企业,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减半后企业缴纳所得税实际税率低于10%的,按10%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已经减按15%的税率征税的企业,可以按10%的税率征税。
同时被认定为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允许企业选择享受其中的一种税收优惠,不得同时享受两种税收优惠待遇。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案例一]
科电磁卡实业有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1992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2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6年底期满,1997年仍被有关部门确认为技术先进企业,则按规定从1997年开始,3年内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1997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若该企业设在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已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1997年开始,3年内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元(1000×10%)。
3.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先进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其退税额按下列公式计算:
退税额=再投资额/(1-原实际运用的企业所得税与地方所得税税率之和)×原实际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先进技术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先进技术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一年内,经考核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
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技术先进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二]
中日合资浔洋微电子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先进技术企业——浔东机电开发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甲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先进技术企业——浔南科技发展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先进技术企业即得南科技发展公司1999年2月开始营业,经考核未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其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6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先进技术企业标准的,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税函发[1996]113号等文件的规定,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中美合资贝艺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1994年开始营业,当年即获利,作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1994年开始,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到1999年底期满。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为449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80%。企业当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应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则1997年企业实际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0万元。
对于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他已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产品出口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案例]
广东五星彩显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设在深圳特区,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199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74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74%。企业1999年实现利润3000万元,按照15%的税率计算,企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50万元。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即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企业当年实际只需纳税300万元。
按照规定,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申请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应当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由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企业,可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产品出口企业,应当自再投资资金投入后一年内,持审核确认部门出具的被投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材料,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退还再投资部分已经缴纳的全部所得税税款。如果被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办理再投资退税期限内,因各种原因经考核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税务机关应按40%的退税比例办理退税。被投资企业在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或再投资资金投入使用后3年内,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再按100%退税率补退其差额部分。
按照规定,外国投资者按照上述规定申请退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能够确认其用于再投资的利润所属的证明,载明其再投资金额、再投资期限的增资或者出资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确认举办、扩建的企业为产品出口企业的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办理退税。
[案例]
中德合资肯德勒机电公司1995年、1996年、1997年分别从其投资的产品出口企业——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获得利润300万元、400万元和500万元,上海东启机械制造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1999年9月该外商将其中的1000万元再投资举办一个新的产品出口企业——扬州东发电子公司,则按规定可退回企业所得税税款为:
退税额=1000/(1-19%)×15%=192.93万元
假如新的产品出口企业即扬州东发电子公司1999年初开始营业,到1999年9月仍未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该外商于1999年7月申请办理再投资退税。
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退税73.172万元(192.93×40%);1999年12月该企业经考核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该外商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则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向该外商补退其余的60%即109.759万元(192.93×60%)。
盈亏互抵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行《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发生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弥补亏损期不得超过5年。所谓弥补亏损期是指纳税人某一纳税发生亏损,准予用以后的应纳税所得弥补,一年弥补不足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不论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
[案例]
厦门日精电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3年发生亏损390万元,1994年盈利60万元,1995年盈利120万元,1996年盈利140万元,199 7年发生亏损30万元,1999年盈利50万元,1999年盈利190万元。对于企业1993年发生的亏损,应当从1994年开始进行弥补,弥补期到1999年止。虽然从1994年开始,逐年延续弥补,但到1999年末,仍有10万元(即390-60-120-140-50)尚未弥补,但弥补期已满,1999年不能再弥补1993年的亏损。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营业机构的,可以由其选定其中的一个营业机构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各营业机构有盈有亏的,可以用盈利抵扣亏损,盈亏相抵后仍有利润的,按有盈利的营业机构的适用税率纳税。发生亏损的营业机构,应当以该营业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营业机构所适用税率纳税;其弥补额应当按为该亏损营业机构抵亏的营业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
[案例]
斯福临集团公司系美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深圳福临电气公司、赣南斯福电子公司两个分支机构。深圳福临电气公司按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税率仍为3%。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税率为33%。1993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发生亏损4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00000元;1994年深圳福临电气公司盈利600000元,赣南斯福电子公司盈利750000元。
美国企业选定额南斯福电子公司合并申报缴纳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美国企业各分支机构有盈有亏的,盈亏扣抵后仍有利润的,应当按有盈利的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则1993年企业应纳税额为: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700000-4000000=300000元
应纳税额=300000×33%=99000元
按规定,发生亏损的机构应当以该机构以后的盈利弥补其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利润的,再按该机构所适用的税率纳税;弥补亏损的部分应当按为该机构抵亏的机构的税率纳税,则1994年应纳税额为:
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
弥补亏损部分利润应纳税额=400000×33%=132000元
弥补亏损后余额应纳税额=(600000-400000)×19%
=36000元深圳福临电气公司应纳税额=132000+36000
=169000元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为:
赣南斯福电子公司应纳税额=750000×33%=247500元
全公司应纳税额为:
全公司应纳税额=甲机构应纳税额十乙机构应纳税额
=168000十247500
=415500元
税额扣除优惠政策
按照《外企所得税法》和《外企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这里所说的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不包括纳税后又得到补偿或者由他人代为承担的税款。
这里所说的境外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外所得,依照税法有关规定扣除为取得该项所得所应摊计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计算的应纳税额。该应纳税额即为扣除限额,应当分国不分项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境外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境外所得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就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低于依照规定计算出的扣除限额的,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其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作为税额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以用以后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外商投资企业在依照税法规定扣除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同一纳税纳税凭证原件,不得用复印件或者不同的纳税凭证作为扣除税额的凭据。
[案例]
宁波通信器材开发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1999年全年实现利润1200万元,其中从美国取得经营利润304万元,已经在美国缴纳所得税121.6万元;从英国取得投资利润299万元,已经在英国缴纳所得税57.6万元。则其境外所得在汇总缴纳所得税时的扣除限额为:
(1)美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33%×(304/1200)
=100.32万元在美国实际缴纳的税款121.6万元,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扣除1 00.32万元,其余21.29万元留等以后补扣。
(2)英国所得的扣除限额=12000×33%×(299/1200)
=96.4万元
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低于扣除限额,则在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以将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款57.6万元全额予以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