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兴水利 除水患 惠民生(大全)
兴水利 除水患 惠民生
——我市上半年共投入1.4亿元发展民生水利
2011年上半年,市水利水产局以加快灾后水毁水利设施恢复重建为重点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通过精心组织,加强调度,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全市投入人工85万工日,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土石方720多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年计划65%、100%、82%。已开工建设各类农建工程50余项,其中重点骨干工程30项。
一、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规划绿水青山 今年全市共规划治理小流域92条,包括省级重点小流域3条,计划新增治理面积6万亩。截至目前,共治理小流域面积4.8万亩,完成全年计划59%。其中鸡冠山镇大地、边门镇兴建、宝山镇历家3条省级重点小流域的春季治理任务已经完成。同时,完成了凤城市沙化蚕场水土保持情况调研报告,并上报省水保局。另外,还完成了凤城市水土保持监测点永兴坡面径流观测场的工程设计与主体施工,这项工作的开展填补了我市水土保持监测空白。
二、加强河道综合治理 打造人居工程
结合我市河流生态现状,因地制宜,继续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投入资金257.7万元,栽植苗木219.06万株,营造河道生态工程护岸林3280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15%。典型示范区有鸡冠山镇暖河桥、饮马河边门桥及草河新桥段等生态工程。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加强河道水毁修复工作,今年河道水毁修复重点工程总投资4840.62万元,其中国家资金2355
万元,开工爱河、草河、八道河等11个标段治河工程,涉及大堡、石城、通远堡、爱阳、赛马、刘家河、草河7个乡镇区,除通远堡段外其余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草河)投入资金3350万元,共分两段治理,其中新民段2400万元、花家堡段950万元,现已完成设计,等主汛期过后,进行招投标和施工。各乡镇(区)还结合本地防汛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自筹资金,自力更生,进行水毁中小河道的修复,修建铁丝笼护岸、石牛、土堤等防洪工程。截止6月底,全市新修堤防23公里,加固堤防10公里,分别是年度计划的90%。
三、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现防洪灌溉双赢 上半年完成了龙凤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省级鉴定工作,通过了水利部对省级鉴定结果的复核,计划投入国家资金8000万元,初步设计等工作已经开始,力争年底或明年开工建设。省拨付75万元对边门赫家水库、红旗新力水库进行水毁修复,目前修复工程已在主汛期来临前完工。同时,上半年边门赫家水库被国家列为小二型病险水库,今年下半年将投资100万元进行除险加固。
四、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促进农业增收 投资1200万元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已全面开工,共涉及蓝旗、大堡、草河、沙里寨等乡镇(区),目前工程已经过半,年底可完全竣工。投资500万元国家千亿斤粮食水利工程已批复实施,涉及蓝旗、大堡、沙里寨、凤山4个乡镇(区),年底竣工。今年上半年,共投入资金500万元修复了弟兄山樊家、东汤后屯、大堡纪家等39处小型灌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占年计划75%。
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的安全饮水工程,今年上半年仍将其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狠抓落实。今年计划建设安全饮水井203眼,争取资金1448万元,现已开工145处,其中通远堡镇、石城镇、爱阳镇、蓝旗镇、四门子镇、青城子镇的集中供水工程等95处已经完工,解决饮水人口3.3万人。同时争取水毁井资金940万元,修复水毁井及管道202处,保障了8.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
凤城市水利水产局 董韶华
徐允宁 2011年7月21日
第二篇:和谐水利惠民生
和谐水利惠民生
2010-09-09 08:05:00 来源: 湖南日报(长沙)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谢 扬
衡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人水和谐现代水利体系为目标,紧紧围绕“库区、灌区、城区”三个重点,大力发展“友好型、民生型、节约型”水利。衡阳水利建设迎来了又好又快发展期。到今年上半年止,全市水利建设“8331”任务超计划完成。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1357处,土石方3159万立方,劳动工日3213万个,投入资金10178万元,分别占计划的101.7%、105.3%、107.1%、101.8%。共实施除险保安工程200余处,修复水毁工程4300多处,硬化防渗渠道300公里、清淤5000公里,加固堤防71公里。
共创和谐,建设“友好型”水利。在水利建设与管护中,衡阳市做到人与水、工程与水友好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进行水事决策,加强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搞好科学调度,解决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抓好水土保持工作,缔造青山绿水的新衡阳;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促进防洪工作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水土保持从重点防治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去年以来,共投资1100万元对耒阳市熬河项目区、衡东县荣桓项目区、衡阳县蒸水中游项目区枧桥江小流域治理项目区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195平方公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创建,提升水利可持续发展活力。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加强水行政执法,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全社会水法律法规意识。“四无”电站清理整顿已于2009底前按要求整顿到位;今年上半年查处无证取水、违章取水案件8起;对10多起破坏堤防行为进行了处罚,促使水行政管理工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科技手段转变。
以人为本,建设“民生型”水利。衡阳市水利局周晓云局长认为,水利工作趋利避害民为本,科学治水民为先。要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以群众满意作为做好水利工作的最高标准。为此,该市以建设民生水利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计划任务,共完成投资1.81亿元、解决29.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出计划指标的1.7%,全市近1/5的乡镇建立了集中供水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1745万元,全面完成了列入中央及省级治理计划的8座中型、36座小一型水库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自行治理了8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城市防洪工程中的亚行工程石鼓堤防、大源渡库区珠晖堤防、四水治理蒸水南堤工程等共完成投资2500万元,新增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5公里。
高效利用,建设“节约型”水利。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工艺等推动经济集约化发展。加快灌区节水改造,通过对渠道的防渗加固,全市渠道水利用系数由原来35%提高到现在的58%,水分生产率从过去的0.9公斤/立方提高到1.3公斤/立方,实现节水面积达7.56万平方公顷,年节约水资源3.86亿立方。在灌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让农户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工业和城市节水开展节水循环利用和雨水利用,通过节水减少排污;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材、通过价格杠杆适当控制,让水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依法行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由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在提升用水效率、加强需水管理的基础上的保证供水,加快建设能源清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衡阳县:小农水发挥大效益
衡阳县共有各类水利设施11.96万处,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58万亩。2009年该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小农水项目区涉及2个乡镇14个村,受益人口18250人,总面积42.6平方公里;资金整合项目区涉及7个乡镇54个村,受益人口74255人,总面积148.9平方公里。目前,共完成投资8402万元,项目计划任务全部完成,项目区形成了 “旱能灌、涝能排”的工程体系,达到了“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益、群众得实惠”的预期效果。
高起点规划,小项目改善大民生。县委、县政府整合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等项目,突出消灭干旱死角,增加基础水量,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干旱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全部解决。
严要求实施,小工程推行大建设。县委、县政府对小农水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年终一律取消评先资格。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了“四级联动,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工作新机制。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小一型水库灌区渠系和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清淤改造工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资金、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相关文件,计划三年内整合农开、国土、发改、水利等部门资金2.2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共投入资金124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645万元),完成山平塘清淤扩容1286口。
全方位创新,小产权演绎大变革。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该县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区发动受益农户自愿筹资120万元用于小农水建设。去年山平塘清淤扩容项目通过“一事一议”政策筹集资金860万元。以水养水增加投入。项目区2个乡镇共投入鱼塘承包款近40万元,群众共投工投劳达9.98万个。全县以中小型灌区、小农水项目区、村组灌域为基本单元,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00多个,移交小型水利工程4000余处,参会农户约6万人,受益农民15万多人。结合开展“三边”(水边、路边、城边)造林活动,鼓励有条件地方以造林收入作为渠道管护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加服务方式,创新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有、自管、自用、自营模式。全县拍卖小型水利工程500余处,累计拍卖资金200万元;承包、租赁小型水利工程1000余处,累计吸收资金300万元;采取股份合作兴修小型水利工程400余处,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多方面受益,小农水作出大文章。项目区完成渠道改造69千米,新增水源207处,新开和整修山平塘380口,电灌站改、扩建4处320千瓦,新增灌溉面积296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2达到0.58。项目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1万亩,粮食产量由目前的6251万公斤达到6964万公斤。项目区粮食增产使农民年增收160万元以上。种烟每亩增加收入150—200元,仅此一项每年为项目区农民群众增收达50万元。同时,项目的实施减轻了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乡村凝聚力增强,矛盾纠纷减少,干群关系改善。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新机制带来新活力
常宁市已形成了大中小共存、蓄引提互补、防汛与抗旱相结合的基本水利设施框架,共建成有各类水利基础设施4.6万处,其中大型引水渠一条长54.5公里,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61座,山平塘4.1万口,水轮泵站57处。近几年来,该市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创新水利建设机制,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今年7月,该市列入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范围主要为:2010年建设以洋泉水库右干渠和罗桥堰、红旗水库为主要水源工程的罗桥镇,对两桥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2011年建设洋泉水库右干渠、丫田水库为主要水源工程的板桥镇和三角塘镇,对樟塘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2012年建设洋泉水库左干渠为主要水源工程的新河镇、以西塘水库东支渠为主要水源工程的官岭镇,对珠塘支渠未级渠系和小型独立灌区渠系及山塘进行建设,总投资4812.56万元,同时整合项目28个,整合资金11790万元。
常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坚持高标准。要求灌区未级渠系节水改造渠道工程渠道衬砌率达到85%以上,完好率达到95%,渠系建筑物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数达到0.6以上,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小型水源工程中,引水河坝工程要完全运行,达到设计引水标准;骨干塘塘堤加固,蓄水容量达到设计容量90%以上;山平塘蓄水容量达到设计容量8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水利用率达到数0.9。小型泵站应达到供水或排涝保证率达到90%以上,机电设备完成率达到90%,机泵装置效率达到55%以上。
为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和质量,该市加强建后管护工作,明确工程产权和初始水权,实行工程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方式明确产权的使用者和经营者。通过落实租赁、承包、经营人,落实工程的管理者。通过收取租赁、承包经营费,落实部分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小型渠道工程以小型渠道水系为单元,建立本渠系、本村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对该水系或渠道的建设实行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建后管护、水费收取,做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我受益。该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真正做到遇旱可灌、有涝能排,促进了农业高产稳定,免灾减灾,为农民增收提供安全保障。建设方案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6.7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40万亩,按农田水利贡献率40%计算,农田水利建设可增加年产值3131万元。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工业原料、生态保障、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实现农业的多层、多环节封增值增效,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党中央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衡山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格管理出效益
衡山县有各类水利工程2万多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8座、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2.2万多处,小型机部泵站2000多处。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县域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粮食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受所建年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不足,农民对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强烈,呼声大。为此,县政府将水利建设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完成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完成福田白云片示范区和白果岳北示范区,共计20个村2.5万亩农田,静态总投资1660.3万元。
工程建设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已完成新桥灌区末级渠系改造1.0675万米、斗渠改造1.7735万米、田间渠道改造72486米,小型提水泵站改造12处,山坪塘清淤加固改造40口,拦水坝改造10处,已完成工程投资1174.3万元,占总计划的90.86%。
为实现“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既定目标,县政府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管理规定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工程施工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三制”管理。严格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专账专户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县政府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严格把好质量验收关,对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一律实行“四不”,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由县财政、水利成立联合验收小组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统一移交工程管护单位,村、组用水户协会进行管理和维护,签订好管护合同、管护登记卡,制订管护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8.27万亩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得到完善,其中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0.5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改善排水面积0.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0.6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90%,区内年增加粮食产量2005吨,年增加经济效益80.2万元。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由于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实行了水旱无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催生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承包农业合作社,项目区没有抛荒现象,对于不愿耕种的农户,田地全部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承包。白云片、岳北片新农村建设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通过小农水项目建设使渠渠相通、灌排自如,实现村容整洁、人水和谐。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通过项目建设起到示范引导作用,现广大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高、要求迫切,筹资投劳积极踊跃。永和乡松坳村亩平筹资200元,山塘10年养鱼承包款全部用于村组山坪塘清淤改造、渠道建设,共筹资40万余元,对全村41口山塘1.5公里排洪渠道进行清淤改造。
第三篇:抢抓机遇兴水利 灾后促治惠民生
抢抓机遇兴水利 灾后促治惠民生
中共卧龙乡委员会 卧龙乡人民政府
针对今年持续干旱给我乡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入秋以来,我们抓住大灾之后人心思治的机遇,把大灾之年变成大治之年、大干之年,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兴水利,灾后促治惠民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特别是我乡卧龙渠清淤工程,被作为全区水利工作暨“三万”活动动员会参观现场,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一、坚持多元筹资,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一是争取向上争资建项目工程。抢抓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机遇,采取“一个项目确定、一名领导挂帅、一笔经费落实、一定期限完成”工作机制,加大向上争资工作力度,确保争取更多水利建设资金。近年来,我乡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50多万元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张家大垸综合改造、七里垸溃口复堤等一批除险加固、水毁工程逐一得到修复和巩固。
二是利用“以奖代补”建“五小”工程。根据区委、1
区政府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暂行办法》,我乡坚持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共落实各类“以奖代补”资金40多万元。该政策出台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兴建小农水项目的热情,共拉动各类投入350多万元。
三是发动群众自筹建村级工程。针对我乡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实际,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筹措水利建设资金的“法宝”,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的作用,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兴修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我乡七里、金星、三合等20个村,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清淤加固村级渠道,配套完善排灌设施等,使蓄水和灌溉能力大大增强,排灌条件明显改善。
二、坚持突出重点,确保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泵站维修。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了长征泵站两台机组的改造任务。新安装两台轴流,对泵房进行了维修、对配电设备进行了更换、对泵站500米进水渠进行了清淤,使排灌能力比以前增加一倍以上。针对白龙泵站装机容量偏小、线路老化、配电设施老化等问题,启动了白龙泵站配电设备的增容改造工作。改造完成后,将有效 2
解决卧龙2万多亩农田及新华街、毛陈镇部分排涝灌溉问题。
二是启动渠道疏浚。采取“村级筹一点、政府帮一点、上级支持一点”的方式,投入资金60万元,启动了卧龙渠下游3公里清淤工程,涉及土方6万方。共组织4台30千瓦的泥浆泵对渠道进行清淤,该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在此基础上,还积极筹措资金,即将启动剩下的4.8公里渠道的清淤整修工作。整个工程完工后,将彻底改变以往水难进又难出的现状。
三是推进豆 闸改造。已投入资金10万元,完成了卫东闸闸体、闸室、闸板的改造;投入10万元,完成了邓垸村汤家豆 闸的改造,新安装了起闭闸、围墙等,为来年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其它乡管泵站也正在全面进行冬季检修。
三、坚持加强领导,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乡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直接抓,全乡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3
确保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搞好宣传造势。针对水利建设农民不热心、不关心的现状,通过宣传车、农村广播、政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宣讲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宣讲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同时,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实事之一予以落实。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办建设进程。同时,对农田水利建设实行定工程、定职责、定时间、定质量的“四定”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奖惩兑现到人,确保了各项水利建设工程的有序实施。
第四篇:实干兴水惠民生演讲稿
实干兴水 幸福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上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实干兴水,幸福xx。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担负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担负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一代代水利人默默无闻的坚持着“献身、负责、求实”的信仰,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这碧水蓝天之间,用热血和生命创建着我们的幸福xx。
五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1号文件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号角,震颤着每个水利人的心灵:“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也就是在那时,xx水利人有了新的目标与挑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xx水利人一路践行着“献身、负责、求实”的信仰,把“兴水利,除水害”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少的日夜,xx水利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多少个青春,xx水利人把梦想留给了伟大的水利事业。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率先深入抗洪抢险一线,保卫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干旱肆虐着大地,他们总是积极调配清洁水源,为群众及时送去甘霖;当别人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忙碌在田间地头、河堤水库,为群众的民生保障奔波辛苦。他们就是水利人,他们河堤上奉献着岁月,沟渠里流淌着深情;他们天地做衣被,水流是歌声。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兴水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除水害,他们用务实的作风维护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水利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年来,全市除险加固水库xxx座,加固堤防xx公里,治理中小河流xx条,改造灌溉渠道xx公里,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xx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x平方公里,各级水利投入达xx亿元。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利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为建设幸福xx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背后是xx水利人强化工程建设,保障防汛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民生百姓的事迹是鲜活的,它们反映了xx水利人甘作无名英雄,以人民之忧为忧,为人民之乐而乐,为民着想所做出的艰苦努力。古有大禹怀着“治水”的梦想,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三过家门而不入,清除水患,名垂青史。今有xx水利人不畏艰难,敢于奉献,务实求真,为民惠民,谱写水利新篇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回眸来时的路,感慨良多:追寻梦想,要靠劳动和实干,惟有此才能成就未来;追寻梦想,要靠探索和创新,惟有此才能驱动未来;追寻梦想,要靠奉献和团结,惟有此才能凝聚未来。
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让我们xx水利人秉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铆足干劲,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江西、幸福xx再创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
----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整体性地转型和综合性的措施,经过多方调研决策,我镇于2010年年初即提出创建富阳市首个“民主法治镇”,继而把2011年确定为我镇的“民主法治建设年”,将该项工作提到党政日常重要工作地位,得到了市委、市府相关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经杭州市依普办发文确定我镇承担起农村乡镇的“民主法治镇”试点工作任务。一年多来,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启动实施民主法治镇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基本框架构想。
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民主法治镇”创建工作;市司法局直派所为我镇增加人员力量,加大创建力度。其基本框架是构建机关科室组织协调、行业依法管理,基层站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行政村村村创民主法治村,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创诚信守法企业(行业),自然人学法守法等内容共同构成条块结合、左右相联、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作为社会综合管理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城乡统筹的战略性项目,是加快实现“四个灵桥”重要路径方法,是实现百姓生活品质的基本品格。
二、参予修订了“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创建方向。
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基本框架构想等要求,承担和参予修订了杭州市“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体系。基本定型的创建指标组成部分包括:组织制度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法治宣传等五大块合计45项考核内容,为整个创建活动提供了内涵标准。
建设评估考核标准是强制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创建方向,其保障作用是内容任务上的品牌效应,其操作具有依据和落脚点的标杆带动作用。
三、整合法制宣教平台,营造普法氛围。
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及不足,深化推进法律“五进”,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及本工作计划;经常发挥传统普法教育师资队伍、栏目阵地作用,创办以“推进民主,促进法治”为主题的《法治灵桥》简报;专题考察湖滨街道“1+1”法律顾问进社区情况,结合人民调解、涉法事务,全面拓展深化法律顾问进农村工作;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讲法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及公民法律意识,营造依法办事氛围。
“民主法治镇”的宣教活动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懂法意识,培养了创建主体核心人材团队,四、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用法的示范行动,在机关管理服务领域启动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基屋站所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共建活动;以董家桥村、江丰村、光明村为示范,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完成环保热电、孙氏纸业两家企业的企业平安工作站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在我镇200人以上企业全面铺开;以灵桥中心小学为先行,成立师生和事佬协会以平安工作站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富春环保热电企业德治法治综合试点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企业平安工作站”、“纪检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八类队伍、十八类人员”为特点的村平安工作站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深化人民调解、警调、检调、诉调衔接为主体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升镇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平安工作站的能力水平;实现镇、村二级干部“权责清单、风险防控”全覆盖,形成村级“四廉工程”村级事务管理文件资料汇编,深入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民主法治镇”的创意、创优、创建活动体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网格化责任、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培育了科学管理的环境氛围。
五、整合资源,树立“民主法治镇”创建新标杆、总抓手形象。
今年以来,把创建杭州市样板司法所和平安综治工作示范中心、杭州市无邪教乡镇、杭州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载体资源、抓手、载体、功效整合起来,形成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是实现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标本兼治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